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綜合檢測(一)~(二)模塊綜合檢測(一)(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下面為某河流水位變化及該河流域氣候資料統計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該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現在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為了遏止圖示水位變化的趨勢,應采取的措施是 ()A.下游疏浚河道 B.中游加固堤防C.上游退耕還林 D.強化用水管理解析:1.B2.C第1題,根據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汛期應出現在夏季,枯水期出現在冬、春季節。溫帶季風氣候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且此時農業生產活動需水量大,河流水位更低,故選B。第2題,圖示水位枯水期逐漸降低,洪水期水位逐漸上升,應該恢復流域內的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發揮植被對河流徑流的調節作用,故選C。鋒面形成或加強的過程叫鋒生,鋒面消失或減弱的過程叫鋒消。下圖中T1、T2、T3為等溫線,t1、t2、t3為氣流輻合或輻散過程中的三個時刻。據此回答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氣溫梯度為t1>t2>t3B.圖中沿虛線方向表示氣流輻合過程C.圖中沿實線方向表示鋒消現象D.水平溫度梯度變大是鋒生的主要標志4.我國大部分處于溫帶,冷、暖氣團活動頻繁,鋒生現象十分明顯。下列地區中屬于主要鋒生地帶的是 ()A.四川盆地B.南嶺地區C.東北—內蒙古一帶D.新疆南部地區解析:3.D4.C第3題,氣溫梯度是單位距離間的氣溫差。因此,同一幅圖中,等溫線越密集,氣溫梯度越大,反之越小,氣溫梯度應為t1<t2<t3,A錯誤;冷、暖氣團交匯時逐漸生成鋒面(鋒生),此時氣流輻合,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增大(即氣壓梯度增大),B、C錯誤,D正確。第4題,我國冷氣團主要來自蒙古—西伯利亞地區,其南下過程中在內蒙古一帶與暖氣團輻合,生成鋒面。讀山地垂直帶譜圖,完成5~6題。5.可能位于溫帶地區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6.四座山峰所在地區,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A.甲、乙 B.乙、丙C.丁、丙 D.丁、甲解析:5.B6.D第5題,甲的山麓自然帶為常綠闊葉林,則判斷該山地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A錯。乙山麓自然帶為落葉闊葉林,則判斷該山地位于溫帶季風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區,B對。丙山麓自然帶為針葉林,則判斷該山地位于亞寒帶地區,C錯。丁山麓自然帶為苔原帶,則判斷該山地位于寒帶地區,D錯。故選B。第6題,緯度越低,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小,反之越大。則甲山地在亞熱帶地區,緯度最低,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最小;丁山地緯度最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最大。故選D。火龍果是一種熱帶水果,每天光照12個小時以上利于開花、結果。近年來,我國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大規模種植火龍果,但由于冬半年光照時間不夠,需要在每株火龍果頂部安裝一盞燈,每天日落后開燈照明補光2~4小時。據此完成7~8題。7.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區農民給火龍果補光的時間段一般為 ()A.春分日~秋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B.夏至日~冬至日(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C.秋分日~次年春分日(9月23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D.冬至日~次年夏至日(12月22日前后~次年6月22日前后)8.火龍果種植中,應用補光技術主要是為了 ()A.減少資金投入 B.實現錯峰上市C.增強抗旱能力 D.降低能源消耗解析:7.C8.B第7題,由材料可知,火龍果補光的時間段為冬半年,即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的半年,應是從秋分日經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前后)。第8題,由材料可知,火龍果補光的時間段為冬半年。因此應用補光技術主要是為了在冬季收獲,實現錯峰上市,B正確;應用補光技術會增加資金投入與能源消耗,A、D錯誤;補光與抗旱沒有必然聯系。錯仁德加和錯達日瑪是青海省西南部的兩個高原湖泊,都位于同一個板塊上。錯仁德加位于楚瑪爾河的干流上,而錯達日瑪則北、西、南三面群山環抱,東部為錯達日瑪河開闊谷地,湖盆西北深,東南淺,湖盆相對封閉,為隕坑湖。近年來,錯仁德加與錯達日瑪湖床抬升差異較大,錯達日瑪抬升速度明顯快于錯仁德加。下圖為錯仁德加與錯達日瑪地形圖。據此完成9~11題。9.與錯仁德加相比,錯達日瑪湖水 ()A.水位更低 B.水溫更高C.鹽度更高 D.更新更快10.導致錯達日瑪形成的隕石墜落方向大致是 ()A.自東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東南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11.