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用科技制出“新”茶香出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的方舟,從小就與茶結緣。方舟的外公游永生是武夷山最早從事茶葉生產的茶人之一,母親游玉瓊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之一。“茶葉世家”的出身讓他既自豪又下決心傳承好制茶事業。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現任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制茶師方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2016年,方舟留學歸國后,選擇回到家鄉武夷山。當時許多人并不理解科研型人才為什么要選擇扎根農業生產,但他卻認為傳統茶葉產業急需科技創新,非遺技藝傳承不能斷,就需要借助大數據建模、研發機械設備等手段,將長輩制茶技藝轉化為可持續發展模式,全流程助力武夷巖茶傳統工藝發展。回到家鄉后,方舟積極投身于茶園建設與管理。他將“生態科技”融入茶園建設,結合“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星村鎮的大坪洲生態茶園嘗試“茶豆間作優質高效生態栽培”項目,利用物聯網實時監測茶葉生長,搭配氣候監測儀輔助生產安排,構建起涵蓋施肥、病蟲防治、茶園管理的“生態鏈”式系統,使茶園變身綠色生態公園。在星村鎮鄉村振興示范引領下,永生茶業建成5000多畝示范性生態茶園,帶動周邊兩萬多畝茶園及4000多戶農戶,助農增收1000多萬元,方舟成為當地踐行“生態茶園”理念的先行者。方舟還探索產學研合作模式,與福建農林大學就“通過優化萎凋條件改善雨水青武夷巖茶的風味”開展研究,通過提升制茶工藝來提高茶葉品質,讓經驗積累成為標準化生產的教科書,研究成果成功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面對茶產業發展中人工成本增加等問題,方舟決心從采茶環節入手實現科技化,擺脫對國外采茶機的依賴,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為此,他參與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工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進行智能化提升,研發出“茶葉搖青機器人”。他參與的“烏龍茶智能采茶機研發”項目入選2022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項目,該項目不僅降低了茶葉采摘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茶青質量,對實現農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從人工到機械化,再到我設想的智能化制茶,我只是在茶人前輩的基礎上投入了專業所學。”方舟說。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作為青年茶人,方舟將講好茶故事、傳播好茶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回國以來,他多次受邀參加了福建省政府舉辦的閩茶海絲行,前往東南亞站、西歐站、亞歐站等20余國交流推介,讓海外朋友喝上中國茶,愛上茶文化。同時,他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茶葉宣傳營銷渠道,近3年錄制視頻200余條,傳播閱讀量累計超過幾千萬,讓更多的年輕人成為武夷巖茶的忠實愛好者和熱心傳播者。(中國青年報)中國肝膽外科的奠基者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是新中國外科醫學領域的一座明燈。在其長達70余載的醫療生涯中,吳孟超取得了超過30項重大的醫學成果,不僅構建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框架,還在中國醫學界乃至全球肝膽外科領域內開創了眾多先河,為我國肝膽外科領域培育了大量杰出人才。吳孟超作為醫生的一生,要從早年求學說起。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5歲便隨母親遷居至馬來西亞的吳孟超,看到了祖國的苦難,萌生了回國抗戰的念頭。1940年春,他毅然決然踏上歸途,立志學醫以救國救民。1943年秋,吳孟超成功考入同濟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完成學業后,吳孟超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成為一名醫生。在選擇專攻方向時,恩師裘法祖的一句話影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裘法祖對他說:我國的肝臟外科幾乎是一片空白,你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我國是肝病高發國家,但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針對肝臟外科的研究仍近乎空白。在老師的啟示下,吳孟超毫不猶豫地投身于我國肝膽外科領域的開拓工作,先后創立了“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完成我國首例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和世界第一例肝中葉切除術;提出“二期手術”概念,極大地提升了巨大肝癌患者的術后5年生存率……自決定以醫學為終身職業的那一刻起,吳孟超便肩負起了自己的使命。