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卷(含答案)高二語文考試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二單元及第三單元第9課。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總結出九九乘法口訣;“往來過費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見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漢代邊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攤費用……講述簡牘文化的電視節(jié)目《簡牘探中華》剛播出結束就被“催更"。該節(jié)目通過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等形式,從簡牘上的寥寥數(shù)語出發(fā),勾勒出鮮活的歷史圖景,受到觀眾好評。

這些創(chuàng)新解讀,基于簡牘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紙張面世之前,古人將竹簡與木牘作為書寫載體,合稱簡牘。從先秦到魏晉,長達一兩千年的時間里,中華先民的文明創(chuàng)造和積累大多由簡牘記錄并傳承。簡牘的記載,可以與傳世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實證歷史,還有很多內(nèi)容是傳世文獻未能盡數(shù)展現(xiàn)的。簡牘作用極其重要,加強研究,做好解讀,強化傳承,意義重大。

也要看到,簡牘學研究專業(yè)門檻高、受眾范圍小,是典型的冷門絕學。加強人才培養(yǎng),尤其是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是推動文化傳承發(fā)展必須答好的課題。

做好文化傳承,要找準時代共鳴點。挖掘相關研究成果與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的現(xiàn)實關聯(lián),更能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比如,簡牘記載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以前關注點多為歷史上的大事件,將解讀視角聚焦于百姓生活,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里耶秦簡博物館開展“秦朝大偵探”研學活動,以秦簡記載的“公船丟失案"為素材,引導學生沉浸式體驗故事情節(jié),了解文物背后的社會生活。這拉近了簡牘與大眾的距離,讓更多人愿意走近簡牘、學習簡牘。當更多人從源遠流長的文脈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實現(xiàn)更好的傳承。

做好冷門絕學的傳承,更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壯大專業(yè)研究隊伍。加大投入力度,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成果產(chǎn)出率,提升社會認可度,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讓薪火不斷、傳承不輟。西北師范大學搭建簡牘學術資源數(shù)據(jù)共享平臺,提高簡牘研究效率和精確度;蘭州大學與甘肅簡牘博物館共建“讀簡班”,帶領學生按照簡牘釋文進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學科研究的推陳出新,讓穿越歷史的簡牘熠熠生輝,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門徑而入。

冷門不冷,絕學未絕。挖掘思想內(nèi)涵,增添文化趣味,激發(fā)情感共鳴,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更多冷門學科就會擁有吐故納新的青春活力,文化傳承也就會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摘編自曹繼煒《給冷門絕學的傳承增添青春力量《微觀》》)

材料二:

文以載道,“簡"以承傳。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形態(tài),人類在造紙術發(fā)明之前,文字的載體因地而宜,兩河流域用泥版,埃及用紙草,印度用貝葉,而中華民族在使用過陶器、甲骨等載體之后,選擇了竹簡與木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頗覽文史,習于簡牘。”簡牘對文字的傳承和文明的發(fā)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有興即揮毫,燦然存簡牘。"簡牘作為中華文明長河中最重要的階段性文字載體,兼有文物、文獻雙重身份,是異常珍稀卻又特別脆弱的文化寶庫。每一枚簡牘,都像跨越千年的智者,講述著穿越時空的故事,記錄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根脈。

吉光片羽折射歷史清暉。《簡牘探中華》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總臺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一項具體舉措。該節(jié)目不是單純枯燥地去展現(xiàn)佶屈聱牙的簡牘,而是通過“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形式,讓簡牘作為主角,生動鮮活地講述藏于身后的那些平凡人平凡事,古代人、考古人、講解人的交融交流,冷熱交織,古今貫通,讓中華文明的傳承性顯得格外生動。

冷門之學熱傳熱播,不僅博古,更為通今。該節(jié)目自播出以來,深受觀眾喜愛,也獲得了業(yè)內(nèi)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簡牘探中華》用文化節(jié)目“續(xù)寫"文明歷史,在每期節(jié)目最后,一個個“首次發(fā)現(xiàn)”“首次復原"首次公開”,將關于簡牘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帶入公眾視野,這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研究的新視角和探索動力,也促進了社會公眾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關注。

