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4.3 土壤與植物生長(3)學案_第1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4.3 土壤與植物生長(3)學案_第2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4.3 土壤與植物生長(3)學案_第3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4.3 土壤與植物生長(3)學案_第4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4.3 土壤與植物生長(3)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七下§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氮磷鉀等無機鹽對植物生命活動的促進作用;2、了解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3、了解農業施肥的必要性。1、養花施肥是因為_;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說明植物要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生長所需要的;2、不同植物對各無機鹽的作用:有些無機鹽用于構建:氮和鎂是合成_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_的原料。有些無機鹽用于調節植物的活動:鉀能使莖稈粗壯、促進的合成和運輸,磷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作用(如硝酸銨)枝葉長得繁茂植株矮小,葉片,(如過磷酸鈣)促進幼苗、花的成熟并出現紫色(如氯化鉀)的形成的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二、例題講解例題1、古人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活中人們也發現燒草坪會有利于以后草的生長,這說明植物繁衍的生長需要()A.水分B.空氣C.大風D.礦物質元素例題2、關于植物對無機鹽的需要的敘述正確的是()A.每種植物生長只需要一種無機鹽B.植物生長只需含氮、磷、鉀三種元素的無機鹽C.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D.植物需要的無機鹽越多越好例題3、水培是一種將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潤于營養液中的新型室內植物無土栽培方式,水培花卉在生長過程中易受到缺氧脅迫和養分失衡的限制,影響花卉品質。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水培植物的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將植物的根露出水面一半左右,有利于根部細胞進行呼吸作用C.觀花類植物花芽發育階段,可以適當增加含磷的營養液D.植株長得矮小、葉片發黃時,可以適當增加含NaCl的溶液例題4、不同作物缺少無機鹽種類不同,表現出不同癥狀:大白菜矮小瘦弱,葉色發黃;油菜只開花不結果;向日葵稈細莖弱,易倒伏;玉米苗長得特別矮小,葉暗綠色,葉片出現紫紅色。若①硼②鉀③磷④氮,則上述作物分別缺少的無機鹽是()例題5、請你當一回農業技術員,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或解答下列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1)張小明家買了碳酸氫銨、氯化鉀、過磷酸鈣三種化肥(這三種肥料依次含氮、鉀、磷無機鹽較多),準備給作物施肥。你認為你認為如果想要綠豆早成熟、結果,那么多應施加一些;他家種植的芹菜莖稈細弱,容易倒伏,應施加一些A.碳酸氫銨B.氯化鉀C.過磷酸鈣(4)劉豆豆家引進了無土栽培技術,植物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是()。B.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分和無機鹽A.土壤顆粒對植物生長并沒有直接作用C.植物只需吸收水D.植物只需吸收含氮、磷、鉀的無機鹽A.水B.無機鹽C.水和無機鹽D.水和維生素3、如果植株生長得特別矮小,而且葉片呈暗綠色,甚至紅色,則是由于體內缺少哪種無機()4、有一處農田中的水稻,植株矮小,葉色發黃。這種現象說明水稻()A.缺氮B.缺鉀C.缺磷D.氮、磷、鉀都缺A.中耕松土B.及時排澇C.合理灌溉D.多用化學肥料,少用農家肥生物分解,產生的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B.花瓣中的有機物是植物從土壤中吸收來的C.植物如果缺乏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就會出現病癥D.無機鹽能被根毛區細胞吸收并通過導管運輸7、在配制植物營養液的操作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除對照組外,其他三組一定要缺乏某一種元素肥力均勻的農田分成面積相等的四小塊,進行田間實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間處實驗結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小麥收獲量/千克從表中可判斷,該農田最可能缺少的無機鹽是()A.含鉀的無機鹽B.含氮的無機鹽C.含磷的無機鹽D.無法確定9、用甲、乙兩個試管(甲管盛有肥沃土壤的浸出液,乙管盛有蒸餾水),各培養一棵大小相同的健壯幼生長瘦弱,顏色發黃。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要的無機鹽則是由根從土壤溶液中吸收來的D.以上說法都正確結果如圖所示(1號為土壤浸出液,2號為蒸餾水)。對此分析正確的是()A.此實驗的變量是水B.該實驗需在暗處進行C.此實驗說明植物生長需要含氮、磷、鉀的無機鹽(第10題圖)(第11題圖)11、桐花樹幼苗在鹽度為1%-3%的環境中生長較好。