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echnicalcodeforinte2016-04-07發布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實施日期:2016年7月1日3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由蘭州理工大學主編的《民用建筑與太陽能光伏發電一體化25-3114-2016,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本規程由甘肅省工程建設標準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并委托2016年4月7日5根據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13年甘肅省工蘭工坪287號,郵編:730050;郵箱:jhjys@),以供修訂時參主要起草人:朱彥鵬李紹勇韓喜蓮王秀麗馬兵善周勇孫進義殷建平王克振王春青6張貴文趙靖雷錫蓮陳咸文王文達楊校輝南玉琦許蘭廣張晶朱啟然李振華馬孝瑞蔡文霄王杰黨繼農主要審查人:莫庸何衛平毛明強李祖鵬馮志濤7 2 44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設計 64.1供熱采暖系統設計 64.2集熱系統設計 74.3蓄熱系統設計 4.4輔助熱源設計 4.5自動控制系統設計 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 5.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 5.2太陽能集熱系統施工 5.3太陽能蓄熱系統施工 6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調試、驗收與運行維護 6.2系統驗收 6.3系統運行維護 附錄A不同地區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太陽能保證率的推薦選值范圍 附錄B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效率計算方法 附錄C太陽能集熱系統管路、水箱熱損失率計算方法 附錄D常用相變材料特性 8附錄E間接系統熱交換器換熱面積計算方法 26 11.0.1為推進太陽能在居住建筑工程中的應用,促進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與建筑、環境和諧統一,規范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設程質量,結合甘肅省情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全省新建、改建、擴建的居住建筑設計安裝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也適用于在既有居住建筑上改造和增設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1.0.3太陽能利用系統應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建筑物使用功能、立面要求、區域氣候條件和設備安裝等條件,為用戶提供性能穩1.0.4設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新建居住供暖建筑物,其建筑熱工與節能設計必須滿足國家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要求。設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既有供暖居住建筑物,宜增加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措施。2可使地面物體投射出清晰陰影的直接太陽輻射。建筑所在區位太陽能集熱器、光伏電池采光面上實際接收到的日照時間。由于氣候影響,建筑所在地區每天實際接收日照的時間,以日照記錄儀記錄的結果累計計算。2.0.4太陽能集熱器solarcollector吸收太陽輻射并將產生的熱能傳遞到傳熱工質的裝置。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供給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熱的系統,系統主要部件有太陽能集熱器、換熱蓄熱裝置、控制系統、輔助能源加熱設備、泵、連接管道和末端供暖系統2.0.6短期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solarheatingsystem僅設置具有短期貯熱容量設備的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2.0.7季節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solarheatingsystem設置的貯熱設備容量,可貯存在非采暖期獲取的太陽能量,用于冬季供熱采暖的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吸收太陽輻射并將產生的熱能傳遞到液態傳熱工質的裝置。32.0.9太陽能空氣集熱器solaraircollector吸收太陽輻射并將產生的熱能傳遞到空氣傳熱工質的裝置。2.0.10液體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solarheating使用液態工質太陽能集熱器的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2.0.11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solarheatingsystem使用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的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2.0.12直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直接系統)solardirectsystem在太陽能集熱器中直接加熱水供給用戶的太陽能集熱系統。2.0.13間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間接系統)solarindirectsys-在太陽能集熱器中加熱液態傳熱工質,再通過換熱器由該種傳熱工質加熱水供給用戶的太陽能集熱系統。2.0.14開式太陽能集熱系統(開式系統)solaropensystem循環管系與大氣相通的太陽能集熱系統。2.0.15閉式太陽能集熱系統(閉式系統)solarclosedsystem循環管系不與大氣相通的太陽能集熱系統。2.0.16太陽能保證率solarfraction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由太陽能部分供給的熱量占系統總熱負荷的百分率。2.0.17系統費效比cost/benefitratioofthesystem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增加,新增投資與系統在工作壽命期內的總節能量的比值(元/KWh),表示利用太陽能節省每千瓦小時常規能源熱量的投資成本。2.0.18太陽能輻射強度solarirradiance太陽能輻射照射到一個表面的功率密度,即單位面積上接受的太陽能輻射功率。43.0.1太陽能供熱采暖應根據居住建筑的風格與立面要求、氣候特點及日照分析結果,確定安裝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利用設備的選型及外觀要求,做到與居住建筑一體化設計。并應遵循安全美建筑安裝部位的主體結構連接牢固、與建筑和環境相協調,或成為建筑物的構件。3.0.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類型的選擇,應根據所在地區氣候、裝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3.0.3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施工安裝、操作使濟、美觀。3.0.4安裝在居住建筑物上或直接構成建筑物圍護結構的太陽和保證電氣安全等技術措施。3.0.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應設置輔助熱源,并做到因地制宜、經濟適用。