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解析版)-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_第1頁
第02章 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解析版)-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_第2頁
第02章 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解析版)-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_第3頁
第02章 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解析版)-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_第4頁
第02章 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解析版)-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七年級科學下冊-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7年紀下冊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填空題一、感覺世界1.指壓板是常見的游戲道具。如圖所示,當腳踩在指壓板上時,腳底是用________感受器來感知板的軟硬程度,站立時讓人覺得疼痛難忍,游戲者形成痛覺的部位是在________?!敬鸢浮坑|覺;大腦或大腦皮層(或痛覺中樞)【解析】【分析】皮膚感覺有痛覺、冷覺和熱覺和觸覺,因為其內有感覺這些感受的感受器;所胡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觸覺感受器是接受接觸刺激,傳導觸覺等的感受器。【解答】腳底能感知板的軟硬程度是通過皮膚內的觸覺感受器來完成的,所有的感覺都是信息傳到大腦,由大腦分析最終在大腦皮層的痛覺中樞產生的,所以痛覺是在大腦產生的。

故答案為:觸覺;大腦或大腦皮層(或痛覺中樞)2.小科做了一個小實驗,他準備了三盆水,甲盆裝10℃的水,乙盆裝60℃的水,丙盆裝30℃的水。先將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時間后,兩手同時放入丙盆,結果兩手的感覺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說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別感受不同皮膚溫度的刺激,且這些感覺形成于________?!敬鸢浮繜?;冷;冷熱覺;大腦皮層【解析】【分析】根據人體對溫度的感知知識解題,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對溫度的感知,有時會不準確。

【解答】將人的左手放入10℃的冷水中,左手會感覺到冷;將右手放入60℃的水中,右手會感覺到熱;然后將兩手同時放入30℃的水中,左手從10℃環境中到30℃環境中,會感覺到熱;右手從60℃環境中到30℃環境中,會感覺到冷;說明人體對溫度的感知是不準確的,人體的冷熱感受器分別感受不同皮膚溫度的刺激,且這些感覺形成于大腦皮質。

故答案為:熱、冷、冷熱覺、大腦皮層。

3.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調香師辨味時,總要做短促而頻繁的吸氣,目的是在鼻腔頂端形成一種氣旋,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有氣味物質接觸________。(2)人在感冒的時候,嗅覺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3)一塊糖放在口中,一開始覺得不怎么甜,后來慢慢地越來越甜,這說明:________。(4)在測試舌頭敏感區域的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沒有用清水漱口,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__。【答案】(1)嗅細胞(2)不正常(3)舌感受液態物質的刺激更敏感

(4)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串味,影響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不準確【解析】【分析】(1)根據嗅覺的形成進行解答;

(2)人感冒時,嗅覺、味覺的靈敏度都下降;

(3)舌頭對液態物質的刺激更敏感;

(3)測試舌頭敏感區域的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是為了防止串味,影響實驗結果。【解答】(1)調香師辨味時,總要做短促而頻繁的吸氣,目的是在鼻腔頂端形成一種氣旋,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有氣味物質接觸嗅細胞;

(2)人在感冒的時候,嗅覺的靈敏度會下降,此時味覺測試顯示不正常;

(3)一塊糖放在口中,一開始覺得不怎么甜,后來慢慢地越來越甜,這說明知感受液態物質的刺激更敏感;

(4)在測試舌頭敏感區域的實驗中,測試完一種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串味,影響實驗結果;如果沒有用清水漱口,對實驗的影響是實驗結果不準確;

故答案為:(1)嗅細胞;(2)不正常;(3)舌感受液態物質的刺激更敏感;(4)防止味道殘留、混合而串味,影響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不準確。4.如圖所示是皮膚結構示意圖。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在皮膚結構中有很多的基本組織。(1)表皮位于皮膚的外表,細胞排列緊密。表皮起到保護身體、防止細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________組織構成的。而在植物的基本組織中,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是________組織。(2)當皮膚流血的時候,說明已經傷到________

層?!敬鸢浮浚?)上皮;保護(2)真皮【解析】【分析】根據皮膚及皮膚的組成知識解題?!窘獯稹拷猓?1)皮膚是由神經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和肌肉組織組成的,其中上皮組織具有保護身體、防止細菌入侵的作用;植物的基本組織中,與之功能類似的組織是保護組織;

(2)因為真皮層含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經,故當皮膚流血的時候,說明已經傷到真皮層;

