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03鞏固練_第1頁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03鞏固練_第2頁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03鞏固練_第3頁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03鞏固練_第4頁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03鞏固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3鞏固練一、綜合性學習1.九年級一班圍繞“自強不息”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邀請你參與。(1)【活動一: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結合下面材料,談談你對“自強不息”精神內涵的理解。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自強不息”的內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動二:尋找自強不息的人物】中國古代有許多自強不息的人物,他們的事跡可以讓大家獲得教益:如祖逖聞雞起舞,范仲淹斷齏(jī)畫粥,。(請你仿前例續(xù)寫事跡,并用楷體正確、規(guī)范、工整地書寫在米字格內,不超過7個字。)(3)【活動三:演講——青年當自強不息】以“自強不息”為話題,在班級內組織一次演講活動。第二位同學李紅演講的題目是《志當存高遠》,第三位同學張鑫演講的題目是《放飛青春夢想》。假如你是本次演講活動的主持人王林,請你在李紅演講結束后,張鑫演講之前說一段串詞。【答案】(1)示例:剛正不阿,堅強不屈;勇于探索,執(zhí)著追求;直面挑戰(zhàn),磨礪意志。

(2)示例:匡衡鑿壁偷光

(3)示例:感謝李紅同學的精彩演講。我們新時代的青少年,當放眼天下,志存高遠,我們還應當頑強拼搏,放飛夢想。下面請欣賞張鑫演講的《放飛青春夢想》,掌聲有請。【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名句理解賞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為: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這句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由此可見,“自強不息”精神內涵表現為剛正不阿,堅強不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為: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由此可見,“自強不息”精神內涵表現為勇于探索,執(zhí)著追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由此可見,“自強不息”精神內涵表現為直面挑戰(zhàn),磨礪意志。可據此提煉概括。【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積累。仿照“祖逖聞雞起舞,范仲淹斷齏畫粥”格式,列舉中國古代自強不息的人物及事跡,合理即可。示例:車胤囊螢夜讀。【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節(jié)目串詞。根據兩個節(jié)目的相關主題進行銜接,合理即可。示例:剛才李紅激情澎湃的演講讓我們知道了青少年一定要志存高遠,胸懷遠方。是啊,正值青春,就應該點燃夢想,下面,請聆聽張鑫為我們演講《放飛青春夢想》。二、現代文閱讀閱讀《擇善而從最重要》,完成下面小題。擇善而從最重要利哈喬夫①擇善而從最重要。②擇善而從,所謂“善”指的是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兒童時期愛自己的父母,愛兄弟姊妹,愛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戀之情逐漸擴展到學校、村莊、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國,這已經完全是一種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這種情感不能就此止步,還應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把人真正地作為人來熱愛,要做愛國主義者,不做民族主義者。③出自善良愿望的遠大志向從小事開始——愿自己的親人幸福,這一愿望逐步擴大,就包括了范圍更加廣闊的內容,這有點像水面上的漣漪,水面的圓形波紋一圈一圈向外蕩漾,波及越遠漸趨微弱。④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智慧結合。什么樣的愛才叫智慧愛呢?我認為智慧愛是有底線、講規(guī)矩、守原則的愛,智慧愛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愛,智慧愛是尊重個性、揚長避短的愛,智慧愛是理性、冷靜、科學進取的愛,智慧愛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長的愛。愛,不能是盲目的,凡事總愛激動興奮的母親,一味夸獎嬌慣她的孩子,可能養(yǎng)育出一個精神殘缺的畸形兒;凡事保持理智冷靜的母親,懂得適時點醒驕橫無禮的孩子,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明理謙遜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聰明。對待你所喜愛的人善良,對待周圍其他的人也應該如此。必須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應酬,什么是無聊和虛偽。智慧給智慧者帶來的是良好的名聲和長久的幸運,可靠的幸福,還有良心的平靜。這種良心的平靜在一個人的晚年比什么東西都更加珍貴。⑤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忠誠結合。對重大原則保持忠誠的態(tài)度,事無巨細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誠因素的愛是圓滑。圓滑難以持久地支撐局面,命運或早或遲會轉過身來懲罰圓滑者本人。對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誠,對家鄉(xiāng)要忠誠,對純潔無瑕的青春要忠誠,對祖國要忠誠。對真理——沒有矯飾的真理,符合正義的真理——保持忠誠。(節(jié)選自課后推薦篇目有刪改)2.本文的觀點是什么?