3.0.6設計安裝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新建和既有居住建筑,主體結構應符合設計要求及質量驗收規程。3.0.8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和工程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甘肅省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3.0.9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應有完整的設計文件。系統各組成部件質量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規定,應有產品合格證和安裝、53.0.10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的太陽能集熱器應符合《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GB/T6424和《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GB/T17581中規定的性能要求,其余組成設備和部件的質量應符合國64.1供熱采暖系統設計4.1.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按所使用的太陽能集熱器類型可分4.1.3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按所使用的末端供暖系統類型可分4熱風采暖太陽能供暖系統。4.1.4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按蓄熱能力可分為下列兩種系統:2短期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4.1.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按集熱系統的運行方式可分為下列4.1.6液體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可用于國家標準《民用建7采暖、空氣調節系統采暖和散熱器采暖的各類建筑。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用于建筑物內需熱風采暖的區域。4.1.7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供暖熱負荷應按《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規定計算。4.2.1居住建筑物上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不得降低相鄰建筑的日照時間。4.2.2直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宜在冬季環境溫度較高,防凍要求不嚴格的地區使用;冬季環境溫度較低的地區,宜采用間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4.2.3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循環管道應選用耐腐蝕和安裝連接方和金屬復合熱水管等。4.2.4太陽能集熱器的設置宜滿足下列要求:1放置在建筑外圍護結構上的太陽能集熱器,在冬至日集熱器采光面上的日照時數應保證不少于4h。前后排集熱器之間應2某一時刻太陽能集熱器不被前方障礙物遮擋陽光的日照H——前方障礙物的高度,(m);h——計算時刻的太陽高度角;Yo——計算時刻太陽光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與集熱器表面法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之間的夾角。3太陽能集熱器不得跨越建筑變形縫設置。4.2.5直接系統太陽能集熱器總面積的確定應按式(4.2.5)確定:8Qn——建筑物耗熱量,(W);f——太陽能保證率,%,按附錄A選取;J?——當地集熱器采光面上的采暖期平均日太陽輻照量,ncd——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效率,%,按附錄B選取;ηL——管路及貯熱裝置的熱損失率,%,按附錄C選取。4.2.6間接系統太陽能集熱器總面積的確定應按式(4.2.6)確定:FRU?——集熱器總熱損系數,W/(m2.℃);應根據實際測試結果U——換熱器傳熱系數,W/(m2.℃);A——換熱器換熱面積,m2。4.2.7按本規程第4.2.5~4.2.6條計算得到的系統集熱器總面積,在建筑圍護結構表面不夠安裝時,可按照建筑圍護結構表面最大容許安裝面積確定系統集熱器總面積。4.2.8太陽能集熱系統的設計流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太陽能集熱系統的設計流量應按式(4.2.8)計算:式中:Gs——太陽能集熱系統的設計流量,m3/h;g——太陽能集熱器的單位面積流量,m3/(h·m2);A——太陽能集熱系統中的太陽能集熱器總面積,m2;2太陽能集熱器的單位面積流量g與太陽能集熱器的特性和用途有關,應根據太陽能集熱器生產企業給出的數值確定。在沒9有企業提供相關技術參數的情況下,根據不同的系統,宜按表系統類型積流量m3/(h·m2)小型太陽能大型集中太陽能供暖系統(集熱面積大100m2)小型獨戶太陽能供暖系統3宜采用自動控制變流量太陽能集熱系統,設太陽輻照感應傳感器(如光伏電池板等)或溫度傳感器,根據太陽輻照條件或溫8集熱器之間的連接應使每個集熱器的傳熱介質流入路徑9在平屋面上宜設置集熱器檢修通道。計。1對朝南、南偏東、南偏西的陽臺、集熱器可設置在陽臺3構成建筑墻面和建筑遮陽部件的集熱器,其剛度、強度、4.3蓄熱系統設計4.3.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蓄熱方式,應根據蓄熱系統形式、投資規模和當地的地質、水文、土壤條件及使用行選擇。蓄熱方式卵石層液體工質集熱器短期蓄熱系統●●一一●蓄熱系統一●●一—空氣集熱器短期蓄熱系統一一一●●注:表中●為可選用項目,表中“—”為不宜用項目。4.3.3液體工質蓄熱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當地的太陽能資源、氣候、工程投資等因素綜合考慮,短期蓄熱液態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的蓄熱量應能滿足建筑物1~5天的供暖需求;2各類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對應每m2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的貯熱水箱容積范圍宜按表(4.3.3)選取,根據設計蓄熱時間周期和蓄熱量等參數計算確定;小型供熱貯熱水箱容積范圍3應合理布置太陽能集熱系統、生活熱水系統、供暖系統與熱水池內熱水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宜利用計算軟件模擬系統的承壓水池的最高水溫應比與水池內壓力相對應的水的沸點低5℃;7季節蓄熱地下水池應有避免池內水溫分布不均勻的技術8貯熱水箱和地下水池宜采用外保溫,其保溫當地的土壤地質條件是否適宜埋管;宜與地埋管熱泵系統配合使1空氣蓄熱系統的蓄熱裝置—卵石堆蓄熱器(卵石箱)內的卵石含量為每m2集熱器面積250kg;卵石直徑小10cm時,卵石堆深度不宜小于2m,卵石直徑大于10cm時,卵石堆深度不宜小于3m。卵石箱上下風口的面積應大于8%的卵石箱截面積;等,大理石、白云石等可與水和二氧化碳起反應的石頭也不宜使4.3.5相變材料蓄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采用相變材料蓄熱時,熱空氣可直接流過相變材料蓄熱器加熱相變材料進行蓄熱;液態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采用相變材料蓄熱時,應增設換熱器,通過換熱器加熱相變材料蓄熱器中的相變材料進行蓄熱;2應根據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工作溫度,選擇確定相變材料,使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與系統的工作溫度范圍相匹配。常用相變材料特性見附錄D。4.4.