故答案為:(1)上皮、保護;(2)真皮;5.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以下現象:

(1)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故事里,盲人是用________來感知“象”的形狀,“象”的

形狀的形成部位是________。(2)如圖,聾啞少女聽不到聲音而能展現優美的舞姿,她們是如何感知音樂節奏的?訓練中,技術人員通過加大音量,使音響、舞臺產生________,從而使靠在音響上或站在舞臺上的聾啞少

女感覺到音樂節奏的變化。【答案】(1)觸覺;大腦皮層(2)振動【解析】【分析】(1)從“盲人摸象”的“摸”可知,盲人是利用皮膚的觸覺來感知的;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聲波具有能量,在傳播聲音時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

【解答】(1)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故事里,盲人是用觸覺來感知“象”的形狀,“象”的

形狀的形成部位是大腦皮層;

(2)如圖,聾啞少女聽不到聲音而能展現優美的舞姿,她們是如何感知音樂節奏的?訓練中,技術人員通過加大音量,使音響、舞臺產生振動,從而使靠在音響上或站在舞臺上的聾啞少

女感覺到音樂節奏的變化。

故答案為:(1)觸覺、大腦皮層;(2)振動二、聲音的發生和傳播6.某天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________產生的。(2)綻放的煙花絢麗多姿,從能發光的角度來看,它屬于________。(3)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________。【答案】(1)振動(2)光源(3)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解析】【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2)能夠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3)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340m/s,光的傳播速度3×108m/s。

【解答】(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振動產生的;

(2)綻放的煙花絢麗多姿,從能發光的角度來看,它屬于光源;

(3)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7.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米·秒-1)空氣(0℃)331銅(15C)3750空氣(15℃)340鋁(15℃)5000水(15'℃)1500鋼(15℃)5200(1)寫出一條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有關的規律。________(2)氣溫為15°C時,在長為850米的空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時間間隔為2.33秒。制造該金屬管的材料可能是________?!敬鸢浮浚?)合理即可(2)鋁【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數據,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的關系;

(2)首先根據t=sv計算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需要的時間,然后再根據t'=t-△t計算出聲音通過金屬管傳來的時間,最后根據v'=st'計算出聲速,與表格對照即可。

【解答】(1)比較表格中左邊第一、二組數據可知,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比較空氣、水和銅三組數據可知,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

(2)聲音通過空氣傳播需要的時間:t=sv=850m340m/s=2.5s;8.如圖是一款新型折疊導盲杖,它發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被導盲杖接收,導盲杖會產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圍有障礙物。“嘀嘀”的提示音是發聲體________產生的,導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紋是為了________。【答案】振動;增大摩擦【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當壓力不變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解答】如圖是一款新型折疊導盲杖,它發出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被導盲杖接收,導盲杖會產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圍有障礙物?!班粥帧钡奶崾疽羰前l聲體振動產生的,導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9.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后,想體驗一下聲音的傳播,找來一根空心的長鐵管,甲同學將耳朵貼在鐵管的一端,乙同學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甲同學聽到兩次敲打的聲音。(1)乙同學只敲打一次鐵管,甲同學卻聽到兩次敲打聲,這是因為

;A.

有回聲

B.

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2)甲同學聽到的第二次敲打聲是通過________傳播的。【答案】(1)B(2)空氣【解析】【分析】(1)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

(2)根據聲音傳播速度的大小進行判斷。【解答】(1)乙同學只敲打一次鐵管,聲音可以通過鐵管和空氣傳來,因為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所以會聽到兩次敲打聲,故選B;

(2)聲音在鐵管中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因此甲同學聽到的第二次敲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10.在研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實驗中:(1)如圖甲,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2)如圖乙,兩只音叉完全相同,敲擊右邊的音叉,我們卻看到左邊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斷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3)如將上述乙裝置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同樣的實驗,則泡沫小球________(“會”或“不會”)彈起,這是因為________。【答案】(1)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2)空氣能夠傳播聲音(3)不會;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能夠通過固體、液體、氣體等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1)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發聲體在振動,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空氣能夠傳播聲音;

(3)如將上述乙裝置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同樣的實驗,則泡沫小球不會彈起,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故答案為:(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空氣能傳播聲音;(3)不能;月球上沒有空氣。

11.

