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_第1頁
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_第2頁
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_第3頁
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_第4頁
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42023-02-21發布I 2 3 3 3 3 3 4 4 4 4 4 6 6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程》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1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技術規程筑給排水及暖通工程、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的驗收等內房)裂縫與滲漏問題的防控,其它房屋建筑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可參照本文件執GB/T18173.2高分子防水材GB/T18173.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GB/T31433建筑幕墻、門窗通用技術GB50025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GB50203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GB50242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GB50411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GB/T50476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GB50574墻體材料應用統一技術GB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GB55002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2GB55003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JC/T1075種植屋面用耐根穿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DB64/266建筑工程資料管理34基本規定4.1一般規定4.1.2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措施,應根據住宅建筑的特點和使用要求確定并實施。4.1.3建設單位組織,參建各方質量責任主體應按各自職責履行本規程規定。4.2建設單位4.2.1建設單位是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的首要責任人,負責組織實施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4.2.2建設單位應依法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施工、監理、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及施工圖審查機構承擔工程有關業務,簽訂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確住宅工4.2.3確認施工單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方案和措施》,并將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4.2.4定期召開專題會議或者工程例會,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4.2.5住宅工程在保修期內發生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投訴的,建設單位應負責組織有關責任單位4.2.6應根據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措施完善《房屋質量保修書4.3設計單位4.3.1住宅工程設計圖紙中應提出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防控相應的設計措施。對易發生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的部位和環節進行細化設計,繪制節點構4.3.2設計單位應編制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設計專篇,并向相關單位進行設計交底。4.3.3設計單位在設計文件中應選用國家和寧夏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對設計中采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明確施工要求、構造措施和驗收標準。