講古老的簡牘,也可以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創(chuàng)作團隊打破展示與講解的慣常模式,按照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人可見、有事可說、有情可感的“策展思維”,從簡牘的字里行間,尋找鮮活的人物、場景、事件,輔以動畫特效、外景拍攝,依托央視頻AI大模型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起思接千載的沉浸式小劇場。如《云夢睡虎地秦簡》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墓主人“喜”的3D復原圖像,這也是現(xiàn)代科技助力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

(摘編自慎海雄《“簡"述歷史“牘”懂中華————我們?yōu)槭裁匆邉潯春啝┨街腥A〉》)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簡牘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簡牘探中華》則是將這一價值通過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電視節(jié)目。

B.簡牘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傳世文獻的價值,但因為簡牘學研究專業(yè)門檻高、受眾范圍小,屬于冷門絕學,故在人才方面還很欠缺。

C.在紙張發(fā)明之前,不同的地域會選擇不同的文字載體以記錄人類文明,如中華民族先是以陶器、甲骨等為載體,之后替換為竹簡與木牘。

D.《簡牘探中華》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團隊利用高科技手段,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打破展示與講解的慣常模式,向觀眾創(chuàng)新解讀了古老的簡牘。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對簡牘記載的內(nèi)容關注由重大歷史事件轉向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讓簡牘越來越走近大眾,提高簡牘文化的關注度。

B.作為冷門絕學,簡牘要想很好地傳承下來,離不開對這一學科研究的推陳出新,離不開成果產(chǎn)出率和社會認可度的提高。

C.簡牘是異常珍稀的文化寶庫,對文字的傳承和文明的發(fā)展意義重大,所以它是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中最重要的階段性文字載體。

D.業(yè)內(nèi)專家學者廣泛認可《簡牘探中華》節(jié)目,與這一節(jié)目為學術界提供了研究新視角和探索動力有很大關系。

3.下列選項最不符合材料一中“做好文化傳承,要找準時代共鳴點"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云夢睡虎地秦簡》節(jié)目記載了“秦王掃六合”時士兵“黑夫"和“驚”的兩封家書,承載著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秦兵對家人的牽掛思念。

B.長沙簡牘博物館推出《為食方》短片,介紹簡牘中記載的烤肉、燉雞、煮魚等美食,帶領觀眾領略古代的瀟湘風味。

C.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開始設立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古文字學與簡牘學研究被列入國家的冷門“絕學”。

D.《里耶秦簡》節(jié)目告訴大家,我國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九九乘法口訣,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4.從材料二看,《簡牘探中華》節(jié)目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4分)

5.兩則材料都涉及《簡牘探中華》節(jié)目,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之處,但在探討的角度上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歸途雜拾茅盾

①東江游擊隊好像是卡在敵人咽喉里的一根骨頭。敵人在華北的“三光政策”,在東江早就實行了。淡水一帶,整個的村莊變成廢墟,單看那些村里的平整的石板路,殘存聳立的磚墻,幾乎鋪滿了路面的斷磚碎瓦,便可以推想到這些從前都是怎樣富庶的村莊。可是現(xiàn)在連一只野狗都沒有了。白天經(jīng)過這些廢墟的時候,已經(jīng)覺得夠凄涼,但尤其叫人心悸的,是月夜;踏著滿街的瓦礫,通過長長的街道,月光照著那些頹垣斷壁,除了腳下咯咯的瓦礫碎響,更沒有別的聲音,這時心里的慘痛凄涼非言語所能名狀。舊時成語有“如行墟墓間”,但和這一比,這一句成語便覺得太不夠了。

