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2015-2016學年高一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5-2016學年高一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5-2016學年高一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5-2016學年高一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2015-2016學年高一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15-2016學年度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3月月考卷考試范圍:120分鐘;考試時間:150分鐘;命題人:王麗飛羅泉審題人:袁漢杰、嚴育開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紅樓夢》作者新考(節選)陳林20世紀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紅樓夢學刊》上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即《〈紅樓夢〉后四十回非后人續作的內證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補考證》。周先生在論文中提出,小說后40回明寫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歲”是一個明顯的常識性錯誤。《考辨》一文由小說第86回所寫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證其“原型人物”——曹寅長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結論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則其生辰八字為:壬申歲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時。”在《補考證》一文中,周先生將他所推導出來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與小說中算命先生對元春命理的論斷相比照,認為兩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幾乎不可思議的是,恰恰與其所論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時干支八字不合之處一一對應,豈不值得持高鶚(或其他什么人)續補后40回之說者深長思之?!”遺憾的是周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歷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錯誤的。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卻給了我極大的啟發。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計算節氣交接時刻的工具、照錄清代歷日數據的《近世中西史日對照表》以及《三命通會》,來破解200年來困擾無數紅樓愛好者、專家學者的謎團。拙文關鍵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說情節之中的確隱藏并暗示了一個從1706年到1724年的真實年代序列。在拙文中,這個真實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確證了元春真實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實死亡日期為基準,可以梳理出120回情節的真實年代序列。從后40回文本具體的描寫來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顯的常識性的錯誤”。按照正確的數值計算,元春只活了31歲,而不是第95回所寫的43歲;按照《三命通會》既定的“算命規則”,元春正確的出生時間絕不是86回所寫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時”,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時”;從后40回文本提供的時間線索來看,元春正確的死亡時間也不是第95回所寫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將第5回中元春判詞“虎兕(兔)相逢大夢歸”明確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這個特定時間。通過逐年查證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間的歷法資料,結合曹家史料進行綜合判斷,我們就可以發現: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實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當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由這個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實的出生時間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時”(1692年2月18日),這個“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86回所寫的算命內容,并且這個“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1.周文康兩篇論文所要論證的觀點是()。A.《紅樓夢》后40回明寫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歲”是一個明顯的常識性錯誤。B.曹寅長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C.共有120回的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其后40回并不是高鶚或者其他什么人續寫的。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與元春命理相比照,兩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處一一對應”。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后40回顯露的明顯錯誤進行辯證分析,尋找120回是一個有機整體的“內證”。B.從分析文學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式考證其“原型人物”。C.尋找出續書作者“明顯的常識性錯誤”,然后再推導出元春真實的生存時間。D.采用比照的方法,將對元春命理的論斷與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來推導結論。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文康在《紅樓夢學刊》上連續發表的《考辨》《補考證》兩篇論文,正是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緣起。B.作者認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歷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錯誤的,所以他推出的結論也是錯誤的。C.作者認為梳理出120回情節的真實年代序列,就可以確證元春真實的生死日期,并考證出元春的“原型人物”。