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八省通用卷)01(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在給弟子鮑桂星的書信中,姚鼐明確提到其“平生論詩宗旨”是“镕鑄唐宋”。“镕鑄”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廣泛向古人學習,甚至“古人之異體”,即相對立的因素,都可為我所學;二是形成自己的面貌,即“成其體”。二者即是明清詩學中一直爭辯不休的模擬與脫化問題。在姚鼐看來,模擬是學詩的初始階段,先模擬一家,達到“似”的程度,再更換另一家;經過多次模擬,掌握多家的路徑,自然能將古人之精華熔于一爐,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只有在堅持不懈地模擬的基礎上,才能脫化。因為強調模擬,所以姚鼐對前后七子模擬之風盡管有批評,但亦將其視為正宗:“比擬誠太過,未失詩人葩。”錢謙益譏諷七子的學詩方式,姚鼐痛詆之云:“近世人習聞錢受之偏論,輕譏明人之模仿,文不經模仿,亦安能脫化?”正因如此,姚鼐學詩“從明七子入”。模擬是學詩的基礎,脫化是高級階段,而終極目標是追求“自成一體”的成效。對于由模擬到脫化的過程,姚鼐有深刻的體會。學詩的第一階段,是由不似到似。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初學者對前人之詩了解不深,故模擬時很難學得像,必然進入一個苦悶的境地。度過此種苦悶的階段,才能有所心得,達到似古人的地步。所以由不似到似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在《今體詩鈔》中,姚鼐往往點出某詩學某人,并且指出模擬達到的階段,如評儲光義《寒夜江口泊舟》及皎然《尋陸鴻漸不遇》云:“似孟公。”評丘為《題農父盧舍》云:“似右丞。”顯然,達到似某人的地步已屬不易。由似到脫化,也要經歷艱難的過程,需要“天啟”才能實現。功夫是基礎,模擬求似的階段必須“多讀多為”。而在由似到脫化的階段中,功夫的作用雖不如前一階段,但仍不能脫離。對于“天啟”,姚鼐有時用“禪悟”來解釋,他告誡侄孫姚瑩云:“凡詩文事與禪家相似,須由悟入,非語言所能傳……欲悟亦無他法,熟讀精思而已。”熟讀精思到一定的程度,即可頓悟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評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云:“從小謝《離夜》一首脫化來。”“镕鑄唐宋”即以唐宋兩代詩人為模擬對象,姚鼐《今體詩鈔》只收唐宋人詩。這些詩人有的選入一首或數首,有的則選入一二卷的篇幅。就入選規模來看,李白、杜甫、王維、蘇軾、黃庭堅等人是他重點模擬的對象。姚氏企圖在效法諸家的基礎上,進而求變,達到自成一家的化境。他最傾心黃庭堅學杜的路數,評《題樊侯廟》《徐孺子祠堂》云:二首從杜公《詠懷古跡》來,而變其面貌。凡詠古詩镕鑄事跡,裁對工巧,此西昆纖麗之體。若大家以自吐胸臆,兀傲縱橫,豈以儷事為尚哉!“镕鑄唐宋”所包含的模擬與新變的關系,在明清詩壇往往是割裂的,且選取哪種學詩方式,同時也關涉著師法對象的選擇。正如葉燮所言,學唐詩者如前后七子、王士禛多著意模擬,故趨于“陳熟”;學宋詩者如公安派、竟陵派及浙派等,多著意變化,故趨于“生新”。二者互相排斥,前后循環,“厭陳熟者,必趨生新;而厭生新者,則又返趨陳熟。”出于此,葉燮強調將兩者融合:陳熟、生新,二者相濟,于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從學詩的方法來說,姚鼐的觀點與之相近,并且在具體的路徑上,比前人有著更為精微的探討。姚鼐的時代,以沈德潛為代表的宗唐詩人遵從七子及王士禛遺法,重模擬;而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派詩人追蹤公安派,凸顯個性而重視變化,極力批評沈德潛宗唐詩風,認為只要具有性情與天賦,無論什么時代都可以寫出好詩。姚氏汲取兩種詩學取向的經驗與教訓,力求形成第三種詩學高峰——清詩。(摘編自潘務正《姚鼐“镕鑄唐宋”新論》)材料二:葉燮是一位具有歷史感與現實感的詩論家,他堅持以“變”為核心的文學批評觀,體現了文學史家的眼光與方法。就“陳熟”與“生新”問題,他從“相續相禪”與“踵事增華”兩個層面,分別闡釋了“前”與“后”、“舊”與“新”之間的流變與關系。對葉燮“陳熟生新”思想進行現代闡釋,對于我們認識傳統詩學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葉燮看來,“相續相禪”就是后者對前者的相續,前者對后者的禪讓。