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春意

教學目標:

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

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酷愛。

2.傾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傾聽《致春天》,感受樂曲

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心情。讓我

們在傾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拍、節奏表達對

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奏與樂句的重復、變更(相像)重復的創作手法。

教學內容:

1、傾聽:《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

3、音樂學問:切分音

教學重點:通過傾聽和歌頌表達對春天的愛

教學難點:音樂學問:切分音的運用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傾聽《致春天》

2、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重點:通過傾聽體會身邊的春天

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過程:

一、傾聽《致春天》

L介紹作曲家的國籍與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2.視聽《致春天》。

3.復聽《致春天》。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

5.三度(觀賞)創作。

二、表演《小鳥小鳥》

L生態環保導入。

2.傾聽范唱《小鳥小鳥》。

3.學唱曲調。

⑴老師范唱曲調。

⑵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

⑶學唱合唱部分(其次樂段)曲調。

4.學唱歌曲

5.表演歌曲。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學重點: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音樂學問:切分音

教學過程:

一、學習歌曲

1.氣象學問導入:

2.觀賞歌曲范唱。

3.在老師指導下,練習模擬的下雨聲“刷刷刷刷”。

4.師生接唱。

5.學唱曲調,學習切分音。

6?學唱歌曲,表演歌曲。

二、音樂學問:切分音

L正常的強弱節奏:

2.變更了強弱關系,產生了切分音:

改寫成XX,節奏,并唱一唱:

三、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傾聽《春水》一

教學重點:領悟音樂作品中的“春水”

教學難點:按節奏譜給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傾聽音樂

1、自然現象的變更導入。

2.觀賞魚聲合唱《春水》。

3.再聽《春水》,邊聽邊跟著歌聲朗讀歌詞,并在教材的歌詞上劃上小節線(如一次不成,

可多聽幾遍)。

二、兒歌與打擊樂。

1、按教材上標出的節奏,練習徒手拍擊。

2、可以兩人一組練習,即一人朗讀一人拍擊。也可以小組與小組練習,最佳方案是個人邊

朗讀邊拍擊。

3、留意速度能與歌曲一樣。

4、徒手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錄音,精確地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標出的節奏譜)。

5、分組探討,選擇合適的節奏樂器按徒手打擊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6、各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組與音樂協作得最默契。

三、拓展與探討。

1、設問:

能否設計其他形式表演,并說說意圖。如配樂作畫;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設計節奏譜,并說說設計的思路與意圖。

3、探討成果表演。

4、老師要主動表揚學生的創建性表演,表揚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課后小結

其次課快樂的村寨

教學目標:

L我國是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本課介紹了苗族、彝族、藏族、依族、侗族等少數民

族的音調風格與其風土人情,以激發我們對民族音樂的酷愛,拓寬我們的音樂文化視野,

并收集本地區民族歌舞,實行各族兒童聯唱實踐活動。

2.傾聽《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伍人民唱新歌》,從各種豐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數

民族村寨里,當喜訊傳來時他們載歌載舞的快樂場景。

3.用美麗抒情的心情演唱《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達藏族、侗族少年兒童

對美妙生活的酷愛。在學唱過程中接著學習,切分音的另一種形式“雙心XJ,以更好

地表現該地區的民族音樂風格。

教學內容:

1、傾聽《北京喜訊到邊寨》、《阿值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體會祖國的多民族音樂

教學難點:切分音型的駕馭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傾聽《北京喜訊到邊寨》

2、表演《巴塘連北京》

教學重點:體會少數民族的音樂氣氛

教學難點:駕馭音樂的強弱韻律,唱好歌曲

教學過程:

一、傾聽《北京喜訊到邊寨》

L猜謎導入

2.揭示課題《北京喜訊到邊寨》并解題。

3.熟識各主題音調。

4.視聽樂曲,了解作品的結構。

5.師生探討。

設問:各主題都描繪了各種民族舞蹈。你能用動作、顏色或語言來表達各主題的舞

蹈場景嗎完成課本右上角的練習。

6.復聽全曲,各組選擇某一主題邊聽邊表演。

⑴分組探討選擇五個主題中的某一主題設計簡練的舞蹈動作。老師巡察,分別作指導(依據

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獨舞、男青年舞、男女對舞等)。

⑵傾聽全面,當進入某一主題時,相應的該小組同學到教室的空間中表演這一主題舞蹈的

場景。

7.小結:我國西南邊疆的各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熱忱奔放。當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訊傳入邊