(1)該植物幼苗在鹽度為1%-3%的環境中生長較好,說明正常生長情況下,它的根毛細胞液的質量(2)為探究其最適生長的鹽度,某科學小組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①將5個培養瓶編號并分別加入濃度為1%、1.5%、2%、2.5%、3%的NaCl溶液。②在每個培養瓶中分別放入樹齡、生長狀況相近的幼苗5株。按如圖所示的裝置裝配好后置于適宜的溫度和光照下進行培養。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實驗結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實驗失敗。②從營養供給的角度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從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12、如下表所示,是我國某地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狀況對比表,請看表回答水土流失面積(×100米2)封山育林后封山后增減率(%)(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2)水土流失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大量流失;(3)比較封山育林前后的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13、取一定質量的肥沃的土壤,放入盛有較多水的大燒杯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澄清的土壤浸出液。用三顆小麥幼苗,讓它們的根系浸入到液體中。然后用黑紙包著容器大約10天后,觀察小麥苗的生長情況,發現A、B中的小麥苗生長健康,長勢良好,而C中卻瘦小,(2)在實驗過程中,應保持相同的因素有哪些?試舉出兩例:_;(3)實驗的結論有:生長期磷肥(%)氮肥(%)鉀肥(%)8開花→成熟7(1)從橫向來看,表中每一列的數值均有差異,說明(2)從縱向來看,表中每一列的數值均有差異,說明(3)小麥在開花到成熟季節,對上述三種無機鹽中的肥的需求量最大,其中的原因是:15、某同學將甲、乙兩種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組(如圖①所示),其中B組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請回答下列問題:ABCD(1)若探究甲、乙兩種植物是否會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就實驗設計來看,應比較A、B、C、D中哪兩組之間的生長差異?請列出兩種正確的組合:或(2)若選擇A、B兩組進行對照,比較兩組植物生長差異。則該實驗的目的是(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各種無機鹽,該同學為了驗證鎂是甲種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設計了如下實驗:選擇兩盆生長狀況相似的甲種植物,在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蒸餾水,在另一盆甲種植物的土壤中澆灌等量的含鎂離子的蒸餾水,保持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觀察比較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如圖②所示)。你認為這樣的實驗設計合理嗎?;理由是作用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燒野草的作用之一是使枯草中的磷鉀等無機鹽盡快返回土壤中。故D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植物的生活需要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例題3、D解析:A.根尖是的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的說法正確。B.水培是一種將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潤于營養液中的新型室內植物無土栽培方式,因為水中會缺少氧氣,這樣會導致植物缺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植物的根露出水面一半左右,這樣在水面上的根就能吸收氧氣以提供植進花芽分化和孕蕾,使花朵色艷香濃,所以在花芽發育階段,可以適當增加含磷的營養液,C的說法正確。D.植株長得矮小、葉片發黃,說明植株缺氮,應該施氮肥。故D符合題意。例題4、C缺硼:硼對受精過程的正常進行有特殊作用,因此油菜只開花不結果是因為缺硼植物長得特別矮小,夜色暗綠色,葉片出現紫紅色,故C符合題意。例題5、(1)C;B(2)根毛(3)農家肥(4)B解析:(1)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莖葉旺盛生長,磷肥能使植物多開花多結果,鉀肥則有利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花生是需要結果實種子的,因此要促進綠豆早成熟、結果,因此應多用含磷的無機鹽.促使芹菜莖稈健壯,應施加一些含氮的無機鹽.碳酸氫銨、氯化鉀、過磷酸鈣三種化肥,分別提供氮、鉀和磷等營養物質.(2)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根毛區),移栽植物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根毛.(3)在農業生產中植物需要施肥,我們將肥料分為適合做追肥的化肥和適合做基肥的農家肥;常施用的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和鉀肥.(4)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無機鹽,土壤對植物起9、D10、D11、(1)3%(2)①氯化鈉溶液濃度②培養液中缺乏幼苗生長所必需的元素;未設置通氣裝置,根無法獲得氧氣進行呼吸作用12、(1)森林亂砍濫伐,植被破壞、不合理開發等均可(2)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和腐殖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