因為有了“陳熟”,才有“相續”的對象;也因為有了“陳熟”,才有“禪讓”的主體。詩歌在“陳熟——生新——陳熟——生新”的不斷交替中演變,呈現了對立雙方交替的詩史演進模式。“相續相禪”的重心在“陳熟”,“踵事增華”的核心卻在“生新”。葉燮認為“生新”是詩歌演變的必然。他從創作“因觸而發”和“欣賞之接受”過程兩個方面分析了“生新”的合法性。就創作而言,詩變系乎時事,詩人接觸的情、景、事不同,創作也不同;就欣賞而言,“初見”尚好,“數見”不鮮,“陳陳踵見”則遭人“齒牙余唾,有掩鼻而過”,從接受方面提出“生新”的必然性。所以,葉燮并不忽略“陳熟”。但相比而言,他更重視“生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葉燮最推崇杜甫、韓愈、蘇軾三人,正是因為他們詩歌創作中的“生新”。總之,葉燮的“陳熟生新”思想已突破了狹窄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呈現出完整的、延綿不斷的生命體的成長過程。他對詩歌創作演變過程的描述和對其演變邏輯的探索,使詩歌藝術在時間軸上得到敞開,為后人闡釋“陳熟生新”思想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摘編自楊暉、羅興萍《葉燮“陳熟生新”思想的現代闡釋》)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姚鼐提出“镕鑄唐宋”的論詩宗旨,“镕鑄”所闡發的內容與明清詩學中爭辯不休的模擬與脫化內容是相同的。B.姚鼐認為模擬是學詩的初始階段,通過多次模擬,然后掌握多位詩人的寫作路徑,才能達到“似”的程度。C.葉燮認為“陳熟”或“生新”是相對的,在詩歌創作中,二者地位相同,不可一偏,這一點和姚鼐的認識一致。D.葉燮堅持以“變”為核心的文學批評觀體現了文學史家的眼光和方法,是因為他是一位有歷史感和現實感的詩論家。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由姚鼐的“欲悟亦無他法,熟讀精思而已”的看法可見,由似到脫化也需要經歷艱難的過程,需要功夫的作用。B.姚鼐從模仿“明七子”的詩歌開始,最終追求“自成一體”的成效,因而當錢謙益譏諷七子學詩的方式時,他痛詆之。C.葉燮的“陳熟生新”思想可從“相續相禪”與“踵事增華”兩個層面來解釋,前者重心在“陳熟”,后者重心在“生新”。D.葉燮認為“生新”是詩歌演變的必然,原因之一在于詩變系乎時事,詩人接觸的情、景、事不同,創作也不同。3.姚鼐的下列表述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3分)A.“近人每云作詩不可摹擬,乃欺人之言。學詩文不摹擬,何由得入?”B.“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變而后大。由化而變,乃成數家。”C.“夫文章之事,望見途轍,尤可以力求。而才力高下,則必由天授。”D.“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惟得其皮毛者乎?”4.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姚鼐“镕鑄唐宋”理論的價值。(4分)5.閱讀《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片段,分析林黛玉的詩歌教學方法與材料中詩歌創作主張的相似之處。(6分)“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遠行的馬車劉致福我小時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坐一次姥爺的馬車。實際上,姥爺駕馭的大馬車那時候已經不屬于他自己,而是生產隊的大型資產。姥爺是帶頭入社的模范,那輛車連同那兩匹棗紅馬,都是他主動帶進合作社的。姥爺的大車連同那兩匹棗紅馬是他在威海經營商鋪的父親,也就是我的老姥爺給他置辦的,其在當時的價值和影響不亞于如今的一輛頂配寶馬。老姥爺本來是想讓姥爺以大車為工具掙錢養家糊口,但姥爺一分錢也沒有帶回家。母親說他趕著大車成天在外邊跑,不是給隊伍上送情報,就是為前線運糧運草運彈藥,家里十幾畝地都是母親帶著大姨、小姨忙活;連姥姥病重以至去世,姥爺都沒有回來。有一年姥爺為了送一份重要情報進城還險些被鬼子抓獲,后來是靠著同志的掩護才得以逃命。這些故事母親說過不知多少遍,姥爺自己卻從來只字不提。我對姥爺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姥爺趕著大車從我們村南河沿道上經過的身影。