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7.160
F12DB1331
雄安新區地方標準
DB1331/T083-2024
雄安新區建筑光伏及光伏構件
設計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intelligentpowerdistributionsystems
inXiong’anNewArea
2024-03-08發布2024-03-15實施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
聯合發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綜合執法局
雄安新區地方標準
雄安新區建筑光伏及光伏構件
設計標準
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intelligentpowerdistributionsystems
inXiong’anNewArea
DB1331/T083-2024
批準部門: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綜合執法
局施行日期:2024-03-15
2024雄安新區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綜合執法局
關于發布《雄安新區城市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
值評估技術規程》等18項雄安新區
地方標準的公告
2024年第1號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綜合執法局會同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
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雄安新區城市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評
估技術規程》等16項雄安新區地方標準,會同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
會公共服務局聯合發布了《地名標志街路巷設置規范》等2項雄安新
區地方標準,現予以公告(詳細目錄見附件)。
本通告可通過中國雄安官網()“政務信息”
中進行查詢,標準文本可從標準圖書館網站()
中下載。
附件:批準發布的雄安新區地方標準目錄。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綜合執法局
2024年3月8日
前言
根據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關于印發2022年雄安新區地方標準第一批立項項
目計劃的通知》的要求,標準(規程、導則)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
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結合雄安新區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
定本標準(規程、導則)。
本指標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建筑策劃;5.建筑
設計;6.結構設計;7.電氣設計。
本指標由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負責管理,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
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至清華大學建
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郵編:100084,電子郵箱:dqfh@)。
主編單位: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建設和交通管理局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
雄安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檢測服務中心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北建大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
河北雄安新區勘察設計協會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
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江河智慧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泛在建筑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南京樂作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漢摩尼(江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員:王學東宋曄皓李沖
李勁遐劉章仲繼壽
呂強魏星劉恒
劉志軍柴鐵鋒孫洲
孟根寶力高韓維池徐寧
李俊民徐華熊文文
楊蕾崔婧瑞高磊
卿鵬胡斌沈俊峰
褚英男師劭航張松
戴罡王啟戰于娟
魏濤徐大輝
主要審查人員:徐宗武薛明李文江
董岳華湯洋賀靜
章放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3基本規定...................................................................................................................................4
4建筑策劃...................................................................................................................................5
4.1一般規定........................................................................................................................5
