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年宿遷市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的“源頭活水”。這意味著,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首先必須深刻把握中華文明自身的特性。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哲學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以及中國化了的佛教哲學,而且形成了深沉、厚重、睿智的中國哲學智慧和獨具特色的中國哲學傳統,構成了具有“獨特優勢”的中國傳統哲學知識體系。以中華文明的突出的連續性為歷史邏輯,深度挖掘中國哲學的豐富寶藏,深度闡釋富有哲學智慧的中國哲學精神,才能厚植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的“根”和“魂”。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中華民族是具有人類情懷的民族,是博采人類文明的民族,是富有哲學智慧的民族。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理念、價值旨趣和理想追求,最重要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最根本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最期待的則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其中蘊含著“人類共同價值”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學思想。中國哲學所具有的“哲學問題的人類性”和“哲學思想的普遍性”,深植于中華文明的“突出的包容性”之中,并深切體現于中國哲學的基本理念、價值旨趣和概念體系之中。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在創造中轉化,在創新中發展,這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是以中華文明為“根”的中國哲學精神。構建中國自主哲學體系,就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中,實現當代哲學的創新性發展。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相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從而開拓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康莊大道。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就是讓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中國的,讓中國傳統哲學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成為現代的。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其最為重要和最為堅實的理論工作,就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實踐中,賦予哲學命題、哲學思想、哲學觀點以原創性的理論內容,從而賦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鮮活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實現中華民族“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就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在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最重要的就是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其深厚底蘊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根植于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傳統,熔鑄成中華民族血脈里的家國情懷,鑄造成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正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的統一性,以及這種統一性所鑄就的中華民族血脈里的家國情懷和共同的理想信念,為中國哲學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奠定了“根”和“魂”。(摘編自孫正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材料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為歷史和人民所選擇,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激活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也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建構中國自主的哲學知識體系,既要創造符合時代精神的學術話語,又要重釋在中國哲學典籍中流傳千載的歷史話語。