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_第1頁
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_第2頁
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_第3頁
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_第4頁
DB37∕T 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20

CCSP66

37

山東省地方標準

DB37/T1722—2024

代替DB37/T1722—2010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mixturesin

highwayengineering

2024-09-03發布2024-10-03實施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7/T1722—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材料...............................................................................1

一般規定.......................................................................1

瀝青膠結料.....................................................................2

集料...........................................................................4

填料...........................................................................5

5配合比設計.........................................................................5

一般規定.......................................................................5

礦料級配設計...................................................................6

混合料技術要求.................................................................6

目標配合比設計.................................................................7

生產配合比設計.................................................................8

生產配合比驗證.................................................................9

6施工...............................................................................9

一般規定.......................................................................9

拌和..........................................................................10

運輸..........................................................................11

攤鋪..........................................................................11

碾壓..........................................................................12

7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12

一般規定......................................................................12

施工過程中質量管理與檢查......................................................13

交工驗收階段的工程質量檢查與驗收..............................................15

附錄A(規范性)根據LTPP模型計算瀝青路面設計溫度的方法.............................17

A.1一般規定......................................................................17

A.2瀝青路面設計溫度確定方法......................................................17

附錄B(規范性)瀝青多重應力蠕變恢復試驗(MSCR)方法..................................18

B.1試驗儀器和設備................................................................18

B.2試驗準備......................................................................18

B.3試驗步驟......................................................................18

B.4計算..........................................................................19

B.5報告..........................................................................19

附錄C(規范性)粗集料高溫壓碎值試驗方法............................................21

C.1試驗儀器和設備................................................................21

C.2試驗準備......................................................................21

I

DB37/T1722—2024

C.3試驗步驟......................................................................21

C.4計算..........................................................................21

附錄D(規范性)初選瀝青膠結料用量計算方法..........................................22

附錄E(規范性)瀝青混合料抗水損害標準試驗方法......................................24

E.1試驗儀器和設備................................................................24

E.2試驗準備......................................................................24

E.3試驗步驟......................................................................24

E.4計算..........................................................................25

E.5報告..........................................................................26

附錄F(規范性)高性能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27

F.1一般規定......................................................................27

F.2材料選擇......................................................................27

F.3初選礦料級配..................................................................27

F.4確定瀝青膠結料用量設計........................................................29

F.5配合比性能驗證................................................................29

F.6配合比設計報告................................................................29

附錄G(規范性)瀝青混合料漢堡車轍標準試驗方法......................................30

G.1試驗儀器和設備................................................................30

G.2試驗準備......................................................................30

G.3試驗步驟......................................................................30

G.4計算..........................................................................31

G.5報告..........................................................................32

II

DB37/T172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7/T1722—2010《山東省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技術規范》,與DB37/T1722

—2010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a)刪除了“符號及代號”(見2010年版的第2章);

b)將按照標準軸載等級確定各技術標準的原則,更改為按照交通荷載等級確定各技術標準的原

則(見4.2.3、5.3.1,2010年版的3.5.1、4.3.1);

c)增加了瀝青膠結料性能等級選擇要求、基于MSCR試驗的瀝青膠結料性能技術要求等內容(見

4.2.1、4.2.4);

d)更改了壓碎值、軟石含量、亞甲藍、棱角性(間隙率法)、機制砂規格技術指標要求,增加

了高溫壓碎值技術指標要求(見4.3.1、4.3.4,2010年版的3.2.2、3.3.5);

e)刪除了天然砂的技術要求(見2010年版的3.3.1、3.3.3);

f)增加了水泥做為填料的使用要求(見4.4.3);

g)將“Sup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更改為“配合比設計”(見第5章,2010年版的第4章);

h)增加了級配控制點中關鍵篩孔的技術要求(見5.2.2);

i)更改了混合料瀝青飽和度技術要求,刪除了馬歇爾成型方法對比技術標準(見5.3.1,2010

年版的4.3.1);

j)增加了混合料短期老化的技術要求(見5.3.4);

k)增加了PG82等級混合料性能技術要求,更改了性能驗證動穩定度、低溫抗裂性要求,增加了

滲水要求(見5.3.4,2010年版的4.3.2);

l)增加了生產配合比設備、篩網尺寸、冷料倉標定、生產配合比調試相關要求(見5.5.1、5.5.2、

5.5.3、5.5.4、5.5.5、5.5.7、5.5.8);

m)增加了生產配合比驗證目的表述(見5.6.1),更改了漢堡輪轍試驗技術標準(見5.6.2,2010

年版的4.4.3);

n)將“Sup瀝青混合料施工工藝”更改為“施工”(見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

o)刪除了“拌和廠要求”、“水泥混凝土橋面Sup瀝青混合料鋪裝的壓實和成型”相關內容(見

2010年版的5.2、5.7);