4.2消納方式評估................................................................................................................5
4.3全壽命周期效益評估....................................................................................................5
5建筑設計...................................................................................................................................6
5.1一般規定........................................................................................................................6
5.2光伏屋面........................................................................................................................6
5.3墻面光伏........................................................................................................................7
5.4遮陽光伏構件................................................................................................................7
5.5清洗維護設計................................................................................................................7
6結構設計...................................................................................................................................9
6.1一般規定........................................................................................................................9
6.2荷載作用與構件設計....................................................................................................9
6.3面板設計......................................................................................................................13
6.4連接設計......................................................................................................................14
7電氣設計.................................................................................................................................15
7.1一般規定......................................................................................................................15
7.2光伏陣列設計..............................................................................................................15
7.3建筑光伏系統過電流保護..........................................................................................16
7.4建筑光伏系統過電壓防護..........................................................................................18
7.5光伏發電監測系統......................................................................................................20
7.6光伏系統安全要求......................................................................................................21
附錄APV方針架構組成.......................................................................................................23
附錄B建筑并網光伏系統計算.............................................................................................27
附錄C建筑獨立光伏系統計算.............................................................................................29
引用標準名錄.............................................................................................................................31
I
Contents
1GeneralPrinciples......................................................................................................................1
2TerminologyandSymbols.........................................................................................................2
3BasicPrinciples..........................................................................................................................4
4ArchitecturalProgramming........................................................................................................5
4.1Generalrequirements......................................................................................................5
4.2Assessmentofconsumptionpatterns..............................................................................5
4.3Lifecyclebenefitassessment..........................................................................................5
5ArchitecturalDesign..................................................................................................................6
5.1Generalrequirements......................................................................................................6
5.2PVroof............................................................................................................................6
5.3PVfacade........................................................................................................................7
5.4PVshadingdevices.........................................................................................................7
5.5Cleaningandmaintenancedesign...................................................................................7
6StructuralDesign.......................................................................................................................9
6.1Generalrequirements......................................................................................................9
6.2Loadeffectsandcomponentdesign................................................................................9
6.3Paneldesign..................................................................................................................13
6.4Connectiondesign.........................................................................................................14
7ElectricalDesign......................................................................................................................15
7.1Generalrequirements....................................................................................................15
7.2PVarraydesign.............................................................................................................15
7.3OvercurrentprotectionforbuildingPVsystems..........................................................16
7.4OvervoltageprotectionforbuildingPVsystems..........................................................18
7.5PVpowergenerationmonitoringsystem......................................................................20
7.6PVsystemsafetyrequirements.....................................................................................21
