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六 自然災害 課后案_第1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六 自然災害 課后案_第2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六 自然災害 課后案_第3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六 自然災害 課后案_第4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 專題十六 自然災害 課后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學案專題十六自然災害課后案下表顯示兩地同年出現的地震的有關資料。讀表完成1~2題。地點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震中距(千米)地震發生時間震級死亡人數X地(美國西部)2005.810:25am7.48Y地(印度中部)5002.54:00am7.118201.根據資料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C.兩地都不位于震中.D.兩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2.Y地死亡人數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人口密度較大 B.震中距較小C.地震發生在凌晨 D.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陜西省寧陜縣位于秦嶺中段南麓,圖Ⅰ示意該縣部分地區地形分布??h城北側的城隍廟(圖Ⅱ)建在長安河的江心洲上。歷史上,該縣城及周邊地區常遭洪水襲擊。1926年7月,該縣大雨連綿七天七夜,老城區東城墻被沖塌數處,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損失慘重,而城隍廟卻安然無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東、西兩側水位差異高達數米。結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題。3.關于寧陜縣城易遭洪水襲擊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集中 B.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C.地勢低洼,且多條河流在此交匯 D.上游地勢起伏大,匯水速度較快4.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1926年7月洪災發生時圖Ⅱ中西河道的水位剖面示意圖(左西右東)的是()A.B.C. D.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發嚴重洪澇災害,然而安徽省淮河支流河畔的壽縣城內卻安然無恙。壽縣的古城墻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宋朝古城墻,城墻內側建有蓄水塘,由月壩(與城墻等高)、涵道、護墻石堤構成了對洪澇災害“最為嚴密的外部防線”。下圖示意壽縣古城御洪外部防線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在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A.御敵 B.航運 C.供水 D.排水6.當護城河洪水入侵壽縣古城時()①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動②木塞向城內方向移動③月壩水位較高④月壩水位較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驟旱是土壤濕度急速降低的現象,歷時通常僅有幾天,但極易給農業帶來嚴重損失。廣西7、8月份驟旱發生頻次較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與其他時間相比較,廣西7、8月份發生驟旱頻次較高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頻次高 B.降水總量小 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發蒸騰量大8.廣西7、8月份任一驟旱發生過程中()A.土壤透氣性降低 B.蒸發蒸騰量減小 C.太陽輻射減弱 D.氣溫降低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縣錦城鎮白沙村附近發生滑坡—碎屑流災害。此次滑坡落差達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農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損毀。下圖為此次滑坡堆積體顆粒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此次滑坡的方向是()A.由西南滑向東北 B.由東北滑向西南 C.由西北滑向東南 D.由東南滑向西北10.垂直方向上鉆探發現,細小顆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體的下層,其主要原因是()A.細小顆粒碎屑質量輕,運動距離長 B.細小顆粒碎屑數量多,堆積范圍廣C.細小顆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強 D.細小顆粒碎屑受震動,沿空隙沉降內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2019年某日遭遇近10年最強沙塵暴天氣過程,下圖示意阿拉善盟拐子湖氣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米)該日近地面氣象要素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曲線()A.①代表極大風速 B.②代表能見度 C.③代表氣溫 D.④代表氣壓12.沙塵暴最強的時段為()A.8-14時 B.14-20時 C.18-24時 D.22-24時13.推測該次沙塵暴發生的月份是()A.2月 B.5月 C.8月 D.11月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層或巖層,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某林區在一次暴雨之后,多處山體發生滑坡等次生災害。調查表明,植被(類型和根系)在此次滑坡災害發生過程中居主導地位;暴雨未形成地表徑流,進入土體的雨水促使滑動面(軟弱面)的形成。下圖示意此次滑坡災害中三類不同滑坡土層中植被根系重量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圖中Ⅰ、Ⅱ、Ⅲ類滑坡對應的主要植被類型分別為()A.草本、灌叢、喬木 B.灌叢、草本、喬木 C.喬木、草本、灌叢 D.草本、喬木、灌叢15.三類滑坡中()A.Ⅰ滑動面位置最深 B.Ⅱ滑動面位置最淺 C.Ⅲ滑動面位置最深 D.滑動面位置無差異16.今后當地在邊坡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應()A.修建坡面溝道,加快地面排水 B.修筑固溝工程,阻滯地下排水C.主要種植喬木,增加固土深度 D.主要種植草本,降低固土深度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發生了一次較強風暴潮。這次風暴潮是由低壓系統、向岸風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陸地,給沿岸地區造成較大損失。據此完成17~18題。17.據圖所示氣壓分布狀況判斷,當時受風暴潮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A.甲B.乙C.丙D.丁18.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風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預警系統B.圍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壩D.建防護林冰嘯,或稱冰海嘯,是指大量的冰塊從湖或海中涌上陸地的現象。2019年2月底,北美寒潮爆發,伊利湖中的冰塊滾滾而來,沖上岸邊的馬路,形成的冰墻可達12米。下圖示意北美2月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及伊利湖輪廓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四地最可能發生強冰嘯的地點是()A.甲 B.乙 C.丙 D.丁20.應對冰海嘯的合理措施是()①加強對天氣的預報②設置湖岸警戒區③加高加固湖岸大堤④使用炸藥破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湖面完全凍結后,該地()A.冰海嘯增強 B.湖面溫差減小 C.湖陸風增強 D.水汽含量更低讀美國本土主要自然災害分布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災害類型。完成22~23題。22.圖中災害類型與序號對應正確的是(