這些村莊通常都有防盜的設備。村中有碉樓,四方形,巍然聳峙,俯瞰全村,墻壁很厚,沒有窗子,只有狹長的槍洞,每面上下三層。從這些碉樓墻壁上布滿的槍彈傷痕來看,敵人“掃蕩"這些村莊的時候不是沒有劇烈的戰(zhàn)斗的;有些碉樓還受過炮擊,崩壞了一角。村前村后的路口都有長的石條,一排五六個或三四個,植立土中,露出一尺許,最高至二尺多,這也許是在緊急的時候在后面堆上沙包,作為簡單的防御工事的。但是最使人驚異者,一般較好的(大概是富農(nóng)的)住宅也都是碉堡式,土墻很厚,石腳很高(總有五六尺),只有一個門——大門,木料很結實,除了兩根從墻里抽出來的粗木橫閂,又有直閂四五根,都是碗口來粗可以用作柱子的木頭,套在門上石制的天地檻內(nèi),大門兩旁墻上有槍眼,屋內(nèi)人可以放槍射擊攻門的人,全屋沒有正式的窗,只有方尺大小的洞,這也裝著極厚的石框和粗的鐵柵。天黑以后,無論牛豬雞鴨都趕進屋內(nèi)!②——不,這小小的碉堡內(nèi),甚至木柴農(nóng)具等也都收藏起來,于是閉門而臥,可以高枕無憂。強盜土匪要進來,只有攻大門之一法,然而大門是結實的,門破了還有堅牢的木柵(直閂),而且攻門之時,門內(nèi)人可以從門旁墻上的槍眼放槍抵御。沒有比步槍更厲害的武器,這種碉堡式的住房當真有點無可奈何的。從寶安到淡水一帶鄉(xiāng)村,以我所見,差不多可以說就只有兩種建筑:一種是這樣的碉堡式,另一種則是僅足避風雨的茅舍,那簡直連門也沒有,用蘆葦編成一張東西擋住了出入口而已,———這是赤貧的人們的居室。他們是除了一條性命更沒有值錢的東西的。

碉堡式房子最小者全體就只一間,真要叫人聯(lián)想到這是犯人住的牢房。③關上大門就成為黑漆一團,人和牲畜共處,大尿桶就放在床頭。大者亦有兩間三間的,但亦僅賴大門放進光線和空氣來。更講究的,則有一個小小的天井,于是朝外的正房,———通常是供著列祖列宗的牌位的,就比較敞亮了,然而這敞亮要付代價,因為是平房,里面有了天井,強盜可能自屋面上攻進來,于是天井上不能不張鐵絲網(wǎng),天井四圍各房的墻上又都得開設槍眼,使得強盜雖到屋面仍然不能下來,而且屋內(nèi)人又可開槍阻止強盜破壞那鐵絲網(wǎng)。當然這樣的“小碉堡”的主人在戰(zhàn)前若不是小地主也一定是富農(nóng)了。至于大地主的住房,那簡直是個城,———有的比那九龍城還要大,而且墻垣也高得多,墻上沒有窗已成天經(jīng)地義,可是大小槍眼之多,層層密布,平常的小城,實望塵莫及。有些這樣的“城”,還在四角建有碉樓,那一定是有人在上邊通宵守望的。這樣的“城”里,自然有天井,不過不張鐵絲網(wǎng)了,這是因為“城"墻既高且多槍眼,來攻者即使有云梯也未必能爬上屋面。這樣的“城”,倘不用炮,好像是很難攻下來的。

這樣充滿了大小碉堡的村莊應該是很叫日本仔頭痛的,而且又理應發(fā)揮它的自衛(wèi)能力至于最高度的,然而這樣充滿了大小碉堡的村莊或僅索取少許的代價或競索不到什么代價,終極仍不免于一堆瓦礫,這是為什么呢敵人有炮,敵人有其他的重兵器,這是原因之一,而民眾的組織不夠,各級村民的團結不夠,地主的武裝力量不能堅決地槍口對外,這又是主要的原因了。

廣九鐵路深圳至平湖段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那時候,經(jīng)常被游擊隊切斷。這些民眾的武裝力量散布在沿線山村里,距離鐵路線多則十余里,少則五六里。敵人不大敢到這些小村里去找游擊隊廝打,然而也不是絕對不去,有時忽然來了,人數(shù)不一定多,可是行動卻很敏捷,氣勢也相當剽悍。敵人經(jīng)常是在白天先把隊伍移動到某一地點,到拂曉即突然襲擊。雖然它的出動的方向不一定能夠準確地估量到,可是它的移動的消息準可以很快地得到,于是有被可能襲擊的小山村里的人民和武裝便要來一次部署,一次準備,力量相差太遠,武裝便須轉移,而人民物資則須疏散,這就要半夜上山。什么都帶了走,食糧,農(nóng)具,牲口雞鴨,家具,———除掉笨重的家具,他們實在并無所謂家具。山上有茂密的松林,兩株松作柱,加一根橫梁,蓋上稻草,這就成為草寮,在南國的天氣,這就過冬也成了。

