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精煉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精練)(解析版)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精煉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精練)(解析版)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精煉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精練)(解析版)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精煉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精練)(解析版)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精煉 專題29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精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1、(2023·山東·統考模擬預測)生態位相似或相同的兩種生物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夠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則它們在食性、棲息地或活動時間等方面有所不同,這就是競爭排斥原理。下列相關分析不合理的是(

)A.競爭排斥原理說明物種之間的生態位越接近,種間競爭就越激烈B.在一個生物群落中親緣關系越近的物種生態位相似程度越高C.一個生態系統中存在不同生態位的物種不利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D.一個物種的生態位在競爭排斥過程中會不斷發生變化【答案】C【解析】A、生態位相似或相同的兩種生物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夠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則它們在食性、棲息地或活動時間等方面有所不同,這就是競爭排斥原理。因此競爭排斥原理說明物種之間的生態位越接近,種間競爭就越激烈,從而出現生態位的分化,A不符合題意;B、在一個生物群落中親緣關系越近的物種其在食性、棲息地或活動時間等方面越相近,其生態位相似程度越高,B不符合題意;C、一個生態系統中存在不同生態位的物種,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C符合題意;D、一個物種的生態位在競爭排斥過程中會隨著食性、棲息地或活動時間的不斷變化而發生變化,D不符合題意。故選C。2、(2023·山東·山東師范大學附中校考模擬預測)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擾因子,森林火災可毀壞大面積的森林資源,影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和演替。如圖是某落葉松林區重度火燒后草本、灌木、喬木三種植被類型蓋度(某區域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積占區域總面積的百分比)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②③分別代表喬木、灌木、草本B.重度火燒后,森林逐漸恢復原狀屬于次生演替C.隨著演替的進行,森林郁閉度增加,對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減弱D.造成重度火燒后植被③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獲得的光照減少【答案】C【解析】A、火燒后,隨著演替的進行和時間的推移,草本、灌木和喬木依次成為優勢種,草本植物蓋度逐漸下降并穩定,而灌木和喬木蓋度逐漸升高,并且喬木蓋度大于灌木,因此圖中①②③分別代表喬木、灌木、草木,A正確;B、重度火燒后,含有土壤條件和部分繁殖體,故森林逐漸恢復原狀屬于次生演替,B正確;C、隨著演替的進行,森林郁閉度增加,但是群落的垂直結構復雜,垂直方向上呈分層分布,對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強,C錯誤;D、造成重度火燒后初期植被③蓋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演替初期灌木和喬木遮光,③獲得的光照減少,D正確。故選C。3、(2023·山東泰安·統考模擬預測)研究種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動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的防治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下圖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個不同生物種群的個體數量與年齡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數量變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響,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基本特征B.若甲、乙、丙都是動物種群,則一段時間后丙種群數量可能下降C.在研究該群落時,可通過統計多個樣方內的植物種類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調查植物豐富度D.田鼠種群變化趨勢如乙種群,但田鼠數量隨季節波動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變化【答案】C【解析】A、種群數量變化受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等)和生物因素的影響,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基本特征和首要特征,A正確;B、若甲、乙、丙都是動物種群,則一段時間后丙種群數量可能下降,因為其年齡結構是衰退型,B正確;C、調查群落中的植物豐富度時,取平均值會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C錯誤;D、據圖示可知,乙種群年齡結構為穩定型,持續數年調查田鼠,其種群變化趨勢與乙種群相似,但田鼠數量隨季節波動,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隨季節發生變化,D正確。故選C。4、(2023·山東日照·統考三模)一般來說,沒有競爭和捕食存在的情況下,潛在的生態位空間就是基礎生態位;一個物種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做實際生態位。生態位寬度指的是種群在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種不同資源的總和,生態位的大小可用生態位寬度表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礎生態位一般小于實際生態位B.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縮小某物種的實際生態位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會縮小大豆的實際生態位D.