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應設置輔助熱源加熱設備,輔助熱源宜以清潔能源為主。工業余熱或生物質燃料等,加熱/換熱設備選擇各類鍋爐、換熱器4.5.1一般規定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應設置自動控制。自動控制的功能應包括對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運行控制和安全防護控制,集熱系統和輔助熱源設備的工作切換控制。太陽能集熱系統安全防護控制的功能應包括防凍保護和防過熱保護;2控制方式應簡便、可靠、便于操作;相應設置的電磁閥、溫制元件性能應符合相關產品標準要求。4.5.2系統運行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1太陽能集熱系統宜采用溫差循環運行控制。在集熱系統工質出口和貯熱裝置底部分別設置溫度傳感器S1和S2。當二者溫差大于設定值(宜取5℃~10℃)時,通過控制器啟動循環泵或風機,系統運行,將熱量從集熱系統傳輸到貯熱裝置;當二者溫差小于設定值(宜取2℃~5℃)時,循環泵或風機關閉,系統停止運行;2太陽能集熱系統和輔助熱源加熱設備的相互工作切換宜采用定溫控制。在貯熱裝置內的供熱介質出口處設置溫度傳感熱設備停止工作;4.5.3防凍、防過熱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1使用排空和排回防凍措施的直接和間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宜采用定溫控制。當太陽能集熱系統出口水溫低于設定的防凍執行溫度時,通過控制器啟閉相關閥門完全排空集熱系統中的水或將水排回貯水箱;2水箱防過熱溫度傳感器應設置在貯熱水箱頂部,防過熱執行溫度應設定在80℃以內;系統防過熱溫度傳感器應設置在集熱系統出口,防過熱執行溫度的設定范圍應與系統的運行工況和部件的耐熱能力相匹配;3為防止因系統過熱造成運行故障或安全隱患而設置的安全閥應位置適當,并配備相應措施,保證在開啟工作進行泄壓時,排出的高溫蒸汽和水不會危及周圍人員的安全;其設定的開啟壓力,應與系統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溫度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相一4.5.4屋面安裝的太陽能供暖系統,應設防雷裝置。4.5.5輔助熱源采用電能時,應設剩余電流保護。4.5.6太陽能供暖系統應與所在建筑做等電位聯結,接地系統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5.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5.1.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施工安裝應按照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規程進行。施工過程中工程變更和設計修改應有原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修改文件或經原設計單位簽字認可的書面5.1.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施工安裝不得破壞建筑物的結構、5.1.3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施工安裝應單獨編制施工組織設5.1.4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資質的承包商根據原設計文件進行的深化設計;深化設計文件應6既有居住建筑應有經設計單位復核或經法定檢測機構鑒5.1.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連接管線、部件、閥門等配件選用的材料應能耐受系統可達到的最高工作溫度。5.2.1太陽能集熱器應按照設計要求的方位安裝,使用羅盤儀確定方位。5.2.2太陽能集熱器的相互連接以及真空管與聯箱的密封應按照產品設計的連接和密封方式安裝,具體操作應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5.2.3安裝在平屋面專用基礎上的太陽能集熱器,應按照設計要求保證基礎的強度;應做好防水處理,防水制作應符合國家規程《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規定要求。5.2.4埋設在坡屋面結構層的預埋件應在結構層施工時同時埋入,并按設計要求準確定位。5.2.5太陽能集熱系統管線穿過屋面、露臺時,應預埋防水套管。5.2.6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管道防腐應符合國家規程《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和《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43的規定要求。5.3.1用于制作貯熱水箱的材質、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鋼板焊接的貯熱水箱,水箱內、外壁應按設計要求作防腐處理,內壁防腐涂料應衛生、無毒、能長期耐受所貯存熱水的最高溫度。5.3.2貯熱水箱制作應符合相關規程的規定;貯熱水箱保溫應在水箱檢漏后進行,保溫制作應符合國家規程《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規程》GB50185的規定要求;貯熱水箱內箱應做接地處理,接地應符合國家規程《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的規定要求。1地下水池必須滿足系統承壓要求,并應能承受土壤等荷4地下水池選用的保溫材料和保溫構造做法應能長期耐受5.4自動控制系統施工5.4.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電纜線路施工和電氣設施的安裝應符合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5.4.2系統中全部電氣設備和與電氣設備相連接的金屬部件應做接地處理。電氣接地裝置的施工應符合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6.1.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前,應進行系統調試。系統調試應在竣工驗收階段進行;不具備使用條件時,經建設6.1.2系統調試應包括設備單機、部件調試和系統聯動調試。系統聯動調試應按照實際運行工況進行,聯動調試完成后,應進行連續3天試運行。6.1.3太陽能供熱采暖工程的系統調試,應由施工單位負責、監理單位監督,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參與和配合。系統調試的實施可以是施工企業本身或委托給有調試能力的其它單位。6.1.4太陽能供熱采暖工程系統的聯動調試,應在設備單機和部件調試和試運轉合格后進行。6.1.5設備單機、部件調試應包括下列內容:1檢查水泵安裝方向;2檢查電磁閥安裝方向;4電氣控制系統應達到設計要求功能,動作準確;5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動作準確可靠;6防凍、過熱保護裝置工作正常;8輔助能源加熱設備工作正常,加熱能力達到設計要求。6.1.6系統聯動調試應包括下列內容:1調整系統各個分支回路的調節閥門,使各回路流量平衡,3調整電磁閥使閥前閥后壓力處于設計要求的壓力范圍內。1額定工況下太陽能集熱系統和供熱采暖系統總流量的測試結果與設計流量的偏差不應大于10%;2額定工況下太陽能集熱系統和供熱采暖系統供熱水溫度3額定工況下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系統和熱風采暖系統總風量的調試結果和設計風量的偏差不應大于10%。6.2系統驗收6.2.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工程的驗收應分為分項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分項工程驗收應由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單位項目專業質量(技術)負責人等進行;竣工驗收應由責人進行。