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河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P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Technicalregulationsofconstructedwetlandsforwastewatertreatment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河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Technicalregulationsofconstructedwetlandsforwastewatertreatment主編單位:河北農業大學2020北京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Technicalregulationsofconstructedw**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0年第65號《城鎮污水處理廠節能運行標準》(編號為DB13(J)/T8364-2020)、《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評價標準》(編號為DB13(J)/T8365-2020)及《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編號為DB13(J)/T8366-2020)等三項標準已經本機關審查并批準為河北省工程建設標準,現予發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0年7月21日本標準根據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0年度省工程建設標準和標準設計第一批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冀建節科函〔2020〕43號文)的要求,由河北農業大學和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編制。本標準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了近年來河北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特點,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審查定稿。本標準共分6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設計;5.施工與驗收;6.運行與維護。本標準由河北農業大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由河北省建設工程標準編制研究中心負責管理。本標準執行過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或有關材料寄送至河北農業大學(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和主要起草人和審查人員名單:主編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參編單位:青島嘉德水處理材料有限公司河北建投水務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榮庭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學河北省城鎮供排水協會中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張鐵堅劉興月楊素霞李秀劉俊良郭延勇郝印立范汝震王俊生張立勇張琰焱宋曉慶殷樂馬軍花周君麗平金同任紅梅孟宏凱張惠文李慧欣張堯盛志艷楊春英石恩承姚佳琪齊鳳琴張煒唐鋒兵楊晶楊密宋云飛張喆李朋高二濤邊明杰王磊剛黃晶晶楊波王順寶孫玉霞付靖超審查人員:張杰李思敏仝恩叢司紹林王占東趙明發馬昕慶馬奎良柴蓓蓓 2術語 23基本規定 44設計 5 5施工與驗收 6運行與維護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211Generalprinciples 2Terms 23Basicregulations 44Design 4.1Generalprovis 4.3Surfaceflowconstruc 4.4Horizontalundercurrentconstructedw 