(1)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2)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如圖是一款電子噪聲監測器,上面的數據單位是“分貝”,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________(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敬鸢浮浚?)溫度;介質(2)響度【解析】【分析】(1)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2)根據噪聲監測器采用的單位“分貝”可知噪聲監測器測量聲音的響度。【解答】(1)“15℃時空氣中的是340m/s”,從描述中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和介質有關;

(2)“分貝”是響度的單位,噪聲監測器的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響度。

故答案為:(1)溫度;介質;(2)響度。12.春天,小明參加學校組織的野外活動。沿途的風景給他留下了美好印象,同時也使他想到許多科學問題:(1)途中同學們一路高歌,歌聲是由于聲帶________產生的。(2)觀賞油菜花時,發現油菜地里蜜蜂飛舞,而附近的稻田里卻沒有蜜蜂問津,原因是油菜花具有________的特點(寫出其中兩項),像油菜花這種依靠昆蟲傳粉的花叫做________。(3)隨后他又去采摘番茄,發現有一株番茄枝上結出不同品種的番茄,那么農民采用的營養繁殖方法是________,這種繁殖方法屬于________(填“有性”或“無性”)生殖?!敬鸢浮浚?)振動(2)鮮艷的花瓣、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蜜(寫2點即可);蟲媒花

(3)嫁接;無性【解析】【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無性生殖包括營養生殖.

【解答】(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因此歌聲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

(2)蟲媒花的特征是花大,粉粒大,香味濃郁,沒鮮艷的色彩,有甜美的花蜜;油菜花符合蟲媒花的特點;

(3)有一株番茄枝上結出不同品種的番茄,說明是通過嫁接進行繁殖的,嫁接屬于營養繁殖,也屬于無性生殖

故答案為:(1)振動;(2)鮮艷的花瓣、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蜜

;蟲媒花;(3)嫁接;無性13.用一組相同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組成一個“樂器”,通過對瓶口吹氣就可以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如圖所示。(1)由圖可知音調的高低與空氣柱長度的關系是________;(2)往熱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經驗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據聲音判斷水是否快倒滿了,這是因為水快倒滿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較________(填高或低)?!敬鸢浮浚?)其他條件相同空氣柱的長度越短,音調越高(或空氣柱的長度越長,音調越低)(2)高【解析】【分析】聲音的特性主要有響度、音調、音色?!窘獯稹浚?)在樂曲中1234567代表的音調逐漸升高,而對應的空氣柱卻越來越短;故答案為:其他條件相同空氣柱的長度越短,音調越高(或空氣柱的長度越長,音調越低);

(2)由(1)可知,空氣柱越短,音調越高,而水瓶或杯子中水快倒滿時,空氣柱越短,發出的聲音就會越高;故答案為:高;

故答案為:(1)其他條件相同空氣柱的長度越短,音調越高(或空氣柱的長度越長,音調越低);(2)高。14.如圖所示,將一只小門鈴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接通電路,可清楚地聽到鈴聲,若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將會逐漸________;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你將會聽到鈴聲逐漸________,這個實驗說明________?!敬鸢浮繙p小;變大;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解析】【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窘獯稹恳驗槁曇艨梢栽诠腆w、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罩內的空氣變稀薄,鈴聲會逐漸減??;

停止抽氣,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鈴聲會逐漸變大,這個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故答案為:減小;變大;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三、耳和聽覺15.請看圖中并用序號回答問題:(1)具有收集聲波功能的是________。(2)有些人暈車,與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關。(3)當你聽到遠處急救車的鳴笛聲時,盡管是綠燈也會在等到救護車過后方能擇機行走。在這一過程中,耳朵收集聲波,聲波進入[________]外耳道,在傳播過程中,由________將聲音的振動放大。(4)當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張開,使________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防止脹痛。【答案】(1)1(2)3;4(3)2;8(4)6;9【解析】【分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聽覺。

【解答】

(1)耳郭是收集聲波的,①是耳郭;

(2)有的人暈車與半規管和耳前庭有關,③是半規管,而④是耳前庭,

(3)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聽覺。而②是外耳道,由聽小骨將聲音的振動放大,⑧是聽小骨;(4)當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為了使咽鼓管張開,使鼓室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防止脹痛,因為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而⑥是咽鼓管,⑨是鼓室。

故答案為:(1)①;(2)③;④(3)②;⑧;(4)⑥;⑨16.電閃雷鳴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________(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為________米/秒。我們感知電閃雷鳴的感受器分別是________(填序號)A.虹膜、鼓膜

