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_第1頁
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_第2頁
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_第3頁
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_第4頁
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一、緒論1.1研究背景與意義三峽庫區作為中國重要的水利工程區域,其建設與運營對國家經濟發展和能源戰略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庫區獨特的地質條件和復雜的水文環境,使得滑坡災害頻發,嚴重威脅著周邊地區的安全與穩定。萬州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山高坡陡,地質構造復雜,加之三峽水庫蓄水后水位周期性變化、降雨等因素的影響,滑坡問題尤為突出。近年來,萬州區因滑坡災害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例如,2023年6月30日20時許,萬州區分水鎮石碾村因強降雨發生一處邊坡土方垮塌,塌方量約150立方米,瞬間推倒邊坡下方一處三層農房,房內6人被掩埋,雖經全力搜救,仍造成6人死亡。又如,2023年7月3-4日,萬州區遭受暴雨襲擊,多地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此次災害導致36個鎮鄉街道受災,受災人口37226人,緊急避險轉移11578人,緊急轉移安置779人;因災死亡15人,失蹤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949.96公頃,成災面積1112.17公頃,絕收面積568.82公頃;倒塌房屋50戶138間,損壞房屋112戶221間;全區直接經濟損失22784.474萬元。這些滑坡災害不僅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還對當地的基礎設施、交通線路、農田水利等造成了嚴重破壞,阻礙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够瑯蹲鳛橐环N常用且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在萬州區的滑坡防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合理設計抗滑樁,可以增強滑坡體的穩定性,阻止滑坡的發生和發展,從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經濟損失。對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抗滑樁的設計水平和治理效果,使其更加科學、合理、經濟地應用于滑坡治理工程中,有效降低滑坡災害風險;另一方面,能夠為萬州區乃至整個三峽庫區的滑坡防治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1.2國內外研究現狀抗滑樁作為一種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設計理論、計算方法以及應用實踐等方面。在抗滑樁設計理論方面,國外起步較早。20世紀30年代,美國工程新聞雜志《滑坡和樁的作用》就對抗滑樁進行了相關探討,此后抗滑樁設計理論不斷發展。早期的設計理論多基于傳統的邊坡穩定極限平衡方法,將樁和邊坡分開考慮,采用一些簡化方式分析抗滑樁與滑坡體的相互作用,如確定抗滑樁所承受的不平衡下滑力大小和分布、樁前抗力的大小和分布等。隨著研究的深入,與邊坡穩定評價的邊界元和有限元方法相配套的設計理論逐漸興起,該理論將土-樁-土視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體系進行分析,使抗滑樁設計理論更加完善。國內抗滑樁設計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工程實際不斷發展創新。例如,在計算抗滑樁所受下滑力時,潘家錚于1980年提出通過繪制天然下滑力曲線和設計下滑力曲線,以兩者在抗滑樁位置處的差值作為樁所承受的滑坡推力值;賀建清、張家生等人則提出在達到設計安全系數情況下,通過兩條不平衡下滑力曲線差值來確定滑坡推力,且認為合理的抗滑樁放置位置應在兩曲線差值最小處??够瑯队嬎惴椒ǖ难芯恳踩〉昧素S碩成果。目前常用的計算方法包括彈性地基梁法、有限單元法、邊界元法等。彈性地基梁法將抗滑樁視為彈性地基上的梁,考慮樁土相互作用,采用文克爾地基模型進行計算,該方法計算相對簡便,在工程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對地基反力系數的取值較為敏感。有限單元法將抗滑樁和周圍土體劃分為有限個單元,建立整體剛度矩陣和荷載向量,通過求解線性方程組得到樁身內力和位移,能夠較為準確地模擬樁土相互作用及復雜的地質條件,但計算過程復雜,對計算機性能要求較高。邊界元法將抗滑樁和周圍土體的邊界離散化,建立邊界積分方程,通過求解積分方程得到樁身內力和位移,該方法在處理無限域問題時具有優勢,但在模擬復雜地質條件時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還有一些學者針對特定的抗滑樁類型或工程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計算方法,如考慮土拱效應的抗滑樁計算方法、針對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的計算方法等。在抗滑樁應用實踐方面,國內外均有大量成功案例。國外在高速公路、鐵路、礦山等工程領域廣泛應用抗滑樁治理滑坡,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例如,日本在山區鐵路建設中,經常采用抗滑樁來保證鐵路沿線邊坡的穩定。國內抗滑樁在三峽庫區滑坡治理、公路鐵路邊坡防護等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三峽庫區為例,針對庫區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滑坡特點,開展了大量的抗滑樁設計與應用研究,許多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萬州區新屋滑坡治理工程采用“抗滑樁+截排水溝”方案,共設置52根抗滑樁,有效增強了滑坡體的穩定性,保障了周邊地區的安全。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抗滑樁設計參數的選取缺乏充分的理論依據,多依賴工程經驗;不同計算方法得到的結果存在差異,給工程設計帶來困惑;部分抗滑樁在長期運營過程中出現樁身損壞、變形等情況,影響其抗滑效果。盡管國內外在抗滑樁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及應用實踐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現有的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在考慮復雜地質條件、樁土相互作用的長期效應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對于一些新型抗滑樁結構和施工工藝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在抗滑樁設計中,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設計參數,以提高抗滑樁的經濟性和可靠性,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挑戰,有必要結合三峽庫區萬州區的實際地質條件和滑坡特點,開展針對性的研究,以完善抗滑樁設計理論與方法,提高滑坡治理效果。1.3研究內容與方法1.3.1研究內容本研究聚焦于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主要涵蓋以下關鍵內容:萬州區滑坡特征與致災因素分析:全面收集萬州區地質、地形、氣象、水文等基礎資料,深入研究區內滑坡的分布規律、規模大小、形態特征、物質組成以及滑動模式等。通過對歷史滑坡案例的詳細調查和統計分析,結合現場地質勘察和監測數據,系統剖析降雨、庫水位變化、地震、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對滑坡發生發展的影響機制,明確萬州區滑坡的主要致災因素,為后續抗滑樁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够瑯对O計關鍵參數研究:針對萬州區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滑坡特點,深入探討抗滑樁設計中關鍵參數的確定方法。