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大全_第1頁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_第2頁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_第3頁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_第4頁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

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案,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觀性,面對大多數學

生,同時留意培育優秀生和提高后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進展C下

面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三化學教案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1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了解養分素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

2.了解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通過計算,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經氧化為人體供應能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教材、探討等,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2.通過相識、分析、比較教材上的大量圖片,學會從讀圖來相識

化學學問。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養分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相識到合理支配

飲食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糖、脂肪、維生素等人體常見養分素。

難點

了解糖、脂肪、維生素等人體常見養分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人餓了,會渾身無力,此時首先想到要吃飯;馬拉松長跑運動員

在中途要喝葡萄糖水;消化汲取實力差的病人要通過靜脈輸入葡萄糖

水……

人們要維持肯定的體溫,要從事各種活動,須要熱量和能量C吃

飯或攝入葡萄糖,為什么能供應人們活動所需的熱量和能量呢?

這就須要我們了解有關糖類的學問O

[板書]一、糖類

二、新課教學

[講解]一般地說,葡萄糖、淀粉、纖維素等有機化合物屬于糖類,

也稱為碳水化合物。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

能量的重要來源,在人類食物所供應的總能量中,有60%?70%來自

糖類。

[板書]糖類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人們吃飯,從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攝入的糖類物質

是淀粉。

[板書]1.淀粉[(C6H10O5)n]

淀粉的相對分子質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食物淀粉在人體內經

酶的作用,與水發生一系列反應,最終變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學式

為C6Hl206。

[板書]2.葡萄糖(C6Hl206)

葡萄糖是一種有甜味的白色固體。葡萄糖經過腸壁汲取進入血液

成為血糖,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為人體組織供應養分,乂在

酶的作用下,轉變為淀粉貯存在肝臟和肌肉中。

在人體組織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經緩慢氧化轉變成二氧化碳

和水,同時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須要。

[板書]C6Hl2O6+6O26CO2+6H2O

在上述反應中,每克葡萄糖約放出15.6kJ的能量。

過渡:我們平常所吃的甘蔗中就含有糖類物質一一蔗糖。

[板書]3.蔗糖(C12H22O11)

蔗糖在甜菜中的含量也極高。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紅

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劑。

過渡:麥芽糖也是一種常見的糖類物質。通常食用的飴糖(如高

粱飴),其主要成分就是麥芽糖。

[板書]4.麥芽糖(Cl2H22011)

[提問]為什么在口中咀嚼米飯和饅頭時會感到有甜味?

[講解]當在口中咀嚼米飯和饅頭時會感到有甜味,這是因為唾液

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將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為麥芽糖的原因;

余下的淀粉由小腸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為麥芽糖;麥芽糖在腸液中

麥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為人體可汲取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要攝入肯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維持肯

定濃度的葡萄糖。假如攝入的這些化合物不夠,就會造成血糖含量太

低(醫學上稱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會出現乏力、疲乏、昏迷、休

克等癥狀。因葡萄糖可不經過消化過程而干脆為人體汲取,故體弱和

血糖過低的患者可利用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來快速補充養分。

另外須要留意的是,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常常簡潔發生霉變。其

中因霉變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毒性較大,可誘發肝癌,故絕不能食用霉

變食物。[過渡]食物中的另一類養分物質一一油脂也是動物體內

重要的供能物質。有關油脂我們須要了解些什么呢?

[板書]二、油脂

請大家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并總結。

[師總結,板書]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稱;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

每克油脂在人體內完全氧化時放出39.3kJ的能量,比糖類多一倍;人

體內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

[投影課堂練習]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油脂約39%,蛋

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ll%o50g花生

米和50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解答]由課木信息知:

1g油脂完全氧化可放出39.3kJ能量

1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放出15.6kJ能量

1g蛋白質完全氧化可放出約18kJ的能量

50g花生米中,含油脂:50gx39%=19.5g

含糖類:50gx24%=12g

含蛋白質:50gx26%=13g

50g小麥中,含油脂:50gx2%=lg

含糖類:50gx76%=38g

含蛋白質:50gxll%=5.5g

50g花生米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能量為:

19.5x39.3+12xl5.6+13xl8=1187.55(kJ)

50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能量為:

lx39.3+38xl5.6+5.5xl8=731.1(kJ)

[過渡]20世紀初期,人們認為只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糖類、脂

肪、礦物質和水就可以滿意健康的須要。那時,某些成人和兒童由于

攝入維生素不足,生長發育出現障礙;一些人也因攝入維生素不足,

患養分缺乏癥。這些病癥曾成為醫學難題。在20世紀中后期,人們

相繼發覺了各種維生素及其作用。對維生素重要作用的相識是20世

紀養分學的進展。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2

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

通過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

相識。

實力目標:

初步培育學生視察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實力;查閱搜集資料的

技能;表達與溝通實力。

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看法。

教材分析與建議

初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

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學問,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

不夠深化。課前應了解學生有關的詳細學問狀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

進展水平動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接受相宜的教學方

法。

課的起先,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

應檢查他們駕馭的有關空氣常識的狀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

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試

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熬煉學生視察、分析的實力;此外,

要引導學生駕馭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并把它推廣到其它試驗。即把

驗證性的試驗改成探究性的試驗。先不把結果告知學生,而是在已有

學問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后通過設計試驗來探討此問題,并

漸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于200年來,人類對

空氣相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

科這探討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推斷

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需有一個實事求

是的科學看法的教化。同時也應敘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

平〃用于探討工作,使化學探討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解并描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