錯仁德加與錯達日瑪湖床抬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板塊運動不同 B.湖水深度不同C.植被覆蓋不同 D.外力作用不同解析:9.C10.A11.D第9題,讀圖可知,錯仁德加位于楚瑪爾河(通天河的一條支流)的干流上,湖面海拔4660~4760米,而錯達日瑪位于相對封閉的山間盆地,屬于內流湖,湖面海拔4760~4860米,其水位高于錯仁德加,水溫也低于錯仁德加,由于其為內陸湖,湖水的更新較慢,鹽度也較高,C正確。第10題,讀圖可知,錯達日瑪走向呈西北—東南向,且湖盆西北部寬而深,東南部窄而淺,說明形成這一隕坑湖湖盆的巨大隕石主要來自東南方向,A正確。第11題,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錯仁德加與錯達日瑪湖床抬升差異較大,錯達日瑪湖盆抬升速度明顯快于錯仁德加,其差異原因主要是錯達日瑪屬于內流湖,以沉積作用為主,周圍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于湖底,而錯仁德加位于楚瑪爾河干流上,屬于外流湖,河流的搬運作用顯著,D正確。下圖示意8月某時刻海平面氣壓分布狀況,甲處為陰雨天氣。據此完成12~13題。12.圖中a的數值是 ()A.1025 B.1020C.1015 D.101013.此時塔斯馬尼亞島的風向和天氣最可能為 ()A.偏南風低溫雨雪 B.偏北風綿綿陰雨C.偏南風涼爽干燥 D.偏北風高溫雷暴解析:12.B13.A第12題,根據材料,甲處為陰雨天氣,且等壓線閉合,應為低壓區,則甲地氣壓低于1020hPa,則a的數值是1020,B正確,A、C、D錯誤。第13題,根據材料和圖中信息可知,8月為南半球的冬半年,此時,塔斯馬尼亞島位于氣旋的西部,水平氣壓梯度力由西指向東,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左,因此得出塔斯馬尼亞島吹偏南風;塔斯馬尼亞島位于強氣旋的西部受冷鋒影響,從高緯而來的冷空氣,經海面形成冷流云,帶來低溫雨雪天氣,A正確。讀世界部分地區圖,圖中陰影為地面季風的地理分布區,完成14~15題。14.關于B地季風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夏季風性質暖熱、干燥B.冬季風成因與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有關C.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易產生洪澇災害D.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風15.當C地盛行西北季風時 ()A.A地高溫多雨 B.B地寒冷干燥C.C地形成高壓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解析:14.D15.D圖中A、B、C三個季風區分別是東亞、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三地的季風成因和性質不同。東亞1月吹西北風。南亞夏季風是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造成的,性質濕熱,其強弱進退影響降水的多少;南亞冬季風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性質溫和干燥;夏季風強于冬季風。澳大利亞北部1月份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影響,吹西北風;7月份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吹東南風。下圖示意呼倫湖地理位置。呼倫湖位于額爾古納河上游,為淡水湖泊,入湖河流克魯倫河水量大,唯一排泄通道是新開河,呼倫湖流域以畜牧業為主。呼倫湖封凍期長,凍結時湖東岸最先結冰,然后由東岸向西岸迅速封凍,消融時先從湖泊西北岸開始,逐漸向東岸融化。近30年來,呼倫湖湖冰完全封凍期平均縮短18.5天,完全結冰時間平均延后8.4天,全部融化時間平均提前了11.2天。據此完成16~18題。16.下列受呼倫湖直接影響最大的河流是 ()A.克魯倫河 B.烏爾遜河C.新開河 D.額爾古納河17.呼倫湖結冰過程由東岸向西岸延伸,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 B.冬季風C.湖底深度 D.河川徑流18.呼倫湖近30年湖冰完全封凍期縮短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明顯加深 B.全球氣候變暖C.湖區人類活動增多 D.湖泊面積萎縮較大解析:16.C17.B18.B第16題,依據圖文材料可知,新開河為呼倫湖的唯一排泄通道,故新開河受呼倫湖直接影響最大,結合材料可知,呼倫湖為淡水湖泊,克魯倫河與烏爾遜河為呼倫湖提供補給水源,因此二者受呼倫湖影響相對較小,故C正確。第17題,呼倫湖東、西兩岸緯度大致相同,緯度對東、西岸氣溫差異影響小,故A錯誤。該地冬季風強勁,在結冰初期,西岸的薄冰易被風吹至東岸,故結冰過程由東岸向西岸延伸,故B正確。圖中沒有給出湖泊的深度相關信息,故無法判斷是否是因為湖泊的深淺引起結冰時間差異,故C錯誤。克魯倫河水量大,為湖泊的重要支流,故西南岸湖水鹽度偏低,應該更易結冰,但事實上西南岸結冰并不早,所以D項錯誤。第18題,呼倫湖雖為構造湖泊,但是內力作用過程較為緩慢,30年的時間并不長,不會導致湖底明顯加深,故A錯誤。湖區人類活動對湖泊溫度的影響有限,湖泊面積也只是有部分的萎縮,因此對完全封凍期縮短不至于起主導作用,故C、D項錯誤。完全封凍期縮短說明冬季縮短,年均溫升高,因此只能從全球角度思考,不難判斷此現象是由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故B正確。讀某區域等溫線分布圖,完成19~20題。19.對圖示區域位置、季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1月 B.南半球,7月C.南半球,1月 D.北半球,7月20.B處洋流的性質和流向分別為 ()A.寒流,由北向南 B.寒流,由南向北C.暖流,由北向南 D.