與孔子說的“擇其善者而從之”有什么區(qū)別?3.文章第④段劃線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請你從下面兩則鏈接材料中任選其一,判斷它最適合作為選文哪一段的論據并簡述理由。【鏈接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鏈接材料二】1934年,長征路上,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為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身受重傷,不幸被俘后,抵制了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犧牲時高呼:“告訴你們,我永遠是共產黨員。”5.“人家都轉了,我不轉,還是朋友嗎?”于是,盲目地跟著轉發(fā)微信朋友圈,善良變成了一種廉價的“秀”。請你結合本文觀點評述這一現象。【答案】2.擇善而從最重要。本文的“擇善而從”指的是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是選擇有優(yōu)點的人學習。3.主要用了對比論證。將一味夸獎嬌慣孩子的母親和保持理智冷靜的母親作對比,突出論證了“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智慧結合”這個觀點。4.材料一作為第②段的論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觀點是愛所有的人和第②段的觀點“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材料二作為第⑤段的論據最合適,陳樹湘犧牲時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與第⑤段的觀點“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忠誠結合”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5.表明自己的觀點圍繞“智慧”回答。【解析】【2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觀點分析。由標題“擇善而從最重要”,第①段“擇善而從最重要”,第④段“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智慧結合”,第⑤段“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忠誠結合”可知,文章圍繞“擇善而從”展開論述,且明確這是“最重要”,據此可知本文的觀點就是:擇善而從最重要。由第②段“擇善而從,所謂‘善’指的是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可知,本文所說的“擇善而從”是指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而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意思是:選擇有優(yōu)點的人學習。兩者不同。【3題詳解】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分析。畫線句子將“凡事總愛激動興奮的母親”與“凡事保持理智冷靜的母親”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論述兩者培養(yǎng)的孩子結果的不同,從而更加突出第④段的分論點“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智慧結合”,這樣運用對比論證更有力地論證了觀點。【4題詳解】本題考查論據的分析。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我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這種觀點與第②段“讓所有人幸福,擴大愛的范圍”的觀點是一致的,故材料一作為第②段的論據較為合適。由材料二“抵制了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犧牲時高呼:‘告訴你們,我永遠是共產黨員。’”可知,材料二例舉陳樹湘不被敵人高官厚祿所誘惑,英勇就義的事跡,表現了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這與第⑤段“擇善而從,就是讓愛同忠誠結合”的觀點是一致的,故材料二作為第⑤段的論據較為合適。【5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拓展運用。作答時,結合第④段“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聰明。對待你所喜愛的人善良,對待周圍其他的人也應該如此。必須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應酬,什么是無聊和虛偽”可知,真正的“智慧”應該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能盲目從眾,據此評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聰明。跟著別人轉發(fā)微信朋友圈,這是盲目從眾的行為,不是智慧的表現,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能讓善良變成一種廉價的“秀”。一、綜合性學習6.某校開展以“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活動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1)學生會征集宣傳標語,請你寫一幅宣傳標語,要求符合主題。(2)學生會下發(fā)了關于組織開展一次以“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的通知。通知中有些問題,請你幫助修改。通知全校各班級:茲定于2019年5月22日下午4:00,【A】以班級為單位召集一次主題班會。班會內容包括集體觀看宣傳片、誦讀英雄革命家書和分享家族英雄故事。要求各班級精心組織好這次主題班會,【B】實現班會活動全覆蓋,廣泛動員師生參與。【C】學生會2019年5月18日①【A】處畫線句詞語搭配不當,應將“”改為“”。②【B】處畫線句語序不當,應改為“”。③【C】處格式上有錯誤,修改意見是:。(3)九(1)班的小明同學想把本班主題班會的精彩內容傳至學校網絡平臺的“崇尚英雄精忠報國”專區(qū)。請你代小明同學給學校網絡平臺管理員擬寫一條短信。(要求不超過50字)【答案】(1)示例:銘記英雄事跡,立志報效祖國。(意思對且符合主題即可)(2)①“召集”改為“召開”。②廣泛動員師生參與,實現班會活動全覆蓋。③日期應寫在署名的正下方。(3)示例:管理員,您好。