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_第1頁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_第2頁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_第3頁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_第4頁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中國的服務貿易一、服務業與服務貿易2006-5-72(一)服務業(第三產業的統稱)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礦業等原材料產業。第二產業:主要指產品制造業、土木建筑業。第三產業:除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以外的產業,主要有公用事業(水、電、煤氣、熱力、郵電、運輸等)、商業(批發、零售、房地產等)、金融保險業、維修服務業、餐飲娛樂業、中介服務業、文教衛生科研等。2006-5-73GATS中規定,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向他國境內,通過商業現場或自然人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過程。據此,GATS將服務貿易劃分為四種類型:過境支付消費者移動自然人流動商業存在(二)服務貿易的定義2006-5-74國際服務貿易越境提供過境消費商業存在人員移動提供者消費者2006-5-75Cross-borderSupply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不需要過境流動,這里實際移動的只是“服務”本身。它一般是指基于現代化通訊技術的服務,如信息咨詢服務、衛星影視服務、網絡服務等。過境支付2006-5-76消費者移動ConsumerAbroad即境內涉外服務,一般是通過服務的消費者的過境移動實現。最典型的是旅游服務。此類服務還包括教育培訓、醫療服務、技術鑒定等。2006-5-77自然人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與消費者移動方式恰好相反,主要是指服務的提供者的過境移動,在消費者境內提供服務而形成貿易。此類服務中最常見、最古老的方式便是勞務輸出。2006-5-78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在以締約方境內設立機構并向締約的另一方提供服務,取得收入,從而形成貿易。此類貿易方式一般要涉及市場準入(MarketAccess)和直接投資(FDI)問題。在境外設立金融機構、咨詢中心、研發中心等方式均是此類服務貿易常見的形式。2006-5-79(三)服務貿易的分類按照服務提供及其消費的性質,同時考慮到社會經濟統計分類,GATS將國際服務貿易劃分為如下12個大類(142項):1、商業服務(businessservices)。指在商業活動中涉及的服務交易活動。這類服務又包括專業性(包括咨詢)服務、計算機及相關服務、研究與開發服務、不動產服務、設備租賃服務、其他服務六類。2006-5-7102、通訊服務(communicationservices)。主要指所有有關信息產品、操作、儲存設備和軟件功能等服務。主要包括:郵電服務、信使服務、電信服務等。

3、建筑及相關工程服務(constructionandrelatedengineeringservices)。主要指工程建筑從設計、選址到施工的整個服務過程。具體包括:工程選址服務,建筑項目、建筑物的安裝及裝配工程,工程項目施工與監理,固定建筑物的維修服務,以及所有這些環節涉及的其他服務。2006-5-7114、分銷服務(distributionservices)。指產品銷售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種商業服務,主要包括:批發與零售服務、特許經營服務等。5、教育服務(educationalservices)。指國際間在國民教育與非國民教育方面的服務交易與合作,涵蓋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等一系列正規教育以及非正規教育環節。2006-5-7126、環境服務(environmentalservices)。包括污水處理服務、廢物處理服務、衛生及相似服務等與環保直接聯系在一起的服務。

7、金融服務(financialservices)。涵蓋了銀行金融與非銀行金融的各主要領域。其中銀行金融包括商業銀行提供的所有服務,非銀行金融則主要包括了保險及其相關服務。2006-5-7138、健康及社會服務(healthrelatedandsocialservices)。主要指醫療服務、其他與人類健康相關的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9、旅游及相關服務(tourismandtravelrelatedservices)。指旅游業及與之有關聯的服務,最主要的有旅館、飯店提供的住宿、餐飲服務及其他服務,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交通及導游服務等。2006-5-71410、文化娛樂及體育服務(recreational,culturalandsportingservices)。包括娛樂服務、新聞代理服務、圖書館服務與體育服務等,此外還包括文化交流、文藝演出等服務形式。

11、交通運輸服務(transportservices)。從海上運輸到內河航運,從陸上各種運輸手段(軌道運輸、汽車運輸與管道輸送等)到空中運輸,從常規空中運輸到現代空間運載與衛星發射,統統歸人這個類別。

12、其他服務(otherservicesnotincludedelsewhere)。2006-5-715二、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1、貿易標的的無形性

