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1頁
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2頁
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3頁
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4頁
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 附圖1: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附圖2:本項目變電站平面布置、生態環保設施、措施布置示意圖附圖3-1:本項目變電站一層電氣平面布置圖附圖3-2:本項目變電站二層電氣平面布置圖附圖4:本項目110kV高廟變電站周圍環境概況及監測點位圖附圖5:本項目110kV電纜線路周圍環境概況及監測點位圖附圖6:本項目線路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及環境保護設施、措施布置圖附圖7:本項目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位置關系示意圖附圖8-1:本項目變電站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圖(化糞池)附圖8-2:本項目線路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措施設計圖附圖9:本項目評價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圖附圖10:工程評價范圍內植被類型圖附件1:本項目環評委托書附件2:本項目備案信息單附件3:本項目行政許可決定書附件4:本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附件5:檢驗檢測資質證書及檢測報告附件6:危險廢物處置承諾書附件7:與本項目相關的濱南變、高廟變環評手續文件附件8:環評工程師現場踏勘照片附件9:施工期落實環保措施照片附件10: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1建設項目名稱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項目代碼2502-320100-04-01-644117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沙洲街道地理坐標秒線路起點:東經118度42分7.590秒,北緯31度57分48.592秒線路終點:東經118度41分45.224秒,北緯31度59分19.677秒建設項目行業類別55-161輸變電工程/長度(km)0(不新增永久用地,均利用前期站址永久用地3430m2,臨時用地面積約14800m2)/線路長度3.747km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改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四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無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無總投資(萬元)10000環保投資(萬元)65環保投資占比(%)0.65施工工期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否四是:本項目電纜線路土建工程及管線鋪設已完成,處于設備安裝階段,項目未投入使用。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設置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其他符合性分析(1)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相符性分析2對照《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蘇政發〔2020〕1號)和《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線路生態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符合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及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對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北京等省(區、市)啟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作為報批建設項目用地用海依據的函》(自然資辦函〔2022〕2207號)、南京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南京市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因此,本項目符合南京市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要求。(2)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的環境敏感區相符性分析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的環境敏感區,本項目生態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3)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的生態保護目標。(4)與“三線一單”相符性分析本項目符合江蘇省及南京市“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要求。(5)與當地城鎮發展規劃的相符性分析本項目位于南京市建鄴區境內,線路新建電纜通道部分已取得南京市規劃320105202100007號利用現有電纜通道部分得到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同意。本項目建設符合當地發展規劃的要求。(6)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相符性分析對照《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本項目110kV變電站選址及線路選線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不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變電工程為在現有站址內增容擴建,不新增土地占用,以減少植被砍伐和棄土棄渣;輸電線路不進入集中林區,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本項目選址選線合理。3地理位置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以下簡稱“110kV高廟變”)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沙洲街道友誼街北側,雙閘路西側;110kV電纜線路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南京金融城二期位于南京市建鄴區江山大街以東,廬山路以北,江東南路以南,金沙江東街以西,地處江山大街青奧軸線東側,是青奧軸線與CBD軸線的交點,占地面積為6.5萬平方米,融甲級寫字樓、酒店式公寓、配套商業于一體,打造城市功能高度集約的空間。為滿足南京金融城二期的用電需求,建設單位擬實施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110kV高廟變現為110kV變電站,現有1#主變31.5MVA+2#主變31.5MVA,建有生產綜合樓一棟,變電站目前正常運行。根據南京市生態環境局2025年3月31日出具的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寧環不罰〔2025〕05001號):2025年2月26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建鄴區高廟變電站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變電站有3組主變工程,其中1號、2號主變工程已投入使用,有環評批復,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項目已開工建設、未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管理部門經集體研究,鑒于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項目前處于設備安裝階段,未投入使用,無污染物產生,且為初次違法,依法對南京金融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不予行政處罰,同時要求南京金融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后續加強管理,遵守各項環保法律法規。