寨時,他們就用歌舞慶祝喜訊,表達他們的快樂情景。

二、表演《巴塘連北京》

L地理地貌學問導入:

2.范唱:

3.學唱曲調。

4.復習切分音節奏,找出歌曲中跨小節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暢完整地唱好曲調的基礎上,學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留意連線肯定要唱好,這是

表現藏族歌曲風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飾、哈達等)與藏族基本舞蹈動作邊唱邊演,表達藏族同胞快

樂的心情。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

1、傾聽《阿低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學重點:切分節奏的駕馭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的駕馭

教學過程:

一、傾聽《阿依人民唱新歌》

L從地理學問上導入:

2.觀賞《阿伍人民唱新歌》。

設問:歌曲表達的心情給你什么感受(熱忱、歡快)

3.板書前奏6小節曲調:“曲”一…”

4.再次復聽《阿偈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時全體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復傾聽,學生可以即興舞蹈,可以選擇打擊樂,可以拍手、跺腳隨音樂拍擊,假如能

隨音樂哼唱更好。總之形成一個載歌載舞的場面,如同身臨其境,投入地以快樂的心情表

達少數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華蜜生活情景。

二、學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風情風俗導入:

2觀賞《迷人的火塘》范唱:

3解決重點:切分節奏

4.在老師指導下,運用切分音的學問學唱第四樂句。

三、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

1、表演戒曲《迷人的火塘》

2.傾聽《望月節》。

在傾聽前,老師先提示:要細致聽伴奏,奇妙的氣氛是靠什么音響產生的傾聽后師生探討:

音樂奇妙色調產生的因素

3.老師簡潔介紹電子合成器。

三、音樂小學問一一電聲音樂、電子合成器

四、源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1、表演《小白船》

2、傾聽《水星》

教學重點: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聽辨練習

教學過程:一、傾聽《水星》

1、以天文學問導入:

2.觀賞《水星——飛行使者》第一主題(片段)。

3.揭題:

4.再次觀賞樂曲第一部分。

5.觀賞樂曲的其次部分(其次主題由小提琴獨奏起先)。

設問:按樂曲的標題從第一部分的發展到其次部分聽后,說說你想到的故事要放開你

的想像。

6.跟琴看著教材上的譜例,哼唱樂曲的第一、其次主題,以加深對這二主題的印象。

7.完整地傾聽樂曲,聽后要分組探討。

8.小組探討:每人說說自己的故事(以樂曲作背景音樂)。

9.每小組推選一位故事大王,講“水星”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時,樂曲作為背景音樂探討。

假如有的小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老師學生共同點評比出班級“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觀賞。

12.老師小結: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學問導入。

2.揭題:朝鮮童謠《小白船》就是敘述了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聞與想像。

3.歌曲范唱。

4.學唱第一樂段曲調。

(1)老師范唱曲調(前16小節)。學生分兩組,一組三角鐵與拍手,另一組串鈴與拍

腿,為老師范唱伴奏。

(2)學生學唱第一樂段曲調,老師用打擊樂為學生伴奏。

5.學唱其次樂段曲調。

(1)老師分別范唱高聲部與低聲部曲調。

(2)高、低聲部的學生各自學自己聲部的曲調,老師巡察,重點指導低聲部。

(3)高、低聲部分別匯報自學成果。

(4)請兩位高聲部的學生與老師重唱(老師唱低聲部)。

(5)在老師指導下二聲部合成(留意二聲部的諧和)。

可以先練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階:

7.完整地、美麗地、流暢地唱好全曲。

8.學唱歌詞。

9.表演《小白船》:

三、聽辨練習:

四、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1、表演《讓幻想展翅翱翔》一

2、音響小品創作活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唱好歌曲的兩個聲部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表演《讓幻想展翅翱翔》

1.談話導入

2.傾聽歌曲范唱,探討歌曲所表達的內容與其演唱形式。

3.音程基本訓練:

在訓練時宜用柯爾文手勢進行操作,老師隨時調整學生的音高,使之諧和后再換手勢

進入下一個音程。在萬不已時才用鋼琴校音。在人聲二部訓練前,先可聽鋼琴彈一下,先

有一次聽覺體驗,然后再唱。

4.學唱歌曲。

5.表演歌曲。

6.小結:發展想像,活躍思維。

二、課后小結

第四課四季

教學目標: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變更,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充溢著朝氣與詩意。

