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高專水處理工程課件第7章 水的生物處理(五)污泥處理_第1頁
浙水高專水處理工程課件第7章 水的生物處理(五)污泥處理_第2頁
浙水高專水處理工程課件第7章 水的生物處理(五)污泥處理_第3頁
浙水高專水處理工程課件第7章 水的生物處理(五)污泥處理_第4頁
浙水高專水處理工程課件第7章 水的生物處理(五)污泥處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污泥處理與處置概述污泥濃縮、脫水與干化污泥的穩定污泥處置的目的:1、減小含水率P、體積V(濃縮、脫水、干化)2、使污泥中的有機物穩定化(厭氧消化、好氧消化、焚燒)3、綜合利用(N、P、K)1概述一、污泥分類1、按成分分類:(1)污泥:含有機物為主的沉渣,含水率高,不易脫水,容易腐化發臭,便于管道輸送、顆粒細。(2)沉渣:含無機物為主,顆粒粗、比重大、流動性差。22、按來源分類:(1)初沉污泥:來源于初沉池,灰色糊狀,有機物占所有固體的65%,含水率92~98%(典型95%)。(2)腐植污泥:來源于生物膜法處理系統的二沉池,含水率92~95%。(3)剩余活性污泥:來源于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含水率99~99.5%,褐色絮狀物,運行良好時,無特別氣味。3(4)熟污泥:來源于消化池,即消化污泥,含水率與進消化池前基本一樣。好氧消化為褐色絮狀物;厭氧消化為深褐色至黑色,并含有大量氣體,消化良好時氣味較輕。(5)化學污泥:來源于化學沉淀池,一般顏色較深。4二、污泥性質指標1、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污泥總重量之比的百分數。污泥濃度、重量、體積、含水率之間的關系:式中:p1、V1、C1、W1——污泥含水率為p1時的污泥體積、重量與固體物濃度。

p2、V2、C2、W2——污泥含水率為p2時的污泥體積、重量與固體物濃度。5(假定濃縮過程中上清液中不含固體物質,則濃縮前后污泥中固體物質相等。則污泥中含固體物質:W固=W1(1-p1)=W2(1-p2)=C1V1=C2V2=r1V1=r2V2r為污泥比重)62、污泥比重(1)干污泥比重r干干污泥由揮發性固體(污泥中有機物含量,又稱灼燒減量)和灰分(污泥中無機物含量,又稱灼燒殘渣)組成,其比重為此二種成分平均比重。

式中pV為干固體中有機物所占百分比,計算時不帶百分號。7(2)濕污泥比重r濕式中p為污泥含水率,計算時不帶百分號。當p較大時(接近于100),r濕≈1,確定濕污泥、干污泥比重對濃縮池的設計、污泥的輸送及后續處理意義重大。3、污泥肥分:N、P、K4、生物組成:大量細菌及寄生蟲卵8三、污泥量1、初沉污泥(兩種計算法)(1)按懸浮物去除率計算:式中:V——初次沉淀池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

η——去除率,%C0——進水懸浮物濃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計。此式適用于初次沉淀池,二沉池污泥量也可近似按此式計算,η以80%計。9(2)按每人每日產生的污泥量計算:式中:W——每日污泥量,m3/dS——每人每日產生的污泥量,L/人.dN——設計人口數