5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6Operationandmaintenanc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otedstandard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211.0.1為指導和規范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保護和改善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編制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1.0.3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及河北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0.1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人工濕地是模擬天然濕地系統結構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運行的濕地系統,用以對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由圍護結構、人工基質、水生植物等部分構成。當污水通過人工濕地時,其中的污染物被吸附、過濾、分解從而達到水質凈化作用。2.0.2表面流人工濕地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在基質層表面以上,從池體進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通過濕地基質、植物的攔截及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人工濕地。2.0.3水平潛流人工濕地Horizontalundercurrent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在基質層表面以下,從池體進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通過濕地基質、植物的攔截及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人工濕地。2.0.4垂直流人工濕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垂直通過池體中基質層,通過濕地基質、植物的攔截及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人工濕地。垂直流人工濕地分單向垂直流人工濕地和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兩種。2.0.5孔隙率Porosity指人工濕地充填基質中,存在于基質間的孔隙體積占全部體積的百分比。2.0.6水力停留時間Hydraulicretentiontime指污水在人工濕地內的平均駐留時間。2.0.7表面水力負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指單位人工濕地表面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接納的污水量。2.0.8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指水在人工濕地內,沿水流方向單位滲流路程長度上的水位下降值。2.0.9滲透系數Permeabilitycoefficient指污水在人工濕地基質或防滲層中,單位時間內流動通過的距離。2.0.10污染物面積去除負荷Pollutantarearemovalload指單位人工濕地表面在單位時間內去除的污染物數量,包括BOD5、COD、NH3-N、TP等。43.0.1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的選址,應符合居住區、村鎮或場區總體規劃及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綜合考慮交通運輸、土地狀況、發展擴建、出水回用及自然背景條件等因素,并結合下列因素綜合確定:1宜靠近自然水體、市政排污管道的排放點或便于處理后回用的地點;2宜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并與建筑物保持一定距離,宜用綠化帶與建筑物隔開;3城鎮地區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宜設置在綠地等室外空地;農村地區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宜設置在地勢相對較低的荒地處;4有方便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3.0.2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間距應緊湊、合理,滿足工程施工、設備安裝、填料裝填、疏通及日常管理的要求。3.0.3并聯運行的處理構筑物間應設置均勻配水裝置,各處理構筑物系統間宜設置可切換的連通管渠、超越管渠。3.0.4農村地區人工濕地建設宜結合當地情況綜合考慮。4.1一般規定4.1.1人工濕地主要包括進出水系統、填料布設、植物配置、防滲與結構等內容,其主要設計參數包括表面積、水力停留時間、深度、形狀和構造等。4.1.2人工濕地設計進水中的SS值不宜超過100mg/L。4.1.3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可由單一或多個類型的人工濕地組成,根據實際情況,可采用并聯式、串聯式或組合式的排列方4.1.4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應根據受納水體環境容量以及國家和地方現行的有關標準,合理確定出水水質。