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三字經》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啟蒙讀本。某版《新三字經》中寫道:“閱古今,國與家。成由儉,敗由奢”。下列皇帝的活動最能佐證此王朝興衰規律的是(
)A.隋文帝、隋煬帝 B.唐太宗、武則天 C.趙匡胤、趙構 D.朱元璋、朱棣2.對隋朝開通的大運河,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有如下記載:“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這一記載說明,大運河(
)A.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 B.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C.有利于中外經濟往來 D.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3.如圖為隋朝至元朝的歷史時間軸,與圖中①對應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A.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B.設置通判,重文輕武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廢除丞相,分封諸王4.杜甫曾在田園詩《春水》中寫道:“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他在詩中提到的“連筒”是(
)A.播種工具 B.拔秧工具 C.灌溉工具 D.犁地工具5.“這是一座約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大道上時常擠滿了波斯人、印度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全球通史》對唐都長安的描述,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6.兒歌“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仁徒弟,西天取經不容易……”里唐三藏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請問他去哪里求取佛經(
)A.日本 B.新羅 C.天竺 D.羅馬7.歷史漫畫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以下漫畫反映的歷史背景是(
)A.玄武門之變 B.安史之亂 C.朱溫滅唐 D.陳橋驛兵變8.宋代理學家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這段話說明宋朝(
)A.藩鎮割據成為嚴重的問題 B.實行重武輕文政策C.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 D.中央集權得到加強9.據史料記載。通過王安石變法,各地興修的較大水利工程一萬多處,灌溉農田三十多萬頃,北宋府庫儲存的錢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財政支出,這表明王安石變法(
)A.緩解了財政困境 B.損害了貴族利益C.減輕了百姓負擔 D.實現了富國強兵10.郾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作戰范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的著名戰役之一、在此戰中岳飛所率的岳家軍以少勝多,給予對方沉重的打擊。當時交戰的雙方是(
)A.北宋、金 B.北宋、遼 C.南宋、金 D.南宋、元11.北宋貨幣以銅錢為主、鐵錢為輔,金銀作為貨幣的流通量不大。當時每年鑄造的銅錢已經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約有1.5萬多噸,仍舊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現了“錢荒”。這說明了宋代(
)A.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B.金銀貨幣需求減少C.紙幣已經大的使用 D.國家財政嚴重虧空12.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經》“大哉乾元”卦辭,建國號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時,更是為了傳承漢唐正統。據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A.彰顯草原文化 B.推進民族交融 C.弘揚漢唐文化 D.鞏固統治秩序13.宋代節日的娛樂成分增強,大大小小的時序性節日有70余個,即使是皇帝的生日等政治性節日,也以賞心樂事作為主線貫穿其中。這源于宋代(
)A.百姓生活豐富多彩 B.市民階層不斷壯大C.君主專制逐漸加強 D.儒學思想影響深遠14.有西方學者認為:“倘若沒有中國古代科技的優越貢獻,我們西方文明的整個過程將不可能實現。試問,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我們將無法想象,如何能消滅歐洲的封建主義而產生資本主義。”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
)A.推動歐洲社會轉型 B.決定西方文明發展C.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D.阻礙資本主義發展15.廣州市某中學歷史社團在探究宋詞的過程中,梳理形成了以下表格。據此得出的正確結論是,文學作品(
)人物生活時代作品風格蘇軾北宋豪邁而飄逸,飽含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奔放的情感李清照兩宋之交前期清新婉約,后期充滿血淚,抒寫深沉的憂患情懷辛棄疾南宋繼承豪放的詞風,抒發了收復故土的報國情懷A.內容全部來自作者的想象 B.風格完全取決于作者的性格C.藝術特色由文學形式決定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16.元朝擴展了漢唐交通網,在全國遍設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站交通網。“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這些舉措旨在(
)A.適應廣闊疆域的統治需求 B.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促進交通工具的進步 D.消除邊疆與內地差距17.下面是明朝的官職體系示意圖,它體現了明朝政治的哪一特點?(
)A.皇權高度集中 B.地方權力過大 C.朝政日益腐敗 D.六部各自為政18.明朝嚴格規定科舉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這樣做的目的是(
)A.推動科技創新 B.促進階層流動 C.加強思想控制 D.提高行政效率19.中國古代手工業發達,陶瓷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產部門之一。以下文物能代表明代陶瓷業工藝水平的是(
)
A.唐三彩騎駝樂舞俑 B.契丹雞冠壺 C.哥窯四方倭角小洗 D.青花扁壺20.“詩史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能夠證實民族英雄戚繼光事跡的是(
)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B.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C.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D.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21.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之一、史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區分史實與史論。下列表述中,屬于史論的是(