國際貨物貿易標的形態清楚而實在,但服務貿易標的則無實物形態可以觸摸,屬無形貿易。

無形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在消費之前服務沒有一種直觀的具體的物理存在形態。第二,服務貿易在各國海關進出口統計中沒有記載,只在國際收支統計中才以非貿易收入形態出現。

2006-5-716由于服務的無形性,消費者在購買前無法了解其質量,只能在消費中體驗甚至消費后也難以了解服務質量,而供給方對服務質量相對了解較多,所以在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出現了信息不對稱現象。服務貿易中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容易引起供給方偷懶的道德風險,需求方會產生減少服務購買、自我服務等逆向選擇現象。2006-5-7172、貿易流動的海關不可監管性

國際貨物貿易處在一國海關的嚴密監控之下,進出關境的貨物則顯示在海關的貿易統計表上。服務貿易的流動一般無法為海關所監控,其絕大部分貿易額也不為海關統計所反映,但卻是一國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5-7183、貿易標的的不可儲存性貨物商品在生產出以后,進入消費領域之前,或長或短均有一個存儲的過程。對任何服務來說,其消費與生產必須同時進行,服務商品一旦被生產出來就同時是一個消費的過程,無法事先生產并存儲起來以待交易。2006-5-7194、貿易標的使用權與所有權可分離性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一般是同時轉移的。既然服務是無形的又不可儲存,服務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在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不涉及任何東西的所有權轉移。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服務接受方往往只能取得服務的受益權或消費權,但不能取得服務提供手段的所有權。2006-5-7205、貿易實現方式的多樣性由于國際貨物貿易的貿易標的是有實物形態的商品,因此實現方式單一,只有貨物過境貿易才能實現。國際服務貿易則不同,其標的無形,因此實現方式多樣,人員、資本和技術中的任何一項發生移動即可實現貿易。2006-5-7216、貿易標的的異質性

異質性是指服務的構成成分及其質量水平經常變化,難以統一界定。服務行業是以人為中心的產業,同一種服務的質量因人(生產者或消費者)而異。由于服務水平靈活多變,對服務質量制定統一標準更加復雜、困難。2006-5-722

造成異質性的原因:一是服務提供者技術水平往往不一樣;二是同一供給者不同條件下服務水平會發生變化;三是消費者在服務消費過程中偏好感受也不盡相同。

2006-5-7237、高壟斷和高保護性

服務貿易市場壟斷性較強,很多服務部門如電信、交通運輸、金融等都屬于自然壟斷部門。服務貿易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使市場發生失靈,政府干預(制訂法定標準、執業資格等措施)不可避免;同時服務貿易在國際間發展極不均衡,發展中國家處于嚴重的比較劣勢,再加之許多服務領域的開放,像電信、金融涉及國家的主權或其他敏感問題,所以服務貿易保護程度很高,各國政府往往采取非關稅壁壘保護本國服務市場。2006-5-7241.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互補性

(1)貨物貿易的發展推動相關的服務貿易的發展。

國際貨物貿易的增長帶動了與之相關的金融、保險、運輸、通訊等服務行業的國際化。

特別是隨著貨物服務密集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競爭逐步由有形的單純的物質實體競爭轉向物質實體競爭和無形的各種附加服務的復合商品的競爭。使服務貿易跟隨貨物貿易的發展同步地快速發展。三、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關系

2006-5-725(2)傳統服務貿易的發展和新型服務貿易的出現也促進了貨物貿易的發展。運輸的增長增加了對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需求。數據處理和通訊服務貿易的增長促進了對微機、程控設備、通訊衛星等商品的需求。2006-5-726(3)服務生產和商品生產的相互滲透也大大增強了兩者的互補性。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服務生產出現了“服務硬件化”趨勢。比如無形的程序可以固化到有形光盤中,同時商品生產出現了“商品軟化”的現象,貨物商品貿易越來越密集使用科學技術、管理、營銷等服務要素,服務和貨物相互滲透形成復合產品,從而兩者互補性增強。2006-5-7272.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替代性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有負面影響,知識技術等服務產品的出口會降低國外對相關貨物商品的需求;汽車、電器等貨物商品維修服務業的發展,會延長汽車和電器等使用壽命,從而相應減少對汽車、電器的需求。貨物商品的質量提高,其耐用性、可靠性增強,自動化程度提高會相應減少有關的維修等人力服務。2006-5-728四、限制服務貿易的主要壁壘

