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版A3)_第1頁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版A3)_第2頁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版A3)_第3頁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版A3)_第4頁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版A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新高考Ⅱ卷)01(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隱私讓渡主要指個人隱私因卷入公共利益,而依法予以必要讓渡的情形。它反映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可克減性,即“如果與隱私權相對的公共利益足夠重要,則允許隱私權為公共利益讓步”。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隱私讓渡已不再局限于這種被動的讓渡,它還涵蓋了個體自主決定和選擇的主動的隱私讓渡。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等革命性技術的沖擊下,針對個體的自動數據收集、分析處理和算法滲透日益普遍,用戶在追求高體驗、高回報網絡服務的過程中,或主動或被動地讓渡了自身大量的隱私以及個人信息,使隱私保護面臨無奈選擇,這一現狀與困境亟需突破。“萬物互聯、萬物皆媒與萬物皆智”的環境演化,帶來機器、算法與人類社會生活無縫交織的智能泛在化狀態。在這種人機共存的環境中,個人的隱私和數據徹底變為互聯網企業和公共機構的“美食”。大數據技術本身的聯動挖掘模式和商業利益的驅使會使得人們的身份隱私無處遁逃。商業組織運用大數據關聯分析技術,通過對簡單數據進行分析,再實施復合運算,就能夠有意或無意地對用戶的隱私進行披露。除了技術的滲透,隱私自主的個性化選擇亦導致了隱私讓渡。人們通過與他人的關系定位與互動,掌握數據流動和隱私自我管理,以實現人們對私人空間較高程度的自主。個體為了獲取便利的網絡服務、最新的媒介產品以及更好的用戶體驗,在個性化的選擇中會讓渡個人隱私,意圖藉助私人信息的披露與分享,獲取免費的網絡產品、安全的網絡空間和其他資源。尤其是許多年青人認為在社交媒體平臺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與活動隱私是在線交友非常重要的內容。他們甚至認為,社交平臺中隱私信息的分享與交換,可以展現自己的內心與愛,可以謀求吸引他人,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與信任。這種信任能消除人們對于隱私讓渡風險的不確定性,促使人們的隱私憂慮顯著降低,從而導致個體在交往中進行更多的隱私信息披露。基于公共利益的合理使用也是隱私讓渡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我國法律規定披露隱私應當取得個人同意,但是現行法律同樣規定了一些無需取得個人授權的合理使用情況。對隱私的這種合理使用,是國家對個人權益和公共利益進行的平衡,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在凌某與“微播視界”隱私侵權糾紛案中,北京互聯網法院認為:“對個人信息過于絕對化的保護,可能導致個人信息處理和數據利用的成本過高,甚至阻礙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在具體應用場景中考察是否構成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情形。”網絡平臺責任的缺失也是導致隱私讓渡的重要因素。從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履行來看,不論是超級互聯網平臺,還是大量分散式網絡運營者,普遍將自身經濟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社會責任意識相對缺失,大多平臺不能夠積極履行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義務。權力技術化和技術權力化的交互影響與疊加,催生了公共權力與經濟權力的“聯姻”而導致信息宰制。基于上面的分析,未來的隱私治理應圍繞公民權利保護、產業創新發展和國家網絡安全之間的利益沖突,通過重構隱私觀念、創新隱私保護范式和完善網絡平臺治理,實現沖突利益的平衡和隱私權益的保護。(摘編自盧家銀《無奈的選擇:數字時代隱私讓渡的表現、原因與權衡》)材料二:如果說社交媒體中的隱私讓渡已成為難以回避的現象,那么如何保障隱私讓渡中各方的權益則成為隱私保護的重要方向。歐盟首次提出數據主體有權對不符合規范的數據進行更正、刪除或屏蔽,旨在賦予數據主體要求數據控制者刪除那些不合規范的信息的權利。這種“被遺忘權”加強了個體對已讓渡信息的控制,同時昭示了平臺等數據持有者應尊重數據主體的權益。然而“被遺忘權”看似使數據主體得以控制個人隱私,但是平臺在信息收集與處理時的含糊說明使得“被遺忘權”的范圍難以界定,而盲目的數據刪除也影響著平臺的發展。因此,明確“被遺忘權”的施行界限,平衡個人隱私保護、表達知情權與平臺產業發展成為“被遺忘權”實施的關鍵。