)A.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到嘉峪關B.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C.《農政全書》的作者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D.《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22.廣東經典粵劇《帝女花》講述了明末思宗長女長平公主奉帝命選婿,嫁與太仆之子周世顯,后逢闖軍攻入京城,皇城被破,兩人因此經歷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這里的闖軍首領是(
)A.陳勝、吳廣 B.張角 C.黃巢 D.李自成23.清朝雍正年間,設立了一個新的中樞機構(辦公場所見如圖,位于故宮養心殿南側),其官員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該機構是(
)A.錦衣衛 B.樞密院 C.南書房 D.軍機處24.下表直接反映了(
)清代耕地與人口統計數據(部分)年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嘉慶十七年(1812年)人口人均耕地(畝)人口人均耕地(畝)總計103,782,3555.51361,693,3792.01A.社會動蕩不安 B.民族矛盾加劇C.自然災害嚴重 D.人地矛盾突出25.如圖是七年級某學生搜集的研究性學習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
蘇州昆劇古戲臺
清代《紅樓夢》插圖
京劇劇照A.經濟重心的南移 B.傳統節日的起源 C.戲曲形式的演變 D.文學藝術的發展二、綜合題26.鄉土文化的學習是厚植家國情懷的重要途徑。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要求。相關圖片說明材料一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廣州的蕃坊大約起源于9世紀上半葉。材料二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并管理外國商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宋代在廣州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并概括宋代對外貿易興盛的原因。(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相比宋代,清初我國的外交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這一變化產生的影響。(3)談談你從以上問題的回答中得到的啟示。三、材料題27.歸納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要求中國古代史大事記(局部)時間事件(史實)隋朝時期科舉制正式確立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五代十國時期政權更迭與分立宋朝時期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澶淵之盟元朝時期設立行省制度;回族形成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摘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除了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大事記,你認為還有哪些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2)選取材料中不同時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結構完整。四、綜合題28.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均十分重視對邊疆地區的治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要求。材料一
元朝對邊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礎上更為強化。……元廷大批簽發內地軍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當中傳授耕作技術,使得漠北地區農業生產取得突出成就……吐蕃作為單獨的大行政區,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統轄。——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的《中華文明史》材料二
清朝前期統治者將“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齊其政而不易其宜”作為治理邊疆方略。在新疆維吾爾族地區尊重當地習俗,只對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實行駐藏大臣與西藏宗教領袖聯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臺灣設置臺灣府。這些多元化的邊疆管理體制在清朝前期對維護邊疆穩定和邊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摘編自陳躍《“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材料三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交融,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摘自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元朝邊疆治理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朝邊疆治理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這種邊疆管理體制的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有利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因素。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BCCCCBD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ADAACDC題號2122232425答案BDDDD1.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統治時期體現了“成由勤儉”。隋煬帝上臺后實行暴政,生活奢侈,最終隋朝滅亡,體現出“敗由奢”,A項正確;他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都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分別開創了貞觀之治和貞觀遺風的局面,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趙匡胤和趙構分別是北宋和南宋建立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明朝時期重要的君主,促進明朝的發展,沒有體現出“敗由奢”,排除D項。故選A項。2.B【詳解】根據材料“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可知,表明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聯系,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B項正確;大運河的修建勞民傷財,沒有達到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的目的,排除A項;大運河是內陸運河,材料沒有反映有利于中外經濟往來,排除C項;材料更多的體現是加強聯系,沒有體現大運河維護了社會秩序安定,排除D項。