武裝也常住這些草寮,什么都隨身帶著,所以行動能夠神速飄忽。

山,和它的茂密的樹林,成為敵人的眼中釘。所以敵人時常燒山,還指使?jié)h奸來燒山。天黑以后,遠處山頭會出現(xiàn)一條鮮明的紅線,愈來愈長愈寬,而同時又向旁分支,終于成為縱橫交叉的一個火網(wǎng),熊熊然照亮了黑夜。有時會四面山頭或遠或近都燒了起來。冷槍的聲音也時時可以聽到。回答這樣的暴行,人民的武裝也許來一次突然的出擊。④在這些地方,就是這樣時時刻刻斗爭,用各種方式在斗爭的。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村莊淪陷的外部原因是敵人擁有炮等重兵器,內(nèi)在原因則是民眾組織不夠、各級村民團結不夠,以及地主武裝力量不能堅決地槍口對外。

B.文中游擊隊經(jīng)常切斷廣九鐵路深圳至平湖段,面對敵人的突襲,他們能迅速轉移,且“行動能夠神速飄忽”,以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讓敵人難以捉摸。

C.文中對草寮的描寫,體現(xiàn)了當?shù)厝嗣裨趹?zhàn)爭時期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斗爭條件的艱苦,顯示出人民在艱難處境中的堅韌精神和生存智慧。

D.本文與《風景談》都側重于寫實且以真實反映戰(zhàn)爭現(xiàn)實見長。但本文語言風格較為沉重、壓抑,而《風景談》的語言風格相對明快、積極。

7.對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東江游擊隊對敵人的重要牽制作用。

B.句子②,“高枕無憂”凸顯出部分富裕村民在封閉防御的狀態(tài)下心理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平靜。

C.句子③,將衛(wèi)生條件惡劣的狀況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反映出戰(zhàn)爭對民眾正常生活秩序的嚴重破壞。

D.句子④,強調(diào)了斗爭的長期性和斗爭方式的多樣性,表達了對東江地區(qū)人民英勇斗爭的贊美和敬意。

8.文章中多處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請舉例說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9.“雜拾"通常指零碎地拾取、收集各類事物。在這篇《歸途雜拾》中,作者“雜拾”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雜拾"的內(nèi)容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起到了怎樣的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漢興,本恭儉,革弊末,移風俗之厚者,以孝文為稱首;議禮樂,興制度,切當世之務者,惟賈生為美談。天子方忻然說之,倚以為用,而卒遭周勃、東陽之毀,以謂儒學之生紛亂諸事。由是斥去,竟以憂死。班史①贊之以“誼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予切惑之,嘗試論之曰:

孝文之興,漢三世矣。孤秦之弊未救,諸呂之危繼作;南北興兩軍之誅,京師新蹀血之變。而文帝由代邸嗣漢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斫雕②,衣綈履革,務率敦樸,推行恭儉。故改作之議謙于未遑,制度之風闕然不講者,二十余年矣。而誼因痛哭以憫世,太息而著論。況是時方隅未寧,表里未輯,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蕭然苦兵;侯王僭擬,淮南、濟北繼以見戳。誼指陳當世之宜,規(guī)畫億載之策,愿試屬國以系單于之頸,請分諸子以弱侯王之勢。上徒善其言而不克用。

又若鑒秦俗之薄惡指漢風之奢侈嘆屋壁之被帝服憤優(yōu)倡之為后飾。請設庠序,述宗周之長久;深戒刑罰,明孤秦之速亡。譬人主之如堂,所以優(yōu)臣子之禮;置天下于大器,所以見安危之幾。諸所以日不可勝,而文帝卒能拱默③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yǎng)臣下者,誼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謂可任公卿,而劉向亦稱遠過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淺,而宿將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斬級矢石之勇,或鼓刀④販繒賈豎之人,樸而少文,昧于大體,相與非斥,至于謫去。則誼之不遇,可勝嘆哉!且以誼之所陳,孝文略施其術,猶能比德于成、康。況用于朝廷之間,坐于廊廟之上,則舉大漢之風,登三皇之首,猶決壅稗墜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遠致諸侯之間!故誼過長沙作賦以吊汨羅,而太史公傳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棄逐也。而班固不譏文帝之遠賢,痛賈生之不用,但謂其天年早終。且誼以失志憂傷而橫夭,豈曰天年乎!則固之善志,逮與《春秋》褒貶萬一矣。謹論。