B.瞳孔、聽小骨

C.視網膜、耳蝸

D.晶狀體、半規管【答案】大;3×108;C【解析】【分析】在真空中光速是三十萬千米每秒;而在15攝氏度的空氣中聲速是340米每秒;感受器是感覺神經元周圍突起的末梢。它能接受刺激,并把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窘獯稹吭谡婵罩泄馑偈侨f千米每秒,在空氣中略小于它;而在15攝氏度的空氣中聲速是340米每秒;正因為光速比聲速大所以雖然電閃雷同時發生,我們卻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感受器是感覺神經元周圍突起的末梢。在我們眼睛的視網膜有許多視覺感受器,它能感受到光的刺激并產生信息;耳的耳蝸內有許多聽覺感受器,它能感受到聲的刺激并產生信息。

故答案為:1、大;3×108;C17.人的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合________千米/小時。光在________沿直線傳播的。【答案】20—20000赫茲;3ⅹ108;1.08X109;同一種均勻的物質【解析】【分析】(1)人耳聽覺范圍的下限是20HZ,上限是20000HZ;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ⅹ108m/s;

(3)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解答】人的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20~20000Hz。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ⅹ108m/s,合:3×108m1s=3×105km13600?=1.08X1018.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鼓膜接受聲波刺激產生振動,然后通過[________]________傳到內耳,刺激[________]________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________]________傳導到大腦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我們需要養成科學的用耳習慣: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癥時,要及時就醫,否則病菌有可能通過________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②不要經常套耳塞聽高分貝的音樂,因為最有可能損傷________,使聽力減退。【答案】(1)5;聽小骨;8;耳蝸;7;聽神經(2)咽鼓管;鼓膜【解析】【分析】由圖可以看出,1是耳廓,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咽鼓管,5是聽小骨,6是半規管,7是聽神經,8是耳蝸。

【解答】(1)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⑨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⑧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⑤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2)咽鼓管一端連通咽部,另一端連通鼓室.得了咽炎如不及時治療,病菌就有可能沿著咽鼓管進入中耳的鼓室,會引發中耳炎,使聽力下降;高分貝的音樂會使鼓膜受損,影響聽力。

故答案為:(1)5、聽小骨、8、耳蝸、7、聽神經;(2)咽鼓管、鼓膜。

19.如圖是人腦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1)一位小朋友要暈車,最可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太敏感所致;(2)如果鼻咽喉感染,應及時治療,否則病菌有可能通過________進入中耳引起發炎。(3)當你在〝打哈欠〞時,會聽不清別人對你說的話,主要是影響了________(結構名稱)。【答案】(1)H(2)咽鼓管(3)鼓膜【解析】【分析】外界傳來的聲音經過耳郭收集,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鼓膜,使其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帶動聽小骨振動,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耳蝸上的聽覺感受器便把聲音信息沿聽神經傳到腦部聽覺中樞,從而形成聽覺。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感受器過于敏感的人,就容易暈車、暈船。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使鼓膜內外空氣壓力保持平衡,從而使鼓膜能夠正常振動。

【解答】(1)????暈車最可能是前庭、半規管太過敏感。

(2)鼻咽喉感染,不及時治療的話,病菌有可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

(3)“打哈欠”時,咽鼓管開發,使鼓室內氣壓增高,鼓膜外凸,引起聽小骨與鼓膜之間傳導聲波出現障礙,所以聽不到或聽不清聲音。

故答案為:(1)H;(2)咽鼓管;(3)鼓膜20.如圖是人和一些動物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他們所發出的聲音都是由于發聲部位________而產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聲波產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覺到次聲波的是________?!敬鸢浮空駝樱淮笙蟆窘馕觥俊痉治觥柯曇羰俏矬w振動產生的;地震產生的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比較人和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即可解答?!窘獯稹咳撕鸵恍﹦游锼l出的聲音都是由于發聲部位振動而產生的;地震前產生的次聲波率低于20Hz,圖中只有大象的聽覺范圍低于20Hz,所以大象能最先感覺到次聲波。

故答案為:振動;大象。四、光和顏色21.

