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詩詞格律與欣賞詩歌理解與賞析試題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詩歌格律與鑒賞要求:正確運用詩歌格律知識,對給出的詩句進行賞析。1.請根據以下詩句,判斷其是否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1)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2.下列詩句中,哪些屬于對仗工整的例子?(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2)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3.請分析以下詩句中的對仗手法。(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4.請判斷以下詩句是否符合平仄要求。(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5.請分析以下詩句中的修辭手法。(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6.請根據以下詩句,判斷其是否符合七言絕句的格律要求。(1)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7.請分析以下詩句中的對仗手法。(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8.請判斷以下詩句是否符合平仄要求。(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9.請分析以下詩句中的修辭手法。(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10.請根據以下詩句,判斷其是否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1)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二、詩歌鑒賞要求:根據詩歌內容,分析詩歌的主題、意境、情感等。1.請分析以下詩歌的主題。(1)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請分析以下詩歌的意境。(1)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2)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3.請分析以下詩歌的情感。(1)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2)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4.請分析以下詩歌的主題。(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2)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5.請分析以下詩歌的意境。(1)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2)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6.請分析以下詩歌的情感。(1)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2)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四、詩歌表達技巧與藝術特色要求:分析以下詩歌中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1.請分析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2.請分析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句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3.請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一句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4.請分析王之渙《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5.請分析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的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六、詩歌背景與作者生平要求:根據詩歌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詩歌的情感和主題。1.請結合《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分析王勃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2.請結合杜甫《春望》的寫作背景,分析杜甫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3.請結合李清照《如夢令》的寫作背景,分析李清照在詞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4.請結合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寫作背景,分析辛棄疾在詞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5.請結合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寫作背景,分析陸游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詩歌格律與鑒賞1.(1)符合;(2)符合;(3)符合;(4)不符合。解析思路:五言絕句要求每句五個字,且平仄押韻。第一、二、三句均符合要求,第四句“白日依山盡”不符合五言絕句的平仄要求。2.(1)(3)(4)。解析思路:對仗工整要求上下兩句相對應的字詞在詞性、意義、結構上相對應。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中“月落”與“烏啼”對仗,“霜滿天”與“對愁眠”對仗;第三句“春江潮水連海平”中“春江”與“海上”對仗,“潮水連海平”與“明月共潮生”對仗;第四句“獨在異鄉為異客”中“獨在異鄉”與“每逢佳節”對仗,“為異客”與“倍思親”對仗。3.(1)對仗工整,通過“兩個黃鸝”與“一行白鷺”對仗,描繪出和諧的自然景象;(2)平仄押韻,通過“春眠不覺曉”與“處處聞啼鳥”押韻,營造出寧靜的早晨氛圍;(3)對仗工整,通過“白日”與“黃河”對仗,描繪出壯麗的山河景象;(4)對仗工整,通過“獨坐”與“彈琴”對仗,表現了詩人的閑適生活。4.(1)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2)符合平仄要求;(3)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4)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解析思路:平仄要求是指每句詩的聲調變化,通常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即第一、二、四字為平聲,第三字為仄聲。根據這個規則,判斷每句詩是否符合平仄要求。5.(1)比喻,將黃鸝的鳴叫比作急雨,形象地描繪了黃鸝的鳴叫聲;(2)擬人,將白鷺的飛翔比作對愁眠的人,增強了詩句的生動性;(3)對仗,通過“白日”與“黃河”對仗,描繪出壯麗的山河景象;(4)擬人,將彈琴的動作擬人化,表現出詩人的閑適生活。6.(1)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2)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3)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4)不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解析思路:同第一題解析思路,判斷每句詩是否符合五言絕句的格律要求。7.(1)對仗工整,通過“兩個黃鸝”與“一行白鷺”對仗,描繪出和諧的自然景象;(2)平仄押韻,通過“春眠不覺曉”與“處處聞啼鳥”押韻,營造出寧靜的早晨氛圍;(3)對仗工整,通過“白日”與“黃河”對仗,描繪出壯麗的山河景象;(4)對仗工整,通過“獨坐”與“彈琴”對仗,表現了詩人的閑適生活。8.(1)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2)符合平仄要求;(3)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4)不符合平仄要求,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9.(1)比喻,將黃鸝的鳴叫比作急雨,形象地描繪了黃鸝的鳴叫聲;(2)擬人,將白鷺的飛翔比作對愁眠的人,增強了詩句的生動性;(3)對仗,通過“白日”與“黃河”對仗,描繪出壯麗的山河景象;(4)擬人,將彈琴的動作擬人化,表現出詩人的閑適生活。10.(1)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2)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3)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4)不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解析思路:同第一題解析思路,判斷每句詩是否符合五言律詩的格律要求。二、詩歌鑒賞1.《春望》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破敗的憂慮和對親人的思念。解析思路:通過“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國家破敗的景象的描繪;通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2.《將進酒》主題:表達了詩人豪放不羈的人生態度和對人生短暫的感慨。解析思路:通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慨;通過“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一句,可以看出詩人豪放不羈的人生態度。3.《琵琶行》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高超技藝的贊美和對自身遭遇的感慨。解析思路:通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琵琶女高超技藝的贊美;通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自身遭遇的感慨。4.《登鸛雀樓》主題:表達了詩人立志遠大、胸懷壯志的情感。解析思路:通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可以看出詩人立志遠大、胸懷壯志的情感。5.《念奴嬌·赤壁懷古》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緬懷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解析思路:通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歷史英雄的緬懷;通過“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可以看出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三、詩歌表達技巧與藝術特色1.《滕王閣序》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排比等,描繪出滕王閣的壯麗景象。解析思路:分析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比喻手法,以及“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中的夸張手法。2.《春望》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運用了對比、象征等手法,表現出詩人對國家破敗的憂慮和對親人的思念。解析思路:分析詩句中使用的對比和象征手法,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對比手法,以及“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象征手法。3.《如夢令》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運用了白描、意象等手法,表現出詞人淡淡的憂愁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解析思路:分析詩句中使用的白描和意象手法,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中的白描手法,以及“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中的意象手法。4.《青玉案·元夕》表達技巧和藝術特色:運用了比喻、對比等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