我是九(1)班的小明,我想把本班主題班會內容上傳至學校網絡平臺。請您告訴我如何上傳,好嗎?【解析】【詳解】(1)考查宣傳標語的擬寫。宣傳標語的基本要求:達到宣傳鼓動目的,標語口號用通俗的話語詮釋重要的觀念,傳遞最新的信息,語言簡潔,句式簡短、字數較少、表情達意準確。宣傳標語的格式:句式整齊,修辭鮮明,靈活使用明喻、暗喻、比擬、對偶、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據此結合活動的主題“崇尚英雄精忠報國”來擬寫即可。示例:崇尚英雄,爭當英雄,報效祖國。(2)考查通知的格式及語言的表達。①動賓搭配不當,“召開班會”為固定搭配,應把“召集”改為“召開”。②語序不當,應先廣泛動員師生參與,才能實現班會活動全覆蓋,故應改為“廣泛動員師生參與,實現班會活動全覆蓋”。③通知的落款,分兩行寫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寫日期,署名在日期的上方。(3)考查擬寫短信的能力。短信的要求:①主題突出,問候祝福、交代事情等目的明確;②簡明扼要,語言簡潔;③語言得體,要注意禮貌,文明用語等。根據短信擬寫要求及結合題干提供的內容進行擬寫即可,要有稱呼,要有問候語,交代清楚事件,最后要有署名,語氣委婉有禮貌,不超過50字。根據題干可知,短信是寫給學校網絡平臺管理員,那么稱呼可寫“管理員”,事件是“想把本班主題班會的精彩內容傳至學校網絡平臺的“崇尚英雄精忠報國”專區(qū)”,署名是“九(1)班的小明同學”,據此按照短信及題干的要求來擬寫即可。二、現代文閱讀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陳凌①透過一塊屏幕,在北京“尋訪千年運河”,去廣東“穿越古今,漫游嶺南”,到甘肅“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隨著這個日子日益臨近,各地紛紛推出線上活動,讓觀眾在云端就能了解和體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②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是歷史的豐碑,是珍貴的記憶。漫步“海上花園”鼓浪嶼,我們不一定能想象當年繁盛一時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歷史風貌建筑散發(fā)的閩南韻味、南洋氣息和歐陸風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剎大雁塔,我們可能無法復原“雁塔詩會”的盛況,但一定能在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中,領略唐代的盛世輝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勝跡總是滿載歷史。一墻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們理應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③每一個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生活的一個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時間無言,但它卻會通過一個個文化遺產,銘刻下歷史的文脈、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基因。而凝結在文化遺產之中的文明底蘊,不僅構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座,還為民族的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深厚滋養(yǎng)。銘記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續(xù)文化根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應讓文化遺產“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而應讓其“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要保護好文化遺產,更應激活其內在的生命力。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文化遺產既然是“遺產”,那也恰恰說明,它與現代生活,是有距離的。如何縮小這一距離,讓文化遺產不只是一件件靜止的作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為例,近年來我國在縮小文物與現代生活的距離,在讓文物融入人們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嘗試。這些成功嘗試證明,做好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僅是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⑤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歷史文化的滋養(yǎng),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當博物館“打卡”日益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當陜西剪紙、遂昌龍粽等非遺伴手禮受到顧客青睞,“活起來”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有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并且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讓它們親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寶的必經之路。⑥在遺產日期間,多家網絡平臺聯(lián)合舉辦“非遺購物節(jié)”。一邊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一邊是新興的互聯(lián)網業(yè)態(tài),非遺“觸網”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而這也正是“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題中應有之義。(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7.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的中心論點可以概括為:激發(fā)文化遺產的內在生命力,使其融入當代生活,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好方法。