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課件-第19課國粹-京劇▏人美版(北京)_第1頁
五年級上冊美術課件-第19課國粹-京劇▏人美版(北京)_第2頁
五年級上冊美術課件-第19課國粹-京劇▏人美版(北京)_第3頁
五年級上冊美術課件-第19課國粹-京劇▏人美版(北京)_第4頁
五年級上冊美術課件-第19課國粹-京劇▏人美版(北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悠久京劇歷史組

中國戲曲歷經八百余年,傳承悠久,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金元雜劇到明清傳奇;從昆弋繁榮到四大徽班進京;從京劇誕生到成為“國粹”走進黃金時代,二百年的京劇史里產生了程長庚、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藝術大師。一、孕育期二、形成期四、鼎盛期三、成熟期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清初,京城戲曲舞臺上盛行昆曲與京腔。乾隆中葉后,昆曲漸而衰落,京腔興盛,取代昆曲一統京城舞臺。乾隆四十五年秦腔藝人魏長生由川進京。魏氏搭雙慶班演出秦腔《滾樓》、《背娃進府》等劇,轟動京城。雙慶班也因此被譽為“京都第一”。

自此,京腔開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也無人過問,紛紛搭入秦腔班謀生。乾隆五十年,清廷以魏長生的表演有傷風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

乾隆五十五年,繼三慶徽班落腳京城后,又有四喜、啟秀等班,在大柵欄地區落腳演出。其中以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家名聲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稱。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余三勝。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三、成熟期1883年一1918年,京劇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后三杰”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其中譚鑫培、程長庚、余三勝各家藝術之長,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廣征博采,從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劇青衣、花臉、老旦各行中借鑒,創造出獨具演唱藝術風格的“譚派”,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四、鼎盛期1917年以來,京劇優秀演員大量涌現,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發展到鼎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京劇旦角名伶評選。讀者投票選舉結果:梅蘭芳以演《太真外傳》,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硯秋以演《紅拂傳》,荀慧生以演《丹青引》,榮獲“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脫穎而出,是京劇走向鼎盛的重要標志。他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形成了梅蘭芳的端莊典雅,尚小云的俏麗剛健,程硯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嬌昵柔媚“四大流派”,開創了京劇舞臺上以旦為主的格局。武生楊小樓在繼俞菊笙、楊月樓之后,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發展到新高度,被譽為“國劇宗師”、“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20年代時稱“四大須生”。同期的時慧寶、王鳳卿、貫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優秀人才。

流派紛呈,人才濟濟,是京劇鼎盛期的又一標志。這一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