將限制服務貿易的壁壘劃分為兩大類別:一類為限制市場準入式服務貿易壁壘;另一類為降低國民待遇式服務貿易壁壘。

限制市場準入式服務貿易壁壘,就是借助一國政府行政權力,禁止或限制外國服務機構進入本國某個服務行業,或對外國企業進入該行業提供服務給予若干限制。這類限制的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2006-5-729(1)開業權限制。又叫生產者創業壁壘,這類限制主要包括商業經營和服務范圍的限制以及經營業績要求等。如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某些行業或地區設立機構和提供服務,或者對某些行業實行政府壟斷,或者禁止外國服務人員進入本國從事職業服務工作等。2006-5-730(2)服務數量限制。這是最有效的一種國際服務貿易壁壘,其目的在于保護本國的服務業或服務者免遭外國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壓力。限制外國服務提供者的數量、限制服務交易的數量、限制外商股權參與的比例等都屬數量限制式的服務貿易壁壘。2006-5-731(3)政府采購限制。政府或其代表機構只購買本國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這在數據處理、保險、工程建筑和貨運等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4)落后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方面可想而知的情形是,一國政府對外國服務提供者的知識產權不予保護,或疏于保護,就會迫使外國服務提供者退出本國某些服務市場。2006-5-732(5)實行外匯管制。限制外匯售賣或采取外匯購買許可證制度。這在發展中國家較為常見,在部分發達國家中也時有發生。外匯管制使本國居民缺乏購買外國服務的手段即外幣,從而限制了外國服務的進口。(6)投資者利潤匯出限制。這種做法普遍存在于建筑業、計算機服務和娛樂業中。而在那些金融體制脆弱的經濟中,此類限制往往較多。2006-5-733降低國民待遇式服務貿易壁壘,是指政府利用各種名目降低外國服務機構在本國某些行業應當享受的國民待遇,使外國企業與本國企業相比處在不利的競爭地位,由此而達到限制其活動的目的。這類壁壘首先表現為對外國服務提供者的各種歧視或差別對待;其次表現為以補貼等方式扶持本國服務提供者。具體做法包括:2006-5-734(1)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實行差別待遇。如對外國服務提供者征收歧視性的國內稅費,限制外國服務提供者的經營范圍,要求外國服務提供者履行比本國服務商更苛刻的義務或更繁雜的手續,如此等等。以達到削弱或抵消外國服務提供者競爭優勢的目的。(2)對國外頒發的教育證書、技術資格證書、執業許可證等文書不予承認。此類規定的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外國服務人員提供服務。2006-5-735(3)工作許可制度和本地成分規定等。如加拿大實行工作許可制度,外國公司在某些工種上只能雇用有工作許可證的本國人員。設置此類規定的目的顯然在于禁止或限制外國服務人員的流動。(4)制定各種國內規章,限制人員、資金、技術、信息的國際流動。如限制本國居民出境旅游,以此減少外匯支出;規定只有具備最低資格或條件的人員才能入境;要求服務提供者投資達到一定數額后須經國家特批準才能開業提供服務,如此等等。2006-5-736(5)以補貼等方式扶持本國服務提供者。各國對扶持本國服務提供者的補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本國服務出口進行補貼;二是對本國國內服務行業直接進行補貼。由此而造成對外競爭優勢。2006-5-737國際服務貿易壁壘簡表空運電信銀行保險影視廣告會計法律旅館數量/質量限制×××××補貼×××政府采購××技術標準××進口許可××××海關估價×貨幣交易限制××××特殊就業條件×××××開業權限制×××歧視性稅收××××股權限制×××××2006-5-738五、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

2006-5-739WTO的基本協定WTO的傘狀法律結構關于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GATSGATTTRIPS關于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2006-5-740(一)GATS具體承諾市場準入方面:

除在減讓表中明確列明外,成員方不得對其他成員的服務或服務提供者實施GATS所禁止的3種限制措施。國民待遇方面:

成員方在實施影響服務提供的各種措施時,對滿足減讓表所列條件和要求的其他成員的服務和服務提供者,應給予其不低于本國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的待遇。2006-5-741

服務市場準入中禁止采用的三種措施:(1)數量限制,即限制服務提供者的數量、交易金額或投資額,限制業務總量或用數量單位表示的服務提供的總量,限制特定服務部門或服務提供者為提供特殊服務所必須雇傭的自然人總數等。(2)合營限制或要求,比如要求服務提供者通過本國特定法人或與本國企業合營來提供服務。(3)股權份額限制,比如對外資進入設置最高股權限額,以及限制具體行業外國資本總額等等。2006-5-742(二)GATS的特點和影響特點:強調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參與,并根據其自身特性給予適當的照顧和支持,對最不發達國家作了特別考慮。影響:

