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6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條件懸殊,地方性建造材料各不相同,建筑在空間地理上自然分化為土、木兩大體系。穴居,體現了黃河流域的“土”文化特征,是黃土高原的主要民居類型;巢居,體現了長江流域的“水”文化特征,干欄式建筑最早出現于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南方群眾的主要居住方式。中華文明初期,穴居在由地下到地上的演進過程中,與長江流域的木構技術產生了雙向的文化交流與滲透,形成了土木共濟的建造體系。夯土、木構相結合的“茅茨土階”構筑方式,既用于百姓的居所,也見于考古所發現的夏都二里頭宮殿等重大建筑。春秋至秦漢,“建高殿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不僅秦咸陽宮、漢未央宮形制恢宏,樓閣臺榭夯土高筑,見于后世的木構體系特征也已成型,包括抬梁、穿斗、井干三種木構形式,廡殿、歇山、懸山等屋頂樣式。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建筑文化在民族大融合中交流匯集并得以顯現。比如,佛教建筑中的寺院融入祠廟和宅邸,佛塔融入樓閣,經幢融入闕、表;漢族席地跪坐的起居方式逐漸改為垂足而坐,建筑內部的高度隨之升高;觀念上不再“度堂以筵,度室以幾”,而是改用“間”作為室內空間的度量單位。五代遼宋至明清,中原、江南、嶺南等各地的建筑文化發展已十分成熟。自明代起,夏魯寺、大昭寺等漢藏合璧建筑風格,在中原地區傳播。在宋代制度化、典章化的基礎上,清代的木構體系呈現更多的工巧意味。幾千年來,中國木構建筑體系從未中斷,適應性和靈活性使其適用于不同的地域條件,規范化使其能夠滿足多樣的使用功能,并吸收各種建造工藝特色,有著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與文化特點。中華大地盛產土、木、石、竹等多種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無疑是最合理的建造方式,形成根植于地域風土的建筑風貌,實現建筑與自然的有機統一。黃河中游一帶在歷史上氣候暖濕,森林茂密,地面又覆有厚重的黃土。如此自然和地質條件,孕育了地穴、半地穴、地上木構的建筑形式,木材也成為中國自古以來的主流建造材料。各地在沿用木結構建筑支撐體系的同時,圍護墻體就地取材、不拘一格。西南地區常用竹編夾泥墻,東北地區習用谷草拉哈墻,西北地區取生土砌筑土坯墻,中原地區以黏土燒制青磚墻。同時,中華大地上還有各地域、各民族的多元建筑風貌作為補充。陜北地區層層疊疊、依山沿溝的靠崖窯洞群,河南地區星羅棋布、虛實相間的地坑院群,冬暖夏涼、節地節材,或隱于梁峁溝壑,或沒于土塬之下,“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傣、景頗、德昂等民族的竹樓,是多竹地區仿照木構干欄式建筑而形成,木樓板、竹笆墻、茅草頂,通透輕盈,靈秀多姿。彝族的土掌房厚墻平頂,高低錯落、樸實優美。石砌建筑中,布依族用片石、毛石鋪設屋面、砌筑墻體,藏族、羌族以石塊構筑碉房。此外,還有游牧民族“穹廬為室氈為墻”的移居建筑傳統。就地取材,構成了中華建筑文化的諸多分支,形成了中華大地以木結構建筑為主體、多種地方形態并存的建造文化體系。“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是杜牧筆下美輪美奐的阿房宮。中華建筑體系之所以獨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其技、藝合蘊一身的建筑形象。《周易·系辭》提出“以制器者尚其象”這一中國傳統設計思想,“見物而起意象,觸類而長之”則揭示了傳統營造技藝中一個至為重要的觀念:“先有象而后制器。”中華建筑之華章璀璨,正得益于掌握此理。“象”,統指天地間萬物之形象及其物性,譬如上古有巢氏觀鳥巢之象,因而教民巢居。《周易·系辭》列舉了許多由象及物建造宮室的例子。周公作明堂,上圓以象天、下方以法地,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觀念意識;中國古典建筑中屋頂、梁柱、臺基三部分,應對了天、人、地的自然之象;建筑開間數量和尺寸多為奇數,隱喻了以奇數代表天之陽性;宮室建筑形象“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描摹了中國建筑的翼角如飛鳥展翅之勢,等等。“制器尚象”指引了中華傳統建筑數千年的設計思想與美學意向。“制器尚象”對于建筑營造的影響,同時也體現在基于術數體系的技術實踐上。古代工匠通過這一知識體系,確立了數、象、方位之間的圖式關聯。憑借“制器尚象”所承載的思想觀念和技術實踐,傳統營造的技藝文明代代相傳,中華建筑的成就輝煌絢爛。