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答案_第1頁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答案_第2頁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答案_第3頁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答案_第4頁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命題單位:武鋼三中高二語文備課組審題單位:圓創教育研究中心武漢市第一中學本試卷共8頁,23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考試時間:2025年6月25日上午8:00—10:30★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變形”的情節使我們看到了變形的人和變形的社會。當成名的兒子魂化促織并展現在他人面前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昏庸的皇帝和諂媚的官員,看到了當時蟲命為貴、人命為賤的社會變態心理,讀懂作者對統治階級進行的無情披露和鞭撻。當格里高爾變成甲殼蟲呈現在家人的面前時,我們不僅看到了置之不理的協理,還看到了冷漠無情的家人。他們對格里高爾的態度由親近到厭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扭曲的社會。《促織》與《變形記》兩篇小說中都以荒誕的藝術手法、離奇的故事情節,表現了一個厚重的主題—異化悲劇,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小人物所遭受的生理和靈魂的雙重摧殘。“異化”一詞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在理論之外的創作實踐上,敏感的作家早已在異化問題的思考上遙遙領先——異化是以肉體的異化為開端,最終走向靈魂的高度。“異化”的形式主要表現為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人與人關系的異化。《促織》和《變形記》中的異化并不是作者一時心血來潮的標新立異,而是失去了理性的社會使然。小說是虛構的藝術,是作者對真實世界洞察后,從抽象再具體的結果。小說的批判性來源于小說的現實性,體現在表達上就是真實性。“人”變成“蟲”這種“變形”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而我們稱之“荒誕”,但是再荒誕、再夸張的小說也要有合乎現實社會的邏輯,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地洞察到真實的現實社會。(摘編自梁昌瑜《《促織》(變形記>比較閱讀—學名篇新解之一:變形的魅力》)材料二:生:我課后讀了《變形記》的全本,全書三萬字,都在寫格里高爾變成蟲子后,父母、妹妹、同事、租客等對他的態度,以及他的恐懼、絕望,想與親人交流而不得的孤獨。課文節選部分,包括整部小說,都建立高一語文試卷第2頁(共8頁)在人變成蟲子這個核心事件上,格里高爾和其他所有人的表現,都圍繞人變成蟲子的情節展開,特別是讀者能清晰地看到格里高爾的內心世界。師:你說得不錯。你這個觀點我在文獻里還沒見過。很好!《促織》里成名的兒子,只有與他母親的幾句對話,沒有心理獨白,然后就是蟲子與“蟹殼青”、與雞打斗的畫面。成名的兒子這個角色本身是模糊的,是道具般的存在,走向“前臺”的是由他魂靈附體的蟲子;但蟲子是沒有內心思考的,只有外在行動。而《變形記》一直在描寫格里高爾的心理活動,他在觀察親人、同事、租客的反應,親人、在觀察他(它),這種相互的審視和思考,幾乎構成了文本的全部情節。生:這說明了什么呢?師:這是兩部小說最大的差異。《促織》中人變為蟲是浪漫主義的假想,如竇娥的三樁誓愿的實現,如梁祝化蝶,如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浪漫的想象來達成愿望。成名如果沒有一只厲害的蟋蟀,一定會遭遇更大的不幸,所以蒲松齡通過成名兒子的魂靈附體蟋蟀的情節,讓成名的命運發生意外的轉折,以喜劇結尾的形式完成這部悲劇。所以,這個情節是浪漫主義的奇思妙想。而《變形記》小說的情節集中在人變成蟲這一事件中,這其實就是現代主義的寫法。生:現代主義?我感覺到的競是這么“高大上”的理論嗎?老師您再多說一點。師:現代主義是個大概念,我們這里只說它的主要特點:荒誕、隱喻和象征。人變成蟲,讀者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隨后的心理描寫,特別是格里高爾變成的這只甲殼蟲與親人之間關系的細節描寫,刻畫了金錢至上的背景下親人之間脆弱的親情關系,讓讀者感覺像是真的。關系是真的,整個事情是假的,這種亦真亦假的夸張寫法,形成了小說荒誕的藝術效果。生:為什么要用這種寫法呢?用傳統的現實主義的手法也可以表現家庭成員之間的這種“薄情”關系呀,一直到今天,我們在家庭生活類電視劇里還能看到這種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師:對呀。電視劇是給什么人看的?卡夫卡作品是給什么人看的?