AppendixAPVApproachArchitectureComponents..............................................................23
AppendixBBuildingGrid-TiedPhotovoltaicSystemCalculations.......................................27
AppendixCBuildingStandalonePVSystemCalculation......................................................29
ListofReferencedStandards......................................................................................................31
II
1總則
1.0.1為提升雄安地區民用建筑光伏應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強化建筑光伏應用與雄安
風貌要求的協調性,規范建筑附屬光伏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保證工程質
量,特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改建或擴建的民用建筑、工業建筑及構筑物建筑附屬光伏系
統工程,以及在既有建筑物或構筑物上安裝或改造已安裝的建筑附屬光伏系統工程的設
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
1.0.3建筑附屬光伏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
應符合國家和雄安新區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和符號
2.0.1建筑光伏系統buildingmountedphotovoltaic(PV)system
安裝在建筑物上,利用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
系統。
2.0.2建筑附屬光伏系統buildingattachedphotovoltaic(PV)system
光伏發電設備不作為建筑材料或構件,在已有建筑上安裝的形式。
2.0.3安裝容量capacityofinstallation
光伏發電站中安裝的光伏組件的標稱功率之和,計量單位是峰瓦(Wp)。
2.0.4額定容量ratedcapacity
光伏系統中安裝的逆變器的額定有功功率之和,計量單位是千瓦(kW)。
2.0.5光伏方陣PVarray
相互電氣連接的光伏組件、光伏組串或光伏子方陣的集合。
光伏方陣為從光伏組件連接至逆變器或直流負載輸入端的所有部件,但不包括PV方
陣的設備基礎、跟蹤裝置、熱控和其他類似部件。
2.0.6光伏子方陣PVsub-array
由并聯的PV組件或PV組串組成的PV方陣的一部分。
2.0.7光伏組串匯流箱PVstringcombinerboxPV
組串在其中進行連接且可能含有防過電流保護電器和/或隔離開關的箱子。
2.0.8光伏方陣匯流箱PVarraycombinerbox
PV子方陣在其中進行連接且可能含有防過電流保護電器和/或分斷電器的箱子。小
型方陣通常不包含子方陣而由組串簡單組成,而大型方陣通常由多個子方陣組成。
2.0.9電力轉換設備powerconversionequipment(PCE)
將PV方陣傳遞的電力轉換為適當頻率和/或電壓值,傳遞到負載、儲存到蓄電池或
注入到電網的系統。
2
2.0.10逆變器inverter
將PV方陣的直流電壓和直流電流轉變為交流電壓和交流電流的PCE。
2.0.11最大功率跟蹤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MPPT)
利用硬件設備和軟件控制策略,讓光伏組件串的輸出功率始終工作在最大功率點附
近。
3
3基本規定
3.0.1建筑光伏應用規劃及規模應符合雄安新區和電網消納能力。
3.0.2建筑附屬光伏系統不應影響本建筑采光、隔熱、隔聲等功能。
3.0.3建筑附屬光伏系統的設計和建造應當充分考慮安裝部位、發電材料、應用方式和
產能效益等,與雄安新區建筑風貌相協調,并滿足安全性、經濟性、安裝維護便利等要
求。
3.0.4建筑附屬光伏系統組件的類型、安裝方式和外觀,應當充分考慮建筑的布局、朝
向、間距等控制性條件,并與建筑、結構、幕墻、電氣等相關專業進行協同設計。
3.0.5建筑附屬光伏系統應納入建筑結構的荷載計算。既有建筑上應用建筑附屬光伏系
統時,應對既有建筑的結構性能進行復核。
3.0.6建筑附屬光伏系統中的光伏組件應根據雄安地區氣候,采取相應的防凍、防冰雪、
防過熱、防雷、抗風、抗震、防火、防腐蝕等技術措施。
3.0.7建筑附屬光伏系統中的光伏組件應滿足對應安裝部位的使用功能、建筑節能、結
構安全及電氣安全等要求,并配置帶電警告標識及電氣安全防護設施。
4
4建筑策劃
4.1一般規定
4.1.1應評估場地內光伏系統建設的可行性,充分考慮建筑周圍環境對光伏組件的遮擋,
合理規劃光伏組件的安裝位置和組件形式,并充分考慮光伏材料對規劃設計方案中建筑
風貌的影響。
4.1.2根據建筑物可安裝光伏方陣的位置、面積、方位角、傾角、光伏組件規格確定光伏
系統最大裝機容量,并結合建筑用電負荷情況、光伏系統形式、光伏系統效率,預測模擬
全年發電量和典型年逐月發電量。系統效率估算應逐年遞減,綜合考慮全生命周期的效
率。
4.2消納方式評估
4.2.1應根據光伏系統逐時發電量和用電負荷的逐時用電量,制定光伏發電的消納方案。
4.2.2光伏發電系統應根據峰谷平電價政策制定合理的儲能容量,確保光伏發電的有效
消納。
4.3全壽命周期效益評估
4.3.1應根據光伏系統的組成估算光伏系統的回收期。
4.3.2應根據光伏系統發電量、儲能、峰谷平電價核算光伏系統的投資回收周期。
5
5建筑設計
5.1一般規定
5.1.1應根據所在地區的氣象因素,合理確定建筑的布局、朝向、間距等控制性條件。
5.1.2應結合建筑的性能、功能、外觀、結構、用電需求等因素,合理選擇光伏系統及安
裝位置。
5.1.3光伏系統應與建筑、結構、幕墻、電氣等相關專業進行協同設計。
5.1.4光伏組件的選用及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滿足消防通道及消防設施的正常使用;
2應保證光伏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應避免光污染;
4不應跨越建筑變形縫;
5應保證建筑的防水、保溫、防結露、防雷接地等性能;
6應避開落水管、排煙口、通風口、消防救援窗等位置;
7應標準化、單元化,充分考慮加工、運輸、安裝、維護的可實施性和便利性。