(1)服務貿易有了共同遵守的國際規則;(2)推動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3)促進貿易和相關貨物貿易的發展;(4)促進國際服務的交流與合作;(5)協調各成員方利益。2006-5-743(三)GATS與我國服務業發展服務業發展現狀:總體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從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看,不僅明顯抵御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從部門來看,發展較快的是海運服務,勞務出口,旅游等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在金融、保險、電信、航空運輸等方面缺乏國際競爭力。2006-5-744六、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2006-5-745(一)國際服務貿易現狀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加強,貿易保護仍需存在

跨國公司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

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地位趨于上升服務貿易品種迅速增多,結構不斷變化服務貿易總量增長迅速,世界貿易結構傾斜

2006-5-7461、服務貿易總量增長迅速,世界貿易結構傾斜

20世紀70年代,全球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相比,微不足道。1970年國際服務貿易出口額為710億美元。20世紀80年代,二者的比例由過去的1:10變為1981年的1:5。1980年國際服務貿易出口額為3650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后進一步上升至1:4左右。2005年為24147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了5.7倍。可以預見,全球貿易結構會繼續向服務貿易傾斜。2006-5-7471980-2005年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額

單位: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進口額1980650036502850199015951811078412000281831416414019200128700143871431320023060715384152232003350531762617427200441800210002080020054775024147236032006-5-748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占國際貿易的比重資料來源:WTO數據庫(2007)%2006-5-7492、服務貿易品種迅速增多,結構不斷變化

國際上,一般把服務貿易分為三個大類: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其他服務貿易

其他服務貿易的比例明顯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科技浪潮的推動。信息、金融、電信、咨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發展最快。2006-5-7503、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地位趨于上升

1994年,世界服務貿易排名前10位除了中國香港以外都是發達國家出口占當年實際出口總額的60%。2000年,前10位未發生大的變化,其中中國成為第10大服務貿易進口國,出口方面中國香港位次提升到第9位。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國際服務貿易年均增長率都高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2006-5-7512002年國際服務貿易的區域分布(億美元,%)地區服務出口服務進口總額比重總額比重世界1540010015200100北美304019.7260017.1拉美5503.66304.1西歐744048.3695045.7轉型經濟5803.86309.7非州2901.94002.6亞洲316020.5354023.32006-5-7522002年國際服務貿易的國別分布(億美元,%)地區服務出口服務進口總額比重總額比重世界1540010015200100美國268017.421814.3歐盟673043.765142.8日本6504.210506.9中國3702.44402.9韓國2901.93402.2新加坡2701.82101.42006-5-7534、跨國公司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一方面,跨國公司的推動是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直接動因。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跨國公司需要服務貿易這一“粘合劑”,

“利用技術、資金和信息實力壟斷世界服務貿易市場。20世紀90年代初,服務業便已占了國際直接投資總額的50%,制造業只占1/3,農業占1/6。2006-5-7545、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加強,貿易保護仍需存在

GATS的簽署與實施,為各國的國際服務貿易提供了一個多邊框架規則,標志著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在服務貿易領域擁有比較優勢,因此積極倡導自由化趨勢。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考慮到本國服務業比較脆弱,因此堅持對服務貿易實行一定程度的保護,設置相應的貿易壁壘。2006-5-755(二)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1、服務貿易涉及的范圍日趨寬泛

早期國際服務貿易僅限于運輸、貿易結算和勞工輸出等少數幾個領域。近一二十年來,隨著服務產業本身的擴展尤其是外延拓展,國際服務貿易的范圍迅速擴大,除了傳統領域而外,還開辟了一些新的領域,如計算機軟件服務、多媒體技術服務、衛星通信服務、衛星影視服務以及空間運載服務等等。2006-5-7562、服務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早期國際服務貿易僅限于運輸、貿易結算和勞工輸出等少數幾個領域。近一二十年來,隨著服務產業本身的擴展尤其是外延拓展,國際服務貿易的范圍迅速擴大,除了傳統領域而外,還開辟了一些新的領域,如計算機軟件服務、多媒體技術服務、衛星通信服務、衛星影視服務以及空間運載服務等等。2006-5-7573、服務產品的技術、知識密集化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國際服務貿易提供了堅實的技術載體與物質基礎,而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服務業對知識、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由此而推動著國際服務業技術、知識的密集化發展。2006-5-758(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原因剖析服務貿易產業結構調整國際分工深化科學技術進步2006-5-759七、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2006-5-760(一)發展速度快,