首先應減少隱私讓渡中的不確定性,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社交媒體挖掘與使用數據時應保證用戶的“參與式同意”,在保障用戶權益的同時,平臺更應以簡明扼要的形式向用戶闡明獲得權限的目的、獲得的數據內容以及這些數據的后續使用情況等,提升數據的準確性,以減少數據抓取與二次利用中的糾紛。其次,限制不必要的“被遺忘權”,減少平臺的規制成本。在遇到非必要刪除信息的情境時,應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作為折中之道,既可以節約遺忘成本,也能夠防止全部刪除所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而減少負面效應。最后,應結合具體情境平衡用戶的知情權與表達權。隱私問題應超越公私之界而以具體情況為基準進行動態判斷,傳播或公開的信息未必就不是隱私,而有時用戶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自愿披露隱私時,則應慎重對待“被遺忘權”的實施。(摘編自方之衍《理性計算、技術反身與被遺忘權——論社交媒體中的隱私讓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圍繞隱私讓渡的話題展開,材料一傾向于原因的探尋,材料二則傾向于問題的解決。B.材料一認為,相比于被動讓渡,隱私的主動讓渡往往面臨著主體無奈的選擇,這一現狀與困境亟需突破。C.材料一中凌某與微博視界隱私侵權糾紛案的判決,說明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可以忽視個人隱私的保護。D.材料二認為,“被遺忘權”的使用仍然存在著需要解決的隱患與矛盾,否則難以達到各方權益的平衡。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歐盟提出的“被遺忘權”使得數據主體可以將已經讓渡的信息中那些不合規范的信息進行處置。B.如果盲目的數據刪除影響了社交數據平臺的發展,那么,“被遺忘權”施行的可行性就會受限。C.社交媒體能保證用戶權益,平臺能提升數據的準確性,用戶隱私讓渡時的不確定性就可能減少。D.如果用戶是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自愿披露隱私,那么數據平臺完全可以拒絕其實施“被遺忘權”。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總分總的論證結構,說明兩則材料的論證思路是基本一致的。B.材料二前兩段先闡述“被遺忘權”的意義,接著指出仍可能存在的問題,分析有依據。C.材料一從隱私讓渡的現象切入,對這一話題展開分析,這與材料二論證的切入點不同。D.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論證語言嚴謹,論證層次清晰,使得論證的指向有了較強的針對性。材料一中運用了“美食”“聯姻”等詞語,簡析它們在論證時所起到的作用。(4分)5.許多成年人在社交媒體中的隱私保護意識淡薄,因隱私泄露而蒙受損失的事件頻發。請你結合兩則材料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建議。(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老九汪曾祺老九用四根油浸過的細皮條編一條一根蔥的鞭子。這是一種很難的編法,四股皮條,這么繞來繞去的,一走神,就錯了花,就擰成麻花要子了。老九就這么聚精會神地繞著,一面舔著他的舌頭。繞一下,把舌頭用力向嘴唇外邊舔一下,繞一下,舔一下。編完了,從墻上把那根舊鞭子取下來,拆掉皮鞘,把新鞭鞘結在鞭桿子上。可是這根鞭子他自己是用不成了。老九是這個場子里的世襲工人。他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在場里到處亂鉆。使磚頭砸杏兒、摘果子、偷蘿卜、刨甜菜,都有他。稍大一點,能做點事了,就什么也做,放鴨子,喂小牛,搓玉米,鋤豆埂……最近三年正式固定在羊舍,當小羊倌。老九是土生土長,這一帶地方,不論是哪個山豁豁,渠坳坳,他都去過。這一帶的人,不問老少男女,也無不知道有個秦老九。每天早起,日頭上來,露水稍干的時候,只要聽見: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邊馬兒跑……就知是老九來了。——這孩子,生了一副上低音的寬嗓子!他每天把羊從圈里放出來,上了路,走在羊群前面,一定是唱這一支歌。一揮鞭子: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矮粗矮粗的個子,方頭大臉,黑眉毛大眼睛,大嘴,大腳。一搖一晃的,來了!后面是四百只白花花的,挨挨擠擠,顫顫游游的羊。老九真的要走了,要去當煉鋼工人去了。他爹也愿意。有人問老九:“老九,你咋啦,你不放羊了么?”這叫老九很難回答。誰都知道煉鋼好。但是放羊呢?他就說:“我爹不愿意我放羊,他說放羊不好。”他也竭力想同意他爹的看法,說:“放羊不好,把人都放懶了。”其實他心里一點也不同意!如果這話要是別人說的,他會第一個起來大聲反駁:“你瞎說!你憑什么?”放羊?嘿——每天早起,打開羊圈門,把羊放出來。揮著鞭子,打著唿哨,嘴里“嘎!嘎!”地喝喚著,趕著羊上了路。到了坡上,把羊打開,一放一個滿天星——都勻勻地撒開;或者鳳凰單展翅——順著山坡,斜斜地上去,走成一溜。天也藍,山也綠,洋河的水在樹林子后面白亮白亮的。農場的房屋、果樹,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列一列的火車過來過去,看起來又精巧又靈活。