(選自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有刪改)

[注]①班史:班固的《漢書》。②破觚斫雕:摒棄奢侈用品。觚,盛酒的器具。雕,雕花裝飾,彩繪。③拱默:拱手而立,默然無語。④鼓刀:這里用以指代屠戶。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又若鑒秦俗之薄惡指漢風之奢侈嘆□屋壁之被□帝服□憤優(yōu)倡之H為后飾。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衣,穿,與《詩經(jīng)·氓》中“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的“夜”用法不同。

B.太息,嘆息,與《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的“太息”意思相同。

C.徒,只、僅僅,與《過秦論》中“而遷徙之徒也"的“徒”意思不同。

D.“則固之善志"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難》)兩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雖然漢文帝即位時有諸多弊病和危機,但漢文帝推行恭儉之風,不過二十余年間,制度建設方面就大有進展。

B.賈誼針對當時內(nèi)外不安的局勢,提出了制服匈奴、削弱諸侯勢力等治國策略,但漢文帝未能采用。

C.歐陽修認為賈誼未能得到重用,是因為漢文帝即位不久,宿將老臣掌握權力,他們大多缺少文化,對賈誼加以排斥。

D.歐陽修認為,太史公司馬遷將賈誼與屈原合傳,是為了表明賈誼和屈原一樣,忠君卻遭放逐。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而卒遭周勃、東陽之毀,以謂儒學之生紛亂諸事。(4分)

(2)奈何俯抑佐王之略,遠致諸侯之間!(4分)

14.文中歐陽修對班固“誼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的觀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駁,請結合文本概括說明歐陽修批駁的理由。(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送金竟陵入蜀崔信明

金門①去蜀道,玉壘②望長安。

豈言千里遠,方尋九折難。

西上君飛蓋③,東歸我掛冠④。

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

從今與君別,花月幾新殘。

[注]①金門:漢代皇宮城門。②玉壘:玉壘山,位于四川。③飛蓋:車輛飛馳。④掛冠:辭官。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金門"玉壘”二詞分別代指長安和蜀地,“去"字寫友人離開京城長安趕赴蜀地,與詩歌標題相照應。

B.“豈言”“方尋"二句,表明路途雖有千里,但道路艱難才是友人入蜀面臨的主要問題,表達出對友人的擔憂。

C.“西上……”“東歸……"二句,寫友人入蜀和自己歸鄉(xiāng)的不同方向以及不同的人生選擇,暗含對友人人生選擇的規(guī)勸。

D.末句“花月幾新殘”描繪出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的景象,暗示時光流逝,表達出與友人分別后的思念之情。

16.“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極具藝術特色,請簡要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難》中“

▲_____________,

”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

(2)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____,

"兩句,表達了對諸葛亮事業(yè)未竟的痛惜之情,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

(3)“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榮等特點備受古代文人青睞,有時用以象征道德情操之高潔,有時用以描繪自然景物之美好,有時用以寄托浪漫唯美之情思……如“

▲_____________,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大渡河丁木溝段,兩岸灰褐色的山體上,有呈白色的長條形凹痕,那是雨季的水流沖刷留下的痕跡。我去的時候是4月下旬,雨水還在醞釀中。到了雨量充沛的夏季,水從云端來,丁木溝兩岸垂直的山體,將成為兩排立在天地間的豎琴,水是彈奏它們的指頭,這條峽谷會傳來令人震撼的金石之聲。而江河,也借助巨大的落差,對山體進行年復一年、永不停歇的切割,由此形成堪稱奇觀的峽谷。在這里,能看到水的執(zhí)著、石頭的堅持以及時光的永恒。

如果丁木溝只有攝人心魄的自然景觀,也許不會帶給我如此震憾。在左側高聳的兩山之間,竟然橫跨著一座五六十米長的石拱橋!一問,方知成昆鐵路由此經(jīng)過。丁木溝,作為一個地名,可謂默默無聞,然而你若是到了這里,看到壁立千韌的狹窄深谷,看到山體里突然鉆出的火車,看到那高高聳立的拱橋,你便會永遠地記住這里。一個去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朋友回來說,大渡河峽谷比大洋彼岸的那個峽谷還要深。我想,科羅拉多大峽谷縱然舉世聞名,但大渡河峽谷也有其無法企及之處———不僅僅有比科羅拉多大峽谷更大的落差,還有在丁木溝段一側山體里鑲嵌的這段鐵路,以及兩山之間臍帶般的這座拱形橋。而這樣的路段、這樣的橋梁,在成昆鐵路線上還有許多。