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到2005年增長了35.5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近29倍,年均增長15.9%,是同期世界服務貿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1982-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從0.7%提高到3.1%,提高了2.4個百分點。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進口世界排名也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2006-5-761圖2:1982-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情況%億美元2006-5-762(二)服務貿易結構有待完善服務貿易的優勢集中在傳統服務部門,新型服務行業發展落后。2005年,運輸和旅游服務出口合計占比達60.5%,而在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通信、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2006-5-763圖3: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部門構成2006-5-764(三)服務貿易競爭力低服務貿易嚴重逆差1982-1991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基本處于平衡狀態,一直保持小額順差。自1992年中國服務貿易首次出現貿易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國服務貿易一直是逆差。尤其是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逆差呈逐步擴大趨勢,2005年達92.6億美元。服務貿易競爭力低2006-5-765我國服務出口的市場占有率及其國際比較(單位:%)國家199819992000200120022003美國17.7718.6418.8218.0617.3316.01英國8.038.317.967.838.127.98德國6.015.765.385.656.196.43法國6.265.875.435.505.405.51西班牙3.643.813.603.893.914.24意大利4.964.173.793.843.744.05日本4.604.334.624.284.093.93荷蘭3.613.453.273.373.443.51中國1.781.882.042.212.482.58香港2.472.452.612.652.712.482006-5-766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及其國際比較國家199819992000200120022003美國0.180.170.140.130.130.11英國0.120.110.100.090.100.10德國-0.25-0.27-0.26-0.25-0.20-0.19法國0.120.130.150.140.110.08西班牙0.290.280.260.260.250.25意大利0.030.020.010.01-0.02-0.01日本-0.28-0.31-0.26-0.25-0.24-0.22荷蘭0.020.00-0.02-0.02-0.02-0.02中國-0.05-0.08-0.09-0.09-0.08-0.08香港0.140.180.220.230.250.28巴西-0.38-0.32-0.27-0.29-0.21-0.20印度-0.12-0.10-0.07-0.050.010.072006-5-767我國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及其國際比較國家199819992000200120022003美國105.25103.11100.1899.2297.4996.39英國131.10137.62141.14138.50141.81143.08德國76.2875.7676.3578.7787.3785.89法國111.96107.73105.99106.62108.09107.72西班牙137.56147.56140.59145.66142.90146.58意大利121.84109.08105.10104.16101.40106.58日本94.1385.0384.3882.5484.4682.99荷蘭103.7098.97100.34103.58104.28103.04中國75.8671.4465.3463.6861.5953.80香港78.6783.3084.6587.2889.6685.60巴西54.5661.5073.3469.5578.7684.94印度106.76120.31140.39156.45152.74139.392006-5-768(四)其他服務貿易觀念落后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服務貿易管理落后服務貿易人才短缺2006-5-769八、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2006-5-770

入世后,外國服務商將被允許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而不受數量方面的限制,并在一些城市提供服務。

中國加入世貿后,外國金融機構將被允許在中國提供外幣服務,而不受顧客方面的限制。入世后5年,外國金融機構將被允許向所有的中國顧客提供人民幣服務。

外國保險公司可以來華建立其非壽險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入世5年后,將允許外商建立全資的外資子公司。(一)中國入世在服務貿易領域的三大承諾2006-5-771我國對國際服務貿易的限制與禁止

n我國《對外貿易法》第26條規定,國家對國際服務貿易可以限制與禁止的情況如下:

(1)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2)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2006-5-772(3)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服務產業,需要限制的;

