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課件(部編版)_第1頁
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課件(部編版)_第2頁
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課件(部編版)_第3頁
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課件(部編版)_第4頁
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八年級歷史下冊課件(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土地改革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1.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過程;2.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3.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調查、搜集與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看圖說話,建國初期,廣大農民的生活是怎樣的?根源是什么?生活:根源:貧困艱苦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新課導入:知識探究: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分配情況是怎樣的?地主、富農影響:雇農、貧農農村農戶比例≤7%≥57%地主、富農雇農、貧農占有土地比例≥50%≤14%地主人均占有耕地是貧雇農的20-30倍這種狀況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知識探究:看圖說話,如何改善農村這種狀況,實現耕者有其田?進行土地改革,讓農民獲得土地知識探究:土地改革——措施:措施1: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措施2:1950年頒布時間:主要內容:①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②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知識探究:閱讀P14《相關史事》,總結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點?特點:分批進行,區別對待。既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時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減少了改革的阻力。知識探究:土地改革——結果:①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②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③每年需向地主繳納的3000多萬噸糧食的地租也被免除。④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土改工作組聽取意見農民控訴地主大會沒收土地燒毀舊地契知識探究:土地改革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解放地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還存在。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人民真正當家做主,就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③同時,這也是國家建設的需要。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做一個階級來說,就是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二、土地改革的意義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

材料二: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摘自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年份糧食總產量(億公斤)比1949年增長194911321951143626.9%1952163944.8%根據上面圖表分析土改對新中國的經濟有什么影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材料四:“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毛澤東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條件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獲得真正的解放,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鞏固新生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土地改革的意義時期內容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新中國成立初期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者有其田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農民土地所有地主土地所有農民土地所有拓展延伸:不同歷史時期我黨土地政策的變化:1952年底實現愿望:“耕者有其田”知識拓展孫中山:平均地權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農民有夢想3、土地改革1.原因:(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4)核心內容:1950—1952年底廣大新解放區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發展;直接原因: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筆記整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1)時間(2)地點2.概況:3.成果:土地改革的意義(3)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4)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檢測提升1.下列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確的是()A.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農村的確立B.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所有制C.到1952年底,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C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國廢除了()A.資本主義剝削土地制度B.封建剝削土地制度C.土地私有制D.封建剝削制度BA3.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性文件頒布實施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A.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B.使中國的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C.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4.下列關于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使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 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C.廢除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消滅了資產階級D.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C5.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C1.“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為此,中央人民政府(

)A.在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

B.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C.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A鏈接中考2.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的狀態。上述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內容C.性質D.影響A3.從李自成的“均田免賦”到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再到孫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權”,中國農民擁有土地的千年夢想真正實現的依據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B4.題4圖是1952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土地改革》郵票,方寸票幅中,老農手指一臺由年輕農民駕駛的大收割機,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機履帶之下。該作品體現了(

)A.“耕者有其田”的夢想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C.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形成D.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夙愿題4圖D5.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戰爭的共同作用是(

)A.消滅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打擊了美國的囂張氣焰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D.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C6.題6表為白城縣嶺下、勝利、建政三村階級結構變動情況表(單位:戶)。表中階級結構變動的直接原因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頒布

B.新中國的成立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勝利年份雇農貧農中農富農新富農地主其他1948年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