p)增加了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相關要求(見6.1.4);

q)增加了瀝青拌和機溫度精度及稱量精度的要求(見6.2.1);

r)更改了拌和站逐盤打印配置及拌和時間的表述(見6.2.3、6.2.4,2010年版的5.3.3、5.3.6);

s)增加了瀝青混合料三次裝料法和五次裝料法的要求、運輸車測溫保溫要求、防水粘結層保護

要求(見6.3.1、6.3.2、6.3.3、6.3.5);

t)增加了一臺攤鋪機整幅攤鋪要求、攤鋪機參數要求、防離析措施等內容(見6.4.1、6.4.2、

6.4.3、6.4.6、6.4.7);

u)更改了混合料攤鋪控制速度、螺旋布料器料位高度等要求(見6.4.4、6.4.5,2010年版的5.5.2、

5.5.3);

v)更改了混合料碾壓設備配備要求和參考碾壓工藝(見6.5.1、6.5.2,2010年版的5.6.2、5.6.5),

增加了振蕩壓路機的要求(見6.5.3);

w)增加了施工過程中漢堡檢測要求、瀝青路面壓實度雙控指標要求、混合料取樣位置的要求,

更改了滲水指標要求(見7.2.3、7.2.4,2010年版的6.4.6);

III

DB37/T1722—2024

x)增加了“根據LTPP模型計算瀝青路面設計溫度的方法”、“瀝青多重應力蠕變恢復試驗(MSCR)

方法”、“粗集料高溫壓碎值試驗方法”、“初選瀝青膠結料用量計算方法”(見附錄A、附

錄B、附錄C、附錄D),刪除了“用旋轉壓實儀壓實制備和測定熱拌瀝青混合料試件和密度

標準試驗方法”(見2010年版的附錄B);

y)增加了瀝青混合料漢堡車轍標準試驗方法中有效變形點選擇方法(見附錄G)。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由山東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史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2010年首次發布為DB37/T1722—2010;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V

DB37/T1722—2024

公路工程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高性能瀝青混合料的材料、配合比設計、施工、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

本文件適用于各等級道路的新建、改擴建及養護瀝青路面工程。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JTG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3432—202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高性能瀝青混合料superiorperformancingasphaltmixture

根據交通等級、行車速度和氣候條件等因素選擇瀝青PG等級與礦料,采用旋轉壓實儀成型試件,分

析混合料的體積性質,通過性能驗證試驗,確定混合料的級配和瀝青用量,所設計的瀝青混合料。

高溫設計溫度designhightemperature

路面結構特定位置處,滿足可靠度要求的實測或計算最高服役溫度,其中表面層距路表20mm處和

其它結構層層頂處滿足特定要求的服役溫度。

低溫設計溫度designlowtemperature

路面結構特定位置處,滿足可靠度要求的實測或計算最低服役溫度,特定位置為設計結構層的層頂

處。

4材料

一般規定

4.1.1瀝青路面使用的各種材料運至現場后應取樣進行質量檢驗,經評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瀝青路面集料的選擇應經過認真的料源調查,在滿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就地取材。

1

DB37/T1722—2024

4.1.3不同料源、品種、規格的集料不應混雜堆放,嚴格控制材料的變異性。堆放集料成品的場地應

進行硬化并保證排水通暢,粗、細集料均應采取嚴格的防雨、防曬等措施。

4.1.4為保證混合料性能的穩定,原則上同一規格的集料在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不可隨意更換,

若確需更換的應重新進行原材料檢驗及配合比設計。

瀝青膠結料

4.2.1瀝青路面應根據工程項目所在地氣候、交通荷載等級、混合料類型及其所在結構層中的層位,

結合當地使用經驗,經技術論證后選擇滿足性能等級(PG)要求的瀝青膠結料。

4.2.2各地應實測當地典型瀝青路面結構溫度場,建立路面高溫、低溫預估模型,以確定本地區典型

瀝青路面結構的高溫設計溫度和低溫設計溫度,也可根據可靠度按附錄A所述方法計算確定。

4.2.3在氣候條件計算得到的性能等級的基礎上,根據不同交通條件,按表1對瀝青膠結料高溫性能

等級進行跳級調整。

表1瀝青膠結料等級根據交通速度和交通量變化調整表

調整瀝青膠結料PG等級

設計交通荷載等級停滯交通慢速交通標準交通

(小于20km/h)(20km/h~60km/h)(大于60km/h)

輕交通1——

中等交通21—

重交通及以上交通221

注:根據表中等級數(1級相當于6℃),增加高溫等級,低溫等級不變。

4.2.4瀝青膠結料宜采用道路石油瀝青或改性瀝青,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定,有條件的可參照

