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學 課件 第二章 保險與商業保險_第1頁
保險學 課件 第二章 保險與商業保險_第2頁
保險學 課件 第二章 保險與商業保險_第3頁
保險學 課件 第二章 保險與商業保險_第4頁
保險學 課件 第二章 保險與商業保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保險與商業保險010203保險的概念、功能與作用商業保險保險公司的功能實事求是敢為人先重點掌握保險的概念掌握保險的功能與作用掌握保險與賭博、儲蓄以及救濟的區別理解保險的商品屬性掌握商業保險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掌握商業保險的分類理解保險公司的功能學習目標開篇案例透望千年,看保險的本質公元前9世紀,腓尼基人在《羅得海商法》中規定:“凡因減輕船只載重投棄大海的貨物,如果是為全體利益而損失的,須由全體進行分攤。”而在遙遠東方的長江流域,一些糧商在運輸中通常會采用“分舟運米”的辦法,把各自要運送的米糧分裝在同一航程的幾艘船上,以避免單船運輸糧食導致的風險過于集中。。案例思考:1.上述腓尼基人和古代中國人在管理貨物運輸風險的制度安排上有何相似之處?兩種制度安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在你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做法、習俗體現了上述思想?保險的概念、功能與作用01保險的概念保險的基本功能保險的派生功能保險的作用保險的概念

保險:集合具有同類風險的眾多單位或個人,以合理計算分擔金的形式,實現對少數成員因約定風險事故或事件所致的經濟損失或由此而引起的經濟需要進行補償的行為。保險是一種平均分擔經濟損失的經濟互助活動。這一定義不僅適用于低級形式的合作保險或相互保險,而且適用于強制保險;不僅適用于財產保險,而且適用于人身保險。在人身方面,可能發生的疾病、傷殘、死亡、喪失勞動能力等事件或意外事故會導致經濟損失,要么是貨幣收入的減少,要么是貨幣支出的增加,而參加保險就是為了抵補這些經濟損失。從這個意義上,人身保險可適用補償的概念。但應注意的是,在人身保險中,許多險種帶有儲蓄性質,儲蓄支付是返還而不是補償。儲蓄屬貨幣信用的概念,儲蓄既非保險的性質亦非保險的功能,故帶儲蓄性質的人身保險險種應被看作“儲蓄+保險”。而從給付上看,則是“固定返還+不固定返還”,固定返還的儲蓄部分為自保額,不固定返還的補償部分就具有保險的經濟互助性質。保險的概念保險的本質

多數單位或個人為了保障其經濟生活的安定,在參與平均分擔少數成員因偶發的特定風險事故或事件所致經濟損失的補償過程中形成的互助共濟的分配關系。簡言之,保險的本質是指在參與平均分擔損失的單位或個人之間形成的一種分配關系。保險分配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經濟關系。從近現代保險經濟的主要形式看,其分配關系具體為:被保險人之間的分配關系,這是整個保險分配關系的基礎;被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分配關系,這是保險分配關系的表現形式;保險人與再保險人之間的分配關系,這是保險分配關系的發展。保險分配關系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從歷史的角度,商業保險是保險分配關系得以實現的一種形式。知識鏈接2-1中國古代的風險管理與保險形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風險管理和災害治理活動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與自然災害特別是重大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歷史。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等傳統美德。“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等傳統理念,無不隱含著樸素的風險管理意識。無論是先秦時期的儒、道、墨、法諸家思想,還是后世的各類文化典籍,其中都不乏相關的思想學說或理論闡釋,為各歷史時期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風險管理與災害治理提供了持續不斷的文化源泉和思想動力。中國古代逐步形成了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社會民眾為輔助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對外交流等領域的災害治理和風險管理體系,并體現在預防、災時救治和災后補償重建等環節。在風險管理與災害治理中,除了承擔主體責任的政府部門,社會性互助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社會性救助與互助機構成為我國古代政府風險管理的必要補充。我國先秦時期即出現了以里社為單位的民間互助救災組織。