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三棱鏡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如右圖所示,他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入一個正放的三棱鏡時,在棱鏡另一側的墻面上看到太陽光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依次排列,這就是光的________現象?!敬鸢浮可ⅰ窘馕觥俊痉治觥扛鶕F象的定義進行解答。【解答】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三棱鏡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如右圖所示,他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入一個正放的三棱鏡時,在棱鏡另一側的墻面上看到太陽光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依次排列,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22.在“地面上的圓形光斑是什么?”活動中,小科看到樹蔭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圖所示的光斑。這圓形光斑是________通過小孔成的像。為什么圓形光斑呈橢圓形而不是正圓形?小科思考后終于想通了,并推斷這個像在蒼南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圓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圓形的在________(選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時候。【答案】太陽(太陽光);夏至【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轉動。地球環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地球公轉。因為同地球一起環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所以太陽公轉也會給我們帶來四季的變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窘獯稹繕涫a下的光斑是太陽光通過小孔形成的;在平時太陽的直射點不是在小孔的正上方,所以光斑不是正圓形;而寧波處于北半球,太陽折射點在北回歸線時,寧波處于夏至日的時候;

故答案為:太陽;夏至。23.

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________用三棱鏡做了陽光色散的實驗。如圖所示,他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入一個正放的。三棱鏡時,在棱鏡另一側的墻面上看到太陽光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依次排列,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敬鸢浮颗nD【解析】【分析】英國的物理學家牛頓用三棱鏡研究發現了光的色散現象。

【解答】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三棱鏡做了陽光色散的實驗。如圖所示,他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入一個正放的。三棱鏡時,在棱鏡另一側的墻面上看到太陽光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依次排列,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24.如圖所示,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鉆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另一端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半透明塑料薄膜,這樣就制成了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把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1)燭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A.

三角形光斑

B.

圓形光斑

C.

燭焰的正立像

D.

燭焰的倒立像(3)當蠟燭靠近小孔時,燭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會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敬鸢浮浚?)實像(2)D(3)變大(4)樹葉縫隙到地面的距離不同【解析】【分析】(1)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是虛像;

(2)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同,但是倒立的;

(3)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取決于物距和像距的比,這個比值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1)燭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因此是實像;

(2)半透明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因此看到的是燭焰倒立的像,故選D;

(3)當蠟燭靠近小孔時,像距與物距的比值增大,那么燭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會變大;

(4)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樹葉縫隙到地面的距離不同。25.

2018年12月8日0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如圖甲所示),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1)如圖甲火箭向下噴出高溫高壓氣體,“嫦娥四號”騰空的過程中用到的“運動和力”的知識有:________。(2)據介紹,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后,將進行兩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學活動,然后再將信息傳回地球。不能利用超聲波傳回信息的原因是________。(3)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跡”,也在陽光中留下美麗的“倩影”,(如圖乙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________的結果?!敬鸢浮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真空不能傳聲

(3)光的直線傳播【解析】【分析】(1)可從力的作用效果和火箭向上加速的動力來源等角度分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注意月球上沒有空氣;

(3)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解答】(1)火箭向下用力噴出高溫高壓的氣體,而氣體同時施加給火箭一個相反方向的力,推動其加速上升,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的運動速度在不斷增大,而速度改變就是運動狀態的改變,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即真空不能傳聲;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不能利用超聲波傳回信息;

(3)“倩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結果。26.汽車已進入普通家庭,小明通過對汽車的觀察發現,前窗玻璃大多是傾斜的,這是因為前窗玻璃傾斜時,根據________成像特點,夜間車內乘客或其它物體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擾司機視覺;而汽車前燈安裝在離地面較近的車頭位置,有利于司機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狀況,這是因為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光是________【答案】平面鏡;沿直線傳播【解析】【分析】(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虛像;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物體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等大;

(2)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解答】汽車已進入普通家庭,小明通過對汽車的觀察發現,前窗玻璃大多是傾斜的,這是因為前窗玻璃傾斜時,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夜間車內乘客或其它物體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擾司機視覺;而汽車前燈安裝在離地面較近的車頭位置,有利于司機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狀況,這是因為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故答案為:平面鏡;沿直線傳播27.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圓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________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緼;變大【解析】【分析】(1)要將小孔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上,就只能讓通過小孔的光線射到光屏上,其它的光線絕對不能找到上面,否則會看不到像,因此圓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

(2)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光線就會越分散,照亮的面積就越大,所成的像自然變大。

【解答】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圓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變大。

故答案為:A;變大28.你在一張白紙上用紅色的筆寫下“科學”兩個字,再透過藍色的玻璃看這張紙是________色的,字是________色的。【答案】藍色;黑色【解析】【分析】(1)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