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實現中國哲學“術語的革命”,要扎根中國大地,深刻總結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的經驗與規律,深入探究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深刻學理內涵,擺脫世界文明史書寫的西方中心主義傾向,以自主性探索實現中國哲學知識體系的現代重構。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歷程積淀了豐富的哲學思想觀念和知識傳統,涵括豐富的哲學典籍和治國理政智慧,在中西哲學思想交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實現中國哲學綜合創新與繁榮發展,要賡續中華文脈,讀懂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確立中華民族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范、價值追求,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運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與符合時代精神的文化創意理念,煥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的時代活力,讓“冷門絕學”代有傳承。使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薪火相傳,讓歷史文化遺產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不斷豐富中國自主的哲學知識體系的實體性內容。(摘編自臧峰宇《守正創新:展現中華民族哲學自我》)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哲學的發展從未中斷,不僅形成了豐富的哲學內容和厚重的哲學智慧,還構成了中國傳統哲學知識體系。B.中國哲學中的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以及佛教哲學,都蘊含著“人類共同價值”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學思想。C.中國傳統哲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價值旨趣,鑄就了中華民族血脈里的家國情懷和共同的理想信念。D.中國哲學典籍涵括中華文明發展中積淀的豐富的哲學思想觀念,對于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具有重要作用。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關于對中華文明自身特性的闡述,不僅論證了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的必然性,還為其指明了方向。B.材料一以“源頭活水”“根和魂”“精神家園”等事物設喻,將抽象的文化傳承具象化,凸顯傳統文化的本體性地位。C.材料二針對“西方中心主義傾向”和“冷門絕學”的傳承危機,清晰指出中國現代哲學知識體系發展的新路向。D.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話是指,術語的革命是科學突破的標志,引用這句話是為了強調“重釋中國哲學典籍中的歷史話語”。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內容的一項是(3分)A.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屈原列傳》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C.悟已往之不鑒,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并序》D.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傳序》4.根據材料,理解“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中“自主”一詞的內涵。(4分)5.當下,如何構建中國自主哲學知識體系?請依據材料簡要說明。(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幾聲車鈴鄧宗良五十多年前讀小學時,哪個同學家里要是有輛自行車,比門門考一百分還風光。清明節時,從小鎮走回父親生活過的村莊,給爺爺奶奶掃墓,來回五十多里路,天蒙蒙亮就趕路,回來時天都快黑了。我走在上坡下坡起起伏伏的公路上,偶爾身后響起幾聲車鈴。后座上坐著人或馱著貨物的自行車,嗖一聲從身旁躥出。一直看著它在前方拐了個彎,消失在夕照已盡的桉樹林里。小腳丫走不動了,母親背起我。一挨著她的背,立時要睡著。模模糊糊地聽見父親說,什么時候咱家有輛自行車就好了。我做夢都想有輛自行車。出了家門,巷口對著小鎮的老街,一眼就能看見修車鋪。修車鋪卸下門板,鋪面和門前的一棵波羅蜜樹連在一起,從早到晚,熱熱鬧鬧的。一個腳踏板連著的砂輪,冷不丁飛轉一下,一聲尖叫,迸出一串火花。放學回來,我蹲在修車鋪不礙事的角落里,看師傅們修車。叮叮當當的聲響悅耳動聽。父親也對自行車的興頭越來越大。他覺得上海的鳳凰牌可望而不可即,天津的飛鴿牌是陽春白雪,他琢磨得最多的還是廣州的紅棉牌。紅棉牌最便宜。過了一年,父親單位攤到一張自行車購買票,讓父親抽著了。