包括滑坡推力的準確計算,綜合考慮滑坡體的力學性質、滑動面形態、地下水作用等因素,采用合理的計算方法(如傳遞系數法、不平衡推力法等)確定抗滑樁所承受的滑坡推力大小和分布;地基反力系數的取值研究,分析巖土體性質、地下水、時間效應、深度、樁截面尺寸及樁周地基土的變形量等因素對地基反力系數的影響,通過現場試驗、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等手段,確定適合萬州區地質條件的地基反力系數取值范圍和分布模式;抗滑樁樁長、樁徑、樁間距等幾何參數的優化設計,根據滑坡推力、地質條件和工程要求,運用理論計算、數值模擬和工程經驗相結合的方法,優化抗滑樁的幾何參數,以達到最佳的抗滑效果和經濟效益。抗滑樁計算方法對比與選擇:詳細介紹目前常用的抗滑樁計算方法,如彈性地基梁法、有限單元法、邊界元法等,分析各方法的基本原理、適用條件、優缺點以及在萬州區滑坡治理工程中的應用情況。通過實際工程案例計算和對比分析,研究不同計算方法對同一工程問題的計算結果差異,探討產生差異的原因,結合萬州區地質條件和工程特點,提出適合該地區抗滑樁設計的計算方法或方法組合,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計算依據??紤]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抗滑樁設計理論研究:考慮到萬州區滑坡治理中,抗滑樁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耦合作用,如庫水位變化與降雨的耦合、地震力與滑坡推力的耦合等。深入研究這些多因素耦合作用對抗滑樁受力和變形的影響機制,建立考慮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抗滑樁設計理論模型。通過數值模擬和室內試驗等手段,驗證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復雜條件下的抗滑樁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够瑯对O計實例分析與工程應用:選取萬州區典型的滑坡治理工程案例,運用上述研究成果進行抗滑樁設計實例分析。詳細闡述設計過程,包括地質勘察資料分析、滑坡穩定性評價、抗滑樁設計參數確定、計算方法選擇、設計方案比選等。對設計方案進行數值模擬分析和現場監測,驗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總結工程實踐經驗,為類似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1.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以確保研究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理論分析: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系統梳理抗滑樁設計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成果,包括滑坡力學原理、抗滑樁計算理論、樁土相互作用理論等。運用土力學、巖石力學、結構力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對萬州區滑坡抗滑樁設計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推導,建立相應的理論模型和計算公式,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撐。案例研究:收集整理萬州區及周邊地區已有的滑坡治理工程案例,對其地質條件、滑坡特征、抗滑樁設計方案、施工過程和治理效果等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通過對成功案例的經驗總結和失敗案例的原因剖析,深入了解抗滑樁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和存在問題,為優化抗滑樁設計提供實踐依據。數值模擬:利用有限元軟件(如ANSYS、ABAQUS等)、有限差分軟件(如FLAC3D等)建立萬州區滑坡抗滑樁的數值模型,模擬滑坡在不同工況下的變形破壞過程以及抗滑樁的受力和變形情況。通過數值模擬,研究抗滑樁設計參數的變化對其抗滑效果的影響規律,對不同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和優化,為抗滑樁設計提供定量的參考依據?,F場勘察與監測:對萬州區典型滑坡進行現場勘察,獲取詳細的地質資料、地形數據和滑坡特征信息。在滑坡治理工程現場設置監測點,采用位移監測、應力監測、地下水位監測等手段,對抗滑樁在施工過程和運營期間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通過現場監測數據的分析,驗證數值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及時發現抗滑樁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為工程的安全運行和后續改進提供依據。二、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特征與地質條件2.1萬州區滑坡災害概況萬州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復雜的地質環境,使其飽受滑坡災害的侵擾。據相關資料統計,自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以來,萬州區已發生滑坡災害數百起,且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在規模方面,萬州區滑坡大小不一,小型滑坡體積通常在數千立方米以下,中型滑坡體積在數千立方米至數十萬立方米之間,大型滑坡體積則可達數十萬立方米以上,甚至部分特大型滑坡體積超過百萬立方米。如2014年8月31日,萬州區普降暴雨,導致多地發生滑坡災害,其中走馬鎮龍勝村滑坡體積約150萬立方米,屬于特大型滑坡。從分布區域來看,萬州區滑坡主要集中在長江及其支流沿岸,以及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區。長江沿岸的滑坡災害不僅對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還可能影響長江航道的正常通行。例如,2023年7月3-4日,萬州區遭受暴雨襲擊,長江沿岸多個鄉鎮發生滑坡,導致部分臨江房屋受損,交通中斷,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活動和居民生活。在山區,滑坡災害多發生在地形陡峭、巖土體穩定性差的區域,如鐵峰山、方斗山等山脈周邊。這些地區的滑坡常常阻斷山區公路,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給山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萬州區滑坡災害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在人員傷亡方面,頻繁發生的滑坡災害奪走了眾多寶貴的生命。如2023年6月30日,萬州區分水鎮石碾村邊坡土方垮塌,導致6人死亡;7月3-4日的暴雨引發的滑坡災害,造成15人死亡,4人失蹤。在經濟損失上,滑坡災害對房屋、基礎設施、農田等造成了嚴重破壞。據統計,2023年7月的滑坡災害導致萬州區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949.96公頃,成災面積1112.17公頃,絕收面積568.82公頃;倒塌房屋50戶138間,損壞房屋112戶221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2784.474萬元。此外,滑坡災害還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引發水土流失、植被損毀等問題,進一步影響了區域的可持續發展。2.2區域地質背景2.2.1地形地貌萬州區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長江河谷帶,地勢呈現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態勢,最高處為普子鄉,海拔達1768米,最低處在黃柏鄉長江出口,海拔僅106米,整體屬于侵蝕、剝蝕型低山丘陵臺階狀地貌。這種獨特的地形地貌主要受侏羅系砂近水平泥巖互層差異風化、長江及其支流切割以及河流沖刷作用的共同影響。在背斜區域,由于巖石較為堅硬,抗風化能力強,經過長期的侵蝕和剝蝕作用,逐漸形成了山脈;而向斜區域的巖石相對較軟,易受風化和侵蝕,形成了山谷,山脈和山谷的走向多為北北東(NNE)方向。