在課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縮影的一方面反映。

2.傾聽由青海民歌《四季歌》與陜西民歌改編的《秋收》,從樂曲的主題變更、力度

變更與不同主奏樂器的不同音色中,體驗樂曲的心情變更,發展聯想與想像,提高對音樂

觀賞三度創作的實力。

3.表演《童心是小鳥》、《一把雨傘圓滾滾》,體驗兒童們在四季中的快樂心情,并

進行創作表演。在學唱過程中從歌曲仿照創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進行曲式試驗創作

活動。

4.接著學吹豎笛,吹奏二聲部《家鄉親人》。

教學內容:

1、傾聽《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鳥》、《一把雨傘圓滾滾》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編創與活動

教學難點:編創與活動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表演《童心是小鳥》

2、傾聽《四季》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鳥》

1、歌曲范唱導入。

2.老師范唱第一句曲調:并指導學生視唱這一句。

3.設問:請你找出與這一樂句相同或相像的樂句,說一說它們相同與相像之處并試唱。(提

示:從節奏、旋律走向去探討。)

4.老師表揚學生們進行的探討,并進行歸納。

5.學唱第1——16小節的歌譜與歌詞。留意要表示出來喜悅、驕傲的心情。

6.學唱其次樂段。

7.表演歌曲。

二、傾聽《四季歌》

1、介紹傳統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開什么花為開頭,所以稱為“四

季歌”

2.初聽由小提琴獨奏的第一段音樂,感受青海民歌歡快熱情的心情。再次

3.觀賞全曲。

4,再次傾聽全曲。

5.比比誰的記憶力好誰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調哼唱出來,誰就是優勝者。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一把雨傘圓滾滾》

教學重點:精確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學難點:唱準8度大調和跨小節切分

教學過程:

一、《一把雨傘圓滾滾》

L情景導入:

2.傾聽范唱

3.老師范唱第1—15小節曲調。

4.老師范唱后半部分曲調。

5.學唱歌曲。

6?走演歌曲o

二、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1、傾聽《秋收》‘一

2、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傾聽《秋收》

教學難點:分析樂曲

教學過程:

一、傾聽《秋收》

1.以學唱陜西民歌《秋收》為導入。

⑴板書《秋收》歌曲。(2)老師范唱。

⑶學生跟琴唱好笫一段歌詞。(4)師生簡潔探討歌曲的心情與內容。

2.初聽器樂曲《秋收》。

⑴設問:在器樂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現幾次還有什么旋律與民歌原型旋律有

關系

(2)東導學生唱教材中的圖形浮5山區2日酒四(這是民歌的主題A)

⑶聽主題B,并畫出其圖形譜,進行比較。

3.復聽樂曲。

4.探討:

速據你自己的樂曲發展的記錄圖表,說說你傾聽后的想像。請圍繞樂曲的標題,依據A與

B與其樂器音色的變更綻開你的想像與聯想,進行創作構思,說出其心情的發展與變更。

5.小結:四季的大自然變更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了無究的朝氣。

二、唱自己的歌——曲調創作活動

三、課后小結

第五課您好,大自然!

教學目標:1.通過兩個題材內容——“田野”、“雪橇”,一種表現形式——合唱(聽與

唱)的學習,讓我們從中集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自然的贊美,進一步

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酷愛與歌頌。

2.《田野在呼喚》與《我們的田野》是同題材內容,但音樂從不同視角展示了

中外少年兒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現出的不同心情:一個活潑,一個美麗。通

過對作品的再創建與實踐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鈴兒響叮當》,由于不同的版本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從不同層面

感受少年兒童們在大自然冬季的快樂,初步體驗音樂的變更發展帶來的美感。

教學內容:1、傾聽:《我們的田野》、《鈴兒響叮當》

2、表演:《出野在呼喚》、《鈴兒響叮當》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歌曲教學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

1、表演《田野在呼喚》

2、傾聽《我們的田野》

教學重點:二聲部合唱時的聲部間平衡

教學難點:弱起位置的附點節

教學過程:

一、表演《田野在呼喚》

1.談話導入。

2.傾聽歌曲范唱。

3.視譜,聽老師范唱(奏)曲調(二個聲部分別范唱或奏)。

4.學唱歌曲。

5,表演歌曲(創建與實踐)。

6,小結: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朝氣,田野活動給了我們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您好!