目前建設單位正在履行環評手續。110kV高廟變現狀照片見圖2-1。4樓內3#主變室圖2-1110kV高廟變現狀照片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110千伏高廟3號主變擴建工程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現委托南京國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編制了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2.2建設內容本項目包含2項子工程:(1)110kV高廟變增容擴建工程:110kV高廟變現為全戶內布置,本期擴建3#主變1×80MVA。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布置,本期建設110kV線路間隔為2回,10kV線路間隔為12回。(2)110kV線路工程:本項目由220kV濱南變新建1回線路至110kV高廟變(均利用已建出線間隔全線采用電纜方式,線路全長約3747m。本項目新建電纜通道1850m(土建規模3ZC-YJLW03-Z-64/110-1×1000mm2。2.3項目組成及規模本項目組成及規模詳見表2-1。表2-1項目組成及規模一覽表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布置),縱向阻水、涂石墨導電層的阻燃型電力電纜,型號為:地線采用2根GYFTZY-24型24芯非金5變電站主變位置下方均已建有事故油坑且3個事故油坑相互聯通,總有效容積為99m3。本項目運營期利用已建成在變電站西部設置材料、電氣等堆放區,占地面積約100m2總平面及現場布置2.4110kV變電站總平面布置110kV高廟變現建有生產綜合樓1棟,無其他設施,目前正常運行。生產綜合樓一層東部為主變室及主變散熱器室,中部為10kV開關室,西部從北往南依次為備品間、電抗器室、衛生間、門衛室;北部為110kV配電裝置室。二層西部為電容器室,其余均為上空。事故油池位于生產綜合樓的西側,化糞池位于生產綜合樓的西南側。變電站一層和二層平面布置分別見附圖2-1和附圖2-2。2.5110kV線路工程路徑新建電纜線路自220kV濱南變出線,沿螺塘路北側行車道向西至中和路,沿中和路東側行車道向北至平良大街,沿平良大街北側行車道向西至沙洲西河,電纜橋架過河后接入現狀電纜隧道,然后利用沿廬山路東側和友誼路北側現狀已有電纜通道直至110kV高廟變。路徑全長約3747米。本項目線路路徑已取得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設工程規劃條件。本項目線路路徑見附圖5。2.6施工現場布置(1)變電站施工布置本項目在變電站東部設置有變電站臨時施工場地,布置有材料、電氣等堆放區,占地面積共約100m2。(2)線路施工布置電纜施工區:本項目電纜線路敷設工程中“已建成的電纜通道部分”的施工依托現有電纜橋架、電纜排管敷設,無需設置施工區;新建電纜通道1850m,電纜通道施工寬度約8m,臨時用地面積約14800m2,用作臨時堆置土方、材料和施工器械等,施工區設圍擋、密目網苫蓋等。臨時施工道路:本項目110kV變電站和線路施工利用市政道路,不需要新建臨時道路。施工平面布置見附圖6。施工方案2.7施工組織6本項目施工組織架構圖見圖2-2:圖2-2本項目施工組織架構圖2.8施工時序及施工工藝(1)變電站增容擴建施工110kV高廟變電站目前為110kV變電站,全戶內布置,已建設兩層的生產綜合樓一棟。施工主要為電氣設備安裝,變電站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機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結合的方法。(2)電纜線路施工本項目電纜線路部分依托現有電纜橋架、電纜排管敷設,僅涉及電纜放線;部分需新建電纜通道敷設,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測量放樣、電纜井開挖、工井施工、電纜支架安裝、電纜敷設、掛標識牌、線路檢查等;以上施工采取機械施工和人力開挖結合的方式,以人力施工為主。2.9建設周期本項目于2024年開工建設,本項目電纜線路土建工程及管線鋪設已完成,處于設備安裝階段,項目未投入使用。其他無7生態環境現狀3.1功能區劃情況對照2015年發布的《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修編版)》,本項目所在區域生態功能大類為人居保障,生態功能類型為大都市群(Ⅲ-01-02長三角大都市群)。3.2主體功能區劃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蘇政發〔2023〕69號),項目所在區域國土空間格局為南京都市區,生態空間格局為西部丘陵湖蕩生態屏障,農業空間格局為寧鎮揚丘陵農業區。3.3土地利用類型、植被類型及野生動植物本項目評價范圍內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城鎮住宅用地、教育用地、道路、公用設施用地、公園與綠地、其他商服用地等;植被類型主要是珊瑚樹、香樟、女貞、松樹等城市綠化植被;陸生野生動物有昆蟲類、鼠類、蛇類和飛禽類等;水生植物有菹草、菖蒲、蘆葦、蘆竹、玉帶草菱、荷、水葫蘆等;水生動物有魚類、蝦類、田螺等。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版)中收錄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8圖3-1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的土地現狀照片圖3-2本項目評價范圍內的植被類型照片3.4項目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對所在地區的環境影響主要為電磁環境影響、聲環境影響,本項目委托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資質認定證書編號:211012052340)對本項目周圍進行了電磁環境和聲環境現狀監測。3.4.1電磁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明:110kV高廟變電站四周廠界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82~4.89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現狀為(0.0152~0.5753)μT;110kV高廟變周邊電磁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79~0.08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現狀為(0.0138~0.0160)μT。所有測點測值均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和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110kV電纜線路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66~4.628)V/m,工頻磁感應強9度現狀為(0.0177~7.5809)μT,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電磁環境現狀監測具體情況見本報告《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3.4.2聲環境質量現狀2024年7月對110kV高廟變電站周圍進行了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檢測報告見(1)監測因子等效連續A聲級(2)監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監測布點在變電站四周站界外及聲環境保護處布設監測點,監測點離地面1.2m高度。監測點位見附圖4。(4)監測頻次晝間、夜間各監測1次(5)監測單位、監測時間、監測天氣監測單位: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監測時間:2024年7月19日監測天氣:晝:晴,溫度34℃~35℃,相對濕度57%~59%,風速0.8m/s~1.0m/s;夜:晴,溫度28℃~29℃,相對濕度60%~63%,風速1.5m/s~1.7m/s。(6)質量控制措施檢測單位已通過CMA計量認證,具備相應的檢測資質和檢測能力;檢測單位制定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檢測單位所用監測儀器均經過計量部門檢定并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前后進行校準或檢查。