放羊的能吃到好東西。山上有野兔子,一個有六七斤重。有石雞子,有半鴂子。石雞子跟小野雞似的,一個準有十兩肉。半鴂子一個準是半斤。你聽:“呱格丹,呱格丹!呱格丹!”那是母石雞子喚她漢子了。你不要忙,等著,不大一會,就聽見對面山上“呱呱呱呱呱呱……”你輕手輕腳地去,一捉就是一對。山上還有鸕鸕,就是野鴿子。“天鵝、地普鳥,鴿子肉、黃鼠”,這是上講究的。放羊的吃肉,只有一種辦法:和點泥,把打住的野物糊起來,拾一把柴架起火來,燒熟。真香!山上有酸棗,有榛子,有櫓林,有紅姑蔫,有酸溜溜,有梭瓜瓜,有各色各樣的野果……放羊苦么?咋不苦!最苦是夏天。羊一年上不上膘,全看夏天吃草吃得好不好。夏天放羊,又全靠晌午。“打柴一日,放羊一晌”。要上膘,要不得病,就得吃太陽曬過的蔫筋草。可是這時正是最熱的時候。不好找個蔭涼地方躲著么?不行啊!你怕熱,羊也怕熱哩。你看:都把頭埋下來,擠成一疙瘩,凈想躲在別的羊的影子里。這你就得不停地打。打散了,它就吃草了。可是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打散了,一會會,它又擠到一塊去了。你想休息?甭想。一夏天這么大太陽曬著,燒得你嘴唇、上腭都是爛的!真渴呀。好天還好說,就怕刮風下雨。刮風下雨也好說,就怕下雹子。有一回,在馬脊梁山,遇了一場大雹子!足有雞蛋大。砸得一群羊驚惶失措,滿山亂跑,咩咩地叫成一片。砸壞了二三十只,跛了腿,起不來了。但是這些,從來也沒有使老九告過孬,發過怵。他現在回想起來倒都覺得很痛快,很甜蜜,很幸福。他甚至覺得遇上那場雹子是運氣。這使他覺得生活豐富、充實,使他覺得自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有資格,有經驗的羊倌了,是個見識過的,干過一點事情的人了,不再是只知道要窩窩吃的毛孩子了。這些,苦熱、苦渴、風雨、冷雹,將和那些藍天、白云、綠山、白羊、石雞、野兔、酸棗互相融和調合起來,變成一幅濃郁鮮明的圖畫,永遠記述著秦老九的十五歲的少年的光陰。這些,在他將來煉鋼的時候,或者履行著別樣的職務時,都還會在他的血液里涌洑,給予他持續的力量。但是他的情緒日漸向往于煉鋼了。他不止一次設想自己下一個階段的樣子:戴一頂大八角鴨舌帽,穿著水龍布的工作服……沒人的時候,他站在床上,拿著小呂護秋用的標槍,比劃著。他覺得前面,是煉鋼的爐子,轟隆轟隆的熊熊的大火。他的眼睛瞇細起來,瞇細起來……他出神地體驗著,半天,半天,一動也不動。今天晚上,老九可是專心致志地打了一晚上鞭子。你已經要去煉鋼了,還編什么鞭子呢?一來是習慣。他不還沒有走嗎?那么,既在這里,總要找點事做。這根鞭子早就想到要編了。編起來,他不用,總有人用。何況,他本來已經起好,在編著的時候又更確實地重復了一遍他的決定:這根鞭子送給留孩,明天走的時候送給他。(摘自汪曾祺《羊舍一夕》,有刪減)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在寫老九放羊能吃到好東西時,運用繁筆,羅列諸多的野物和各色各樣的野果,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老九對放羊工作的用心與熱愛。B.小說寫道“但是他的情緒日漸向往于煉鋼了”,并沉浸于煉鋼的美好遐想中,既表現了老九對新工作的好奇,也體現了其分擔家庭重任的懂事。C.小說表現是一種美,一種健康的人性,這與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所表現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D.老九從小在農場里亂鉆到稍大些能做點事,從做小羊倌到想做煉鋼工人,成長的痛苦在于有收獲也面臨著不斷的失去,主題鮮明,引人深思。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三段交代老九的身份,他是這個場子的世襲工人,為后文寫他從小在此地做事,尤其是豐富多彩的放羊生活等情節提供了依據。B.老九上低音的寬嗓子,放羊時固定唱的一支歌,一搖一晃的身子,后邊四百只白花花的羊,形象鮮明,富有動感,成為農場獨特的一景。C.小說畫波浪線句“放羊?嘿——”語義上與上下文段緊密相連,但單獨成段及問號、破折號的使用,使語氣和表達的感情更為強烈。D.小說用文學語言展現屬于兒童的生命歷程。語言風趣幽默,典雅含蓄,具有濃厚的傳統美學意蘊,多用短句,行文富有節奏美。8.小說首尾都提到老九編鞭子,這樣的構思體現了怎樣的匠心?請簡要分析。(4分)9.小說敘寫老九放羊時著重突顯兩種不同的感受,有何用意?請以文中兩處畫橫線句的描寫為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民者,在上①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②。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③一匹者,復卒④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俞勤農。時有軍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寧;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節選自晁錯《論貴粟疏》,有刪改)材料二: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節選自賈誼《論積貯疏》,有刪改)【注】①上:這里指君主。②渫(xiè):流通。③車騎馬:戰馬。