表3的規定,除此之外,還應符合JTGF40的有關規定。

表2瀝青膠結料性能技術要求

性能等級PG64PG70PG76PG82試驗方法

平均7天路面最高設計溫度(℃)<64<70<76<82—

>>>>>>>>>>>>

路面低溫設計溫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原樣瀝青膠結料—

JTGE20—2011

閃點(℃)≥230

T0611

JTGE20—2011

黏度a≤3Pa?s,試驗溫度(℃)135

T0625

G*/sinδb≥1.00kPa,試驗溫度JTGE20—2011

64707682

@10rad/s,(℃)T0628

JTGE20—2011

旋轉薄膜烘箱殘留物

T0610

2

DB37/T1722—2024

表2瀝青膠結料性能技術要求(續)

性能等級PG64PG70PG76PG82試驗方法

質量變化≤1.00%—

G*/sinδ≥2.20kPa,試驗溫度JTGE20—2011

64707682

@10rad/s,(℃)T0628

平均7天路面最高設計溫度(℃)<64<70<76<82—

>>>>>>>>>>>>

路面低溫設計溫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壓力老化容器殘留物—

JTGE20—2011

PAV老化溫度,(℃)100100100100

T0630

G*sinδb≤5000kPa,試驗溫度JTGE20—2011

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10rad/s,(℃)T0628

S≤300MPa,m值≥0.300,試驗JTGE20—2011

-6-12-18-6-12-18-6-12-18-6-12-18

溫度@60s,(℃)T0627

a如果供應商能保證在拌和溫度時有足夠的泵送能力和滿足所有安全標準的情況下,業主可以取消此要求。

bG*/sinδ為高溫溫度勁度,G*sinδ為中等溫度勁度。

表3基于MSCR試驗的瀝青膠結料性能技術要求a

性能等級PG64PG70PG76PG82試驗方法

平均7天路面最高設計溫度(℃)<64<70<76<82—

>>>>>>>>>>>>

路面低溫設計溫度(℃)—

-16-22-28-16-22-28-16-22-28-16-22-28

原樣瀝青膠結料—

JTGE20—2011

閃點(℃)≥230

T0611

JTGE20—2011

黏度b≤3Pa?s,試驗溫度(℃)135

T0625

G*/sinδc≥1.00kPa,試驗溫度@10JTGE20—2011

64707682

rad/s,(℃)T0628

JTGE20—2011

旋轉薄膜烘箱殘留物

T0610

質量變化≤1.00%—

d-1

“S”Jnr3.2≤4.5kPa,Jnrdiff≤75%,

64707682

試驗溫度(℃)

d-1

“H”Jnr3.2≤2.0kPa,Jnrdiff≤75%,

64707682

試驗溫度(℃)

附錄B

d-1

“V”Jnr3.2≤1.0kPa,Jnrdiff≤75%,

64707682

試驗溫度(℃)

d-1

“E”Jnr3.2≤0.5kPa,Jnrdiff≤75%,

64707682

試驗溫度(℃)

3

DB37/T1722—2024

表3基于MSCR試驗的瀝青膠結料性能技術要求a(續)

性能等級PG64PG70PG76PG82試驗方法

壓力老化容器殘留物—

JTGE20—2011

PAV老化溫度,(℃)100100100100

T0630

“Sd”G*sinδd≤5000kPa,試驗溫

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度@10rad/s,(℃)

JTGE20—2011

“Sd”,“Vd”,“Ed”G*sinδc

T0628

≤6000kPa,試驗溫度@10rad/s,282522312825343128373431

(℃)

S≤300MPa,m值≥0.300,試驗溫JTGE20—2011

-6-12-18-6-12-18-6-12-18-6-12-18

度@60s,(℃)T0627

a根據最高路面環境溫度確定的性能等級進行RHFO殘留物的MSCR試驗,要求較低Jnr值時的等級跳躍情況下,

在環境溫度下進行測試。

b如果供應商能保證在拌和溫度時有足夠的泵送能力和滿足所有安全標準的情況下,業主可以取消此要求。

cG*/sinδ為高溫溫度勁度,G*sinδ為中等溫度勁度。

dS交通等級為輕交通或中等交通,且設計速度大于60km/h;H交通等級為重交通,或設計速度為20km/h~60km/h;

V交通等級為特重或極重交通,或設計速度小于20km/h;E交通等級為特重或極重交通,且設計速度小于20km/h。

集料

4.3.1粗集料應潔凈、干燥、表面粗糙,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的規定,除此之外,還應符合JTGF40