t——兩次排泥時間間隔(初次沉淀池按2天考慮)2、剩余污泥量:10四、污泥輸送1、污泥流動的特征因污泥比水的粘滯性大,所以低流速時(1.0~1.5m/s,層流),粘滯度大,阻力比紊流大;高流速時(大于1.5m/s,紊流),能消除邊界層產生的旋渦(因粘滯度大),消耗的能量小(由于粘滯性使管壁粗糙度減小),則流動阻力小于清水。含水率越大,越接近水流,p越小,反常情況越明顯。p為90~92%時,與污水相比,水頭損失增加很多(當D=100~150mm時,hf泥=6~8hf水)112、污泥管道設計:因污泥流動特點,流速小時易沉淀,所以流速應選高一些。(1)內部管道:重力輸送時,i=0.01~0.02,管徑不小于200mm;壓力輸送時應進行詳細水力計算,V最小=1.0~1.2m/s。(2)外部管道:長距離輸送時,應進行詳細水力計算,主要考慮沿程水頭損失,局部損失可忽略。12污泥濃縮、脫水與干化一、污泥濃縮:長時間沉淀,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為后續處理提供方便條件。二、污泥水分及去除方法1、污泥水分(1)空隙水:占污泥總水分的70%(2)毛細水:占污泥總水分的20%(3)吸附水、內部水:占污泥總水分的10%13142、各種水分去除方法153、濃縮池分類(1)重力式:包括間歇式(小型污水廠)和連續式(大、中型污水廠)——初沉污泥及混合污泥(2)氣浮式——活行污泥及生物濾池污泥二、重力濃縮的基本理論:區域沉淀、壓縮沉淀三、重力濃縮池設計(輻流式、豎流式):固體通量法1、面積:A=Q0C0/GL2、濃縮時間:9~12小時16四、污泥脫水與干化1、機械脫水:以過濾介質兩面的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使污泥水分被強制通過過濾介質,形成濾液,而固體顆粒被截流在介質上,形成濾餅,從而達到脫水的目的。造成壓力差推動力的方法有:(1)依靠污泥本身厚度的靜壓力(自然干化);(2)在過濾介質的一面造成負壓(如真空吸濾脫水);(3)給污泥加壓,將水分壓過介質(如壓濾脫水);(4)造成離心力(離心脫水)172、機械脫水預處理:改善污泥脫水性能,提高機械脫水效果與機械脫水設備的生產能力。(1)化學調理法(混凝劑、助凝劑)(2)熱處理法(高溫加壓熱處理、低溫加壓熱處理)(3)冷凍法(4)淘洗法(降低堿度,減少投藥量)3、污泥干化(自然干化場)18污泥的穩定一、污泥穩定的目的:將污泥中不穩定的有機物及有害物質進一步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二、污泥穩定的方法:厭氧消化、好氧消化、藥劑氧化(濕式氧化)三、污泥厭氧消化1、厭氧消化分類:自然厭氧消化、人工強化厭氧消化自然厭氧消化,如化糞池、雙層沉淀池、堆肥等;人工強化厭氧消化,如消化池。192、厭氧消化作用:穩定污泥:生污泥含有機物65%,消化后50%以下。(2)減小污泥容積,但含水率不降低。(3)滅菌(4)改善污泥肥效(NH4-N增加)(5)沼氣利用3、厭氧消化機理(三個階段:水解發酵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甲烷化階段)20(1)消化模式21(2)消化特性:參與細菌:第一、第二階段參與細菌主要為產酸菌和酸性腐化菌,第三階段參與細菌主要為甲烷菌。產物:第一、第二階段主要產物為有機酸、醇、H2S、H2、NH3、能,第三階段主要產物為CH4、CO2、H2S、H2、NH3、能。環境條件:第一、二階段pH=5~6(低),第三階段pH為弱堿性(6.6~7.5)。污泥性狀:第一、二階段為灰黃或黃色,粘稠,不易脫水,易發臭;第三階段深褐色,易脫水,不腐敗。22(3)甲烷菌的特點:對pH要求嚴,6.8~7.8,最好6.8~7.2;對溫度要求嚴,高溫50~60℃,要求恒溫,改變2~3℃就會破壞消化過程;世代期長,4~6天;專一性強。