)A.①龍卷風

②海嘯

③廂風

④暴風雪

B.①海嘯

②暴風雪

③龍卷風

④颶風

C.①海嘯

②賜風

③龍卷風

④暴風雪

D.①颶風

②暴風雪

③龍卷風

④海嘯23.下列關于美國本土自然災害發生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

)A.颶風一般發生在春季.B.暴風雪主要發生在冬季

C.海嘯一般發生在白天.D.龍卷風主要發生在夜晚荷蘭是受風暴潮影響嚴重的國家,風暴潮是由于劇烈的大氣擾動導致海水異常升降的現象。下圖示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堤防閘壩組成的防潮抗洪系統,其閘門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打開或關閉。讀圖,完成24―26題。24.荷蘭沿海風暴潮多發的原因是()

A.靠近臺風發源地區.B.常年受西風影響且地勢低平

C.海岸線長,摩擦力小.D.經濟發達,人口稠密

25.以下情形中,堤壩閘門需要打開的是()

A.海水低潮位時.B.風暴潮發生時

C.河流枯水期時.D.河流結冰期時

26.適當時刻打開閘門,可以防止()

A.海水的入侵.B.土地鹽堿化.C.河水的泛濫.D.風暴潮時草原蝗災是新疆草原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一般年份,新疆地區蝗蟲卵孵化最早出現在5月上旬,孵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蝗蟲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產卵期在6月下旬,產卵末期可以延長到8月。草原蝗蟲屬氣候型害蟲,高溫干旱的天氣利于草原蝗蟲的生長。下圖示意新疆1986~2006年4月氣溫距平(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數值中的某個值與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負距平)與蝗蟲災害發生面積的關系。據此完成27~29題。27.據圖可知,4月(

)

A.氣溫正常的年份,蝗蟲災害發生面積都很小

B.氣溫偏低的年份,蝗蟲災害發生面積都很大

C.若氣溫連年偏高,則蝗蟲災害發生面積較大

D.氣溫異常的年份,蝗蟲災害發生面積都很大

28.1986~2006年新疆的蝗災面積呈擴大趨勢,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蟲卵累積量增多 B.氣候變暖,干旱加重

C.農藥使用量減少 D.土層增厚,土質疏松

29.統計蝗蟲災害發生面積與氣溫距平關系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蝗災預報的準確性.②研究蝗蟲的遷移軌跡