暖流,由南向北解析:19.D20.A第19題,溫度變化大致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由圖中等溫線度數可判斷是北半球;結合經緯度可判斷是北美西海岸地區,A是海洋,C是陸地,陸地等溫線向北凸,海洋等溫線向南凸,說明陸地比同緯度海洋溫度高,是北半球的夏季。故D正確。第20題,北美西海岸30°N附近是由高緯流向低緯的寒流,由北向南流。故A正確。大興安嶺地區冬季寒冷漫長,春季來得遲且短暫,大興安嶺主脈為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寒溫帶針葉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林火發生率和燃燒率居全國之首,是全國重點的高火險區之一。下圖示意大興安嶺東、西坡林火發生率月際分布。據此完成21~23題。21.大興安嶺東、西坡林區森林火災 ()A.開始期與結束期完全一致B.東坡林火發生次數遠較西坡多C.東坡較西坡早一個月進入高峰期D.春季是全年的高風險重災季節22.大興安嶺林區林火多發的自然誘因是()A.氣溫 B.土壤C.地形 D.水文23.影響大興安嶺東、西坡林火發生頻率季節差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局地氣候 B.河網密度C.季節風向 D.植被種類及生物量解析:21.D22.A23.B第21題,大興安嶺東、西坡林區森林火災的開始期與結束期基本一致,但并非完全一致;根據圖文材料無法比較東、西坡林火發生次數的大小;西坡較東坡早一個月進入高峰期;大興安嶺地區冬季寒冷漫長,春季來得晚,時間短,大興安嶺的春季與華北地區的春季不同,當地5~6月春季才到,春季是全年的高風險重災季節。第22題,氣溫、降水量、相對濕度、風力等氣象因子與森林火災的發生密切相關。土壤、地形、水文等對林火多發影響不大。第23題,局地氣候、季節風向、植被種類及生物量對林火發生都有明顯作用,而河網密度與林火發生頻率的季節差異無關。“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安徽省的黃山(北緯30.18°,東經118.14°)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不僅山峰險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黃山松針葉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態,形態各異。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更奇特的是,松樹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下圖示意黃山的景觀。據此完成24~25題。24.黃山山麓對應的自然植被為 ()A.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亞熱帶硬葉林 D.針闊混交林25.與黃山松千姿百態、生長緩慢最密切相關的因素是 ()A.地形和溫泉 B.溫泉和氣候C.巖石和云海 D.巖石和氣候解析:24.B25.D第24題,黃山位于安徽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麓自然植被與當地植被一致,B正確。第25題,在缺少水土的峭壁巖縫間,發育不良,形成黃山松。松樹分布的海拔高,氣溫低,且水土條件差,因此生長緩慢,影響因素是巖石和氣候,D正確。地形對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影響不大,溫泉和云海對黃山松的生長影響不大,A、B、C錯。二、非選擇題(共4個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材料由于低壓滯留,2020年7月4日凌晨開始,日本九州島熊本縣經歷了一輪強降水過程,甲地某養老院在本輪強降水過程中,人員傷亡較大。圖1為當日近地面附近等壓線分布形勢圖,圖2為九州島熊本縣地形示意圖(1)熊本縣的地勢高低特點是______________當地夏季盛行______________風(填風向)。(4分)(2)說明熊本縣本輪強降雨形成過程。(3分)(3)簡析本次強降水導致甲地養老院人員傷亡較大的原因。(4分)解析:第(1)題,結合圖示海拔可看出,地勢東高西低;當地位于亞洲東部,季風氣候顯著,夏季盛行東南風。第(2)題,結合圖示和材料可知,受低壓影響,北半球風向向右偏,西南風強盛,帶來大量濕潤的海洋水汽;受當地地形影響在西側山地迎風坡形成大量降水。第(3)題,老年人本身行動不便,結合材料信息可知,強降水發生在凌晨,易發生人員傷亡;當地地勢東高西低,東部有大面積的山地丘陵,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誘發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位于河谷,水位上漲快。答案:(1)東高西低東南(2)受低壓影響,西南風強盛,帶來大量濕潤的海洋水汽,在西側山地迎風坡形成大量降水。(3)位于河谷;強降水導致山洪暴發;誘發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凌晨發生,老年人行動不便。27.新疆喀什某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于2020年6月10日至8月10日到甲圖所示區域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考察活動。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同學們某日20:30到達A地時已華燈初上,而自己的家鄉此時天空依然明亮。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此現象。(4分)(2)簡述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間,B地(21°N)晝長的變化情況。(5分)(3)同學們在B地(21°N)與當地學生交流時,看到他們記錄的B地某時段正午物影變化示意圖(乙圖)。