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實死亡日期,推斷出她的出生時間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時”。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節選)祭十二郎文韓愈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有刪改,2016/2/13)4.對劃線部分的文字進行斷句,最為恰當的是()A、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B、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C、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D、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5.結合全文,有關下列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愈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B、“汝”即你,多用于后輩。古漢語中表示“你”的稱呼還有“爾、公、君、卿、足下”等。C、“矣、嗚呼”語氣助詞的運用強化了這一段情感發展變化的節奏,也準確地抒發了作者強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親人的悲痛感情。D、歿在殯葬中的區別:古代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稱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祿,士死稱不卒,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稱為歿。6、閱讀全文,下列對文言文內容的闡述正確的一項是()A、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B、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雖沒有鋪排,但隱露出張揚,作者善于融抒情于敘事之中,在對身世、家常、生活遭際樸實的敘述中,表現出對兄嫂及侄兒深切的懷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C、由于作者情緒的激動以及生活經歷的坎坷,所要書寫的內容很多,所以文章往復重疊、散漫錯綜。D、全文構思巧妙。文章結尾敘寫“兩世一身,形單影只”的身世之悲再次襯托了內心的悲痛心情。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注】此詩是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陽前往長沙途中所作。此時距他去世只有一年。8.與《登高》相比,本詩的景與情關系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復雜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2)在《登高》一詩中,詩人目睹蒼涼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述曾經色藝雙絕的琵琶女,如今飄零淪落,獨守著空船,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江水和一輪孤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一棵樹的正常死亡梅寒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樹。它從什么時候就站在那里,連那所院子里年紀最老閱歷最廣的老張也不知道。小院是四合院,臨街,門前就是小鎮最繁華的人民路。老槐站在小院門口右側。老槐是小鎮上天然的一把巨傘,在每一個炎夏來臨之際,把灼人的熱浪擋在外面。樹下,是小鐵人的樂園。老人們搖著蒲扇下棋,姑娘媳婦兒聊著家常納鞋底繡花,孩子們最是快樂,撅著屁股趴在樹底下逗螞蟻。老張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個主人。他喜歡那份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南來北往,無論是來樹下納涼的老街坊還是過路歇腳的陌生人,來了,拿張小凳來杯茶水,三言兩語,就聊成老友。過日子,要有人氣。老張家的日子,在那份熱鬧的人氣中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兒女們一個個長大出息了,回頭將家里的舊房舊院翻整一新。老張熬成了家里的爺,有事無事拿把宜興紫砂小壺,坐在老槐樹上的石桌邊不緊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車來人往,聽老槐樹項上鳥鳴啾啾,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老張挺感激那棵老槐樹,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樹周圍挖上一圈深溝,將發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澆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靈丹妙藥,一下子返老還童。夏天來時,長瘋了,那葉子油綠發亮,密不透風,將整個小院籠在一片清凉里。老槐樹身上出現幾個莫名的洞,害蟲鉆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張的身上,找來針筒,找來藥,按比例兌好,給老槐樹打針,繞著樹來來回回找,一個小洞也不放過。一棵樹的壽命長短,有時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為它提供的陽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顆種子的選擇,或者說在于人的選擇。兒子回來,把他的生意觸角伸到了小鎮,伸到了他們的老院里。他要將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腳樓,搞農家樂。小鎮上的旅游業日漸火起來,可小鎮上的餐飲住宿服務還遠遠跟不上,老張的兒子嗅覺靈敏。蓋樓,老槐樹是第一個要挪開的絆腳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鋸掉。兒子說得唾沫星子亂飛,老張聽得臉紅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樹的主意!老張和兒子的較量就從那天開始。老張拼命守護,兒子拼命要砍樹。老槐樹是當地林業部門注冊上號的,要砍掉它其實也沒有那么容易。這是唯一讓老張心安的一點。那些天,兒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樹的事。天天開著他那輛黑色的奔馳車,“嗚”一下來了,“嗚”一下又沒了影兒……偶爾還會對老槐樹關心一下,提桶水澆澆它。老張卻不曉得那棵老槐樹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預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頓下去。一樹油綠發亮的葉子慢慢失去光澤,慢慢打卷泛白。那個夏天還沒走,一樹葉子就開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發,止也止不住。老張看著那一地慘綠的枯葉,心疼得掉淚,卻沒有任何辦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小鎮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樹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時光,也像那一樹飄落的葉子,一點一點的飄逝了。