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_第1頁
雞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_第2頁
雞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_第3頁
雞新城疫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及有效防控措施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城疫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已在眾多養殖場中被記錄。感染大腸桿菌后,其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挑戰。本研究計劃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雞新城疫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后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確立這兩種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標準,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減少混合感染的發生,確保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并提供科學依據。新城疫又稱亞洲雞瘟,是由禽副黏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NDV)引發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對家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該病不僅對雞群造成顯著傷害,還會削弱其對其他疾病的免疫力,導致多種病原體的復合感染。大腸桿菌作為一種長期潛伏于環境中的病原菌,極易與新城疫并發混合感染。因此,掌握新城疫的臨床特征,提升對該病的早期識別能力,對于及時實施有效防治措施,遏制其傳播和流行至關重要。一、病原1、新城疫新城疫乃一種由病毒引發的傳染性疾病,隸屬于副黏病毒科。該病毒為禽類副黏病毒I型毒株。盡管新城疫病毒僅存在單一血清型,其基因型卻極為多樣,通常依據F基因及全基因序列被劃分為I類和Ⅱ類。Ⅱ類中包括I至Ⅸ型,其中以VII型病毒株最為常見。該病毒展現出較強的存活能力,在-20~80℃環境下可存活長達12年。然而,它對消毒劑的抵抗力較弱,常規消毒劑即可有效殺滅。此外,該病毒對太陽光極為敏感,暴露于陽光下會迅速失去活性。2、大腸桿菌大腸桿菌通常呈現為兩端鈍圓的短桿菌形態,盡管它們也可能呈現為球形或桿狀。在革蘭氏染色過程中,該細菌被鑒定為革蘭氏陰性。大多數大腸桿菌具有莢膜或微莢膜結構,但通常不形成孢子。這些細菌普遍具有菌毛,其中許多是特異性表達的。大腸桿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酸性氣體,通常甲紅試驗結果為陽性,而吲哚生成試驗結果為陰性。該細菌對消毒劑極為敏感,然而,它們對常規使用的抗菌藥物容易產生耐藥性,尤其是對多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二、流行病學1、新城疫流行病學新城疫,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對家禽尤其是雞類構成嚴重威脅。該病毒具有快速傳播的特性,一旦在養雞場暴發,極易造成大規模的雞只死亡。新城疫病毒能在雞的多個器官內擴散,包括腦、肺和骨髓等,對家禽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此病不僅在雞群中傳播,還可能感染其他鳥類,如鵪鶉。新城疫是一種普遍的傳染病,各個年齡段的雞都易感,尤其在雞群免疫系統功能不全時,疾病更易擴散。該病不僅傳染性強,而且致死率高,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疾病的傳播主要來源是已感染的病雞,但也有其他攜帶病毒的雞和鳥類,這使得發病率居高不下。在疾病早期,癥狀往往表現為慢性,使得養殖者難以及時發現并隔離病雞,從而導致疾病的廣泛傳播。新城疫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健康雞只也可能通過接觸病雞的水源、飼料和環境而感染。此外,雞蛋中可能含有病毒,導致疾病在孵化過程中傳播,并可能引起雞胚死亡。病毒能在死亡的雞胚中長期存活,若不采取科學的治療措施,病毒的傳播風險將顯著增加,對后續養殖活動構成威脅。此外,新城疫不僅對家禽造成危害,還可能在檢疫、轉運過程中引發疾病傳播,并可能影響到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該病多發于春季和秋季,盡管其他季節也可能發生。2、大腸桿菌大腸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行傳播,其致病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分泌物以及糞便等途徑傳播至周圍環境。