知識鏈接2-1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互助力量又有了新的發展,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組織和以信仰為紐帶的慈善團體等都積極參與災荒救助和損失分攤。例如,李士謙家族“每以振施為務”,遇災荒之年,或散粟糜粥,或“收埋骸骨”,或“出田糧種子”,或施藥“以救疾癘”,這可以視作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族力量參與損失分攤的重要典范。在風險管理和災害治理體系中,歷代政府十分注重對社會力量進行引導和管理。與政府機構不同的是,社會性救助的各類物資如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主要來源于民間,或為國民的義務納輸,或為鄉紳、商賈的慈善捐助。僧道等慈善團體在普度眾生、救危濟貧等思想感召下,也普遍具有主動參與互助救災的強烈意愿并積極付諸實踐。特別是在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廣大鄉村地區,社會性的互助和救助機構因為分散在村社,互助和救助活動更為直接,從而彌補了國家救助覆蓋面的某種缺失。從一定程度上講,社會個體之間分擔經濟損失的互助機制和救助機制比國家救助往往更為靈活、更具成效。我國歷史上關于風險管理和災害治理的諸多思想理念和實踐舉措等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保險的基本功能分散風險分散風險對于補償損失來說是手段補償損失補償損失是分散風險的目的保險標的是作為保險對象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或者人的壽命和身體。保險標的是保險利益產生的前提。保險利益建立在保險標的之上,而不是保險標的本身。在約定的風險事故或事件發生后,將集中起來的保險費對損失進行賠付,使得:社會財富因災害事故所致的實際損失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使用價值上得以恢復,社會再生產過程得以連續進行;個人或家庭因遭受意外傷害、生病、年老或者死亡所致的收入減少和支出增加,在經濟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避免個人或家庭陷入困境。現代保險一般都有四個功能,即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積蓄基金和監督風險例1-1保險的分散風險與補償損失功能是手段和目的的統一【例1-1】假設有1000位住戶,他們的住房價值均為50萬元,且都面臨著因火災失去房子的風險。為了轉移風險,他們全部向保險人投保房屋火災保險,保險人承諾在保險期限內房屋發生火災就予以賠付。保險人由過去的經驗得知,每年該類房屋因火災造成的損失相當于這些房屋價值的1‰。根據這一預定的損失率,保險人可知:財產價值總額=50×1000=50000(萬元)預計的損失總額=50000×1‰=50(萬元)每位住戶分攤的損失額=50÷1000=0.05(萬元)其經濟意義是,由1000位住戶每戶繳納0.05萬元,即500元就可以分攤預計的50萬元的火災損失。保險的派生功能

關于保險利益缺失的法律后果積蓄基金保險的分散風險包含:①空間上分散:保險標的損失的發生存在空間上的不確定性②時間上分散:分攤經濟損失帶有預提分擔金的因素監督風險參保者:要求盡可能減輕保費而獲得同樣的保險保障參保者之間相互監督風險,以消除風險發生的不利因素,減少損失,減輕保費負擔監督風險是為了減少損失補償,該功能是保險基本功能中補償損失功能的派生功能,也是保險分配關系處于良性循環的客觀要求。保險的作用保險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保險的作用

恢復企業生產經營加強企業經濟核算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人民生活安定均衡個人財務收支履行民事賠償責任保險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有助于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有助于推動商品的消費和流通有助于推動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助于財政和信貸收支平衡的順利實現有助于動員國際范圍內的保險基金有助于完善和實現國家的社會管理職能保險的作用

保險與類似制度的比較

保險與賭博比較保險賭博目的分散風險,轉嫁風險給保險人聚斂錢財,以小額賭注博得大額利益條件需繳納保費,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只需支付約定的賭注機制風險客觀存在,損失在經濟單位間分攤風險人為,輸贏是個人的事社會后果受國家鼓勵,保險合同受法律保護可能引發家庭和社會不安定,甚至刑事犯罪五

保險與類似制度的比較

保險與儲蓄比較保險儲蓄經濟范疇聯合互助行為,依賴多數經濟單位或個人貨幣借貸行為,可單獨進行需求動機基于特定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獲得損失補償基于購買、支付和預防準備,需求一般可確定權利主張投保自愿、退保自由,退保金可能小于所繳保費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人有完全的隨時主張權五