4.1.5與景觀工程相結合的人工濕地建設應有安全防護措施。4.1.6人工濕地的有效面積應分別按污染物面積負荷和表面水力負荷進行計算,并取兩者中的大值。4.1.7人工濕地應根據處理水量的大小合理確定分格數量,并至少由兩組并聯運行的系統構成。4.1.8人工濕地的水位宜根據其類型和所種植濕地植物的生長特點確定。4.1.9在易發生凍害的部分地區,人工濕地設計時應考慮采用以下兩種保溫防凍措施:1低溫環境時將人工濕地水位上升至人工濕地表面上≥50mm位置,形成表面冰層對人工濕地填料區及水生植物根系進行保溫;62在人工濕地表面覆蓋樹葉、樹枝或農用塑料薄膜進行隔離,減少人工濕地熱量散失。4.2設計公式4.2.1人工濕地的表面積可按BOD5、COD、NH3-N、TP等主要污染物面積負荷和水力表面負荷進行計算,并應取其設計計算結果中的最大值,同時應滿足水力停留時間要求。4.2.2采用污染物面積負荷(NA)計算濕地面積,應按下式計算:A(4.2.2)式中:A——人工濕地的表面積(m2);NA——選擇以BOD5、COD、NH3-N、TP、TN等計算的污染物面積負荷(g/m2·d);Q——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計流量(m3/d);S0——進水中所選污染指標的濃度值(g/m3S1——出水中所選污染指標的濃度值(g/m3)。4.2.3采用水力表面負荷(q)計算人工濕地面積,應按下式計AQq(4.2.3)式中:q——水力表面負荷(m3/m2·d)。74.2.4水力停留時間的校核應按下式計算:T(4.2.4)式中:T——水力停留時間(d);L——人工濕地長度(m);B——人工濕地寬度(m);H——人工濕地深度(m);n——人工濕地填料孔隙率,對于表面流人工濕地n=1。4.3表面流人工濕地4.3.1表面流人工濕地宜設進水區、處理區和出水區。4.3.2表面流人工濕地單池長度宜為20m~50m,單池長寬比宜曲線。4.3.3表面流人工濕地的水深宜取0.3m~0.5m。4.3.4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底坡宜為0.1%~0.5%。4.3.5表面流人工濕地的主要設計參數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采用經驗數據或按表4.3.5的規定取值。設計參數二級處理污水廠出水深度處理BOD5表面負荷(g/m2·d)2.5~4.51.5~3.0NH3-N表面負荷(g/m2·d)1.5~2.50.8~1.58設計參數二級處理污水廠出水深度處理TN表面負荷(g/m2·d)1.5~3.01.0~2.0TP表面負荷(g/m2·d)0.10~0.250.08~0.15水力負荷(m3/m2·d)≤0.08≤0.15水力停留時間(d)4.3.6表面流人工濕地應確保配水均勻,配水方式可采用穿孔管、穿孔墻或三角堰,人工濕地內部宜設導流措施。94.4水平潛流人工濕地4.4.1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平潛流人工濕地應設置進水區、處理區和出水區,自上而下宜為覆蓋層、填料層和防滲層;2進水區和出水區宜放置粒徑為40mm~80mm的卵石和礫石,長度宜為0.5m,宜分布于整個濕地床寬;3處理區填料粒徑宜為4mm~30mm;4覆蓋層厚度應大于20cm,材料宜選用當地土壤;5填料層厚度宜為50cm~100cm;6水力坡度宜為0.5%~1.0%。4.4.2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長寬比宜為3∶1~4∶1,長度宜小于50m。4.4.3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填料空隙率宜為35%~50%。4.4.4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主要設計參數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采用經驗數據或按表4.4.4的規定取值。項目二級處理污水廠出水深度處理BOD5表面負荷(g/m2·d)5~84~6NH3-N表面負荷(g/m2·d)2.5~4.01.5~3.0TN表面負荷(g/m2·d)2.5~5.52.0~4.0TP表面負荷(g/m2·d)0.25~0.400.15~0.30水力負荷(m3/m2·d)≤0.25≤0.40水力停留時間(d)4.4.5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宜采用多點配水方式,可采用穿孔管或穿孔墻。4.4.6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串聯時,其過渡連接位置宜設置曝氣裝置。4.5垂直流人工濕地4.5.1垂直流人工濕地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1垂直流人工濕地自上而下宜為覆蓋層、填料層、過渡層、排水層和防滲層;2垂直流人工濕地各層厚度和材料粒徑可參考4.4.1的規定取值。垂直流人工濕地最大深度不宜大于2m。