6.2.2分項工程驗收宜根據工程施工特點分期進行,對于影響工程安全和系統性能的工序,必須在本工序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下6.2.3竣工驗收應在工程移交用戶前,分項工程驗收合格后進6.2.4太陽能供熱采暖工程施工質量的保修期限,自竣工驗收合格日起計算為二個采暖期。在保修期內發生施工質量問題的,施工企業應履行保修職責,責任方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6.2.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必須經監理人員驗收及認可簽證。6.2.6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土建工程驗收前,應在安裝施工中完成下列隱蔽項目的現場驗收:2基座、支架、集熱器四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節點;3基座、支架、集熱器四周與主體結構之間的封堵及防水;4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與建筑物避雷系統的防雷連接節點或系統自身的接地裝置安裝。6.2.7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方位角和傾角應滿足設計要求,安裝6.2.8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工程的檢驗和檢測應包括下列主要6.2.9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管道的水壓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工作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注明時,開式太陽能集熱系統應以系統頂點工作壓力加0.1MPa作水壓試驗;閉式太陽能集熱系統和供暖系統應按《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6.3.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投入使用后,應根據系統的特性和工作狀況進行管理和定期的維護,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持續正常工作。6.3.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通過工程驗收并交付使用后,應依據驗收材料準備初次運行工作,根據組成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各部件的不同功能制訂運行維護計劃,并按照該計劃進行日常的運行6.3.3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維護包括太陽能集熱器、管路、水箱及附件的維護。6.3.4應經常清除積灰,保持平板型集熱器透明蓋板和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真空集熱管的清潔,注意保護透明蓋板和玻璃真空集熱管不受損壞。6.3.5應定期除垢,及時修補損壞的部件。6.3.6應對集熱器進出口水溫、貯水箱出口水溫的變化情況和其他設備的工作情況進行及時監測,以確認自動控制系統是否正常6.3.7應經常檢查溫度傳感器熱電阻套管的密封性情況,熱電阻引出線與傳感器連接線的連接情況,及時處理松動、腐蝕等情況。避免溫度傳感器受到強烈的外部沖擊。附錄A不同地區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資源區劃I資源豐富區Ⅱ資源豐富區Ⅲ資源豐富區IV資源豐富區附錄B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效率計算方法B.0.1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效率應根據選用產品的實際測試效B.0.2太陽能集熱器產品的實測效率方程分為一次方程和二次1一次方程η=η?-UT(B.0.2-1)T——歸一化溫差。η=η0-a?T-a?GT2(B.0.2-2)附錄C太陽能集熱系統管路、水箱熱損失率計算方法C.0.1太陽能集熱系統管路單位式中:q?——管路單位表面積的熱損失;式中:q——貯水箱單位表面積的熱損失;C.0.3管路及貯水箱熱損失率η可按下式計算:η1.=(q?+q)JYc熔點℃固態比重比熱kJ/kg℃固態6水氯化鈣12水磷酸二鈉一聚乙烯乙二醇一10水碳酸鈉一一10水硫酸鈉5水硫代硫酸鈉一一Ah=(1-ηL)Qn/(e×Un×△t;)(E.Qhx=(k×f×Q)/(3600×s,)(E.0.2)f——太陽能保證率,%,按附錄A選取;Q——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負擔的采暖季平均日供熱量,E.0.3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負擔的采暖季平均日供熱量可按下Q=Qn×86400式中:Q——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負擔的采暖季平均日供熱量,1為了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語: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用詞: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5《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36《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7《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503649《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10《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12《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13《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19《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36625《太陽電池組件參數測量方法(地面用)》GB/T14009居住建筑與太陽能供熱采暖一體化技術規程 35 374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設計 404.1供熱采暖系統設計 4.2集熱系統設計 4.3蓄熱系統設計 434.4輔助熱源設計 474.5自動控制系統設計 475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 5.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 5.2太陽能集熱系統施工 5.3太陽能蓄熱系統施工 5.4自動控制系統施工 6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調試、驗收與運行維護 6.1系統調試 6.2系統驗收 556.3系統運行維護 561.0.1制定本規程的宗旨。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鄉人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能耗快速增長,建筑用能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比例已接近30%,從而加劇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形勢。在建筑能耗中,供熱采暖用能約占45%,是建筑節能的重點領域。