故選B項。3.C【詳解】根據“618-907”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對應朝代是唐朝。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與圖中①對應朝代相關的史實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C項正確;滅掉陳朝,統一南北的是隋朝,排除A項;設置通判,重文輕武的是宋朝,排除B項;廢除丞相,分封諸王的是明朝,排除D項。故選C項。4.C【詳解】根據“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詩中描述的工具是筒車。筒車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C項正確;播種工具為西漢耬車,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秧馬是拔秧工具,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曲轅犁是犁地工具,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5.C【詳解】由材料“這是一座約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寬闊的大道縱橫交錯。大道上時常擠滿了波斯人、印度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各種中亞人??”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繁榮與開放。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出繁榮開放的景象,C項正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的階段特征,排除A項;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階段特征,排除B項;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階段特征,排除D項。故選C項。6.C【詳解】據材料“兒歌‘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仁徒弟,西天取經不容易……’里唐三藏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C項正確;鑒真東渡日本,排除A項;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不是新羅,排除B項;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不是羅馬,排除D項。故選C項。7.B【詳解】根據“唐玄宗、楊貴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寵愛楊貴妃,任人唯親,荒廢朝政。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也日趨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B項正確;玄武門之變反映的是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排除A項;朱溫滅唐是907年,標志著唐朝滅亡,排除C項;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權,排除D項。故選B項。8.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意思是:宋朝建立后,吸收五代藩鎮割據的教訓,將兵權、財權和司法權等收歸中央,說明宋朝中央集權得到強化,D項正確;藩鎮割據,是指藩鎮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治軍事實體,?與中央政府形成對抗,題干內容沒有涉及,題干內容體現的是“宋朝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排除A項;重武輕文政策,是指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與題干信息“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不符,排除B項;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根據材料“北宋府庫儲存的錢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財政支出”和所學可知,王安石變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緩解了財政困境,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損害權貴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王安石變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沒有涉及農民的負擔問題,無法得出減輕了百姓負擔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王安石變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沒有涉及王安石變法的結果,無法得出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0.C【詳解】據題干“郾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作戰范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的著名戰役之一、在此戰中岳飛所率的岳家軍以少勝多,給予對方沉重的打擊。”和所學知識可知,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因此,當時交戰的雙方是南宋和金,C項正確;北宋、金說法錯誤,郾城之戰是南宋和金之間進行的,排除A項;北宋和遼之間發生的是澶州之戰,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南宋、元說法錯誤,此時元未建立,元是南宋滅亡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統一的政權,排除D項。故選C項。11.A【詳解】據材料“當時每年鑄造的銅錢已經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約有1.5萬多噸,仍舊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現了“錢荒”。“可知,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引發了“錢荒”,紙幣的出現有利于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進一步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鑄造銅錢滿足不了需求,無法體現金銀貨幣需求減少,而是增加,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紙幣已經得到廣泛使用,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商品經濟發展對貨幣需求量增大,而不是國家經財政嚴重虧空,排除D項。故選A項。12.D【詳解】據材料“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時,更是為了傳承漢唐正統”和所學知識可知,忽必烈意在顯示元朝的正統地位,以鞏固其統治秩序,D項正確;彰顯草原文化與材料“更是為了傳承漢唐正統”相違背,排除A項;推進民族交融并不是當時忽必烈建國號為“大元”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項;弘揚漢唐文化不是忽必烈的主要意圖,排除C項。