卡夫卡的貢獻就在于對二十世紀初人的異化的生存狀態的敏感覺察,創造性地運用這種新的藝術手法為人類的精神寶庫添加了新的、寶貴的資源。師:不激動,老師也看家庭倫理劇。我們正在討論現代主義的主要手法。除了荒誕的藝術效果,我們還要看它慣用的手法:隱喻和象征。隱喻能起到一種暗示、聯想作用,通俗地說,就是看上去寫的是人變成蟲子,實際寫的是人被社會擠壓之后的生存狀態。至于象征,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卡夫卡寫作《變形記》一定是因為對人的窘迫生存狀態有切膚之痛,但小說不是論文,必須通過講故事,運用隱喻、意象(如格里高爾變成的蟲子)等方式將自己復雜的思考形象化。于是,卡夫卡用這種極度夸張的形式,將現代人的孤獨、焦慮套上一個看上去有些搞笑的故事外殼,將嚴肅的主題楔入荒誕的敘事中。生:老師,我明白了。17世紀的蒲松齡通過“人變蟲子”,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反映的是一個具體的社會問題,振聾發聵;20世紀的卡夫卡通過“人變蟲子”,運用隱喻、象征等現代主義手法,揭示的是現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令人深思。師:算我沒白費功夫。最后再提醒一下,任何藝術手法運用到極致都能成就藝術精品,不存在哪一種手法更高明,重要的是:文學既要關注人類當下的生存困境,還要遙想未來。高一語文試卷第3頁(共8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促織》通過“人變促織”的情節,反映了變態的社會心理,對昏庸的皇帝和諂媚的官員進行無情的揭露與鞭撻。B.人的異化悲劇是小人物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遭受生理和精神的雙重摧殘,從肉體異化發展為精神異化的悲劇。C.與《促織》不同,《變形記》只寫蟲子的內心活動而不寫其外在行動,使讀者能清晰地看到格里高爾的D.卡夫卡敏銳地覺察到上世紀初人生存狀態的異化,創造性地使用隱喻和象征等手法來表達自己對此問題的思考。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學生的閱讀經驗告訴我們,對經典作品要堅持整本書閱讀,這樣才能了解作品的全貌,完整地把握作品的藝術特色。B.閱讀經典作品,如果能在準確解讀具體內容的基礎上,再運用相應文學理論分析評價其思想、藝術,那么閱讀認知會更深刻。C.家庭倫理劇和卡夫卡的作品受眾群體不同,所以在表現家人間的薄情時,前者要使用現實主義手法,后者要使用現代主義手法。D.《促織》中的“人變蟲”是浪漫主義手法,《變形記》中的“人變蟲”是現代主義手法,二者在藝術上沒有高低優劣之分。3.下列對兩則材料行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圍繞“異化悲劇”,分析了兩篇小說的主要情節、主旨和藝術手法。B.材料二老師從學生的閱讀體會出發,抓住兩篇小說的差異,轉人對現代主義的探討。C.材料一行文語言嚴謹,學術性強;材料二行文語言偏口語化,體現課堂特色。D.材料一按照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順序展開,材料二則以師生對話的形式展開。4.兩則材料都談到“荒誕”,其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5.材料二中學生的治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請根據材料分析概括。(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我叫孫蕓芬夏天敏這些日子,她不斷做一個夢。夢里娘總叫一個名字,孫蕓芬。誰是孫蕓芬?她不理,娘生氣了,喊你呢,你莫裝聾作啞。她說,我叫孫蕓芬?娘更生氣,你不叫孫蕓芬叫啥子?她又氣又傷心。你們跟我說過我叫孫蕓芬嗎?她哇哇地哭,醒來滿眼是淚。老伴如果活著,肯定會被她驚醒。她想老伴了。他們的婚姻是媒妁之言。換了八字,就成了。結婚那天,有人問,新娘叫啥?他爹說,沒問。那咋稱呼?他爹說,叫“家順媳婦”就行。她也沒覺得什么,叫得應就行。娘連續不斷地托夢來。多少年沒回娘家了,她決定回去一趟。換了新衣,把頭梳得光光生生的,出娘家村子叫清風寨。那里天寒地凍,以前只產蕎麥,蔬菜也種不出。現在不一樣了,還沒到寨口,遠遠就見迤邐起伏的坡上一大片不知名的花,那花黃燦燦的,海浪一般涌向天際。車上有人說這花叫萬壽菊,是藥材,有公司收購的。臨家門正碰著兄弟。她叫兄弟憨憨,兄弟說他給自己起名字了,叫孫正興。她說,好是好,可爹娘當初給咱取的啥名呢?兄弟憤憤不平,取啥名,養一窩娃,鍋都吊起了,他們有啥心腸,生一個,憨憨,生倆,芳芳,叫得應就行。吃完飯去給爹娘上墳燒紙。燒著燒著她哭起來了。她說,娘你告訴我,我是不是叫孫蕓芬?娘呀你光夢里叫我,也沒人給我作證。還有弄錯字了咋辦?……兄弟見她哭哭啼啼講半天,不耐煩起來。兄弟想不通哪個“蕓”哪個“芬”有什么關系?但又被她的執著打動,于是和她盤點寨里比他們大一輩的老人。兄弟媳婦說,別費勁了。兄弟說,不懂就別多嘴。終于想起還有一個小舅奶,嫁到外村,好在不遠。于是在天黑前趕到了小舅奶的村莊。小舅奶快九十的人了,臉像風干的棗,人縮成小小一團,在床上。小舅奶認了好一陣,才想起。她忙問自己名字是不是孫蕓芬?乖兒,你不是叫二妹嗎?孫蕓芬?從沒聽你爹媽說過哩。