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檢測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操作。檢測報告實行三級審核。(7)監測儀器儀器型號及詳細參數見表3-1。表3-1監測儀器參數一覽表多功能聲級計(型(A))~ (A))AQSLS-SB-464)/(8)監測結果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見表3-2。表3-2110kV高廟變電站廠界四周及保護目標處測點噪聲監測單位:dB(A)N1變電站站址東側廠界外N2變電站站址南側廠界外N3變電站站址西側廠界外48N4變電站站址北側廠界外N5萬科翡翠濱江東北側N6南京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西北側N7濱江望園東北側N8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西北側N9南京青奧村西南側現狀監測結果表明,110kV高廟變站界周圍晝間噪聲為48dB(A56dB(A夜間噪聲為43dB(A)~49dB(A),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要求。現狀監測結果表明,聲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噪聲現狀值晝間為(51~57)dB(A),夜間為(40~47)dB(A),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要求。與項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3.5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110kV高廟變電站建有生產綜合樓一棟,無其他設施,變電站目前正常運行。110kV電纜線路部分利用現有電纜管道敷設。根據現狀監測,110kV高廟變周圍、電纜線路沿線監測結果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3.6相關工程環保手續履行情況本項目110千伏線路工程由220千伏濱南變新建1回線路至110千伏高廟變。其中,220千伏濱南變建設時間較早,最近一次擴建環評手續為2015年6月9日取得原江蘇省環保廳出具的《關于南京220kV濱南變電站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蘇環輻(表)審〔2015〕146號),并于2017年9月29日由原江蘇省環保廳完成竣工環保驗收(蘇環核驗[2017]138號);110千伏高廟變建設時間較早,最近一次擴建環評手續為2016年11月14日取得原南京市環保局出具的《關于江蘇主變租賃項目南京110kV高廟變2主變擴建工程環評批復意見的函》(寧環輻[2016]202號并于2017年9月26日由原南京市環保局完成竣工環保驗收(寧環輻[2017]069生態環境保護目標3.7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變電站不涉及生態敏感區、110kV輸電線路不進入生態敏感區,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110kV高廟變電站的生態環境評價范圍為站界外500m范圍,110kV電纜線路的生態環境評價范圍為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300m(水平距離)。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22)中的生態保護目標。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對照《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和《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和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對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北京等省(區、市)啟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作為報批建設項目用地用海依據的函》(自然資辦函〔2022〕2207號)、南京市“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南京市和建鄴區生態空間管控區域。3.8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110kV高廟變電站電磁環境評價范圍為站界外30m范圍,110kV電纜線路電磁環境評價范圍為電纜管廊兩側邊緣各外延5m(水平距離);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指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110kV高廟變電站電磁環境評價范圍內電磁環境保護目標為城南水廠的辦公樓1#和辦公樓2#、南京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門衛室,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3.9聲環境保護目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110kV高廟變電站的聲環境評價范圍為變電站站界外200m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110kV地下電纜線路不進行聲環境影響評價。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聲環境保護目標為依據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等確定的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聲敏感建筑物,是指用于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110kV高廟變電站評價范圍內聲環境保護目標為萬科翡翠濱江1、3、5、6、9、10、12、13棟,濱江望園1~5棟,南京青奧村1號樓、4號樓,南京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及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詳見表3-3。表3-3本項目聲環境保護目標調查表/m方位數量用途XYZ西南樓類磚混結構,居住園5西南樓磚混結構,居住東北樓磚混結構,居住東南樓混結構,南文化教育東南樓混結構,南文化教育*注:空間相對位置以變電站西北角為坐標原點,向東為X軸正方向、向北為Y軸正方向,取保護目標距離變電站最近點的坐標,Z值取1/2高度。距變電站最近距離為建筑物邊界至變電站紅線距離。評價標準3.10環境質量標準3.10.1聲環境對照《南京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方案》(寧政發〔2014〕34號),本項目標準。3.10.2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所對應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限值: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限值:100μT。3.11污染物排放標準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揚塵排放執行《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32/4437-2022)表1的控制要求。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噪聲排放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夜間:55dB(A))。運營期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對照《南京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方案》(寧政發〔2014〕34號),110kV高廟變電站站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晝間:60dB(A),夜間:50dB(A))。其他無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土地占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110kV高廟變電站已建有生產綜合樓一棟,變電站目前正常運行。本項目變電站增容擴建施工過程中僅涉及電氣設備的安裝,不涉及土建;輸電線路除新建的1850m管道需土建施工外,其他都是利用現有的管道直接敷設電纜,土建施工量很少。