他下班回到家,神情復雜地拿出給我們看。呀,是鳳凰牌。他沒說幾句,聲調就低沉下來,像犯了什么說不清楚的錯。母親不吭聲,早就拉著臉瞪他。父親一個月工資不到四十塊,這點錢管著一家人的吃喝呢。瞧著這張購買票,一家人好些天睡不好覺。外婆讓舅舅過來,說,一起湊錢吧。一大把紙幣,大小不一,皺巴巴的,幾雙手捋了好多遍,才成了平平整整的一沓。這沓錢用小麻繩捆緊,包在報紙里,在家里又放了幾天。購買票到期前的一天,父親抱著錢,和舅舅到百貨門市部,把一輛锃亮的自行車推回了家。如果不是那么沉,他們也許會抱回來。這才沒了懸念。舅舅又把自行車推回外婆家,他用彩色膠帶把能夠包裹的地方都細細地包起來,好像車子是個一碰就碎的瓷器。他忙到下半夜,看著新車睡不著。第二天他把花花綠綠的自行車推了回來。離開的時候,用大拇指撥了幾下車鈴,像是還有話跟它講。父親也不舍得用它,小鎮就這么大,上下班走幾步就到。雷州半島風多雨多,人一身泥水不算啥,要是自行車沾上泥水,心疼著呢,趕緊擦拭,覺得怎么擦都擦不干凈。我幫著父親給車上油,鏈條轉動噠噠地響,心里一陣歡快。一天,父親發現舅舅纏的膠帶有點翹邊,便小心翼翼打開,里面居然爆漆了,陽光下細細一看還有銹點。父親連連拍著后腦勺,直怪自己怎么沒早點發現。他說,還是大意了,海邊潮氣重,無孔不入,還帶著鹽分呢。就這樣,新車成了不新的車,自行車得到了解放,父親有些賭氣似的首先用了起來。母親這可找到了理,讓我趕緊學車,好像這車是給我買的。我腿不夠長,身子得鉆到三角架里,探出肩膀和腦袋,手夠得著車把,腳尖就夠不著車鐙子。勉勉強強地蹬著,不好使勁,速度起不來,車子東倒西歪,一倒地,就壓在身上。見我渾身泥土,膝蓋擦破了,母親先打起退堂鼓。父親卻說,男孩子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廢呢?三天后,車速不知不覺起來了,我的眼睛也不再緊盯著車把。我和自行車成了一伙兒,把上氣不接下氣的父母越甩越遠。抬起頭一看,正是晚霞滿天。我沒見過這么好看的晚霞,像許多飛著的黃色翅膀,我仿佛追上了它們似的。自行車見證了那個年代男孩子的成長。我最想用自行車幫母親馱稻谷。那時母親從父親的村莊挑回稻谷。兩個大籮筐,裝著一百多斤稻谷,掛在竹扁擔兩頭,壓在她肩膀上。為了抄近路,她從海堤上走。耕牛在海堤上面踩出許多坑,曬得像石頭鑿出來的。海堤上沒有遮擋,海面跳躍的陽光,明晃晃地反射到草帽下母親好些年前就被曬黑的臉上。籮筐里的金黃稻谷,想接住她落下的汗珠。在小鎮邊的公路上,我等到了母親。我說,明年我就騎車去馱谷子。母親笑容里流出一股甘甜。第二年,母親說,不去挑稻谷了,一擔谷子省不出一兩塊錢。我覺得這是母親編的理由,她就是不想讓我騎車去馱稻谷。騎車走不了海堤,要繞到雷州城里。在她眼里,我還是個孩子。參加工作后到取消糧票前,我把每個月省下的糧票,換成全國通用糧票寄回家給母親。這時家里不缺糧了,她也不說別再寄了。她知道我心里放不下這件事。年前,已過七旬的哥哥抱病騎摩托車回父親的村莊圍灶。他說,海堤上面做成了公路,汽車跑來跑去。真想在春風吹的時候,在上面騎騎車,看看撲到海堤邊的長長浪花,聽聽風吹過無邊的稻海。我常常想,只有像騎車那樣迎著風,追著雨,滿臉泥土,才是真真切切的回家。一路上的風景與小時候的記憶接上了。慢慢地,我聞到了小鎮的炊煙。灶膛燃著沒干透的稻草和飽含油脂的桉樹葉,炊煙又潮,又霉,又黏,又香,又輕柔,又深沉。雷州半島還是波羅蜜樹出名,它沒那么高大,卻果實累累。英國作家古爾納在他的小說里寫道,許多歷史學家、國王和哲學家都曾為波羅蜜留下過文字。小鎮街邊以前種下的小波羅蜜樹,已長成老波羅蜜樹,在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樓房下,它們顯得比以前矮小了。波羅蜜樹下白天的一片濃蔭,被掛在樹上的燈火抹去。修車鋪不見了,大排檔人頭攢動。看到家門口,耳邊忽然響起自行車的鈴聲。小時候,父親騎車回到巷口,總要撥響車鈴。在臺風天的瓢潑大雨里,在除夕的爆竹聲中,在夜深人靜時,無論何時,父親的車鈴都是一個不變的調子,明亮、輕快、舒心、溫暖,還有一點淡淡的憂愁,跟我聽過的其他車鈴不一樣。路過的自行車鈴聲混淆不了它,巷子里的狗不會吠它。(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年鳳凰牌自行車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件“奢侈品”,但全家人還要艱難地湊錢購買,一定程度上帶有點虛榮。B.“海邊潮氣重,無孔不入,還帶著鹽分呢”一句,解釋了自行車快速變舊的原因,也暗含著父親深深的自責。C.多年后給母親寄糧票的細節,可以理解為這是“我”對當年未能兌現用自行車幫母親馱稻谷這一承諾的彌補。D.年過七旬的哥哥騎摩托車回村時,幻想在海堤公路上騎自行車看看浪花,體現哥哥想通過騎行追憶年少體驗。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篇“比門門考一百分還風光”一句,以孩童視角的夸張對比,生動揭示了特定歷史時期物質匱乏的社會現實。B.文中母親“早就拉著臉瞪他”這一細節,精準地刻畫出她堅決反對丈夫買車的心理,充滿生活氣息和情感張力。C.文中對晚霞、海面、稻谷、炊煙等場景的描繪,將平凡事物點染出詩意和美感,意境深遠悠長,情感真摯內斂。D.文中以“自行車鈴聲”貫穿始終,既有對現實聽覺的捕捉,也有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形成時空交錯的敘事結構。8.文章前后都寫到“波羅蜜”,請談談你對作者這樣安排的理解。(4分)9.本文標題“幾聲車鈴”有多重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支道林喪法虔之后,精神霣喪,風味轉墜。常謂人曰:“昔匠石廢斤于郢人,牙生輟弦于鐘子,推己外求,良不虛也。冥契既逝,發言莫賞,中心蘊結,余其亡矣!”卻后一年,支遂殞。(節選自《世說新語·傷逝》)材料二: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節選自《呂氏春秋·本味》)材料三:夫篇章雜沓,質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圓該。