區內山地和丘陵廣布,地形起伏較大,山高坡陡,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條件。山地坡度一般在25°以上,部分區域甚至超過45°,使得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失穩。例如,在鐵峰山和方斗山等山區,山體陡峭,巖土體在長期的風化、降雨等作用下,穩定性較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如強降雨、地震等,就極易發生滑坡災害。丘陵地區雖然坡度相對較緩,但由于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如切坡建房、修路等,破壞了原有巖土體的穩定性,也增加了滑坡發生的風險。長江及其支流如苧溪河、五橋河等貫穿萬州區,河流的切割和沖刷作用使得河岸地帶地形破碎,巖土體結構松散。在河流彎曲處和凹岸,水流速度較快,對河岸的侵蝕作用更強,導致河岸巖土體的穩定性降低,容易引發滑坡。三峽水庫蓄水后,庫水位的周期性變化對河岸巖土體產生了浸泡、軟化和動水壓力等作用,進一步加劇了河岸地帶滑坡的發育。庫水位上升時,巖土體被浸泡,強度降低;庫水位下降時,巖土體內部產生動水壓力,增加了下滑力,從而使滑坡發生的可能性增大。2.2.2地層巖性萬州區內中生界侏羅系地層和三疊系地層總厚度超過6千米,其中侏羅系分布廣泛,三疊系次之。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主要由殘坡積、河流沖積、人工堆積和滑坡堆積等組成,零星分布于階地和斜坡中下部。不同地層巖性的分布及其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與滑坡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侏羅系地層主要由砂巖、泥巖互層組成,泥巖強度較低,遇水易軟化、崩解,抗剪強度降低,而砂巖相對強度較高。這種軟硬相間的地層結構在風化、降雨等作用下,容易形成順層滑坡。當泥巖被軟化后,其上覆的砂巖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的泥巖層面發生滑動。如太白巖、安樂寺、吊巖坪、草街子、玉皇觀等滑坡群均分布在侏羅系地層中。三疊系地層主要為碳酸鹽巖和碎屑巖,碳酸鹽巖的巖溶發育,易形成溶蝕空洞和裂隙,導致巖土體的完整性被破壞,穩定性降低,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引發滑坡。第四系松散堆積物的顆粒組成、密實度和含水量等對滑坡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殘坡積物一般結構松散,顆粒大小不均,透水性較好,在降雨條件下,容易形成坡面徑流,攜帶大量泥沙,增加了滑坡的物質來源。河流沖積物在河岸地帶分布,其顆粒較細,含水量較高,強度較低,在河流沖刷和庫水位變化的作用下,容易發生滑坡。人工堆積物如工程棄土、建筑垃圾等,若堆放不合理,也可能成為滑坡的隱患。當人工堆積物堆積在斜坡上,且沒有進行有效的壓實和防護時,在降雨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滑動。2.2.3地質構造萬州地處川東褶皺束萬縣復向斜北東段,南臨方斗山背斜,北臨鐵峰山背斜,褶皺軸走向北東,形成了川東典型的隔擋式構造。萬縣向斜方向為NE20°-75°,黃柏溪向斜、新場背斜貫穿萬州城區,呈雁形排列。向斜核部由于地層相對較新,巖石較為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巖土體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較差,容易受到風化、降雨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地質條件。在向斜核部,地下水容易匯聚,軟化巖土體,降低其抗剪強度,增加滑坡發生的可能性。斷裂構造雖然在萬州區相對不發育,但局部地區仍存在一些小斷裂。斷裂構造破壞了巖土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使得巖石的強度降低,同時也為地下水的運移提供了通道。在斷裂帶附近,巖土體的結構更為松散,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更容易發生滑坡。例如,當降雨或庫水位變化時,斷裂帶附近的巖土體更容易受到水的浸泡和軟化,從而引發滑坡。地質構造控制了地層的分布和巖石的產狀,進而影響了滑坡的分布和滑動方向。在褶皺和斷裂構造發育的區域,滑坡往往沿著構造面或與構造面相關的方向發生滑動。2.2.4水文氣象條件萬州區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049.3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可達1356毫米,月最大降雨量為445.9毫米,日最大降雨量為141.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這一時期也是區內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段。降雨對滑坡穩定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降雨入滲使巖土體含水量增加,重度增大,下滑力增大;雨水浸泡巖土體,使其抗剪強度降低;在斜坡表面形成的坡面徑流,對巖土體產生沖刷和侵蝕作用,破壞巖土體結構,降低其穩定性。當降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巖土體的抗滑力不足以抵抗下滑力,就會引發滑坡。例如,2023年7月3-4日,萬州區遭受暴雨襲擊,多地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峽水庫蓄水后,庫水位在145米-175米之間周期性變化,這種水位變化對庫岸邊坡的穩定性產生了顯著影響。庫水位上升時,巖土體被浸泡,飽和度增加,強度降低;庫水位下降時,巖土體內部產生動水壓力,增加了下滑力。庫水位的快速下降還可能導致巖土體產生裂縫,進一步降低其穩定性。研究表明,庫水位下降速率和下落方式對滑坡穩定性影響較大。當庫水位下降速率過快時,滑坡發生的可能性明顯增大。2.3典型滑坡案例分析以分水鎮滑坡、熊家鎮燕子村滑坡等為例,分析滑坡發生的原因、過程及危害。2023年6月30日20時許,萬州區分水鎮石碾村因強降雨發生一處邊坡土方垮塌,引發滑坡災害。從地形地貌上看,分水鎮地處山區,地勢起伏較大,斜坡坡度較陡,為滑坡的發生提供了地形條件。地層巖性方面,該區域主要為侏羅系砂巖、泥巖互層,泥巖強度低,遇水易軟化、崩解。此次滑坡前,萬州區經歷了多輪強降雨,降雨量遠超平日水平,巖土體含水量迅速飽和,重度增大,下滑力顯著增加,同時泥巖被雨水浸泡后抗剪強度大幅降低。在強降雨作用下,斜坡上部的巖土體首先發生松動,隨著雨水不斷滲入,巖土體之間的粘結力進一步減小,最終導致上部巖土體沿軟弱的泥巖層面開始滑動,形成滑坡?;滤搅考s150立方米,瞬間推倒邊坡下方一處三層農房,房內6人被掩埋,雖經全力搜救,仍造成6人死亡,給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帶來了沉重災難,也對周邊環境造成了破壞,如堵塞附近溝渠,影響農田灌溉。2023年7月28日下午至29日凌晨,一場強降雨襲擊萬州,熊家鎮燕子村4組于29日凌晨5時許發生滑坡。熊家鎮位于山區,地形起伏,且滑坡區域后方為陡坡。巖土體主要為第四系殘坡積物和侏羅系地層,殘坡積物結構松散,而侏羅系泥巖遇水易軟化。前期連續高溫晴熱天氣使土質變得松軟,強降雨來襲時,雨水迅速滲入地下,增加了巖土體重量,降低了其抗剪強度。凌晨,村民喬興全家屋后山體開始出現異響,隨后發生滑坡,滑坡長度100余米、方量500多立方米。巨大的滑坡體將喬興全的3層樓房削掉一半并掩埋,幸運的是,網格員胡曉莉提前預警,及時疏散了喬興全和鄰居唐堅兩家共13人,避免了人員傷亡。但此次滑坡仍造成房屋嚴重受損,經濟損失較大,也對當地居民的心理造成了創傷,影響了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三、抗滑樁設計原理與方法3.1抗滑樁工作原理抗滑樁作為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滑坡治理結構物,其工作原理基于力學平衡和樁土相互作用機制。當滑坡發生時,滑體在自身重力、地下水壓力、地震力等多種因素作用下,產生向下滑動的趨勢,形成滑坡推力??够瑯锻ㄟ^將樁身插入滑面以下的穩定地層內,將上部承受的坡體推力傳遞給樁下部的側向土體或巖體。在滑坡治理中,抗滑樁主要承擔著傳遞坡體推力和提供側向阻力的作用。從傳遞坡體推力方面來看,抗滑樁就如同一個力的傳導器。以萬州區分水鎮滑坡為例,在強降雨作用下,滑坡體產生了巨大的下滑力。此時,若在滑坡體中設置抗滑樁,滑坡體的下滑力會首先作用于樁身。