5.1.5在人員可能接觸或接近光伏組件的位置,應設置觸電警示標識和電氣安全防護設
施。
5.2光伏屋面
5.2.1混凝土平屋面安裝的光伏組件應設置專用基礎。
5.2.2混凝土坡屋面安裝的光伏組件宜選擇順坡架空安裝方式。
5.2.3金屬屋面安裝的光伏組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光伏組件應與主體結構或直立鎖邊的支座連接牢固;
2安裝于直立鎖邊支座的光伏組件不應影響屋面板滑移變形;
3光伏組件應與金屬屋面進行整體抗風揭實驗。
6
5.2.4光伏組件排水坡度應≥2%。
5.2.5光伏組件的安裝應避免出屋面樓梯間、檢修口、女兒墻、天窗、機電設備、構筑物
等的日照遮擋。
5.3墻面光伏
5.3.1建筑的形體設計應綜合考慮光伏組件的模數規格,結合當地的日照角度進行設計,
不宜在建筑北側設置光伏組件。
5.3.2光伏組件的顏色和肌理應與建筑墻面協調。
5.3.3光伏組件應與主體結構的梁、柱有效連接。
5.3.4光伏組件與實體幕墻連接時應與主要傳力構件有效連接。
5.3.5應避免周邊建筑、周邊景觀綠化種植和建筑自有構件的陰影遮擋光伏構件。
5.4遮陽光伏構件
5.4.1光伏遮陽構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用光伏遮陽板》GB/T37268、《建筑用光
伏遮陽構件通用技術條件》JGJ/T482的規定。
5.4.2應評估不同類型的光伏遮陽構件對建筑節能潛力的影響,結合預期的建筑外觀效果
選取最優的設計形式。
5.4.3安裝在窗或玻璃幕墻上的光伏遮陽構件應保證連接安全。
5.4.4不宜在開啟扇上安裝光伏組件。
5.5清洗維護設計
5.5.1光伏組件應便于安全維護和清潔。
5.5.2高度超過50m的光伏組件應設置清洗設施。清洗維護設備應結合建筑體型、幕墻系
統特點進行設置。
7
5.5.3維護設施應注重構造設計及選用產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易維護性。
5.5.4應設置防止光伏組件損壞、墜落的安全防護措施。
8
6結構設計
6.1一般規定
6.1.1建筑光伏系統的結構設計應包括結構選型、組件布置及連接設計;
6.1.2作為建筑構件的光伏發電組件的結構設計應包括:荷載及作用效應組合分析、組
件強度及剛度校核、支撐構件的強度及剛度校核、光伏發電組件與支撐構件的連接計算、
支撐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計算等。
6.1.3建筑光伏系統的結構設計應符合建筑附屬光伏發電系統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
小于25年;按照建筑設計要求進行合理的結構系統選型。
6.1.4建筑光伏系統的結構設計和構造及性能指標均應符合《建筑光伏系統應用技術標
準》GBT51368與《玻璃幕墻工程技術標準》JGJ102及相關規范的規定。
6.2荷載作用與構件設計
6.2.1建筑光伏系統
1建筑光伏系統結構設計應計算下列作用效應:
1)非抗震設計時,應計算重力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和溫度作用效應;
2)抗震設計時,應計算重力荷載、風荷載、雪荷載、溫度作用和地震作用效應。
2建筑光伏系統結構設計,宜對施工階段進行驗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檢修荷載不宜小于1.0kN,當有可靠模擬依據時,也可按實際荷載取值并作
用于最不利位置。
2)進行構件施工檢修荷載承載力驗算時,荷載組合應取永久荷載和施工檢修荷載
進行組合;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可取1.3,施工檢修荷載的分項系數可取1.5。
3)變形驗算時,荷載組合應取永久荷載和施工檢修荷載進行組合,永久荷載分項
系數取1.0。
9
3規則構件可按解析或近似公式計算作用效應。具有復雜邊界或荷載的構件,宜采
用有限元方法計算作用效應。采用有限元方法作結構驗算時,應明確計算的邊界條件、
模型的結構形式、截面特征、材料特性、荷載加載情況等信息。
4構件設計應涵蓋最不利構件在最不利工況條件下極限狀態的驗算。
5結構件設計考慮溫度作用時,可取ΔT=80℃。
6.2.2建筑光伏系統
1采光頂結構性能應包括可能承受的風荷載、積水荷載、雪荷載、冰荷載、遮陽裝置
及照明裝置荷載、活荷載及其他荷載,應按GB50009和GB50011的規定對玻璃采光頂
承受的各種荷載和作用進行組合,并取最不利工況下的組合荷載標準值為玻璃采光頂結
構性能指標。
2采光頂除應作重力荷載、風荷載計算分析外,必要時還應考慮地震作用(水平及豎
向地震作用)和溫度效應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計算豎向地震作用時,地震影響
系數最大值按水平地震作用的65%采用。
3傾斜面板所受荷載,應分解為垂直于面板和平行于面板的分量,并按分量方向分
別計算作用或作用效應組合。
4錐形或拱形采光頂鋼結構,應驗算結構體系的承載力、變形和整體穩定性,滿足
《空間網格結構技術規程》JGJ7的規定。
5采光頂和金屬屋面應按圍護結構進行設計,并應具有規定的承載能力、剛度、穩
定性和變形協調能力,應滿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
6采光頂索結構可采用索梁結構、索桿結構、空間索桁架、張弦結構等。
7索結構設計時,應考慮結構自重、預張力、屋面附加恒荷載、屋面吊掛荷載、屋面
活荷載、雪荷載、風荷載、施工荷載、地震作用、溫度變化和支承結構變形等作用。
8當索結構對主體結構剛度敏感時,應明確提出對主體結構剛度的控制指標。
10
9形狀簡單的中小跨度屋面索結構,可采用風振系數的方法近似考慮結構的風動力
效應。風振系數可取:單索1.2~1.5;索網1.5~1.8;雙層索系1.6~1.9;橫向加勁索系1.3~
1.5;其他類型索結構1.5~2.0。結構跨度較大且自振頻率較低者取較大值。
10索與索的連接、索與其它剛性構件的連接、索與圍護結構的連接、索的錨固等節
點構造,應與結構分析的計算簡圖相符。
11采光頂和金屬屋面支承結構及面板的最大撓度應符合表6.2.2的規定。
表6.2.2采光頂和金屬屋面支承結構、面板相對撓度
相對撓度(L為跨距,懸臂結構L為2倍跨距)
支承結構或面板
上人不上人
玻璃梁L/400
鋁合金型材單梁L/200L/180
鋼型材單梁L/250
平面金屬網架和
采光頂L/250
網格
金屬屋面
空間單層網格L/200
張拉桿件系統L/250L/200
平面單層索網L/250L/200
檁條L/180
簡支矩形短邊/200短邊/100
簡支三角形取高或底邊的較大值/200取高或底邊的較大值/100
玻璃面板簡支圓形直徑/200直徑/100
點支承矩形長邊支承點跨距/200長邊支承點跨距/100