(摘編自張彤閔天怡《華章璀璨——多元一體的中華建筑文化》)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穴和半地穴建筑體現了黃河流域“土”文化特征,而干欄式建筑則體現了長江流域“水”文化特征。B.中華建筑體系的連續性、適應性、靈活性和規范化,使得木構建筑體系能夠適應不同的地域條件。C.中華建筑文化在不同地域展現出多樣化的風貌,這與各地的自然環境和可用建筑材料緊密相關。D.陜北的靠崖窯洞和河南的地坑院冬暖夏涼;傣族的竹樓通透輕盈;游牧民族的氈帳移動便捷。2.根據文章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中提到的“土木共濟”建造體系,是中華文明初期,黃河流域的土建筑技術和長江流域的木構技術相互交流與融合的結果。B.秦漢時期,諸如秦咸陽宮等宮殿包括抬梁、穿斗、井干三種形式和廡殿、歇山、懸山等屋頂樣式,這表明此時木構體系的特征已經成型。C.從宋代開始,建筑的室內空間度量單位由傳統的“筵”“幾”轉變為“間”,這一變化反映了人們起居方式和觀念的演變。D.對中華建筑的發展來說,“制器尚象”不僅影響了建筑師設計房屋時的思想和美學觀念,還促進了傳統營造技藝文明的傳承。3.下列選項,能體現中國建筑包容特性的一項是(
)A.古代皇宮和廟宇的建筑規模和裝飾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體現了社會等級的劃分。B.某些朝代的官式建筑,如明清時期的宮殿和廟宇,有統一的建筑規范和風格。C.白族建筑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其余以磚瓦結構為主。D.某些傳統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堅持使用傳統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4.文章第三段是如何論述土木共濟建造體系的發展過程的?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5.如何理解“制器尚象”這一設計思想?它在中華古典建筑中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不朽的釣臺干亞群我從船上下來,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腋下有傘,可撐,也可不撐。索性,不撐吧。踏上石徑,我想起了郁達夫。因他的《釣臺的春晝》,我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也是在晚上,只不過,他是渡船過去,我走的是橋。隔了七八十年,山上依然跟他文中描寫得差不多,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郁達夫在《釣臺的春晝》中寫道,怕遇見絲瓜筋似的嚴子陵。讀到此處,我不由得笑了。吟誦釣臺的碑林位于山腳下,一塊塊石碑上鐫刻著一首首詩,也像一個個文人的替身。他們從歷史光陰的冊頁上走來,聚集在這里舉行文學沙龍。來客中皆是大咖,如楊萬里、孟浩然、杜牧、蘇東坡……他們帶著各自斑斕的經歷,在釣臺會一會嚴子陵,抒一抒內心的失意,對自己的境況發一發感嘆,然后繼續各自的日常:參加科舉的,還得皓首窮經;被貶被流放的,還要跪地三叩,感謝皇恩浩蕩。①嚴子陵是他們的星空,他們齊齊仰望著,在累了、困了時,借子陵先生的星光點亮內心的黯淡,讓自己得以喘息。當初,劉秀做了皇帝,新政起步,需要有得力的人才輔助自己,便想起舊時同窗嚴子陵來。結果,嚴子陵躲了起來,不愿意入朝。于是,后人妥妥地把高風亮節與嚴子陵緊密地聯系起來,一想到嚴子陵便是不侍王侯、心性高潔,于是,嚴子陵在史書有時以隱士相見,有時以高士相稱。劉秀自然不甘心,于是來了個全國總動員,把他的畫像發到各處,令當地縣衙不遺余力地尋找。終于,有人發現一個披著羊裘在垂釣的人跟畫像上的人很像,當即向朝廷稟報。于是,嚴子陵不得不收起釣竿,去洛陽會一會老同學。赴洛陽路上,嚴子陵做了些什么,史書上沒有詳解。以我個人的猜測,嚴子陵絕對不會錯過行萬里路、識萬種人的機會。關心世事,憂牽黎民,這是讀書人骨子里的基因。②跟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一樣,東漢初創之時,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是繞不過去的彎。這一路上,想必嚴子陵心里裝了很多東西。到了洛陽,他的老相識侯霸捎書信于他,說是礙于朝廷的規制,劉秀只能晚上去見他。對嚴子陵來說,這種繁文縟節是很不適的,書信歸還,口授于送信人,讓他把話傳給侯霸。史書上記載是“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話說得很直白,也很重,絲毫不給老相識顏面。