(1)土地占用本項目對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現為臨時用地,經估算,本項目臨時用地主要為電纜施工區占地約14800m2。變電站內臨時占地不計入本次環評臨時占地。表4-1本項目占地類型及數量一覽表00/本項目目前已建成,施工期設備、材料運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道路,未開辟臨時施工便道;材料運至施工場地后,合理布置,盡量減少了臨時占地;施工后及時清理了現場,恢復了原狀地貌。(2)對植被的影響變電站僅涉及電氣設備安裝,電纜線路施工較少。新建電纜線路施工時的土地開挖會破壞少量地表植被,項目施工完成后,對線路沿線土地及臨時施工占地及時進行了用地恢復和綠化,恢復了原有土地使用功能。(3)水土流失變電站僅涉及電氣設備安裝,電纜線路施工較少。新建電纜線路土建施工時土方開挖、回填以及臨時堆土等導致地表裸露和土層結構破壞,導致水土流失。本項目施工較簡單,避開了雨天土建施工,控制了施工場地和臨時占地范圍。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了水土保持功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水土流失。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4.2施工噪聲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會產生施工噪聲,主要有運輸車輛的噪聲以及設備安裝和電纜施工中各種機具的設備噪聲等。施工會產生施工噪聲,主要有運輸車輛的噪聲以及設備安裝中各種機具的設備噪聲等。根據《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2034-2013),各設備噪聲聲源見表4-2。表4-2主要施工機械噪聲源一覽表55555根據HJ2.4-202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施工噪聲預測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本項目各施工階段達到噪聲限值所需達標距離見表4-3。表4-3施工期場界噪聲達標距離一覽表根據上表預測結果,在單臺設備運行時,本項目晝間施工噪聲在16m~28m外方可滿足70dB(A)的限值要求;夜間施工噪聲在89m~158m外方可滿足55dB(A)的限值要求。可見,本項目施工噪聲夜間影響較晝間要大,夜間施工場界噪聲將難以達標,項目工程應禁止高噪聲設備在夜間施工。此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禁止多種機械同時工作。工程施工時設置圍擋,削弱噪聲傳播;加強施工管理,文明施工,禁止夜間施工等措施最大程度減輕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本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對環境的影響是小范圍的、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將隨之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3施工揚塵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建施工的開挖作業、建筑裝修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內車輛行駛時產生的揚塵等。施工過程中,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棄物時采用密閉式防塵布進行苫蓋;施工單位加強了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堆料,加蓋苫布;對施工臨時中轉土方以及棄土棄渣等進行合理堆放苫蓋,定期灑水;施工中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基本做到了大氣污染防治“十達標”,即“圍擋達標、道路硬化達標、沖洗平臺達標、清掃保潔達標、裸土覆蓋達標、工程機械達標、油品達標、運輸車輛達標、在線監控達標、揚塵管理制度達標”;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了用地恢復和綠化。目前本項目施工已完成,施工期揚塵環境影響已消失,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4.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110kV高廟變電站及站址周圍線路施工期依托現有變電站,變電站內已建設有化糞池,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站內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目前變電站內化糞池運行狀態良好。沿路線路施工時,不設置施工營地,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公共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4.5施工固廢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對外環境無影響。建筑垃圾分類堆放后統一清運,對外環境無影響。綜上,項目施工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均為短期的。目前項目施工已完成,在施工過程中基本落實了上述生態、廢水、揚塵、噪聲、固體廢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對當地環境質量影響較小,施工期環境影響已消失。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6聲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聲環境影響分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進行廠界聲環境影響評價時,新建建設項目以噪聲貢獻值作為評價量;改擴建建設項目以噪聲貢獻值與受到現有建設項目影響的廠界噪聲值疊加后的預測值作為評價量。因此,站界聲環境影響評價以110kV高廟變電站運行時產生的站界(圍欄)噪聲貢獻值疊加變電站現有噪聲值作為評價量。1)變電站噪聲源分析110kV高廟變電站運行期產生的噪聲主要來自主變壓器,110kV高廟變電站戶內布置,主變規模本期為1×80MVA(3#),參照《變電站噪聲控制技術導則》(DL/T1518-2016)附錄B.1,110kV主變壓器單臺設備聲功率級為82.98dB(A),單臺設備聲壓級為距主變1m處63.7dB(A);主變大小參照《變電站噪聲控制技術導則》(DL/T1518-2016)附錄B中表B.2,單臺110kV變壓器長5.0m、寬4.0m、高3.5m。。主變室距站界外1m處最近距離見表4-4。變電站主要噪聲源詳見表4-5。表4-4本項目主變室距站界(圍欄)外1m處最近距離圖4-1空間相對位置XY坐標軸示意圖表4-5變電站主要設備噪聲源一覽表建筑物名稱設備名稱室內邊界距離/m邊界聲級 運行時段物插入損/m率級 XYZ建筑物外距離1處注:[1]空間相對位置以生產綜合樓西南角為原點,X軸、Y軸見圖4-1,垂直地面往上為Z軸,相對位置關系以聲源中心計。[2]距室內邊界距離為最近距離。[3]建筑物外噪聲聲壓級=室內邊界聲壓級-建筑物隔聲量-6。2)預測模式及方法首先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附錄B.1.3“室內聲源等效室外聲源聲功率級計算方法”,將位于室內的聲源(主變)等效為室外面聲源后,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21)中附錄A“A.3.1.3面聲源的幾何發散衰減”計算本項目本期主變對站界處的噪聲貢獻值。①110kV高廟變站界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規模投運后,站界(圍欄)外1m處噪聲預測結果見表4-6。表4-6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3#主變)規模運行后站界(圍欄)噪聲預測結果(單位dB(A))根據預測結果可知,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規模建成運行后,站界(圍欄)的噪聲晝間預測值為(48.0~56.0)dB(A),夜間預測值為(43.0~49)dB(A),晝、夜間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要求。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規模投運后,周邊保護目標處噪聲預測結果見表4-7。