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程_第1頁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程_第2頁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程_第3頁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程_第4頁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

技術規程

TechnicalcodeforBiologicalTreatmentandReuseofLead-Zinc

ConcentrationWastewater

CECS***_202*

(征求意見稿)

1總貝IJ

1.0.1為使我國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工程建設符合國家有關方針、

政策、法令,有效且經濟地進行水資源綜合利用,特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鉛鋅礦選廠選礦廢水采用生物法處理與回用的新建、擴

建和改建工程建設。

1.0.3鉛鋅選礦廢水宜分類收集、處理及回用。

1.0.4鉛鋅選礦廢水處理生物法工藝選擇應根據廢水的BOD5與CODcr的比

值確定。

1.0.5鉛鋅選礦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應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穩定

化、無害化的處理處置原如。

1.0.6鉛鋅選礦廢水處理出水回用應符合用水點水質要求。

1.0.7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工程的設計除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

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2術語

2.0.1選礦廢水Beneficiationwastewater

包括鉛鋅礦選廠廠前廢水、壓濾濾液、充填站溢流水和尾礦庫廢水。

2.0.2預處理Pretreatment

選礦廢水進入生物法前的處理工藝和設施。

2.0.3生物法Bio-trcaimcnt

以去除選礦廢水中碳源污染物為主的活性污泥法。

2.0.4深度處理Advancedtreatment

生物法處理后設置.的處理工藝和設施。

2.0.5回用Reuse

將處理出水用于選廠用水點的過程。

2.0.6污泥Sludge

CO2調節pH值產生的預處理污泥和生化段剩余活性污泥。

2.0.7污泥干排SludgeDryDisposal

對沉淀池排出的含水率較高的污泥經過濃縮、脫水等工藝處理后,形成

含水率較低的固態物質,轉運至固定地點進行干式堆存或安全處置。

3

3工藝選擇

3.1一般規定

3.1.1選礦廢水處理應設置調節池。

3.1.2水處理構筑物的個〔格)數不應少于2個(格)。

3.1.3鉛鋅礦選廠選礦廢水生化處理程度應根據回用水的CODcr要求制定。

3.1.4選礦廢水處理應設置事故池。

3.1.5廢水處理站供電等級應與生產車間相同,獨立的廢水處理站供電應按

二級負荷設計。

3.2設計規模與水質

3.2.1廢水處理站設計規模應按生產排水量平均日流量確定。

3.2.2設計進水COD”應以實測為準,當無實測資料時,宜取200mg/L?

400mg/Lo

323廢水進入生物處理構筑物時BODs/CODs不宜小于0.3。

3.2.4廢水處理站生物處理構筑物進水水溫宜為10℃?37℃,pH值宜為

6.5?9.0,營養組合比(五FI生化需氧量:氮:磷)宜為100:5:1。

3.2.5生物處理進水應控制有害物質允許濃度。有害物質允許濃度不應超過

表3.2.5限值。

表3.2.5生物處理進水有害物質允許濃度(單位:mg/L)

序號有害物質名稱允許濃度序號有害物偵名稱允許濃度

1三價格39錨0.2

2六價格0.510汞0.01

3銅111碑0.2

4鋅512石油類50

5銀213烷基苯磺酸鹽15

6鉛0.514拉開粉100

7鎘0.115硫化物(以S計)20

8鐵1016氯化鈉4000

注:表中允許濃度為持續性濃度,可按日平均濃度計。

4

3.3工藝方案

3.3.1選礦廢水進生化系統前應進行pH值調節。

3.3.2調節pH值后應設置初沉池。

3.3.3生物法宜采用活性污泥法。

3.3.4活性污泥法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采用傳統活性污泥法或SBR法;

2活性污泥濃度宜為2500mg/L-4000mg/L:

3污泥負荷宜為0.05kgBOD5/(kgMLSS?d)?0.2kgBOD5/(kgMLSS?d);

33

4容積負荷宜為0.15kgBOD5/(m?d)?0.6kgBOD5/(m?d);