滑坡推力通過樁身與滑體之間的摩擦力和粘結力傳遞到樁上,使樁身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載。樁身將這部分推力沿著樁的長度方向向下傳遞,直至傳遞到滑面以下的穩定地層中。而抗滑樁依靠側向阻力穩定邊坡的過程則較為復雜?;嬉韵碌姆€定地層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能夠為抗滑樁提供側向支撐力。當抗滑樁承受滑坡推力時,樁身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擠壓樁側的土體或巖體。樁側土體或巖體則會對樁身產生反作用力,即側向阻力。這種側向阻力與滑坡推力相互平衡,阻止了樁身的進一步位移,從而穩定了滑坡體。例如,在三峽庫區的一些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樁嵌入基巖后,基巖能夠提供強大的側向阻力,有效抵抗滑坡推力,使滑坡體保持穩定。此外,抗滑樁與周圍土體之間還存在著土拱效應。當滑坡體發生變形時,在抗滑樁樁間的土體中會形成土拱結構。土拱將滑坡推力向兩側的抗滑樁傳遞,使得樁間土體的應力得到重新分布。土拱效應的存在增強了抗滑樁的整體抗滑能力,減少了樁間土體的擠出變形。在實際工程中,合理利用土拱效應可以優化抗滑樁的設計,如適當增大樁間距,在保證抗滑效果的同時降低工程成本。3.2抗滑樁設計基本要求抗滑樁設計需滿足多方面要求,以確保其在滑坡治理中發揮有效作用,保障工程安全與穩定。首要任務是通過抗滑樁的合理設置,將滑坡推力或剩余抗滑力可靠地傳遞到滑面以下的穩定地層中,使滑體邊坡的安全系數達到規定值。以萬州區某滑坡治理工程為例,根據相關規范,該滑坡治理工程要求抗滑樁作用下的滑體邊坡安全系數達到1.3。在設計時,通過精確計算滑坡推力,并結合地層條件確定抗滑樁的樁長、樁徑和樁間距等參數,確保滑坡推力能夠順利傳遞到穩定地層,從而使滑體邊坡安全系數滿足要求。在實際工程中,可通過數值模擬軟件如FLAC3D對不同設計方案進行模擬分析,對比不同方案下的滑體邊坡安全系數,選擇最優方案。同時,要保證滑體不越過樁頂,不從樁間擠出。這就要求在設計時,根據滑體的規模、性質以及滑坡推力的大小,合理確定抗滑樁的高度和樁間距。若樁頂高度不足,滑體可能會越過樁頂繼續滑動;樁間距過大,則滑體可能從樁間擠出,導致抗滑樁失效。樁身自身必須具備足夠的穩定性。樁的截面尺寸、間距以及埋深都需設計恰當,以保證錨固段的橫向應力處于容許值范圍內。樁身穩定性直接關系到抗滑樁的整體性能。若樁身穩定性不足,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樁身可能發生傾斜、折斷等破壞。在確定樁身穩定性時,需考慮地層性質、滑坡推力分布以及樁身材料特性等因素。對于萬州區復雜的地質條件,不同地層的承載能力和變形特性差異較大,因此在設計抗滑樁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通過理論計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優化樁身設計參數。樁身還需具備足夠的強度,以承受滑坡推力產生的內力。鋼筋配置應合理,能夠滿足樁身截面內力的要求。在抗滑樁承受滑坡推力時,樁身會產生彎矩、剪力和軸力等內力。如果樁身強度不足,在這些內力作用下,樁身可能出現裂縫、斷裂等破壞現象。以鋼筋混凝土抗滑樁為例,在設計時,需根據計算得到的樁身內力,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合理配置鋼筋的數量、直徑和間距,確保樁身強度滿足要求。同時,要考慮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性能,保證兩者協同工作,共同抵抗外力??够瑯兜脑O計應保證施工安全、方便,并力求經濟合理。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施工場地條件、施工工藝和施工設備等因素,確保施工過程安全順利進行。對于位于山區的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場地狹窄,交通不便,在設計抗滑樁時,應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如人工挖孔樁或機械成孔樁,并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和已建工程造成影響。還要綜合考慮工程成本,在保證抗滑效果的前提下,優化設計方案,降低工程造價。通過對比不同樁型、不同截面尺寸和不同樁間距的抗滑樁設計方案,選擇既能滿足工程要求,又能使工程量最省的方案。3.3抗滑樁設計關鍵參數確定3.3.1樁位選擇樁位選擇對抗滑樁的抗滑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需綜合考慮滑坡體厚度、滑動面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在滑坡體厚度方面,若滑坡體較薄,樁位可選擇在滑坡體前緣,通過抗滑樁的支撐作用,有效阻止滑坡體的滑動。例如,對于厚度在5米以內的淺層滑坡,可在滑坡體前緣靠近滑面出口處設置抗滑樁,利用樁身的側向阻力抵抗滑坡推力。當滑坡體厚度較大時,僅在滑坡體前緣設置抗滑樁可能無法滿足抗滑要求,此時需結合滑動面位置,在滑坡體中下部設置抗滑樁?;瑒用嫖恢檬谴_定樁位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來說,抗滑樁應設置在滑動面較緩且巖土體相對穩定的地段,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穩定地層的錨固作用,增強抗滑樁的抗滑能力。通過地質勘察,準確確定滑動面位置后,將抗滑樁的錨固段嵌入滑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穩定地層中,確保樁身能夠有效地將滑坡推力傳遞到穩定地層。對于萬州區常見的侏羅系砂巖、泥巖互層地層,若滑動面位于泥巖中,抗滑樁應穿透泥巖,嵌入下部的砂巖中,以獲得足夠的錨固力。地形地貌條件也會影響樁位選擇。在地形狹窄、施工場地有限的區域,樁位布置應充分考慮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對于坡度較陡的邊坡,樁位宜選擇在邊坡的中部或下部,避免設置在坡頂,以免因坡頂巖土體穩定性較差,導致抗滑樁失效。若邊坡存在局部凸起或凹陷,樁位應避開這些地形突變部位,選擇在地形相對平緩的地段設置,以保證抗滑樁受力均勻。地質條件同樣不容忽視。在巖土體破碎、節理裂隙發育的區域,樁位應盡量避開這些不良地質地段,選擇在巖土體完整性較好、強度較高的位置設置抗滑樁。若樁位處存在斷層、巖溶等地質構造,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對斷層進行加固處理,對巖溶洞穴進行填充等,確??够瑯兜姆€定性。在實際工程中,可通過現場地質勘察、鉆探、物探等手段,詳細了解地質條件,為樁位選擇提供準確依據。3.3.2樁間距確定樁間距的確定是抗滑樁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對樁間土體的穩定性有著顯著影響,還與工程造價密切相關。從樁間土體穩定性角度來看,樁間距過大時,樁間土體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可能會發生擠出變形,導致抗滑樁的抗滑效果降低。當樁間距過大時,樁間土體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撐,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土體可能會從樁間擠出,形成局部滑坡,進而影響整個滑坡體的穩定性。對于萬州區滑坡治理工程,若樁間距過大,在強降雨等不利工況下,樁間土體容易因飽和而失穩,導致滑坡災害加劇。樁間距過小則會增加工程造價,造成資源浪費。過小的樁間距會增加抗滑樁的數量,從而增加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人工成本。過多的抗滑樁還可能對周圍巖土體造成過度擾動,影響其穩定性。在確定樁間距時,需要在保證樁間土體穩定性的前提下,盡量優化樁間距,以降低工程造價。確定樁間距的方法主要有理論計算法和經驗取值法。理論計算法通常基于土拱效應理論,考慮樁間土體的力學特性、滑坡推力大小以及抗滑樁的抗滑能力等因素,通過建立力學模型來計算樁間距。根據土拱效應理論,樁間土體會形成土拱結構,將滑坡推力傳遞到抗滑樁上。通過計算土拱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可以確定合理的樁間距。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土拱效應的復雜性,理論計算結果往往需要結合經驗進行修正。經驗取值法是根據以往類似工程的成功經驗,結合萬州區的地質條件和滑坡特點,確定樁間距的取值范圍。一般來說,對于土質滑坡,樁間距可在3-5米之間取值;對于巖質滑坡,樁間距可適當增大,在5-8米之間取值。