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類型:B2025年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中考一模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筆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道選擇題,每題2分,計24分)1.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A.周平王遷都洛邑B.社會生產力發展C.齊桓公稱霸中原D.百家爭鳴的出現3.書籍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對下列書籍的評述正確的有()序號書籍評述①《史記》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②《齊民要術》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③《本草綱目》對藥物重新分類的藥物學巨著④《紅樓夢》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史實,說法正確的是()A.張騫通西域到達了大秦B.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C.鄭和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D.16世紀葡萄牙攫取了在臺灣的居住權7.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提道:李鴻章的物質改革已遭時人的反對,倘再進一步地改革政治態度,時人一定不容許他。甲午以后,康有為覺得時機到了。李鴻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為要提倡。材料中的“物質改革”“政治改革”是指()A.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B.戊戌變法、辛亥革命C.洋務運動、辛亥革命D.洋務運動、戊戌變法9.關于辛亥革命,陳獨秀曾這樣說道:“我們中國多數國民口里雖然是不反對共和,腦子里實在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所以口一張,手一伸,不知不覺都帶著君主專制的臭味。”據此可知,他認為當時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是()A.繼續革命以推翻封建帝制B.壯大民族資產階級力量C.搶回被竊取的革命果實D.破除根深蒂固的舊思想11.下圖是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示意圖,下列選項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開關:在戊戌變法時閉合時間最長B.電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最亮C.電阻: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最小D.電池:“自強求富”是不變動力13.下面年代尺與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相關,下圖方框中應該填寫內容為()A.黨的誕生
對外開放B.生死攸關
偉大轉折C.星火燎原
南方談話D.戰略轉移
大國擔當15.下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四個歷史時期,歷史時期與相關史實對應正確的是()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艱辛探索④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下面能夠佐證這一觀點且史料價值最高的是()A.雕刻有阿拉伯數字的出土文物B.紀錄片《阿拉伯——黃金時期的故事》C.游歷筆錄《伊本·白圖泰游記》D.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19.下圖是《聯邦共和制結構示意圖》,該示意圖意在強調美國的政治原則是()A.分權制衡B.中央集權C.天賦人權D.法律至上21.《后美國世紀》:近500年來發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歷史上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導致三次權力轉變的因素分別是()A.英國、荷蘭的殖民擴張——美國獨立戰爭——兩極格局徹底瓦解B.兩次工業革命——美國南北戰爭——美、日、歐三足鼎立C.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D.新航路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東歐劇變、蘇聯解體23.下圖是一幅反映當今國際關系的漫畫《山姆大叔的飯桌》。該漫畫表明()A.世界形成單極格局B.宗教沖突威脅地區穩定C.經濟全球化發展受阻D.大國霸權加劇世界局勢動蕩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戰國各諸侯國變法分布圖B北宋時期形勢圖(1111年)(1)材料一圖A所示的戰國時期,________(人物)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1分)唐玄宗即位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________”;(1分)圖B所示的北宋時期,1069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主持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分)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________(城邦)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1分)材料二孝文帝親政時,北魏王朝在政治上、文化上還存在“胡漢雜糅”的不協調現象,而且鮮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未改變,與逐步封建化了的社會經濟不相適應。因此,孝文帝在馮太后實行封建化改革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又實行了以鮮卑漢化為中心內容的一系列改革。——摘編自岳雪蓮《從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鮮卑的文化變遷》(2)依據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2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認為影響改革成敗的因素有哪些?(2分)14.(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它一方面調整內部制度,一方面積極對外擴張,憑借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開始將商業觸角伸向全世界。到20世紀初葉,英國占有殖民地已達3350萬平方公里,約為地球陸地面積的1/4,英國自詡其為“日不落帝國”。——摘編自《英國的殖民活動與日不落大帝國的崛起》(1)依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影響。(2分)材料二
——依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篇》《世界史·現代史篇》繪制(2)請從材料二時間軸中找出扭轉美國內戰局勢的歷史事件。(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中國進行一次制度變革的嘗試。(1分)(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觀點:①制度變革促進國家發展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史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闡述或說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5分)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理論體系在實踐中不斷與時俱進,發展完善。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開天辟地新道路】材料一圖A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立即創辦了工人周刊《勞動界》,李漢俊指出“我們印這個報,就是要教我們中國工人曉得他們應該曉得的事情。”10月,小組還發起成立了上海機器工會。1920年底,鄧中夏等人受組織委托到長辛店創辦勞動補習學校,該校以“增進勞動者和勞動者子弟高尚人格為宗旨”,分日夜兩班分別教授工人及工人子弟。——摘編自成麗萍《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我國早期工人運動結合的方式問題》(1)寫出與圖A相關歷史事件的開始時間。(1分)依據材料一,歸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結合的方式,(1分)并分析其影響。(2分)【結合國情新理論】材料二圖B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發表《論持久戰》演講。他科學預見了戰爭將經歷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中國既不會速勝也不會亡國。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主張動員全民族力量,開展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人民戰爭。……《論持久戰》發表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要求將這一理論應用于抗戰實踐。海外媒體評價:“毛澤東的戰略思想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提供了東方智慧。”——摘編自新華網《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的戰略與實踐》(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八七會議與材料二圖B之間的關系。(1分)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論持久戰》中的核心觀點,(1分)并分析其意義。(2分)【探索改革新發展】材料三圖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艱難抉擇。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入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極大煥發了社會主義生機活力,使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摘編自石仲泉《中國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現實啟示》(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C所示會議在思想方面的主要內容。(1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哪次會議上提出來的?(1分)依據材料三,結合改革開放后的史實說明“這條道路極大煥發了社會主義生機活力”。(2分)【實現復興新征程】材料四馬克思主義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來自何時、來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認識,都可以作為豐富和發展自己的養分。我們要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摘自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4)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克思主義能夠不斷推動中國新發展的原因。(2分)請用一句話為本次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名稱。(1分)2025年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中考一模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BACDDBBAAADD13.(1)秦孝公;開元盛世;王安石;雅典。(4分)(2)背景:胡漢之間在政治、文化上存在不協調現象;鮮卑生活方式、習俗落后,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馮太后的封建化改革效果良好。(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封建化,增強了北魏的實力;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交融;使洛陽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3)因素:是否得到統治者的支持;改革家的努力;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答出任意一點得2分。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1)原因: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政局穩定;通過殖民擴張獲得財富(或資本原始積累);擁有強大的海軍。(任意一點1分)影響:英國的商業遍及全世界;很多地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任意兩點2分)(2)歷史事件: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分)嘗試:戊戌變法。(1分)(3)【示例一】我選擇的觀點:①選擇史事:美國內戰結束;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選擇符合觀點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史事)闡述或說明:1865年,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結束,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8年,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通過改革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為解決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制度變革可以促進社會發展。(4分)【示例二】我選擇的觀點:②選擇的史事:工業革命;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2分)闡述或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這是生產技術的重大創新。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