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
CCSP66
33
浙江省地方標準
DB33/T896—2024
代替DB33/T896—2013
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Specificationfordesignofhigh-gradehighwayasphaltpavement
2024-03-20發布2024-04-20實施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3/T896—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2
4基本規定..........................................................................2
5設計要求..........................................................................3
6路面結構組合......................................................................5
7基層、底基層和功能層..............................................................7
7.1一般規定......................................................................7
7.2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底基層......................................................8
7.3瀝青穩定碎石基層..............................................................9
7.4級配碎石基層、底基層.........................................................10
7.5功能層.......................................................................11
8瀝青面層.........................................................................12
8.1一般規定.....................................................................12
8.2路面材料.....................................................................13
8.3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19
8.4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20
8.5Superpave瀝青混合料..........................................................21
8.6排水瀝青混合料...............................................................23
8.7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24
8.8溫拌瀝青混合料...............................................................26
9特殊路段路面結構.................................................................27
9.1一般規定.....................................................................27
9.2軟土路段路面.................................................................27
9.3長上坡路面...................................................................27
9.4橋梁路面.....................................................................28
9.5隧道路面.....................................................................29
9.6結構物間短路基段路面.........................................................29
9.7互通匝道路面.................................................................30
9.8過渡段路面...................................................................30
9.9超高漸變段路面...............................................................30
9.10平面交叉口路面..............................................................30
9.11服務區和停車區路面..........................................................30
I
DB33/T896—2024
9.12拼寬段路面..................................................................31
10路面排水........................................................................31
10.1一般規定....................................................................31
10.2路表排水....................................................................31
10.3路面內部排水................................................................31
