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精美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精美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精美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精美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精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美好品質

本單元以“美好品質”為主題進行編排,旨在引導學生關注不同人物的美好

品格和偉大精神,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同時,初步了解記敘i件事情的基本方

法,學會敘寫一件簡單的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

文的意思”,教學時要注意,i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幫助他們提高默讀

效率;二是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理解課文;三是不要拔高文言文學習

的要求,重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分類具體內容內容簡說教學要點課時安排

朗讀課文,背誦

本文是一篇短小課文:借助注釋理解

的文言文,講述了司馬課文大意,用自己的

司馬光2-3課時

光搬起石頭砸破水甕話講故事;初步感受

救出落水孩子的故事。文言文的特點及與現

代文的差異。

分角色朗讀對

本文講述了列寧

話,讀出不同的語氣;

在尋找惹人喜愛的灰

課能帶著問題,邊默讀

雀時,遇到了將灰雀捉

文灰雀邊揣摩人物的內心想2課時

走的男孩,通過交談引

法,體會人物的精神;

導男孩主動放回灰雀

體會列寧和男孩對灰

的故事。

雀不一樣的愛。

結合語境理解詞

本文記敘了抗日

語;聯系事情發生的

戰爭時期,白求恩大夫

手術臺就背景,說出對“手術

把手術臺當作陣地,連2課時

是陶地臺就是陣地”的理解:

續工作了六十九個小

結合人物事跡體會人

時的動人事跡。

物的精神品質。

本文以一個粗瓷

能帶著問題默讀

大碗為線索,講述了趙

課文;說說這個“粗

一個粗瓷一曼在艱苦的戰爭環

瓷大碗”有什么感人1課時

大碗境中關心戰士勝于關

的故事;了解有關趙

心自己,與戰士們同甘

一曼的事跡。

共苦的動人事跡。

語學會有禮貌地向能就自己不好解

交造教別人請教,解次生活中決的問題有禮貌地向1課時

際遇到的實際問題。人請教、追問。

能清楚地寫一次

向大家介紹一次

玩的過程,正確使用

習那次玩得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

標點符號;能和同學2課時

作真高興別深刻的經歷,與大家

交流習作,修改同學

分享自己的快樂。

看不明白的地方。

學會默讀,掌握做

能交流、總結默

交流平臺記號、請教、聯系上下

讀的方法;根據形聲

文進i步思考的方法。

字的特點識記和“目”

認識和“目”有關有關的生字,理解相

識字加油站的字、詞,并認識5個關詞語的意思;辨析

文目字旁的字?!瓣懤m、連續、繼續”

園3個副詞的用法并選2課時

辨析“陸續、連續、

地擇其中的一個寫句

繼續"并選擇其中的

詞句段運川

一個詞寫一句話;按類子;學會分類整理,

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整理購物清單。

大致了解名言蘊含的

積累關于關愛他

道理,朗讀、背誦、

日積月累人、與他人友好相處的

積累。

名言警句。

24司馬光

“司、跌”等個生字,會寫“司、庭”等個生字。

教57

學2.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標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難點)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重點)

課2

前a___”

學生預習O

時課

看教師備課“”。森

效、溟3◎場、

“司、跌”等5個生字,自主識記。

2.能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3.結合注釋了解課文大意。

一、出示資料,初識古文

組句,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小結: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是我們祖國語言

文字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回顧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

過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講述的司馬光砸缸

的故事。那么,古代的書面語與我們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

學習中體會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齊讀課題,認識復姓“司馬”。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呢?(上官、諸

葛、歐陽……)

2.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沫(s

u)水鄉人,世稱沫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謚號文正。司馬光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

人格堪稱踐行儒學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

體通史《資治通鑒》。

師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朗讀課文。

(1)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識字方法:學習“庭、眾”等字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法:學習“司、持”等

字可以與形近字進行對比識記:學習“庭、跌、眾、皆”可以用漢字加減法進行

識記。

(2)指名學生試讀課文,挑戰一字不差讀課文,指導多音字“沒(m6)”