大自然。

二、傾聽《我們的田野》

L談話導入:2.朗誦歌詞,感受這首詩歌描述的美景。

3.初聽《我們的田野》。

4,復聽《我們的田野》,要求用手勢隨曲調起伏而起伏。

5.再次傾聽,跟錄音輕聲唱好歌曲,熟識并進一步體驗這首少兒的合唱精品曲目,喚起觀

賞者對祖國山山水水的酷愛,對大自然的贊美。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傾聽《鈴兒響叮當》

教學重點:傾聽歌曲并結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現自己的心情

教學難點:傾聽歌曲并結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現自己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傾聽《鈴兒響叮當》

L作品簡介:這首童聲合唱是經過變奏和發展改編而成的。共有十個段落組成,充分展示

了孩子們盡情快樂的情景。

2.初聽《鈴兒響叮當》。

⑴設問:你能聽出改編成多少種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的歌聲

⑵探討要求:初步感受不行能太細致,能聽到幾種就幾種,大家集思廣益。

3.再聽合唱曲。

4.試為歌曲配伴奏。

5.傾聽合唱曲,為歌聲配伴奏并即興舞蹈表演。

6.各組探討對音樂的體驗(甲組主要探討奇數段落,乙組探討偶數段落),用豐富的想象編成

每一段的不憐憫節,并推選出五位同學敘述各段的“情節故事”。

7.配樂講故事。

8,小結:大自然的冬天真好玩。

二、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鈴兒響叮當》一

教學重點:聲部間的均衡

教學難點:分聲部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一、學唱歌曲

L老師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為導入:

2.傾聽歌曲范唱。

3.學唱曲調。

二、表演歌曲。

1、在嫻熟唱好二聲部合唱曲調的基礎上填入歌詞:留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楚而歡快。

2、想像角色化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選用打擊樂器編創節奏譜,為歌曲伴奏烘托氣氛。可以分組設計,全班分為四個組,每

兩組分別設計主歌與副歌的伴奏,進行比較選擇,取長補短。

4、把歌曲的起先8小節副歌曲調改編成3/4拍。老師可以提示一小節的改編,

5、完整地表演歌曲。

三、課后小結

第六課京韻

教學目標:1.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里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一步

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酷愛。

2?學習現代京劇選段《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親身實踐、

體驗“二黃”、“西皮”的唱腔,并學習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行,

3.傾聽《京調》,表演《蛔蛔和蝴蝴》、《我是中國人》,進一步體驗以京劇音

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學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教學內容:1、傾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京調》

2、學唱歌曲《蛔蛔和蝴蝴漢《我是中國人》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通過本單元的傾聽與表演培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酷愛

教學難點:體會“京韻”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傾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教學重點:了解京劇

教學難點:感受京劇的韻味

教學過程:

一、傾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

1.從戲曲學問導入。

2.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見教材分析),初聽唱段《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并作簡介。

3.復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感受其韻味。

4.簡介戲曲音樂的主要因素。

5.試奏京劇鑼鼓經《慢長錘》進行實踐與體驗,一組學生演奏鑼鼓經(曲譜見課本。打擊樂

器不夠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組學生隨鑼鼓點節奏走圓場。然后雙方交換。

6.傾聽《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學生可以輕聲跟唱,以體驗京劇的音樂風格與劇情中的人

物的品行。

二、表演《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L介紹現代京劇《紅燈記》劇情(見教材分析)。傾聽《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并作唱段內容簡

介。

2.薪明:“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將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隨音帶反復學唱,跟唱時老師指導學生用手指打著“板”(強

拍)“眼”(弱拍)跟唱。

4.在分句唱好的基礎上,隨錄音完整地跟唱。

5.請基本模唱像樣的1—2位學生試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選段,實踐體驗京劇的韻味與劇中人物的品行。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1、傾聽《京調》

2、學唱歌曲《蛔蛔和蛾喊》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學過程:

一、傾聽《京調》

1.從《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兩首選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劇的唱腔,

現在請聽這段笛子吹出的曲調是什么風格的音樂

2.初聽第一主題的笛子主奏曲調與其次主題笛子的曲調。

4:復笳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業。

二、表演《蝸蛔和蝴蝴》

1,傾聽施唱《蛔蛔和始蝴》O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調,然后再跟唱歌詞。

3.完整唱全歌。

4.探討歌曲的演唱心情與分角色設計表演唱。(老師為他們打算道具,如頭飾彩色紙等。)