兄弟說,小舅奶,你再想想?小舅奶說,想個鬼,你爹媽就算扁擔倒下也認不得是個”“一”字。倒是村小的劉老師給你姐取過。她的心火又燃起了。第二天,去村小問學校老師,誰也不知道。校長知道她的來意,幫著翻檔案,劉老師早就退休了,她家在縣城。到了縣城,終于找到劉老師。老人家現在也八十多歲了,但眼不花耳不聾。老師說當年是給她起過名字,她問是哪幾個字?孫蕓芬。老師說得篤定。她請老師寫在了紙上。那張紙她揣進胸口的口袋,她終于有了名字,就像終于找到了源頭。她想有了名字,就讓大家曉得。得趁現在。出門遇到周三嬸,她說,以后不要叫我“民娃奶奶”了,叫我孫蕓芬。周三嬸覺著別扭,說,你嫁過來就沒名字,叫王孫氏哩。現在你又說自己姓孫,不姓王。這不亂了規矩?民娃奶奶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她說,還叫我“民娃奶奶”。周三嬸忙說,好好好,你叫孫奶奶。她說,你沒說我名哩。周三嬸說,你叫……我叫孫蕓芬,她說。周三嬸說,記住了,你叫孫蕓芬,說著抽身就走。在周三嬸身后她嘀咕,你娘家姓啥?我還不曉你名字哩。她在村里走,村巷寂寥,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好不容易又遇到一個,卻是話癆吳七嬸,還沒說明白就給她繞住了。不行,得趕緊撤。吳七嬸說,你那個、那個啥,民娃奶奶,我還沒聽清呢?啥名字……她很沮喪,這事咋這難呢?還得另想辦法,正琢磨著,哪知門外有人喊,民娃奶奶,你家孫子摔了。她一聽,急忙奔到學校醫務室。校醫說,沒骨折,要靜養半個月。這下,她不能出門了。她對孫子講了找名字的事。孫子說,奶奶可憐,活了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我一定教奶奶寫會名字。哪知光一個橫就寫得她毛抓火燎的,額上盡冒熱汗。她老惦記著啥時能出門。再看自己的字越寫越順。她突發靈感,何不把名字貼到每家每戶,他們一出門就能看到、就念,一人念,兩人念,人人都念,不就都知道了?孫蕓芬呀孫蕓芬,你不笨呢,你還沒老。這個名字給了她念想、靈感、動力,讓她活得有盼頭,有滋味了。她去小賣部買了二十本作業本。周大爺驚訝,納悶這還是平日里連個塑料袋都舍不得買的民娃奶奶?一回去,她就開始寫字,一頁紙就寫三個字。這樣寫,她也心疼的,但顧不得了,寫小了人家看得見嗎?一想到每戶人家一出門就大聲念“孫蕓芬”,她就激動。自己的名字終于被大聲念出來了。那聲音有蒼老的,有墩聲嫩氣的,有粗聲大嗓的……各種聲音交織起,村里的藍天都是孫蕓芬了。晚上,她半夜起床,又找出手電筒,梳好頭,衣服也穿板板正正,熨得妥妥帖帖。拎著極糊出門了。深秋的村莊,黑暗、靜謐。夜風有點涼,正好拂著她的心。她貼完緊鄰的張家,用手電筒射了射,她的名字泛著銀色的光,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走開幾步,又用手電筒射了射,那個被人遺忘的名字,如夜幕中的星星一般,清清楚楚地顯示出來。她貼完最后一張。這時,天空已有微曦。她忍不住叫了一聲,孫蕓芬,我叫孫蕓芬……這個聲音在村巷里久久回蕩……(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交代了清風寨所發生的變化,表面上與情節發展無關,其實是補充了時代背景,也使故事變得更加合理。B.兄弟憨憨為自己取了名字,卻對她為名字哭啼不耐煩,可見他認同男尊女卑,不太認同她找名字的行為。C.兄弟媳婦不理解、周三嬸表示質疑,表明不少女性對名字之事并不在意,更加反襯她的執著難能可貴。D.她曾被叫做二妹、家順媳婦、民娃奶奶等,最后確認自己叫孫蕓芬,稱呼的變化也體現她人生角色的變化。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名字”為線索,串連起夢見名字、找名字、寫名字、貼名字等多個場景,故事內容豐富卻不顯散亂。B.小說借內心幻想來寫人,如“各種聲音交織起,村里的藍天都是孫蕓芬了”,生動表現了她內心的滿足和激動。C.小說的對話夾雜著“啥子”“咋辦”等方言詞,還有“扁擔倒下也認不得是個一字”之類的戲謔,鄉土氣息濃郁。D.開頭“誰是孫蕓芬”反映她缺少獨立意識,結尾“我叫孫蕓芬”表明她獲得尊嚴感,首尾呼應,體現了人物的成長。8.小說為主人公尋找名字設置了各種障礙,故意延遲情節的進展,這樣寫有哪些效果?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4分)9.《祝福》中的祥林嫂始終沒有姓名,而本文的她最終找回了自己的名字。請結合文本,從社會環境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6分)高一語文試卷第6頁(共8頁)(一)文言文閱讀(本小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節選自蘇轍《六國論》)材料二: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紓。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山東諸侯之六國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習于虞詐,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惟其終不克為秦之所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滅。