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單元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學科年級學期教材版本單元名稱

基本信息

地理七年級第一學期人教版地球和地圖

單元

n自然單元J重組單元

組織方式

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

1地球“地球和地圖”第一、二節

課時信息

2地圖“地球和地圖”第三、四節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地

球和地圖”,它是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課標具體要求見表1。

表1"地球和地圖”內容標淮和活動建議

標準活動建議

>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開展地理觀測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動手制作等活動

◎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例如:觀察不同

◎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季節(或者一天內

)太陽光下等物體

>地球儀

影子的方向和長度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劃分。變化,用乒乓球或

者其他材料制作簡

◎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易的地球儀模型。

1

〉地圖開展運用地圖

、動手制作等活動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量算距離

O例如在地圖上查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找地名并選擇到達

緩,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

該地點的最佳交通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路線,使用地圖進

行“定位越野”活

◎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信息,養成在日常

動;利用泡沫塑料

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

、沙土等制作地形

◎列舉電子地圖、遙感地圖等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模型。

(二)教材分析

半球的位置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儀經線和緯線的定義以片L經緯度的位置

地球僅經線和緯線的劃分經緯網

五帶的位置

判方向

地球的運動<自轉運動萬向、周期、產生的現象及原因

球公轉運動

和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及應用

比例尺一

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的內容、范圍的關系

圖三要素Y

方向: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線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圖例

圖概念: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

等IWJ線等高線的性質

地形圖的判讀地形圖I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特征

J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2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小學階段通過《科學》學科的學習,已經初步學習了地球

的形狀和大小,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基本都有所了解。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空

間思維、想象能力受限,教學時教師更多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多種形式

的教學方式將重要信息加工成學生易懂的動態信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設計的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劃新

意識。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甚至動手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學習和作業目標如卜.:

(一)、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能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

表面積描述地球大小,結合教材的活動制作簡易的地球模型一地球儀。

2.了解地球儀的作用,知道經緯線、經緯度的劃分,能利用經緯網確定某

地點的經緯度,逐步建立多維度的地理空間概念。

3.認識地球的運動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并能舉例說明因為地球運動產生的

現象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4.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學會選擇常用地圖,能在地圖上查找所需要的地

理信息。

(二)、單元作業目標:

1、了解地球的基本信息以及地球的運動帶來的影響;

2、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

3、從地圖、資料中準確獲取地理信息;

4、根據實際需要熟練運用電子地圖進行比例,尺轉換;

5、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斷經緯度、量算距離;

6、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別地形類型、識別山體部位,估算海拔和相對高

度;

7、運用各類“地圖”解決真實情境問題,能夠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處

理和加工;

3

8、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識圖、讀圖、析圖、用圖的習慣,有一定的提取有用

地理信息意識;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這個作業設計綜合考慮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要求,落實尺度、距離、方向

等地理學科核心知識,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和地圖”模塊所包含的課標內容

進行整體作業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作業量,且能夠完成對于學科核心知識

的檢測和鞏固以及對學科關鍵能力的培養目標。以黃山旅游這?與學生生活聯

系緊密的“一鏡到底”,設置多種不同層級要求的題型,不僅對學生學習的本

節知識內容進行檢測,對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讀圖分析能

力都有所反饋。設計開放性題目,保證開放的答題空間。

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兩部分組成。本單元課時作業

由兩個課時組成,第一課時為書面作業,以地球和地圖的閱讀為主題,結合地

圖的三要素,著重在考查讀圖、填圖、繪圖、析圖、用圖能力。第二課時為實

操性作業,以了解地球儀的簡易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通過一系列活

動進行具身學習,通過地球儀和其他教具認識到太陽的直射位置是在不停的發

生變化的,感悟二分二至的含義。本單元作業類型有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

面作業有繪圖、選擇、填空、簡答等題型,在國家大力實施“雙減”的背景條

件下,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原則,本單元書面課時作業由填空題、選擇題和

綜合題三個類型的題組組成。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由3組題組成。選擇題和綜合題

均以題組形式呈現,重在考查知識的整體關聯以及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更好

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本單元作業體例見表2。

表2”地球和地圖”單元作業體例

課時作M/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經緯網、地球的運動

的認知1—2組

選擇題3-4組

地形圖的初步認知2—3組

活動題組

題量1

地圖三要素的考察2—3組綜合題3組

簡易地球儀的制作1—2組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

題型繪圖、填圖、選擇題、綜合題等

時間15—20分鐘30分鐘以內

4

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

題任務、評價標準和方式設計

五、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書面作業

家住在阜陽的曉陽打算參加主題為“感受中國自然文化之美”的秋季社會

實踐活動,他選擇了世界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作為考察點,計劃三天的行程。

現有的黃山風景區里就包含了七個小景區,其中黃山的“四絕”一一奇松、怪

石、云海、溫泉更是家喻戶曉。據此完成下面各題。

1、曉陽一家計劃九月下旬去黃山旅游,曉陽媽媽想要提前了解黃山的基本

概況為接下來的旅行做準備,曉陽為媽媽找來了中國地圖,通過經緯網來確定

黃山的大致位置。請同學們根據地圖來幫曉陽告訴媽媽,黃山的位置大致在(

經緯度)o(作業目標5)