為降低建筑能耗,既要節約,又要開源,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能源,并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太陽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潔能源,是人類可以長期依賴的重要能源之一,利用太陽熱能為建筑物供熱采暖可以獲得非常良好的節能和環境效益,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近十余年來,歐洲、北美發達國家的太陽能供熱采暖規模化利用技術快速發展,建成了大批利用太陽能的區域供熱采暖工程,并編寫出版了相應的技術指南和設計手冊;我國的太陽能供熱采暖技術近幾年來也成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熱點,各地陸續建成一批試點示范工程,并已形成進一步推廣應用的發展趨勢。國內目前完成的太陽能供熱采暖工程,基本上是依據太陽能企業過去做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經驗,系統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較差,更做不到優化設計,使系統建成后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需要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較多,如何與建筑圍護結構結合,既要保證盡可能多的接收太陽光照,又要保證其安全性;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技術規范加以解決。因此,為了規范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設計、施工和驗收,確保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安全可靠運行并更好發揮節能效益,特制訂本規程。本規程側重于為實現太陽能供熱采暖而設置的太陽能集熱、蓄熱系統部分的規定,對建筑物內系統僅做簡要規定。1.0.2規定了本規程的適用范圍。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應用并不只限于城市,也適用于鄉鎮、農村的民用建筑;工廠車間等工業建筑一般具有較大的屋頂面積,要求的供暖室溫低,同樣適合太陽能供熱采暖,并具有良好的節能效益。規程中涉及到系統設計設置安裝、工程施工的要求規定,針對新建和既有建筑擴建、改建有所不同。1.0.3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使用總量居世界第一,但大多作為建筑的后置部件在房屋建成后才購買安裝,由此造成了對建筑安全和城市景觀的不利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了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發展方向,并在已發布實施的國家規程《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50364中對系統與建筑結合做出了規定。與太陽能熱水系統相比,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集熱器面積更大,技術的綜合性更強,因此,更需要嚴格納入工程建設的規定程序,按照工程建設的要1.0.4我國過去建成的大量建筑物都不符合建筑節能設計規程的要求,隨著建筑節能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將開展對既有建筑進行大規模的節能改造,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強對圍護結構的保溫措施;因此,對設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既有建筑供暖建筑物增加保溫措施,既符合形勢要求,又是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節能效益的必要措施。如果不對設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既有建筑供暖建筑物加強保溫,建筑物的采暖耗熱量過大,將造成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完全不能發揮應有的節能作用。3.0.1建筑風格、安裝部位及建筑各部位的日照條件的不同,會造成對太陽能供熱系統選型的特殊要求,因此要統籌考慮各項條件,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太陽能供熱系統,做好建筑一體化設3.0.2太陽能是一種不穩定熱源,會受到陰天和雨、雪天氣的影響,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室外環境氣溫和系統工作溫度等條件對太陽能集熱器的運行效率有影響,選用的系統形式和產品檔次會受到業主要求和投資規模的影響,建筑物的類型會影響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安裝條件,所有這些影響因素都需要在進行系統設計選型時統籌考慮。選擇的系統類型應與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和氣候條件,建筑物類型和投資規模相適應,在保證系統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統的性價比最優。3.0.3由于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的太陽能集熱器是安裝在建筑物的外圍護結構表面上,會給系統投入使用后的運行管理維護和部件更換帶來一定難度;太陽能集熱器的規格、尺寸須和建筑模數相匹配,做到與建筑結合,其施工安裝也與常規系統有所不同;在既有建筑上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不能破環原有的房屋功能,如屋面防水等,以及如何保證施工維修人員的安全等問題;如果在設計時沒有予以充分重視,不但帶來了安全隱患、破壞建筑立面美觀等系列問題,還會影響系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益。目前國內已發布實施了與太陽能供熱采暖技術相關的各類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進行系統設計時,可以直接引用和參照執3.0.4該條目的是確保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投入實際運行使用后的安全性。大部分使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地區,冬季最低溫度低于0℃,安裝在室外的集熱系統可能發生凍結;即使考慮了系統的全年綜合利用,也有可能因其他偶發因素,如住戶外出度長假等造成用熱負荷量大幅度減少,從而發生系統的過熱現象;強風、冰雹、雷擊、地震等惡劣自然條件也可能對室外安裝的太陽能集熱系統造成破壞;如果用電作為輔助熱源,還會有電氣安全問題;所有這些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因素,都必須在設計之初就認真對待,設置相應的技術措施加以防范。3.0.5太陽能是間歇性能源,在系統中設置其它能源輔助加熱/換熱設備,其目的是既要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穩定可靠運行,又要降低系統的規模和投資,否則將造成過大的集熱、蓄熱設備、設施和過高的初投資,在經濟性上是不合理的。3.0.9為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產品質量和規范市場,制定了一系列產品規程,包括國家規程和部級規程、涉及基礎規程、測試方法規程、產品規程和系統設計安裝規程四個方面。產品的性能包括太陽能集熱設施的承壓、防凍等安全性能、得系統設計文件至少應包括:系統設計說明;系統原理圖;系統安裝布置圖;系統集熱器安裝布置圖、節點大樣圖;系統貯熱水箱等主要部件安裝布置圖、節點大樣圖;管線安裝布置圖、節點大樣3.0.10為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能夠安全、穩定、高效地工作運行,并維持一定的使用壽命,必須保證系統中所采用設備和產品的性能質量。