曰:“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曰:奚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節選自李楨《六國論》)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不知出A此B而乃C貪疆場D尺寸E之利F背盟G敗約H以自相屠滅。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抵抗,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意思不同。B.至于,以至于,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至于怨誹之多”的“至于”意思不同。C.暴,暴虐,與蘇洵《六國論》中“暴霜露,斬荊棘”的“D.罪,歸罪,與杜牧《阿房宮賦》中“復道行空,不霽何虹”的“虹”活用類型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轍認為,韓、魏是秦國與諸侯爭奪天下的關鍵,韓、魏的邊境是諸侯與秦對抗的前沿,但韓、魏的實力不敵秦國。B.蘇轍認為,齊、楚、燕、趙四國得益于韓、魏的保護,應當支持兩國,使它們在挺身而出為天下與秦作戰時無后顧之憂。C.李楨認為,六國不割地賄賂秦國就不會削弱;知道堅守合縱盟約,并幫助韓、魏抵抗秦國,就可以消除秦國的威脅。D.李楨認為,六國和秦國一樣暴虐和狡詐,只是六國最終無法做到秦國所做的事,因此在自我削弱中走向滅亡的結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2)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14.蘇轍和李楨對六國為秦所滅分別有怎樣的情感態度?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蔣捷世間何處,最難忘杯酒。惟是停云①想親友。此時無一盞,千種離愁。西風外,長伴枯荷衰柳。去年深夜語,傾倒書窗,窗燭心懸小紅豆。記得到門時,雨正蕭蕭②,嗟今雨、此情非舊。待與子、相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闋先點出“想親友”之情,接著以“此時無一盞,千種離愁”說明此情之重。B.上闋西風、枯荷、衰柳等意象營造出清冷寥落的意境,以此襯托詞人的孤獨寂寞。C.“窗燭心懸小紅豆”運用比喻,將黑夜中的燈火比作紅豆,使人感到溫暖與愉悅。D.下闋以反問作結,引發讀者對“能否天晴”的浪漫想象,既呼應標題,也含蓄抒情。16.這首詞圍繞“雨”多次轉換時空,表達思友之情。請結合詞作簡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以“”勸諫唐太宗謹慎營造宮室,以“.”勸諫唐太宗遠離奸邪小人。(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以“.”為理由反駁司馬光關于其新法“生事”的指責。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距今442年前,當利瑪竇帶著《圣經》和機械鐘來到中國時,中國人只接受了后者。“西僧利瑪竇做自嗚鐘,以鋼為之,一日十二時凡十二次鳴,子時一聲,丑時二聲,至亥時則其聲十二。”這個能自動嗚響的神奇之物讓所有中國人A,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人看到過、聽見過或者想象過的東西。事實上,①就連那時的中國人自己或許都已經忘記,②早在大約500多年前的北宋,③中國就已經制造出了準機械鐘——水運儀象臺。④它結合了中國傳統的水車、筒車、桔牌、凸輪和天平秤桿等機械結構,⑤集天文觀測、天象表演和報時三種功能于一體,⑥其精確程度直到惠更斯發明擺鐘才被打破。⑦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據此認為中國人最早發明了機械式鐘表。清代皇帝大都衷情于西洋鐘,猶以康熙、乾隆為最。在康熙時期,一個自嗚鐘需紋銀5000兩。物以稀為貴,昂貴的機械鐘因此成為一種用來眩耀權力和身份的理想媒介。在《紅樓夢》中,涉及鐘表的情節Bo如在第六回,作者用劉姥姥初進榮國府來引出這部著作的頭緒。這位鄉野老嫗剛在鳳姐東屋坐下,就看到了一座大自嗚鐘。這是因為王熙鳳是榮府的當家奶奶,(甲)。又如在第十三回,王熙風協理寧國府時充分展現了其管理才能。她針對寧府的五項弊端提出應對策略,各個擊破。她將眾仆婦分班安排、各負其責,工作都有時間限制。她道:“素日跟我的人,隨身自有鐘表,不論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時辰。橫豎你們上房里也有時辰鐘。”從鳳姐此話可得幾個信息:其一,鳳姐的貼身隨從都攜帶鐘表,以利于按時辦事,這時的鐘表顯然不是裝飾品,(乙);其二,寧府的上房也有掛鐘,而且寧府奢華程度不下榮府,掛有時辰鐘的上房肯定不僅一間,絕對不會讓一堆人圍在一個上房看時辰的畫面出現。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人恰當的成語。(2分)19.