4.3.4混凝土結構構件應根據其使用功能及外觀要求,對允許出現裂縫的構件,應進行受力裂縫寬度4.3.5結構構件的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的限值應嚴格按照國4.4施工單位4.4.1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技術標準和經審查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施工,加強施工過程質量經施工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批準報監理單位審查,建設單位4.4.4施工單位應做好原材料、構配件和工序質量的報驗工作,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44.4.5記錄、收集、整理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措施、施工方案、技術交底、隱蔽驗收記錄等相關4.4.6工程竣工驗收前,應編寫住宅工程裂縫4.5監理單位4.5.1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措施和方案》,并列入《監理規劃》和《監理4.5.2做好隱蔽工程和工序質量驗收,上道工序質量合格時,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5.3分項和分部工程驗收、分戶驗收、預驗收、竣工驗收時,應對裂縫與滲漏質量常見問題防控措4.5.4工程竣工后,應對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情況進行評估。4.6.1施工圖審查機構應將住宅工程裂縫與滲漏防控設計措施列入審查范圍,審查報告應說明住宅工4.6.2物業管理單位應對住宅工程二次裝修或改造提出要求,不得破壞原有承重結構和防水構造;對4.6.3物業管理單位應對建筑物及附屬設施在運行期間進行維護檢修。5.1.1同一結構單元的基礎不宜設置在性質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不宜部分采用多種類型的地基基礎設5.1.3當采用新型的復合地基、復合樁基設計方案時應組織專門的技術論證,技術論證通過后方可實5.1.4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有關地基與基礎沉降變形監測內容,明確變形量和變形速率等預警值5.1.5樁周圍較厚的軟弱土層產生的沉降大于基樁的沉降時,應計算樁側軟弱土層的負摩阻力對基樁5.1.6濕陷性黃土地區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應嚴格按照G5.2施工5.2.1基坑(槽)開挖及回(換)填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5c)填土前,應清除溝槽內積水、雜物、腐質土等,并填實溝槽內局部坑<2005.2.2樁基及地基處理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環境特別復雜時,應組織專家對施工方案進應擴大檢測范圍并分析原因,按設計單位核算出具的處理方案進行5.2.3濕陷性黃土地區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6施工用水、場地雨水和鄰近管道滲漏水滲入建筑物地基的措f)建筑場地的防洪(防澇)工程應提前施工,并應在汛期前完6.1.1地下工程的防水設計,應根據地表水、地下水、毛細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為因素引起的應根據結構的耐久性和工程使用環境選用,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并符合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并根據工程情況選用合適6.1.7工程細部構造應包括防水措施及技術要求、工程的防排水系統、地面擋水和截水系統及工程各6.1.8高層建筑地下室外墻設計應滿足水土壓力及地面荷載側壓作用下承載力要求,其豎向和水平分6.1.9地下工程迎水面主體結構應采用防6.1.10應合理設置加強帶、后澆帶、變形縫和施工縫等措施,并注明構造詳圖。7c)穿墻管(盒)必須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穿墻管與內墻角、凹凸部度不得小于250mm。預留孔(槽)內的防水層,應與孔(槽)外c)后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后澆帶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并應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e)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混6.1.15地下室外墻防水收口位置設計應符合下c)嚴禁地下室外墻防水卷材在外立面飾面層或非結構構造層進行收6.1.16地下室頂板設計應符合下a)地下室頂板結構體系宜優先選用現澆梁板體系;6.1.17附屬機電設備的基座或支架,以及8e)大體積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溫度裂縫控制措施,應符合下列應低于5℃,并應采取保濕保溫養護措施。耐腐蝕性、防霉性以及符合接縫設計要求的位d)在轉角處、變形縫、施工縫、穿墻等部位應鋪貼卷材加強層,j)集水坑和排水溝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防水施工,并進6.2.3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施工應符合下a)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施工使用的止水帶、遇水膨脹橡膠等材料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9脹率不宜大于最終膨脹率的60%,最終膨脹率宜大于220%;2)后澆帶混凝土應采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膨脹劑摻量不宜大于膠凝材料總量12%;6.2.4地下室外墻防水收口位置施工應符合下面堅實、平整,防水材料粘接牢固。