4.5.2垂直流人工濕地配水和集水系統均宜采用穿孔管,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配水支管長不宜大于6m、間距不宜大于2m,孔口間距宜按人工濕地寬度的10%計,不宜大于1m;2集水支管和配水支管宜間隔、交錯布置,集水支管進水孔徑宜為2cm~3cm,且不應大于排水層材料的最大粒徑。4.5.3垂直流人工濕地應設通氣管,通氣管應與集水管相連,其管口至少應高出覆蓋層頂面300mm。4.5.4垂直流人工濕地的主要設計參數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可采用經驗數據或按表4.5.4的規定取值。項目二級處理污水廠出水深度處理BOD5表面負荷(g/m2·d)6~85~7項目二級處理污水廠出水深度處理NH3-N表面負荷(g/m2·d)3.0~4.52.0~3.5TN表面負荷(g/m2·d)3.0~6.02.5~4.5TP表面負荷(g/m2·d)0.25~0.450.20~0.35水力負荷(m3/m2·d)≤0.4≤0.5水力停留時間(d)4.6防滲設計4.6.1人工濕地建設時,應在底部和側面進行防滲處理。4.6.2人工濕地防滲層應符合下列要求:1滲透系數不得大于1×10-8m/s;2具有抗化學腐蝕能力;3具有抗老化能力。4.6.3當原有土層滲透系數大于8×10-8m/s~10×10-8m/s時,一般采取下列措施構建防滲層:1水泥砂漿或混凝土防滲:磚砌或毛石砌底面和側壁用防水水泥砂漿進行防滲處理,或采用混凝土底面和側壁,按相應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進行建造;2塑料薄膜防滲:薄膜厚度宜大于1.0mm,兩邊襯墊土工布,以降低植物根系和紫外線對薄膜的影響。宜優選PE膜,敷設要求應滿足《聚乙烯(PE)土工膜防滲工程技術規范》(SLT231)等規范要求;3黏土防滲:采用黏土防滲時,黏土厚度應不小于60cm,并進行分層壓實;亦可采取將黏土與膨潤土相混合制成混合材料,敷設不小于60cm的防滲層。4.6.4對于滲透系數小于8m×10-8/s~10m×10-8/s,且有厚度大于60cm的土壤或致密巖層時,可不采取其他防滲措施。工程建設中,應對濕地底部和側壁60cm厚度范圍進行滲透性測定。4.7防堵塞設計4.7.1人工濕地防堵塞設計時,應綜合考慮污水的懸浮物濃度、有機負荷、配水方式、基質、植物、微生物和運行周期等因素。4.7.2可采用厭氧水解酸化設施作為預處理單元,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4.7.3可對污水進行預曝氣,提高人工濕地基質中的溶解氧,更好地發揮微生物的降解作用。4.7.4選擇合適的基質粒徑及級配,應綜合考慮凈化效果和防堵塞性能確定基質粒徑及級配。4.7.5潛流人工濕地設計應重點考慮堵塞問題,設置相應清堵裝置或措施。4.7.6人工濕地宜間歇運行,間歇運行和適當的濕地干化期,保證基質處于一定的好氧狀態,避免胞外聚合物的過度積累,防止基質堵塞。4.8填料4.8.1人工濕地填料應能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填料安裝后濕地孔隙率不宜低于0.35。4.8.2人工濕地常用的填料有特制陶粒、石灰石、礦渣、蛭石、沸石、砂石、高爐渣、頁巖等,碎磚瓦、混凝土塊經過加工、篩選后也可作為填料使用。4.8.3填料應預先清洗干凈,按照設計確定的級配要求充填。4.8.4在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的進水區,填料層粒徑應沿水流方向逐漸減小,顆粒粒徑宜處于6mm~16mm之間;在出水區,填料層應沿水流方向逐漸增大,顆粒粒徑宜處于8mm~16mm之間。4.8.5人工濕地填料層的結構設置,垂直流人工濕地一般從上到下分為濾料層、過渡層和排水層,濾料層一般由粒徑為0.2mm~2mm之間的粗砂構成,厚度為500mm~800mm左右;過渡層一般由4mm~8mm的砂礫構成,厚度為100mm~300mm左右;排水層一般由粒徑為8mm~16mm的礫石構成,厚度為200mm~300mm左右。4.8.6為避免布水對濾料層的沖蝕,可在布水系統噴流范圍內局部鋪設50mm的覆蓋層,宜選用粒徑范圍為8mm~16mm的礫石。4.8.7人工濕地填料的有效粒徑比例不宜小于80%。4.9植物4.9.1人工濕地植物的選擇宜符合下列要求:1根系發達,輸氧能力強;2適合當地氣候環境,優先選擇本土植物;3耐污能力強、去污效果好;4具有抗凍、抗病害能力;5有經濟價值;6便于管理;7有景觀效應;8人工濕地出水直排自然水體時,應謹慎選擇外來物種。4.9.2植物宜選擇在春季種植。人工濕地植物宜采取輪作方式,秋冬季節可種植黑麥草、水蔥、水芹等具有耐低溫性能的植物。4.9.3植物種植時,應保持池內一定水深,植物種植完成后,逐步增大水力負荷使其馴化適應進水水量與水質。4.9.4人工濕地植物栽培時宜采用容器苗移栽方式,并根據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進行種苗規格和種植密度設計。5.1施工5.1.1人工濕地床體高程和床底坡度應滿足設計要求,進行高程校核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5.1.2防滲層下方的基礎層應平整、密實、無裂縫、無松土,表面應無積水、石塊、樹根和尖銳雜物;開挖時應保留底部原土層,于原土層上采取防滲措施。防滲施工結束后,應進行防滲透驗收,質量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5.1.3人工濕地不同區域宜投放不同類型填料,在垂直流人工濕地中應按級配投放填料。