慷慨者逆聲而擊節,醞藉者見密而高蹈,浮慧者觀綺而躍心,愛奇者聞詭而驚聽。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各執一隅之解,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酌滄波以喻畎澮。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行,則優劣見矣。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豈成篇之足深,患識照之自淺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況形之筆端,理將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則形無不分心敏則理無不達。然而俗鑒之迷者,深廢淺售,此莊周所以笑《折揚》,宋玉所以傷《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質疏內,眾不知余之異采。”見異唯知音耳。揚雄自稱:“心好沉博絕麗之文。”其不事浮淺,亦可知矣。夫惟深識鑒奧,必歡然內懌,譬春臺之熙眾人,樂餌之止過客。蓋聞蘭為國香,服媚彌芬;書亦國華,玩繹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節選自《文心雕龍·知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得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得分。(3分)故心之照理A譬目之B照形C目瞭D則形無E不分F心G敏H則理無不達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良,的確,與《孔雀東南飛》“良吉三十日”的“良”意思不同。B.“伯牙破琴絕弦”與《石鐘山記》“如鐘鼓不絕”的“絕”用法相同。C.“雖幽必顯”與《蘇武傳》“乃幽武置大窖中”的“幽”詞性不同。D.所以,……的原因,與《蘭亭集序》“所以游目騁懷”的“所以”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中支道林通過伯牙絕弦、匠石廢斤的類比,強調法虔是他的知己,其身份、地位不可以被替代。B.材料二運用“知音”典故,生動而深刻地論證了尊重人才、禮遇賢士對于國家治理和事業成功的重要性。C.材料三中“東向而望,不見西墻”,形象論述了因為客觀原因存在而難以對文學作品作出正確評論的道理。D.材料三中“況形之筆端,理將焉匿”,著一“況”字,表明劉勰認為文字比音樂更能清晰傳達思想情感。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冥契既逝,發言莫賞,中心蘊結,余其亡矣!(4分)(2)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4分)14.《文心雕龍》是一部關于文學批評與鑒賞的經典著作。節選部分對于我們提升閱讀境界和能力,有哪些啟示?(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金陵思古羅隱杜秋①在時花解言,杜秋死后花更繁。柔姿曼態葬何處,天紅膩白愁荒原。高洞紫簫吹夢想,小窗殘雨濕精魂。綺筵金縷無消息,一陣征帆過海門。【注】①杜秋是唐代金陵的傳奇女子,曾經歷宮廷興衰。相傳著有《金縷衣》。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扣住詩題中的“思古”,借詠杜秋娘之事,抒發了深沉的歷史興亡之嘆。B.頷聯“天紅膩白”用色彩代指艷麗的花,和李清照的“綠肥紅瘦”異曲同工。C.頸聯“殘雨”“濕精魂”以凄冷之景勾連生死,表達了對杜秋娘的深切懷念。D.詩歌以動景作結,“征帆過海門”的宏闊景象給人以希望,為全詩增添亮色。16.對比是本詩的突出特色,試舉出兩例并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明傍晚漫步鄉間,看見天邊云朵悠悠飄蕩,林間倦鳥緩緩歸巢,此情此景讓他脫口吟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兩句詩。(2)古詩詞中寫到秋天或冬天的樹時,多用“木”這一意象,如黃庭堅《登快閣》的“”和姜夔《揚州慢》的“”。(3)西湖是歷代文人喜愛吟詠的對象,古詩詞中具體表現西湖清秀美麗的句子有“,”。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春時,斜風細雨一夜,樓下的碧桃想必是開了,清早賴在床上晏起,窗外不知傳來什么人的聲音,你心頭一動,(▲),大略該是這種情思吧。又或者朔風凄緊,雪片紛紛落在北方大地上,你呵呵手,進了一家火鍋店,走上二樓,憑窗而坐,點兩盤羊肉,叫一瓶薄酒,看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想到的也許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也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正是“能飲一杯無”的時刻。在外奔波的游子,總有一個時刻,想要退去滿身疲憊,找一家熟悉的小館子,吃一口家鄉飯。也許是一碗小面、一碟燒臘,也許是一味煮干絲、一段香腸,這不正是當代人的莼鱸之思?又或者在春雨未息的時候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空氣中彌漫著熟悉的泥土氣,清炒的新茬韭菜配上一點雜糧飯,親友敘舊拉拉家常,我常以為杜詩中“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會是這種意境。