保險與類似制度的比較

保險與救濟比較保險救濟給付對象保障事先確定的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所有受災者或生活困難者提供主體保險金給付由特定的保險公司來履行救濟金的提供者可以是政府、企業或公民個人權利義務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明確,是雙務合同單方施舍行為,無對應權利義務關系,是單務合同商業保險02商業保險的概念商業保險的構成要素商業保險的分類知識鏈接2-2最古老的保險——海上保險共同海損分攤原則:公元前18世紀前后,腓尼基人在航海中遇到驚濤駭浪,會拋棄部分貨物減輕船體重量,以保住船舶不致于傾覆,其損失由全體受益者共同負擔。到了公元前916年,腓尼基人在《羅得海商法》中正式規定:“凡因減輕船只載重投棄大海的貨物,如果是為全體利益而損失的,須由全體進行分攤。”這被稱為海上保險的萌芽。船舶抵押借貸制度:公元前7-8世紀,在古希臘雅典一帶出現了船舶抵押借貸制度,其后于中世紀盛行于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城市。這一制度的基本做法是:船東將船舶或貨物作為抵押取得貸款,以解決航海所需資金,借款利息為12%,比當時通常的6%的借款利息高出1倍。如果船舶安全抵達目的港,借款人必須向放款人如數償還借款的本息;如果船舶在途中沉沒,借款人可以被免除債務。船舶抵押借貸制度被認為是海上保險的雛形:放款人相當于保險人,借款人相當于被保險人,作為被抵押的船舶是保險標的,所收高于普通利息的那部分利息實質上具有保險費的性質,而船舶沉沒時放款人不再收回的借款就相當于賠償金。知識鏈接2-2最古老的保險——海上保險11世紀末,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城市,出現了由倫巴第商人經營的類似現代形式的海上保險。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保險單是一位熱那亞商人于1347年出立的船舶保險單,它標志著商業形式的海上保險誕生。但是這份保單只規定了保險人負責賠償船舶損失,并沒有規定保險人應付的其他保險責任,因此還不具備現代保險單的基本形式。1384年3月24日,為四大包紡織品出立的從意大利比薩到法國南部阿爾茲的航程保單,從形式到內容與現代保險合同幾乎完全一致了。15世紀以后,海上貿易的中心逐漸轉移,海上保險自意大利經葡萄牙、西班牙傳入荷蘭、德國和英國。這期間許多國家對海上保險立法和保單格式標準進行了規范。1568年,倫敦成立第一家海上保險交易所。1575年成立的英國保險商會負責制定標準保險單和條款,以及辦理保險單登記。英國勞合社的成立則進一步推動了海上保險的發展。勞合社的前身是成立于1683年的勞埃德咖啡館,起初它只是人們交換航運信息、購買保險、交流商業新聞的場所。1691年勞埃德咖啡館遷至倫巴第街,逐漸成為海上保險的交易中心。1906年英國頒布了《海上保險法》,它是英國海上保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志,其原則至今仍被許多國家采納和效仿,在世界保險界立法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商業保險的概念商業保險的定義

商業保險,是指保險雙方當事人(保險人和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由投保人交納保險費,用于建立保險基金,當被保險人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或事件時,保險人履行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義務。商業保險是一種經濟行為,也是一種合同行為。對于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壽險,儲蓄已經是主要因素,儲金已經被看作一種金融資產,儲蓄的兌付不是賠償,所以用“給付”的概念。我國《保險法》第2條對保險的定義是:“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可見,我國的《保險法》是一部“商業保險法”。商業保險的構成要素

關于保險利益缺失的法律后果1.專營機構2.保險合同3.保險利益4.大數法則5.保險基金商業保險的分類

風險轉移層次投保單位原保險再保險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企業保險與個人保險

保險性質

保險標的補償性保險給付性保險人身保險

財產損失保險

責任保險

信用保證保險保險政策立法形式自愿保險與強制保險普通保險與政策性保險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壽險與非壽險

財產、意外保險與人壽、健康保險保險政策——自愿保險與強制保險

自愿保險強制保險(法定保險)定義保險雙方通過簽訂合同或自愿組合實施的保險國家法律規定必須投保的保險保險關系當事人之間自由決定、合意成立的合同關系產生于法律效力的保險關系投保自由度投保人可自由決定是否投保、向誰投保、退保等法律規定的保險對象必須投保,不論個人意愿選擇范圍可自由選擇保障類型、范圍、程度和期限通常由法律規定,選擇范圍有限保險人決策可自愿決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必須依法承保,無選擇權保險政策——普通保險與政策性保險

普通保險是指基于個人或經濟單位風險保障的需要,經過自由選擇而形成保險關系的保險。政策性保險則是政府為了政策上的目的,運用保險技術開辦的保險。常見的政策性保險包括:(1)旨在促進國民生活安定的國民生活保險,如巨災保險、洪水保險、地震保險等(2)旨在支持保護農業和農民的農業保險,如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等(3)旨在支持創新發展和中小企業發展的信用保證保險、責任保險,如科技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4)旨在促進國際貿易的信用保險,如出口信用保險、出口票據保險、海外投資保險等保險的性質

按保險的性質分類,可以分為補償性保險和給付性保險。1.補償性保險在補償性保險中,保險人承擔的責任是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為限,不管是在一家還是在多家保險公司投保,被保險人獲得的補償金額總額不能超過其實際經濟損失。通常,財產保險是屬于補償性保險,人身保險中的報銷型醫療保險屬于補償性保險。2.給付性保險在給付性保險中,在保險事故或事件發生時,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比如,養老保險、重大疾病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在多家保險公司投保的,保險金可以累加。立法形式

保險類型財產保險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人身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壽險指與人的生存或死亡有關的保險。非壽險包括各種財產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財產與意外保險包括火災保險、海上保險、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疾病保險、汽車保險、盜竊保險、玻璃保險、航空保險、犯罪保險、機器鍋爐保險、勞工補償保險、保證保險等。人壽與健康保險與人的生命健康相關的保險,具體分類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有所不同。保險標的