因此,無論是健康的還是已感染新城疫病毒的雞群,都極易受到感染。大腸桿菌能夠感染多種動物,其中雞是最易感的動物之一。該病無特定季節性,全年均可發病,但尤其在雨季,發病率顯著升高。此外,病雞若同時感染其他病原體,亦會增加該病的發生概率。三、臨床癥狀新城疫與大腸桿菌的共同感染,主要呈現兩種臨床表現。病雞通常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飲水量增多、羽毛蓬松且失去光澤。感染后的雞群往往呈現直立姿態、躲藏行為、無法站立或行走,體溫可升高至43℃。隨著病情的惡化,病雞的翅膀下垂、眼睛閉合、嗜睡,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病雞會張口、伸頸、持續從口中排出黏液,同時伴有喘息和哀鳴聲,偶爾可聽到吞咽聲。其嗉囊內積聚大量液體,若倒提,可見帶酸味的液體從口中流出。病雞排泄的糞便呈黃白色,顏色淡,有時呈水樣,偶爾帶血。感染晚期,糞便可能呈現蛋清狀,嚴重時可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如腿部和翅膀癱瘓,以及轉圈、扭頭等異常行為。疾病末期,病雞可能突然倒下,陷入昏迷,體溫下降,最終導致死亡。亦有可能在2~5天內無明顯癥狀的情況下死亡。四、病理變化病亡雞只常表現出皮膚干燥及脫水現象。口腔及咽部可見大量黏液積聚,嗉囊內含有渾濁且帶有腥味的液體。病雞的喉頭黏膜呈現充血和出血狀況,并伴有大量黏液分泌。組織切片檢查揭示心臟冠狀動脈區域存在多處點狀出血。心臟外膜增厚且不透明,肝臟腫大并被纖維素性膜所覆蓋,腎臟亦出現腫脹,其表面可見大量淤血和充血現象。剖檢腺胃可見腺胃乳頭發生潰瘍和充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黏膜腫脹,肌胃易與肌肉剝離,肌肉組織中可見斑點狀出血。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前段出血較為嚴重,空腸和回腸處可見類似棗核的腫脹,直腸出血則呈現條紋狀。腹腔內存在多處點狀出血點。此外,眼睛腫脹和出血、腺胃腫脹等癥狀亦與大腸桿菌感染有關。五、實驗室診斷1、剖檢觀察在對養殖場的病禽進行剖檢后,觀察到其口腔內充斥著黏液和污穢物質,嗉囊內含有酸敗氣味的液體,并伴有氣體積聚;氣管內出現環狀出血現象,伴隨有淺白色黏液;心包腔內可見淡黃色液體滲出,心包膜顯著變薄且呈灰白色,心冠及其周圍區域可見大量出血點;肺部呈現充血和水腫狀態,顏色暗紅,內含淺黃色乳酪狀物質;肝臟體積增大,邊緣變得鈍圓,表面被黃白色纖維狀物質所覆蓋;胃黏膜上皮內可見少量出血點,肌層和胃黏膜亦見出血點;腸壁較為薄弱,腸系膜及漿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腸腔內充滿淡黃色稀薄內容物,泄殖腔內可見條狀血跡。2、新城疫實驗室診斷①病毒分離鑒定對于疑似或已患病的雞只,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并采集其組織或血液樣本。隨后,應迅速將樣本進行冷凍或冷藏保存。在處理收集到的樣本時,需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并充分混合,接著進行離心處理,取其上清液。將上清液接種至雞胚中,并進行孵化。若在孵化過程中雛雞出現死亡現象,則需使用新的雞胚重復此過程3~5次。若每次接種后雛雞均發生死亡,這可能意味著已成功分離出病毒。接下來,通過病理學和組織學檢測方法,檢查死雞胚內是否存在新城疫的病變。同時,以新城疫病毒為研究對象,運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對NDV的特異性基因進行鑒定。若在雞胚中發現典型的新城疫病變,并且分子標記檢測結果呈現新城疫病毒特有的基因序列,則可確診為新城疫病毒感染。②微量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在診斷雞新城疫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微量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首先,準備試管或微平板,并采集新鮮的雞紅細胞以及待測血清。將待測血清樣品進行1∶2、1∶4、1∶8等以二倍遞增的稀釋處理。接著,取適量新城雞瘟病毒抗原與之混合,并進行30分鐘的培養。然后,取1%的雞紅細胞懸浮液,攪拌均勻后靜置30分鐘,以觀察紅細胞是否出現凝集現象。若紅細胞分散,形成均勻的紅色懸濁液,則表示未發生凝集反應,可判定為陽性,意味著樣品中含有新城疫病毒抗體。相反,若紅細胞出現聚集,并形成“傘”狀沉淀,則表明發生了凝集反應,可判定為陰性,即樣品中未發現新城疫病毒抗體。陽性稀釋程度越高,表明抗體濃度越高。③大腸桿菌病實驗室診斷首先,需準備實驗所需的培養皿、培養基、接種環、酒精燈、酒精棉球等器材。接著,從病雞體內采集肝、脾、腸道等部位的樣本,將樣本切割成小塊,并加入無菌生理鹽水,使用勻漿機進行充分混合,制成懸液。隨后,采用倍比稀釋法對懸液進行稀釋,通常達到106~108CFU/mL的濃度。將稀釋后的病原體接種至選定的培養基上,每皿接種量為1~2mL,隨后將培養皿置于37℃的培養箱中培養18~24小時。