據此簡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間,B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情況。(5分)解析:第(1)題,同學們是在夏半年進行的考察,此時段太陽直射點處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緯度越高的地區晝越長,喀什比A地區緯度高,因而能夠見到太陽;喀什位置靠西,地方時相比A地區晚,日落也要晚一些。第(2)題,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為先向北,到6月22日達到最北,然后向南,一直到12月22日前后。考察時間段內,對于靠近北回歸線的B地而言,晝長夜短,6月22日晝長達到最大值,因而6月10日到6月22日晝長不斷變長,6月22日到8月10日,晝長逐漸變短,整體而言晝長夜短。第(3)題,由乙圖可以看出,6月10日到6月22日,日影逐漸變長,說明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日影逐漸變短,說明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7月17日影長為0,說明此時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為90°;7月17日到8月10日答案:(1)喀什比A地緯度高,夏季白晝時間更長;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2)6月10日至6月22日,晝漸長;6月22日,晝最長;6月22日至(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變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陽高度變大至90°;7月17日至8月10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地質時期柴達木盆地為巨大湖泊,在地殼抬升和氣候干旱化的雙重作用下,古湖面積萎縮,形成群山環抱的封閉性斷陷盆地。強勁的西北風從阿爾金山的低洼區穿入,不斷剝蝕出露的古湖沉積地層,形成規模巨大、與主導風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該地區氣候曾向暖濕轉變,盆地中西部的鴨湖地區(下圖)形成了我國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觀。現在,鴨湖水位上升,面積擴大,水體的作用正導致水上雅丹景觀的消失。(1)分析柴達木盆地有利于雅丹地貌發展的物質和氣候條件。(4分)(2)簡述鴨湖地區雅丹地貌演化為水上雅丹的過程。(4分)(3)推測水體的作用對水上雅丹景觀消失的影響。(4分)解析:第(1)題,鴨湖水上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區,原為一片古湖,該地區主要為沉積巖;古湖時期,氣候相對溫暖濕潤,該區域地勢較低,接受大量沉積物;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響,古湖萎縮,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該地區受擠壓變形,形成眾多褶皺山脈,氣候越來越干,古湖萎縮,湖泊沉積物出露地表,風力和流水不斷侵蝕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第(2)題,據圖可以看出,由于氣候轉暖變濕,徑流增多,更多的河水匯入鴨湖;盆地地形利于積水,湖水水位上升使得鴨湖面積變大,導致部分陸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終形成水上雅丹。第(3)題,流水侵蝕作用: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巖石易變軟,加上水浪沖刷,將底部掏空,導致重力坍塌。巖層裂隙中水體凍融作用,導致巖層破碎。答案:(1)物質條件:沉積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積地層。氣候條件:氣候干旱,晝夜溫差大,風化作用強;氣候干旱,西北風勢力強勁;西北風經低洼區穿過,狹管效應,加強風力侵蝕。(2)當氣候轉向暖濕,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區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沒部分陸地雅丹,在湖泊邊緣形成水上雅丹。(3)湖面水位上升,逐漸淹沒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巖層裂隙中水體凍融作用,導致巖層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蝕作用,加劇雅丹地貌坍塌。2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青海玉樹州囊謙縣,其地質構造屬唐古拉褶皺區,位于兩條西北偏西向的斷裂帶之間,鹵水鹽儲量豐富。該縣的白扎鹽場位于瀾滄江支流扎曲河畔,所產鹽品質高且具有一定的藥效。目前鹽場仍沿用“引鹽泉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后自然結晶”的傳統工藝制鹽。近年來,隨著交通改善,外來鹽的進入,鹽場受到一定的影響。2018年8月,青海省某副省長到該縣調研,要求白扎鹽場在繼續保持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增長點。(1)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推測白扎鹽場引用的鹽泉形成過程。(4分)(2)從地形的角度,分析白扎鹽場形成的有利條件。(4分)(3)結合材料,為重振白扎鹽場提出可行的對策。(5分)解析:第(1)題,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其地質構造屬唐古拉褶皺區,位于兩條西北偏西向的斷裂帶之間,鹵水鹽儲量豐富”,說明白扎鹽場位于地殼運動活躍地帶,褶皺、斷裂發育。