請在文中括號內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文中第三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并改正。(3分)22.《紅樓夢》學習小組正在創作劇本《王熙鳳管家記》,其中有一段鐘表商人向王熙鳳推銷有“鳳凰牡丹”雕塑裝飾的西洋大自鳴鐘的情節。請你根據上文內容,為鐘表商人寫一段推銷臺詞,不超過100字。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一位建筑師說:“當我想的是建筑學能給我帶來什么時,它的確也會有所回報;而當我想的是我能給建筑學帶來什么時,我才真正得到了更多。”他的觀點啟示我們:單純的索取雖然能帶來一定的回報,但奉獻和創造能帶來更多。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800字。高一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1.C(“只寫蟲子的內心活動而不寫其外在行動”錯,原文是“《變形記》一直在描寫格里高爾的心理活動,他在觀察親人、同事、租客的反應,親人、同事、租客也在觀察他(它),這種相互的審視和思考,幾乎構成了文本的全部情節”。)2.C(強加因果,受眾群體與作品所用手法在文中無因果關聯,且電視劇和卡夫卡作品的受眾也是有交叉的,如文中的老師。)3.D(“從抽象到具體”錯,材料一從分析情節切入,然后分析小說的主旨和藝術手法,并非從抽象到具體。)4.①材料一側重談荒誕的真實性,指出荒誕要合乎現實社會的邏輯,其目的是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洞察真實的現實社會;②材料二側重談荒誕作為一種藝術效果,是通過亦真亦假的夸張寫法取得的。評分參考:每點2分,大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5.①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學生不滿足于課文節選,在課后閱讀《變形記》全本,形成對原著的完整、深入的認識。②積極思考,主動提問。學生基于閱讀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不斷提出問題,如“這說明了什么呢”“為什么要用這種寫法呢”等,展現出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探索精神。③歸納與總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將兩部作品的不同創作手法及反映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指出17世紀蒲松齡和20世紀卡夫卡通過“人變蟲子”分別運用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手法,反映不同社會層面的問題。④善于比較,加深認識。學生將現代主義與傳統現實主義表現家庭成員“薄情”的手法加以比較,提出疑問,加深了對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的認識。評分參考: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給滿分。大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6.B(“可見他認同男尊女卑,卻不認同她去找名字的行為”錯誤。“認同男尊女卑”于文無據;從批評媳婦、陪她找人等行為,可看出他支持她找名字。)7.D(“反映她缺少獨立意識”錯誤。日所有思,夜有所夢,開頭寫她做夢時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字,表明她的獨立意識已經覺醒。)8.①增強故事的曲折性,使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②豐富人物形象,人物的心情隨著尋找名字的情節而變化,展現了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突出主人公對名字的執著追求;③深化小說主題。尋找名字的過程反映社會現實,揭示強大的舊習俗對女性的束縛和壓抑,贊美了主人公的覺醒高一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第1頁(共4頁)高一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第2頁(共4頁)精神。評分參考:每點2分,答出任意2點即可給滿分。大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9.①舊社會與新社會的時代差異。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禮教嚴格控制的舊社會,而本文中的“她”生活在社會轉型期的新時代,雖有舊傳統的遺留,但已然有村小教育、經濟轉型(萬壽菊產業)等現代因素,為“她”的覺醒提供了現實土壤。②周圍人的態度和思想觀念不同。祥林嫂面臨的是集體漠視,魯鎮人以“祥林嫂”稱呼固化其“不潔”標簽。