窄生態位時種內競爭和種間競爭強度大于寬生態位【答案】B【解析】A、沒有競爭和捕食存在的情況下,潛在的生態位空間就是基礎生態位,而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做實際生態位,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縮小某物種的實際生態位,因此,基礎生態位一般大于實際生態位,A錯誤;B、種間競爭的存在可能會失去某物種本來可以占用的空間資源,因而會縮小的實際生態位,B正確;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會使大豆在相對貧瘠的土壤正常生長,增大了大豆的實際生態位,C錯誤;D、窄生態位的種內競爭強度大于寬生態位,種間競爭強度小于寬生態位,窄生態位種內競爭強度大,種間競爭強度小,寬生態位相反,D錯誤。故選B。5、(2023·山東濰坊·統考模擬預測)玉米按照主莖與葉片之間的夾角可分為緊湊型、半緊湊型和平展型,選擇合適的玉米類型有利于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中實現玉米給大豆讓空間,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在某復合種植地塊里,生長有馬唐、刺兒菜、綠狗尾等雜草,另外還生活著玉米螟等小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既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又提高了土壤肥力B.大豆、玉米及雜草等植株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玉米種植的密度、高度以及與大豆的關系都屬于玉米生態位研究的范疇D.“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應選擇種植平展型玉米【答案】D【解析】A、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在空間上分層分布,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時大豆根共生的固氮菌可以提高土壤中氮含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A正確;B、在該復合種植地塊里,大豆、玉米及雜草等植株在垂直方向上呈分層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正確;C、植物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因此玉米種植的密度、高度以及與大豆的關系都屬于玉米生態位研究的范疇,C正確;D、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應選擇種植緊湊型玉米,這樣的玉米葉片與主莖之間夾角較小,能使位于下層的大豆獲得較多光能,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雙豐收,提高土地產出收益,D錯誤。故選D。6、(2023·山東濰坊·濰坊一中統考模擬預測)種內競爭是指在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因為資源的有限性而進行的相互競爭。圖示為南非帽貝最大長度和生物量隨種群密度的變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南非帽貝的最大長度減小B.南非帽貝種群密度低于400m-2時,因資源充足可大量繁殖且個體較大C.種內競爭既能調節種群數量,也能調節總生物量D.種內競爭使更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利于物種的進化【答案】D【解析】A、由圖可知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南非帽貝的最大長度減小,A正確;B、南非帽貝種群密度低于400m-2時,增長速率大,可大量繁殖且個體較大,是因為此時競爭不劇烈,資源充足,B正確;C、種內競爭是指在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因為資源的有限性而進行的相互競爭。種內競爭既能調節種群數量,也能調節總生物量,C正確;D、種內競爭使更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并繁殖后代,有利于物種的進化,D錯誤。故選D。7、(2023·山東淄博·統考三模)豆科植物的根細胞能通過內吞作用吸收根瘤菌。根瘤菌內的固氮酶可將空氣中的氮氣轉變成氨,該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固氮酶對氧氣高度敏感,只能在低氧環境中工作。被根瘤菌侵染的根細胞能大量合成含鐵元素的豆血紅蛋白,豆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后,在為固氮酶創造低氧環境的同時,也能為根瘤菌和被根瘤菌侵染的根細胞提供氧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根瘤菌為原核生物,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B.根細胞通過內吞作用吸收根瘤菌的過程消耗能量C.氧氣參與根瘤菌線粒體內的有氧呼吸過程,該過程為根瘤菌固氮提供能量D.氧氣濃度較高時根瘤內的氧合豆血紅蛋白含量較高,根瘤呈紅褐色【答案】C【解析】A、根瘤菌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根瘤菌內的固氮酶可將空氣中的氮氣轉變成氨供大豆利用,而被根瘤菌侵染的根細胞能大量合成含鐵元素的豆血紅蛋白,能為根瘤菌和被根瘤菌侵染的根細胞提供氧氣,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互利共生,A正確;B、分析題意,豆科植物的根細胞能通過內吞作用吸收根瘤菌,該過程屬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B正確;C、根瘤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線粒體,C錯誤;D、分析題意可知,固氮酶對氧氣高度敏感,只能在低氧環境中工作,據此推測,豆血紅蛋白在氧氣濃度高時與氧結合,進而降低氧氣含量,滿足固氮酶要求,由于豆血紅蛋白含鐵元素,故根瘤呈紅褐色,D正確。故選C。8、(2023·山東濟南·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校考模擬預測)生活型是生物對外界環境適應的外部表現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體形態相似,且在適應特點上也相似,生態學家Raunkiaer以不良季節時休眠芽的著生位置為標準,將陸生植物生活型劃分為高芽位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隱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植物表現出同一種生活型是它們對相同環境進行適應的結果B.群落中各類生活型植物的數量比能夠反映群落所處環境的氣候特點C.陸生群落的垂直分層現象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間垂直排列的結果D.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生態位的內容之一,生活型相同的生物占據相同的生態位【答案】ABC【解析】A、生活型是生物對外界環境適應的外部表現形式,則不同植物表現出同一種生活型是植物對相同環境條件趨同適應的結果,A正確;B、群落中各類生活型植物的數量比能夠反映群落所處環境的氣候特點,比如具有耐熱特性的生活型植物的比例較高可說明群落所處的環境氣候炎熱,B正確;C、由題意可知,陸生群落的垂直分層現象說明了植物對不同環境適應的結果,即是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空間垂直排列的結果,C正確;D、由生態位的概念可知,要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而生活型是生物對外界環境適應的外部表現形式,故生活型是研究植物生態位的內容之一,但生活型相同的生物占據的生態位不一定相同,如同一地區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都不一定相同,D錯誤。