紹了有關環境愛護方面的學問。老師應當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

氣污染事務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狀況作些調整器杳,

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探討專題。

在講解并描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凈作用。啟發學生在各

自的崗位擔當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啟發學生科學探討新領域總是在不

斷進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

當進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

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

以增另學生的感性相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愛好。

本節課后,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于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

成的后,在本節中需留意,關于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

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木冊第五章學習,木節不做深化學習。

關于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

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進展,例這種〃惰性〃也

不是肯定的。在肯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

變更。聯系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于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C整

個大氣本身有自凈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

自凈實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使學生相識空氣是一種珍貴的自然資源。

3.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初步培育學生的視察實力;查閱搜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溝通

實力;為學生供應展示特長和才能的機會。

重點:增加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打算:

1.搜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搜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

外讀物、科普書籍、雜志、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學問讀本、關于空氣的學問、大氣污染方面的文

照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

游、交通堵塞、工廠煙囪冒煙

雜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畫:大氣污染的嚴峻后果

剪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周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

染報道等

錄像:空氣、酸雨、愛護臭氧層、溫室效應

2.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搜集的素材,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

關學問做打算。

3.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⑴[視察]煙氣觀測活動。

(2)[小試驗]哪兒的塵土多?

⑶[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4.布置教學環境組織學生編寫環境墻報、圖片、漫畫、小論文

等,布置教室。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3

教學過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氣體,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呢?想一想到目前為止,你知道多少種能夠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學生探討,并列舉學過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老師在黑

板上逐一記錄)

1.堿式碳酸銅熱分解

2.蠟燭燃燒

3.木炭燃燒

4,石墨等碳單質在氧氣中燃燒

5.木炭還原氧化銅

6.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

7.碳酸受熱分解

8.人或動物的呼吸

9.高溫煨燒石灰石……

引導學生探討作為試驗室制法的條件是:

1.制取應簡便快速;

2,所制得的氣體純度高,符合演示試驗的須要;

3.操作簡潔、平安,易于實現。

學生評價每一種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二氧化碳的

試驗室制法。

【板書】第四節二氧化碳的試驗室制法

【小結】以上方法都不能作為二氧化碳的試驗室制法。

【講解】經過不斷探討改進,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

酸反應來制備二氧化碳。

【板書】一反應原理

L試劑石灰石或大理石鹽酸

【講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定,

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終產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原理:

CaCO3+2HCI=CaCI2+H2O+CO2個

【提問】可不行以用稀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有大小一樣的石灰石各一塊,一

支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一支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讓學生視察到起先

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隨后加入硫酸的試管,反應速率越來越慢,最終

停止。)

【結論】不能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講解】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須要什么樣的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

呢?反應條件反應物的狀態等對試驗裝置有較大的影響。碳酸鈣是塊

狀固體,鹽酸是液體,且反應進行時不須要加熱,依據這些特點,我

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反應裝置呢?(必要時老師可以講解制氧氣、氫氣

的裝置特點)

【板書】二、反應裝置: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講解】因為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藥品

狀態,反應條件類似,故可以接受相像的裝置來制取。用投影顯示制

氫氣和制二氧化碳的裝置圖

【探討】

L長頸漏斗是否可用一般漏斗代替?

2.錐形瓶可否用其他儀器來代替?

3.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接受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學生探討、回答,然后老師試驗演示、講解)

【演示】用一般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結果沒有在集氣瓶中收集到

二氧化碳。

【講解】

1.因為一般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會從漏斗處逸出。長

頸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體封住,氣體不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2.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大試管等玻璃儀器代替。

3.氣體收集方法主要取決于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

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

氣重,所以常接受集氣瓶口向上排氣法收集。

4.可以依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將燃

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火焰熄滅,則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板

書】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氣法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4

學問目標

1、常識性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質上的一些共同特點,

能夠推斷生活中的有機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質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學名、化學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重要應用;辨

別甲醇及乙醇性質的異同,相識甲醇的毒性;常識性介紹醋酸。

3、常識性介紹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實力目標

1、學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獨創的

過程和方法:發覺問題一尋求解決方法一實施方案一結果分析一得出

成果,培育學生的試驗實力和思維實力。

2、提高學生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技能。

3、培育學生的自學實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古代對自然氣、沼氣的利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化。

聯系甲烷燃燒放熱,說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對農村進展的重要意

義。

2、通過介紹我國在釀酒造醋工藝方面的重大獨創和悠久歷史,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化。

3、樹立環保意識、能源意識。

初三化學教案大全5

1.氧氣的試驗室制法:

⑴藥品:氯酸鉀(另加二氧化錦)或高鎰酸鉀。

⑵反應原理:

[

⑶發生裝置:給固體加熱裝置。

[來

(4)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氣法: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收集氧氣時應留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收集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撤

去酒精燈,目的是防止試管內溫度隧然降低,壓強減小,水槽中的水

回流到熱的試管內使試管炸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