而本文中的“她”得到了幫助,雖然有些人還有傳統觀念,但對于她尋找名字并沒有嘲諷或設置阻礙,他人的支持給了她堅持的動力。③個體意識覺醒程度的不同。祥林嫂的時代大多數人缺乏個體意識,有待被喚醒。而新社會人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她”周圍的人們比如兄弟孫正興也逐漸在意自己的名字。本試卷答案最早發在微信公眾號“做事方法很重要”評分參考:每點3分,大意對即可,答出任意2點即可給滿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10.BFH(原文: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11.C(A項:抵抗/掌握。B項:以至于,表程度加重或遞進/表另起話題。C項:暴虐,形容詞/同“曝”,暴露,動詞。D項:歸罪,名詞活用為動詞/出現彩虹,名詞活用為動詞。)12.C(“李楨認為,六國不割地賄賂秦國就不會削弱……”理解錯誤,由材料二第一段內容可知,這是蘇洵、蘇轍的看法。)本試卷答案最早發在微信公眾號“做事方法很重要”13.(1)(我)常替它們(六國)深入思考長遠謀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使自己(國內)安定的計策。(2)如果(是)這樣,那么六國就沒有辦法來保存自己了嗎?14.①蘇轍對諸侯實力遠超秦而為秦所滅感到奇怪,又為齊、楚、燕、趙目光短淺,不知道輔佐韓、魏而深感悲哀。②李楨為六國不施行仁義來自保而感慨。評分參考:第①點3分,答出“奇怪”1分,答出“悲哀”2分;第②點2分,大意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我曾讀過《史記·世家》中六國的故事,內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諸侯,憑著五倍于秦國的土地、十倍于秦國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邊面積千里的秦國,卻不能免于滅亡。我常替六國深入思考長遠謀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秦國要和諸侯爭奪天下,重點不在齊、楚、燕、趙四國,而在韓、魏的邊境上;諸侯要和秦國爭奪天下,重點也不在齊、楚、燕、趙四國,而是在韓、魏的邊境上。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高一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第3頁(共4頁)侯,借助他們來擋住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厚交韓國、親近魏國來抵御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楚、燕、趙四國,齊、楚、燕、趙四國,四國于是可以在這片區域內保全自身。以這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協助面臨敵寇威脅的韓、魏兩國,讓韓、魏兩國沒有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國軍隊;用韓、魏兩國對付秦國,其余四國在后方休養生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么作為呢?諸侯們不知道要采取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自己困住自己了。以至于讓秦國人能夠乘虛而入吞并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材料二:宋朝蘇洵和蘇轍認為六國只會割地賄賂秦國,(六國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導致滅亡,(六國)不知道堅守合縱盟約的重要;齊國、楚國、燕國、趙國不知道幫助韓國、魏國來(一起)抵抗秦國(的重要):認為必須像這樣之后,秦國的威脅(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國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秦國統治者的暴虐嗎?據我看來,那六國都想做秦國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歸罪于秦國。在這個時候,山東諸侯六國中,沒有一個(諸侯國的實力)能超過秦國的啊;他們沉溺于武力攻打,習慣于爾虞我詐,弱肉強食,(這)與秦國相比沒有什么不同。戰爭連續不斷,戰禍連年不絕。假使(六國中)有像秦國一樣善于利用有利地形的國家,并且得到上天的幫助,那么未必不會再增加一個像秦國一樣的國家。只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到秦國所做的事,因此(六國)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導致滅亡的。(有人)說:“如果這樣,那么六國就沒有辦法來保存自己了嗎?”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