在萬州區某滑坡治理工程中,根據經驗,對于粉質黏土滑坡,樁間距取值為4米,經過長期監測,滑坡體穩定性良好,抗滑效果顯著。在確定樁間距時,還需考慮抗滑樁的截面尺寸、樁身強度以及滑坡體的變形要求等因素,通過綜合分析和比較,最終確定出合理的樁間距。3.3.3樁長計算樁長的準確計算是抗滑樁設計的關鍵,它直接關系到抗滑樁的抗滑能力和工程的安全性。樁長計算主要依據滑坡推力和地基承載力等因素?;峦屏κ怯嬎銟堕L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采用傳遞系數法、不平衡推力法等方法來計算滑坡推力。以傳遞系數法為例,首先將滑坡體沿滑動方向劃分為若干條塊,根據各條塊的重量、滑面傾角、內摩擦角和粘聚力等參數,計算出各條塊的下滑力和抗滑力。然后,從滑坡體后緣開始,依次計算各條塊的剩余下滑力,并通過傳遞系數將上一條塊的剩余下滑力傳遞到下一條塊,直至最前緣條塊。最前緣條塊的剩余下滑力即為作用在抗滑樁上的滑坡推力。在萬州區某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傳遞系數法計算得到滑坡推力為1000kN/m。根據滑坡推力計算樁長時,需考慮樁身的抗彎和抗剪強度。樁身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來承受滑坡推力產生的彎矩和剪力。一般通過結構力學原理,根據樁身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樁的截面尺寸,計算樁身的抗彎和抗剪承載力。對于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根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鋼筋的抗拉強度,結合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情況,計算樁身的抗彎和抗剪強度。若樁身強度不足,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樁身可能會發生斷裂或破壞,從而導致抗滑樁失效。地基承載力也是計算樁長的重要因素??够瑯兜腻^固段需嵌入滑面以下的穩定地層中,以獲得足夠的錨固力。錨固段的長度應根據地基承載力和樁身所承受的荷載來確定。若地基承載力較低,為保證抗滑樁的穩定性,需要增加錨固段的長度。在萬州區,不同地層的地基承載力差異較大,對于軟弱土層,如粉質黏土,地基承載力較低,可能需要較長的錨固段;而對于堅硬巖石,如砂巖,地基承載力較高,錨固段長度可適當減小。通過現場勘察和試驗,獲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如地基土的重度、內摩擦角、粘聚力等,根據相關規范和經驗公式,計算地基承載力,進而確定錨固段的長度。在實際工程中,還需考慮樁底的邊界條件,如樁底為自由端或固定端,不同的邊界條件會影響樁身的受力和變形,從而對樁長的計算產生影響。3.3.4樁截面尺寸設計樁截面尺寸的設計需綜合考慮滑坡推力大小、樁間距以及樁身強度要求等因素。滑坡推力大小是確定樁截面尺寸的關鍵因素之一。當滑坡推力較大時,為保證樁身能夠承受巨大的推力,需要增大樁的截面尺寸,以提高樁身的抗彎和抗剪能力。在萬州區某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經計算滑坡推力高達2000kN/m,為滿足抗滑要求,設計采用了較大截面尺寸的抗滑樁。通過結構力學計算,根據樁身材料的強度和滑坡推力產生的彎矩、剪力,確定樁的截面尺寸。對于鋼筋混凝土抗滑樁,需根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鋼筋的抗拉強度,結合樁身所承受的荷載,計算樁身所需的最小截面尺寸。若樁截面尺寸過小,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樁身可能會發生破壞,無法有效抵抗滑坡。樁間距也會對樁截面尺寸產生影響。樁間距較大時,每根樁所承受的滑坡推力相對較大,此時需要增大樁的截面尺寸,以增強樁身的承載能力。相反,樁間距較小時,每根樁所承受的滑坡推力相對較小,樁截面尺寸可適當減小。在實際工程中,需要綜合考慮樁間距和滑坡推力大小,合理確定樁截面尺寸。在萬州區某滑坡治理工程中,樁間距為4米,根據滑坡推力大小,設計采用了合適的樁截面尺寸,既保證了抗滑效果,又避免了材料的浪費。樁身強度要求也是設計樁截面尺寸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樁身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保證在滑坡推力作用下不發生破壞。除了考慮抗彎和抗剪強度外,還需考慮樁身的抗壓強度。在確定樁截面尺寸時,需根據樁身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樁身所承受的荷載,進行強度驗算。對于鋼筋混凝土抗滑樁,要保證混凝土和鋼筋的強度都能滿足要求,通過合理配置鋼筋,提高樁身的強度。還需考慮樁身的耐久性,根據工程環境和使用年限,選擇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鋼筋防護措施,確保樁身長期穩定。3.4滑坡推力計算方法3.4.1傳遞系數法傳遞系數法,又稱不平衡推力傳遞法,在滑坡推力計算領域應用廣泛。其原理基于力的平衡與傳遞原理,將滑坡體沿著滑動方向劃分為多個鉛直條塊,依據每個條塊上作用力在滑面上的平衡條件,從后緣條塊開始,依次向前計算各條塊分界面上的剩余下滑力,直至最前緣條塊,該條塊的剩余下滑力即為作用在抗滑樁上的滑坡推力。在實際計算時,以萬州區某滑坡為例,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對滑坡體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獲取滑面的產狀、巖土性質等關鍵信息,并沿滑動主軸方向繪制地質縱斷面圖。根據滑面的起伏和巖土性質的變化,將滑坡體劃分為若干條塊,如將萬州區某滑坡劃分為5個條塊。對于第i個條塊,其上作用有多種力,包括滑體自重W_i、上一條塊傳遞來的剩余下滑力E_{i-1}、下一條塊產生的支撐力E_i、滑床反力N_i、滑面的抗滑力T_i等基本力系。在特殊情況下,還需考慮作用在條塊上的外部荷載P_i、動水壓力D_i(滑體飽水或其下部飽水且與滑帶水相連通時考慮)、滑床上產生的浮托力S_i、滑頭水系有壓力水頭時的浮托力S_i'及地震力E_{si}等特殊力系。然后,計算各條塊的下滑力和抗滑力。下滑力T_i的計算公式為T_i=W_i\sin\alpha_i+A\cos\alpha_i+T_{Di},其中W_i為第i條塊的重量,可通過W_i=\gamma\cdotS或W_i=\gamma_s\cdotS計算,\gamma為滑體天然重度,\gamma_s為滑體飽和重度,S為第i塊滑體面積;A為地震加速度;T_{Di}為滲透壓力產生的平行滑面分力??够_i的計算公式為R_i=(W_i((1-r_U)\cos\alpha_i-A\sin\alpha_i)-R_{Di})\tan\varphi_i+C_iL_i,其中r_U為孔隙壓力比;R_{Di}為滲透壓力產生的垂直滑面分力;C_i為第i條塊內聚力;\varphi_i為第i條塊內摩擦角;L_i為第i條塊滑面長度;\alpha_i為第i條塊滑面傾角。接著,計算傳遞系數\psi_i,其公式為\psi_i=\cos(\alpha_{i-1}-\alpha_i)-\sin(\alpha_{i-1}-\alpha_i)\tan\varphi_i。根據力的平衡條件,第i條塊的剩余下滑力P_i的計算公式為P_i=P_{i-1}\times\psi_i+F_{st}\timesT_i-R_i,其中P_{i-1}為第i-1塊段滑體的剩余下滑力,F_{st}為抗滑安全系數。從滑坡體后緣開始,假設P_0=0,依次計算各條塊的剩余下滑力。當計算到最前緣條塊時,得到的P_n即為作用在抗滑樁上的滑坡推力。傳遞系數法具有概念清晰、計算簡便的優點,適用于滑帶土的剪切強度和傳遞能力可確定的滑坡體。然而,該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假定條塊間的合力平行于上一條塊的底面,只考慮力的平衡而不考慮力矩平衡,對于一些復雜的滑坡情況,計算結果可能不夠準確。3.4.2有限元強度折減法有限元強度折減法以數值計算為基礎,其原理是基于邊坡穩定性分析中強度儲備的概念。該方法將邊坡土體的實際強度參數,如粘聚力c和內摩擦角\varphi,同時除以一個折減系數F。通過逐步增大折減系數F,利用有限元軟件模擬邊坡的變形和應力分布。隨著折減系數的增大,土體的抗剪強度逐漸降低,當邊坡達到臨界破壞狀態時,此時的折減系數F即為邊坡的穩定系數。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有限元計算結果中邊坡的位移、塑性應變等指標的變化,來確定邊坡的破壞模式和滑動面位置。在萬州區滑坡治理工程中,有限元強度折減法的應用較為廣泛。以萬州區某大型滑坡為例,在應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時,首先利用專業的有限元軟件,如ANSYS、ABAQUS或FLAC3D等,建立精確的滑坡地質模型。