太陽能集熱器是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其性能、質量直接影響著系統的效益;我國目前有兩大類太陽能集熱器產品——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和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質量做出了合格性指標規定;其中對熱性能的要求,凡是合格產品,在我國大部分采暖地區環境資源條件和冬季供暖運行工況時的集熱效率可以達到40%左右,從而保證系統能夠獲得較好的預期效益,標準對太陽能集熱器產品的安全性等重要指標也有合格限的規定;因此,要求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必須使用合格產太陽能集熱器的性能質量是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國家級產品質供的太陽能集熱器全性能檢測報告,作為評價產品是否合格的依4.1.1雖然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可以使用的太陽能集熱器種類很多,但按集熱器的工作介質劃分,均可歸到空氣和液體工質兩大類中,這兩大類集熱器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所使用的末端供暖系統類型、蓄熱方式和主要設計參數等有較大差別,適用的場合也有所不同,在進行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選型時,需要根據使用要求和具體條件選用適宜類型的太陽能集熱器。4.1.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與常規供熱采暖系統的主要不同點是使用的熱源不同,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熱源部分是收集利用太陽能的太陽能集熱系統,常規供熱采暖系統的熱源是使用煤、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鍋爐、換熱器等設備;兩種系統使用的末端供暖系統并無不同,目前常規供熱采暖系統使用的末端供暖系統都能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使用,所以,在按末端供暖系統分類時,這些常規末端供暖系統均包括在內。但從提高系統運行效率、性能和適用合理性的角度分析,太陽能集熱系統與末端供暖系統的配比組合對系統的工作性能、質量有較大影響,應在系統選型時予以充分重視。由于目前市場上的液態工質太陽能集熱器多是低溫熱水地板輻射為供生活熱水而設計生產,冬季的工作溫度較低,一般在40℃左右,所以現階段最適宜的末端供暖系統是低溫熱水地板輻射供暖系統;但隨著高效太陽能集熱器新產品的開發和工作溫度的不斷提高,今后與其它類型的末端供暖系統相匹配也是適宜的。4.1.4太陽能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必須設置相應的蓄熱裝置,具有一定的蓄熱能力,從而保證系統穩定運行,并提高系統節能效益;雖然目前國內基本上是應用短期蓄熱系統,但國外已有大量的季節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工程實踐,和十多年的工程應用經驗,技術成熟,太陽能可替代的常規能源量更大,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因此,將短期蓄熱和季節蓄熱兩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都包括在本規程中。應根據系統的投資規模和工程應用地區的氣候特點選擇蓄熱可以選擇蓄熱能力較低和蓄熱周期較短的蓄熱設備;而冬季寒冷、夏季涼爽、不需設空調系統的地區,更適宜選擇季節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以利于系統全年的綜合利用。4.1.5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運行方式和系統安裝使用地點的氣候、水質等條件和系統的初投資等經濟因素密切相關,由于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功能是兼有供暖和熱水,所以通常采用的運行方式是間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但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為降低系統造價,在氣候相對溫暖和軟水質的地區,也可以采用直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4.1.6按不同分類方式劃分的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對應于不同的建筑氣候分區和不同的建筑物類型使用時,其適用性是不同的,需在系統選型時綜合考慮。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主要用于建筑物內需要局部而且,目前空氣集熱器的熱性能相對較差,為減少熱損失,提高系統效益,空氣集熱器離送熱風點的距離不能太遠,所以,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不適宜用于多層和高層建筑。太陽能集熱器的工作溫度越低,室外環境溫度越高,其熱效率越高,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的室外溫度較低,對集熱器的實際工作熱效率有較大影響,為提高系統效益,應使用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末端供暖系統;而在夏熱冬冷地區,冬季的室外環境溫度較高,對集熱器的實際工作熱效率影響不大,可以選用工作溫度稍高的末端供暖系統;4.1.6液體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的熱媒是水,與熱水輻射采暖、空氣調節系統采暖和散熱器采暖的熱媒相同,所以,可用于國家規程《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中規定采用這些采暖方式的各類建筑。空氣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的熱媒是空氣,可以直接供給建筑物內需熱風采暖的區域。4.2.1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開發商為充分利用所購買的土地獲取利潤,在進行規劃時確定的容積率普遍偏高,從而影響到建筑物的底層房間只能剛剛達到規范要求的日照時間;所以,雖然在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集熱系統本身高度并不高,但也有可能影響到相鄰建筑的底層房間不能滿足日照時間要求;此外,在陽臺或墻面上安裝有一定傾角的太陽能集熱器時,也有可能會影響下層房間不能滿足日照時間要求,必須在進行太陽能集熱系統設計時予以充分重視。4.2.2為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工作運行的安全性,太陽能集熱系統應設置防過熱安全防護措施和防凍措施。當系統在0℃以下環境工作時,會產生凍結現象使系統不能運行甚至破壞管路、部件。過熱現象分為水箱過熱和集熱系統過熱兩種;水箱過熱是當用戶負荷突然減少、例如長期無人用水時,貯熱水箱中熱水溫度會過高,甚至沸騰而有燙傷危險,產生的蒸汽會堵塞管道或將水箱和管道擠裂;集熱系統過熱是系統循環泵發生故障、關閉或停電時導致集熱系統中的溫度過高,而對集熱器和管路系統造成損壞。因此,在太陽能集熱系統中應設置防過熱安全4.2.4本條是太陽能集熱器的設置規定,如果系統中太陽能集熱證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太陽光照的話,系統的實際運行效果陽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日照時間做出規定,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時數不少于4h,是綜合考慮系統運行效果和圍護結構實際條件而提出的;由于冬至前后在早上10點之前和下午2點之后的太陽高時段系統能夠接收到的太陽能熱量較少,對系統全天運行的工作4.2.5本條規定了直接系統中太陽能集熱器面積的計算公式。