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陜西西安濱河中學二模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1.探究歷史地圖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觀察下圖,下列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

A.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B.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統一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導致大量中原人口逃到南方(★★★)2.如下表格記錄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措施。這些措施()

遷都洛陽講漢話改姓氏通婚姻穿漢服

A.促進了民族交融B.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C.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D.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3.以下是《史記》與《宋書》中對江南地區的不同記載。這一變化反映出()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耨……無積聚而多貧。——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南朝沈約《宋書》

A.江南地區社會相對安定B.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C.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D.江南地區農業生產技術先進、生產經驗豐富(★★★)4.對于隋朝運河工程描述正確的是()

A.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揚州B.圖中D段是邗溝,溝通了黃河和淮河C.圖中E段是江南河,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D.隋煬帝時期開鑿,加強了南北地區交流(★★★)5.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有效工具。與下方時間軸上①②局面敘述正確的是()

A.①出現吸取了隋朝速亡的經驗教訓②統治者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B.①統治者設置安西都護府加強對西域的管理②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C.①統治者完善三省六部制②統治者多次下令釋放奴婢D.①統治者勵精圖治、輕徭薄賦②玄奘西行,促進中印文化交流(★★★)6.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下列關于該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A.隋文帝開設進士科標志該制度正式創立B.看重門第,不利于選拔人才C.唐玄宗創立了殿試制度D.加強了皇帝選官用人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范圍(★★★)7.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下列選項能夠體現感唐氣象的有()①造紙術的發明推動世界文明發展②文成公主入藏促進民族交融③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④女子可以參加社交和文體活動、吟詩作賦稱為社會風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唐玄宗統治后期“限于當時的國力,節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貼,必須由自己在防區內自給自足地籌措招兵買馬、屯糧制械的費用。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是明顯的,節度使對中央政府的離心力日漸增大。”這直接導致了()

A.五代十國局面的形成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唐朝滅亡(★★★)9.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A.富商巨賈政治權力擴大B.莊園經濟的盛行C.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D.現代工廠制度的興起(★★)10.文藝復興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下列選項對文藝復興敘述正確的是()

A.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B.經濟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C.最早興起英國,核心精神是人文主義D.實質是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11.下圖所示銀幣說明新航路開辟以后()

“八里爾銀幣”,又稱西班牙銀元,于16世紀70年代首次鑄造后,在25年之內便傳遍)歐洲、非洲、美洲和亞洲,是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貨幣。

A.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B.資本主義制度進行自我調節C.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各洲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擴展(★★★★)12.對下表解讀正確的是()

A.①階段人口減少,原因是黑奴貿易盛行B.①階段人口減少,背景是英國殖民活動C.②階段人口增加,原因是黑奴和移民到來D.②階段人口增加,背景是工業革命擴展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A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圖B漢武帝像圖C伯里克利像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全面改革前朝的制度,使得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權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明朝初年的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還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這使得朱元璋的歷史地位能夠與漢武帝、唐太宗并列,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代明君。(1)材料一圖A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中①處是___________,②對應的行政制度是___________圖B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實施“___________”,削弱子借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圖C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___________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2)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央和地方的角度,分別指出朱元璋是如何“全面改革前朝的制度”的。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朝皇帝專權的利弊。(3)綜合上述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就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演變趨勢,談談你的認識。(★★★★)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早在16世紀,英國已經排擠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霸權。資產階級革命后,英國通過三次對荷蘭的戰爭,將其擠出爭霸的圈外。下一個強勁的對手是法國,雙方進行了長期的搏斗……英國均最終以勝利者傲居。……用曾任殖民大臣的羅德斯的話來說就是:“把世界的大多數人置于我們的法律下,將意味著結束一切戰爭。”——摘編自王斯德等《世界通史》圖A材料二

圖示為1600—1913年西班牙、荷蘭、英國和美國(自殖民地時代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變化曲線圖。圖D圖E材料三

在20世紀上半葉,英帝國從頂峰上走下來,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過程,成為英聯邦中與英國平等的伙伴。印度開始離心,民族主義運動一浪高過一浪。亞洲、非洲各附屬殖民地的民族主義也開始抬頭。——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當英國人從陶醉中驚醒,猛然看見帝國上空的夕陽時,新的太陽已經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陸升起。20世紀40年代上半期是英國災難深重的年代,它從此完全喪失了經濟霸主地位,并要依靠美國的援助才能走出困境。——《大國崛起》(1)依據材料一歸納英國成為殖民強國的關鍵步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A事件與英國崛起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B中的鐘擺在17世紀末期向右擺動至“F2議會”處的法律文獻及該文獻是如何限制王權的。(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C中哪條折線反映了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趨勢。(寫序號)依據材料二圖D、圖E科技成果,說明“科技發展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這一觀點。(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20世紀上半葉“亞洲、非洲各附屬殖民地的民族主義也開始抬頭”的反英運動,并分析這些反英運動的共同歷史背景。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英國為了“走出困境”做出了哪些努力?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英國發展歷程的認識。(★★★)15.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奮斗凱歌。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相關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材料一

這是一聲砸向舊世界的鏈頭撞擊,和著十月革命的驚天霹靂。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發力,鍛造出一個民族駛向復興彼岸的航跡。——《信念永恒》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①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②遵義會議會址會師歌三大主力軍,西北高原勝利會合了,歡呼三個方面軍,百戰百勝英雄弟兄。

兩萬里長征,經歷十一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材料三

嚴峻的形勢使北平的學生們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來了”。——《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四在這28年中,中國共產黨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帶領人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階級的統治與壓迫;始終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帶領全國各地各民族的中華兒女進行了艱辛的十四年抗戰,趕走了欺凌中國人民的日本帝國主義。一一翻開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而奮斗的28年歷史,是延安人民為中國共產黨革命政權的建立提供了強大支撐:是太行山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筑起了“銅墻鐵壁”;是江淮人民的獨輪小推車為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淮海戰役的勝利。——余勁草、張艷《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中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導向》(1)材料一中“砸向舊世界的鏈頭撞擊”使中國革命面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怎么理解“偉大建黨精神”(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①②兩幅圖片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