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講極地地區課件初中總復習地理人教版-_第1頁
第12講極地地區課件初中總復習地理人教版-_第2頁
第12講極地地區課件初中總復習地理人教版-_第3頁
第12講極地地區課件初中總復習地理人教版-_第4頁
第12講極地地區課件初中總復習地理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地理第12講極地地區內容索引考點?梳理整合考題?自測體驗考法?分類全析考點?梳理整合極地地區考點(一)南極地區1.位置:主要位于

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

2.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圈3.氣候特征:

(1)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素有“

”之稱,另外還有“

”和“

”之稱。

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獨特的自然景觀。

(2)南極寒冷的原因。①處在

緯度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最少。

②海拔

③地表被冰雪覆蓋,反射了部分太陽輻射。4.方向:在南極上空俯視圖中,地球自轉呈

方向;南極點四周為

(方向)。

酷寒干燥烈風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風庫冰山高高順時針北方5.資源:自然資源的“大倉庫”。(1)固體淡水資源:冰川。(2)礦產:

(3)海洋生物:代表動物是

煤、鐵、石油等企鵝6.科學考察的寶地(1)科考時間:每年

是南極地區的

,氣溫高些;正值極晝期,利于開展科學考察。

(2)我國科考站:①

站——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位于南極圈以外,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②中山站——位于南極圈內,有

現象。

③昆侖站——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④泰山站和秦嶺站。(3)保護和利用:遵守《

》,保護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

11月至次年3月暖季長城極晝、極夜南極條約(二)北極地區1.范圍:北極地區主要是指

(66.5°N)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H

洋大部分及其周邊的A

洲、B

洲、C

洲的部分地區。

北極圈北冰北美歐亞2.自然環境:以

為主,浮冰廣布。

3.氣候:比南極稍

。南極地區氣溫比北極地區低、降水比北極地區少的原因:南極地區以

(填“陸地”或“海洋”)為主,北極地區以

(填“陸地”或“海洋”)為主,陸地降溫幅度比海洋大;南極地區的海拔比北極地區

4.居民:長期居住的主要是

人,他們的住所是冰屋。

5.自然資源:淡水,代表動物是

,礦產資源有

、天然氣等。

6.我國科考站:黃河站。7.方向:在北極上空俯視圖中,地球自轉呈

方向;北極點四周為

(方向)。

海洋溫暖陸地海洋高因紐特北極熊石油逆時針南方溫馨提示

我國在極地地區建立了科學考察站,如下表所示。

地區科學考察站南極地區1985年在喬治王島上建立了長城站;1989年在南極大陸上建立了中山站;2009年在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建立了昆侖站;2014年2月8日,我國南極泰山站正式建成開站,這是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位于伊麗莎白公主地;2024年2月7日,位于羅斯海恩克斯堡島的中國南極秦嶺站正式開站北極地區2004年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群島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2018年10月18日,由我國和冰島共同籌建的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正式運行考題?自測體驗1.下列關于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年降水量少,淡水資源豐富B.科考的最佳時間是北半球的夏季C.為了保護南極脆弱的自然環境,應停止一切科學考察活動D.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南極地區幾乎沒有生物資源A2020年4月23日,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據此完成第2~3題。2.下列描述中,與南極洲自然環境不相符的是(

)。A.酷寒

B.烈風C.降水稀少 D.森林繁茂3.我國中山站所瀕臨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DB解析

第2題,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和烈風,缺少森林。第3題,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科學考察站中的中山站瀕臨印度洋。北極航線是指往來于歐洲和亞洲或者北美洲和亞洲之間,穿越北極地區的航線。北極航線的開通,節省了航行時間。讀兩極地區圖,完成第4~5題。4.與南極地區相比,北極地區氣溫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位置更低 B.海洋面積更大C.地勢更平坦

D.植被覆蓋率更高5.北極航線開辟的主要意義在于(

)。A.有利于北極地區的環境保護B.便于人們欣賞高大的冰山和成群的企鵝C.開發北極地區的礦產資源D.降低亞洲到北美洲或亞洲到歐洲的交通成本BD6.讀南極地區圖,完成下列要求。(1)請描述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南地區。(2)南極和平站位于昆侖站的