(4)為保障國家外匯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

(5)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6)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2006-5-773(二)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的六大原則1、積極穩妥原則2、內外并重原則3、適度保護原則2006-5-7744、部門不平衡原則5、地區平衡發展原則6、先試點后推廣原則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的六大原則2006-5-775八、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策略2006-5-776(一)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戰略意義服務貿易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環保節能等特點,這是各國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原因。例1:日本動漫在美銷售收入超過50億美元,相當于日本對美鋼鐵出口收入的4倍;例2:據有關研究機構預測,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的單位能耗將僅是工業的五分之一。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出口,有利于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減少貿易摩擦,而且對于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發展循環經濟,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2006-5-777(二)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潛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這意味著我國“十一五”期間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需達到20%以上。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服務貿易領域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服務貿易出口大有可為2006-5-778重點發展與科技進步相關的新型服務行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的基礎行業,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三)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路大力發展國內服務業,為服務貿易奠定堅實基礎1進一步刺激服務需求的增加,擴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推進城市化進程,拓寬服務業發展空間。完善信用消費制度。完善職工休假和作息制度。2006-5-779推進城市化進程,拓寬服務業發展空間鼓勵大中城市加快放開戶籍管理,在義務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效增加的條件下,逐步放寬農民進入城市就業和定居的條件,擴大服務消費群體,增加有效需求。城市市區在發展規劃、土地使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應優先考慮和滿足公共服務業、重點服務行業發展的需要。2006-5-780完善信用消費制度增加信用消費產品,提高服務消費能力,支持對教育、旅游等大宗服務產品實行分期付款等靈活多樣的信用消費形式。引導城鄉居民增加對信息、保險、旅游、教育、文化、體育、休閑、娛樂等服務產品的消費,及時調整高消費服務產品營業稅稅目。2006-5-781完善職工休假和作息制度落實職工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利用休假時間進行旅游觀光、康體健身、文化娛樂等健康有益的服務消費。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試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在適當時機把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休息日。2006-5-782將“大經貿”觀念由貨物貿易領域擴展到服務貿易,同時,樹立開放意識,切實打破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壟斷局面。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路2樹立“大經貿”觀念和開放意識,統籌規劃,漸進有序的對外開放就服務部門而言,對具有強“溢出效應”的服務行業應重點扶持和鼓勵,就地區服務業發展而言,應本著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區別對待。2006-5-783就服務部門而言,對具有強“溢出效應”的服務行業應重點扶持和鼓勵,就地區服務業發展而言,應本著發揮比較優勢的原則對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區別對待。充分利用勞動力優勢和專業技術優勢,同時,還應重視比較優勢的動態積累和轉變,鼓勵知識、資本密集服務業發展,盡快實現結構升級。發展比較優勢,促進出口產業結構升級統籌規劃,漸進有序的對外開放2006-5-784根據產業經濟理論,產業的發展演進機制有兩個:一是市場機制;二是政府干預。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路3處理好市場機制與政府推動的關系市場機制對產業發展產生作用的途徑是供需關系、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2006-5-785政府干預是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杠桿和產業政策對產業結構變化與升級進行有目的的調控,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以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合理化。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是在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的共同作用下進行的,只有兩者密切配合,才能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化。

2006-5-786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著力點應該是推進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進程。即推進服務行業的資源配置由政府為主向市場為主轉變,推進后勤服務、配套服務由內部自我服務為主向社會服務為主的轉變。放松經濟規制、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改革的條件日趨成熟,建議分步驟放松和取消對現代服務業中投資項目的行政審批,實行投融資體制改革,以此打破市場壁壘,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2006-5-787政府也應積極發揮其在服務業發展中應起到的作用。比如制定稅收和規制條例、為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最基本的規劃和管理權限,在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發揮重要和服務標準,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和全行業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2006-5-788對于市場化的服務領域,要堅持推進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政府主要依據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趨勢,提供相關信息,營造體制環境,明確政策導向,規范企業行業,加強必要的監管措施。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路4區別對待市場化服務和公共服務2006-5-789對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的服務領域,政府要加大投入并加快形成能保障供給的體制安排。對于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的服務業,政府在適當投入的同時,要引導發展多種方式的服務提供組織和提供方式,在可能的領域引入競爭機制。2006-5-790設立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對于促進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優化服務業結構和提升服務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思路5充分發揮服務業引導資金的作用2006-5-791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是指在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或國債安排的專項用于支持服務業重點領域建設項目等的補助性資金,目的是調動地方和企業發展服務業的積極性,引導多渠道資金對服務業的投入。政府投資應當彌補“市場失靈”的領域,在我國服務業上的表現多為正外部性較強和一些新興行業。其性質應是補貼性資金,政府部門并非大規模的接入服務投資領域,而只是在一些“市場失靈”領域起到示范引導作用,最終目的是拓寬這些領域的融資渠道,促進這些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