第30講+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2025屆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一輪復習_第1頁
第30講+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2025屆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一輪復習_第2頁
第30講+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2025屆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一輪復習_第3頁
第30講+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2025屆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一輪復習_第4頁
第30講+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課件-2025屆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居正一生事業貫穿晚明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他用盡畢生心血,以一己之力努力改變明代當時經濟衰弱、政治腐敗的狀況。致使張居正走到明代官場的最高位置——內閣首輔,進而改變國家命運、名傳千古的最有力支撐,是他的良知與理想。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生于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故稱之“張江陵”。張居正(1525年—1582年)第30講

從張居正看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壹應勢而變

革故鼎新——制度設計的演變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制度演變的初衷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制度設計的啟示叁授課教師:

班級:選拔(選官)管理(考核、監察)全國卷:2020年,全國Ⅱ卷·26·宋代科舉制發展(殿試)2021年,全國甲卷·25·漢代征辟制;全國甲卷·27·明代科舉制地方卷:2019年,海南·五代科舉制;江蘇·唐代科舉制;上?!に逄瓶婆e制2021年,江蘇·3·唐科舉制2022年,湖南·3·隋唐選官制度;湖北·5·明清科舉制;河北·7·優貢考試2023年,湖北·5·科舉制(明清);湖南·2·舉薦和軍功爵制;廣東·3·官員的選拔;重慶·3·科舉制2024年,北京·2·西漢察舉;福建·2·九品中正制;浙江·22·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全國卷:2023年:全國新課標卷·26·刺史制度;2021年,全國甲卷·25·漢代監察制度地方卷:2019年,浙江·2·漢代刺史2022年,浙江·4·刺史;山東·4·明代地方監察;江蘇·4·元代地方官員的監察;2023年,湖南·4·宋代監察制度2024年,河北·2·官員的考核;江西·2·官員的考核;江蘇·18·官員考核;

浙江·3·監察制度;課標要求:1.了解中國古代官員選拔方式的更迭過程和不同階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權體制下古代中國的官員考核和監察制度。學習目標:1.能說出中國古代官員選拔方式的更迭過程,歸納不同階段選官制度的特征;2.正確認識中國古代官員選拔方式和管理制度變化的本質,通過引導能夠自主分析其變化的原因;3.通過學習能夠樹立起基本的發展意識,意識到制度改革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推進,并且可以發掘出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制度對現實的借鑒意義。

壹應勢而變

革故鼎新——制度設計的演變選用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我國歷史上關于選賢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戰國之際興起,在秦漢以后發展成熟。【人物資料卡】不同于貴胄子弟的家財萬貫,張居正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耕讀人家。少年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536年),12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后盡忠報國,并替他改名為“居正”。嘉靖十六年(1537年),張居正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對張居正多加磨礪,以成大器。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緯r空長鏡】時空置換下的他能否被舉薦或選拔為官?1、情境任務:如果拉長時空沿著長鏡,選擇明之前的時空,同樣資質條件的農家子弟是否依然可以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逆襲。請在“西周、秦國、漢、魏晉、唐宋”中任選一時代進行時空置換,判斷另一個時空的他是否也可以被舉薦或選拔為官?結合所學選官制度的內容及人物資料卡片內容,參考示例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判斷并合理解釋。2.任務記錄:

自主選擇時空置換,結合不同時期的選官制度及選拔標準進行判斷說明,參考如下

。選擇時空判斷:能否舉薦、選拔為官說明1:選官制度說明2:選拔標準示例:西周不能:張居正為普通耕讀人家子弟,無貴族血統世官制血緣秦國漢魏晉唐宋不能:張居正此前未參軍,沒有立過戰功軍功授爵制軍功察舉制德行和才能九品中正制家世、門第科舉制考試成績能:張居正聰穎過人,立志要盡忠報國不能:張居正為普通農家子弟,家境普通能:張居正聰穎過人,學識頗高階段特征演變趨勢選官西周至春秋戰國秦-魏晉南北朝隋唐至明清從血緣到才能、軍功從法吏到德才再到門第重德行、才學官員的選拔時期制度要求西周春秋戰國秦朝兩漢魏晉南北隋唐兩宋元朝明清世官制血緣舉薦與軍功授爵制才能軍功“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法察舉、征辟積功勞為官孝廉功勞九品中正制家世門第科舉制蒙古傳統科舉制才學血緣才學科舉制(八股取士)才學任務一:結合教材和所學,梳理提煉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階段特征

,并分析其演變趨勢。選官方式:選官標準:選官權力:形式:由世襲、推薦到考試,趨向公平、公開、公正。由家世門第演變為學識才學,趨向科學和公平。選官權從地方到中央,體現中央集權加強。走向僵化、單一【時空微鏡】科舉后如何出仕為官參與國家治理1.情境任務:隨著科舉的完善為農家子弟打開入仕之門提供了向上流動的機會,那么張居正參加科舉之后的仕途如何?國家對官員如何進行管理?請結合教材內容和人物仕途資料進行合理描述解釋。【人物仕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后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明神宗即位,當時神宗年幼,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余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后均被褫奪)。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2.情境記錄:參考教材史料和張居正的經歷,解析明朝官員的考核、監察機制運行:考核:考滿、考察

監察:督察院、六科官員的考核時期制度要求秦漢隋唐兩宋明朝清朝上計制人口土地財政治安吏部考課品德才能磨勘更為嚴格考滿考察稱職、政績貪酷不作為考課外官與京官分別考核階段特征演變趨勢考核秦朝兩漢唐朝宋朝材料一:睡虎地秦簡中的《為吏之道》反映秦國官吏的基本要求,其中確定“五善”與“五失”的考課標準……西漢時,標準有了改變……主要內容已經是“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舊唐書·職官二》有詳細記載:“凡考課之法,有四善、有二十七最”這是對流內官吏考課的法定標準,其中“四善”專指品德操行,“二十七最”是職責規定的具體能力標準。宋代考課標準依據職官不同而有很多具體規定。如對地方守令有“四三最”,對監司(監察官員)有“七事”等?!幾岳钪伟?、杜家驥《中國古代官僚政治》以道德為主注重實際業績綜合考量道德和才干考核標準走向具體化①官員考核制度日趨完善;②看重品德到品德與政績并重;③考核日趨嚴格,標準細化;④獎懲結合任務二:根據教材梳理提煉中國古代官員管理制度的演變

,結合史料分析其演變趨勢。官員的監察時期制度中央地方秦朝兩漢隋唐兩宋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刺史制度御史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臺(臺諫合一)御史臺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都察院(道)六科給事中(科)監察御史都察院(科道合一)御史巡察材料二:秦時中央設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西漢在秦制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御史臺為核心的、從中央至地方上下相維的監察體制。唐朝時形成了具有獨立司法權的監察機關——御史臺,明代改稱都察院。清代的最高監察機構亦稱都察院,但地位和職權相比明代都有所提高。延續運行兩千多年、貫穿封建社會始終的監察制度,對于懲治貪官污吏、糾正社會風氣特別是官場風氣、穩定皇權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幾岳顟椞谩豆糯卫怼拔⒏瘮 钡慕涷灐冯A段特征演變趨勢監察秦朝兩漢唐朝明清設御史大夫(設置)設御史臺(強化)御史臺獨立(獨立)改為都察院(效率)監察機構走向獨立,監察工作日趨嚴格、高效。任務二:根據教材梳理提煉中國古代官員管理制度的演變

,結合史料分析其演變趨勢。選拔制度不斷豐富完善,反映出了統治階級不同時期的統治需求,總體上也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本質上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貳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制度演變的初衷學習任務三