于是,侯霸便把口信說與劉秀聽。③劉秀一聽,一邊哈哈大笑,一邊說“狂奴”,闊別多年,嚴子陵耿介的個性仍是如此。那個晚上,兩人見面了,君臣禮節過后剩下的便是同窗。一個問,一個答,問答之間有機智,也有情誼。我想,這問答當中嚴子陵一定把路上的想法融入了談話當中,甚至悄悄試探皇帝同學對治理天下的謀略。當晚,倆人同寢于一榻,嚴子陵一腳擱在了皇帝同學身上。這一腳,堪稱經典一腳,出現了“客星犯帝座”一說。這給了嚴子陵一個辭別洛陽的好理由。嚴子陵離開洛陽,隱居于富春江,繼續持起手中的魚竿,在波光粼粼中留給后人一個背影。他不羨慕三公,而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心的人。多少詩人感嘆這個背影,遠遠地望著,卻怎么也靠不近。那些蕪雜的念想,只能側身于詩詞之外。一生浪漫而孤傲的李白,對嚴子陵也充滿敬意。“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的名氣非常大,但他的心思還是“濟蒼生安社稷”,心心念念等待皇帝的召見與重用。④李白一輩子在進與退之間徘徊、彷徨,既熱愛自由,不愿被束縛,可又放不下入仕的熱情與渴望。焦慮不安時,他便躲進詩詞,在那里縱橫一下情緒。過桐廬時,看到嚴子陵釣臺,這位詩仙自然也難免心有感慨。盡管自己可能做不到心與浮云閑,可不妨礙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于是留詩一首。有次,我與一個朋友聊天,一張桌,一口茶,一句閑話。茶過半壺,我們說到了嚴子陵。作為古代文人,奉儒守官應是人生的主導價值。嚴子陵之所以不愿意替皇帝做事,我認為,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知根知底。劉秀說他“狂奴”,只有最熟悉的人才會說出這個詞。那么,嚴子陵自然也了解劉秀,哪怕這個同窗做了皇帝,有一頂大帽子罩著他,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劉秀給他的官職是諫議大夫,他深知這個官職的分量:諫議大夫的崇高使命是死諫,就像武官戰死沙場。問題自然就來了,死諫成就了諫議大夫,卻會讓皇帝失去顏面。獨享死諫的榮譽,而不顧同學的威望,這也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于是,嚴子陵辭別洛陽,堅決不出任劉秀所給的官職。他這一退,不能為君臣,倒保存了同窗之誼。一個高士,一個明君,他們彼此交相輝映,為東漢留下一段佳話。嚴子陵選擇山水之間,生動詮釋了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洛陽,他便規勸皇帝要施仁政,可見他并不是逃避世事,而是對社稷安危、百姓安樂有著很深的關注;在釣臺,嚴子陵是一心一意隱居的,就像中國畫中的釣魚翁,以一動也不動的方式,讓釣臺一寸寸地長起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方式,在平靜的敘述中加入了“我”對嚴子陵及釣臺的理解,豐富了文章的內涵。B.劉秀做了皇帝后想讓嚴子陵入朝輔助自己,但遭到了嚴子陵的直言拒絕,后人因此贊嘆嚴子陵心性高潔。C.李白路過桐廬時,寫下了《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二》這首詩,以表達自己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的敬仰之情。D.在出仕為官與隱居山水之間,嚴子陵選擇了后者,他的行為是對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生動詮釋。7.關于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嚴子陵比作星空,突出了嚴子陵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B.②句介紹了東漢初年民生凋敝的社會現實,暗含“我”對于嚴子陵不愿為官造福一方的行為的不滿。C.③句寫劉秀聽到嚴子陵的話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可見劉秀對嚴子陵充滿了寬容之心。D.④句寫李白既想入仕卻又不愿被束縛的矛盾心理,讓他對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而不求入仕心生感慨。8.作者認為,嚴子陵拒絕擔任諫議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9.有人認為,干亞群的散文“具有一種詩意美”。請結合文章開頭兩段,從語言、意境兩個角度簡要分析本文的“詩意美”。