(2)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其中無色透明體能夠透過所有色光?!窘獯稹克{色的玻璃只能透過藍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紅字反射的紅光被玻璃吸收,透過玻璃看到的字是黑色的;白紙反射白光,白光透過玻璃后其它色光被吸收,只有藍色光通過,因此看到的白紙是藍色。故答案為:藍色;黑色五、光的反射和平面鏡29.如圖所示是一種反射式路燈,燈發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經過燈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1)光在反射板表面發生了________(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現象。(2)如果把反射板換成平面鏡,當黑夜燈亮時,地面上會有燈罩的影子,因為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________傳播。【答案】(1)漫反射(2)直線(3)30【解析】【分析】(1)光線在光滑平整的表面發生鏡面反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發生漫反射;

(2)影子是由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形成的;

(3)首先求出44盞路燈的總功率,然后根據公式I=PU計算熔斷器的額定電流。

【解答】(1)因為反射板表面凸凹不平,所以光在上面發生漫反射;30.有時候,我們可以在清澈而平靜的湖中看到“云在水中飄,魚在云上游”的現象。“云在水中飄”是云在水面的________形成的虛像;“魚在云上游”是魚通過水面的________形成的虛像。【答案】反射;折射【解析】【分析】(1)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2)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外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改變,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解答】有時候,我們可以在清澈而平靜的湖中看到“云在水中飄,魚在云上游”的現象。“云在水中飄”是云在水面的反射形成的虛像;“魚在云上游”是魚通過水面的折射形成的虛像。31.利用如圖裝置進行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1)讓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鏡面,在紙板上可看到光線沿OF方向射出。當讓光線沿著FO方向入射,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說明光在反射時光路是________的。(2)實驗中,從教室各個方向都能觀察到粗糙紙板表面反射的光線,這種反射屬于________反射?!敬鸢浮浚?)可逆(2)漫【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線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由于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所以我們可以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

【解答】(1)讓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鏡面,在紙板上可看到光線沿OF方向射出。當讓光線沿著FO方向入射,發現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說明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實驗中,從教室各個方向都能觀察到粗糙紙板表面反射的光線,這種反射屬于漫反射。32.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所示)。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________m

【答案】4.6【解析】【分析】首先根據“物像等距”計算出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到視力表的距離,然后再減去人到視力表的距離即可。

【解答】視力表距離平面鏡2.5m,那么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距離平面鏡也是2.5m,它距離視力表:2.5m+2.5m=5m,因此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5m-0.4m=4.6m。33.通過玻璃門(如圖甲)可簡單地驗證平面鏡成像的某些規律。(1)先在房間A的地磚拼接處放一標記物,然后到房間B,若實驗者及標記物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房記物上,他應向________(填序號)方向移動。(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________。(選填“亮”或“暗”)(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

。A.

證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

B.

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

C.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答案】(1)③(2)亮(3)B,C【解析】【分析】(1)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據此確定標記物的像的位置即可;

(2)像的亮度取決于實驗者身上的亮度,要使像更清晰,就必須增大實驗中所在環境的亮度而減小背景環境的亮度;

(3)長度相等的地磚相連,可以起到刻度尺的作用,便于確定物和像的位置關系;充分利用身邊的器材探究物理問題,也充分體現物理學習的作用。

【解答】(1)玻璃門相當于平面鏡,標記物在從左數第三條線上,距離玻璃門3塊地磚,因此③的位置正好和標記物的位置對稱,那么為了讓實驗者所成的像落在標房記物上,他應向③方向移動。

(2)為了讓成像更清晰,房間B的亮度要比房間A亮;

(3)對本實驗的相關評價,合理的有:利用地磚方便地確定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實驗,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故選BC。34.風吹樹葉“沙沙”響,是由樹葉________而發出的聲音,人們能夠分別出樹上小鳥與知了的叫聲,是因為它們的________不同,能夠從不同方向看到美麗的小鳥是因為太陽光在小鳥身上發生________(選填“鏡面反射”,“漫反射”)?!敬鸢浮空駝?;音色;漫反射【解析】【分析】(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色叫音色;