一般情況下,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傾角是在當地緯度±10°的范節蓄熱系統應選用不同值;短期蓄熱系統應選用:當地緯度傾角平面十二月的月平均日輻照量,季節蓄熱系傾角平面年平均日輻照量;其原因是季節蓄熱系統可蓄存全年的太陽能得熱量用于冬季采暖,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可以選的小一4.2.6本條規定了間接系統太陽能集熱器總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間接系統換熱器內外需保持一定的換熱溫差,與直接系統相4.3蓄熱系統設計4.3.1本條對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蓄熱系統的設計做出了基本規定,目前在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中主要應用三種蓄熱系統:液體工質集熱器短期蓄熱系統、液體工質集熱器季節蓄熱系統和空氣集熱器短期蓄熱系統,太陽能集熱系統形式、系統性能、系統投資,供熱采暖負荷和太陽能保證率是影響蓄熱系統選型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進行蓄熱系統選型時,應通過對上述影響因素的綜合技術經濟分析,合理選取與工程具體條件最為適宜的系統。4.3.2目前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蓄熱方式共有5種——貯熱水箱、地下水池、土壤埋管、卵石堆和相變材料。熱系統相對應和匹配的蓄熱方式,決定該對應關系的主要因素是系統的工作介質和蓄熱周期;其中,相變材料蓄熱方式目前的實際應用較少,但考慮到這是太陽能應用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一種重要蓄熱方式,近年來也不斷有運用相變原理新型材料的科研開發成果出現,所以仍將其列入選項,但因投資相對較大,不宜用于季節蓄熱系統;對應于同一蓄熱系統形式,有兩種以上可選擇項目的蓄熱方式時,應根據實際工程的投資規模和當地的地質、水文、土壤條件及使用要求綜合分析選擇;一般來說,地下水池的蓄熱量埋管蓄熱施工較復雜,初投資高,但優點是能與地源熱泵供暖空調系統聯合工作,特別是在冬季從土壤的取熱量遠大于夏季向土壤放熱量的地區,可以通過向土壤蓄熱來彌補負荷的不平衡。國外還有幾種已應用于實際工程的蓄熱方式,如利用地下的砂礫石含水層蓄熱和利用地下的封閉水體蓄熱,因適用條件過于特殊,故本規程中沒有列入,但如當地恰好有這種適宜的水文地質條件,也可以參照國外相關工程經驗,利用來進行季節蓄熱。4.3.3本條規定了液體工質蓄熱系統的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參數1短期蓄熱液態工質集熱器太陽能供暖系統的蓄熱量是為滿足在連續陰、雨、雪天時的供暖需求,加大蓄熱量會增加蓄熱設備容量和集熱器面積,同時增加投資,所以需要在蓄熱量和設備投資之間作權衡,選取適宜的蓄熱周期。2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對應每m2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的貯熱水箱容積與集熱器的性能特性有關,我國目前只有針對熱水系統的經驗數據,所以表4.3.3中給出的短期和季節蓄熱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貯熱水箱容積配比范圍,是參照《太陽能住宅供熱綜取值時,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好、環境氣溫高、工程投資高,可取高值,否則,取低值。3貯熱水箱內的熱水存在溫度梯度,水箱頂部的水溫高于底部水溫;為提高太陽能集熱系統的效率,從貯熱水箱向太陽能集熱系統的供水溫度應較低,所以,該條供水管的接管位置應在水箱底部;根據具體工程條件,生活熱水和供暖系統對供水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也應在貯熱水箱相對應適宜的溫度層位置接管,以實現系統對不同溫度的供熱換熱需求,提高系統的總效率。4如果貯熱水箱接管處的流速過高,會對水箱中的水造成擾動,影響水箱的水溫分層,所以,水箱進、出口處的流速應盡量降低;國外的部分工程經驗,該處的流速遠低于0.04m/s,但太低的流速會過分加大接管管徑,特別對循環流量較大的大系統,在具體取值時需要綜合考慮權衡;這里規定的0.04m/s是最高限值,必須在接管處采取措施使流速低于限值。5季節蓄熱系統地下水池的水池容量將直接影響水池內熱水的蓄熱溫度,對應于一定的水池保溫措施、周圍土壤的全年溫度分布、集熱系統供水溫度和水池容量等,有一個可能達到的最高水溫。設計容量過大,池內水溫低,既浪費了投資,又不能滿足系統的功能要求;設計容量偏小,則池內水溫可能過高,甚至超過水池內壓力相對應的沸點溫度而蒸發汽化,形成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對水池內可能達到的最高水溫做校核計算。進行校核計算時,選用動態傳熱計算模型準確度最高,所以,有條件時,應優先利用計算軟件做系統的全年運行性能動態模擬計算,得出蓄熱水池內可能達到的最高水溫預測值;為確保安全,該最高水溫預測值應比與水池內壓力相對應的水的沸點低5℃。6地下水池的槽體結構、保溫結構和防水結構的設計在相關7季節蓄熱地下水池一般容量較大,容易形成池內水溫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影響系統的供暖效果,所以,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例如設計迷宮式水池、或設布水器等方法,避免池內水溫分布不均勻。8保溫設計在相關國家規程中已有規定,可參照執行。9工程建設當地的土壤地質條件是能否應用土壤埋管季節蓄熱的基礎,對土壤埋管季節蓄熱系統的性能和實際運行效果有土壤地質條件是否適宜埋管,同時又可對系統設計提出土壤溫度等相關基礎參數。土壤埋管季節蓄熱系統的投資較大,其蓄熱裝置——地下埋管部分與地源熱泵系統的地埋管換熱系統完全相同,在特定條件(夏季氣候涼爽、完全不需空調)的地區,用地源熱泵機組做輔助熱源,與地埋管熱泵系統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4.3.4本條規定了卵石堆蓄熱方式的設計原則和設計參數1規定了空氣蓄熱系統的蓄熱裝置——卵石堆蓄熱器(卵石箱)的基本尺寸和容量。推薦參數參照國外工程經驗。2放入卵石箱內的卵石應清洗干凈,以免熱風通過時吹起灰塵。卵石大小如果不均勻,或使用易破碎的石頭等,會減小卵石之間的空隙,降低卵石箱內的空隙率,使阻力加大,影響系統效率。卵石堆的熱分層可提高蓄熱性能,所以,宜優先選用有熱分層的垂直卵石堆。4.3.5本條規定了相變材料蓄熱方式的設計原則和設計參數1液態工質與相變材料直接接觸換熱,使相變2使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工作溫度范圍與相變材料的相4.4輔助熱源設計4.4.2對選用輔助熱源的種類沒有限制,但應和當地使用的實際能源種類相匹配,特別是要與設置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建筑物用于其他用途的常規能源類型和設備相匹配或相一致,比如配有管道燃氣供應的建筑物,其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輔助熱源就不應4.5自動控制系統設計4.5.1本條規定了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自動控制設計的基本原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熱源是不穩定的太陽能最重要原則是優先使用太陽能,這就需要通過相應的控制手段來實現,而太陽輻照和天氣條件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幾乎不可能通過手動調節系統來適應變化,因此,應設置自動控制系統,保證系統達到預期的節能效益。自動控制的功能應包括對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運行控制和安全防護控制,集熱系統和輔助熱源設備的工作切換控制。太陽能集熱系統安全防護控制的功能應包括防凍保護和防過熱保護。2為保證自動控制系統能長久、穩定、正常工作,必須確保系統部件、元件的產品質量,性能、質量符合相關產品規程的最低要求,進行系統設計時,應予以充分重視。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業管理公司的設備運行和管理人員,其技能普遍不高,如果控制方式過于復雜,使設備運行管理人員不易掌握,就會嚴重影響系統的運行效4.5.2系統運行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1根據集熱系統工質出口和貯熱裝置底部介質的溫差,控制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運行循環,是最常使用的系統運行控制方式。