那時我是小學生,正和小伙伴們在河灘上玩耍,有小朋友喊:“你姥爺的大車!”我邊追邊喊:“姥爺、姥爺……”姥爺頭都不回,好像壓根兒沒聽見,仍舊打著馬兒嘚嘚地向前奔跑。眼看著姥爺一揮鞭,馬兒步伐加快,嘚嘚地拉著大車跑遠了,小伙伴們沖我罵:“你姥爺真小氣!”回家向母親哭訴,母親說:“你姥爺呀,大公無私,隊上的比他自己家的還金貴,你別指望從他那兒沾一根草的光。”但姥爺也有例外。不久我們發現,姥爺的大車原來也會拉“私貨”的。那天我和幾個小伙伴在南河捉魚,突然看到姥爺的大車駛過來。車上拉了一車鍋碗瓢盆,還有板箱衣柜,一個老太太坐在車上。老太太頭發梳得锃亮,嘴有點歪。有小伙伴說:“快看,你姥爺給你拉了個后姥回來!”大家都跟著起哄,一齊沖大車喊“后姥”,姥爺聽見了,也不吭聲。我慌忙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氣得臉拉下來,說:“他到底把她拉來了!”晚上聽母親和父親嘀咕,原來那老太太叫喬蘭,喬家莊人,據說以前跑過地下交通。聽母親口氣,她和大姨、小姨都不同意,姥爺娶了個歪嘴婆,母親和姨們都感到臉上無光。但姥爺任誰的話也不聽,和隊長說一聲就趕著大車拉回來了。盡管不愿意,第二天,母親和大姨、小姨還是蒸了餑餑,帶著我和表哥、表弟來到姥爺家,表示歡迎也是認親。老太太個子挺高,穿一身黑衣褲,倒很板正,腳卻不像一般老太太,是大腳。臉皮黑黃,關鍵嘴是歪的,疤痕很明顯,有點嚇人。母親教我們叫姥兒,我和表哥、表弟一齊喊:“姥兒!”老太太哼了一聲,說:“喊不喊的,不罵我就好。”頂得母親和大姨、小姨互相看看,什么話也說不出。中午吃餃子,表弟吃了一碗又拿了一碗到跟前,天有些熱,他脫了上衣,肚子鼓起來,圓圓的像一面鼓。歪嘴后姥指著表弟的肚皮,說:“看這孩子撐的,還吃,別撐壞了。”說得大姨的臉一陣泛紅,打掉表弟的筷子,說:“別吃了!”表弟委屈得大哭,大姨拉起表弟頭也不回地走了。自那以后,大姨和表弟再沒去過姥爺家。對于姥爺為什么要娶這樣一個嘴歪、脾氣又不好的后姥,不僅我,父母和大姨、小姨,包括姥爺村里的鄰居,恐怕都難以理解。姥爺和歪嘴后姥生活了不到十年。歪嘴后姥去世時,我已離開家鄉在外地讀書。聽母親說,姥爺誰也沒說,自己趕著大車送去火化,母親和姨們聽說了趕過去,姥爺已經將后姥骨灰下葬回到家了。歪嘴后姥去世不久,姥爺又趕著大車,拉回一個小個子后姥,姓楊。小個子后姥嘴不歪,眼卻少了一只。一只眼的后姥再次讓母親和姨們感到難堪,也讓我們和村人不解。楊氏后姥來到姥爺家不到兩年就去世了。據說最后癱瘓在炕上,吃喝拉撒都是姥爺一人伺候。楊氏后姥去世后,姥爺身體也出了毛病,當年受傷的下肢舊病復發,無法走路,再也不能趕大車了。姥爺把大車交給隊里,來到我們村,由母親和大姨輪流照顧。那年寒假我回家,正趕上輪到我們家照顧姥爺。我推著小推車去大姨家搬他。那時姥爺腦子已經有些迷糊,路上一再嘆氣,身子不停地扭動。我問姥爺:“不舒服?”姥爺說:“這車矮啊。”我知道他是想他的大車了,我說:“是啊,不如大車舒服。”姥爺說:“我那大車呢,套上,你后姥不能坐這車……”姥爺過世時我不在家,聽表弟說,母親專門請人扎了一輛雙馬拉的豪華膠輪大車在墳前燒了。去年我回縣里參加一個會議,會后參觀老區紅色文化傳承展覽。其中有一部分題為“巾幗八英”,介紹抗戰時期本縣八位女英雄。其中有兩位地下交通員,一位叫喬蘭,一位叫楊彩,兩人的丈夫為掩護一位攜帶重要情報的交通員犧牲了,敵人把希望鎖定在她們身上,兩人受盡折磨,始終堅貞不屈。氣急敗壞的鬼子用刺刀將喬蘭的嘴巴捅爛,又用竹簽刺向楊彩的眼睛……我的頭“嗡”的一聲,心里刀扎般猛地一痛。我恍然大悟,我的姥爺啊,我的后姥!那輛嘚嘚跑遠的馬車,該是承載了多少血與火、生與死的故事,幾十年前我們不曾知道,幾十年后的今天,以至今后多少年我們再也無法知道!一種無邊無際的痛與悔在我心底蔓延,令我永世難忘。(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對往事只字不提、對追馬車的“我”置之不理、獨自送走后姥,種種異常可以看出姥爺對早年因跑革命而忽略照顧家人的行為心存愧疚。B.姥爺性格強硬固執,即便生病迷糊,也要求“我”將小推車換成他的大車;但他也有柔情,一個人伺候癱瘓在炕的楊氏后姥的吃喝拉撒。C.歪嘴后姥不給后輩好臉色,還充滿惡意地不讓表弟多吃餃子而惹怒大姨,是因為她曾受過戰爭創傷,并且看出大家不是真的歡迎她。D.“用刺刀將她的嘴巴捅爛”“用竹簽刺向她的眼睛”,這兩句話既表現了日本鬼子的兇惡殘暴,也交代了兩位后姥容貌特殊的原因。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插敘了姥爺馬車的由來,也交代了他送情報的經歷,將個人的生命浮沉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具有時代的厚重感。B.