10.4分隔帶排水..................................................................32
10.5超高路段排水................................................................33
10.6橋面排水....................................................................33
10.7隧道路面排水................................................................33
附錄A(資料性)浙江省氣候特點統計資料.............................................34
附錄B(規范性)溫度調整系數和基準等效溫度.........................................35
附錄C(規范性)瀝青膜厚度計算方法.................................................36
附錄D(規范性)橡膠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37
附錄E(規范性)浙江省道路石油瀝青PG等級選用及SHRP性能分級技術要求...............38
附錄F(規范性)瀝青路面用粗集料高溫壓碎值試驗方法.................................42
附錄G(規范性)方解石含量試驗方法.................................................44
附錄H(資料性)浙江省瀝青路面適用礦料分布.........................................45
附錄J(規范性)SBS改性瀝青多應力蠕變恢復(MSCR)試驗方法.........................46
II
DB33/T896—2024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標準代替DB33/T896—2013《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與DB33/T896—2013相比,除結
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刪除了“符號及代號”(見2013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基本規定”(見第4章,2013年版的
第5章);增加了“設計要求”(見第5章);刪除了“路面厚度及典型結構”(見2013年版
的第6章);增加了“路面結構組合”(見第6章);刪除了“基層、底基層、墊層”(見2013
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基層、底基層和功能層”(見第7章);
——更改了一般規定(見8.1,2013年版的8.1);更改了路面材料(見8.2,2013年版的8.2);刪
除了瀝青混合料(見2013年版的8.3);增加了密級配瀝青混合料(AC)(見8.3);增加了
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見8.4);增加了Superpave瀝青混合料(見8.5);增加了排水瀝青
混合料(見8.6);增加了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見8.7);增加了溫拌瀝青混合料(見8.8);
——增加了一般規定(見9.1);更改了軟土路段路面(見9.2,2013年版的9.1);刪除了橋面瀝
青混凝土鋪裝(見2013年版的9.3);更改了長上坡路面(見9.3,2013年版的9.2);增加了
橋梁路面(見9.4);更改了隧道路面(見9.5,2013年版的9.4);增加了結構物間短路基段
路面(見9.6);增加了互通匝道路面(見9.7);增加了過渡段路面(見9.8);增加了超高
漸變段路面(見9.9);增加了平面交叉口路面(見9.10);增加了服務區和停車區路面(見
9.11);增加了拼寬段路面(見9.12);
——更改了一般規定(見10.1,2013年版的10.1);更改了路表排水(見10.2,2013年版的10.2);
更改了路面內部排水(見10.3,2013年版的10.3);刪除了中央分隔帶排水(見2013年版的
10.4);增加了分隔帶排水(見10.4);增加了超高路段排水(見10.5);刪除了橋面鋪裝
排水(2013年版的10.5);增加了橋面排水(見10.6);更改了隧道路面排水(見10.7,2013
年版的10.6);
——刪除了“浙江省氣候分區資料”(見2013年版的附錄A);增加了“浙江省氣候特點統計資料”
(見附錄A);刪除了“瀝青路面結構不同材料層厚度當量換算系數”(見2013年版的附錄B);
增加了“溫度調整系數和基準等效溫度”(見附錄B);刪除了“常用鋼橋面鋪裝技術”(見
2013年版的附錄C);增加了“瀝青膜厚度計算方法”(見附錄C);刪除了“橡膠瀝青混合
料”(見2013年版的附錄D);增加了“橡膠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見附錄D);刪除了“溫
拌瀝青混合料”(見2013年版的附錄E);增加了“浙江省道路石油瀝青PG等級選用及SHRP性
能分級技術要求”(見附錄E);刪除了“玄武巖纖維”(見2013年版的附錄F);增加了“瀝
青路面用粗集料高溫壓碎值試驗方法”(見附錄F);增加了“方解石含量試驗方法”(見附
錄G);增加了“浙江省瀝青路面適用礦料分布”(見附錄H);增加了SBS改性瀝青多應力蠕
變恢復(MSCR)試驗方法(見附錄J)。
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標準由浙江省公路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III
DB33/T896—2024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數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公路水運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浙江交
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段冰、曾懷武、毛斌、鄭競友、陳建榮、王涓、任超、朱子劍、江建坤、薛皓
辰、劉日東、張超、張勇、陳新國、俞紅光、曹強鳳、吳義春、李梅芳、胡永富、徐志竟、古海東、姜
正暉、陳勝超、馬騰飛、胡曉宇。
本標準及其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2013年首次發布為DB33/T896—2013;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V