保險分類保險類型人身保險人壽保險以人的壽命為保險標的,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投資連結保險、分紅保險、萬能保險等。健康保險補償醫療行為或健康原因導致的損失,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因意外傷害造成死亡、傷殘或合同約定事故的保險。財產損失保險財產損失保險包括海上保險、火災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工程保險和農業保險等。責任保險責任保險被保險人對第三者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包括公眾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等。信用保證保險信用保險義務人未能履行債務時,向權利人提供經濟補償,分為國內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和投資保險。保證保險義務人未履行義務或不誠實行為時,向權利人提供經濟補償,包括雇員忠誠保證保險、履約保證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等。風險轉移層次

按風險轉移層次分類,保險可分為原保險和再保險。1.原保險原保險:指投保人與保險人直接簽訂保險合同而建立保險關系的一種保險。共同保險:投保人與兩個以上保險人之間,就同一可保利益,同一保險標的,對同一危險共同締結保險合同的一種保險。在實務中,數個保險人可能以某一保險公司的名義簽發一張保險單,然后每一保險公司對保險事故損失比例分擔責任。2.再保險再保險(也稱分保):指保險人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或全部轉移給其他的保險人的一種保險。因此再保險是風險的再次轉移。從形式上看,共同保險與再保險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投保單位

1.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團體保險:雇主、工會和其他團體為其雇員或成員購買的保險。保險費率要低于個人保險,團體保險多用于人身保險。個人保險:個人為滿足自己和家庭需要而購買的保險。2.企業保險與個人保險企業保險:以企業為保障主體,保險費由投保企業的法人負擔,從企業經費中支出。個人保險:以個人和家庭為保障主體,保險費由個人或家庭負擔,從個人可支配的收入中支付。保險公司的功能03組織經濟補償管理保險基金防災防損融通資金吸收儲蓄一、組織經濟補償

保險公司的組織經濟補償功能與保險的分散風險和補償損失這兩個基本功能相對應并由這兩個基本功能決定;同時,也是這兩個基本功能實現的條件。

通過承保業務將風險集中于自身,出險時履行賠付義務,實現了保險的補償損失功能

通過擴大承保面和再保險把風險分散出去,在被保險人和保險人之間進行風險的分攤,從而實現了保險分散風險的功能。保險公司是集散風險的中介,集中風險是保險公司經營保險的特有方式。保險公司集散風險的能力,就是組織經濟補償的功能二、管理保險基金

保險公司為了實現組織經濟補償功能,通過收取保費建立、管理保險基金。

保險基金主要用于未來的賠付。保險公司管理保險基金的功能由保險的積蓄基金功能所決定,同時又是保險的積蓄基金功能實現的條件。三、防災防損

保險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會利用專業優勢和經驗,積極防災防損,提供風險減量管理服務,這種為保障國家、經濟單位和個人財產安全及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服務的能力,即為保險公司的防災防損功能。四、融通資金

保險公司把積累的暫時不需要賠償或給付的巨額保險基金用于投資。把保險基金轉化為生產建設基金的能力,就是保險公司的融通資金功能。

融通資金的功能基于保險公司掌管保險基金的功能

有助于實現保險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增加保險公司盈利

為降低保險費率提供物質條件融通資金功能是保險公司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保險公司被稱為金融機構的條件。五、吸收儲蓄

基于壽險可提供長期性資金,同時也為了吸引消費者,保險公司設計了諸如生死兩全保險、年金保險、兒童保險、婚嫁保險等帶有儲蓄性質的保險險種,從而將保險與儲蓄結合起來,使保險公司具備了吸收儲蓄的功能,形成了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業之間競爭儲蓄資源的格局。

“吸收儲蓄功能”不是“儲蓄功能”,因為儲蓄屬于貨幣信用的范疇,既非保險的功能,亦非保險公司的功能。

知識鏈接2-5

堅持“保險姓保”惠民生保險業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堅定不移服務民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險業通過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保障全面、競爭有序的供給體系,支持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保險公司積極參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推出投保簡便、收益穩健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原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以來,不少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積極投保。隨著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未來將有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從中受益。保險公司開發的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惠民保”近年來頗受消費者青睞。原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旬,已有58家保險機構在27個省份開辦該類業務,總參保人數超過7000萬。保險公司提供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使以往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體難以取得健康保險保障的狀況得到改觀。保險公司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以及保險行業在費用管理、健康服務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錨定“大健康”“大養老”發展方向,整合康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健康和養老服務。摘自:屈信明.堅持“保險姓保”惠民生.人民日報,2022年05月09日第18版.【案例討論】“店家寶”普惠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