(3)光線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窘獯稹匡L吹樹葉“沙沙”響,是由樹葉振動而發出的聲音,人們能夠分別出樹上小鳥與知了的叫聲,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能夠從不同方向看到美麗的小鳥是因為太陽光在小鳥身上發生漫反射。35.檢查視力時,要求眼睛與像相距5m?,F醫院按上圖所示檢查小科視力,讓小科面對平面鏡而坐,身后是視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鏡2m,那么視力表離像的距離是________米?!敬鸢浮?【解析】【分析】人和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而人到鏡子的距離是2m,用人和視力表像的距離減去人到鏡子的距離就是視力表像到鏡子的距離;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視力表到鏡面的距離等于像到鏡面的距離,因此將求出的距離乘以2即可?!窘獯稹恳暳Ρ淼南竦界R面的距離為:5m-2m=3m;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視力表到鏡面的距離等于像到鏡面的距離,即視力表到鏡面的距離也是3m,那么視力表離它的像的距離是:3m×2=6m。

故答案為:636.如圖所示,平面鏡前立有一硬桿。若桿在2秒內勻速右移1米,則桿移動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桿的像相對平面鏡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了________米;移動時,桿的像大小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5;左;1;不變【解析】【分析】(1)已知路程和時間根據v=st計算速度;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物像等大,物像等距,連線垂直。

【解答】桿的移動速度為:v=st=1m2s=0.5m/s;37.小天用下圖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律”,請在下列空格中填寫適當內容:(1)圖1中反射角是________度;(2)圖1中當入射角變大,反射光束________(選填“偏離”或“靠攏”)法線;(3)如圖2所示,將紙板NOF向后折,在紙板NOF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發射光束,這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答案】(1)44(2)偏離(3)不能【解析】【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增大,反射光線偏離法線;反射角減小,反射光線靠近法線;

(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將右邊的紙板彎折,肯定看不到反射光線。

【解答】(1)圖1中,入射角是44°,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是44°;

(2)圖1中當入射角變大,反射角也隨著增大,即反射光束偏離法線;

(3)如圖2所示,將紙板NOF向后折,在紙板NOF上不能看到發射光束,這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答案為:(1)44;(2)偏離;(3)不能38.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選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至蠟燭B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答案】前側;等效替代法【解析】【分析】(1)平面鏡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要看到鏡子里的像,反射光線必須射入人的眼睛;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換成熟悉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維方法,據此解答?!窘獯稹吭谪Q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由于反射關系和入射光線都在玻璃板的前側,所以人眼應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蠟燭B和A的像完全重合;用一只完全相同的蠟燭替換蠟燭A所成的像,進而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大小和位置關系,這種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為:前側;等效替代法’39.圖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靜的水面發生________(填“鏡面”或“漫”)反射形成的________(填“實”或“虛”)像。若其中的一個山峰頂端到水面的距離為80m,水深只有5m,那么它像的頂端到水面的距離為________m?!敬鸢浮跨R面;虛;80【解析】【分析】(1)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

(2)光線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發生漫反射;

(3)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解答】平靜的水面光滑平整,因此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靜的水面發生鏡面反射形成的虛像。若其中的一個山峰頂端到水面的距離為80m,水深只有5m,那么它像的頂端到水面的距離與山峰頂端到水面的距離相等,即80m。

故答案為:鏡面;虛;80六、光的折射與透鏡40.如圖,一束光從空氣射到水面O點,反射光線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點A。(1)①畫出反射光線及對應的入射光線。②大致畫出該入射光線進入水的折射光線。(2)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離為________cm?!敬鸢浮浚?)(2)30【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完成作圖;

(2)平面鏡中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

【解答】(1)①將OA相連,這就是反射光線,然后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法線左側空氣中做出入射光線;

②在法線右側水里面,根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做出對應的折射光線,如下圖:

(2)A點到水面的距離是15cm,那么A點的像到水面的距離也是15cm,因此A的像到A的距離:15cm+15cm=30cm。41.如圖,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觀察到“黑白顛倒”的現象,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礦泉水瓶相當于形成一塊________鏡。此時,若要將“黑白顛倒”的現象重新顛倒回來,白紙應________礦泉水瓶(選填“靠近”或“遠離”)。【答案】凸透;靠近【解析】【分析】(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后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凸透鏡有發散作用;

(3)當物體上有光線照射時,它是明亮的;否則,它就是黑暗的。

【解答】(1)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水瓶中間厚邊緣薄,因此相當于一塊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后會聚作用,被水杯擋住部分的白紙發出的光線經過凸透鏡的會聚經過焦點后向四面散開,沒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鏡,因此看到被遮住的光線白紙為黑色;如果我們將白紙靠近凸透鏡,這時就有射入我們的眼睛,因此看到的白紙又恢復白色。