故選D項。13.B【詳解】根據題干“宋代節日的娛樂成分增強,大大小小的時序性節日有70余個,即使是皇帝的生日等政治性節日,也以賞心樂事作為主線貫穿其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不斷擴大,他們有了更多的休閑時間和經濟能力來參與節日活動,享受娛樂生活。B項正確;百姓生活豐富多彩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題干現象的出現不是源于宋代君主專制逐漸加強,排除C項;題干現象的出現不是源于宋代儒學思想影響深遠,排除D項。故選B項。14.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倘若沒有中國古代科技的優越貢獻,我們西方文明的整個過程,將不可能實現"“試問若無火藥、紙、印刷術和羅盤如何能消滅歐洲的封建主義,而產生資本主義"可知,作者強調了中國的科技發明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社會轉型,A項正確;中國的科技發明決定了西方文明發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項;古代中國的科技一直領先于歐洲國家,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四大發明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排除D項。故選A項。15.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蘇軾生活在北宋中期,社會比較穩定,他的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李清照生活在兩宋之交,前半生生活幸福,后半生顛沛流離,她的詞前期清新婉約,后期充滿血淚,抒寫深沉的憂患情懷;辛棄疾是南宋的,他年輕時在北方參加過抗金斗爭,一直胸懷恢復中原的壯志,他的詞繼承豪放的詞風,抒發了收復故土的報國情懷。因此,詞風與時代背景相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D項正確;
“內容全部來自作者的想象”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風格完全取決于作者的性格”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文學形式都是詞,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間,特色是不一樣的,所以“藝術特色由文學形式決定”表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16.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朝代,為適應廣闊疆域的統治需求,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用以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因此,這些舉措旨在適應廣闊疆域的統治需求,A項正確;元朝加強交通建設的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排除B項;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促進交通的發展,仍是采用牛馬、驢車等,不是促進交通工具的進步,排除C項;消除邊疆與內地差距,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7.A【詳解】據題干“明朝的官職體系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廢丞相,設六部,設立三司,并設立了錦衣衛特務機構。因此,它體現了明朝政治的特點是:皇權高度集中,A項正確;地方權力過大與題意不符,題干圖示反映的是皇權的集中,排除B項;朝政日益腐敗與題意不符,題干圖示不能反映朝廷腐敗的信息,反映的是皇權的加強,排除C項;六部各自為政說法錯誤,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排除D項。故選A項。18.C【詳解】據題干“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實施“八股取士”這種考試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對考生的思想控制,最終鞏固君主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C項正確;明朝統治者推行上述措施,不利于推動科技創新,排除A項;明朝統治者推行上述措施,不利于推動階層流動,排除B項;材料現象和提高行政效率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9.D【詳解】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花扁壺到了明朝,青花瓷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青花扁壺也在這個時期繼續發展。青花扁壺在裝飾上采用了新的工藝技術,如暗刻留白海水龍紋等,展現了濃艷、凝重、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D項正確;唐三彩騎駝樂舞俑是唐朝的陶瓷制品,排除A項;契丹雞冠壺是遼代的陶瓷制品,排除B項;哥窯四方倭角小洗是宋代的陶瓷制品,排除C項。故選D項。20.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其中“殺盡倭奴”能夠明顯看出,描寫的是戚繼光,C項正確;“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這句詩描述的是民族交融,排除A項;“舍己為人傳道義,唐風洋溢奈良城”描述的是鑒真東渡日本,排除B項;“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的意思是,鄭成功經過長期努力,終于趕走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寶島臺灣,其功績永不可沒,排除D項。故選C項。21.B【詳解】根據題干“史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和所學可知,“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是關于紫禁城歷史地位的評價,屬于史論,B項正確;ACD項均是對歷史事實的記述,并沒有評論與觀點,不屬于史論,排除ACD項。故選B項。22.D【詳解】依據“明末”“闖軍攻入京城,皇城被破”可知,闖軍首領是是李自成。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4月,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明代末帝崇禎自縊,D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秦朝末年,排除A項;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排除B項;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排除C項。故選D項。23.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雍正年間,朝廷臨時設立軍機房,處理西北軍務,不久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軍機處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據題干圖文可知,題干所說的機構是軍機處,D項正確;明太祖授權侍衛親軍設錦衣衛,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排除A項;元朝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排除B項;到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族貴族的一些權力,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從而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排除C項。