5.1.4采用穿孔管進行配水和集水時,施工過程中不應損壞穿孔5.1.5植物種植時,應保持覆蓋層濕潤,宜搭建操作架或鋪設踏板,不應踩踏人工濕地覆蓋層和植物幼苗。5.2調試啟動5.2.1應檢查供電是否正常,水泵、閘閥、水位控制器、儀表和控制系統能否正常工作。5.2.2應通過充水試驗,檢查構筑物的滲漏和耐壓情況,檢查水路是否暢通。5.2.3在人工濕地啟動期間,進水負荷應逐步提高至正常運行負荷。5.3驗收5.3.1人工濕地工程主要部位驗收、單項工程驗收、隱蔽工程工程驗收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規定。5.3.2人工濕地竣工驗收前,運行期不應少于3個月。5.3.3建設單位在收到施工單位提交的竣工驗收申請,并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應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時應提供以下材料:1批準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2完整的啟動試運行和生產試運行記錄;3試運行期間進出水污染物的監測報告;4其他相關技術資料。5.3.4竣工驗收后,報請當地環保主管部門進行水質檢測,進行出水水質驗收,出水水質應符合設計要求。5.3.5水質驗收合格后,人工濕地方可投入正式使用。建設單位應將與項目有關的前期、勘測、設計、施工及驗收文件和技術資料歸檔。6.0.1人工濕地的運行應符合《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范》CJJ60中的有關規定,同時還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6.0.2應根據人工濕地的具體特點,制定運行管理指導手冊。6.0.3人工濕地日常運行可采用連續、間歇或潮汐流方式。6.0.4管件不應堵塞,水泵、水位控制器等應正常工作。6.0.5人工濕地不應出現壅水狀態。如出現壅水現象,應檢查配水、集水的均勻性和填料區水流的暢通性。如集配水不均勻,應對集配水設施進行維護;如填料堵塞,宜按間歇方式運行人工濕地,必要時可更換部分填料。6.0.6應加強對植物生長的管理,補種缺苗和死苗,勤除雜草,清除枯枝落葉,定期收割植物,及時控制病蟲害。6.0.7宜采取投放食蚊魚和青蛙等生物滅蚊蠅措施。6.0.8人工濕地不宜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6.0.9對人工濕地進出水水質進行監測,各監測項目應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的規定。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于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的規定”。1《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3《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范》CJJ604《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327955《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327966《黑龍港及運東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327977《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5河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條文說明《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標準》DB13(J)/T8366-2020,經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0年7月21日以第65號公告批準發布。為便于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有關條文規定,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條文規定的參考。3基本規定 244設計 25 25 25 26 27 27 295施工與驗收 31 31 31 326運行與維護 333.0.3關于人工濕地有效面積的規定。人工濕地的有效面積應保證人工濕地建成運行時水力負荷和污染負荷同時滿足要求,故作此規定。3.0.5關于人工濕地水位的規定。人工濕地內的水位影響人工濕地有效容積和水力停留時間,較高的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工濕地的利用效率。不同的人工濕地植物在根系等生長特性方面存在差異,應根據不同植物及不同時期選擇合適的水位。4.3表面流人工濕地4.3.1關于表面流人工濕地結構組成的規定。進水區的主要目的為均勻配水,要求在人工濕地橫向和垂直高度上盡可能配水均勻,以充分利用人工濕地。