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點,或者地下含水層露出地表的地點。富含鹽分的地下水在壓力作用下,沿巖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鹽泉。第(2)題,由材料可知,目前鹽場仍沿用“引鹽泉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后自然結晶”的傳統工藝制鹽。因此白扎鹽場形成的有利地形條件應與鹽畦的修建、引水入鹽畦,風吹日曬強烈有關。讀圖可知,白扎鹽場位于河谷地帶,兩岸地形平坦,利于修建鹽畦。河谷地勢較低,有利于引鹽水入鹽畦。白扎鹽場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風力強勁,有利于鹵水蒸發。第(3)題,由材料可知,白扎鹽品質高且具有一定的藥效,采用傳統工藝制鹽,鹽場受到影響是因為外來鹽的進入;當地政府要求白扎鹽場在繼續保持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增長點。“繼續保持傳統工藝”,應在保護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意識。“尋找新的增長點”,應加大科技投入,開發藥用鹽等相關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保留傳統采鹽工藝,開發鹽田旅游業,挖掘鹽文化。答案:(1)位于地殼運動活躍地帶,褶皺、斷裂發育,富含鹽分的地下水在壓力作用下,沿巖石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鹽泉。(2)位于河谷地帶,相對平坦開闊,利于開辟成鹽畦,且地勢較低,有利于引鹽水入鹽畦,位于青藏高原,晴天多,光照充足,風力強勁,有利于鹵水蒸發。(3)在保護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加大科技投入,開發藥用鹽等相關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保留傳統采鹽工藝,開發鹽田旅游業,挖掘鹽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意識。(任答3點即可)模塊綜合檢測(二)(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5月9日為一年一度俄羅斯紅場閱兵日,2020年閱兵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放在當地時間(東三區)6月24日10:00舉行,來自塞爾維亞、亞美尼亞、烏茲別克斯坦等13個國家的軍隊參加。中國三軍儀仗隊一行105人于6月13日飛抵莫斯科,1.中國沈陽(41°48′N,123°25′E)市民觀看開幕式直播時北京時間為 ()A.6月24日15:00 B.6月24日C.6月25日15:00 D.6月25日18:002.中國三軍儀仗隊參會期間 ()A.地球公轉速度先慢后快B.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進入雨季C.烏茲別克斯坦棉花正值生長旺季D.亞美尼亞日出東南,晝長夜短解析:1.A2.C第1題,俄羅斯莫斯科地處東三區,沈陽使用東八區的北京時間,時間相差5小時,根據東加西減原則,沈陽時間為6月24日15:00,A正確。第2題,6月13~24日期間,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向遠日點移動,故地球公轉速度一直減小,A錯誤。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B錯誤。烏茲別克斯坦地處內陸,高山冰雪融化,適合棉花生長,C正確。6月13~24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亞美尼亞日出東北,晝長夜短,D錯誤。考古界人士常說:“漢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吳城”在鄱陽湖邊流傳了1600多年。近年來,鄱陽湖出現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讓海昏侯墓呈現在人們面前。下圖為鄱陽湖周邊地區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3~4題。3.關于圖示區域的地質活動描述正確的是 ()A.圖示范圍內的巖石均是沉積巖B.廬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斷裂抬升C.P地的地質地貌是背斜谷D.圖示地質過程中,鄱陽湖湖心西移4.結合材料判斷,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殼運動,沉入湖底久B.地質穩定,環境變遷小C.加強保護,人為破壞少D.巖性堅硬,外力侵蝕弱解析:3.B4.A第3題,根據圖例判斷,圖示范圍內的巖石有變質巖和巖漿巖,A錯;廬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斷裂抬升,形成的是斷塊山,B對;圖示P地的地形開闊,不是谷地,C錯;根據圖示指向標可知,圖示地質過程中,鄱陽湖湖心向東南移,D錯。第4題,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殼運動,沉入湖底久,沒有受到人為破壞,A對,C錯;圖示區域地質條件不穩定,環境變遷較大,B錯;圖中顯示背斜頂部已被侵蝕,D錯。南極輻合帶是一條海洋地理界線,南界為南極洲的海岸線,北界則是一條變動于50°S~60°S的假想線。在南極輻合帶中,向北流動的寒冷海水下沉至向南流動的較溫暖的海水層之下。下圖是南極輻合帶示意圖。據此完成5~7題。5.與南極輻合帶成因類似的氣壓帶是 ()A.赤道低壓帶 B.副熱帶高壓帶C.副極地低壓帶 D.極地高壓帶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南極輻合帶的存在讓南極比北極地區溫暖B.南極輻合帶造就了龐大的海洋生物量C.南極輻合帶以北地區冬季海冰覆蓋D.南極輻合帶以南地區海水含鹽量高7.南極輻合帶是西風漂流的一部分,西風漂流 ()A.