方向。

(3)到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季節是我國的

季。

(4)讀圖可知,南極地區分布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的形成需要暖濕的環境與茂盛的植物,而南極地區冰天雪地,號稱“白色荒漠”。請簡要解釋“南極地區煤炭豐富”這一地理現象。東北冬因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南極大陸由暖濕地區到達現在的位置。7.近年來,兩極地區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爭相開發的熱點地區。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諸多不同。請列舉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不同之處(兩點即可)。答案

(1)內容南極地區北極地區海陸分布以陸地為主以海洋為主所在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代表動物企鵝北極熊自然資源淡水、煤、鐵等石油、天然氣等氣候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冷、風力更大、降水更少(2)我國在南、北極地區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中,極晝、極夜現象持續時間最長的是

(3)當中山站出現極晝現象時,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①地中海沿岸溫和多雨。(

)②太陽直射位置在北半球。(

)(4)讀圖可知,昆侖站位于長城站的

方向,黃河站大致的經緯度位置是

昆侖站

√×東南78°N(±1°),14°E(±1°)解析

第(1)題,從海陸分布、所在半球、代表動物、自然資源和氣候等方面比較兩極地區的不同之處。第(2)題,越靠近極點的科學考察站,極晝極夜現象持續時間越長。第(3)題,中山站位于南極洲,南極洲出現極晝現象時為北半球的冬季,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地中海沿岸此時正是溫和多雨的季節。第(4)題,根據地球的自轉方向判斷東西方向,根據緯度的變化判斷南北方向。黃河站大致的經緯度位置通過讀圖即可得出。考法?分類全析考法一兩極地區主要海洋、陸地的識別與空間定位1.在以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方法(1):利用0°經線。0°經線西側是北美洲,東側是歐洲、亞洲。方法(2):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格陵蘭島屬于北美洲,因此,格陵蘭島及其以西部分是北美洲,以東是歐洲和亞洲。2.在以南極洲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周圍大洋、大洲的名稱方法(1):根據形狀判讀。離南極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與南極半島相對。南極半島的東面為大西洋,西面為太平洋。南極大陸最寬的部分所對的大洋是印度洋,印度洋的西面為非洲,東面為大洋洲。方法(2):根據經度判讀。0°經線穿過的大洋為大西洋,0°經線附近的大洲為非洲。180°經線穿過的大洲是大洋洲,穿過的大洋是太平洋。例1下列關于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五個科學考察站均有極晝、極夜現象B.泰山站位于長城站的東南方向C.建站時間選擇在1—2月的主要原因是此時南極最寒冷,冰層堅固,地基牢固D.一艘輪船從長城站出發,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極洲一圈,輪船依次經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推理分析第一步:提取信息。該圖示意南極地區及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分布位置。第二步:整合知識。五個科學考察站是否有極晝、極夜現象與其緯度位置有關,若位于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則有極晝、極夜現象。讀圖可知,長城站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建站時間選擇在1—2月的主要原因是此時為南極的暖季,白晝較長;從長城站出發,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極洲一圈,輪船依次經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第三步:推理總結,得出答案。考法二兩極地區地圖上方向和經度的判斷(1)判斷方向。①北極地區:向北極點靠近是向北,遠離北極點是向南。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箭頭指向東,相反的方向是西。②南極地區:向南極點靠近是向南,遠離南極點是向北。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呈順時針,箭頭指向東,相反的方向是西。(2)判斷東西經度。在兩極地區地圖上,從0°經線開始,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到180°是東經度;從0°經線開始,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到180°是西經度。例2讀南極地區圖,完成下列要求。(1)用箭頭在圖中標出地球自轉方向。(2)A點的經緯度分別是

,

(3)A點在C點的

方向;B點在D點的

方向。

標圖略(順時針)90°W

66.5°S西南正南推理分析第一步:提取信息。該圖示意南極地區,題目要求標出地球自轉方向、辨認A點經緯度和任意兩點的相對方向。第二步:整合知識。第(1)題,在南、北極地區圖上,地球自轉方向遵循“北逆南順”的原則。該圖為南極地區圖,所以自轉方向呈順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