點支承三角形取高或底邊的較大值/200取高或底邊的較大值/100
金屬壓型板L/180
金屬面板金屬平板短邊/100
金屬平板中肋L/120
6.2.3光伏遮陽
1承載力:建筑用光伏遮陽板承載力應符合設計要求。遮陽板性能應符合表6.2.3-1
的要求。
11
表6.2.3-1承載力性能要求(單位:毫米)
荷載類型要求
最大變形(l)L≤3000時,l≤L/250;L>3000時,l≤15
荷載
其他應無損壞和功能障礙
安全荷載不應出現斷裂、脫落等破壞現象
注:L為葉片的長度
2抗動風壓性能:建筑用光伏遮陽板的動風壓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動風壓性能分
為12級,見表6.2.3-2。試驗后光伏遮陽板不應出現損壞和功能障礙。
表6.2.3-2動態風壓性能分級(單位:米每秒)
分級指標值分級指標值
10.3≤υ<1.6713.9≤υ<17.2
21.6≤υ<3.4817.2≤υ<20.8
33.4≤υ<5.5920.8≤υ<24.5
45.5≤υ<8.01024.5≤υ<28.5
58.0≤υ<10.81128.5≤υ<32.7
610.8≤υ<13.91232.7
注1:υ為檢測風速
注2:超過12級在分級后注明檢測風速
3機械耐久性能:活動式建筑用光伏遮陽板的機械耐久性能不應低于JG/T274—
2018中的3級規定。
4抗沖擊性能:建筑用光伏遮陽板的性能應符合GB/T9535,GB/T18911冰雹試驗的
規定。
5熱斑耐久性能:建筑用光伏遮陽板應在規定條件下進行熱斑耐久試驗,不應產生下
列問題:
1)光伏電池組件嚴重外觀缺陷﹔
2)最大輸出功率功率衰減超過試驗前測試值的5%﹔
3)絕緣電阻應滿足初始試驗同樣的要求;
4)焊點融化、葉片變形等問題。
12
6.2.4光伏窗
1光伏窗應計算風荷載、重力荷載及溫度作用效應。光伏窗玻璃設計計算可按現行
行業標準《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GJ113規定的計算方法執行。
2啟閉頻繁或設計使用年限要求高的光伏窗,可根據實際需要提高反復啟閉的設計
要求。
6.2.5光伏雨棚與欄板
1懸挑雨蓬負風壓體型系數取-2.0。正風壓體型系數按懸挑長度確定,當懸挑長度小
于1.0m時取+1.0,懸挑長度大于4.0m時取+1.4,懸挑長度在1.0m~4.0m之間時可線性
插值。
2雨蓬系統設計和構造應適應主體結構的變形。
3雨蓬的鋼結構防火設計,鋼結構防火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及《建
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CECS200中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的要求。
4雨蓬玻璃面板可采用明框、隱框、半隱框和點支承等安裝方式,不應采用倒掛鋼
爪式點支承形式。
5玻璃構件不宜用作為雨蓬提供結構體系平面內剛度的結構構件。
6光伏欄板設計應留有布置光伏系統管線的空腔,滿足布線和電氣線路散熱要求。
宜設計空腔便于隱藏光伏組件的接線盒和匯流盒,并方便檢查電氣系統聯結情況。
6.3面板設計
6.3.1光伏玻璃可采用不同類別的玻璃板塊構成,形成具備各種功能和特征的面板結構
單元。
6.3.2光伏玻璃厚度應經強度和剛度計算確定。
6.3.3光伏面板結構構件的撓度應符合建筑構件及光伏組件功能要求。
13
6.3.4透明光伏組件中間的粘結膠膜根據所在位置可選用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PVB)、
SGP膠片或EVA膠片,膠片厚度不應小于0.76mm。
6.4連接設計
6.4.1面板與支承結構的連接,應能滿足荷載、地震和溫度作用所產生的平面內和平面
外的變形要求。
6.4.2點支承光伏組件的電池片(電池板)至孔邊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框支承光伏組件
電池片(電池板)至玻璃邊的距離不宜小于15mm,宜和附屬構件協同設計,不應遮擋組件。
光伏采光頂電線(纜)、電氣設備的連接設計應統籌安排,安全、隱蔽、集中布置,應滿足
安裝維護要求。型材斷面結構和支承構件設計應考慮光伏系統導線的隱蔽走線和散熱空
間。
6.4.3連接光伏系統的支架、雙層金屬屋面系統中用于支承裝飾層或其他輔助層的連接
構件不宜穿透金屬面板。如果確有必要穿透時,宜采取柔性防水構造措施進行防水。
6.4.4連接光伏系統的支架承載力應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易于實現光伏電池的拆裝。
14
7電氣設計
7.1一般規定
7.1.1建筑光伏發電系統一般由光伏組件、光伏方陣、光伏匯流設備(包括光伏匯流箱、
直流配電柜和直流電纜等)、儲能及控制裝置、逆變器、交流配電柜、布線及監測系統等
設備組成。
7.1.2在既有建筑上增設或改造太陽能發電系統,必須經建筑結構安全復核,滿足建筑
結構的安全性要求。
7.1.3建筑物上安裝太陽能系統不得降低相鄰建筑的日照標準,新建建筑上建設光伏系
統應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和驗收。
7.1.4建筑光伏系統的設計應與建筑設計同步完成。建筑光伏系統不應影響本建筑采光、
隔熱、隔聲等功能。
7.1.5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的光伏組件設計使用壽命應高于25年,系統中多晶硅、單
晶硅、薄膜電池組件自系統運行之日起,一年內的衰減率應分別低于2.5%、3%、5%,之
后每年衰減應低于0.7%。
7.2光伏陣列設計
7.2.1光伏方陣(PV方陣)可由單個PV組件、單一PV組串、幾個并聯組串或幾個并
聯PV子方陣及其相關電氣部件組成。PV方陣架構組成見附錄1。
7.2.2并網光伏系統逆變器的總額定容量應根據光伏系統裝機容量確定,獨立光伏系統
逆變器的總額定容量應根據交流側負荷最大功率及負荷性質確定。
7.2.3建筑并網光伏系統應計算光伏組串的串聯數、光伏組件的并聯數、裝機容量和發
電量,應按附錄2計算。
7.2.4建筑獨立光伏系統應按附錄3計算。
15
7.2.5儲能電池時,應根據電池儲能效率、循環壽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響應時間、
環境適應能力、技術條件等因素選擇,并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用循環壽命長、充放電效率高、自放電小等性能優越的儲能電池;
2宜選用大容量單體儲能電池,減少并聯數;儲能電池串并聯使用時,應由同型號、
同容量、同制造廠的產品組成,并應具有一致性;
3儲能系統應具有電池管理系統。宜具有在線識別電池組落后單體、判斷儲能電池
整體性能、充放電管理等功能;