④復卒:免除兵役。復,免除。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可以周海A內而無饑寒之患B此C令臣輕D背其主E而民易去F其鄉G盜賊有所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以,用來……,與《答司馬諫議書》“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中的“所以”意思相同。B.擇,選擇,與《諫逐客書》“河海不擇細流”中的“擇”意思不同。C.而,表承接,與《種樹郭橐駝傳》“旦視而暮撫”中的“而”用法不同。D.賊,禍害,與《兼愛》“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中的“賊”意思相同。12.下列對有關材料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晁錯認為,人們之所以普遍重視金銀珠寶這類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服穿的物品,原因是人主對它們有需求并喜歡使用它們。B.晁錯提出要實行一經頒布就能使老百姓獲利的法令,如直接減損貧苦百姓應當繳納的那部分賦稅,用富人的錢財來補充國庫不足的部分。C.賈誼認為,生產東西本來就有時節的限制,但如果人們使用的時候不知道節制,沒有絲毫限度,那么社會財富必定會因此出現匱乏。D.賈誼指出,棄農經商和過度奢侈的風氣會導致從事生產的人減少而進行消費的人增多,其結果必然是國家財富會因此而逐漸變得枯竭。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4分)(2)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4分)晁錯和賈誼都提到了糧食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但他們所提出的有關糧食的政策卻有所不同,試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和昌英主簿叔久雨楊萬里積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腳傍花流。半明衣桁烘梅潤,全為農家放麥秋。更著好風墮清句,不知何地頓閑愁。新晴佳處無人會,隔柳一聲黃栗留。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回復昌英主簿時久雨已停,日光透過云的縫隙照在花上,景象清新而生動。B.頷聯呼應詩題和首聯,既寫“久雨”“解休”后的日常生活,也描寫農忙情景。C.頸聯體現詩歌“起承轉合”中“轉”的結構特點,由眼前之景轉而寫心中之情。D.尾聯以景結情,借寫柳葉間傳來黃鸝的鳴叫聲,寄寓詩人豐富濃郁的思想情感。16.詩人心中的“閑愁”體現在哪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優秀的比喻句往往來源于生活,巧于運思,如《勸學》中“___________”,用磨刀之功比學習之效;《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用衣帶喻環繞山腰的云霧。(2)“親賢臣,遠小人”是諸葛亮對后主的勸諫,《論語》十二章中,孔子關于“小人”是這樣論述的“___________”,《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勸諫唐太宗想要防止朝中出現讒佞奸邪,就應該做到“___________”。(3)“扁舟”作為古詩文中常見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憑靠,也是其羈旅之愁的寄托,更是追求自由、失意隱居的媒介,它承載著中國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獨特的扁舟情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綠茶的制造,采用高溫殺青,

A

,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了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征;黑茶的制造,在破壞酶活性的基礎上,經過渥堆過程,緩慢進行自動氧化,形成色澤黑褐、湯色黃褐的品質特征;烏龍茶的制造,先利用、后控制多酚氧化酶,形成色青褐、湯金黃、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征;紅茶的制造,經過發酵過程,使多酚類化合物充分氧化,形成紅葉紅湯的品質特征。因此,多酚類化合物在不同制法基礎上的不同氧化程度,是

B

的物質基礎。由此也可以看出,各種茶類主要是從制造方法的演變而發展起來的。各茶類的制造,①從通過鮮葉各種制茶程序到最后干燥,②雖各有特點,③但不論是制法還是品質,在各個工藝階段都是互相聯系的,④而這些聯系是通過一定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為基礎的。⑤在整個過程中,⑥所采取的每個技術措施,都與茶葉生化密切相聯。⑦因此,必須研究化學、生物化學與制茶技術的關系,⑧充分利用茶葉的生化變化規律,⑨使技術措施具有科學根據,⑩因而不斷改進制茶技術,生產出為人們喜愛的優質茶葉。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