有時親友相逢,反倒不想跑東跑西,愿求半日清閑,喝茶聊天就好,蘇軾說“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或道出此中三昧。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詩句,最合乎語境的一項是(3分)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C.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D.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19.標點有時很有表現力,試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4分)20.文中最后一段有兩處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5月10日,首屆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開賽。這項被網友昵稱為“蘇超”的省級賽事在輿論場爆火。綠茵場上,宿遷VS徐州的“楚漢之爭”(A),場下網友對著“散裝江蘇”“十三太保”的梗(B)。話題熱度高居不下,連同日舉辦的歐冠決賽都(C)。嚴格來說,“蘇超”的整體競技水平也許并不算高,甲,也有個體工商戶、大學生和高中生等業余球員,與職業比賽相距甚遠。但“蘇超”卻精準契合地域文化,江蘇特有的“散裝特征”——經濟發展較為平均、文化底蘊各有特色、市民的自我認同感較高等,一下就讓“蘇超”爆火出圈。“蘇超”甚至不只有足球。參賽城市還以此為契機帶動文旅消費。據江蘇省體育局統計,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目前已吸引了超過18萬名球迷。可以想象,這些球迷“走街串巷”,一下也給各地文旅帶來不小的助力。在這個層面,足球比賽已經超越了體育,讓它變成了一種“復合體”,乙,抑或支持城市,還是圖個熱鬧,都可以各得其所、其樂融融。“蘇超”的啟示與其說是“形”,丙:無論是體育賽事還是大眾活動,都應給民間文化留下更大的空間,信任民眾內在的體育熱情和娛樂精神,也相信人們會在切磋與參與中,創造出更大的驚喜。21.請在文中A、B、C處分別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多元的生活選擇容易讓人陷入困境。過分追求確定又會陷入新的困境。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1.(3分)C2.(3分)D3.(3分)A4.(4分)①原創性: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②獨立性:擺脫西方中心主義傾向;③堅定文化自信:確立中華民族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④富有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5.(6分)①立足中華民族歷史和當代實踐,豐富其理論內涵;②(通過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智慧、傳統,豐富其實體性內容;③融合馬克思主義哲學于中國傳統哲學,創造符合時代精神的哲學術語。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6.(3分)A7.(3分)B8.(4分)①波羅蜜是極具地域特色的樹種,代表著獨特的文化符號和記憶,首尾兩次出現,渲染故鄉的獨特氛圍;②選取兒時最熟悉的事物,通過描寫波羅蜜樹的前后變化,寫出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流露出濃濃的悵惘之情,容易引起讀者共鳴。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9.①貧寒年代的夢想與掙扎:自行車象征著改善生活、提升地位的夢想,購買自行車的過程卻很艱難;②深沉的家庭親情:買車、護車、學車等往事,滲透著家庭成員間樸素而深厚的愛;③個人成長的印記:學會騎車、要用車幫母親馱稻谷等事件,記錄了男孩子的成長。④無盡鄉愁的載體:自行車成為連接“我”與故鄉、童年記憶的紐帶。⑤時代變遷的見證:自行車及其鈴聲的消失,引發對傳統生活方式消逝的復雜思考。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10.(3分)ACF11.(3分)B12.(3分)C13.(1)(4分)相互投合的知己已經去世,說話再也無人欣賞,內心情思郁結,我恐怕要死了!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冥契”“其”兩處,每譯對1處得1分。(2)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凡”“殆”兩處,每譯對1處得1分。14.(5分)①破除偏見,追求客觀,保持開放心態;②廣泛閱讀,積累經驗和見識;③運用系統工具,深入分析文本;④由文字深入追尋作者情志;⑤警惕淺薄,追求深刻理解,體會深層愉悅;⑥對經典好書要反復玩味、鉆研。評分建議: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三點得5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15.(3分)D16.(6分)①“在時花解言”和“死后花更繁”:自然無情與人類有情形成對比,增加悲愴之感。②“柔姿曼態”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