設計如無規定,可按b)地下室穿墻管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6.2.5地下室頂板施工荷載不得超過設計文件允許值,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委托設計單位對施工b)房屋頂層墻體,宜根據情況采取下列措施:1)頂層屋面板下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內外墻拉通(圈梁截面:墻寬×200mm,配a)建筑物基礎內和屋面檐口處,均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多層建筑,應每層設置鋼筋混b)圈梁應在同一標高處閉合,遇有洞口時應上下c)在縱橫圈梁交界處的墻體內,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7.1.3框架結構的墻體設計應符合不宜低于M5(Mb5、Ms5填充墻墻體厚度不c)隔墻板拼裝墻體的飾面層宜采用雙層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兩層網格布的緯向應相互垂7.1.6所有住宅建筑屋頂女兒墻宜采用鋼筋混凝土墻體,墻厚不宜小于100c)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施砌時齡期不應適當灑水濕潤,施工時含水率宜小于30%;e)砌筑前,應將基層清掃干凈并灑水濕潤,但不應有積水。砌體灰縫應厚度一致,砂漿砌擠緊,其傾斜度宜為45°~60°;2)“丁”字墻在砌筑過程中預埋螺桿套管,穿螺桿固定模板。2)墻板水平縫拼接時板縫縫寬不應大于5mm,安%~飽滿度應大于80%;《商品混凝土供銷合同》中應明確混凝土原材料等質量要求,實施過程中對其原材料進行取3)澆筑混凝土墻前,將待澆筑混凝土相同強度等級的減石子砂漿收集到專用容器內,分散4)堵塞泵管的混凝土、澆筑完畢沖洗管道的混凝土漿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嚴禁澆筑至混凝a)宜對待砌墻體預排版,明確安裝洞口位置及尺寸,也可采用箱體先固定的方法施工;b)裝飾工程開始施工時,承重墻體的擱置1)墻面表面雜物和塵土應清除,抹灰前應沖洗、濕3)墻面沖筋部位的砂漿強度等級應與墻面砂漿強度等級相瓷瓷磚可不用浸泡。粘貼時基層的含水率宜控制為1525%;5)墻面采用強度較低或較薄石材時,應采取8.1.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規則,避免平面形狀突變。當平面有凹凸變化時,凹凸變化處樓板應加強配筋及構造措施;當樓板平面形狀不規則時,應調整平面或采取加8.1.2當陽臺挑出長度L≥1.5m時,懸挑板配筋應雙層雙向配置,懸挑板鋼筋伸入樓面板內不小于8.1.4建筑物兩端端開間及變形縫兩側的現澆板宜設置雙層雙向鋼筋,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mm8.1.6當房間平面尺寸不規則時,宜優先選用在板寬變化處設置鋼筋混凝土梁的方式將樓板分隔,形8.1.11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設備、線管的安裝都不應破壞防水層。在現澆板中。在埋管較集中的部位,管與管不能并列緊8.2.1嚴格控制鋼筋下層網片保護層,根據下層網片的鋼筋直徑確定保護層墊塊的數量,板上層鋼筋的馬凳間距能夠保證上層鋼筋網片位置且不應大于1000mm×1000mm。陽臺、雨篷等懸挑現澆板馬凳間d)在樓(屋)面板上吊裝、運輸、堆放材料、構件時8.2.3混凝土澆筑時,應搭設工作馬道;嚴禁鋼管等物料堆放在樓板預埋線管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8.2.4模板及其支架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能可料。坡屋面宜采用雙模板進行支模。應采用止水螺桿加固8.2.5后澆帶支撐架應自成獨立體系,現澆樓(屋)面板模板支撐架搭設前應繪制支撐布置圖,上下8.2.6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c)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護的混凝土表面應覆蓋嚴密,并應保持薄膜內有凝結8.2.8頂層吊燈、吊頂安裝應在板底埋設預8.2.9混凝土布料機應設置在合理范圍內,下部模板支撐系統應采取加強措施,混凝土泵管應有固定9樓(地)面工程9.1.1混凝土墊層下設置的防凍脹層應選用中粗砂、砂卵石、爐渣、爐渣石灰土等非凍脹材料。