“得(d(9”的認讀。

(3)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讀準節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水迸,兒/得活。

(4)聽音頻朗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參考注釋,自讀白悟。借助工具書和書上的注釋,把關鍵字的意思放

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各自說一說對每句話的理解,留意有疑惑或分

歧的地方。

2.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1)指名說說課文的意思。其他學生補充或提問,

(2)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重要詞語的意思。

3.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層次。

起因: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經過:眾皆棄去,光,才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4.全班齊讀,注意節奏、停頓。

小結:這短短的兩句話卻寫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讀懂了嗎?結合注釋再來

讀一讀。

四、課文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布置課后思考題:

文言文的用詞寫句,與現代漢語具體有哪些區別?

2.學生繼續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背誦課文。

(“學案?”,“”)

7女川華①飲

1.結合注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2.體會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老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文言文中的用詞寫句,跟我們現在的說話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除了注釋中的字詞,還有一些字詞,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下面我們就來一句一

句地讀一讀、說一說。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詞句理解:群兒戲于庭。

(1)指名讀,理解詞語。

方法拓展:文言文中的一些單音節詞語,如“戲”“庭”等,可以用現代漢

語中的雙音節詞語“游戲”“庭院”來代替。運用這一方法,可以把下文的“沒”

“眾”“石”等字組成“淹沒”“眾人”“石頭”等詞語來理解。

(2)說說句子的意思。

提示:古文的語序跟我們的說話習慣(什么人+在哪兒+干什么)有一點不太

一樣,你們發現了嗎?

(3)想象說話:古人的庭院里有花有草,最適合孩子們玩兒了,想想看他

們在玩什么呢?

2.詞句理解: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過渡:孩子們玩玩這個,玩玩那個,多開心?。⊥蝗唬馔獍l生了。怎么回

事呢?我們趕緊去看看。

(1)引導學生理解“甕”“登”“沒”等詞。

(2)指名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3)這句話營造了怎樣的氣氛?(前文“戲”可見玩耍的愉悅,后文“沒”

可見情況兇險,前后反差營造危急氣氛。)

3.詞句理解: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過渡:意外發生以后,別人是怎么做的呢,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理解詞意、句意。

(2)理解“眾皆棄去”。想象一下這群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

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的場面。

示例:一看到有人落水了,孩子們臉都嚇白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有人

哇哇大哭,有人慌慌張張地跑去找大人。

(3)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

預設:所有的孩子都驚慌失措,只有一個人不這么慌亂。是誰呢?(司馬光。)

他是怎么做的?(持石擊甕破之。)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教師相機點撥

指導,要雙手用力,狠狠地砸。)

方法拓展:“破”在句中是“使……破碎”的意思,這是文言文中的使動用

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言詞語用法。“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很多種,如“黃

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對這種詞,我們可以有意識

地進行摘抄、積累,有時間多讀一讀,培養文言語感。

(4)想象一下,司馬光持石擊甕時,他心里會怎么想?(我不能慌,我要

趕緊想辦法,快點把他救出來。否則,他會有生命危險的。)

4.詞句理解:水迸,兒得活。

過渡:幸虧司馬光急中生智,持石擊甕破之,結果怎么樣?(出示句子:水

迸,兒得活。)

(1)理解“迸”“得活”,說說句意。(“迸”是涌出的意思。甕被砸破

了,水一下子涌出來了,甕里的孩子得救了。)

(2)危機解除了,此時眾人的心情怎樣?(慶幸,如釋重負……)

5.引導學生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三、感悟形象,復述故事

O

(1)小孩落水后,孩子們都有哪些反應?