③為制定減災措施提供參考依據.④評估蝗災造成的損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巴洛溝流域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中段(下圖),面積53.4km2。主溝發源于哈巴雪山西側,匯入金沙江一級支流沖江河,長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為高山寒帶峰脊區和寬谷區、溫帶窄谷區、亞熱帶低谷區。該流域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顯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區年降水量超過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區6小時降雨量達60.4mm,激發了特大規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1)指出海巴洛溝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類固體物質來源。(2)分析海巴洛溝流域主溝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對泥石流形成的作用。(3)分析海巴洛溝流域泥石流過當地構成嚴重威脅的自然原因。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超強臺風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凌晨4點40分在菲律賓中部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260km/H,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的最強登陸臺風。下圖是超強臺風海燕的移動軌跡。材料二、臺風發生在熱帶海洋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指的是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異常增暖和變冷的現象,這一影響大氣環流和氣候異常的強信號,必然會對臺風發生的個數、強度產生影響。1949年至1996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臺風的年平均數為28個,厄爾尼諾年生成臺風平均為26.4個,拉尼娜年生成臺風數平均為31.3個。(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說出臺風海燕10日08時和11日08時海南島的風向,從10日08時到11日08時的臺風強度有何變化及原因?(7分)(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對臺風生成數量的影響,并分析其原因。(8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包括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是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系統之一。請你為減輕臺風災害提供一些合理建議(3分)參考答案1.A2.D3.B4.C【分析】3.該地所在區域位于秦嶺南麓,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且強度大,A正確?;?、泥石流不是引發洪水的原因,B錯誤。縣城地勢較低洼,且多條河流在此交匯,洪水期水量較大,C正確。該地附近地勢起伏大,匯水速度快,能夠快速形成洪峰,D正確。該題要求選擇原因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故選B。4.西河道位于河流彎曲處,凹岸流速快,水位高,侵蝕作用強,河床陡;凸岸流速慢,水位低,泥沙堆積,河床緩。再結合材料城墻沖毀、城隍廟無恙,可知C圖符合題意。故選C。5.D6.C【分析】5.讀圖可知,城內涵道的地勢高于城墻涵道,高于城外護城河,由此推斷,在非汛期,涵道的主要功能是將城內的生活廢水排出城外,D正確;涵道不能起到御敵、航運和向城內供水的作用,A、B、C錯誤。故選D。6.讀圖分析,當護城河出現洪水時,會通過涵道入侵壽縣古城,此時木塞向城內方向移動,堵住城內涵道,可以阻擋洪水侵入城內,①錯誤,②正確;此時洪水涌入月壩,水位較高,③正確,④錯誤。故選C。7.D8.B【分析】7.廣西所處緯度低,7、8月氣溫高,蒸發蒸騰量大,易導致土壤濕度驟旱,使得土壤濕度產生驟旱,D正確;降水頻次高使得土壤濕度大,不會產生驟旱,A錯;廣西屬季風氣候,降水總量并不小,B錯;土壤保水性能較穩定,不會在7、8月突變,C錯。故選D。8.驟旱發生時,降水偏少,太陽輻射增強,氣溫升高,土壤水分不斷蒸發,土壤濕度不斷降低,導致蒸發蒸騰量逐漸減小,且土壤透氣性升高,B正確,ACD錯。故選B。9.B10.D【分析】9.結合圖中方向信息、擋土墻分布可知,滑坡方向主要為東北-西南走向,CD錯;滑坡時巨石受重力的影響,向下滾落的距離遠,結合圖中滑坡范圍信息可知,此次滑坡的方向應為由東北滑向西南,A錯,B正確,故選B。10.細小顆粒碎屑質量輕,運動距離更短,A錯;堆積范圍的大小與細小顆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體的下層關系不大,B錯;同理,摩擦作用的強弱與細小顆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體的下層關系不大,C錯;細小顆粒碎的粒徑較小,受震動影響,細小碎屑沿空隙沉降,使得細小顆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體的下層,D正確,故選D。11.C12.B13.B【分析】11.春季,受強烈的西北冷空氣影響,風力大,沙塵暴易爆發,伴隨著氣壓升高,氣溫降低等現象。氣溫和氣壓相反,圖中四條曲線中,有相反情況是①③,根據沙塵暴發送的情況,③代表氣溫、①代表氣壓。沙塵暴后期,風速下降,能見度提高,所以②代表代表極大風速、④代表能見度。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由圖可知,14點到20點左右,氣候要素変化最大,推測這段時間是沙塵暴爆發的主要時期,B正確,ACD錯誤,故選B。13.內蒙古阿拉善盟緯度高,結合溫度線,氣溫0-20℃,不可能是較冷的2月和較熱的8月,11月氣溫也沒有那么高,根據知識,春季沙塵暴多發,最有可能是春季的5月份,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A15.C16.A【解析】14.根據常識可知,草本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較淺處,喬木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較深處,所以,一次暴雨后,在土層較淺處(大約0-15cm處)根系重量草本>灌木>喬木,在土層較深處(大約40-95cm處)根系重量喬木>灌木>草本,所以Ⅰ類為草本,Ⅱ類為灌叢,Ⅲ類為喬木,故選項A為正確選項。15.由材料和圖5可知,Ⅲ類植被在土層較深處,根系重量最大(因為此次暴雨未形成地表徑流,雨水通過下滲進入土體,使土層較深處雨水較多,所以根系重量較大),所以Ⅲ類(喬木)形成的滑動面位置最深。故選項C為正確選項。16.選項A,修建坡面排水溝,同時利用自然溝道匯集徑流,形成地面排水系統,加快地面排水,使下滲量減少,土層重量減輕,從而起到防治滑坡的作用;選項B,阻滯地下排水,不切實際;選項C,種植喬木,使下滲量增加,土層重量增加,導致滑坡災害多發;選項D,降低固土深度,起不到防治滑坡、保持水土的作用。綜上所述,選項A最符合題意,為正確選項。17.B18.C.19.B20.A21.D22.C23.B.24.B25.A.26.C27.C;28.B;29.B30.(1)冰磧物(冰川搬運堆積物);崩滑體堆積物;風化碎屑物;斷層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發生崩塌,且徑流匯流速度快,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質和水動力條件;BC段:地形較和緩開闊,為大量松散固體物質積累提供場所;CD段:溝道狹窄順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過時間。

(3)豐富的松散固體物源和水源條件,導致泥石流易發;泥石流運動速度快,規模大,沖擊力強;峰脊區降水量大,并疊加積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發育在高海拔地區,下游不易察覺,隱蔽性強?!痉治觥勘敬箢}以海巴洛溝流域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為材料,涉及泥石流物質來源、形成過程相關內容,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1)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為高山寒帶峰脊區和寬谷區、溫帶窄谷區、亞熱帶低谷區”可推測出,泥石流的物質來源為高山寒帶峰脊區的的冰磧物和寒凍風化碎屑物,河谷區溝道兩側的滑坡體;由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橫斷山脈中段,板塊運動較多,地震多發,坡體結構不穩固,因此流域內多破碎的巖土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