在培養過程中,需對菌落的色澤、形態、邊緣等特征進行細致觀察。若菌落呈現圓形、表面光滑、濕潤,顏色為灰白色或淡黃色,直徑介于1~2mm之間,則可依據其形態特征判斷為大腸桿菌。六、藥物治療1、抗菌治療每1L水溶解5%氟苯尼考可溶性粉4g,每日對雛雞進行喂食,持續7天。初次使用時劑量應加倍。亦可選用20%多西環素可溶性粉,劑量為每1L水中加入1.5g,每日1次,連續5天。2、抗病毒治療使用青瘟解毒粉可預防和治療雛雞疾病。每只雞用2g粉末與溫水混合,拌入飼料喂食,最好在3~4小時內喂完。每日1次,連續5天,以保持雛雞健康。3、輔助治療使用黃芪多糖0.5g,每天1次,為期5天。同時,每天添加240g電解多維添加劑至200kg飼料中,讓雞群自由采食。這2種方法結合可有效輔助治療雞病。4、腸道菌群調理將500g益生菌拌入50kg飼料中,每日1次,連續5天;將1kg葡萄糖氧化酶混合入300kg飼料中,每日1次,連續5天。經過5天的對癥治療,雞群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再出現新的病例,雞的精神狀態顯著改善,癥狀逐漸消退,飲食和飲水行為恢復正常。2個月后,對雛雞進行頸靜脈注射,劑量為每只0.5mL,并進行免疫測定。七、預防措施1、及時隔離,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疑似疾病跡象,必須迅速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對養殖活動的潛在危害。首先,在日常的飼養管理活動中,應加強對疾病監控的重視。飼養管理人員需密切關注雞群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雞群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振、多種呼吸道癥狀或產蛋量減少等異常表現,應立即對疑似病雞實施隔離,并對養殖環境進行徹底消毒。同時,應及時向地方防疫部門報告情況,并尋求專業支持。對于同舍其他雞只的健康狀況也應持續觀察,并根據需要采取緊急免疫措施,以減少疾病對養殖工作的負面影響。2、加大衛生管理力度,切斷傳播途徑強化養雞場的消毒管理措施,定期對養雞場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以營造一個潔凈、衛生、舒適且無害的養殖環境。所有進出養雞場的車輛與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方可進入,以防止病毒的侵入。必須建立一套完善且可行的消毒體系,例如,養雞場應每周執行1次全面消毒,以及每2~3天進行1次雞場消毒。帶雞消毒通常采用氣霧消毒法,選用對雞呼吸道黏膜無強烈刺激性的藥物,如戊二醛、碘制劑等,并應定期更換不同種類的藥物,以避免耐藥性問題的產生。對于病雞曾經活動過的雞舍及其使用過的器具,必須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并在下個月左右進行復查,消毒藥物包括癸甲溴銨溶液、聚維酮碘等。3、緊抓季節管理,減少雞群應激雞天性膽小,極易因外界環境的不當管理而產生應激反應,例如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高、溫度波動劇烈等。因此,在養殖實踐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循季節性管理原則,力求將雞只的應激反應降至最低。特別是在夏季與冬季,溫度管理尤為關鍵。應根據當地氣候特征,制定適宜的溫度調控方案,確保適時增溫或降溫,維持雞舍溫度在適宜范圍內,有效控制病原體的生成與傳播,從而顯著減少疫病的發生與擴散。夏季高溫時,若舍內溫度超過28℃,雞只飲水量會顯著增加,食欲減退,不利于生長。此時,雞場應使用制冷設備及時降低溫度,并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擴大通氣孔,并采取遮陽措施。同時,保持雞舍內部的安靜,避免突發噪聲對雞群造成驚嚇。鑒于夏季中午和午后是一天中最熱時段,為確保雞群每日攝食充足,可選擇在早上5點開始喂食,或在飼料中添加具有降溫效果的中草藥成分。冬季寒冷,重點在于保暖。若雞舍溫度過低,不僅會刺激雞群,還可能導致雞只相互依偎取暖,進而引發擁擠和踩踏事故。春季氣溫波動較大,尤其需關注天氣變化,冷熱交替易使雞只患病,因此必須密切監控雞舍溫度和雞群健康狀況,維持穩定的溫度環境,避免雞只受到劇烈溫度波動的影響。4、疫苗免疫當前,針對該疾病的防控主要依賴于疫苗接種。目前,市場上主要流通的疫苗類型包括弱毒疫苗、中等毒力疫苗以及IV系和LaSota疫苗。常見的接種方法包括滴鼻法、點眼法、飲水法和霧化法。滴鼻法和點眼法涉及將疫苗用生理鹽水或適宜的稀釋液稀釋后,分別滴入雞只的鼻腔和眼部。在滴鼻時,需封閉一側鼻孔,向另一側滴入兩滴,每滴約0.05mL;點眼法則是在一只眼睛上滴入兩滴疫苗,隨后讓雞閉眼以確保疫苗被完全吸收。飲水法是通過讓雞只飲用含有疫苗的水來進行免疫,免疫前需讓雞禁水3~4小時,然后將疫苗稀釋于水中供其飲用,建議使用涼水或深井水稀釋,避免使用自來水,并且可以將100kg的疫苗加入飲用水中。初次免疫通常在雞只10日齡時進行,第2次免疫則安排在25~30日齡,之后每隔4個月進行1次。霧化法是將疫苗稀釋后,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