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萬歲》教案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_第1頁
《長征勝利萬歲》教案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_第2頁
《長征勝利萬歲》教案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_第3頁
《長征勝利萬歲》教案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_第4頁
《長征勝利萬歲》教案 中職語文高教版基礎模塊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楊成武以及長征的背景;2、學習綜合運用描寫、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寫法;3、賞析的場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的手法,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習本文思路清晰的寫4、探討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難點】1、學習綜合運用描寫、記敘、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寫法;2、賞析的場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的手法,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習本文思路清晰的寫【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引用《七律·長征》,播放相關視頻導入新課。二、知人論世1、作者簡介楊成武(1914-2004),福建長汀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楊成武軍事文選》選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戰爭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楊成武晚年寫了不少回憶錄,如《憶長征》、《敵后抗戰》、《冀中平原的地道斗爭》、《反攻進攻曲》、《戰華北》、《新的使命》及《回憶錄》等著作。2、寫作背景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強意志。3、解題“長征”又被稱為“二萬五千里長征”,是1934年至1936年間戰略轉移的專門用語。“長征勝利”是指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萬歲”蘊含著作者對參與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行動并取得勝利的自豪之情。4、了解“長征”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五千里,因此這次戰略大轉移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長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展示長征用具的圖片5、了解“吳起鎮”6、文體知識回憶錄,散文的一種,用敘述或描寫的方式追記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一種文體。回憶錄的篇幅有長有短,具有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三、整體感知1、字音字形梳理2、概述本文的主要內容,說出本文寫了哪些事件?明確:本文先寫紅四團到達吳起鎮,再寫吳起鎮戰斗,然后寫中央召開全軍干部會議,同志宣布長征勝利。3、劃分層次,梳理結構第一部分(第1—8段),抵達了吳起鎮。第二部分(第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揮下,殲滅了蔣介石派來“追剿”的二馬騎兵。第三部分(第21段),寫消滅千佛山的一股反動民團。第四部分(第22段),離開吳起鎮,前往陜北甘泉,中央紅軍與紅二十五、二十七軍勝利會師。第五部分(第23—45段),補序回憶參加召開的全軍干部會議途中、會場環境、會上的講話,以及感受。1、本文的行文線索是什么?有何作用?明確:時間順序。按時間順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脈絡清晰。2、閱讀1-4段,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指戰員的興奮和激動?明確:場面描寫第2段紅四團到達吳起鎮后指戰員“歡叫著沖著跑了下去”,描寫了歡樂熱烈的場面。動作描寫第2段紅四團到達吳起鎮后指戰員“歡叫”“沖”“跑”;第8段“我們互相祝賀,互訴衷腸”。心理描寫第2段“我們都很高興”。側面描寫第4段“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燦爛的陽光”側面烘托出指戰員喜悅的心情。3、鑒賞句子(1)第4段“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明確:這里是用到移情和擬人的手法,寫吳起鎮歡迎我們,實際是在寫戰士們到達吳起鎮的喜悅之情。(2)第17段“霎時間,兩邊山溝里的輕、重武器一齊吼叫起來,兩廂伏兵一齊殺了出來。”明確:“吼叫”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交戰的激烈、場面的壯烈;兩個“一齊”交代了戰士們士氣振奮、上下一心的戰斗熱情。(3)第22段“雖然那天天降大雪,我們仍穿著單衣,但情緒很高,心里始終覺得熱乎乎的。”明確:通過“天降大雪”與“心里始終覺得熱乎乎的”的對比,反襯出將士們的革命熱情與戰爭勝利后的喜悅,突出了飽滿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氣。(4)第43段“這時太陽在天空露出了笑臉。”明確:本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會后自己的激情和喜悅的心情,更富趣味性。4、閱讀24-30段,思考:鄧小平有怎樣的形象特點?本文是如何刻畫這些特點的?明確:文中的鄧小平是一個愛護戰士、平易近人的首長。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從鄧小平同志與“我”的交談中可以看出鄧小平同志對戰士們的關心和愛護。“小鬼”這一親昵的稱呼,更拉近了鄧小平同志與戰士們之間的關系,顯得他尤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與我們熱烈握手”則是運用動作描寫,寫出了鄧小平同志絲毫沒有首長架子。5、這篇文章展示了紅軍戰士們怎樣的形象特點?明確:文章通過描寫紅軍戰士們殲滅敵人的追剿騎兵團,刻畫了紅軍戰士們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的形象;通過描寫紅軍戰士們消滅反動集團,刻畫了紅軍戰士們為人民服務、熱愛人民的形通過描寫紅軍戰士們見到區蘇維埃政府的牌子時感到親切,刻畫了紅軍戰士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形象;通過對長征過程的描述,刻畫了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形象。6、語言特點本文的語言兼顧了文學性和通俗性文學性:文本使用了大量的成語,如“久別重逢”“互訴衷腸”“七零八落”“運籌帷幄”等等,同時,還多用擬人的修辭和烘托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通俗性:文章以散句、短句為主,有較多的口語和擬聲詞,如“啊”“啪”“嗬”“講妥了”等,增強了文章的親和力。7、本文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明確:記敘中融入抒情、議論,更好地表達了長征勝利后作者的喜悅之情及對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對革命美好未來的向往。總之,全文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議論、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8、從文中找出,長征的功績和歷史意義。文中對長征的功績和歷史意義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講話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四、課堂小結1、文章主旨這篇文章以長征為背景,主要記敘了紅軍在吳起鎮殲滅敵人追兵并消滅反動民團后前往陜北甘泉,最終勝利會師的故事;并回憶了在吳起鎮附近召開的中共全軍干部會議。本文描寫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長征勝利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長征勝利的喜悅與自豪之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信心。2、課堂小結本文是回憶錄,以時間順序為線索組織材料,記敘了紅軍到達吳起鎮、吳起鎮戰斗、召開全軍干部會議總結長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