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慮滑坡體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將滑坡體和周圍土體劃分為適當數量的有限單元,賦予每個單元相應的材料參數,包括土體的彈性模量、泊松比、重度、粘聚力和內摩擦角等。在模型建立完成后,設定邊界條件,如位移邊界條件和應力邊界條件。對于滑坡模型,通常在模型底部施加固定約束,限制其在各個方向的位移;在模型側面施加水平約束,限制其水平方向的位移。然后,逐步增大折減系數F,進行數值模擬計算。在每一步計算中,軟件會根據設定的材料本構模型和邊界條件,求解邊坡的應力和位移場。通過觀察計算結果,當邊坡出現連續的塑性應變區,且位移急劇增大時,表明邊坡已達到臨界破壞狀態。此時對應的折減系數F就是該滑坡的穩定系數。同時,根據塑性應變區的分布情況,可以確定滑坡的滑動面位置。在萬州區某滑坡治理工程中,通過有限元強度折減法計算得到的穩定系數為1.15,滑動面位置與現場勘察結果基本吻合。有限元強度折減法能夠全面考慮滑坡體的復雜地質條件和力學行為,如土體的非線性特性、應力應變關系以及地下水滲流等因素。與傳統的傳遞系數法相比,它不需要對條塊間的作用力進行簡化假設,能夠更真實地模擬滑坡的破壞過程。該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計算過程復雜,對計算機性能要求較高,計算結果可能受到網格劃分、材料本構模型選擇以及參數取值等因素的影響。四、三峽庫區萬州區抗滑樁設計案例分析4.1工程概況4.1.1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工程,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航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該工程位于萬州區新田鎮五溪村長江邊,建設規模宏大,計劃新建19個5000噸級泊位、4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總吞吐量預計達1400多萬噸/年。然而,其建設場地位于狐灘子滑坡區域,復雜的地質條件給工程帶來了嚴峻挑戰。從地形地貌看,場地地勢起伏較大,長江水位的周期性變化對岸邊土體產生浸泡、沖刷等作用,使得岸坡土體穩定性較差。地層巖性方面,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和侏羅系地層。第四系松散堆積物結構松散,透水性強,在雨水和江水作用下,容易發生變形和滑動;侏羅系地層中的泥巖遇水易軟化,強度降低,進一步增加了滑坡的風險。地質構造上,該區域處于褶皺和斷裂構造的影響范圍內,巖土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節理裂隙發育,為地下水的運移提供了通道,也降低了土體的抗滑能力。在三峽水庫水位變化、降雨等因素的影響下,岸坡在最不利極端工況(175-145水位降+N年一遇暴雨(q全)+自重+地表荷載)作用下,穩定性系數僅為1.186,存在較大的滑坡隱患。若不進行有效治理,一旦發生滑坡,將對港口工程的建設和運營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威脅到周邊地區的安全。4.1.2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是連接龍都大道和廈門大道的關鍵支路,不僅關乎周圍居民的日常出行,還對火車站商圈、機電城、友豪萬商城的運營有著重要影響。該道路全長464米,寬12米,下方擋墻在去年夏天因大暴雨引發地質變化而發生較大變形。該區域地形較為平坦,但由于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如道路建設、周邊建筑施工等,破壞了原有土體的穩定性。地層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質黏土等組成,人工填土結構松散,粉質黏土遇水后抗剪強度降低。在強降雨作用下,土體含水量迅速增加,自重增大,同時土體的抗剪強度進一步降低,導致擋墻下方土體失穩,進而引起擋墻變形。擋墻的安全狀況直接影響到下方芭樂苑幼兒園全體師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商業活動。若不及時治理,擋墻可能會進一步倒塌,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4.2抗滑樁設計方案4.2.1樁型選擇在萬州區滑坡治理工程中,樁型的選擇至關重要,需綜合考慮地質條件、滑坡規模、施工條件以及工程造價等多方面因素。常見的抗滑樁樁型有鋼筋混凝土樁、鋼管樁和木樁等。鋼筋混凝土樁具有強度高、耐久性好、抗滑能力強等優點。在萬州區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如地層巖性主要為砂巖、泥巖互層,地下水豐富,鋼筋混凝土樁能夠適應這些條件,有效抵抗滑坡推力。其材料來源廣泛,施工工藝相對成熟,成本相對較低。在萬州區新田港二期工程中,由于場地位于狐灘子滑坡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滑坡推力較大,采用鋼筋混凝土樁作為抗滑結構,能夠滿足工程對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然而,鋼筋混凝土樁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自重大,施工時對設備要求較高,在地形狹窄、施工場地有限的區域,施工難度較大。鋼管樁具有重量輕、強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在一些對施工工期要求較高的工程中,鋼管樁能夠快速施工,減少對工程進度的影響。在萬州區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若工期緊張,且場地條件允許,鋼管樁可作為一種選擇。但鋼管樁的造價相對較高,且在腐蝕性較強的環境中,需要采取特殊的防腐措施,增加了工程成本和維護難度。木樁則適用于淺層滑坡且地下水水位較高的情況。其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簡單等特點。在萬州區一些小型淺層滑坡治理工程中,若周邊木材資源豐富,且滑坡體含水量較大,木樁可作為一種經濟實用的選擇。木樁的強度和耐久性相對較低,使用壽命較短,不適用于大型滑坡和長期穩定性要求較高的工程。綜合考慮萬州區滑坡的地質條件、滑坡規模以及工程的長期穩定性要求等因素,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和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鋼筋混凝土樁是較為合適的樁型。它能夠在滿足工程抗滑要求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性和耐久性,適應萬州區復雜的地質環境和工程建設需求。4.2.2設計參數確定抗滑樁設計參數的確定直接關系到其抗滑效果和工程的安全性,需依據工程地質條件和滑坡推力計算結果來精準確定。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通過詳細的地質勘察,獲取了場地的地質信息。場地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和侏羅系地層,其中第四系松散堆積物結構松散,侏羅系地層中的泥巖遇水易軟化。根據地質勘察結果,采用傳遞系數法計算滑坡推力。經計算,在最不利極端工況(175-145水位降+N年一遇暴雨(q全)+自重+地表荷載)作用下,滑坡推力較大。根據滑坡推力大小,確定抗滑樁的樁長、樁徑和樁間距等參數。對于樁長,考慮到要將滑坡推力傳遞到滑面以下的穩定地層中,經計算分析,第一級抗滑樁樁長確定為滿足嵌入穩定地層一定深度的長度,以確保抗滑樁的錨固效果。在確定樁徑時,由于滑坡推力較大,為保證樁身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來承受推力,選擇了合適的樁徑尺寸。樁間距的確定則綜合考慮樁間土體的穩定性和工程造價,通過理論計算和經驗取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合理的樁間距,以防止樁間土體擠出,同時避免抗滑樁數量過多導致成本增加。在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同樣依據地質勘察資料,了解到該區域地層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質黏土等組成,土體穩定性較差。通過有限元強度折減法計算滑坡推力,考慮到該區域滑坡規模相對較小,但對擋墻的穩定性要求較高,根據計算結果確定抗滑樁的設計參數。