B.文中多處運用古詩、流行語,使文章語言既生動風趣,又富有文學性。C.如果縮小文化遺產與人們生活距離,就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D.多家網絡平臺聯(lián)合舉辦“非遺購物節(jié)”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8.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9.簡述文章第⑤段的論證思路。10.淮劇、老虎鞋等非遺項目承載著鹽城深厚的地方文化,請結合文章內容,為鹽城非遺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兩條建議。【答案】7.C8.文章第①段寫各地推出線上活動讓觀眾了解和體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引出下文;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作為論據論證了中心論點。9.首先提出“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的觀點,接著運用舉例論證證明作者觀點,最后再次呼吁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10.【示例】拍攝與淮劇相關的視頻,讓更多人感受淮劇的唱腔魅力;制作“老虎鞋”伴手禮,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銷售。【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與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如果縮小文化遺產與人們生活距離,就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符合原文,原文第④段的表述是“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首段作用的能力。細讀第①段可知,該段通過列舉北京、廣東、甘肅等地推出線上活動讓觀眾了解和體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的內容,從而引出下文關于讓文化遺產融入生活的論述;從表達效果看,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本身又作為事實論據證明本文論點“文化遺產融入生活才能煥發(fā)生命力”。【9題詳解】本題考查梳理論證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理清段落的結構層次,并且概括出每一層的內容,再用“首先”“然后”“接著”“最后”等詞進行整理歸納即可。細讀第⑤段,思考各句之間邏輯關系,本段首先提出“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的分論點,接著列舉博物館“打卡”成為公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陜西剪紙、遂昌龍粽等非遺伴手禮受顧客青睞的例子,運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證明作者觀點,最后“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讓它們親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寶的必經之路”再次呼吁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10題詳解】本題考查拓展延伸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認真審題,找準提建議的對象。細讀文章,結合第⑤段和第⑥段內容理解分析,最后聯(lián)系現實生活,尤其是目前通用的互聯(lián)網平臺等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即可。由第⑤段“當陜西剪紙、遂昌龍粽等非遺伴手禮受到顧客青睞,‘活起來’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有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記憶”可知,可以制作“老虎鞋”伴手禮并在網上發(fā)售;由第⑥段“在遺產日期間,多家網絡平臺聯(lián)合舉辦‘非遺購物節(jié)’。一邊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一邊是新興的互聯(lián)網業(yè)態(tài),非遺‘觸網’啟示我們,文化遺產完全可以融入當代生活”可知,可以拍攝關于淮劇、老虎鞋的視頻并上傳網絡。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敬畏一粒米林文欽①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為,它重如一座山。②小時候家里窮,母親在深秋的時候總是出去“撿地”,就是去大地里撿拾農人秋收后遺落在地里的糧食。每次母親都要走上好幾十里的地,背回來半麻袋瘦瘦的稻稈兒,脫了皮,最后能收獲一海碗的大米。母親一點點地積攢著,然后用它們給我們當口糧,那是兒時我們所有的營養(yǎng)來源。粒米之恩,能與皓月爭輝!③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詩人說“米是漫山遍野的精靈,是生長綠色的種子,是陸地結的珍珠”,我也有這個感覺。有時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會產生一番聯(lián)想: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種子被種在土里,經過了多少風霜雨雪,又被哪個農民精心養(yǎng)育,澆水、施肥、捉蟲、打藥,頂著酷暑烈日收割了來,再冒著酷暑高溫脫了粒。脫一遍還不算,再脫一層皮,再脫一層皮,成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緣法落到我的飯碗里,結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輕輕拋棄,假如這米有靈,不知道會不會傷心?④對米,汪曾祺先生有過經典描述。其筆下有一個叫作八千歲的人物,開著一個米行,他店里一溜排開幾個大米園,從“頭糙”“二糙”“三糙”到“高尖”應有盡有。