(2)從其他小孩和司馬光行為上的對比,可以看出司馬光怎樣的品質?(沉

著冷靜、機智勇敢、善良友愛。)

2.想象說話:如果這人時候大人們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同伴們又會

對他說些什么?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4.播放司馬光砸缸的動畫故事,引導學生用白J的話講述故事。

(1)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講清楚。

(2)增加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使故事情節更生動。

(3)善用肢體語言使講述更吸引人。

5.拓展閱讀,了解更多與故事相關的內容,受到情感熏陶。

拓展材料: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后世千年,為人們所稱贊,那么當年被他

救下的小孩子又是誰呢?其實,這個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也有人說這個人的名字

是因為司馬光救過他的命而改的。上官尚光得救后,他的家人感謝司馬光的救子

之恩,送了許多禮,逢人就夸司馬尤聰明機智。上官尚無也不尋常,他從小喜歡

讀書,參加科舉當上了官,但由于政績不突出,沒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他回

老家當了一名教書先生。二官尚光十分感激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特意在老家

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將此事記載在家譜中,讓世世代代永遠不忘司馬光的恩情。

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后人蜉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為“上官崗”。這份感恩之心,

也應該被人們銘記。

四、比較差異,熟讀成誦

1.出示課后題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朗讀、理解詞句的體會,討論交流:

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明確:(1)課文里許多詞語是由單個字構成的。(2)課文用“光”來稱呼

“司馬光”,這在其他課文中比較少見。(3)課文中的句子都很短。(4)本課

中三個“兒”字,第1、第2個泛指兒童,第3個特指落水的兒童,前后意思不

一樣,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代詞“它”。(5)語序不太一樣。“群兒戲于庭”,

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順序應該是“群兒于庭戲”。(6)這篇課文是文言

文,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其他課文是白話文,容易理解。

2.引導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經驗,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并背誦課文。

五、指導書寫,作業設計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字形等特點。(司、庭、登、

跌、眾、棄、持)

明確:“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則為先外后內。

“登、棄”是上下結構,“登”字上邊部分撤、捺要舒展?!俺帧弊⒁鈳讉€橫畫

之間距離要相等?!氨姟笔瞧纷中谓Y構,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

角形。

2.師范寫生字,學生注意書寫要求,練寫生字。

3.布置課后作業。

(1)將《司馬光》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講得生動有趣。

(2)再去找一找司馬光的其他故事讀一讀,對這個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司馬光砸甕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詳,故事的情節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此文以

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在三年級的課文中,首要任務便是在:,甬讀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

語言表達特色。其次,要幫助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繼而

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品質。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善于

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克服及難情緒,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一、示范朗讀,識文斷句。學生初識文言文,對自主朗讀的要求不能過高,

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讀時的斷句、節奏等,仍需要教師“牽手引領”。范讀之后,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精練和韻味,結合對故事的理解,也

能初步猜測到詞句大意。

二、創設情境,識詞識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走進文本,

體會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質。因此,我不單要求學生利用注釋識詞,也結

合了圖片、動作演示、生活體驗等,深入淺出,幫助他們打通文言文與現代漢語

的界限;利用引讀、想象讀、講故事等形式,體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質,最后熟

讀成誦。

三、比較感知,了解古文。學習需要及時反饋、梳理、總結,學完課文之后

再回頭引導學生比較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差異,能使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更加牢靠。

24司馬光

器課時

潦題司馬光課型講讀課文1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

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數學

標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

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

重點參考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

難點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出示資料,介紹文言文

1.(課件出示2)

導入(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分

鐘(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驹O計意圖:出示文言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文句段,把學牛.不知不

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覺得帶到學習文言文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來?!?/p>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1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后,自由朗讀,簡單交流句子

的意思。

3.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代語言的不一樣,教師

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

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

的一筆巨大財富。

4.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板書:

司馬光)。學生齊讀課題。

5.誰能說說自己對司馬光的了解?(學生根據自己搜

集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評議。)

6.(課件出示3)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

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沫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