這份使命感驅使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奮戰在科研與臨床手術的最前線,贏得了“中國肝臟外科第一刀”的贊譽,同時也為無數病患帶來了生命的希望與健康。選擇一個職業,并用一生去詮釋自己的職業擔當。大學生也應如此,確定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并朝著這個目標不斷挑戰、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在追求個人職業發展的同時,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平凡崗位的崇高追求楊建華,全國勞動模范、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師。2008年,楊建華主導研究成功并投入生產應用的“離心壓縮機、鼓風機機殼拼裝制造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遼寧省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一線工人。1969年冬,楊建華被分配到結構車間當鉚工。他白天細心觀察師傅的操作,學習看圖紙、放大樣,晚上會把白天學到的東西溫習一遍,記扎實了才睡覺。剛進廠的工人一般跟一個師傅學技術,但楊建華不滿足只跟一個師傅學習,稍有空閑,就到別的師傅那兒“偷藝”。那時,有關鉚工技術的圖書非常少。他硬是用3年的時間把從師傅那兒弄來的鉚工技術書“裝”進了腦子。他自學機械制圖、鉚工工藝學、金屬工藝學、焊接工藝學等專業理論,還寫出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楊建華是個善于用“腦子”干活的人。他出徒后干的第一個活是“50A集流器”。這個集流器的進風口是用5塊扇形板拼在一起的,拼完的形狀就像喇叭花。當時的鉚工完全是手工操作,一般兩個人一天能做4個進風口。楊建華就琢磨上了:這個活最費時的就是拼那5塊扇形板,如果能制作出一個“拼裝模具”將5塊扇形板固定住,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他悄悄找來一些廢舊材料,制作了一個“拼裝模具”,一個人一天就能做出5個進風口。1992年夏末秋初,單位召開誓師大會,中心議題是將壓縮機機殼由鑄造改為焊接拼裝。楊建華主動請纓。按圖紙要求,他們要把150多個零部件拼裝成一個高3米、長4米、寬3米、重20噸的機殼。在拼裝機殼的過程中,“中分法蘭反變形”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因為變形超過10毫米的產品就是報廢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先將板材拼成產品形狀,用圓鋼進行剛性固定,然后焊接;焊接時為防止受熱不均勻而產生變形,他們采取按不同順序分段焊接的方式,焊一道,量一次;同時采用“反變形”技術……楊建華連續攻克了“中分法蘭反變形”“進出口風管壓型”“筒體兩端板曲率”“下殼內孔加工”“殼體焊接變形”5道難關。每天,楊建華團隊都要干到晚上八九點。到了攻關的關鍵時刻,大家干脆不回家,冷了,燒幾塊包裝板,烤烤火;困了,就在倉庫的棉門簾上瞇一會兒。3個月后,單位第一臺鉚焊拼裝的壓縮機殼誕生了!經有關部門檢驗,各項數據和幾何尺寸都達到了技術要求。1997年,楊建華創造性地推出壓縮機機殼“一套控制變形系統,四步拼裝方法”工藝方法,以及一套規范性操作規程,機殼生產從此實現質的跨越。此后,伴隨著單位產品進入大型化、高等級的新階段,焊接機殼的體積越來越大,技術難度越來越高,楊建華的技藝也越來越純熟。第一臺國產化36萬噸乙烯裂解氣壓縮機、第一臺國產化10萬噸甲醇壓縮機、第一臺國產化MA80軸流壓縮機、第一套國產化4萬空分空壓機組、第一套國產化800萬噸煉油裝置用機組……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那些具有共和國里程碑意義的大型離心壓縮機中,大部分機殼都由他領銜制造。“舞臺可以簡陋,演出應當精彩;崗位可以平凡,追求應當崇高。”楊建華正是秉承這一理念,先后獲得沈陽市崗位技能帶頭人、沈陽市十大能工巧匠、遼寧省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全國機械工業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楊建華白天學習師傅的操作,晚上還會溫習白天學到的東西;不僅跟一個師傅學習,還主動到其他師傅那里“偷藝”;自學機械制圖、鉚工工藝學等專業理論,并寫出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體現出他不斷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精進自己的技能,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人要做好一粒種子1929年8月13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協和醫院,由“萬嬰之母”林巧稚接生。他的父親歷任平漢鐵路局秘書、國民第二集團軍駐渝上校秘書、南京政府僑務委科長;母親曾在揚州教會學校讀書,能講嫻熟流利的英文,并通讀過尼采的哲學著作。因此袁隆平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啟蒙教材,是尼采的哲學巨著《悲劇的誕生》,并從母親處學會流利的英語。從漢口博學中學到西南農學院,袁隆平一步步堅實地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尤其在農學領域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天賦,為日后的科研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求學期間,袁隆平不僅學術成績優異,還展現出卓越的體育才能,他于高中一年級時,獲漢口賽區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袁隆平最初嘗試用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搞育種,但他最早考慮的不是水稻,而是紅薯和小麥。