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初三歷史中考適應性考試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初三歷史中考適應性考試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初三歷史中考適應性考試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初三歷史中考適應性考試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初三歷史中考適應性考試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初三中考適應性考試試卷歷史2024.05注意事項:1.本試卷有2大題,共28小題,滿分50分,考試用時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點名稱、考場號、座位號、考試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并用2B鉛筆填涂考試號。3.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案一律無效;不得用其它筆答題。4.考生答題均答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無效。一、單項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蘇州草鞋山遺址崧澤文化層內發現墓葬89座,其中大部分墓葬有數量不等的隨葬品,多者25件,但有的墓僅用象征性的陶片隨葬。材料表明當時A.階級分化已經出現C.制陶技術領先世界B.進入打制石器時代D.形成多元一體格局面”是指A.強化分封B.設立郡縣C.行“推恩令”D.設置行省可省油之半”。材料佐證了該時期A.四川地區生活富足C.發明注重實踐創新B.經濟重心開始南移D.八股之風愈演愈烈諸番國”。此人物是A.張騫B.玄奘C.馬可·波羅D.鄭和5.右圖為某同學對“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這部分內容所作的導圖式筆記。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A.甲——設西域都護C.丙——設大都督府B.乙——雅克薩之戰D.丁——設駐藏大臣1與北魏傳統的小袖短襖截然不同。引發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統一B.重文輕武C.民族交融D.商業發展7.與所述內容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辛丑條約》D.《九國公約》8.1861年,蘇松太道吳煦照會英、法、美三國領事:“有外國商人廣運槍炮火藥,赴蘇售賣,使該逆多得軍火,于剿捕大有關礙。”與此相關的事件是A.太平天國運動C.維新變法運動B.甲午中日戰爭D.義和團運動年增加了14.8%~20.5%。發生這一變化的客觀原因是A.提倡國貨抵制了列強商品傾銷C.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B.民國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D.民族工業提升了現代化水平10.右圖宣傳畫內容緊跟時代主題。據此判斷,該作品文字說明“______”處是A.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B.鞏固國防,支持志愿軍C.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D.“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1.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的角度看,這體現了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開始C.社會主義建設艱苦探索的啟航B.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新探索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傳承12.下圖為20世紀50年代《人民日報》中“和平外交”與“和平共處”的使用頻率圖。其中使用頻率出現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A.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D.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半段刻滿了楔形文字,據考證為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這一考古發現A.①14.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中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與法律賜予彼等。”該材料反映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C.城市的自由自治B.西歐封君封臣制D.大學的自治地位15.有學者在評價某歷史事件時說:“無非是其通過探險活動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個單一的航海體系,那就是歐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為基礎將他們的影響力擴展到所有大陸的整個過程。”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宗教信仰從興起到傳播C.物種交流從局部到全球B.社會發展從傳統到現代D.世界聯系從分散到整體事件,最大的公約數是關于“權利”的訴求或“人權”的伸張。符合以上特征的文獻是17.如圖所示是19世紀20年代英國某紡織廠生產的場景。這可用于說明當時A.工人開始有意識地反抗B.婦女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流水線生產提高了效率D.工廠制度取代手工工場18.亞伯拉罕·林肯和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一個是美國民選總統,一個是俄國世襲沙皇,在歷史上兩人都獲得了“解放者”的類譽。兩位“解放者”都A.推動了本國的現代化進程C.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統一B.加快對外侵略擴張步伐D.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59年11月24日清晨的霧靄中,倫敦幾家書店的門口人聲鼎沸,人們爭先恐后地排隊購買剛A.人文主義B.啟蒙思想C.萬有引力定律D.生物進化3論20.圖為1937年世界主要經濟體工業總產值在世界工業中的占比圖。其中,②代表的國家工業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D.羅斯福新政的推行C.兩個五年計劃完成D.新科技革命的推動21.下圖時間軸反映的主題是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C.工業化國家社會變化D.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22.下列表格中史實與推論對應正確的是A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宣戰《聯合國家宣言》簽署諾曼底登陸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BCD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結束中國屈辱和分裂的歷史背景是A.凡爾賽體系初步形成C.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B.冷戰對峙局面的加劇D.恐怖主義的日益抬頭24.據2024年4月1日《人民郵電報》報道,“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通訊網絡設施,5G基站超過350萬個,實現了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這從側面反映出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是A.區域一體化B.世界多極化C.社會信息化D.文化多樣4化二、材料解析與探究題:共4題,其中第25題6分,第26題7分,第27題7分,第28題6分,共26分。25.(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時期,其主流文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摘編自馮天瑜主編《中國文化史》材料二漢武帝時代將儒學作為意識形態的主導,這一變革肯定了“以教為本”,否定了“以法為本”,強調文化教育是“為政之首”,有著不宜忽視的積極意義。材料三儒家在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始終以修身、內省來完善自我人格,作為社會實踐的原動力,為士子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入世途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且規定了儒士的社會責任與命運。人格的獨立意識在中國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不自覺地衍化為一種文化精神。——摘編自趙維國《論儒家文化對中國人文精神的貢獻》(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分析該時期中華文化圈分布特點及“集中創制”的物質條件。(3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這一變革”與漢武帝推行的什么政策有關?并概括其帶來的積極意義。(2分)(3)據材料三,分析家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價值。(1分)26.(7分)20世紀中國革命形勢不斷加速向前推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革命的訴求指數不斷提升。——摘編自王奇生《高山滾石:20世紀中國革命的連續與遞進》材料二某歷史學習小組依據“高山滾石”效應繪制了20世紀中國革命進程示意圖5分)學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427.(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開始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大的發展階段:1949-A的奠基時期;A-2012年的快速發展時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時期。其中,每個大的發展階段又可根據其階段性特征,具體劃分為若干小的發展階段。——摘編自馬敏《歷史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材料二以下為中國人民大學劉守英教授等學者主編的《中國式現代化》一書目錄節選:第三節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方式(一)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動力(1)以新民主主義制度促進農業國的轉型(2)以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推進國家工業化(3)以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4)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構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制度根基材料三是已經實現了超越,成為并列式的存在。——摘編自郭玉坤《守正與創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演進之路》(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寫出A處的年份,并指出將這一年劃分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階段節點的理由。(2分)制的變化。(3分)(3)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的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