DB33/T896—2024
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的基本規定、設計要求、路面結構組合、基層、底基層和功
能層、瀝青面層、特殊路段路面結構和路面排水等的設計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二級及以上公路瀝青路面新建和改擴建設計,其他等級公路可參照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標準。
GB/T228.1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
GB/T617化學試劑熔點范圍測定通用方法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第1部分:浸漬法、液體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839鋼產品鍍鋅層質量試驗方法
GB/T3516橡膠溶劑抽出物的測定
GB/T3682.1熱塑性塑料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的測定第1部分:標準方法
GB/T6365表面活性劑游離堿度或游離酸度的測定滴定法
GB/T6368表面活性劑水溶液pH值的測定電位法
GB/T9914.2增強制品試驗方法第2部分:玻璃纖維可燃物含量的測定
GB/T13173表面活性劑洗滌劑試驗方法
GB/T14837橡膠和橡膠制品熱重分析法測定硫化膠和未硫化膠的成分
GB/T21775閃點的測定閉杯平衡法
CJJ/T273—2019橡膠瀝青路面技術標準
JT/T533—2020瀝青路面用纖維
JT/T776.1公路工程玄武巖纖維及其制品第1部分:玄武巖短切纖維
JT/T860.1—2013瀝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劑第1部分:抗車轍劑
JT/T971瀝青加鋪層用聚合物改性瀝青抗裂貼
JTG/T3350-03—2020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JTG/T3364-02公路鋼橋面鋪裝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JTG3370.1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TD33公路排水設計規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
JTGD5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E2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TL11高速公路改擴建設計細則
1
DB33/T896—2024
QB/T1768洗滌劑用4A沸石
YB/T4190工程用機編鋼絲網及組合體
DB33/T904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規范
DB33/T989改性瀝青中SBS含量的測定紅外光譜法
DB33/T2384泡沫溫拌瀝青混合料施工技術規范
AASHTOT283瀝青混合料抗水損壞性能試驗方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高等級公路high-gradehighway
二級及以上的公路。
3.2
長上坡路面longuphillpavement
重交通及以上條件下,平均坡度大于2.5%,且長度大于800m的上坡路段路面。
3.3
橡膠改性瀝青crumbrubbermodifiedasphalt
橡膠顆粒在熱瀝青中經機械剪切研磨,使其消融并均勻地分布在基質瀝青中的改性瀝青材料。
[來源:CJJ/T273—2019,2.1.4]
3.4
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crumbrubbermodifiedasphaltmixtures
使用橡膠改性瀝青作為結合料的瀝青混合料,簡稱AR。
3.5
排水瀝青混合料porousasphaltmixture
壓實后空隙率在18%以上,能夠在混合料內部形成排水通道的瀝青混合料。它是一種以單一粒徑碎
石為主、按照嵌擠機理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結構的開級配瀝青混合料,又稱多空隙瀝青混合料,簡稱
PA。
[來源:JTG/T3350-03—2020,2.1.3,有修改]
3.6
溫拌瀝青混合料warmasphaltmixture
通過摻入溫拌添加劑,或采用泡沫瀝青作為膠結料,使瀝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壓溫度比同類熱拌瀝
青混合料降低20℃~60℃,在基本不改變瀝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藝的前提下,路用性能符合相關
標準要求的瀝青混合料。
[來源:GB/T30596—2014,3.1,有修改]
3.7
樹脂瀝青混合料resinasphaltmixture
由樹脂瀝青作為膠結料,與一定級配的集料、礦粉和纖維穩定劑等在常溫下拌和形成的瀝青混合料。
3.8
聚酯型聚氨酯混合料polyesterpolyurethanemixture
由聚酯型聚氨酯結合料與一定級配的集料在常溫下拌和形成的一種熱固性混合料。
4基本規定
2
DB33/T896—2024
4.1瀝青路面設計應遵循“安全耐久、資源節約、環境協調、行駛舒適”的原則,在材料選擇、結構
組合、工程應用、質量控制、成本核算、便利施工、利于養護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技術
先進。
4.2除深厚軟土地區、填海路堤、高填方路基等可能產生較大工后沉降的復雜困難路段,經論證瀝青
面層可一次設計、分期實施,其他情況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瀝青路面不應分期修建。
4.3應根據公路等級、交通荷載、地質狀況、氣候特征、使用性能要求,進行結構組合、材料、厚度
和排水設計,通過技術、經濟分析選定設計方案。
4.4瀝青路面結構的技術、經濟方案比選應重視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綜合考慮建設費、養護費、管
理費、路面殘值等費用。
4.5瀝青路面設計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考慮對沿線學校、醫院、民居等環境敏感點的影響。