挑籮把擔賣力氣的吃頭糙米,一老碗紫紅的糙米飯,上面堆上崗尖崗尖的腌小魚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鋪戶吃二糙三糙米,比頭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謂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門大戶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總覺得有些糟蹋。中國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強烈,字紙尚且不肯浪費,更何況養(yǎng)身的米?⑤此外還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說,常用來蒸八寶飯、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來米長半寸,顏色淺碧如碧螺春茶,香味濃厚。《西廂記》里有一個章回專門說到崔鶯鶯吃的一頓便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碗蝦丸魚皮湯,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大碗熱騰騰碧瑩瑩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紅樓夢》中也提到了紅米、綠米。紅的,顏色嫩紅,味腴粒長,香氣撲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綠米,就是芳官吃過的“綠畦香稻粳米”。⑥關于米,還有不少傳奇典故。據說遠古時期,上帝雖說把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命令他們流汗才有飯吃,但到底對自己的造物心懷恩慈,命令地下的麥子長得如同一棵樹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個枝頭都有一個麥穗,于是天下萬民不缺糧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間巡行,發(fā)現麥子爛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規(guī)矩,下令麥株從今以后只結一穗,且不時有風雹雷災、水患火欺,以此懲罰不知惜福的凡間生靈。⑦真正有品德、有修養(yǎng)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間萬物,尤其是珍珠一樣的米。在弘一大師的眼里,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際能有一碗白米飯,更是好上加好。⑧我在閩東太姥山的摩宵庵吃過一次素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飯,盛在清素的餐盤里,竟是那樣溫潤有致,不由心生一絲感恩,細細把一碗米飯裝進胃里,生怕丟棄一粒米。⑨對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選自《意林》,有刪改)11.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②段畫波浪線句子的含義。粒米之恩,能與皓月爭輝!12.從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③段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詩人說“米是漫山遍野的精靈,是生長綠色的種子,是陸地結的珍珠”,我也有這個感覺。13.作者為什么認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14.作者對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答案】11.粒米之恩既指“粒米”是身體的營養(yǎng)來源之恩,又指母親的辛苦養(yǎng)育之恩。這樣的恩情在作者心中無比偉大,堪比皓月之輝,突出了作者對米的感激、敬重之情和對母愛的深切感受和贊美。(意思相近即可)12.引用詩句,既用詩意的語言凝練地贊美了米的來之不易、珍貴,又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米的敬畏之情和高度贊譽,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蘊。(意思相近即可)13.作者母親撿米養(yǎng)育子女(米是兒時的我們所有的營養(yǎng)來源),“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愛和養(yǎng)育之恩;種子經過農民精心培育、收割、脫粒、脫殼才能成為米,“一粒米”來之不易是農民的血汗,是時間的結晶;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惜福、珍惜糧食的傳統(tǒng)美德;《紅樓夢》《西廂記》中關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蘊和濃濃的詩意;西方關于不珍惜糧食受到上帝懲罰的傳奇典故,告訴我們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弘一大師眼里沒有不好的東西,跋山涉水之際能有一碗米飯便覺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養(yǎng)的人的體現;一次我吃素齋的經過,表明對“一粒米”的珍惜是對世間萬物都應有的敬畏之心。14.能結合生活體驗,談到具體敬畏之物,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②段畫波浪線句子“粒米之恩,能與皓月爭輝!”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把“粒米之恩”與“皓月之輝”的價值相提并論,表現出粒米對人的恩情之大,之重要。再聯(lián)系“每次母親都要走上好幾十里地,背回來半麻袋瘦瘦的稻稈兒,脫了皮,最后能收獲一海碗的大米。母親一點點地積攢著,然后用它們給我們當口糧,那是兒時我們所有的營養(yǎng)來源”可知,這里的粒米提供給我的身體營養(yǎng)之恩其實來自母親,里面蘊含著深厚的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這份恩情能與皓月爭輝,可見這樣的恩情在作者心中無比偉大,不難看出,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對米的感激、敬重之情,進而表達了對母愛、母恩的深切感受和贊美。【12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米是漫山遍野的精靈,是生長綠色的種子,是陸地結的珍珠”這美妙的語言一下就增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