被陸地分割成幾部分B.由盛行西南風吹拂而成C.受溫暖西風影響為暖流D.繞南極洲由西向東環流解析:5.C6.B7.D第5題,由材料可知,南極輻合帶是由于冷暖性質不同的海水相遇形成的。赤道低壓帶是熱力原因形成的,主要為地表溫度高,氣流上升所致,A錯。副熱帶高壓帶是在動力作用下,氣流下沉形成的,B錯。副極地低壓帶是來自低緯的暖氣團和來自高緯的冷氣團相遇形成的,C對。極地高壓帶是高緯度氣溫低,氣流下沉形成的,D錯。第6題,南極比北極氣溫低,A錯。南極輻合帶是不同性質的海水相遇,發生熱量交換,海水攪動,把海底營養物質挾帶到海洋表層,造就了龐大的海洋生物量,B對。南極輻合帶以北海水溫度高,冬季不會被海冰覆蓋,C錯。南極輻合帶以南受寒流影響,含鹽量低,D錯。第7題,西風漂流是在盛行西風影響下,形成繞南極洲的環流,A錯。南半球的西風帶為西北風,B錯。西風漂流為寒流,C錯。西風漂流繞南極洲由西向東環流,D對。如圖為某年9月14日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完成8~10題。8.圖中鋒面⑤移到甲地時,甲地的天氣特點是 ()A.氣壓降低 B.氣溫升高C.風雨交加 D.天氣轉晴9.下圖中能示意②的天氣系統是 ()10.②地所處的天氣系統及可能引發的災害分別是 ()A.氣旋風暴潮 B.反氣旋伏旱C.冷鋒凍害 D.暖鋒洪澇解析:8.C9.A10.A第8題,根據鋒面的位置可知,鋒面⑤為冷鋒,受冷鋒影響,甲地氣壓會升高,氣溫會降低,多大風、陰雨天氣,故C正確,A、B、D錯誤。第9題,據圖可知,②地位于北半球;根據風向可知,②地風向由四周吹向中心,表明該地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為低壓(氣旋)。選項中A為北半球的低壓(氣旋),B為南半球的低壓(氣旋),C為冷鋒,D空氣下沉,為高壓(反氣旋)。故選A。第10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②地所處的天氣系統為低壓(氣旋),強烈的低壓(氣旋)會引發狂風、暴雨、風暴潮。故選A。下圖為歐洲南部沿北緯42°緯線部分地區剖面示意圖和①、②兩地降水量統計圖。讀圖,回答11~12題。11.圖示②地氣候 ()A.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冬暖夏涼,降水均勻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溫,干濕分明12.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 ()A.洋流 B.大氣環流C.地形 D.緯度位置解析:11.A12.C第11題,讀圖可以看出,②地夏季(6~8月)降水較少,氣候炎熱干燥,冬季(12~2月)降水較多,溫和多雨,該地屬于地中海氣候,故選A。第12題,在42°N帶來降水的是西風,從剖面圖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風坡,降水少,②地位于山地迎風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兩地年降水量差異顯著的主導因素是地形,故選C。下圖為我國某新建水庫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13~15題。13.圖示區域位于我國 ()A.江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C.三江平原 D.柴達木盆地14.某旅游者在丁地拍攝夕陽下小島,太陽照射水面,波光耀眼,則該日最可能是 ()A.3月20日 B.C.10月1日 D.15.水庫附近有一個古鎮,最可能在 ()A.甲處附近 B.乙處附近C.丙處附近 D.丁處附近解析:13.A14.B15.B第13題,讀圖分析,圖中等高線的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勢起伏比較明顯,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最可能位于江南丘陵,A正確;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B錯誤;三江平原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C錯誤;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D錯誤。第14題,讀圖可知,小島位于丁地的西北方向,若能拍到所描述的景象說明日落時太陽位于西北方向,此時太陽應該直射北半球。第15題,該區域位于我國江南丘陵,多發生洪澇、泥石流等災害;讀圖可知,乙處地勢較高且較為平坦,不易受洪水危害;甲、丙、丁處地勢較低,易受洪水危害,因此古鎮最可能分布在乙處附近。南非東北部布萊德河峽谷以伯克幸運壺穴景點著稱,每年吸引大部分游客前往。壺穴又稱“甌穴”,是指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渦流或水流攜帶礫石或粗沉積物研磨基巖河床形成。下圖為壺穴演化過程,從發育階段看,其形成演化分為三個階段:“碟型”壺穴形成階段,“Ω”倒型壺穴發育階段,“鍋”型壺穴發育階段。據此完成16~18題。16.壺穴主要形成時期為當地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7.壺穴形成過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氣溫高低 B.降水多少C.河流流速 D.基巖性質18.圖中壺穴形成的過程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Ⅰ—Ⅱ D.Ⅲ—Ⅱ—Ⅰ解析:16.B17.A18.D第16題,根據文字材料,壺穴是指流水對基巖表面侵蝕而形成的凹坑,說明壺穴形成的主要時期為河流的豐水期。該峽谷位于南非熱帶草原氣候區,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侵蝕作用強,故選B。第17題,讀材料可知,壺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蝕作用,流水侵蝕與降水量、河流流速、基巖性質關系密切,與氣溫關系較小。