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之片斷寫作訓練之對生命與尊嚴的思考_第1頁
人物素材之片斷寫作訓練之對生命與尊嚴的思考_第2頁
人物素材之片斷寫作訓練之對生命與尊嚴的思考_第3頁
人物素材之片斷寫作訓練之對生命與尊嚴的思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物素材之片斷寫作訓練之對生命與尊嚴的思考【作文素材】王國維vs老舍王國維和老舍,同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現寶,兩人最終都選擇了投湖自沉,這是20世紀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也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王國維:義無再辱,投身昆明湖1927年,被人們稱為國學大師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在頤和園排云殿西側的魚藻軒前投昆明湖自殺。他的死,在當時的文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和各種猜測。一直到現在,史學界對王國維投湖自盡之因,仍莫衷一是。有人說他是“悲觀厭世”,也有人說他是為清王朝“殉節殉情”。而他的好朋友、著名學者陳寅格在寫路他的碑文中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思怨,一姓之興……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痹陉愐】磥?,王國維是為了獨立自由之精神而殉道的。王國維在他的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那么,到底是誰在侮辱他?他受到了什么侮辱?據梁漱溟說,同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的梁啟超家住天津,講學則在北京,故每每往來京津兩地。某日從天津返回研究院,向人談及國民革命北伐軍在進軍途中如何侮辱知識分子的一些傳聞,大大刺激了王國維。這是他投湖自盡的一個誘因。再加上清王朝滅亡,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這一系列變故,大概就是王國維在遺書中所說的“事變”。作為前清道老,他不想像那些被北伐軍侮辱的知識分子那樣受到非人的侮辱,最終坦然而平靜地走向死亡。老舍:斯文掃地,自沉太平湖老舍先生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知識分子,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里,他在他們那撥作家中是幸運者之一。為了趕時髦,謳歌新生活,他寫下了大量藝術價值不高的作品《女店員》《全家?!贰段魍L安》以及一些粗鄙的大鼓詞和順口溜。因此,他成了當時的“創作標兵”,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但即便是這樣,到了“文革”時期,他還是沒能躲過一劫。據李輝在《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中說,1966年8月23日,老舍和20多名作家、藝術家被拉到國子監街的孔廟大院里批斗,他們在呵斥聲中時而下跪,時而圍著燃燒的戲裝和書堆被侮辱和毒打,他流血了,伴隨著血珠和汗滴的是被焚燒的書籍以及飄飛的灰燼。一個文化人的尊嚴和斯文在這里被蕩滌殆盡,老舍終于發聲了,他選擇和這種非人的待遇進行抗爭,但他得到的是更為暴戾的股打,直到凌晨才允許家屬把他接回家。第二天,他拄著手杖,拿著一卷他親自抄寫的毛澤東的著名詞作《卜算子·詠梅》,來到了太平湖。據太平湖公園看門人說,老舍一個人在公園里坐了一整天,當天夜里,他帶著滿腔悲憤,投湖自盡了?!舅夭乃伎肌恳粋€是為了免受侮辱,為獨立自由之精神而獻身:一個是飽受侮辱,用死亡來進行最后的抗爭。兩人的投湖與性格不無關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大的時代環境造成的社會悲劇——社會風云變幻,理想破滅,文化貶值?!笆靠蓺?,不可辱”,從王國維和老舍的投湖中可看到共同的文化脈絡:人格尊嚴不容侵犯,文化精神不容侮辱。正如屈原在《離騷》中所寫“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本來就是古代圣賢所推崇的。【學生例作】時代大勢不可擋?!皶r代的一?;?,落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成一座大山?!惫磐駚?,多少英雄豪杰在時代的浪潮前,無論是何身份何地位,榮華富貴與否,在大勢前也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一聲嘆息。即便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在敵強我弱的大勢下,為保最后一絲顏面,也只有烏江自刎的選擇。由此,世上多了一種人——殉道者。他們或許領域不同、立場不同,但在大勢已去抑或人生失意之時,往往都毫不例外地選擇一死辭之。屈原如此,文天祥亦是,還要那個堅信革命一定要流血的譚嗣同。這一死,或許是萬般無奈的絕望,或許是絕不低頭的風骨,抑或是對新希望的期待……翻開近代史,我們可以去昆明湖畔問問王國維,他可曾悔過;也可臨于太平湖,去看看老舍與時代最后的掙扎。另外,我們還可以去到異國他鄉,去體悟物理學家波爾茲曼的臨終遺言。毫無疑問,殉道者們是時代的悲劇,卻也無悔地綻放生命之花,他們化作人為歷史長空的一顆顆明星,受后人敬仰,更為后人指引方向。反觀自我,可能我們做不到前輩們的悲壯,但我們可珍視自己的思想如生命,循著前輩的光,更好地找到靈魂的歸宿。(郭梓杰,有適當修改)【學生例作】以身正道,在所不惜。國學大師王國維只身投入昆明湖自殺,人民藝術家老舍悲憤地沉入太平湖自盡。如此充滿進步文化思想的二人卻雙雙自絕生路,不因有它,只因為自正其道。屈原曾在《離騷》中寫下“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這一令人動容的詩句,也證明了古代圣賢所推崇的正是保清白而獻其身的行為之道。在大時代環境所造成的社會悲劇下,個人的理想破滅,文化貶值,可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