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

世稱海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課件出示4)

sitingdengdiezhdngqlchijie

司庭登跌眾棄持皆

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新潦教學

()分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司”,翹舌音“眾、持”,【設計意圖:從字詞句

鐘后鼻音“庭、登”。到文言文的朗讀,掃清

去掉拼音讀,齊讀。閱讀障礙,為理解文言

2.指名朗讀課文。文做好充分的準備?!?/p>

引導學生讀準停頓:(課件出示5)

司馬光

I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I

3.教師范讀,指導朗讀,讀準節奏。

4.參考注釋,自學課文。(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

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以下字詞或者比

較陌生或者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課件出示6、7)

|(1)群兒:很多孩子。這里指小伙伴們。

|(2)戲: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匣丁

|(5)一兒:一個小孩?!驹O計意圖:根據注釋

|(6)登甕:爬到甕沿卜玩.嘗試理解.不懂的提出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甕碌丁質疑,培養學牛.探究和

|(8)沒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沒頂了。自學的能力。體現學生

|(9)眾:別的孩子們。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

|(10)皆:都「教學理念。1

|(11)棄去:跑到外面。

|(12)持石: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

(13)擊甕:使勁向甕砸去。

|(14)破之:甕破了。之,它,指甕。

|(15)水迸:水流了出來。

|(16)兒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互相交流每個句子的意思,教師評議。

(課件出示8)

|(1)群兒戲于庭。(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

后院里玩耍。:H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甕,

一個小孩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甕里。甕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3)眾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

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司馬光卻急中生智,

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水甕破

了,甕里的水流了出來。)

(5)兒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設計意圖:紅色的字

7.男生讀原句,女生讀譯文。引導學生注意課件中紅的展示,教會學生學會

色的文字,告訴學生,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時,為了補白,領會學習古詩文

使語句通順、內容連貫,需要加入恰當的內容。的正確方法。J

8.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原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

事。教師評議。

(課件出示9)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

一口大水甕.一個小孩爬到甕沿卜玩.一不小心.掉到甕

里。甕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

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

急中生智,從地上檢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

水甕破甕里的水流/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

(指名朗讀,自由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司馬光砸甕的動漫故事,激發興趣。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譯文。

3.讀了課文,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聰

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課文中哪個地方寫出了司馬光

很聰明。(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10)

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光持石擊貧破之,水迸,兒得活。

(板書: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四、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1.這么聰穎機智、沉著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喜

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讀出

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

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

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一一注釋、聯系一一上下文、

查找一一資料書、遇到難句一一反復多讀幾遍、還讀不懂

的一一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川上這

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司庭登佚眾交持

1.觀察生字,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跌持”為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寫的左窄右寬?!暗?、

棄”是上下結構,“庭”是半包圍結構。

2.師指導寫字

“庭”半包圍結構,注意“廣”作偏旁時,要寫得寬

大一些,橫、撇要長一些。

“登”,上邊部分“衣”旁,不要寫錯,看清筆畫,

下面的“豆”穿插進去,要寫緊湊。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司馬光

板書

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設計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課堂作業新設計

1.選擇正確的讀音,畫“J”.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珍(ti6die)線(m6imo)水中。眾皆(koijie)棄

去,光持?(chicl)石擊甕破之,水迸?(b6ngbing),兒得活。

2.先解釋帶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話的意思。

(1)群兒戲于庭。()

(2)一兒學拿,足跌沒水中。()

(3)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答案】

1.dieVmoVjieVchiVb^ngV

2.(1)戲: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

(2)登甕:爬到甕沿上。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甕,有個小孩爬到甕沿上玩,一不小心,掉

到甕里。

(3)破之:水甕破了。之:它,指水甕。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

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砰!”

水甕破了,甕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在實際教學《司馬光》中,教師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

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聯系上下

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

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

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

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

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司馬光》是義務教育三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司馬光砸

甕救伙伴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聰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一、司馬光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

夏縣諫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

號迂叟,世稱流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二、司馬光主要成就。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

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公元前403年一公元959年),

全書共294卷,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

晉、后漢、后周)末年宋太祖趙匡胤滅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

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于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

治道?!?/p>

三、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