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形象生動,這一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5分)

19.文中最后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分)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印章藝術由此實現(xiàn)了一次完美的升華————演變?yōu)橹袊幕赜械淖趟囆g。

B.“你真是個聰明好學的學生———學校什么時候放假”王小兵說。

C.堅強,純潔,嚴于律己,客觀公正———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2024年暑期,我國多地持續(xù)高溫,市面上掛脖風扇產(chǎn)品熱賣。雖然掛脖風扇方便實用,但是

一是有爆炸或者起火風險。掛脖式便攜電風扇的銷售價格往往在20元到100元之間,其價格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是使用的鋰電池質(zhì)量不一致。

②_____________,有可能會造成爆炸或者起火。

二是容易造成傷害。目前市面上掛脖小風扇的材質(zhì)普遍是以塑料為主,而且有的設計不合理,網(wǎng)狀扇罩的縫隙較大,頭發(fā)容易導致被卷入旋轉的扇葉中。此外,很多掛脖小風扇在產(chǎn)品外觀上使用的是卡通形象和彩色外殼,容易被小朋友當作玩具。如果不小心觸動開關,小朋友的手指碰到扇葉,也很可能會受傷。因此,電風扇最好放置在小朋友夠不著的地方,以防意外發(fā)生。

三是

③_________________。掛脖小風扇吹的是面頰部,正好是面神經(jīng)出顱的位置,比較薄弱,如果長時間直接沖該部位吹,就容易被病毒侵襲,引起面癱。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葉嘉瑩先生曾說,中國文化里有“弱德"的傳統(tǒng)。她解釋說:“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考試參考答案

1.B(“簡牘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傳世文獻的價值"錯誤,文中只說簡牘記載的內(nèi)容,有很多是傳世文獻未能盡數(shù)展現(xiàn)的,但對二者的價值并未進行比較)

2.C(“所以……”因果倒置,正確表述是,簡牘是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中最重要的階段性文字載體,所以它對文字的傳承和文明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3.C(材料一對“做好文化傳承,要找準時代共鳴點"的解釋,應是“挖掘相關研究成果與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的現(xiàn)實關聯(lián),更能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根據(jù)這一標準,只有C項和“挖掘相關研究成果與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關聯(lián)性不大,故選C項)

4.①“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形式,生動鮮活,有效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感。②不局限于對簡牘實物本身的介紹,而是聚焦隱藏其后的人物與故事,讓觀眾能夠從人性的角度感受歷史的變遷。③節(jié)目引入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不論是對學術研究還是對公眾認知,都有積極的意義。④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構建起沉浸式的小劇場,視覺沖擊力大大增強。(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5.(1)相同點:兩則材料都肯定了《簡牘探中華》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和推動學科發(fā)展方面的積極作用。(2)不同點:①材料一側重從文化傳承和教育發(fā)展的角度剖析其價值和成效;②材料二側重從科技融合與社會影響的維度探討其價值和成效。(相同點2分,不同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6.D(“都側重于寫實且以真實反映戰(zhàn)爭現(xiàn)實見長"錯誤,本文語言側重于寫實,詳細地描寫了東江地區(qū)的村莊建筑、人民生活場景和戰(zhàn)爭的痕跡等,真實地反映了戰(zhàn)爭現(xiàn)實;而《風景談》語言側重于寫意,通過對幾幅風景畫面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精神和意旨,更注重對思想情感的表達)

7.B(“高枕無憂”是反語,這種“高枕無憂"只是表面的、暫時的,是一種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自我安慰,并不能代表生活真的處于一種穩(wěn)定、安寧的平靜狀態(tài))