老張說給兒子聽: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錢。兒子不服:中國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老槐倒下,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場臺風席卷小鎮,老槐樹沒能躲過那一劫。其實,與往年的臺風相比,那一場臺風并算不得兇猛。倒下的老槐樹,樹根都變黑變爛了。兒子渾身被綁得白粽子一樣躺在醫院里。忍不住,還是瑯老張說了。爸,你說得對,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錢……那也是一個人最窮的時候了……老張兒子去找老同學幫忙開采伐證,老同學不痰不徐地告訴他:按照相關規定,我們是無權給你開這個采伐證的,但你得明白,我們也無權阻止一棵樹的正常死亡——樹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讓老張的兒子眼前豁然開朗,他不再跟倔驢一樣的父親爭,他只買回一種藥,摻到水里,時不時給老槐樹喂一點……爸,老槐樹這次沒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車砸爛,是還在念著您老對它的好吧……我,我對不起老槐樹啊……老張活了六十多年,自詡吃過的鹽比兒子吃過的飯多,走過的橋比兒子走過的路多,他卻從天邊兒上也想不到兒子會用這樣的招數來對付他和老槐樹。為贖罪,兒子說等養好了傷就去買一千棵槐苗,栽到鎮里的荒山上。看兒子滿臉的愧與悔,老張心里說不出啥滋味兒。(選自《紅豆》2015年第9期,有刪改)(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小說細致描寫老張盡心盡力地善待老槐樹,是為了給下文老槐樹倒下的時候只是把兒子的車砸爛,而沒有把兒子砸死埋下伏筆,這是小說結構上的嚴謹之處。B.老張兒子看到小鎮上的旅游業日漸紅火,為了搶占餐飲住宿服務的先機,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樓,搞農家樂,這就要除掉老槐樹,因為它的老與新的設計不協調。C.老張對兒子說“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錢”,兒子先是不服,后來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親講的道理,說明兒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識,他正是靠著這把生意做得順風順水。D.老張兒子的老同學說的話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老張兒子受它啟發,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樹看起來是正常死亡,事實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樹砸傷。E.小說結尾通過老張兒子之口交代老槐樹是非正常死亡,其實前面要鋸樹的兒子竟然為它澆水、吹倒它的臺風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兇猛等內容已暗示了這一結果。(2)小說第3段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3)小說在刻畫老張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4)小說結尾說“老張心里說不出啥滋味兒”,老張心里應該有哪些滋味兒?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屠呦呦與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訪的屠呦呦終于把記者請進家門,一再強調“也沒什么好講的”,她還通過央視發表自己獲獎感言,她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青蒿素這項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體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在諾貝爾獎之前,大部分人或許都不知道屠喲喲是何許人,一夜之間她蜚聲國內外,而以她為領導的研發小組研制的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在專業課程中,她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最感興趣。大學畢業后,屠呦呦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那時該院初創,條件艱苦。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當年輕的屠呦呦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她當然不會意識到,在漫長而曲折的研究“抗瘧”的道路上,有一頂金光閃閃的王冠正在等待她來摘取。瘧疾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數10億人口生活在瘧疾流行區,每年約2億人患瘧疾,百余萬人被奪去生命。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當時正值美越交戰,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多萬人。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卻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因瘧原蟲對喹啉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防治瘧疾重新成為各國醫藥界攻克的目標。繼美國之后,英、法、德等國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尋找有效的新結構類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國從1964年重新開始對抗瘧新藥的研究,從中草藥中尋求突破是整個工作的主流,但是,通過對數千種中草藥的篩選,卻沒有任何重要發現。在國內外都處于困境的情況下,1969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她從整理歷代醫籍著手,四處走訪老中醫,搜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群眾來信,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然而篩選的大量樣品,對抗瘧均無好的苗頭。她并不氣餒,經過對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進行篩選,最后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實驗發現,青蒿的抗瘧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統查閱文獻,特別注意在歷代用藥經驗中提取藥物的方法。當她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時,東晉名醫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琢磨這段記載,她認為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對鼠瘧的效價顯著提高;接著,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效價更高,而且趨于穩定。終于,在經歷了190次失敗后,青蒿素誕生了。