2、這個時間段去黃山旅游,云淡風輕、秋高氣爽,非常適宜。通過學習地

球的運動中二分二至,我們可以知道現在的太陽直射點大致在()。

(作業目標1)

A、北回歸線附近B、南回歸線附近C、赤道附近D、極圈附近

3、曉陽需要查找蓮花峰的地理位置,他最有可能選擇的地圖是()(作

業目標2、8)

5

A、世界政區圖B、中國政區圖

C、安徽省地圖D、黃山市旅游地圖

4、(雙選)右圖為當天出發時曉陽使用某地圖

APP的截圖,他從該圖中可獲得的有用信息是

()(作業目標2、5、8)

A、從阜陽市駕車沿東南方向可以到達黃山市

B、黃山市的緯度比阜陽市的低

C、駕車必須要穿過長江到達黃山市

D、駕車必須經過六安市才能到達黃山市

5、曉陽選擇黃山“一線天”、“排云亭”作為

主要考察點,當他打開電子地圖時界面為圖2所示,

他需要在手機上使內容更加

詳細,在此過程中,手機地圖的比例、范圍o從

“一線天”考察結束后,曉陽一家決定步行去往“排云亭”,請根據圖3所示,

從“一線天”到“排云亭”的行走路線的方向是,并計算出大約

需要行走的距離米。(作業目標4、5、8)

圖2圖3

6

6、圖4為“黃山市風景區示意圖”,圖5為曉陽拍攝的“黃山云海圖”。

曉陽拍攝此照片的位置在圖4中的處。黃山風景區的景點還

有很多,譬如:光明頂、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飛來石、蓮花峰,請你幫曉陽

設計一條路線(在圖4中畫出),能夠完整的欣賞這五處景點,并能夠欣賞到黃

山四絕一一云海。(作業目標3、5、8)

圖4圖5

7、完成黃山蓮花峰的旅游考察之后,曉陽一家決定前往桃花峰采茶。曉陽

使用手機地圖APP(如圖6、圖7)。由圖中信息可知:

。幽山風區岫國-帆山風H0OOM山風?區地IB山風?店G)Q

行版71谷歌mH天地IBErmArcgg而0由??■訊■?天s*Arc?i.

■山布?山區■山風■區ISStiIi-???山小黃山區?山鵬■區ai?*n皿I

圖6圖7

7

①桃花峰中黃山毛峰采摘點的主要地形類型為()

A、山地B、高原C、丘陵D、盆地

②桃花峰中黃山毛峰采摘點的海拔高度為()

A、1000米B、1300米C、1400米D、1200米

③在桃花峰可以看到()(多選)

A、始信峰B、寶塔松C、云門峰D、光明頂

④判斷桃花峰所處的地段為山脊還是山谷?說明理由。

【選做題】⑤若曉陽一家希望第二天可以在圖中所示地區選擇一個可以看

到日出的地方,請在圖中標出,并說明理由-

(作業目標6、7、8)

【設計意圖】該作業設計綜合考慮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要求,落實尺度、

距離、方向等地理學科核心知識,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和地圖”模塊所包含

的課標內容進行整體作業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作業量,且能夠完成對于學

科核心知識的檢測和鞏固以及對學科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以黃山

旅游這一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一鏡到底”,設置多種不同層級要求的題型,

不僅對學生學習的本節知識內容進行檢測,對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信息獲

取能力,讀圖分析能力都有所反饋。設計開放性題目,保證開放的答題空間。

【操作說明】該作業建議在完成“地球和地圖”的全部內容后完成,預計8

T0分鐘。作業也在對學情認知的基礎上,設計了不同層級要求的題目,便于學

生選擇。(【選做題】部分預計5-8分鐘完成)

8

第二課時:探究作業

手工DIY地球儀

具體步驟:

1、準備一個乒乓球、一捆鐵絲和一大塊橡皮泥。

2、為了讓乒乓球更加符合地球儀的形象,需要在乒乓球的表面畫出赤道和

L匕較重要的經緯線,并在兩極打孔。

3、用鐵絲簡單的做出一個帶有地軸的地球儀線框。

4、把乒乓球安裝在鐵線框的支架上,并在底座上按上橡皮泥增加重量,防

止地球儀頭重腳輕。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簡易的地球儀了。

5、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手機軟件和打印機,打印出和乒乓球大小一致的地

圖,貼到簡易地球儀上,如果可以再畫上一些比較的特殊的經緯線,就更加的

完美。

時間要求:15分鐘左右

【探究作業的設計意圖】該作業設計也是綜合考慮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要

求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對于地理環

境的審美情趣。地理學科具有豐富的實踐內容,所以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究作業

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身邊一些簡單的物品就能制作課

堂上可以用到的學具。

課時作業評價設計:

水平

評價指標

優秀良好合格

考察地球的基本知識和運動的影響

地形圖的認知掌握程度

地圖三要素的考察

建議地球儀的制作

9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看圖

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你對地球北K

的認識會更加深入,也許地球上的美景讓你流連

忘返,但當我們需要確定具體的經緯度或地圖時,

就需要同學將自己所學的知識一一展現出來。同

學們,我們來一起試試吧!

1、讀右側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1)、寫出A、B、C、D點的經緯度。南極

A(,);B(,);

C(,);D(,)

(2)、位于西半球的點是;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點是

位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的點有O

(3)、從高、中、低緯度來劃分A、B、C、D四點,位于低緯度的有

位于中緯度的有o

(4)、B點位于A點的方向。

(5)、從五帶看,A點在,D點在o

2、觀察中國水系圖,請回答流經“王家壩閘”的河是哪條河()

A、長江B、黃河C、淮河D、泗水

10

3、小明是一個粗心的孩子,在看導游圖(如下圖)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圖上

的指向標,告訴同學觀景臺位于大門的正南方,請你幫他改正()

A.觀景臺位于大門的東北方B.觀景臺位于大門的東南方

C.觀景臺位于大匚的西北方D.觀景臺位于大門的西南方

4、滴滴打車是中國近年來很受用戶喜愛的“打車”應用。司機能準確接送

乘客通常會使用下列哪種地圖()

A.省區圖B.當地氣候圖

C.當地景區導游圖D.電子地圖

5、在同一幅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下列地形區呈深褐色的是()

A.東北平原B.黃土高原

C.青臧高原D.四川盆地

繪圖

6、同學們都是才步入新的學校,新的學習生活才剛剛開始,對于新的學校

到處都充滿了好奇,剛好我們才學習了地圖的三要素,可以利用我們所學的知

識,畫一張自己學校的平面圖。

11

繪圖區

12

識圖

7、2022北京冬奧會把中國時間一一二十四節氣作為開幕式的倒計時,把

中國人的浪漫發揮到了極致!而二月四日當天剛好為二十四節氣的開始立春,

那么根據地球的公轉運動所形成的的二分二至圖,我們北半球即將迎來()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8、讀下面地球公轉示意圖(圖1)和經緯網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2中,B點的地理坐標是();C點位于東、西半球中的半球;

B點位于A點的方向。

(2)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杭州舉行,亞運會期間地球

運行在圖1的0

A.甲一乙之間B.乙一丙之間C.丙一丁之間D.甲一丁之間

(3)當太陽直射C點時,圖1中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處,此時北極圈

及其以北地區會出現(極晝或極夜)現象。

(4)圖1中當地球位于公轉軌道的甲處時,A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地球由公轉軌道的丁處向丙處運動過程中,杭州市的白晝將變(長

或短)

9、等高線地形圖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具有很大的

指導意義。某中學興趣學習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究性學習,下圖是興趣學習小組

繪制的安徽省南部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3

(1)由圖中等高線判斷山體部位的名稱:AC

(2)圖中鐵路為走向。圖中DE為鐵路穿過山體時所挖掘的隧

道,隧道口D點與E點的相對高度是米。若量得圖上D與E之間的

直線距離是1.5厘米,則隧道的實地長度是米。

(3)山峰B的海拔范圍是米。

(4)圖示地區大部分為(地形類型)。

(5)他們在探究時發現G坡比F坡更適合開辟成梯田,僅從地形角度考慮,試

說明理由o

后記:

“雙減”政策的落地,將原先擱置在“應試”這一淺灘上的教育之錨拔起,重

新拋向全人、全面發展的深海。在這樣的變革中,效果最易于看見的、也最為凸顯

的就是作業的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