8.①將富農(nóng)等較好的碉堡式住宅與赤貧者僅用蘆葦遮擋出入口的茅舍進行對比,突出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反映出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況;②將村莊堅固的防御設施與最終淪為瓦礫的結局進行對比,引發(fā)讀者思考村莊淪陷的原因,強調(diào)內(nèi)部因素對抵御外敵的重要性。(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作者“雜拾”的內(nèi)容:東江地區(qū)村莊因敵人的“三光政策"淪為廢墟的慘狀,如對淡水一帶村莊斷壁殘垣、瓦礫遍地的描寫;(1分)村莊中各式各樣的防御設施,從碉樓到碉堡式住宅的防御構造及特點;(1分)廣九鐵路沿線游擊隊與敵人的斗爭情形,包括敵人的襲擊方式以及民眾的應對策略,如半夜疏散等;(1分)敵人燒山的暴行和人民武裝的反擊行動。(1分)

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作用:這些“雜拾”的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東江地區(qū)人民的苦難遭遇以及頑強抗爭,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突出了人民在艱難處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從而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敵人暴行的譴責、對人民的同情與贊美這一主旨。(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CDG[(原文標點)又若鑒秦俗之薄惡,指漢風之奢侈,嘆屋壁之被帝服,憤優(yōu)倡之為后飾。]

11.D(“則固之善志"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表示無意義;“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中的“之”是助詞,意思是“的")

12.A(“不過二十余年間,制度建設方面就大有進展”說法錯誤,文中說“制度之風闕然不講者,二十余年矣”,是二十多年來制度建設缺失)

13.(1)卻突然遭到周勃、東陽侯等人的毀謗,說他這個儒生把各種事情都弄亂了。(得分點:“卒”“紛亂"各1分,句意2分)

(2)為什么要壓抑他輔佐帝王的雄才大略,而把他遠遠地送到諸侯國中去呢(得分點:“奈何”“遠致"各1分,句意2分)

14.①賈誼因失志憂傷而早逝,并非“天年早終”;②漢文帝只是將賈誼的建議大略施行了一部分便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人們認為賈誼有“至公卿"的才能;③賈誼忠君卻遭放逐,用“未為不遇”評價賈誼也是不對的。(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

【參考譯文】

漢朝建立以后,以謙恭節(jié)儉為根本,革除弊政,使風俗趨于淳厚的,應當首推漢文帝;而討論禮義樂章,制定新的制度,切中當代時務的,則賈誼最被人稱道。正當漢文帝非常喜歡賈誼,依靠他且重用他的時候,卻突然遭到周勃、東陽侯等人的毀謗,說他這個儒生把各種事情都弄亂了。因此,他被排斥,離開京城,終于憂憤而早死。班固的《漢書》用“賈誼壽短早死,雖沒有獲得公卿的職位,但不能說沒有受到優(yōu)待"來評價他。我很懷疑這個評價,且試著討論一下吧:

漢文帝即位,漢朝已經(jīng)傳了三代。秦朝的弊政還來不及解救,諸呂篡位的危險又接著產(chǎn)生了;太尉周勃等奪得南北兩軍軍權,誅殺諸呂,京城爆發(fā)了大的流血事件。于是漢文帝從代王府到長安即帝位,這時天下剛剛安定,人心不統(tǒng)一,漢文帝正準備革除奢侈用品,穿粗衣,踏粗鞋,一心提倡敦厚樸實,推行謙恭節(jié)儉。所以沒有空暇來改革舊的禮儀制度,制度風俗缺略不全無法研究,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于是,賈誼感傷世事而痛哭嘆惜,嘆息而著書立說。況且,當時四方還沒有太平,內(nèi)外都不安定,匈奴兇悍狡詐,不斷侵擾,朝那、上郡等地被戰(zhàn)爭弄得殘破荒涼;同姓王侯不守規(guī)矩,胡作非為,淮南王、濟北王都因叛亂而被殺。賈誼便陳述了適合當時的措施,規(guī)劃了長治久安的策略,他愿意擔任典屬國,試著用計謀制服匈奴的單于,又請求分封諸侯王的庶子,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可是,漢文帝只是稱贊他的言論卻最終沒有采用。

又如他提出要以秦朝的惡劣風俗為鑒戒,指責漢代還存在的奢侈風氣,嘆息平民穿得像帝王一樣,痛恨倡優(yōu)打扮得如同皇后。他請求設立學校,陳述周朝長久存在的道理;切實戒除刑罰,分析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模擬皇帝升堂,用來優(yōu)化臣子的禮節(jié);將天下交給有大才大能的人,可以見出安危的關鍵。他向朝廷呈獻的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