表4-7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3#主變)規模運行后保護目標處噪聲預測結果(單位dB(A))800根據預測結果可知,110kV高廟變電站本期規模建成運行后,保護目標處的晝間預測值為(51.0~57.0)dB(A),夜間預測值為(40.0~47.0)dB(A),晝、夜間均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2)電纜線路噪聲影響分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110kV地下電纜線路不進行聲環境影響評價。4.7電磁環境影響分析110kV變電站內的配電裝置在運行期間會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110kV電纜線路在運行時,由于電壓等級較高,帶電結構中存在大量的電荷,因此會在周圍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電場,同時由于電流的存在,在線路周圍會產生交變的工頻磁場。電磁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通過定性分析,110kV高廟變電站周圍及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通過定性分析,本項目110kV電纜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能夠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4.8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運行期廢水主要為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現有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對水環境影響較小。110kV線路運行時無廢水產生。4.9固廢環境影響分析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110kV高廟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廢鉛蓄電池和廢變壓器油。110kV高廟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對周圍環境不產生影響。變電站產生的廢舊蓄電池(危廢代碼900-052-31)、變壓器維修和拆解過程產生的廢變壓器油(危廢代碼900-220-08)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安全處置,不得丟棄。正常生產情況下鉛蓄電池約8年~10年更換一次,每次更換約0.5t。在變壓器維護、更換過程中可能產生廢變壓器油,變壓器每15年大修一次,每次產生0.5t廢變壓器油。若在運營期產生廢鉛蓄電池、廢變壓器油等危險廢物時,收集后暫存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處理處置。對照危險廢物名錄,本項目危廢產生情況、性狀及污染防治措施見表4-8。表4-8危險廢物產生、性狀及污染防治措施匯總表1運/23本項目建設完成后將進行資產移交,全部交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后期變電站的運營及維護由國網南京供電公司負責,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定期申報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并做好相關危險廢物處置計劃,提前聯系運輸車輛、確定運輸路線,一旦產生危險廢物,能夠及時運輸至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運輸過程需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制定計劃定期清理危廢倉庫,確保新產生的危險廢物能夠全部入庫。國網南京供電公司應按照《江蘇省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試行)》(蘇環辦〔2021〕290號)及《江蘇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蘇環辦〔2021〕304號)等要求,在“江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上實時申報辦理相關手續,暫存在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不隨意丟棄。綜上所述,固體廢物采取以上污染防治措施后對周圍環境無影響。4.10環境風險分析(1)主要環境風險分析本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為變壓器等含油設備在突發性事故情況下漏油產生的環境風本項目變電站為戶內型布置,每臺主變壓器基礎下設置事故油坑(單座油坑有效容積為20m3)。根據建設方提供資料,本項目單臺主變壓器油量約13t(變壓器油密度為895kg/m3,13噸折算體積約為14.5m3可見事故油坑能夠容納上方主變壓器的全部排油。對照《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標準》(GB50229-201以上的電氣設備,應設置擋油設施及將事故油排至安全處的設施。擋油設施的容積宜按油量的20%設計。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能容納全部油量的貯油設施。”本項目每臺主變下方設置的事故油坑能夠容納變壓器的全部排油,生產綜合樓西側已建1座事故油池,油池容積為25m3,事故油水分離池容積能夠容納100%變壓器油,變壓器發生事故時產生泄漏的油及事故油污水經主變下方油坑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事故油池設計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變電站運行期正常情況下,變壓器無漏油產生。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油及油污水經事故油坑收集后,通過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擬回收處理,事故油污水交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不外排。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排油管道均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確保事故油及油污水在貯存過程中不會滲漏。(2)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要求為了防止變電站變壓器油帶來的潛在風險,需做好以下措施:①在主變壓器底部設置油坑,蓄油坑內鋪足夠厚的鵝卵石層,起到冷卻油的作用,不易發生火災。事故油坑需進行防漏防滲處理。②事故油坑的總容量可以容納變壓器油在事故狀態下的排放量,確保在所有變壓器發生故障時,事故油不會泄漏。當變壓器發生事故時,事故油可通過油坑暫存,事故油擬回收處理。③事故油水分離池容積能夠容納100%變壓器油,變壓器發生事故時產生泄漏的油及事故油污水經主變下方油坑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坑及事故油池設計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本項目建設完成后將進行資產移交,全部交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針對變電站內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建設單位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4.11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運行期做好加強巡查和檢查,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對周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對照《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項目選址選線不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家公園、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等環境敏感區;110kV高廟變電站擴建采用全戶內布置,110kV輸電線路采用全電纜敷設,減少了電磁環境和聲環境影響;110kV高廟變電站所在區域不涉及0類聲環境功能區;變電站目前為開關站,采用全戶內布置,本次僅涉及電氣設備安裝,無需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棄土棄渣等,減小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輸電線路不進入集中林區。所以,本項目的選址選線無環境制約因素。