4充放電控制器應具有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過充(放)保護、欠(過)壓保護、
反向放電保護、極性反接保護及防雷保護等功能,必要時應具備溫度補償、數據采集和
通信功能;
5充放電控制器應符合電磁兼容性要求。
7.3建筑光伏系統過電流保護
7.3.1光伏組件的過電流保護應由制造商設置,為PV組件和/或其線路選擇的過電流保
護電器,應在PV組件過電流達到其額定電流的135%時,在2h內保持可靠運行。
7.3.2當滿足式(7.3.2)時,光伏組串應設置過電流保護:
[(NS-1)×Isc_max]>IMOD_MAX_OCPR(7.3.2)
式中:Isc_max——PV組件、PV組串或PV方陣短路短路的極限值;Iscmax=K1×IscSTC,K1
的最小值為1.25,考慮環境影響,如反射或太陽強度增強,應增大K1。
ISC_MOD——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組件或光伏組串的短路電流;
IMOD_MAX_OCPR——PV組件的最大過電流保護額定值,通常組件制造商規定為“最
大串聯熔斷器值”;
NS——由最近的過電流保護電器保護的并聯總組串數。
16
7.3.3當兩個以上的光伏組串連接到同一路MPPT時,每一光伏組串都應裝有過電流保
護裝置,過電流保護裝置的標稱額定電流In應滿足式(7.3.3-1)和式(7.3.3-2)的要求:
1.5×ISC_MOD<In<2.4×ISC_MOD(7.3.3-1)
In≤IMOD_MAX_OCPR(7.3.3-2)
7.3.4當兩個以上的光伏子方陣連接到同一逆變器時,應為光伏子方陣提供過電流保護,
過電流保護裝置的標稱額定電流值In應滿足式(7.3.4-1)的要求,式(7.3.4-1)中ISC_S-ARRAY
由式(7.3.4-2)計算:
1.25×ISC_S-ARRAY<In≤2.4×ISC_S-ARRAY(7.3.4-1)
ISC_S-ARRAY=ISC_MOD×NSA(7.3.4-2)
式中:ISC_S-ARRAY——標準測試條件下光伏子方陣的短路電流;
NSA——光伏子方陣中并聯光伏組串的總數量;
7.3.5對于在故障條件下可能會有來自其他電源的電流注入光伏方陣時,應提供光伏方
陣過電流保護。光伏方陣過電流保護裝置額定電流In應滿足式(7.3.5-1)的要求,式7.3.5-
1中ISC_ARRAY由式(7.3.5-2)計算:
1.25×ISC_ARRAY<In≤2.4×ISC_ARRAY(7.3.5-1)
ISC_ARRAY=ISCMOD×Np(7.3.5-2)
式中:ISC_ARRAY——標準測試條件下光伏方陣的短路電流;
Np——為光伏方陣中并聯光伏組串總數量。
7.3.6直流側過電流保護裝置的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組串過電流保護裝置,應安裝在組串電纜與子方陣或方陣電纜連接處,或安裝在
組串匯流裝置處;
2子方陣過電流保護裝置,應安裝在子方陣電纜與方陣電纜連接處,或安裝在子方
陣匯流裝置處;
3方陣過電流保護裝置,應安裝在方陣電纜與逆變器的連接處。
17
7.3.7對PV方陣電纜應進行保護,PV方陣電纜的持續載流量IZ應大于或等于PV方陣
的最大短路電流。見式(7.3.7)。
IZ≥Isc-max(7.3.7)
7.3.8直流側最大系統電壓大于或等于120V的系統應具備直流串聯電弧保護功能。當
檢測到故障電弧時,應能切斷發生電弧故障的組串或關停故障電弧所在的整個陣列,并
發出可視的告警信號(就地信號或遠程監控信號)。
7.3.9建筑光伏發電系統宜具備快速關斷功能,快速關斷裝置啟動后30秒內,以光伏方
陣邊緣外延305mm為邊界,邊界范圍內的電壓應降低到120V以下,邊界范圍外的電
壓應降低到30V以下。快速關閉功能的啟動裝置應最少由以下之一組成:
1電網接入斷開裝置;
2光伏系統斷開裝置;
3易于訪問的開關,指示其處于“關”或“開”的位置。
7.3.10交流側過電流保護為逆變器后的交流配電系統,系統應裝設短路保護和過負荷保
護,裝設的上下級保護電器,其動作應具有選擇性,且各級之間應能協調配合,具體應滿
足GB50054的要求。
7.4建筑光伏系統過電壓防護
7.4.1光伏組件等設備當不能和建筑外部防雷裝置保持間隔距離時,光伏設備外露金屬
結構應和建筑外部防雷裝置進行等電位連接,光伏系統直流側宜選用I級試驗的直流電
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可安裝在正極與等電位連接帶、負極與等電位連接帶以及正負極
之間,每一保護模式的沖擊電流值Iimp不應小于表7.4.1中的要求。
表7.4.1光伏系統直流側Iimp的選擇
建筑物防雷分類Iimp/kA
第一類12.5
第二類10
第三類6.5
18
7.4.2電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Up不應大于表7.4.2的要求,電涌保護器的有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三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我有一個想法范文
- 商品混凝土施工安全與質量協調措施
- 基因突變與發病機制-洞察及研究
- 船舶制造質量員職責詳解
- 手術室安全操作預防措施
- 中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實施心得體會
-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教研組活動計劃
- 中學宣傳工作細化計劃
- 廠長年度客戶服務計劃
- 教育科研評價體系優化計劃
- 中小學暑期安全教育班會課件
- DB43-T 2988-2024 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
- 2024年荊州市荊發控股集團招聘考試真題
- 慢病智能監測-洞察及研究
- 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
- TC260-PG-2025NA《網絡安全標準實踐指南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服務提供者編碼規則》
- 2025年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健康管理師》職業技能競賽考試題(附答案)
- 在非到發線上接發列車站內無空閑線路時的接發列車39課件
- 2025-2030年中國高超音速導彈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村莊路燈安裝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