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貞觀初修洛陽宮,以備巡幸,張玄素上書極諫,其略曰:“臣聞阿房成,秦人散。且陛下今時功力,何異昔日,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煬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玄素對曰:“若此殿卒興,所謂同歸于亂。且陛下初平東都,太上皇敕,高門大殿,并宜焚毀。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請賜與貧人。事雖不行,天下稱為至德。今若不遵舊制,即是隋役復興。五六年間取舍頓異何以昭示萬姓光敷四海?”太宗曰:“善。”太宗將幸九成宮,馬周上疏諫曰:“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二百余里,鑾輿動,俄經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上皇情或思感,欲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意只為避暑,則上皇尚留熱處,而陛下自逐涼處,臣切不安。”太宗稱善。皇甫德參上書曰:“陛下修洛陽宮,是勞人也;收地租,是厚斂也。”太宗怒曰:“此人欲使國家不收一租,不役一人,乃稱其意!”魏征進曰:“賈誼當漢文之時,上書云‘可為痛哭者三,可為長嘆者五’。自古上書,率多激切。若非激切,則不能服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訕謗,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焉’。惟在陛下裁察,不可責之。否則于后誰敢言者?”乃賜絹二十匹,命歸。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征進曰:“臣不解陛下責,亦不解玄齡等謝。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太宗深納之。(節選自《大唐新語·卷三·極諫》)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五六年間A取舍B頓異C何D以E昭示F萬姓G光敷H四海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襲,有穿衣、沿襲、乘人不備而進攻等含義,“襲亡隋之弊”中的“襲”指沿襲。B.“將何以赴之”與“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何”的含義不同。C.“不可責之”與“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責”的含義相同。D.“陛下所為若是”與“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六國論》)兩句中“是”的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高祖曾下令燒毀洛陽的高門大殿,唐太宗請求唐高祖把高門大殿的瓦木賜給貧苦的百姓,得到瓦木的百姓都稱頌唐太宗為至德之人。B.馬周認為唐高祖年事已高,唐太宗應該每天侍奉進餐、問安,九成宮距離京城有二百余里,如果唐高祖想要見唐太宗,唐太宗可能趕不回來。C.魏征引用“狂夫之言,圣人擇焉”來勸諫唐太宗,希望唐太宗能詳察皇甫德參的話,不再追究皇甫德參的責任,否則以后沒有人敢進言了。D.唐太宗認為房玄齡、高士廉只須管好南衙的事務就行了,自己在北門建造一項小小的工程,與房玄齡等人無關,房玄齡等人下跪道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陛下修洛陽宮,是勞人也;收地租,是厚斂也。(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14.張玄素列舉“阿房成,秦人散”的事例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南鄉子·自古帝王州①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②。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注】①本詞為王安石謫居金陵時所作。②晉代衣冠成古丘: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中“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名句。