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新疆鴻德實驗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1.下列屬于植物激素的是

A.α-萘乙酸B.赤霉素C.2,4-DD.乙烯利(★)2.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過程中,垂體分泌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促胰液素C.促甲狀腺激素D.性激素(★)3.下列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液調節的反應速度較緩慢且作用范圍較局限B.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方式有差異C.草履蟲等單細胞動物只有體液調節,沒有神經調節D.許多內分泌腺會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4.圖示扦插的四種葡萄枝條,其中最易成活的是()

A.B.C.D.(★)5.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B.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相互聯系C.免疫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等D.免疫活性物質就是指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6.切除狗的甲狀腺后,其體內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謝活動將()

A.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謝活動減弱B.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謝活動加強C.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代謝活動減弱D.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代謝活動加強(★)7.尿崩癥是腎臟對水的重吸收產生障礙導致的一組綜合征,主要臨床癥狀是煩燥、口渴、多飲、多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下丘腦或垂體病變都可能導致尿崩癥B.該病患者體內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較高C.患者原尿滲透壓明顯偏高,含有大量的水,導致多尿D.患者血漿滲透壓明顯偏高,渴覺中樞興奮,導致多飲(★)8.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一段時間的干熱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氣,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芽,其原因在于下列哪種激素在高溫條件下容易降解有關?

A.生長素B.乙烯C.細胞分裂素D.脫落酸(★)9.植物生長調節劑與植物激素的作用相同,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蔬菜、水果等的種植與保存,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可以實現香蕉有計劃地上市,提高其經濟價值B.馬鈴薯芽中含有毒物質,青鮮素可抑制其發芽,可以大力推廣C.用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產生-淀粉酶D.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可使其纖維長度明顯增加(★)10.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的生命活動只能通過激素進行調節B.生長素的濃度越低,促進植物生長作用越明顯C.植物激素也可以人工合成D.失重條件下,生長素在植物體內也可能進行橫向運輸(★)11.下列關于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共同組成B.免疫活性物質指的是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C.免疫器官指的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D.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B細胞和T細胞等(★)12.某同學從溫暖的教室里走到寒冷的室外,機體經過一系列調節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在此狀態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機體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B.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增多,細胞代謝速率加快C.皮膚冷覺感受器興奮,將信號傳給下丘腦D.機體的調節過程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13.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種抗原。接種該疫苗后人體會產生相應抗體,該抗體()

A.由T淋巴細胞產生B.可與多種抗原結合C.可進入靶細胞內發揮作用D.可被蛋白酶水解(★)14.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個種群B.常用的樣方法包括等距取樣法和五點取樣法C.性別比例是預測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D.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15.下列關于荒漠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荒漠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其中的物種少,群落結構簡單B.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它們以獨特的生活方式適應缺少水分的環境C.荒漠群落中的動物穴居和善跑的習性比草原群落中的更突出D.荒漠群落中的動物往往是恒溫動物,以適應沙漠溫度的大幅度變化(★)16.如圖表示幾種生物種群個體數量的變化情況,圖甲、乙、丙表示的種間關系依次是()

A.種間競爭、種內競爭、種內互助B.種間競爭、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種間競爭、互利共生(★)17.“朝生暮死”的蜉蝣,其成蟲不進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下列能夠表示蜉蝣在繁殖季節的年齡結構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的是()

A.B.C.D.(★)18.在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標志不能過分醒目,因為該法的前提是()

A.不能使動物得病或感染等B.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捕時被捕概率相等C.在調查期間標志不能消失D.要注意色素無害而溶劑可能有毒(★)19.大興安嶺某林區發生中度火災后,植被演替過程見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各種植被)是基石,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B.該林區燒跡地上發生的是次生演替,與①相比,③中群落具有更復雜的垂直結構C.火燒15年后,草本、灌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均為下降,主要原因是它們與喬木競爭時獲得的陽光較少D.由于針葉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較慢,火災后若補栽喬木樹種,最好種植闊葉樹,以加快氮磷循環(★)20.在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種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A.從湖泊演替成為森林B.從火災后的草原演替成樹林C.從裸巖演替成森林D.從棄耕的農田演替成樹林(★)21.種群密度為重要的種群數量特征,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A.調查酵母菌種群密度時,將培養液振蕩搖勻后,用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一定量培養液B.用標記重捕法時,被捕捉過的小動物更難被捕捉,那么統計的種群密度比實際的低C.調查森林中喬木密度時,樣方面積要適當加大D.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時用取樣器取樣法(★★)22.如圖表示甲、乙兩個種群同時進入一個新環境后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呈“J”形,時間內甲種群的增長比乙快B.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的數量小于乙種群,年齡結構為穩定型C.將乙種群的數量控制在對應的種群數量附近可獲得最大持續收獲量D.若乙種群為某種害蟲,則在時防治的效果最佳(★★)23.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影響種群數量K值變化的因素時做了如下實驗:分別在5mL培養液(甲組)和3mL培養液(乙組)中接種一定量的大腸桿菌,在相同條件下培養并測定兩組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結果:甲組和乙組實驗中菌體數分別在培養12h和10h時達到最大值N和0.8N。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可采用抽樣檢測法,使用細菌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大腸桿菌的數量B.推測該兩組實驗中,大腸桿菌種群均呈S形增長,且增長速率均持續減小C.由該實驗結果可說明降低生物的生存空間,其環境容納量也會隨之降低D.在該實驗中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因素不包括遷入率、遷出率和性別比例(★★)24.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A.標志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種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確的現實反映B.調查某種昆蟲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蟲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樣方法C.五點取樣和等距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隨機取樣的原則D.將M只鹿標記,在捕獲的n只鹿中有m只被標記,則該鹿群約有只二、非選擇題(★)25.下圖甲表示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關系,下圖乙表示中華蟾蜍一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變化的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分析,青城山中華蟾蜍年齡組成的類型屬于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圖乙分析,在a~c時間內,青城山中華蟾蜍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__________型。若在某個時間,蟾蜍種群數量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該數值在乙圖中對應的時間點是__________,據此推測,在b時種群的數量約為__________。(3)研究人員利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青城山中華蟾蜍的數量。在某一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40只中華蟾蜍,第二次捕獲30只中華蟾蜍,其中有標記的中華蟾蜍有10只,在該調查范圍內中華蟾蜍的種群數量約為__________只。(★)26.回憶課本基礎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通過_______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2)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_______。(3)激素調節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經元之間興奮單向傳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稱為物種_______。(★★)27.我國亞洲象數量稀少,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亞洲象有時也會到保護區以外活動。回答下列問題:(1)在調查我國亞洲象種群密度時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直接決定亞洲象種群密度的種群數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亞洲象的種群的K值不斷提高,K值又稱環境容納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進一步提高亞洲象的種群數量,提高環境容納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點)。(★★★)28.下表是某興趣小組調查某植物的種群密度的結果,下圖表示第四個樣方中該植物的分布情況。據此回答:

樣方N1N2N3N4N5種群密度/(株·m-2)8718x9(1)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什么________?人為選擇密度較大或較小的地點取樣,會給調查結果帶來怎樣的影響________?(2)如何計數第四個樣方的植株數量________?(3)該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