故選ABC。9、(2023·山東·山東師范大學附中校考模擬預測)(多選題)下圖為物種豐富度的簡單模型。在此模型中,R代表群落的有效資源范圍,群落中每一物種只能利用R的一部分。n表示群落中某個物種的生態位寬度,δ表示生態位之間的重疊。該模型旨在闡明群落所含物種數多少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物種在群落中所處的空間位置和占用資源的情況,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B.若圖中三個群落的R相同,群落3中將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C.若圖中三個群落的R相同,群落2的種間競爭最激烈D.根據“收割理論”,由于捕食者的存在,群落有更大的物種豐富度,更易成為群落3【答案】BD【解析】A、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A錯誤;B、分析題意可知,R代表群落的有效資源范圍,群落中每一物種只能利用R的一部分,若圖中三個群落的R相同,群落3中R最多,則群落將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B正確;C、圖中n表示群落中某個物種的生態位寬度,δ表示生態位之間的重疊,據圖可知,群落2的δ較小,故群落2中的競爭激烈程度最小,C錯誤;D、群落3的物種豐富度最高,而“收割理論”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種群個體數目較多的種群,可以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更易成為群落3,D正確。故選BD。10、(2023·山東德州·德州市第一中學統考三模)(多選題)某水域生活著多種海藻和以藻類為食的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敵隆頭魚。外來藻類柏桉藻進入后很快成為優勢種。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人員用兩個水箱模擬該水域環境,每個水箱用紗網(不能限制水虱活動)平均分隔成四個區域,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種本地藻和柏桉藻各0.5克,并向其中一個水箱中添加8只水虱。十天后對海藻稱重,結果如下圖所示。研究還發現,柏桉藻含有一種能引起動物不適的化學物質,若隆頭魚吞食水虱時誤吞柏桉藻,會將兩者吐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隆頭魚的選擇下,水虱對棲息的海藻具有偏好性B.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獲得競爭優勢C.柏桉藻能為水虱提供庇護場所,有利于水虱種群擴大D.水虱和柏桉藻存在互利共生的種間關系【答案】ABC【解析】A、由于隆頭魚吞食水虱時誤吞柏桉藻,會將兩者吐出,水虱對棲息的海藻具有偏好性以此來保護自己,A正確;B、本地藻與柏桉藻存在種間競爭,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獲得競爭優勢,B正確;C、由于隆頭魚吞食水虱時誤吞柏桉藻,會將兩者吐出,柏桉藻能為水虱提供庇護場所,有利于水虱種群擴大,C正確;D、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獲得競爭優勢,柏桉藻能為水虱提供庇護場所,有利于水虱種群擴大,但兩者分開后也能各自獨立生活,種間關系為原始合作,D錯誤。故選ABC。11、(2022·浙江·高考真題)科研小組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開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問題:(1)對某種鼠進行標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該鼠的。同時對適量的捕獲個體進行年齡鑒定,可繪制該種群的圖形。(2)在不同季節調查森林群落的與季相的變化狀況,可以研究該群落的結構。(3)在不考慮死亡和異養生物利用的情況下,采取適宜的方法測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項數值稱為生產者的。觀測此項數值在每隔一段時間的重復測算中是否相對穩定,可作為判斷該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階段的依據之一。利用前后兩次的此項數值以及同期測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計算出該時期的。【答案】(1)種群密度年齡金字塔(2)組成時間(3)生物量頂極群落總初級生產量【解析】(1)標志重捕法是研究種群密度的方法之一,適用于鼠這種活動能力強的較大型動物。通過對捕獲個體進行年齡鑒定,可以繪制種群的年齡金字塔圖形。(2)群落的時間結構是指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晝夜變化、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季相就是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的外貌。(3)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就是生物量,故測得所有植物的干重即為生產者的生物量。群落演替達到平衡狀態,生物量不發生增減就可稱為頂極群落。單位時間內的凈初級生產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就是總初級生產量。12、(2023·山東濰坊·統考二模)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珍禽異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因亂砍濫伐和過度放牧等變成黃沙遍地、禽獸罕至的荒漠。后又經過一代代人的艱苦努力,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又由11.4%提高到75.5%,被贊譽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異獸的天堂”。

(1)塞罕壩由黃沙遍地、禽獸罕至的荒漠,變成“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和珍禽異獸的天堂”的過程屬于群落的(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在塞罕壩改變初期,建設者們在引種植物時應充分調研引種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態位,調研內容包含(答兩點)方面。(2)某生態小組調查塞罕壩蒙古黃芪種群動態的結果如圖所示,其中Nt和Nt+1分別表示種群初始個體數和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個體數,虛線表示Nt=Nt+1,A點為現階段蒙古黃芪所處位置。請結合調查結果分析,現階段是否需要加大對蒙古黃芪的保護力度,并闡釋你的理由。(3)為進一步調查人工引種喬木后對林下植物種類的影響,生態學家調研了林下幾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隨林木郁閉度的變化,調查數據如下表:郁閉度(%)020406080100黃花胭脂花15.313.510.87.4.4.32.4沙蘆草10.49.56.15.63.01.2刺兒菜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