樁長以能夠有效穩定擋墻下方土體為原則進行確定,樁徑和樁間距則根據滑坡推力和場地條件進行優化設計,確??够瑯赌軌虬l揮最佳的抗滑作用,保障道路和周邊建筑的安全。4.2.3結構設計抗滑樁的結構設計涵蓋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等關鍵內容。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由于抗滑樁承受較大的滑坡推力,配筋設計至關重要。根據結構力學計算,確定樁身不同部位的彎矩、剪力和軸力分布。在彎矩較大的部位,增加鋼筋配置,以提高樁身的抗彎能力。對于受拉區,配置足夠數量和直徑的鋼筋,確保鋼筋能夠承受拉力。鋼筋的布置要均勻合理,以保證樁身受力均勻。采用HRB400級鋼筋,這種鋼筋具有較高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能夠滿足工程對鋼筋強度的要求?;炷翉姸鹊燃夁x擇C30。C30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能夠承受抗滑樁在工作過程中受到的壓力。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嚴格控制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質量和用量,確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強度。為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和抗侵蝕性,可適當添加外加劑,如減水劑、抗滲劑等。在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樁的配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設計也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根據滑坡推力和樁身受力分析,合理配置鋼筋。在樁身易出現裂縫的部位,增加構造鋼筋,以提高樁身的抗裂性能?;炷翉姸鹊燃夁x擇C25,既能滿足工程對混凝土強度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成本。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確??够瑯兜慕Y構質量。4.3施工過程與技術要點抗滑樁施工流程通常包括樁位測量放線、場地平整、樁孔開挖、護壁施工、鋼筋籠制作與安裝、混凝土澆筑等關鍵環節。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施工團隊首先依據設計圖紙,利用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進行樁位測量放線,精確確定抗滑樁的位置。隨后對施工場地進行平整,清除雜物和障礙物,為后續施工創造良好條件。樁孔開挖是施工的關鍵步驟之一,可采用人工挖孔或機械成孔的方式。由于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場地地質條件復雜,部分區域存在塊石土覆蓋層,采用機械成孔時,如旋挖鉆機成孔,針對超厚塊石覆蓋層,通過優化設計參數,改進沖機鉆頭,有效解決了塌孔風險高、混凝土澆筑難度大等技術難題。在人工挖孔過程中,嚴格遵循先中部后邊部的順序進行開挖,每節開挖深度控制在0.6-2.0米范圍內,以確保施工安全。每完成一節開挖,立即進行護壁施工,護壁采用C25混凝土,厚度根據地質情況確定,一般為20厘米左右,配筋為ф10-ф16,鋼筋間距200-500毫米。護壁不僅能防止孔壁坍塌,還能起到防水作用,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鋼筋籠制作與安裝也至關重要。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由于鋼筋籠鋼筋配置多,地面制作后吊裝困難,采用孔內制安的方法。鋼筋接頭一般采用閃光對焊焊接,以確保連接強度。鋼筋布置嚴格按照設計圖進行,特別注意受力筋的位置,懸臂樁主受力側在滑坡后緣面,錨拉樁上部有負彎矩,錨拉力較大時負彎矩側布筋也較多。鋼筋籠安裝完成后,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其位置準確、固定牢固。混凝土澆筑是抗滑樁施工的最后關鍵環節。在澆筑前,仔細檢查施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清理樁孔底部,排干積水。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抗滑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塌落度控制在4-6厘米?;炷敛捎么矟沧?,串筒距澆注面的高度不大于2米,每澆注0.5米采用振搗棒進行振搗,確?;炷撩軐?,尤其注意鋼筋密布處混凝土的充填。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保障原材料的持續供應,避免出現中斷。在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施工過程同樣遵循上述流程,但根據該工程的特點,也有一些特殊的技術要點。由于該工程位于道路下方,施工空間有限,在樁位測量放線和場地平整時,需充分考慮周邊道路和建筑物的影響,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樁孔開挖時,嚴格控制開挖尺寸和垂直度,防止對周邊土體造成過大擾動。護壁施工根據土體的穩定性,適當調整混凝土強度和配筋。鋼筋籠制作和安裝時,確保其與抗滑樁的設計要求相符,同時注意與周邊結構的連接?;炷翝仓r,采用合適的澆筑方法,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澆筑效果。4.4治理效果評估通過對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和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的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對抗滑樁治理滑坡的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通過設置多級抗滑樁和系統截排水工程,岸坡的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最不利極端工況(175-145水位降+N年一遇暴雨(q全)+自重+地表荷載)作用下,治理前岸坡穩定性系數僅為1.186,存在較大滑坡隱患;治理后,根據現場監測數據,岸坡穩定性系數提高到1.35以上,滿足了工程設計要求,有效保障了港口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安全。從現場調查情況來看,抗滑樁樁身無明顯裂縫、傾斜等損壞現象,樁間土體穩定,未出現擠出變形。截排水系統運行良好,有效地排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減少了水對滑坡體的不利影響。然而,在監測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部分抗滑樁樁頂位移在庫水位變化和強降雨等工況下有微小增加趨勢。雖然目前位移值仍在允許范圍內,但長期發展可能影響抗滑樁的穩定性。經分析,這可能是由于庫水位變化和降雨導致滑坡體的應力狀態發生改變,對抗滑樁產生了更大的推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加強對庫水位和降雨的監測,建立預警機制,及時掌握滑坡體的動態變化。在后續設計中,可適當增加抗滑樁的錨固深度或優化樁身結構,提高抗滑樁的抗變形能力。在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新增11根抗滑樁和49根錨索后,擋墻的承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從雙河口火車站到巖上村的連接道變得安全暢通。根據現場監測,擋墻變形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現新的裂縫和位移。周邊道路和建筑的穩定性也得到了保障,為居民的出行和商業活動提供了安全環境。但該工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够瑯妒┕み^程中,由于場地狹窄,施工設備的停放和材料堆放受到一定限制,影響了施工進度。在今后類似工程中,應在施工前對場地進行詳細規劃,合理安排施工設備和材料的存放位置。還可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小型化的施工設備,以適應狹窄場地的施工條件。