這劑新藥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瘧疾,一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它們的誕生對人類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是立竿見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是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頒獎詞。2015年的諾貝爾獎雖然有些姍姍來遲,但畢竟是令人慶幸的。當頒獎詞的莊嚴聲韻回響在地球上空的時候,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著,吃著青草,象征和諧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兒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之意。B.瘧疾是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萬人被它奪去生命。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努力研發制服它的新藥物,我國的科學家率先完成了這個任務。C.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的發現,不可能在短期內讓人們看見它們顯著的價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D.本文在平實的敘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學色彩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作者重點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描寫細膩,有很強的說服力。E.拉斯克獎是美國最有影響的生物醫學獎,正因為屠呦呦獲得的拉斯克臨床醫學這個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大獎之一,為她如今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屠呦呦獲得突破性進展,最關鍵的步驟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3)屠呦呦獲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結合文章進行概括分析。6分(4)文中說“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結合全文,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第II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①“燦鴻”過后,杭州西湖迎來純凈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蘇堤、白堤,保椒塔、雷峰塔,沐浴在瑰麗的黃昏和迷離的夜色中。“人間天堂”果然!②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千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才能成為的人民公仆。③安徽寧國籍小伙官東此次當選“中國好人”,。在“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救援中,海軍工程大學潛水員官東無私無畏讓出自己的裝備,把生還的機會給予遇難者。A.名副其實實至名歸名不虛傳B.名不虛傳名副其實實至名歸C.名不虛傳實至名歸名副其實D.實至名歸名副其實名不虛傳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被譽為中國當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說《三體》即將被拍成電影,但它并不像美國大片《星際穿越》那樣,主題偏離主流,觀眾接受起來有難度。B.許多人的辦公桌椅高度存在問題,久坐會產生疲勞感,并出現腰酸背痛的毛病,應該根據工作性質先把辦公桌調整到合適的高度,再調整座椅的高度。C.2015年春晚凸顯“中國元素”,以“中國情”打動人心,以“中國魂”凝聚人心,以“中國夢”鼓舞人心,處處體現“中國味”。D.故宮運用數字技術讓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活”了起來,讓觀眾在鮮活的文化體驗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非凡魅力。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連續幾個月埋首于磚塊般的典籍中之后,,我知道,這是不同于案頭年齡的另一種年齡在搗亂了。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隨之而來,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B.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隨之而來,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C.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隨之而來。D.隨之而來,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5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歷史悠久,是高等院校最普通的基礎性文科專業之一,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是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簡稱中文系),其前身為京師大學堂的中國文學。1910年3月31日,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成立“中國文學”,正式作為文科的一個教學建制。____________(1),其建立標志著中國語言文學開始形成為現代的一門獨立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以語言文學為研究對象,是一個傳統的基礎性專業,____________(2):一是對本民族語言、文學和文化進行研究和傳承,這方面側重于理論研究;二是使人們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的駕馭語言文字、更好地宣傳民族文化等,這方面側重于實際應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發展,______________(3)。高校應充分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社會市場需要,靈活地制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方式、考核評價體系等,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17.右圖是我國“植樹節節徽”,請寫出該標志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種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在于,它會行走。當它感受到水分不充足的時候,就會把根拔出來,卷成一個圓球。由于體輕,風會把它吹走,當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會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暫時安居下來。一位植物學家做了個實驗,將卷柏周圍用擋板圍住。于是,當卷柏又“行走”時,被擋板阻擋,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幾次之后,卷柏認清了這個事實,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將根深深扎進土壤里,長得比任何一段時間都要好。