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中國古代經濟 課件_第1頁
專題 中國古代經濟 課件_第2頁
專題 中國古代經濟 課件_第3頁
專題 中國古代經濟 課件_第4頁
專題 中國古代經濟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列舉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經濟成就;2.感知古代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堅定文化自信。

在古代社會經濟中,首先是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在此基礎上手工業發展起來,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城市、商業和對外貿易得到發展

一、農業是主導,小農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二、手工業、商業是農業的補充;(古代中國的手工業在世界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三、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一、認識中國古代經濟合作探究B唐朝唐朝北宋元朝黃道婆發明A二、探尋生產工具的進步補充:宋(秧馬)(南朝祖沖之水碓磨)水碓翻車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C

閱讀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時期江南的特點,說說經濟重心南移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牧隙海ń希┑貜V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衣覆天下。(《宋書》)材料三:朝廷……實仰東南之財賦,……語曰“蘇湖熟,天下足?!保ㄋ巍じ咚沟谩稅u堂存稿》)三、探尋江南的變化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混亂使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其后,北方經歷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材料二:宋代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加之長期經濟發展中,北方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破壞較小,南方農業發展較快。材料三:吳越王募民能墾荒田者,勿收其稅,由是境內無棄田。材料四: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比例西漢247萬19.8%998萬80.2%唐392萬43.2%515萬56.8%北宋1122萬62.9%662萬37.1%1.北方多戰亂,南方安定。2.南方自然條件優越。4.北方人口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工具3.南方政府重視生產。論從史出結合本課內容,說說經濟中心南移過程中的不同表現?經濟重心南移:1奠定基礎2開始南移3南宋完成南移見下頁注:北宋打破坊市制度abcdaabbccd(2020.杭州)下圖是魏晉時期的墓磚壁畫“犁耕圖”,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地區,下列對該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A.棉布已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衣料B.曲轅犁在當時已得到廣泛的應用C.反映了魏晉時期我國開始使用牛耕D.展現了當時河西地區農業生產的場景課堂練習D(2020.金華)宋代經濟遠較唐代發達,城市繁榮,商業興盛。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北宋出現紙幣“交子”②北宋東京消除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③宋朝重視科舉考試④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商標廣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當堂檢測四、探尋京杭大運河——1隋大運河北京杭州2.元朝大運河

為了便利南糧北運,開鑿了兩段新運河,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抵大都;通惠河、會通河五、農耕文明鼎盛

——明清時期緯度位置(元: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稱)兩晉南北朝:養蠶繅絲技術的提升→棉布的發展南宋:棉紡織業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六、探尋棉紡織業的變化abcd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一項主要技能,請你用年代尺的方式嘗試進行以下梳理:農業(種植業為主)、手工業(絲織業、制瓷業)商業(商業城市、貨幣)等的發展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青花瓷青花瓷是明代的主流瓷器,以景德鎮的青花瓷為盛青瓷南北朝時期唐朝明朝

宋朝: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定窯、鈞窯,景德鎮興起);景德鎮制瓷中心D②秦圓形方孔半兩錢③西漢五銖錢④北宋紙幣“交子”①清朝康熙皇帝明代中后期:白銀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北宋東京汴梁城市布局圖宋代的城市與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顯不同?坊市分離,市定時關閉坊市結合,店鋪布全城西市東市農業:(種植業為主)

1東晉南朝:長江中下游是的重要糧倉,南方以水稻為主,稻田開始

使用糞肥。(《齊民要術》北朝賈思勰,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2宋朝:蘇湖成為糧倉?!疤K湖熟,天下足”;引進占城稻;水稻產量居糧食首位

3明至清前期:多熟制的種植制度,新品種培育,甘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引進。

明代的徐光啟《農政全書》

手工業:(1)紡織業:三國時期:蜀錦宋朝:蜀地的絲織品“號為冠天下”;元:

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衣被天下”;明至清前期:“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2)鑄造業:東晉南朝:灌鋼法(3)制瓷業:東晉南朝:青瓷;唐朝:唐三彩

宋朝: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定窯、鈞窯,景德鎮興起);

明朝:景德鎮制瓷中心

唐朝:長安(國際性大城市)揚州,坊市分離宋朝:紙幣交子,商標、廣告已經出現;坊市界限消除;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明至清前期:工商業市鎮的興起與繁榮,商幫徽商、晉商商業:22.(10分)回望農耕文明,厚植“三農”情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中國古代封建政府趨勢減輕農民納稅應役負擔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是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時期……第二個黃金時期是唐太宗統治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幾躁惷鞴狻吨袊糯募{稅與應役》(1)請將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處填寫完整。(3分)(2)請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能印證材料二說明的相關史實。(4分)(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3分)春秋戰國漢代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中國進入鐵器時代,開始出現鐵農具,并已使用

鐵農具數量大大增加,出現了曲柄鋤、耬車等新式農具南方相對北方較為穩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太湖、鄱陽湖和洞庭湖流域,是當時的重要糧倉改進耕作技術,出現了

和筒車,糧食產量持續增加江南地區處于長期相對和平的環境,農業發展很快,

躍居糧食產量的首位(1)①牛耕;②曲轅犁;③水稻。(2)漢文帝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每年服役改為三年一次;漢景帝將田租定為三十稅一;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3)積極的國家政策;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耕作技術的革新;新作物的引進和培育。當堂檢測8.江南農業足發展,經濟地位大提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1)材料一中人口發生怎樣的變化?它折射出這段時期經濟哪一發展趨勢?(2)綜合上述材料,分析江南地區農業發展的原因。(1)變化:從漢到宋,南方人口逐漸超過北方。趨勢: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2)勞動力的不斷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農耕技術的進步);人民的辛勤勞動;自然條件優越;政府重視興修水利。(2)唐朝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詩人身份多樣等。

科舉制。21.繁盛的唐朝享譽世界,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度圃姟肥珍浀脑娮饔?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作者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販夫走卒、外國人……——摘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1)分別寫出圖中都城A和圖工具的名稱。

(2)根據材料二歸納唐朝詩歌繁盛的表現,這與當時哪一制度密切相關?

(3)依據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史實,說明“繁盛的唐朝享譽世界”。

(1)長安;簡車。(3)簡車等農業工具的出現,農業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廣州、揚州等商業城市,商業繁榮,出現國際大都市;唐詩等文學藝術的發展,文化繁盛,遠播世界;疆域遼闊,民族交融,國力強盛,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2018?杭州B卷)(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圖1、圖2兩種農具最早使用的時期,并簡述其作用。(4分)材料二:我國農民向來重視作物良種選育。歷代農民選育的農家品種,推陳出新,盈千累萬,一個良種選育出來后便在農村中傳播?!鞔笃?,新大陸的作物如甘薯、玉米、煙草、花生等傳到中國后,這些新作物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章楷《我國古今農業推廣事業述略》到了明清,江南稻麥復種制進一步發展。南方雙季稻的種植更加廣泛,并向長江流域擴展,部分地區出現二稻一麥的一年三熟制。——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明清時期我國農業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4分)春秋時期。(1分)唐朝。(1分)鐵農具大大促進了生產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1分)曲轅犁輕便省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