9.1.2混凝土墊層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當墊層兼面層時,強9.1.3房心回填土不得采用雜填土、凍脹土等軟弱土,壓實系數9.1.4軟弱地基土厚度不大時,宜采用換填土;當軟弱土層較厚時,應根據土9.1.5濕陷性黃土地區經常受水浸濕或可能積水的地b)地面坡向集水點的坡度不得小于1%;d)管道穿過地坪處應做好防水處理;排水溝與地面混凝土應一次澆9.1.6濕陷性黃土地區排水溝的材料和做法,應根據場地濕陷類型、建筑物類別和使用要求選定,并b)防護范圍內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排水溝;c)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室內小型排水溝可采用素混凝土澆筑,但應做防水地面;9.1.7敷設在樓(地)面墊層內的給水管道外徑9.1.11水泥樓(地)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c)為防止底層地面混凝土開裂,應在混凝土面層中鋪一層6mm的防裂鋼筋網,間距不大于9.1.12廚房、衛生間等有水房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建筑地面應設置防水層,管道根部、轉角處、墻根部位應做防水附加層;管頂部至少高出裝飾面層50mm;宜采用防腐性能高的鋼質管料,并與結構同時澆筑;翻起高度不應小于1.2m,其他墻面防水層翻起高度不應小于0.3m;材料及配套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等要求,應在設計文件中h)易積水場所的地面不宜設置接(過)線盒,若無法避免時,應采用防水型接(過)線盒;9.2施工9.2.1房心回填土施工要求應滿足5.2.1相關要求。9.2.2水泥樓(地)面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完成和防水層施工完成各做一次蓄水試驗,每次蓄水時間不應小于24h,蓄水高度為20mm~h)陽臺飾面磚鋪設前,必須對立管、套管和地漏與樓a)門窗設計說明,應明確外窗及敞開式陽臺門的抗風壓、水密性、氣密性等物理性能指標,以c)門窗與墻體應連接牢固,不同材料的門窗與墻體連接處應采用相應的密封材料及構造做10.1.2玻璃幕墻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玻璃幕墻可開啟部分水密性等級應與固定部分相同;10.1.3細部節點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組合窗拼樘料必須進行抗風壓變形驗算,c)提高門窗桿件剛度,應采用多道密封和多點鎖緊裝置,加強門窗可開啟部分密封防水性h)外窗周邊發泡劑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3)密封膠施打應均勻飽滿,表面應平整光滑順直,刮膠縫的余膠不得重復使10.2.2玻璃幕墻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支撐幕墻采用鍍膜玻璃時,不應采用酸性硅酮結構密封10.2.3細部節點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c)外窗底框頂標高應高出外窗臺面,不應小于20mm,宜小于50mm。室內窗臺應高于室外窗臺b)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內應配C6@100雙向鋼筋網片;c)細部構造中容易形成熱橋的部位均應進行保e)屋面各細部節點構造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GB50345及其它相關現行國家規范及標準的規h)濕陷性黃土地區應采用有組織排水,并應將雨a)屋面的保溫層排氣立管宜采用暗埋管排氣法,且應安裝牢固并采取保護措施;c)倒置式屋面的屋面復合保溫板其吸水率不應大于3.0%;f)當平行正脊鋪貼時,應由屋面最低處開始向上油膏。用細石混凝土做保護層時,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表面a)瓦材或板材與山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均應采用耐候性材料做泛水處理;瓦應搭蓋正確,間距均勻,封固嚴密;屋脊和斜脊b)變形縫擠塑泡沫板和泡沫條鋪設與粘貼應完整,不影響變形縫伸縮。變形縫寬度c)屋面變形縫頂部槽型蓋板頂面中間應抹出一條脊線,向兩側排水,排水坡度不小于3%;d)高跨墻根處應抹成直徑不小于100mm的圓弧,朝向低跨的排水坡泛水。泛水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完成面以上不j)設備基礎高度高出屋面完成面<4011.2.10屋面防水層施工完成后,應進行觀感質量檢查和淋(蓄)),b)采用雨后觀察時,降雨應達到中雨量級標準,連續降雨過程不應a)保溫材料應有產品合格證書。外墻外保溫系統組成材料及廠家應與其系統型式檢驗報告一1)膠粘劑應嚴格按供應商提供的配合比和制作工藝在現場進行配制。單次配制量不宜過2)EPS板自然條件下陳化期不應小于42d,60℃恒溫蒸汽條件下不應小于5d;4)EPS板與基層墻體的有效粘貼面積不應小于保溫板面積的40%、PUR板或PIR板與基層當采用EPS板做保溫層,應采用以粘結為主,錨栓固5)巖棉板在山墻部位應采用無空腔滿粘法,其他部位可采用條粘法,粘結面積不應小于%;6)保溫板之間應拼接緊密,相鄰板件高差不應大于1.5mm;膠粘劑的壓實厚度宜為3mm~洞口四角處不應有拼接縫,應采用整塊保溫板切割成形,且板接縫距離角部不小于200mm;變形縫兩端應按設計要求填塞保溫板,保溫板粘貼完畢后,應及時進行抹面層8)在巖棉板施工完的頂部未掛石材之前,應f)勒腳、變形縫、外墻洞口、女兒墻墻頂等系統起、終端部位,應進行防水密封處理;1)外保溫抗裂砂漿面層應分層施工。采用耐堿玻纖網格布時,在保溫層表面先刮抹3mm~4mm厚聚合物抗裂砂漿,隨即壓入一層耐堿玻纖網格布,安裝錨栓后再批刮2mm~3mm厚抗裂砂漿,控制抗裂砂漿面層的總厚度不應大于6mm;h)外墻保溫板錨栓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2)錨栓的有效錨固深度在混凝土墻中不料脹管直徑相適應,成孔深度宜大于錨固深度5mm~10必須用專用工具將錨栓擰緊,不應用錘子直點框粘法或條粘法,其有效粘結面積不應少于6050m及以上高層住宅有效粘結面積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