故選D項。24.D【詳解】依據表格給出的數據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前期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嘉慶年間,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多,人均耕地由5.51畝下降到2.01畝,表明人地矛盾越來越嚴重,D項正確;根據所學康雍乾時期社會相對安定,社會動蕩不安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清朝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民族矛盾尖銳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自然災害嚴重與人均耕地減少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5.D【詳解】根據圖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在北方民間流傳。隨著元朝建立,元曲逐漸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先后在大都和臨安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文學藝術創作來源于社會生活,反映清代文學藝術成就的是《紅樓夢》和京劇。清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乾隆末期(1790年),四大徽班進北京后,于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形成京劇。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文學藝術的發展,D項正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時期完成,圖片沒有涉及,排除A項;圖片內容沒有涉及傳統節日的起源,排除B項;“《紅樓夢》”屬于小說,沒有體現戲曲形式的演變,排除C項。故選D項。26.(1)機構:市舶司。原因:北方陸路交通受阻;經濟重心南移;航海技術的提高;政府的鼓勵等。(2)變化:由主動開放到閉關鎖國。影響:閉關鎖國政策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3)啟示:開放交流有利于社會進步,閉關自守導致落后;要積極主動開展對外交往;要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要更加開放包容,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不能閉關鎖國。【詳解】(1)機構:根據材料一“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在廣州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是市舶司。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政治、經濟、航海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宋代對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有北方陸路交通受阻;經濟重心南移;航海技術的提高;政府的鼓勵等。(2)變化: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相比宋代,清初我國的外交政策發生的變化由主動開放到閉關鎖國。影響:結合所學分析可知,可以從積極和消極進行分析,所以,閉關鎖國政策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3)啟示:開放題,可圍繞開放交流有利于社會進步,閉關自守導致落后;要積極主動開展對外交往;要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要更加開放包容,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不能閉關鎖國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7.(1)閱讀法、比較法等。(2)觀點:積極對外交流促進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論述: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歷經六次東渡,才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促進了中日之間的友好交流;唐朝在對外交往中使得唐朝的文化極大地影響了周邊國家,唐朝同時也吸收了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全面開放交流使得中華文明更加輝煌,使得當時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領先世界。明朝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大貢獻。結論:綜上所述,封閉容易導致落后,開放有利于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詳解】(1)學習方法: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除了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大事記,閱讀歷史書籍是學習歷史的最基本方法。“比較”是確定事物之間相同點和相異點的思維方法,它為客觀全面地認識事物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因此,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還有閱讀法、比較法等。(2)觀點:根據材料內容可選取材料中的鑒真東渡和鄭和下西洋,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之間的交流,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國家的交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目標活動方案
- 新兵植樹活動方案
- 新建路舉辦讀書活動方案
- 旅游交友活動方案
- 新年美甲店日常活動方案
- 整治公益基金活動方案
- 新年半永久活動方案
- 新春私享晚宴活動方案
- 手語舞蹈活動方案
- 托班升幼兒園活動方案
- 吊車施工專項施工方案
- 2021年彬縣林業系統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林業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解析
- 房地產殘余價值估價報告
- 2016河南省通用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章節說明
- 浙江省專業技術人員年度考核表
- 三坐標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海克斯康
- 中央在京單位職工住房情況登記表
- 航空煤油 MSDS 安全技術說明書
- serviceinvoicewithhoursandrate服務發票模板
-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ppt
- 工業內窺鏡使用詳細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