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的范圍。絕密★啟用前2015-2016學年度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3月月考卷參考答案及解析1.C思路解析:此題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所有內容都在文章第一段中,A、B、D三項也分別是兩篇論文的觀點,只有C項,是兩篇論文共同表明的觀點。2.A思路解析:周文康先生研究《紅樓夢》的方法在畫線語句前面有明顯的概括“八字命理和歷法推算方法”,其研究目的不是“考證其‘原型人物’”,也不是為了“再推導出元春真實的生存時間”,而是為了證明后40回不是后人續寫。B、C、D三項是作者在周先生“研究思路”的啟發下的研究方法。3.C思路解析:理解這個問題,要結合文章的題目——“《紅樓夢》作者新考”。C項理解分析錯誤,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材料和推算,其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證出元春的‘原型人物’”,而是為了證明前80回與后40回是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問題。4.B(結合譯文和語感可知B項為最佳項)5.D(D項表述錯誤,大夫死曰卒,士死稱不祿)6.A(B項理解不當,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沒有鋪排,也沒有張揚,作者善于融抒情于敘事之中,在對身世、家常、生活遭際樸實的敘述中,表現出對兄嫂及侄兒深切的懷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C項表述錯誤,由于作者情緒的激動以及生活經歷的坎坷,所要書寫的內容很多,所以文章乍看起來似乎往復重疊、散漫錯綜,實際上卻是氣脈不斷,一種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貫串始終;D項“兩世一身,形單影只”開頭即點出。)7.(1)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但視力模糊,頭發花白,牙齒松動。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強壯的盛年早早去世。(2)我的行為辜負了神明,才使你這么早死去,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譯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韓愈在聽說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著哀痛向你表達誠意,并派建中在遠方備辦了應時的鮮美食品作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靈位:唉,我自幼喪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親是什么模樣,只有依靠兄嫂撫養。哥哥正當中年時就因與犯罪的宰相關系密切而受牽連被貶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貶所。我和你都還小,跟隨嫂嫂把靈柩送回河陽老家安葬。隨后又和你到江南謀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開過。我上面本來有三個哥哥,都不幸早死。繼承先父的后代,在孫子輩里只有你,在兒子輩里只有我。韓家子孫兩代各剩一人,孤孤單單。嫂子曾經撫摸著你的頭對我說:“韓氏兩代,就只有你們兩個了!”那時你比我更小,當然記不得了;我當時雖然能夠記事,但也還不能體會她話中的悲涼啊!我十九歲時,初次來到京城參加考試。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過了四年,我去河陽憑吊祖先的墳墓,碰上你護送嫂嫂的靈柩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在汴州輔佐董丞相,你來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請求回去接妻子兒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我在徐州輔佐軍務,派去接你的人剛動身,我就被免職,你又沒來成。我想,你跟我在東邊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從長遠考慮,還不如我回到家鄉,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來。唉!誰能料到你竟突然離我而死呢?當初,我和你都年輕,總以為雖然暫時分別,終究會長久在一起的。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假如真的知道會這樣,即使讓我做高官厚祿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離開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東野到你那里去時,我寫給你的信中說:“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但視力模糊,頭發花白,牙齒松動。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強壯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還能長活在世上嗎?我不能離開(職守),你又不肯來,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憂傷。”誰能料到年輕的卻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還活著,強壯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還活在人間呢?唉!是真的這樣呢?還是在做夢呢?還是這傳來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絕后了呢?你(那么)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澤呢?難道年輕強壯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卻應活在世上嗎?實在不敢把它當作真的啊!如果是夢,傳來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東野的來信,耿蘭的報喪,卻又為什么在我身邊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純正聰明,本來是應該繼承家業的,現在卻不能承受你父親的恩澤了。這正是所謂蒼天確實難以揣測,而神意實在難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謂天理不可推求,而壽命的長短無法預知啊!雖然這樣,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全要變白了,松動的牙齒,也像要脫落了,身體越來越衰弱,精神也越來越差了,過不了多久就要隨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們又能分離多久呢?如果我死后無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時間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時間卻是無窮無盡的。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強壯的尚不能保全,像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們成人立業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發作)疼得厲害。”