其依據的原理是:只有當集熱系統工質出口溫度高于貯熱裝置底部溫度(貯熱裝置底部的工作介質通過管路被送回集熱系統重新加熱,該溫度可視為是返回集熱系統的工質溫度)時,工作介質才可能在集熱系統中獲取有用熱量;否則,說明由于太陽輻照過低,工質不能通過集熱系統得到熱量,如果此時系統仍然繼續循環工作,則可能發生工質反而通過集熱系統散熱,使貯熱裝置內的工質溫度降低。2為保證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穩定運行,當太陽輻照較差,通過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工作介質不能獲取相應的有用熱量,使工質溫度達到設計要求時,輔助熱源加熱設備應啟動工作;而太陽輻照較好,工質通過太陽能集熱系統可以被加熱到設計溫度時,輔助熱源加熱設備應立即停止工作,以實現優先使用太陽能,提高系統的太陽能保證率;所以,應采用定溫(工質溫度是否達到設計溫度)自動控制,來完成太陽能集熱系統和輔助熱源加熱設備的相互工作切換。4.5.3防凍、防過熱控制應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水做工作介質的直接和間接式太陽能集熱系統,常采用排空和排回措施,將全部工作介質從安裝在室外的太陽能集熱系統排至設于室內的貯水箱內,以防止凍結現象發生;所以,當水溫降低到某一定值——防凍執行溫度時,就應通過自動控制啟動排空和排回措施,防止水溫繼續下降至0℃產生凍結,影響系統安全。防凍執行溫度的范圍通常取3℃~5℃,視當地的氣候條件和2貯熱水箱中的水一般是直接供給供暖末端系統或熱水用戶的,所以,防過熱措施應更嚴格。過熱防護系統的工作思路是:當發生水箱過熱時,不允許集熱系統采集的熱量再進入水箱,避免供給末端系統或用戶的水過熱,此時多余的熱量由集熱系統承擔;集熱系統安裝在戶外,當集熱系統也發生過熱時,可以任由集熱系統中的工質沸騰或采取其他措施散熱。因此,水箱的防過熱執行溫度應設定在80℃以內,水箱頂部溫度最高,防過熱溫度傳感器應設置在貯熱水箱頂部;而集熱系統中的防過熱執行溫度則根據系統的常規工作壓力,設定較為寬泛的范圍,一般常用的范圍是95℃~120℃,當介質溫度超過了安全上限,可能發生危險時,用開啟安全閥泄壓的方式保證安全。3當發生系統過熱安全閥必須開啟時,系統中的高溫水或蒸汽會通過安全閥外泄,安全閥的設置位置不當,或沒有配備相應措施,有可能會危及周圍人員的人身安全,必須在設計時著重考慮;例如,可將安全閥設置在已引入設備機房的系統管路上,并通過管路將外泄高溫水或蒸汽排至機房地漏,以及安全閥只能在室外系統管路上設置時,通過管路將外泄高溫水或蒸汽排至就近的雨水口等。如果安全閥的開啟壓力大于系統耐受的最高工作溫度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系統可能會因工作壓力過高受到破壞;而開啟壓力小于系統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溫度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則使本來仍可正常運行的系統停止工作,所以,安全閥的開啟壓力應與系統可耐受的最高工作溫度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一致,既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又保證系統的穩定正常運行。5.1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5.1.2進行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施工安裝,保證建筑物的結構和功能設施安全是第一位的,特別在既有建筑上安裝系統時,如果不能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土建、防水、管道等部位的施工安裝,很容易造成對建筑物的結構、屋面防水層和附屬設施的破壞,削弱建筑物在壽命期內承受荷載的能力,所以,予以充分重視。5.1.3目前國內現狀,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施工安裝通常由專門的太陽能工程公司承擔,作為一個獨立工程實施完成,而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的安裝與土建、裝修等相關施工作業有很強的關聯5.1.4本條的提出是由于目前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施工安裝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進行規范施工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著重強調必要的施工條件,嚴禁不滿足條件的盲目施工。5.1.5本條規定了太陽能供熱采暖系統連接管線、部件、閥門等配件選用材料的應能耐受溫度,以防止系統破壞,提高系統部件的耐久性和系統工作壽命。5.2.1太陽能集熱器的安裝方位對采光面上可以接受到的太陽輻射有很大影響,進而影響系統的運行效果,因此,應保證按照設計要求的方位進行安裝;推薦使用羅盤儀確定方位,羅盤儀操作方便,是簡便易行的定位工具。5.2.2太陽能集熱器的種類繁多,不同企業產品設計的相互連接方式以及真空管與聯箱的密封方式有較大差別,其連接、密封的具體操作方法通常都在產品說明書中詳細說明,所以,在本條規定中予以強調,要求按照具體產品所設計的連接和密封方式安裝,并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具體操作。5.2.3平屋面上用于安裝太陽能集熱器的專用基礎,其強度是為保證集熱器防風、抗震及今后運行安全,通過設計計算提出的關鍵基礎的防水處理做不好,會引發屋面漏水,影響頂層住戶的切身利益,在既有建筑屋面上安裝時,需要刨開屋面面層作基礎,會破壞格按國家規程《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規定要求進行防水制作。5.2.4本條是對埋設在坡屋面結構層預埋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蒸飯器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 2025年度激光切割設備分析報告
- 2025年廚房電器項目大數據研究報告
- 2025年太陽能驅動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島地區的應用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計算機系統配套用各種消耗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創新藥物研發:靶點發現與驗證技術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報告
- 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傳感器網絡自組網技術與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報告
- 2025年環保產業綠色供應鏈報告:可持續發展與供應鏈管理
- 2025年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格局與創新模式案例分析報告
- 數字教育2025年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模式與在線教育技術應用前景報告
- 【課件】第17課實驗與多元-20世紀以來的西方美術課件-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
- FZ/T 20008-2015毛織物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打起手鼓唱起歌二聲部改編簡譜
- 新版ECMO并發癥學習課件
- 2023版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癥診療指南
- 一般行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考試復習題庫
-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立體化教程ppt課件(完整版)
- 痛風性關節炎 課件
- 項目部管理人員名單
- 四川省廣安市中考數學真題含答案
- 電腦企業之 組裝作業指導書(DK607 Nupro76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