部分錨索的預應力損失較為明顯,可能影響其對滑坡體的加固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建議定期對錨索的預應力進行檢測和補償,確保錨索始終處于有效工作狀態。在錨索選型和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質量,選擇質量可靠的錨索材料,并規范施工工藝,減少預應力損失。五、抗滑樁設計的優化與創新5.1基于數值模擬的設計優化利用數值模擬軟件對抗滑樁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是提升抗滑樁設計科學性與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三峽庫區萬州區滑坡治理工程中,有限元軟件如ANSYS、ABAQUS以及有限差分軟件FLAC3D等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軟件能夠構建逼真的滑坡抗滑樁數值模型,通過模擬不同工況下的滑坡變形破壞過程以及抗滑樁的受力和變形情況,為設計優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運用FLAC3D軟件建立數值模型時,充分考慮了場地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將滑坡體和周圍土體劃分為數量眾多且尺寸適宜的有限單元,為每個單元賦予精確的材料參數,涵蓋土體的彈性模量、泊松比、重度、粘聚力和內摩擦角等。設定位移邊界條件,在模型底部施加固定約束,限制其在各個方向的位移;在模型側面施加水平約束,限制其水平方向的位移,確保模型符合實際受力情況。通過該數值模型,模擬了三峽水庫水位變化、降雨等多種工況下抗滑樁的工作狀態。研究不同樁長、樁徑和樁間距組合對抗滑效果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當樁長過短時,抗滑樁無法將滑坡推力有效傳遞到穩定地層,導致滑坡體仍有較大的位移和變形;樁長過長則會造成材料浪費和成本增加。樁徑和樁間距的變化也會顯著影響抗滑效果和工程造價。樁徑過小,樁身強度不足,難以承受滑坡推力;樁徑過大則會增加成本。樁間距過大,樁間土體易失穩;樁間距過小則會增加抗滑樁數量,提高工程造價。通過對不同組合的模擬分析,得到了最優的抗滑樁設計參數組合,為實際工程提供了科學依據。在雙河口火車站至巖上村連接道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ANSYS軟件建立數值模型,同樣詳細考慮了該區域的地質條件和滑坡特征。通過模擬分析,研究了抗滑樁與錨索聯合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變形規律。模擬結果表明,錨索的預應力大小和錨固位置對滑坡治理效果影響顯著。預應力過小,無法有效限制滑坡體的位移;預應力過大則可能導致錨索斷裂或樁身損壞。通過數值模擬,確定了最佳的錨索預應力大小和錨固位置,優化了抗滑樁與錨索的聯合設計方案。基于數值模擬的設計優化,不僅能夠直觀地展示抗滑樁在不同工況下的工作性能,還能通過參數化分析,快速準確地找到最優的設計方案。與傳統的經驗設計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和質量,降低了工程風險和成本。在未來的滑坡治理工程中,應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數值模擬技術,不斷完善抗滑樁的設計優化方法。5.2新型抗滑樁技術應用探討在萬州區滑坡治理中,埋入式抗滑樁和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等新型抗滑樁技術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埋入式抗滑樁樁頂標高低于滑坡體表面一定深度,是一種特殊的懸臂式抗滑樁。它充分利用了樁頂以上土體的抗滑作用,使土體承受部分推力,從而減少樁上的作用力。由于滑面以上樁長較短,受推力作用點低,抗滑樁在滑動面處的彎矩較小。在萬州區一些滑坡體上部土體強度較高、穩定性較好的區域,采用埋入式抗滑樁能夠有效削減樁長,降低工程造價。與一般抗滑樁相比,在相同滑坡推力作用下,埋入式抗滑樁的材料消耗量更低,經濟性更好。其對滑體本身強度要求較高,若滑體強度低,可能導致滑體變形增大。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則是一種主動受力結構,具有獨特的優勢。它主要由抗滑樁、預應力錨索、錨具等構成。對錨索施加預應力后,通過錨具與抗滑樁連接,另一端錨固于滑床內,使抗滑樁和預應力錨索形成聯合受力體系。在萬州區滑坡治理中,當滑坡推力較大,普通抗滑樁難以滿足要求時,預應力錨索抗滑樁能夠發揮顯著作用。它通過錨索拉力和樁體共同平衡滑坡推力,徹底改變了普通抗滑樁大懸臂受力的狀況。這樣一來,樁內彎矩大幅減小,樁徑變細,樁的埋置深度變淺,不僅結構受力更合理,還能節省投資、節約材料、縮短工期。在一些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治理效果。預應力錨索抗滑樁施工工藝相對復雜,對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預應力施加、錨索錨固等關鍵環節。為推動新型抗滑樁技術在萬州區滑坡治理中的應用,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深入研究新型抗滑樁的受力機理、設計方法和施工工藝,不斷優化技術參數,提高技術的可靠性和適用性。加大對新型抗滑樁技術的宣傳和推廣力度,組織相關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提高工程技術人員對新型抗滑樁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建立健全新型抗滑樁技術的標準和規范,為工程設計、施工和質量檢驗提供依據,確保技術的正確應用。5.3抗滑樁與其他治理措施的聯合應用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樁與擋土墻、排水系統等其他治理措施聯合使用,能夠發揮協同效應,顯著提升滑坡治理效果??够瑯杜c擋土墻聯合應用時,可形成優勢互補??够瑯吨饕惺芑峦屏Γ瑢⑵鋫鬟f到穩定地層;擋土墻則主要用于阻擋樁間土體的擠出,增強樁間土體的穩定性。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抗滑樁與擋土墻聯合使用,抗滑樁承擔了大部分滑坡推力,有效阻止了滑坡體的整體滑動;擋土墻則設置在抗滑樁之間,防止樁間土體在滑坡推力作用下發生擠出變形。擋土墻還能對滑坡體起到一定的反壓作用,進一步增強滑坡體的穩定性。為使抗滑樁與擋土墻更好地協同工作,需合理設計兩者的位置和尺寸。抗滑樁的樁間距應根據擋土墻的承載能力和樁間土體的穩定性來確定,確保擋土墻能夠有效阻擋樁間土體。擋土墻的高度和強度也應根據滑坡推力和樁間土體的情況進行設計,以滿足抗滑要求。排水系統對于滑坡治理至關重要,它與抗滑樁聯合應用可降低地下水對滑坡體的不利影響。地下水會增加滑坡體的重量,降低巖土體的抗剪強度,從而增大滑坡的風險。通過設置排水系統,如截水溝、排水溝、仰斜式排水孔等,可有效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減少水對滑坡體的浸泡和軟化作用。在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中,除設置抗滑樁外,還修建了完善的截排水工程。截水溝設置在滑坡體周邊,攔截地表水,使其不流入滑坡體;排水溝則布置在滑坡體表面和內部,將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仰斜式排水孔深入滑坡體內部,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排水系統的設置應與抗滑樁的布置相協調。排水孔的位置和深度應根據抗滑樁的位置和滑坡體的地下水分布情況來確定,確保能夠有效地降低抗滑樁周圍的地下水位,提高抗滑樁的抗滑效果。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也應滿足滑坡體在不同工況下的排水需求,避免因排水不暢導致地下水對滑坡體的不利影響加劇??够瑯杜c錨索聯合應用也是一種常見的治理方式。預應力錨索抗滑樁通過錨索將樁體與滑體牢固連接,增加滑體的抗滑力。在地震作用下,錨索能夠有效地將樁體與周圍巖土體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抗震體系。錨索的預應力作用能夠約束樁體和滑體的位移,增加其穩定性。在萬州區一些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采用預應力錨索抗滑樁,通過錨索施加預應力,改變了抗滑樁的受力狀態,減小了樁身彎矩和剪力,使抗滑樁的結構更加合理。在設計抗滑樁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