我說:“這種病,江南人常常得。”沒有當作值得憂慮的事。唉,(誰知道)竟然會因此而喪了命呢?還是由于別的病而導致這樣的不幸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東野說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蘭報喪時沒有說日期。大概是東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問明日期,而耿蘭報喪竟不知道應該告訴日期?還是東野給我寫信時,才去問使者,使者胡亂說個日期應付呢?是這樣呢?還是不是這樣呢?現在我派建中來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們有糧食能夠守喪到喪期終了,就等到喪期結束后再把他們接來;如果不能守到喪期終了,我就馬上接來。剩下的奴婢,叫他們一起守喪。如果我有能力遷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墳旁,這樣以后,才算了卻我的心愿。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著的時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死的時候沒有撫尸痛哭,入殮時沒在棺前守靈,下棺入葬時又沒有親臨你的墓穴。我的行為辜負了神明,才使你這么早死去,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靈也不在我的夢中顯現,這都是我造成的災難,又能抱怨誰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盡頭呢?從今以后,我已經沒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還是回到老家去置辦幾頃地,度過我的余年。教養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到她們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8.①《登高》以哀景寫哀情:借蕭瑟凄涼的悲秋之景來抒發作者孤苦悲涼之感;②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來反襯作者愁苦悲哀、無以自遣的心境。(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9.①羈旅悲愁:常年躲避戰亂,漂泊偏遠的地方,偷生落淚;②垂老多病之嘆: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纏身,孤苦伶仃,滿懷悲嘆;③心系朝廷:內心不忘君恩,總是北望長安;④苦無知音:多年自吟自嘆,沒有知音傾聽理解。(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10.(1)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3)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11.【小題1】DE【小題2】①寫出老槐樹的好處,描繪風情畫,形象地表現人與環境相處的和諧。②交代了老張依戀老槐樹,堅決不同意兒子鋸樹的原因。③和下文枯葉飄落,人們很少到老槐樹下聚集,好時光一去不返的凄涼冷清形成對比,更好地表達惋惜之情,以及期盼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主題。(每答對一點給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小題3】①熱愛生活:喜歡人們在老槐樹下聚集的熱熱鬧鬧的煙火氣,老槐樹下啜茗、看人經過、聽鳥嗚叫,過神仙日子。②和善:無論是來樹下納涼的老街坊還是過路歇腳的陌生人,他都拿張小凳倒杯茶水,聊成老友。③主意堅定:兒子要鋸掉老槐樹,老張生氣地說:你休想打那棵樹的主意!④真心感恩。他感激老槐樹帶給他的恩澤,給它上土肥、澆水、打針治蟲;看著一地慘綠的枯葉,心疼得掉淚。(每答對一點給2分,每點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對三點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小題4】①對老槐樹被害死感到痛心。②對兒子使用陰謀害死老槐樹感到憤恨。③對沒想到平時不看在眼里的兒子會有這樣的招數來對付他和老槐樹感到驚詫。④對自己沒有保護好老槐樹感到慚愧和后悔。⑤對兒子終于表現出愧與悔并決定在荒山上栽一千棵樹苗感到一絲欣慰。(每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四點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以客觀題形式考查對小說內容、行文特點的理解與分析。A原文兒子說的“爸,老槐樹這次沒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車砸爛,是還在念著您老對它的好吧”是他懺悔的感受,并非真的是“埋下伏筆”。B不是“因為它的老與新的設計不協調”,而是它妨礙蓋樓。C“他靠著這把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無中生有。12.1.AB(答A2分,答B3分,答D1分;答CE不得分)2.改進提取藥物的方法(2分)。①從東晉名醫葛洪的有關記載中受到啟發,認識到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2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采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法。(1分)。3.①源于興趣理想的動力: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秘。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②克服困難的執著精神(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③研究操作的實踐能力:從整理歷代醫籍著手,四處走訪老中醫,搜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群眾來信,進行大量實驗;④臨危受命領導團隊的才干: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每點2分必須先概括再聯系原文分析,答出三點即可)4.①“各種膚色的人表達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屠呦呦研發的青蒿素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②“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敬意”意味著85歲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③這種“敬意”源于:瘧疾這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有著像屠呦呦一樣為理想克服困難、執著奮斗的堅強毅力,不為名利、潛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獲獎依然不忘團隊的合作精神;難能可貴的是屠呦呦查閱中國古老的醫藥典籍,利用現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國醫藥特色的科研成果,為中醫藥學增光,更為中華文化添彩,她激勵著國人、華人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綜合分析理解實用類文本的能力。C項張冠李戴,文中倒數第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