第18題,讀材料可知,壺穴形成演化分為三個階段:“碟型”壺穴形成階段,“Ω”倒型壺穴發育階段,“鍋”型壺穴發育階段。Ⅲ圖壺穴如“碟型”,Ⅱ圖壺穴如“Ω”倒型,Ⅰ圖壺穴如“鍋”型,圖中壺穴形成的過程是Ⅲ—Ⅱ—Ⅰ,故選D。河流的流量、流速及流域內的土質狀況等都會影響河流含沙量,而所含泥沙礦物成分的不同也會影響河流的水質和水色。由于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分的原因,當渭河含沙量達到10kg/m3時,水色便呈赤黃色,從而在某些季節在涇河(渭河的支流)、渭河交匯處容易出現“涇渭分明”的景觀。讀渭河、涇河流量及含沙量統計表,完成19~20河流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汛期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汛期平均含沙量/(kg/m3)枯水期平均含沙量/(kg/m3)渭河22.939.740.110.1涇河13.923.92685.7519.與渭河相比,涇河枯水期含沙量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坡度較小 B.降水量小 C.支流較多 D.植被稀疏20.“涇渭分明”景觀容易出現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19.A20.D第19題,枯水期涇河和渭河降水量都較小,故B錯;河流的支流對含沙量影響較小,故C錯;植被覆蓋率低,則含沙量大,反之則小,涇河含沙量小說明其植被覆蓋率高于渭河,D錯。地勢平緩則含沙量小,與渭河相比,涇河坡度小,故A對。第20題,夏季兩條河流含沙量都很大,這種景觀現象不明顯;枯水期渭河含沙量比涇河大,“涇渭分明”景觀明顯,應為冬季,選D。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亞的“叢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亞林火多發年份與沿岸洋流異常有密切關系。下圖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災區分布。11月起,林火形成的煙塵飄向新西蘭,使新西蘭各地籠罩在煙霾中。據此完成21~23題。21.推測與澳大利亞林火發生密切相關的洋流異常主要是 ()A.洋流①異常減弱 B.洋流②異常減弱C.洋流①異常增強 D.洋流②異常增強22.與澳大利亞相比,新西蘭沒有“叢林野火季”的主要原因是 ()A.島國面積小,空氣濕度大B.緯度較高,夏季氣溫較低C.植被覆蓋率低,不易著火D.西風較強,冬季降水較多23.與往年相比,2019年11~12月新西蘭 ()A.風力增強 B.降水增多C.氣溫升高 D.光照增強解析:21.B22.A23.C第21題,根據圖示可知,澳大利亞林火主要分布在東部、北部和南部,說明與東澳大利亞暖流異常相關,東澳大利亞暖流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濕度大,不易發生火災,但是東澳大利亞暖流異常減弱,降水減少,氣候干熱,易發生火災,圖中②為東澳大利亞暖流,故B正確,A、C、D錯誤。第22題,新西蘭屬于島國,面積較小,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空氣濕度大,不易發生火災,故A正確;新西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植被覆蓋率高,故B、C、D錯誤。第23題,根據材料“煙塵飄向新西蘭,使新西蘭各地籠罩在煙霾中”,說明風力較弱,如果風力增強,煙霾易吹散,故A錯誤;火災形成的煙塵飄向新西蘭,會使氣溫升高,水汽難以凝結,降水不會增多,故B錯誤;澳大利亞叢林野火會把熱空氣傳遞到新西蘭,使新西蘭氣溫升高,故C正確;由于煙塵籠罩,減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光照減弱,故D錯誤。下圖示意45°S附近某地區的相關數據,其中①④處為海洋,②③處為陸地,80°、60°為當地經度。讀圖,完成24~25題。24.①處所屬的大洋與板塊的名稱分別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塊B.太平洋、南極洲板塊C.印度洋、印度洋板塊D.太平洋、美洲板塊25.②③兩處的降水差異顯著,主要原因是 ()A.緯度 B.海陸位置C.地形 D.洋流解析:24.B25.C第24題,結合經緯度判斷,圖中大陸為南美洲大陸,西側為太平洋,位于南極洲板塊,故選B。第25題,由經緯度可知,圖示區域位于盛行西風帶內,②位于西風帶迎風坡,降水多,③位于西風帶背風坡,兩處的降水差異顯著,主要原因是受安第斯山脈的影響,為地形因素,故選C。二、非選擇題(共4個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花崗巖垂直節理(裂縫)發育,質地堅硬、光滑,是優質建筑材料。位于阿根廷與智利之間的托雷峰海拔3128米,相對高度1227米,是典型的花崗巖巨塔式山峰,在山峰最頂端,有一個高達50米的冰川。托雷峰是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之一,攀登的難度不在于海拔,而在其獨特的形狀,從任何一個角度攀登,(1)分析圖示區域山脈形成前后,甲地區植被發生的變化。(4分)(2)簡述登頂托雷峰所面臨的困難。(3分)(3)說明塔狀尖峰——托雷峰的形成過程。(6分)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甲地位于南緯48°附近的安第斯山脈東側,安第斯山脈是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擠壓碰撞而形成的,在山脈形成前,該地位于西風帶內,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后來,受山地阻擋,甲地位于西風的背風坡,加之焚風效應的影響,降水減少,氣候干旱,形成溫帶荒漠。第(2)題,登頂托雷峰的困難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托雷峰海拔3128米,相對高度1227米,是典型的花崗巖巨塔式山峰”,質地堅硬、光滑,不利于攀登。