一次,袁隆平的房東老向從外村換回一包的黃燦燦的十分飽滿稻子,感嘆道:“施肥不如勤換種啊!”老向誠懇地對他說:“袁老師,你是搞科研的,能不能培育一個畝產八百斤、一千斤的新品種?那該多好啊!”袁隆平意識到人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后來他回憶道:“農民淳樸的話語使我觸動很深,我意識到了農民的迫切需要是什么,那就是良種”!從此袁隆平確定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1961年袁隆平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早稻田中發現特異稻株——“鶴立雞群”,隨后根據其子代的分離與退化現象,推斷其為天然雜交稻株,進而形成研究水稻“雄性不孕性”的思路。從1964年起,袁隆平著手雜交水稻的研究,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他決定分三步進行研究:一是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再把它培育成雄性不育系,即通常所說的“母本”。二是再找到一種特殊的水稻品種作父本,用它給母本授粉,由此培育出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植株,即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傳。三是還要找到一種稻種與保持系雜交,產生恢復生育能力的后代,形成恢復系,有了恢復系,就可以大量生產雜交種子供大田使用了。完成這三步,袁隆平歷盡了千辛萬苦,他借用李賀《致酒行》中的詩句來形容他這一段心路歷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1977年袁隆平在《遺傳與育種》和《中國農業科學》上分別發表《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與理論》和《雜交水稻制種和高產的關鍵技術》兩篇重要論文,總結了十年來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應用的經驗;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2000年隆平高科股票在深交所上市,袁隆平品牌無形資產價值1008.9億元;2009年出席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入選新中國成立以來100位感動中國的人物;2019年榮獲“共和國勛章”;2020年正式啟動海水稻“十百千工程”,海水稻產業化拉開序幕,計劃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十萬畝,開展鹽堿地改造一百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一千萬畝的鹽堿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袁隆平有兩個夢想,一個是水稻的莖稈能長得像高粱一樣,穗子像掃帚一樣,籽粒像花生一樣,人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涼的“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全球1.6億公頃稻田中的一半稻田種上雜交水稻,每公頃增產2噸,每年增產的糧食多養活5億人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人就像一粒種子,一顆好的種子,首先要求種植條件要求低,袁隆平對物質生活非常淡泊,將全部精力投入雜交水稻的研究中,為科學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一顆好的種子,還要有大的產量,袁隆平通過他的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主與司機智能駕駛培訓合同
- 大型金屬礦產采礦權抵押擔保合同范本
- 星球美術教學課件
- 醫療專業常見病癥診斷與處理知識測試試卷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一下學期5月份聯考化學試題及答案(人教B卷)
- 保險客戶關系管理培訓體系構建考核試卷
- 3D打印在助聽器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原料配比對人造板抗變形性能的影響考核試卷
- 中草藥養生與四季養生搭配考核試卷
- 在職護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深圳輔警考試試卷真題及答案
- 收樓驗房知識培訓課件
- 林草行業安全生產
- 防中暑課件部隊
- 《洗紅領巾》(教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勞動蘇科版
- 2025年公安輔警招聘知識考試題(附含答案)
- 辦公家具采購項目投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實戰題庫
-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商務英語4》一平臺在線形考(單元自測1至8)試題及答案2025珍藏版
- 2025浙江紹興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限公司高速公路人員招聘277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