4.6積極穩妥地應用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并通過試驗及類似工程實踐,提出適用條件、
施工工藝和質量標準。
4.7改擴建工程路面設計應利用既有路面結構和廢舊材料,拼接位置宜避開輪跡帶,其他要求按JTG
D50、JTG/TL11執行。
4.8瀝青路面設計主要步驟如下:
a)收集基礎資料。新建工程應調查了解交通荷載、氣候條件、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路基填筑材
料及干濕類型、當地材料供應及施工水平、既有運營公路路面結構使用情況等內容;改擴建項
目還應對既有路面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
b)根據交通調查成果計算分析確定路面結構設計交通荷載等級;
c)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的氣溫、降雨量等特點,參考典型路面結構初擬路面結構組合方案。浙江省
氣候特點統計資料見附錄A;
d)進行一般路段的常規設計和特殊路段的特殊設計;
e)改擴建工程還應進行既有路面的改造利用方案設計及路面拼寬設計。
5設計要求
5.1路面設計采用軸重為100kN的單軸-雙輪組軸載為設計軸載。路面結構的目標可靠度和目標可靠
指標應滿足JTGD50的要求。
5.2新建公路及改擴建工程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應根據公路等級、經濟、交通荷載等級等因素
綜合確定,且滿足表1的規定,對具體工程,瀝青路面整體結構和瀝青面層永久變形的設計使用年限均
按本表范圍選擇確定數值。既有路面結構補強的改建工程,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表1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
公路等級瀝青路面整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年)a瀝青面層永久變形設計使用年限(年)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5≤設計使用年限≤3010≤設計使用年限≤15
二級公路12≤設計使用年限≤248≤設計使用年限≤12
a瀝青路面整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指由于行車荷載作用下瀝青路面出現結構層層底彎拉疲勞破壞時的設計使用
年限。
5.3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交通荷載等級應根據設計使用年限內設計車道累計大型客車和貨車交通量確
定,見表2。
3
DB33/T896—2024
表2設計交通荷載等級
設計交通荷載等級極重特重重中等輕
設計使用年限內設計車道累計大型19.0≤交通量<8.0≤交通量<4.0≤交通量<
≥50.0<4.0
客車和貨車交通量(×106,輛)50.019.08.0
5.4對運營期小型車與中、大型車分車道管理的公路,路面結構宜采用分車道設計,車道系數取值見
表3。其他情況車道系數取值應符合JTGD50。
表3分車道管理公路車道系數
行車道系數a
單向車道數中、大型車車道數
第1車道第2車道第3車道第4車道
32—0.55~0.700.55~0.70—
42——0.50~0.600.50~0.60
a中、大型車交通量大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5.5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指標見表4。
表4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指標
基層類型底基層類型設計指標
級配碎石
水泥穩定碎石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水泥穩定碎石層層底拉應力
水泥穩定碎石
水泥穩定碎石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水泥穩定碎石層層底拉應力
瀝青穩定碎石瀝青混合料層層底拉應變、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
級配碎石
路基頂面豎向壓應變
瀝青混合料層層底拉應變、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
級配碎石a水泥穩定碎石
水泥穩定碎石層層底拉應力
水泥混凝土b——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
a在瀝青混合料層與水泥穩定碎石層間設置級配碎石層,即倒裝式結構;
b水泥混凝土基層應按JTGD40設計。
5.6瀝青路面應滿足面層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備高溫抗車轍、抗疲勞開裂、抗低溫開裂和
良好的抗水損壞性能。瀝青路面常用使用性能設計要求見表5。
4
DB33/T896—2024
表5瀝青路面常用使用性能設計要求
設計要求
試驗
使用性能設計指標高速公路、三層瀝青雙層瀝青面層
二級公路方法
面層的一級公路的一級公路
國際平整度指數IRI(m/km)<1.6<2.0<2.5T0933
下面層<1.6<1.6<1.8
平整度
標準差(mm)中面層<1.2——T0932
表面層<1.0<1.2<1.5
瀝青混合料層疲勞開裂壽命
疲勞開裂大于設計使用年限內當量設計軸載累計作用次數——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疲勞開裂壽命
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mm)≤15≤20——
永久變形
路基頂面豎向壓應變不應大于JTGD50要求的容許豎向壓應變值——
橫向力系數SFC60≥54T0964
抗滑性能
構造深度TD(mm)≥0.55T0961
表面層≤60
透水性滲水系數(mL/min)T0971
中、下面層≤90(公稱最大粒徑在19mm以上的下面層≤200)
注1:永久變形主要針對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水泥混凝土基層或底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的瀝青混合料基層路面
結構。
注2:本表平整度、抗滑性能和透水性指標為交工驗收時的指標。
6路面結構組合
6.1路面結構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和功能層組成,各結構層的力學特性、材料組成應滿足各自的
功能需求;各結構層的設計厚度應根據結構組合、級配類型、施工條件和功能、性能等確定,并滿足最