小說描寫小伙伴們看到大車后對“我”的打趣以及沖著大車喊“后姥”等一系列行為,烘托了“我”不被姥爺理睬時內心的氣憤。C.小說倒數第二段交代了英雄喬蘭和楊彩的身份,解釋了姥爺用大車拉回兩位后姥的原因,這樣的安排使情節發展更自然合理。D.作者擅長以白描來刻畫人物,如姥爺趕馬車的動作描寫,歪嘴后姥的語言、外貌描寫等,雖寥寥幾筆,但他們的形象躍然紙上。8.文中畫橫線處說“你姥爺呀,大公無私,隊上的比他自己家的還金貴”,又說“姥爺的大車原來也會拉‘私貨’的”,這兩句話矛盾嗎?請談談你的理解。(4分)9.小說以“遠行的馬車”為題,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三》)材料二: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①,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②召使前擊筑,一坐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筑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③。使擊筑,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進得近,舉筑樸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節選自《史記·刺客列傳》)【注】①庸保:幫工,伙計。庸,同“傭”。被雇用的人。②家丈人:東家,主人。③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荊軻A有所待B欲與俱C其人D居遠E未來F而為G留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決”同“訣”,辭別,告辭,與《蘇武傳》中的“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中的“決”意思相同。B.以,來,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的“以”意思相同。C.就,接近、靠近,與《勸學》金就礪則利的“就”意思相同。D.歌,唱歌,名詞活用為動詞,與《師說》“吾師道也”的“師”的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荊軻耿直剛烈,太子丹催促荊軻前去刺秦,荊軻雖屈于權勢,但仍然毅然悲壯辭別。B.太子“遲之”“疑之”“復請之”,一方面表明他在大兵壓境之時的驚恐、焦急,同時也說明他浮躁多疑謀事不周,恰好形成對荊軻的鮮明反襯。C.秦始皇統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高漸離改變姓名藏匿在宋子做傭工。D.秦始皇憐惜高漸離擅長擊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筑。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4分)(2)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4分)14.易水訣別是著名場面,請分析作者是如何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5-16小題。秋日同諸子游山園分賦得衣字鐘呂林麓深深隱翠微,山空靈籟響秋暉。行穿竹里云連蓋,坐倚松根露濕衣。迎客犬從花徑出,驚人鶴繞柳塘飛。醉來不覺幽情放,散步狂歌踏月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歌的標題交代了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事件以及詩歌創作的要求,體現了詩人的雅趣。B.首聯描繪了清幽靜謐的秋日山林圖,山林掩蔽青山,山谷幽深寧靜,隱含著詩人的孤寂之情。C.詩人在山中欣賞濃密浮云下的竹林,倚坐松下被露水打濕衣裳,松、竹等意象使詩歌含意豐富。D.迎客犬從“花徑”飛奔而出,與《客至》中的“花徑”比較,前者活潑靈動,后者情深意濃。16.結合王維的《山居秋暝》,比較兩首詩的尾聯在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之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習近平總書記論及廉政時,可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兩句強調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從反對公款送節禮,到打擊會所歪風,再到根除“舌尖上的腐敗”,雷霆萬鈞的行動,展示出不棄微末的決心。