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中考三模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1.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聯系的紐帶。下列“國”字是漢字不同時期的寫法。對“國”字正確解讀是()

A.最早起源夏朝B.在中國對外文明交往中產生C.體現儒家思想D.是中華文明發展創新的見證(★★★)2.秦王朝建立起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國家權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會最底層,又自下而上逐級集中到皇帝手中,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該制度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3.在科技上,宋朝開始盛行讀書風氣,以文為貴、武為輕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動了天文學、機械學、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船技術的發展。這種社會現狀出現的歷史背景是,宋朝()

A.實施重文輕武政策B.實行減免賦稅政策C.積極發展海外貿易D.娛樂場所瓦子出現(★★★★)4.英法叫囂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俄國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卻向英法提供“北塘毫無戒備,盡可進攻”的情報,協助英法的軍事行動。相關場景出現在

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5.新材料發現是史學研究的動力。下圖為從沉船“丹東一號”打撈上來的瓷盤底部文字復原圖,經專家證實:“這艘沉船就是當年沉沒的致遠艦。”該材料可用于研究甲午戰爭中的()

A.豐島海戰B.遼東之戰C.黃海海戰D.威海衛之戰(★★★★)6.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此濟南郵政推出了紀念郵戳(下圖)。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證據中,最具有說服力的是(史料實證)()

A.當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歷史專著中的描述C.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D.當時攝制的新聞照片(★★★★)7.下表反映的我國經濟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是

年份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國有經(%)集體經濟(%)197856.242.90.9199741.933.924.2200531.08.061.0

A.企業生產自主權擴大B.多種的分配方式并存C.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D.所有制結構發生變化(★★★★)8.“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人均GDP是2.7萬美元,到了2013年也只是3.8萬美元的人均。1997年,香港的財政儲備是3700億港元,2017年香港的財政儲備達9537億港元。20年來持續、穩定的發展,讓香港有了雄厚的‘家底’。”以上數字材料反映了()

A.“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性B.社會主義制度取得巨大成就C.香港延續了其應該有的繁華D.社會穩定確保香港發展(★★)9.公元前451年羅馬人成立立法委員會,負責編訂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50年頒布,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該法律是

A.《十二銅表法》B.《權利法案》C.《獨立宣言》D.1787年憲法(★★★)10.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小麗和小雷同學在學習美國獨立戰爭時要制作如下年代尺,請你幫他們完成空白處的內容。()

A.波士頓傾茶事件B.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C.約克鎮戰役D.薩拉托加大捷(★★)11.關于下圖B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變化②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促進了社會生產變化③電話、電報等通訊手段運用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④內燃機的發明促進了石油開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卒子,即小兵)。”這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B.雅爾塔體系C.兩極格局D.兩極格局結束,出現“一超多強”局面二、綜合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唐代前期,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通過任人唯賢的科舉制度、開放的對外政策、寬容的儒學政策等措施,在繼承了秦漢以來中國古代文化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以超越前人的創造力,造就了當時具有第一流水平的世界性的唐文化。在音樂、舞蹈、文學藝術、服飾等方面,唐朝以寬廣的胸襟,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豐富營養,使得周邊各民族的向心力大為增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更為頻繁。以絲綢為代表的唐文化遠播異域,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摘編自王仁波《唐代文化的繁榮與開放政策》(1)材料一圖A中①處是__________(地點);東晉的__________(人物)是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圖B徐光啟的著作《____________》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希臘的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境界,圖C《____________》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代文化政策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唐朝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美國羅伯特·富爾頓發明的蒸汽輪船1825年英國解除機器出口限制之后,歐美諸國抓住機會,引進英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設備,相繼加快了工業革命的步伐。美國是一個新的移民社會,外來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經濟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并帶來了新的技術。美國不僅引進英國的機器,而且不斷地改進和發明新的機器,較早實行專利制度,鼓勵發明創造。到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制造業已僅次于英國。——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卷》(1)圖A發明是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該發明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依據材料一,概括美國制造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材料二

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初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工廠美國領域電力工業、石油化學工業、采礦業、交通運輸業、通訊工具等——摘編自孫林巖《全球視角下的中國制造業發展》數以百萬計的移民為美國實業家和農場主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進一步擴大了國內市場。最終結果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后半葉突飛猛進: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時卻躍居首位。1860年至1900年間,工業企業的數目增加了三倍,工業雇傭勞動者的人數增加了四倍,工業制成品的價值增長了七倍,工業投資的總額增長了九倍。——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圖B學生進行線上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大發戰爭橫財“爆發”起來,憑借自己龐大的經濟實力和堅實的工業基礎,不僅投入巨額資金,還大力組織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實施重大的科技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科技發展迅猛,取得大量重要科技成果,如核物理。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科技在世界上躍居首位,確立科技優勢。——摘編自吳必康《權力與知識:英美科技政策史》(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依據材料二表格,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成就。依據材料二,歸納19世紀后半葉美國經濟突飛猛進的表現。②圖B現象得益于哪一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一技術的迅速普及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什么時代?依據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確立科技優勢的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美國率先研發出的科技成果。綜上所述,談談美國的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15.中國的發展與世界息息相關,當今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相關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衰敗】材料一圖A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繪畫)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巴黎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一員參加這次會議,并對這次會議寄予了很高期望。但殘酷的事實證明美國總統威爾遜所說的“公理戰勝強權”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中國外交遭到的屈辱和失敗則更使國人對西方資本主義死心了,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由于其對資本主義的無情揭露和抨擊及在資本主義之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設想,則在他們心目中激起強烈共鳴。——摘編自曹心寶、肖逸夫《評中國參加一戰的歷史影響》(1)材料一圖A條約簽訂后使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身為戰勝國的一員,中國遭受了什么“殘酷的事實”?簡述“中國外交遭到的屈辱和失敗”所產生的影響。【振興】材料二圖B長沙軍民慶祝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圖C抗日戰爭時期相關數據(2)材料二圖B會戰的勝利產生了什么影響?依據圖C,概括中國抗戰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屹立】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冷戰的兩大陣營已經形成。美國對中國政治上不予承認,軍事上封鎖包圍,經濟上遏制和孤立……但是20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成功地進行了多邊外交實踐,如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的亞非會議,1954年至1956年是中國外交最成功的時期之一。兩次多邊外交的成功開展,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打開了中國的外交局面,彰顯了新中國外交的魅力。——摘編自陳玲《建國初期多邊外交的實踐及分析——以日內瓦會議和亞非會議為例》圖D關于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提案的表決變化統計圖(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開展外交工作面臨的國際形勢。分析20世紀50年代中國成功開展“多邊外交實踐”的重要意義。依據圖D,指出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有什么特點?【引領】材料四

新時代中國大事記(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