時空透鏡:以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為切入點探析制度演變的原因材料二:隋文帝為了建立、壯大自己的政治統治,加強中央集權,以達到削弱門閥士族中的異己力量的需要,不得不團結各地中小地主階層,吸引他們到政治舞臺上來,從而擴大封建國家的統治基礎。為此,必須變革以往歷史上的各種選官制度,并結合現實政治的需要,創造出適合自己要求的新型的選官制度,這種新型的選官制度就是科舉制度。所謂科舉,就是分科選舉?!健对囌摽婆e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材料一:漢末社會動蕩,“人口流移,考詳無地”,察舉制所依賴的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當時,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們交結朋黨,嚴重干擾了人才選拔。自曹操開始,嘗試新的選人方法,曹丕繼魏王后,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頒制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既繼承了兩漢鄉里評議人物的傳統,又將評議權收歸中央,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了中央集權。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7課[歷史縱橫]漢末察舉制選人權力把持在官僚貴族手中,出身低微的人才很難參與政權,易導致政治腐敗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下鄉里清議失去社會基礎,察舉制度事實上難以實行曹魏統治者的治國需要及大力支持隋文帝治國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九品中正制無法選拔出真正的可用人才新興寒門庶族地主的勢力壯大穩固統治的現實需求歸納總結:①經濟發展,舊制難符時勢之需;②社會紛擾,連年戰亂,舊制難以為繼;③階級更迭,為固本階級之權柄,須擇英才以承意志與利益;④制度積弊,亟待革新以除痼疾;⑤統治穩固(根本),君主推新制,以應時局之迫切需求。中國古代官員選拔和管理時期選官方式選官依據官吏考核官吏監察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世官制軍功、舉薦才能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科舉制血緣軍功、才能法家思想品德、才能家世、門第考試成績考試成績上計制上計制流于形式流于形式隋唐:吏部考核兩宋:磨勘制度考滿、考察、考課御史大夫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制度中央:御史臺地方:道、路、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科道(督察院、六科)

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始終圍繞著皇權(君主專制)的強化、中央集權的加強而變化,是鞏固統治、強化專制的一種手段。更體現出了中國古人在國家制度創新與社會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思想和實踐經驗,借鑒其中的智慧,可以更好地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效能。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制度設計的啟示問題深化,學習任務四:歷史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假如未來你經過努力成為了墨江縣新到任的縣委書記,對于日后跟你一起齊心協力建設墨江縣的同僚,你將怎么選拔、考核、監督?要求:小組起立交流,并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任選一個方面,條理清晰選官基層經驗豐富完善選舉制度任命前先公示注重學歷選拔不同區域的人才回避制度規范職權考核基層經驗豐富考試和考察相結合業績和道德并重學歷、年齡規范職權嚴防徇私舞弊,排除異己回避制度

制度落實監察回避制度規范職權經常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完善監察法規暢通舉報通道主動開展監察工作傳承揚棄,革故鼎新關于選人用人標準,總書記強調: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課堂練習

鏈接高考1.(2021·全國甲卷)明代,在浙江桐鄉縣,地方官員若出身進士,當地的秀才就“不勝諂事”,若出身舉人,便隨意提出要求,“茍不如意,便加詞色犯之”。這現象反映出()A.官員士紳之間關系緊張

B.士人輿論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級決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響官員威望DA2.(2024·黑吉遼高考·3)唐代宗大歷初年,國子司業歸崇敬上疏提出,明經科考試“不求其文義,及第先取于帖經”,士子為了應試,多死記硬背儒家經典,不從師不問道,遂使“專門業廢”“傳受義絕”。其所強調的是()A.明經科考試改革的必要性

B.復興儒學的緊迫性C.進士科考試內容的合理性

D.官學教育的重要性3.(2022·山東高考·4)明朝時期,朝廷除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外,還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這些規定旨在()A.保證監察規范有效

B.限制監察御史權力C.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D.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