通過定性分析,運行期110kV高廟變電站周圍、110kV電纜線路周圍的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能夠滿足相關要求,對周圍電磁環境影響較小;通過模式預測,運行期110kV高廟變電站站界、聲環境保護目標處的聲環境預測值均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所以,本項目的環境影響程度可以接受。綜上,從環境制約因素、環境影響程度等方面分析,本項目選址選線具有環境合理性。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1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和臨時占地范圍,禁止隨意擴大施工場地范圍,臨時道路利用現有道路;(2)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雪天氣土建施工;(3)選擇合理區域堆放物料,對臨時堆放區域加蓋苫布;(4)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清運至指定地方,禁止施工期間隨意傾倒垃圾和渣土;(5)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及時恢復或復墾施工區域內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等措施,減少區域水土流失;對線路沿線、臨時施工占地進行綠化或用地恢復。5.2施工期大氣污染物防治措施施工期主要采取如下揚塵污染防治措施,盡量減少施工期揚塵對大氣環境的影①施工必須在劃定的施工區域中進行,施工現場設置圍擋措施。②不在施工現場設置混凝土拌和場,不在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用罐裝車將商品混凝土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文明施工。加強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③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物時,必須密閉、包扎、覆蓋,避免沿途漏撒。④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裝卸,規范操作。⑤車輛限制車速,做好防散落檢查、運輸道路及時清理,減少或避免產生揚塵。⑥施工結束后,按“工完料盡場地清”的原則及時進行空地硬化,減少地面裸露面積。5.3施工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變電站內或線路附近公共污水處理設施處理。5.4施工期噪聲污染物防治措施施工期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包括:①施工單位應采用低噪聲水平的施工機械設備或帶隔聲、消聲的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控制設備噪聲源強。②施工應在施工場地周圍設置圍欄,盡量減少施工期聲環境影響。③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嚴禁夜間作業、合理規劃施工場地;加強施工管理,做好施工組織設計。本項目施工期的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小,基本不會構成噪聲擾民問題,并且施工結束后噪聲影響即可消失。5.5施工期固廢污染物防治措施加強對施工期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后委托地方環衛部門及時清運;建筑垃圾委托相關的單位運送至指定受納場地。目前項目施工已完成,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基本落實了上述生態、大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措施,本項目施工期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6電磁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110kV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110kV配電裝置采用戶內GIS布置,主變及電氣設備合理布局,保證導體和電氣設備安全距離,設置防雷接地保護裝置,降低靜電感應的影響,確保變電站廠界及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滿足相應的限值要求。110kV輸電線路采用電纜敷設,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確保線路周圍及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滿足相應的限值要求。5.7聲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變電站采用戶內式布置,主變安裝在獨立變壓器室內,變電站選用低噪聲主變,充分利用墻體的隔聲效果,減少變電站運營期噪聲影響,確保變電站廠界噪聲排放能夠達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110kV地下電纜線路不進行聲環境影響評價。5.8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運行期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加強巡查和檢查,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5.9水污染防治措施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現有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110kV電纜線路運行時無廢水產生。5.10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110kV變電站工作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110kV變電站內的鉛蓄電池需要更換時,更換的廢鉛蓄電池收集后暫存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定期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處理處置,并辦理轉移備案手續。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變壓器維護、更換過程中產生的少量廢變壓器油,收集后暫存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定期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資質單位進行處理處置,并辦理轉移備案手續。5.11環境風險控制措施變電站運行期正常情況下,變壓器無漏油產生。本項目每一主變壓器基礎下設置事故油坑(單座油有效容積為20m3根據建設方提供資料,本項目單臺主變壓器油量約13t(折算體積約為14.5m3)。一旦發生事故,事故油經事故油坑收集,事故油擬進行回收處理,不外排。事故油坑采取防滲防漏措施,確保事故油在貯存過程中不會滲漏。針對本項目范圍內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建設單位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5.12環境監測計劃為更好的開展輸變電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有效的環境監督、管理,為工程的環境管理提供依據,制定了具體的環境監測計劃,具體見表5-1。表5-1運營期環境監測計劃表1變電站四周站界外5m、輸電線路沿線、電磁環境敏感目《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2《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及《工業企業廠界在本項目建成后,建設單位及時進行本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并委托有資質單位開展環境監測與調查。本項目的建設內容通過驗收后資產將移交南京供電公司,移交后本項目運營期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電磁、噪聲的責任主體均為南京供電公司;經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生態保護的可達性,在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項目運營期對周圍生態、電磁、地表水、聲環境影響較小,固體廢棄物能妥善處理,環境風險可控,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其他無環保投資本項目環保投資共計65萬元(其中施工階段環保投資20萬元,由建設單位自籌解決;運營階段環保投資45萬元,由運營單位解決具體見表5-2。