故答案為:凸透;靠近42.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他依次把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的位置,并調整好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1)小明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都沒出現燭焰的像。但A在放光屏一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焰的像。此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厘米。(2)小明將蠟燭移至零刻度處,凸透鏡位置不變,當把光屏放回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看到了燭焰模糊的像,當把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一定距離后,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此時像的性質是倒立、_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向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光屏的方向移動,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燭焰清晰的像?!敬鸢浮浚?)大于(2)放大;靠近【解析】【分析】(1)當u<f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當f<u<2f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物距和像距的和不變時,凸透鏡在兩個位置可以成實像,即后來的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時。

【解答】(1)點燃蠟燭,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都沒出現燭焰的像,在放光屏同側通過凸透鏡可以看到燭焰的像,說明此時的像是虛像,此時物距為15cm,那么15cm<f,即焦距大于15cm;

(2)將蠟燭移至零刻度處,凸透鏡位置不變,此時物距為30cm,由于凸透鏡的焦距大于15cm,故此時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此時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向靠近光屏的方向移動,根據光路可逆可知,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燭焰縮小的清晰的像。43.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出現了一些“手機控”。(1)媒體報道,市民劉先生在開車途中,發現前方出現心儀已久的靚車,便掏出手機拍照準備發微信感嘆兩句,看到前車急剎后劉先生也踩了剎車,但還是發生了追尾事故,這是因為汽車具有________。(2)劉先生在行駛時從倒車鏡(凸面鏡)中看到后車A側的轉向燈閃爍,如圖甲所示,則該司機判斷后面的車準備向A甲乙側轉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3)利用微信“掃一掃”功能,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如圖乙)可快速獲取網絡信息,手機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二維碼到攝像頭的距離應滿足________的條件?!敬鸢浮浚?)慣性(2)左(3)大于二倍焦距【解析】【分析】(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叫慣性;

(2)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3)手機的攝像頭成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解答。

【解答】(1)媒體報道,市民劉先生在開車途中,發現前方出現心儀已久的靚車,便掏出手機拍照準備發微信感嘆兩句,看到前車急剎后劉先生也踩了剎車,但還是發生了追尾事故,這是因為汽車具有慣性;

(2)后面汽車在倒車鏡中所成的像與真正的汽車關于倒車鏡對稱;鏡子中的A在右側,那么實際的A就在左側,因此后面的汽車準備轉向左;

(3)手機攝像頭相當于一個照相機,成縮小的實像,因此二維碼到攝像頭的距離應該大于二倍焦距。44.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視網膜,燭焰看作是眼睛觀察的物體。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近視眼鏡對光線有________作用,將光屏適當________(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敬鸢浮堪l散;遠離【解析】【分析】(1)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2)光線發散后,經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的交點會比原來遠離凸透鏡,因此必須將光屏遠離凸透鏡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近視眼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將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

故答案為:發散;遠離45.一些科研工作者,受到三樓鏡對自然光的色散現象的啟發,通過實驗發現:分別用紅光和藍光以圖示的方式照射凸透鏡時,凸透鏡的焦點位置略有差異(圖中a、b點)。根據你的分析,紅光照射時的焦點位置應是圖中的________點,藍光照射時的焦點位置應是圖中的________點。【答案】b;a【解析】【分析】凸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鏡是中央較厚,邊緣較薄的透鏡。凸透鏡分為雙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彎月形)等形式,凸透鏡有會聚光線的作用故又稱會聚透鏡,較厚的凸透鏡則有望遠、會聚等作用,這與透鏡的厚度有關?!窘獯稹客雇哥R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紅光最小,紫光最大,即紅光偏折的小一些,而紫光偏折的大一些,所以紅光是通過b點,紫光通過a點。

故答案為:b;a。46.往試管里注入清水,用橡皮塞堵住管口,留一稍大的空氣泡。讓陽光垂直照射試管,發現陽光透過空氣泡在白紙上形成一橄欖狀的暗影,如圖所示,原因是________,用掌握的物理知識分析,陽光透過試管的其它部分,呈現在白紙上的是________?!敬鸢浮繗馀菖c周圍的水組成凹透鏡,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一條與試管平行的亮線【解析】【分析】(1)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即讓光線從透鏡的邊緣經過,而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