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將一片郁郁蔥蔥的王氣正盛之地與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對比。B.“繞水恣行游”兩句描寫詞人繞著江岸盡情地游行游賞,登上一層樓,再上一層樓。C.“往事悠悠君莫問”意思是說有關金陵的興衰往事沒什么可問的,重要的是當下發生的事情。D.“檻外長江空自流”中的“空”字,寫出了長江奔流不息、不因任何事而改變的特點。16.本詞展現的王安石的思想情感與其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展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歷史老師指出秦朝采取嚴刑峻法,最終導致滅亡,小明想到杜牧《阿房宮賦》中“,”兩句就指出秦朝是自取滅亡的。(2)各地區為了爭搶人才,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做法與蘇洵《六國論》中“,”兩句表達的觀點有一致之處。(3)小圓到南京游玩,站在長江北岸,看到緩緩流淌的長江和遠處蒼翠的幕府山、紫金山,不禁吟詠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的“,”兩句詞。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白露是“二十四節氣”,表達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節氣一到,意味著署熱漸漸消去,天氣也轉向涼爽,正所謂“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甲
)歷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白色,這和古人對自然顏色的仔細觀察①;二是根據古人的陰陽五行思想,五行的“金”對應五方的“西”、四季的“秋”、五色的“白”,故稱秋露為白露。白露,觸動著文人墨客的情思,他們或戀秋,或悲秋,或贊秋。《詩經·蒹葭》是白露在文學作品中最經典的表達,表現了抒情主人公思慕賢人的多重意蘊。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將露的寒涼與故鄉的溫暖融為一體,從而表達詩人懷鄉思人的深厚感情。白露,(
乙
)。正所謂“白露節,棉花地里不得歇”“白露打棗,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白露下南瓜,立冬臥白菜”……白露前后,棉花、棗子、核桃、南瓜等都已經成熟,是收獲的最佳時間。谷子滿倉,瓜果飄香,田間到處洋溢著豐收的歡樂。白露,是農忙的時節。“白露節到,牛驢上套”“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一到,勤勞的人民就開始翻耕土地,種植冬小麥、大蔥等作物,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②的景象。“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現在種下的是種子,來年收獲的是希望和幸福。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恰當的成語。21.文中多處引用了與白露相關的諺語,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22.下列選項中,與文中加點的“就”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他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B.外面的欄桿是生鐵鑄就的,不容易拆掉。C.敵人抵擋不住我軍的進攻,只能束手就擒。D.戰士們剛卸下行李,就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孟子曾言:“仁者無敵。”這句話不僅強調了仁德的重要性,也隱含了道德力量對于個人乃至國家的影響力。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復雜性中,仁德是否總是無敵?請以“仁德的力量與局限”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1.B2.C3.C4.①論證思路上:此段采用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春秋至清代,不同時代土木共濟建造體系的發展狀況,思路清晰。②論證方法上:主要運用引用和舉例等論證方法,如引用文言語句“度堂以筵,度室以幾”來說明魏晉南北朝之前中國人度量室內空間的觀念,增強說服力。5.