表5-2工程環保投資一覽表///4/22GIS布置。運行階段做好設備維護,加8/43//內容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陸生生態(1)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和臨時占地范圍,禁止隨意擴大施工場地范圍,臨時道路盡量利用現有道路;(2)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開雨雪天氣土建施工;(3)選擇合理區域堆放土石方,對臨時堆放區域加蓋苫布;(4)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由相關單位清運至指定地方,禁止施工期間隨意傾倒垃圾和渣土;(5)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及時恢復或復墾施工區域內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水土保持功能等措施,減少區域水土流失;對變電站周圍、線路沿線、臨時施工占地進行綠化或用地恢復。(1)已嚴格控制施工場地和臨時占地范圍,臨時道路利用現有道路;(2)已避開雨雪天氣土建施工;(3)已合理堆放土石方,并加蓋苫布;(4)建筑垃圾已由相關單位運至指定地點,未隨意傾倒垃圾和渣土,無施工垃圾堆存;(5)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施工現場,變電站周圍、線路沿線、臨時施工占地及時進行了綠化、固化或用地恢復。(6)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提供相關環保措運營期做好環境保護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加強巡查和檢查,強化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并嚴格管理,避免對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制定環境保護設施維護、運行管理以及設備檢修維護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制度;不造成項目周邊的自然植被和生態系統的破壞。水生生態////地表變電站及站界內、周邊線路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化糞池處理變電站及站界內、周邊線路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化糞池處理后,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化糞池,經站內化糞變電站巡查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站內化糞池,經站內內容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水環境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廠區外線路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公共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沿路線路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附近公共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化糞池處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地下水及土壤環境////聲環境(1)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控制設備噪聲源強;(2)優化施工機械布置、高噪聲設備布置在施工場地中間位置,錯開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施工場地設置圍擋。(3)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夜間不施工,確保施工場界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1)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2)優化施工機械布置,錯開高噪聲設備使用時間,施工場地設置圍擋。(3)夜間未施工,施工場界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提供圍擋等相關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的資料(照片、記錄)等。110kV變電站通過采用全戶內布置,采用低噪聲設備,確保變電站所在廠區的廠界噪聲均能達標。110kV變電站采用全戶內布置,選用低噪聲設備,變電站站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振動////大氣(1)施工場地設置圍擋,保持道路清潔,定期灑水;(1)施工場地設置了圍擋,定期灑//內容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2)加強材料轉運與使用的管理,合理堆料,物料上加蓋苫布,防止物料裸露,施工臨時中轉土方以及棄土棄渣等進行苫蓋;(3)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棄物時,采用密閉式防塵布進行苫蓋;(4)對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進行限制車速;(5)施工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達標,使用油品達標;(6)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綠化、硬化或植被恢復。(2)加強管理,物料上加蓋苫布,施臨時中轉土方以及棄土棄渣等進行苫蓋;(3)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棄物時,采用密閉式防塵布進行苫蓋;(4)對進出施工場地的車輛進行限制車速;(5)施工工地內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達標,使用油品達標;(6)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了綠化、硬化或植被恢復。(7)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提供圍擋、苫蓋等相關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的資料(照片、記錄)。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后及時清運。固廢均及時進行了處理,不外排。制定施工期環境保護制度并提供相應的管理資料。(1)變電站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2)變電站內若產生廢變壓器油和廢鉛蓄電池,分別收集后暫存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并辦理相關環保手續。(1)變電站工作人員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清運。(2)變電站內若產生廢變壓器油和廢鉛蓄電池,分別收集后暫存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的危廢倉庫內,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并辦理相關環保手續。電磁環境//變電站采用全戶內布置,配電裝置采用GIS戶內布置,帶電設備安裝接地裝置。110kV線路采用電纜敷設,以降低變電站周圍、線路沿線的電磁環境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內容要素施工期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環境保護措施驗收要求輸電線路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變電站內主變下方設置事故油坑,油坑底部和四周設置防滲措施,一旦發生事故,產生的事故油及油污環水排入事故油坑(利用預留事故油事故油坑滿足《火力發電廠與變境風//坑),事故油擬進行回收處理,不能回收利用的事故廢油及油污水交電站設計防火標準》(GB50229-2019)中相關要求;制險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理處置,不外排。