處理區為人工濕地的主體部分,水質凈化作用主要在此區域完成,該區域通過基質和植物的攔截、過濾、吸收作用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對污染物進行處理。出水區的主要目的為均勻出水,要求在人工濕地橫向和垂直高度上盡可能集水均勻。4.3.3關于表面流人工濕地水深的規定。表面流人工濕地主體植物一般采用大型挺水植物,過大的水深不利于挺水植物的生長,因此表面流人工濕地的水深不宜過大。4.3.6關于表面流人工濕地配水的規定。由于表面流人工濕地沿程阻力較小,易形成短流,因此需在表面流人工濕地增加導流措施,可設置專門的導流板,也可利用所種植的植物進行導流。4.4水平潛流人工濕地4.4.1關于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結構組成的規定。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在結構組成上要較表面流人工濕地復雜。在縱向上,進水區、處理區和出水區的功能基本同表面流人工濕地。由于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過水方式為平流穿過填料層,處理區的主要凈化機理為填料的吸附作用以及填料表面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處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在垂直高度上,水平潛流人工濕地與表面流人工濕地差異較大,表面流人工濕地主要利用植物的莖稈,而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主要利用植物的根系,因此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在植物的種植基質上要求更為復雜,在垂直高度上分為覆蓋層、填料層和防滲層。覆蓋層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的初始生長基質,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填料層主要用于污水凈化,同時也承擔植物生長基質的功能;防滲層可根據具體要求和情況選用,其作用是阻隔污水在處理過程中與外界發生交換作用,防止污染擴散并保證人工濕地床體運行水位。4.4.2關于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長寬比的規定。基于減弱水流沖刷作用以及降低短流、壅水的可能性,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同表面流人工濕地一樣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長度和長寬比。4.4.4關于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空隙率的規定。過小的空隙率會增大水流流動阻力,而且會降低污水的實際水力停留時間,不利于處理。選擇填料時,應注意填料選材以及粒徑配比比例,從而可以有效控制空隙率。4.5垂直流人工濕地4.5.1關于下行垂直流人工濕地結構組成的規定。由于水流方向的不一致,下行垂直流人工濕地與表面流、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結構差異較大。覆蓋層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長基質和防止表層布水時對填料層的沖刷作用。填料層為污水的處理區域,主要通過植物的吸收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填料的吸附、過濾、沉淀作用對污水進行凈化。排水層主要承擔集水并排出的功能。由于排水層的粒徑較填料層大,為防止填料層的填料進入排水層引發堵塞,在填料層和排水層之間設置過渡層,過渡層應嚴格注意粒徑級配。4.5.3關于下行垂直流人工濕地設置通氣管的規定。由于下行垂直流人工濕地水流方向由上至下,集水管在人工濕地最下層呈網狀分布,為保證氣壓平衡,均勻集水,需設置通氣管并與出水管相通。4.6防滲設計4.6.2關于人工濕地防滲材料的規定。為切實防止人工濕地系統因滲漏造成地層和地下水污染,應該采取適當的防滲措施。從環境安全的角度考慮,可以在施工時盡量保持原土層,在原土層上方設置防滲層,防滲材料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取。當防滲要求較低,且條件許可時,可選用天然黏土或改良土夯實;當防滲要求較高時,可選用聚乙烯膜、聚合物水泥等建筑防水材料。選用聚乙烯膜作防滲材料時,應符合《聚乙烯丙綸卷材復合防水工程技術規程》CECS199的規定。選用聚合物水泥作為防滲材料,應符合《聚合物水泥、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應用技術規程》CECS195的規定。4.8填料4.8.2關于人工濕地填料種類的規定。常用的人工濕地填料種類和特性見表4.8.2。序號填料名稱特性1礫石人工濕地常用的填料,吸附容量不高,氮磷去除能力一般。2碎石人工濕地常用的填料,透水性能好,價格低,分布廣泛,便于就地取材,含硅酸鹽較多,有利于磷的吸附。3沸石內部充滿細微的孔穴和通道,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廣泛用作吸附劑,氨氮吸附能力強,但泡水后容易壓實和堵塞。