同時,“攀登的難度不在于海拔,而在其獨特的形狀,從任何一個角度攀登,其坡度都在80°以上”,說明托雷峰坡度陡是其難以攀登的另一困難。另外,山頂有高達50米的冰川,不利于攀登。地處西風帶內,風力強勁,容易發生暴風雪天氣,也給登頂帶來困難。第(3)題,任何地表形態都是內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構。由材料可知,托雷峰組成巖石為花崗巖,花崗巖為其巖石組成,而花崗巖為侵入型巖漿巖,是巖漿冷凝形成的。后來隨著板塊擠壓運動,花崗巖上部的巖石被外力侵蝕,堅硬的花崗巖保留下來。海拔高處有冰川,受冰川侵蝕,形成角峰。垂直節理受風力、冰雪侵蝕出現裂隙,受重力影響,碎石沿直線剝落,形成尖狀山峰,坡度較陡,任何角度坡度都在80°以上。答案:(1)在山脈形成以前,受西風影響大,氣候濕潤,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或森林);隨板塊擠壓,地勢抬升,甲地受地形阻擋,位于西風背風坡,降水逐漸減少,植被由溫帶草原向溫帶荒漠變化。(2)坡度陡;巖面光滑;受西風影響,出現暴風雪;頂部冰川厚。(3)板塊交界處,巖層破碎,巖漿侵入,冷卻形成花崗巖,受板塊擠壓,地殼抬升,其頂部覆蓋的巖石因風化、侵蝕而剝離,花崗巖裸露;繼續抬升,花崗巖受冰川侵蝕,形成塔狀山峰(角峰);垂直節理受風力、冰雪侵蝕出現裂隙,受重力影響,碎石沿直線剝落,形成尖狀山峰。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2020年暑假,某高二學生團隊到四川峨眉山進行研學實踐。團隊分若干小組,下表為某6人小組申領的任務清單。任務類型自然地理類項目任務區域峨眉山金頂景區冷杉林區域,海拔范圍3000~3077米調查內容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種豐富度(數量及優勢物種)、垂直結構(垂直分層)、水平結構(植株大小、覆蓋度)等,為研究該區域生物多樣性提供數據支撐調查方法樣方法:樣方也叫樣本,是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集合。進行植物群落特征調查時,通常從研究區域內實地抽取若干個樣方,通過統計其平均值來表征該研究區域內整個群落調查時間調查分工時間:半天分工:每2人負責一個樣方內全部植株數據采集數據采集群落特征數據采集表(1)如果你是小組長,請從天氣角度,為成員個人攜帶裝備提出建議。(4分)(2)為保證樣方取樣的科學性,并按時完成調查工作,你認為樣方選址、面積大小、數量上應注意哪些問題。(4分)(3)數據采集時,除植株編號、物種名稱外,你認為還要采集哪些信息,請簡要列出。(3分)解析:第(1)題,天氣角度應從氣溫、降水、光照等角度進行分析。峨眉山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且山區天氣多變,要準備防雨物品;所研究的區域海拔較高,氣溫低,風速大,要準備防寒和防風衣物;山頂太陽輻射強,紫外線強,要準備防曬用品。第(2)題,為保證抽取樣方的代表性、準確性,在選址、面積、數量方面應盡可能做到科學、全面。選址:應選擇人為干擾少的區域,這樣能最大限度保證植物群落的原始狀態,增加數據的準確性,位置可隨機抽取;面積:樣方內應包括大多數的植物群落,提高樣方的代表性,樣方面積盡量小,減少工作量,以保證完成取樣;數量:樣方數量不能太多,太多會增加工作量,但也不能太少,太少會降低準確性和代表性,為保證樣方的代表性,應選多個樣方(可選取3個樣方),統計其平均值。第(3)題,數據采集時,除植株編號、物種名稱外,為保證樣方的數據全面性、準確性,還應采集植株的高度、數量、粗細、覆蓋度、生長狀況等,這樣對于調查植物群落特征更科學全面。答案:(1)調查季節為夏季且山地氣候多變,降雨可能性較大,應攜帶防雨物品(雨衣/雨披);研究區域海拔高,氣溫低、風速大,應攜帶防風、保暖衣物;山區戶外紫外線強(非降雨時段),應攜帶防曬物品。(2)選址:應位于景區內人類活動干擾少的自然林區;位置應隨機抽樣選取;面積:樣方內應包含該群落的大多數植物種類;單個樣方面積盡量最小,以減小工作量;數量:應多個樣方(可選取3個樣方),統計其平均值。(3)數據表還應采集:植株的數量、高度、直徑(或粗細)、覆蓋度(覆蓋面積)等。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要比干空氣密度小。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如圖為北美洲部分地區某時刻主要氣象要素分布形勢示意圖,來自極地、太平洋和墨西哥灣的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落基山以東平原地區交綏形成三個鋒:冷鋒、暖鋒和干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校長課堂唱歌活動方案
- 校長述職活動方案
- 江蘇互聯網培訓活動方案
- 殘疾人送鮮花活動方案
- 水電安全活動方案
- 漢堡店充值活動方案
- 正規公司服裝策劃方案
- 河南微信活動方案
- 汽車俱樂部開展活動方案
- 殘疾人集中服務活動方案
- 城鎮污泥標準檢驗方法CJT221-2023 知識培訓
- 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DB11T 1034.2-2024交通噪聲污染緩解工程技術規范 第2部分:聲屏障措施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DL-T664-2016帶電設備紅外診斷應用規范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6第六講 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
- 海南師范大學2022年計算機網絡期末試題及答案
-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新型激光焊接解決方案 解決電機定子焊接難題
- 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培訓教材課件
- 醫學影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