針對變電站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境監測//按監測計劃進行環境監測。確保電磁、噪聲等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并制定了監測計劃。其他//竣工后應及時驗收。竣工后應在3個月內及時進行自主驗收。1.1.1國家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修正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4號,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3號)。1.1.2評價導則、技術規范(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3)《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4)《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5)《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評價因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1”,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因子見表1.2-1。表1.2-1評價因子一覽表V/m(2)評價標準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規定50Hz公眾曝露控制限值以4000V/m作為工頻電場評價標準,100μT作為工頻磁場的評價標準。(3)評價工作等級本項目110kV變電站為戶內式,110kV輸電線路為全電纜線路,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均為三級。(4)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見下表:表1.2-2電磁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變電站和電纜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電磁環境評價重點為工程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對工程附近敏感目標的影響。本項目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為評價范圍內的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筑物。本項目110kV高廟變電站電磁環境評價范圍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為城南水廠的辦公樓1#、城南水廠的辦公樓2#、南京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門衛室;110kV輸電線路評價范圍內無敏感目標,詳見表1.6-1。表1.6.1本項目電磁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序號距離1人2側人3注:E表示電磁環境質量要求為工頻電場<4000V/m;B表示電磁環境質量要求為工本項目電磁環境現狀委托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監測,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資質認定證書編號:211012052340)于2024年7月19日對110kV高廟變電站周圍及輸電線路沿線進行了電磁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監測數據報告見附件5。工頻電場、工頻磁場。《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1)110kV高廟變電站:在變電站圍欄外5m及敏感點布置監測點,監測點離地面1.5m高度。(2)110kV輸電線路:在擬建輸電線路沿線上方布置監測點,監測點位距地面1.5m高度。監測點位見附圖4、附圖5。每個測點在穩定情況下監測5次,每次測量觀測時間≥15s,取5次監測的儀器方均根值的平均值。監測單位: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監測時間:2024年7月19日監測天氣:晴,溫度34℃~35℃,相對濕度57%~59%,風速0.8m/s~1.0m/s。檢測單位已通過CMA計量認證,具備相應的檢測資質和檢測能力;檢測單位制定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檢測單位所用監測儀器均經過計量部門校準并在校準有效期內,使用前后進行檢查。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檢測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操作。檢測報告實行三級審核。本項目委托青山綠水(江蘇)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開展電磁環境現狀監測,使用的監測儀器相關信息如下:表2.7-1測量儀器參數一覽表計量科學研究院校準證書編號:~~110kV變電站四周及敏感點、線路沿線工頻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現狀見表2.8-1。表2.8.1高廟變周圍工頻電場、磁場測量結果1變電站站址東場界外2變電站站址南場界外3變電站站址西場界外4變電站站址北場界外5城南水廠1#辦公樓南側6城南水廠2#辦公樓西南側0.0820.01387南京伊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門衛室北側0.0840.01608南京河西南部市政綜合體西南7.58099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隊西4.6280.0386長江尊邸西南側5m處0.0660.0177標準4000監測結果表明:110kV高廟變電站四周廠界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82~4.89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現狀為(0.0152~0.5753)μT;110kV高廟變周邊電磁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79~0.08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現狀為(0.0138~0.0160)μT。所有測點測值均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和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110kV電纜線路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現狀為(0.066~4.628)V/m,工頻磁感應強度現狀為(0.0177~7.5809)μT,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可見評價區域電磁環境質量現狀條件較好。本項目110kV變電站的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本項目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為定性分析。參考《環境健康準則:極低頻場》(世界衛生組織著),“變電站也很少會在站外產生顯著電場。其原因是,如果是安裝在地面上的終端配電站,所有母線與其他設備或是包含在金屬柜與管柱內,或是包含在建筑物內,兩者都屏蔽了電場”,“雖然變電站在復雜性和大小上不同,但確定它們所產生磁場的原理是相同的。第一,所有變電站內都有許多設備,它們在變電站范圍之外產生的磁場可忽略不計。這些設備包括變壓器、幾乎所有的開關和斷路器,以及幾乎所有的計量儀表與監測裝置。第二,在許多情況下,在公眾能接近的地區,最大的磁場是由進出變電站的架空線路和地下電纜所產生的。第三,所有變電站都含有用于連接內部各設備的導線系統(通常稱作為“母線”而這些母線通常構成變電站內磁場的主要來源,在母線外部產生明顯的磁場,磁場都隨著與變電站之間距離的增加而快速下降”,本項目110kV變電站為全戶內布置,其產生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影響較小。另外通過查閱相關期刊《城區中全戶內變電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分析研究》(環境科學與管理第9卷第2期),某市110kV廣場變電站為典型的城區中全戶內變電站(主變壓器、電容器組、GIS及配電柜等電氣設備置于戶內)。與本項目的110kV變電站布置極為相似。通過電磁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