4、影響因素(1)溫度:決定消化速度,要求恒溫23溫度產氣量(m3/m3污水)熱耗滅菌時間低溫(10~28℃)低不加熱很差3~4個月中溫(30~35℃)較高加熱較差20~30天高溫(50~60℃)高加熱量大好10天左右24(2)污泥投配率n:城市污水(中溫消化)5~8%,n大,產氣量小,污泥分解差,池容積小。(3)C、N比:C:N=10~20:1,最好14:1。C/N過高,NH4HCO3下降,緩沖能力差,pH容易降低;C/N過低,NH4HCO3增加,pH上升,銨鹽積累,抑制甲烷菌生長繁殖。初沉污泥C量足,活性污泥不足。(4)攪拌:作用有二:充分混合,微生物均勻分布,縮短消化時間。避免結殼,加速沼氣釋放。(5)pH:若pH小于6.5,加石灰。(6)有毒物質255、厭氧消化池的構造(1)消化池構造(固定蓋式):a、集氣罩b、池蓋c、池體d、下錐體e、人孔f、觀察孔消化池的構造主要包括污泥的投配、排泥及溢流系統,沼氣排出、收集與貯氣設備,攪拌設備及加溫設備等。2627(2)池體:有圓柱形、方形、蛋型。圓柱形池徑一般為6m~35m,池總高與池徑比0.8~1.O,池底、池蓋傾角一般取15°~20°,池頂集氣罩直徑取2m~5m,高1m~3m。大型消化池可采用蛋形,容積可做到10000m3以上,蛋形消化池在工藝與結構方面有如下優點:①攪拌充分、均勻,無死角,污泥不會在池底固結;②池內污泥的表面面積小,即使生成浮渣,也容易清除;28③在池容相等的條件下,池子總表面積比圓柱形小,故散熱面積小,易于保溫;④蛋形的結構與受力條件最好,如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可節省材料;⑤防滲水性能好,聚集沼氣效果好。(3)攪拌設備a、水射器攪拌:設備簡單,效率低,耗能大b、機械攪拌:效率高。但密封要求高c、沼氣循環攪拌:安全要求嚴格29(4)加溫系統(5)各種管道:進泥管、中位管(可進泥、可出泥)、排泥管、沼氣管(6)沼氣罐、計量設備、安全設備(防火)、冷凝水罐、各種提升設備306、消化池的設計(1)容積計算:V=SV/S式中:SV——新鮮污泥中揮發性有機物重量,kg/dS——揮發性有機物負荷,中溫消化0.6~1.5kg/(m3·d),高溫消化2.0~2.8kg/(m3·d)池數≥2,泥面:國內在池蓋的1/2~2/3處,國外在集氣罩下緣。(2)熱工計算:根據消化池溫度、新鮮污泥溫度計算污泥所需熱量,同時計算池體散熱、輸泥管道散熱及其他耗熱,然后確定消化池供熱量。317、兩相消化:將厭氧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階段分別在兩個消化池中進行,使各自都有最佳的環境條件。具有容積小、能耗少、運行管理方便、消化徹底的優點。第一相消化池停留時間1天,第二相6~6.5天,第二相中加溫、攪拌。8、消化池的投產與運行管理(1)消化污泥的培養與馴化:逐步培養法(用初沉、二沉污泥,慢,30~40天);一次培養法(塘泥或消化污泥,快,幾天)(2)消化池運行異常現象:產氣量下降,上清液水質惡化。329、沼氣的利用:消化池污泥加溫、沼氣發電(先對沼氣脫硫凈化)四、污泥好氧消化五、污泥堆肥六、污泥消毒:巴氏消毒法(用熱蒸氣加熱污泥至70℃,可直接消毒或間接消毒,成本高)、石灰穩定法(消毒后pH高)、加氯消毒法(產生HCl,降低pH,并會溶解污泥中重金屬,慎用)、輻射消毒法。33七、其他穩定法:焚燒法(完全,焚燒爐,有回轉焚燒爐、立式多段焚燒爐、流化床焚燒爐)、濕式燃燒法(經濃縮的污泥在高溫150~3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