小壓實厚度要求。
6.2宜參考典型路面結構初擬路面結構組合方案,按表4選擇設計指標,并按照JTGD50要求進行路
面結構驗算。路面結構驗算時,浙江省不同地區溫度調整系數及基準等效溫度應符合附錄B。
6.3改擴建工程拼寬路面結構組合應考慮與老路路面結構類型、厚度、排水等綜合協調。
6.4一般路段典型路面結構類型可按基層材料性質分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瀝青路面、瀝青穩定碎石基
層瀝青路面、級配碎石基層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
6.5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瀝青路面適用于各種交通荷載等級。其結構組合滿足以下要求:
a)高速公路瀝青面層總厚度不小于180mm,重交通及以上荷載等級的高速公路面層厚度不宜小于
200mm,分表面層、中面層和下面層三層,表面層采用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采用中粒式
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采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典型結構見表6;
5
DB33/T896—2024
表6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極重、特重特重、重中等、輕
面層(瀝青混凝土)200~220200180
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400180~200180~200
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360340~400320~340
b)一級公路瀝青面層總厚度不小于100mm,重交通及以上荷載等級的一級公路面層厚度不宜小于
180mm,典型結構見表7;
表7一級公路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極重、特重特重、重中等、輕
面層(瀝青混凝土)200180~200100~120
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400180~200180~200
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360320~400180~320
c)二級公路采用100mm~120mm的雙層結構,典型結構見表8。
表8二級公路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重中等、輕
面層(瀝青混凝土)120100
基層(水泥穩定碎石)180~200180~200
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360180~200
6.6瀝青穩定碎石上基層瀝青路面、級配碎石下基層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宜用于重及
以上交通荷載等級高速公路,其典型結構見表9~表11。
表9瀝青穩定碎石上基層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極重、特重特重、重
面層(瀝青混凝土)180~200160~180
上基層(瀝青穩定碎石)100~15080~120
下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400200
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200~360200~360
6
DB33/T896—2024
表10級配碎石下基層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特重重
面層(瀝青混凝土)180100~120
上基層(瀝青穩定碎石)100~180140~160
下基層(級配碎石)120~180120~180
底基層(水泥穩定碎石)320~400320~400
表11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典型結構厚度
單位為毫米
交通荷載等級a極重、特重特重、重
面層(瀝青混凝土)120~200100~120
基層(水泥混凝土b)300~360260~300
素混凝土150~200—
底基層
水泥穩定碎石—200~320
a水泥混凝土基層瀝青路面的交通荷載等級按JTGD40確定。
b水泥混凝土基層彎拉強度不小于5.0MPa。
7基層、底基層和功能層
7.1一般規定
7.1.1路基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抗永久變形能力和水穩定性;基層、底基層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
穩定性、較小的溫縮及干縮變形和較強的抗沖刷能力。
7.1.2應結合工程特點、路面結構組合進行路基改善層、透封層、防水黏結層和應力吸收層等功能層
設計。
7.1.3路基、基層和底基層均應滿足沉降速率、壓實度和平整度等指標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路
床平整度應不大于15mm,二級公路路床平整度應不大于20mm。
7.1.4路床應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挖方、填挖交界或低填淺挖等受地下水影響的路段宜根據路床地
質情況確定淺層處理厚度,并加強排水設計。地基為土質、全風化巖時處理厚度不宜小于800mm,其他
巖質不宜小于300mm。
7.1.5路基頂面回彈模量E0最小值應符合表12的要求。不滿足路基頂面回彈模量和豎向壓應變驗算
要求時,應采取改變填料、增設粒料層或用無機結合料改善等措施。
表12路床回彈模量最小值
單位為MPa
交通荷載等級
公路等級
極重特重重中等、輕
高速公路120
一級、二級公路12011010090
注:輕~中等交通荷載等級的軟土區低填、潮濕等特殊困難路段,經論證后可適當降低。
7
DB33/T896—2024
7.1.6改擴建工程應根據各結構層最小壓實厚度的要求進行拼接部位的搭接設計。
7.2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底基層
7.2.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底基層應采用骨架密實型混合料,單層壓實厚度宜為160mm~200mm,可
采用多層組合結構。