(2)當讀到《阿房宮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句子時,小文不禁想起《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句:“,。”(3)《列子》中記述了鷗鳥與人嬉戲的故事,后人常借鷗鳥表達隱逸之情,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始終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維系文明傳承發展的關鍵紐帶。書是易讀的,路燈下能讀,車船上能讀,喧鬧的集市里能讀,繁雜忙碌的工作中能讀,即使是破屋茅棚,亦能讀書。可書也是難讀的,明窗凈幾,夜靜更深,即使在教室、圖書館,也有不讀書的。閱讀能滋養人生,能①地影響人。那些用文字構建的綺麗多彩的世界,不僅能讓人獲得美的享受,還能讓人從繁雜的現實世界中跳脫出來,實現真正的自由。在信息泛濫和電子產品包圍的今天,讀書的人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擁有了讓時間變慢的魔法。慢,是舒緩,是耐心,是從容,是對細節的迷戀。②的現實生活,總是讓我們來不及停駐,來不及凝神。讀書會和自己的靈魂相遇,也會和許多有趣的靈魂穿越時空對話交流。這是治療人生坎坷的藥,也是照亮自己前路的光。你看到的每一個字,都會化成你精神的骨與肉,改變你的精神容顏,讓你變得③。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書是易讀的,可以在路燈下、車船上、集市里、工作中讀,也可以在破屋茅棚中讀。”從語意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5分)20.下列選項中,與文中畫橫線句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B.幾位“大師”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送出國門,叫作發揚國光。C.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還有些白色的浪花嗎?D.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5609-2025綠色產品評價防水與密封材料
- 行政法學在數字政務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高考語文常見問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材料力學與智能控制重點基礎知識點
- 凈化間火災應急預案(3篇)
- 企業檔案室火災應急預案(3篇)
- 電力施工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軟件工程中的亞文化現象試題及答案
- 領域經濟的政策調控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的國際化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環衛承包協議
- 運輸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度
- 醫院護理培訓課件:《安全注射》
- 醫療器械勞動合同范本
- 數字華容道-1課時
- 2024-2029年中國醇類燃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相約勞動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MOOC 人工智能:模型與算法-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奇異的仿生學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心理健康和德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24春國家開放大學《農業推廣》調查報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