的有關規定。

表4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術要求

技術要求

項目試驗方法

表面層其他層次

石料壓碎值≤24%≤26%JTG3432—2024T0316

石料高溫壓碎值≤26%≤28%附錄C

洛杉磯磨耗損失≤28%≤30%JTG3432—2024T0317

表觀相對密度a≥2.60≥2.50JTG3432—2024T0304

吸水率a≤2.0%≤3.0%JTG3432—2024T0304

堅固性b≤12%≤12%JTG3432—2024T0314

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c≤15%≤18%

其中粒徑大于9.5mm≤12%≤15%JTG3432—2024T0312

其中粒徑小于9.5mm≤18%≤20%

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1%≤1%JTG3432—2024T0310

軟石含量≤3%≤5%JTG3432—2024T0320

a多孔玄武巖的表觀相對密度可放寬至2.45,吸水率可放寬至3%;鋼渣的吸水率可放寬至3%。

b堅固性試驗可根據需要進行。

c對S14即3~5規格的粗集料,針片狀顆粒含量可不予要求。

4

DB37/T1722—2024

4.3.2細集料宜采用機制砂,當采用反擊式或錘式破碎機生產的硬質巖集料經過篩選的小于2.36mm

部分具有較好的棱角性,可以作為機制砂使用。

4.3.3機制砂應采用質地堅硬、潔凈、無軟弱顆粒及未風化的石灰巖等堿性基或中性基的巖石加工,

不應采用泥巖、頁巖、板巖等巖石加工機制砂。加工設備宜采用立式沖擊破碎機并配備振動篩和干式除

塵設備。

4.3.4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的顆粒級配,其規格應符合表5的規定,技

術要求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5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規格

項目通過下列篩孔的質量百分率

篩孔尺寸

4.752.361.180.60.30.150.075

mm

通過率100%80%~95%50%~80%25%~60%8%~45%6%~25%6%~12%

表6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技術要求

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表觀相對密度—≥2.50JTG3432—2024T0328

堅固性a(大于0.3mm部分)—≤12%JTG3432—2024T0340

砂當量b—≥65%JTG3432—2024T0334

亞甲藍值bg/kg≤2.5JTG3432—2024T0349

棱角性(流動時間法)s≥30JTG3432—2024T0345

棱角性(間隙率法)—≥45%JTG3432—2024T0344

a堅固性試驗可根據需要進行。

b細集料潔凈程度采用砂當量和亞甲藍評價,其中之一檢驗合格即評價為合格。對于亞甲藍指標應篩分出0mm~

2.36mm規格進行檢驗。

填料

4.4.1礦粉應采用石灰巖或強基性巖漿巖等憎水性石料經磨細得到,原石料中的泥土雜質應除凈。礦

粉應干燥、潔凈,能自由的從礦粉倉流出,其技術要求應符合JTGF40的有關規定。

4.4.2瀝青路面填料不應使用回收粉。

4.4.3為提高混合料的水穩定性,可在填料中摻加石灰或水泥,其摻量宜為瀝青混合料總質量的1.3%

±0.3%。其中石灰應不低于JTG/TF20—2015規定的Ⅲ級技術要求,水泥宜采用道路普通硅酸鹽水泥,

不應采用超早強或超磨細水泥,具體摻量由瀝青混合料水穩定性試驗確定。

5配合比設計

一般規定

5.1.1瀝青混合料應按照“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三階段配合比設計

流程進行。

5

DB37/T1722—2024

5.1.2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包括四個步驟:材料選擇、初選礦料級配、確定瀝青膠結料用量、性能

驗證。

5.1.3瀝青混合料表面層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尺寸宜為4.75mm~19.0mm,表面層以下的各層混合料集

料公稱最大尺寸宜不大于37.5mm。

礦料級配設計

5.2.1瀝青混合料級配分為粗型級配和細型級配,級配類型劃分應符合表7的規定。

表7級配類型劃分要求

公稱最大粒徑

37.526.51913.29.54.75

mm

主要控制篩孔

9.54.754.752.362.361.18

mm

粗型級配<47%<40%<47%<39%<47%<40%

主要控制篩孔通過率

細型級配≥47%≥40%≥47%≥39%≥47%≥40%

5.2.2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宜選擇“S型”曲線,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施工和易性,符合表8的規定。

表8礦料級配控制點技術要求

以下公稱最大粒徑的控制點篩孔通過率

篩孔尺寸

37.5mm26.5mm19.0mm13.2mm9.5mm4.75mm

mm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53.0100%———————————

37.590%100%100%—————————

26.5—90%90%100%100%———————

19.0———90%90%100%100%—————

13.2—————90%90%100%100%—100%—

9.530%58%—————90%90%100%95%100%

4.75——27%55%31%59%———90%90%100%

2.3615%41%19%45%23%49%28%58%32%67%——

1.18——————————30%55%

0.0750%6%1%7%2%8%2%10%2%10%6%13%

混合料技術要求

5.3.1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應采用旋轉壓實儀進行成型,混合料技術要求應符合表9的規定。

6

DB37/T1722—2024

表9高性能瀝青混合料設計技術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