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卷附答案(高中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中國古代史部分1.下列關于夏朝的表述,正確的是()A.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B.夏朝實行分封制C.夏朝的都城在殷D.夏朝的文字是甲骨文答案:A2.商朝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B.分封制C.內服與外服制度D.郡縣制答案:C3.西周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實行()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答案:B4.下列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B.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C.各家學派彼此對立,互不相容D.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答案:C5.秦朝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答案:B6.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郡縣制B.頒布“推恩令”C.設立三省六部制D.實行科舉制答案:B7.下列屬于漢代的科技成就的是()A.造紙術的發明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C.火藥的發明D.指南針的發明答案:A8.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遷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C.南方統治者重視農業D.南方社會相對穩定答案:A9.隋朝時期,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開鑿了()A.靈渠B.大運河C.鄭國渠D.都江堰答案:B10.唐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C中國近代史部分11.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B.中國的禁煙運動C.英國為了割占香港島D.中國的封建制度落后答案:A12.下列不平等條約中,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璦琿條約》D.《馬關條約》答案:C13.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B.維護清朝統治C.發展資本主義D.富國強兵答案:B14.戊戌變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林則徐、魏源B.曾國藩、李鴻章C.康有為、梁啟超D.孫中山、黃興答案:C1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不包括()A.推翻了清朝的統治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答案:D16.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A.《新青年》B.《時務報》C.《民報》D.《申報》答案:A17.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B.新文化運動的推動C.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D.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答案:A18.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標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開B.中共二大的召開C.五四運動的爆發D.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答案:A19.下列關于北伐戰爭的表述,正確的是()A.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B.北伐戰爭取得了完全勝利C.北伐戰爭的總司令是毛澤東D.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答案:A20.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A.平型關大捷B.臺兒莊戰役C.百團大戰D.淞滬會戰答案:A世界古代史部分21.古代埃及的文明象征是()A.金字塔B.漢謨拉比法典C.雅典衛城D.羅馬斗獸場答案:A22.古代希臘城邦的主要特點是()A.領土廣闊B.人口眾多C.小國寡民D.中央集權答案:C23.羅馬共和國時期,掌握國家實權的是()A.公民大會B.元老院C.執政官D.保民官答案:B24.下列關于基督教的表述,正確的是()A.誕生于公元前1世紀B.創始人是穆罕默德C.經典是《古蘭經》D.對歐洲中世紀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答案:D25.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最高等級是()A.婆羅門B.剎帝利C.吠舍D.首陀羅答案:A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26.簡述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答案: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中國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的聯系;推動了中國古代經濟的發展,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傳播了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技術和文化,同時也吸收了外來的文化和技術,如佛教、伊斯蘭教、阿拉伯數字等;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7.概述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答案:原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黃金、白銀的需求量增大;歐洲人對東方財富的向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使得歐洲人不得不尋找新的航路;傳播基督教的需要。條件: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如指南針的應用、帆船的改進等;地圓學說的流行,使歐洲人相信可以向西航行到達東方;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政治保障。28.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主要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發展。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立于1947年,其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這三大組織的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它們在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國際貿易的自由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6分,共48分)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材料二:“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過秦論》(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描述了秦始皇的什么功績?(4分)答案:材料一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功績;材料二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統治天下的功績。(2)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答案: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文化上,統一文字;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筑長城,南征百越,開靈渠;思想上,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3)如何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地位?(4分)答案: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他也實行了一些暴政,如焚書坑儒、繁重的賦稅和徭役等,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3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招募或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不受國王的干涉。”——《權利法案》材料二:“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獨立宣言》(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出自哪個國家的哪部文獻?(4分)答案:材料一出自英國的《權利法案》;材料二出自美國的《獨立宣言》。(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體現的共同思想。(6分)答案:共同思想:都強調了人民的權利和自由,都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力,都體現了民主和法治的思想。(3)分析這兩部文獻對各自國家的影響。(6分)答案:《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它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鼓舞了美國人民的斗志,為美國的獨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爭期間,參戰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什么?(4分)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3)結合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8分)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戰爭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動搖了帝國主義的統治基礎;戰爭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如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戰爭也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如飛機、坦克、毒氣等武器的使用,促進了軍事工業和科技的進步;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22分)32.請以“新航路開辟”為例,設計一個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方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過程和影響;掌握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的主要事跡;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觀看圖片和視頻、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意義,樹立全球史觀和開放意識。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影響。2.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5分鐘)播放一段關于新航路開辟的視頻,展示航海家們在海上航行的驚險畫面,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航海家們在進行什么活動嗎?他們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活動呢?”由此導入新課。2.講授新課(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10分鐘)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找出新航路開辟的背景。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從經濟根源、社會根源、商業危機、思想根源和客觀條件等方面進行講解。經濟根源是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黃金、白銀的需求量增大;社會根源是歐洲人對東方財富的向往;商業危機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使得歐洲人不得不尋找新的航路;思想根源是傳播基督教的需要;客觀條件是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地圓學說的流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新航路開辟的過程(15分鐘)展示新航路開辟的地圖,讓學生了解航海家們的航行路線。然后,分別介紹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的主要事跡。讓學生分組討論,比較這些航海家們的航行路線和成就,加深對新航路開辟過程的理解。(3)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5分鐘)讓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分析新航路開辟對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的影響。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從對歐洲的影響、對世界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講解。對歐洲的影響包括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包括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3.課堂討論(10分鐘)提出問題:“新航路開辟是一場進步的運動,還是一場災難?為什么?”讓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讓學生認識到新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