5.表演唱《蛔蛔和蝴蝴》。

6.回家學一段地方戲曲,下節課在班上唱給同學聽。

三、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1、表演《我是中國人》一

2、編創與活動

3、簡介京劇小學問

教學重點:通過學唱歌曲培育學生的民族驕傲感

教學過程:

一、表演《我是中國人》

L“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每個中國公民應有的品行。京歌《我是中國人》表現了

當代中國人自尊、驕傲的形象。

2.傾聽范唱。3,分句跟唱。

4.跟著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驕傲的情感跟著伴奏帶唱好京歌《我是中國人〉〉o

6.分組編排表演唱《我是中國人》。

二、京劇小學問三、課后小結

第七課友情

教學目標:L師生性、生生情,人間最寶貴的是友情。通過學習主題顯明、心情熱情的《手

拉手》、《我的摯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溢愛》、《可愛的蘋果》等作品,

讓我們進一步體驗友情永存。

2.唱好二聲部合唱《手拉手》、《可愛的蘋果》,從和諧的音色中享受友情給我

們帶來的樂感,并進行兒歌歌曲創作活動與藝術實踐活動,表達對老師的情意。

3.觀賞聲樂曲《我的摯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溢愛》,體驗人間的情和愛,

并編創舞蹈動作。

教學內容:1、傾聽《我的摯友在哪里》、《讓世界充溢愛》

2、表演《手拉手》、《可愛的蘋果》

教學重點:通過傾聽和歌頌體會友情

教學難點: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表演《手拉手》

2、創作動作:為兒歌譜曲

教學重點:唱出曲調活潑跳動,富于動感的特點

教學難點:x.xxr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表演《手拉手》

1.從文明禮貌習慣導入。

2.傾聽范唱:

3.學唱歌曲。

4.表演歌曲

二、創作動作:為兒歌譜曲

三、課后小結

其次節

教學內容:1、傾聽《我的摯友在哪里》

2、表演《可愛的蘋果》

教學重點:通過傾聽感受音樂中的友情

教學難點:歌曲的弱起節奏

教學過程:

一、傾聽《我的摯友在哪里》

L回憶兒時的情景導入

2.設問:你聽!這首歌是否也在找摯友

3.板書歌詞

4.以歌曲為背景音樂,探討探討集體舞的設計方案,并請幾位有舞蹈

5.在《我的摯友在哪里》的歌聲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體舞。

6.小結:友情長在,友愛永存。

二、表演《可愛的蘋果》

三、課后小結

第三節

教學內容:1、傾聽《讓世界充溢愛》'一

2、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一、傾聽《讓世界充溢愛》

1.歌曲背景介紹導入。

2.觀賞《讓世界充溢愛》。

3.看著教材上的歌詞,再次傾聽。

4.跟著錄音哼唱,也可隨著音樂的節奏邊唱(邊哼)邊跳,或做表示友情的各種即興動作。

5.小結:“這世界有真心的愛,讓世界充溢情和愛”。

二、藝術創作實踐活動

L活動的主題:師生情演。

2.這一活動的要求擬在課前先告知學生(上節課結束時與學生溝通一下),請他們收集有關材

料。

3?匯總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組探討,選編其中一種形式并進行排練。老師分別深化到各組

了解狀況并賜予指導。

4.選出節目主持人,在老師指導下編排節目依次與打算簡潔串聯詞。

5.老師也應打算節目參與,或參與到學生的節目中去作為一般的一員。

6.“師生情意”藝術活動展示。

7.小結。

三、課后小結

第八課百花園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編花籃》等四首音樂作品與進行《花之歌》音樂會活

動,如同置身于百花園中,享受百花給人們的溫馨與快樂。

2、表演民歌《盼紅軍》、《編花籃》,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風格

與特點,并為歌曲用自制打擊樂器編創伴奏渲染氣氛,進一步學

歌曲創作,完成曲調填空創作。

3、傾聽《花之歌》,聽辨樂器音色,感受音樂的抒情性,并即興舞

蹈。傾聽《牡丹之歌》,感受音樂的贊誦性,學習“牡丹”的崇高

品行。

教學重點:通過傾聽與表演體甕“耳花”的溫馨

教學難點:歌曲《盼紅軍》“「X型”的切分節奏

課時:三課時

第一節

教學內容:1、傾聽《牡丹之歌》

2、完成曲調創作(填空)活動

教學重點:完成曲調創作(填空)活動

教學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