7.2.2宜采用強度等級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水泥初凝時
間應大于2.5h、終凝時間應小于10h,不應使用快硬水泥、早強水泥或已受潮變質的水泥。
7.2.3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集料技術指標要求
技術指標
指標單位試驗方法
粗集料細集料
壓碎值%≤25-T0316
表觀相對密度-≥2.5≥2.5T0304、T0328
吸水率%≤3-T0304
堅固性%≤12≤12T0314、T0340
≤15(石灰巖)
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2.0T0310、T0333
≤10(其它)
亞甲藍值g/kg-≤30T0346
(4.75~9.5)mm≤25
針片狀顆粒含量%-T0312
大于9.5mm≤15
軟石含量%≤5-T0320
7.2.4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方法確定滿足設計要求的配合比,其集
料級配宜符合表14的要求,并控制4.75mm篩孔的通過率接近級配范圍中值。級配范圍可根據不同石
料巖性經試驗后適當調整。
表14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級配范圍要求
篩孔(mm)31.519.09.54.752.360.60.075
通過率上限10085543526155
(%)下限1007542251680
7.2.5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試件成型應采用振動成型方法,設計水泥劑量和7d無側限抗壓強度應符
合表15的要求。
8
DB33/T896—2024
表15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設計強度及水泥劑量要求
a
設計強度(7d無側限抗壓強度)設計水泥劑量(%)
項目
(MPa)最大最小
基層5.0~6.54.53.0
底基層≥4.04.02.5
a在滿足設計強度時水泥劑量取低值。
7.2.6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取芯齡期應為7d,底基層取芯齡期應為10d~14d。
7.3瀝青穩定碎石基層
7.3.1瀝青穩定碎石可選擇密級配或半開級配,配合比設計采用馬歇爾設計方法。
7.3.2瀝青穩定碎石的公稱最大粒徑宜用26.5mm,每層厚度宜為80mm~120mm。
7.3.3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ATB-25集料級配和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要求見表16、表17。
表16瀝青穩定碎石ATB-25集料級配范圍
篩孔
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mm)
通過率
10095~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
(%)
表17瀝青穩定碎石ATB-25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
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試件尺寸mmΦ101.6×63.5T0702
擊實次數(雙面)次75T0702
空隙率VV%3~6T0705
穩定度kN≥7.5T0709
流值mm1.5~4.0T0709
瀝青飽和度VFA%55~70T0705
4≥12
礦料間隙率VMA%設計空隙率%5≥13T0705
6≥14
7.3.4半開級配瀝青穩定碎石AM-25應采用粘度較高的瀝青作為結合料,當采用SBS改性瀝青時宜添
加纖維穩定劑。
7.3.5半開級配瀝青穩定碎石AM-25集料級配和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要求見表18、表19。
9
DB33/T896—2024
表18瀝青穩定碎石AM-25集料級配范圍
篩孔(mm)31.526.519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通過率(%)10070~9850~8532~6220~456~296~183~152~101~71~61~4
表19瀝青穩定碎石AM-25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指標
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試件尺寸mmΦ152.4×95.3T07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未來工作場景中的AR與VR技術探索
- 基于教育心理學的醫療培訓模式創新
- 全方位、多元化推進全民胃腸道疾病知識的科學普及實踐和反思
- 教育科技融合啟航盛典見證新高度
- 全球鈾礦資源分布與核能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路徑研究報告
- 公交優先戰略2025年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公共交通與城市社區建設協同報告
- ChEMBL22003-生命科學試劑-MCE
-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核醫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省武威五中學2025屆化學九上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行為矯正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校學科重塑路徑研究
- DB12T 1444-2025 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導則
- 硫化氫題庫及答案
- 2025年房地產銷售經理季度工作總結及年度計劃
- 低壓培訓課件
- 教師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
- 保安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井蓋巡查管理制度
- GB/T 33490-2025展覽展示工程服務基本要求
- 2024年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消防總隊面試題目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