4頁巖陶粒頁巖陶粒比表面積大,具有較高的吸附性和機械強度,微生物易于掛膜,對磷的去除效果好,對總氮也有一定去除效果;頁巖陶粒強度低,透水性差;運行初期處理效果好,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后,有機物及磷易在填料表面富集,可能使濕地堵塞,處理效果下降。5火山巖濾料火山巖濾料表面粗糙多微孔,表面帶有正電荷,比表面積大,生物穩定性好,容易掛膜和保持較多的微生物量;水流阻力小。6石灰石具有較強的除磷能力,但會提高出水堿度,必須充分考慮植物耐受性,控制石灰石在填料中的比例。7高爐礦渣分酸性礦渣和堿性礦渣。堿性礦渣孔隙率大,有利于有機物去除,但會提高出水堿度,必須充分考慮植物耐受性,控制礦渣在填料中的比例。8無煙煤對溶解性總磷去除效果好,對非溶解性磷主要依靠截留和吸附。9石英砂表面積較大,吸附能力較好。鋼渣吸附容量大,磷吸附能力強,但會提高出水堿度,必須充分考慮植物耐受性,控制鋼渣在填料中的比例。4.8.4、4.8.5對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填料層的結構設置進行了說明。4.9植物4.9.1關于植物選擇的規定。用于處理污水的人工濕地植物首先必須能在污染的環境下正常生長,即抗逆性。不同植物耐污能力相差較大,所以構建人工濕地時,應選擇耐污能力強的植物。所選植物必須是濕生的,宜為本土植物。適合河北省使用的人工濕地植物特性與栽培方式見表4.9.1。序號植物種類特性栽培方式1蘆葦禾本科蘆葦屬,多年生高大植物,又名葦子,具有發達的地下根系,根狀莖粗壯,萌發能力強。蘆葦生長對光照的要求比較嚴格,屬于強光性植物品種。蘆葦耐低溫能力強,以地下根鞭過冬。蘆葦為目前人工濕地主要植物之一,耐鹽堿(可耐6000g/ml的鹽度)、去除污染物效果好。栽植時選用帶有根鞭的株叢進行栽植。栽種后灌水養護至基部萌發新梢,后行深水正常管理。2香蒲香蒲科香蒲屬,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高1.5m~3m。香蒲生長對養分的需求量較高,適宜生長于肥沃疏松的環境,適宜處理污染物含量較高的污水。香蒲耐低溫能力較強,冬天地上部分枯萎,以宿根過冬。栽植時香蒲的入土深度在3cm~7cm左右,適宜水深為3cm~5cm。3黃花鳶尾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濕生草本植物。株高60cm~120cm,根狀莖粗狀,斜伸,基生葉劍形,莖生葉短而窄。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30℃,溫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莖地下越冬,耐寒。種植地要通風透光,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盛夏天氣炎熱干燥,以保持淺水為宜。序號植物種類特性栽培方式4水蔥莎草科藨草屬,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莖杅高大通直,青翠碧綠,高1m~2m,根狀莖粗壯,根系發達,對養分吸收量大,生物量高,廣泛應用于人工濕地。水蔥最適宜溫度為15℃~30℃,10℃以下停止生長。能耐低溫,北方大部分地區可以露地越冬。種植時保持水深15cm~20cm。栽植后的水蔥保持20cm左右的水深,7天~10天左右即可恢復生長。5藨草莎草科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蔗草具有發達的匍匐莖,常呈輻射生長,其莖稈散生、粗壯、呈三棱形。蔗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蔗草對污水的凈化能力較好,具有較好的除氮效果,在人工濕地中應用較多。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初期水淺,中期深水,后期淺水,以促使地下莖越冬芽地形成,提高來年的繁殖系數。6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屬,多年生濕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對環境適應能力強,株高40cm~120cm。千屈菜栽植初期,對污水的承受能力不強,宜清水管護至植株新梢萌發后再行污水管護。千屈菜種子很多,播種很方便、扦插或分株繁殖。種植宜選擇在陰天或午后進行,種植時的基質要疏松透氣,適當遮蔭。種植后保持5cm~10cm水深。4.9.3關于人工濕地植物種植方式的規定。由于人工濕地的基質不同于一般的土壤基質,生長環境相對惡劣,因此人工濕地植物的種植最好采用容器苗移栽的方式,并且根據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進行種苗規格和種植密度設計。5.1施工5.1.3關于人工濕地床體高程和床底坡度施工要求的規定。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均為無壓力流動,如高程和水力坡度不滿足設計要求,可能導致短流、壅水等現象發生,嚴重時會導致無法出水,因此對高程和水力坡度要求較高。5.1.4關于防滲施工的規定。人工濕地防滲施工首先應注意場地的平整清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