①“制器尚象”是中國古代建筑中一種重要的設計思想,它強調在建筑創作過程中,應先有對自然萬物形象的觀察和理解,然后通過建筑成果來表達這些形象和意象。②首先,體現在建筑的外在形態設計上。例如,古代建筑的屋頂常采用曲線形態,模仿飛鳥展翅的形象,不僅賦予了建筑以生動的視覺效果,也體現了古人對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③其次,體現在建筑的空間布局和結構設計上。如《周易?系辭》中提到的周公作明堂,上圓下方的設計,反映了古人對天地的崇拜和宇宙觀念的體現。6.B7.B8.①嚴子陵淡泊名利。嚴子陵不羨慕三公,只想做一個順從于自己內心的人,因此他不愿做官。②嚴子陵深刻了解劉秀。嚴子陵與劉秀是同窗,他深知劉秀不會因為勸諫就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③嚴子陵不愿損害皇帝的聲望。嚴子陵擔任諫議大夫后如果對劉秀進行死諫,會損害劉秀的威望,這不符合嚴子陵的為人之道。9.①語言美:開頭兩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如“來了桐廬,去了桐君山,到了嚴子陵釣臺”等,長短句結合,且多用短句,句式錯落有致,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節奏感,具有詩意美。②意境美:開頭兩段寫“我”雨中到桐廬的情景,“雨絲鉆進脖子,有點冷”“山上依然跟他文中描寫得差不多,也有一輪微月,寂寞,冷清”等,營造出一種靜謐、清冷的意境,充滿了詩的韻味。10.ACG11.D12.A13.(1)陛下修建洛陽宮,這是使百姓勞苦;收取地租,這是加重百姓的賦稅。(2)他們既然擔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為什么不容許他們知道呢。14.①以史為鑒希望唐太宗能夠以秦人建造阿房宮而終致覆滅的史實為鑒。②引出下文將唐太宗的做法與隋朝弊政相類比,進一步說明大興土木的危害。參考譯文:貞觀初年唐太宗計劃修繕洛陽宮,來為皇帝巡游居住作準備,張玄素上書極力勸諫,他的奏書大概說:“我聽說阿房宮建成了,秦朝的人民也就解體了。陛下現在所役使的百姓,和過去有什么區別,役使十分疲憊的百姓,這是在沿襲已經滅亡的隋朝弊政。用這樣的做法來說,您恐怕比隋煬帝還要過分,我深切地希望陛下能好好考慮這件事。”太宗說:“你說我比不上隋煬帝,那么和桀、紂相比怎么樣呢?”玄素回答說:“如果這座宮殿最終建成了,可以說是都會導致走向動亂。再說陛下剛剛平定了東都洛陽,太上皇曾下令燒毀洛陽的高門大殿。陛下認為這些殿堂的瓦木還可以再用,不應該燒毀,就請求太上皇把這些瓦木賜給貧苦的百姓。這件事雖然最終沒有施行,但是天下百姓都稱頌陛下為至德之人。現在如果陛下不遵守太上皇的舊制,就是隋朝弊政的再次復興了。短短五六年的時間里,陛下的做法和先前完全兩樣了,用什么來向天下的百姓展示誠信,又用什么來光照四海呢?”太宗聽后說:“好。”唐太宗打算去九成宮,馬周上疏進諫說:“我私下考慮太上皇的年紀已經很高了,陛下應該每天早晚侍奉進餐,早晚問安。現在要去的宮殿,距離京城有二百余里,陛下您動身前往,很快就會過去十天,不可能早上出發晚上就到了。如果太上皇有時想念,想要見陛下,將如何(用什么方法)趕回來呢?而且陛下此次出行,本意只是為了避暑,那么太上皇尚且還留在炎熱的地方,而陛下自己卻去追逐涼快的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大理石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船舶機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攀枝花市市直機關遴選公務員考試真題2024
- 關鍵期中考試數學試卷
- 高二金牌考卷數學試卷
- 高考卷理科數學試卷
- 廣東高職期中考數學試卷
- 安全生產培訓成本效益與企業管理水平關系研究考核試卷
- 光學計量在光學系統光束整形技術中的應用探討考核試卷
- 醫療器械臨床數據統計分析的交叉驗證技術考核試卷
- GB/T 32798-2016XP型行星齒輪減速器
- GB/T 16451-1996天然脂肪醇
- (約克)機組熱回收技術
- 《小學趣味語文》PPT課件(優秀)
- 疫苗及其制備技術課件
- 世界衛生組織-人瘤病毒疫苗:世衛組織立場文件2022年5月(英譯中)
- (完整版)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 《企業轉型升級研究》文獻綜述(3000字)
- 人教版PEP初中八年級下冊英語全冊課件
-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單雙數》課件
- 日本文化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