5污泥回流比宜為50%?100%。

335沉淀池出水宜經過濾后回用。

336回用水宜采用紫外線消毒。

5

4工藝設計

4.1預處理

I格柵

4.1.1調節池前宜設置格柵。

4.1.2格柵的設計參數和要求可按《重金屬污水處理設計標準》CECS92的

有關規定執行。

II調節池

4.1.3調節池容積應根據廢水量變化規律計算確定,停留時間不宜小于4h。

4.1.4調節池應方便沉渣清理,并宜采用機械清理。

III提升泵站

4.1.5提升泵站宜獨立設置。集水池宜與泵房分建,并設于室外。如與泵房

合建,應有可靠的通風設施。

4.1.6水泵的選型和臺數應與廢水的水質、水量及并聯組數相適應,宜按每

組處理構筑物設置1臺工作泵,并應設備用泵;3臺或3臺以上工作泵時,可

采用2臺備用泵。

IVpH值調節

4.1.7pH調節藥劑宜采用CO2,pH值調節終點宜為9.0?9.5。

4.1.8CO2投加量應根據試驗數據確定,當沒有試驗數據時,設計用量宜為

理論量的1.2?1.4倍。

4.1.9每組pH值調節構筑物宜采用2個(格)串聯,總停留時間不宜小于

Iho

4.1.10pH值調節構筑物應設機械攪拌、排空設施和檢修人孔。

V初沉池

4.1.11初沉池宜采用輻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等。

4.1.12初沉池的設計參數應根據廢水處理試驗數據或參照類似廢水處理的

6

初沉池運行參數確定。當沒有試驗條件或缺乏有關資料時,宜按表4.1.12的

規定取值。

表4.1.12沉淀池的設計數據

沉淀池類型沉淀時間(h)表面負荷[m荷n??h)]

斜板(管)沉淀池2.0~2.51.0~2.0

福流沉淀池263.01.0~2.0

平流沉淀池263.01.07.5

4.1.13初沉池的其他要求可按《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中有關規定

執行。

4.2生物處理

I生物反應池和曝氣設施

4.2.1生物反應池有效容積宜按下列公式計算:

1傳統活性污泥法:

Q(S0-Se)

1000LsX

式中:V——生物反應池容積(n?);

Q---生物反應池設計流量(m3/d);

S。——生物反應池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mg/L);

Se——生物反應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mg/L);

L,——生物反應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負荷[kgBODs/(kgMLSS?<!)];

X——生物反應池內的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o

2SBR法:

V=24QS。

1000XLstR

式中:V一一生物反應池容積(m3);

Q---每個周期進水量(m3);

S。——生物反應池進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濃度(nig/L);

X——生物反應池內的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

Ls——生物反應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負荷[kgBODs/(kgMLSS?d)]:

tR——每個周期反應時間(h)。

7

4.2.2生物反應池有效水深宜為4.0m?6.0m。

4.2.3傳統活性污泥法生物反應池宜在有效水深一半處設置放空管。

4.2.4生物反應池的前端宜設置生物選擇池,水力停留時間宜為0.5h?l.Oh。

4.2.5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考慮低水溫的影響。

4.2.6生物反應池宜采用石灰調節池內堿度,石灰投加量應根據試驗確定。

4.2.7生物反應池宜采用鼓風曝氣。

4.2.8生物反應池的標準狀態下供氣量可按下式計算:

G二kBs

s0.28EA

3

式中:Gs——標準狀態(O.IMPa、20℃)下供氣量(m/h);

k——去除IkgBODs需要的氧氣量,取0.7(kgO2/kgBOD5)?L2

(kgOz/kgBODs);

Bs——去除的BODs量(kgBOD5/h);

3

0.28——標準狀態下的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氧量(kgO2/m);

EA一一曝氣器氧的利用率(%)。

4.2.9曝氣器的數量應根據供氣量和服務面積確定,曝氣器宜采用橡膠微孔

曝氣器。

4.2.10計算鼓風機的工作壓力時,應考慮進出風管路系統壓力損失和使用時

阻力增加等因素。

4.2.11鼓風機應設置備用,宜設置單獨的鼓風機房。

4.2.12選擇輸氣管道管材時,應考慮強度、耐腐蝕性和膨脹系數。

II二沉池

4.2.13二沉池宜采用輻流式沉淀池或豎流式沉淀池。

4.2.14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取值應為0.6m3/(m??h)-1.5m3/(m2?h)。

4.2.15二沉池的超高不應小于0.3m。

4.2.16二沉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m?4.0m。

4.2.17排泥管直徑不宜小于150mm。

4.2.18采用靜壓排泥時,二沉池的靜水頭不應小于1.2m。

4.2.19二沉池的出水堰負荷不應大于1.7L/(m-s).

8

II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

4.2.20污泥回流設施宜采用離心泵、混流泵、潛水泵。

4.2.21回流污泥設備臺數不應少于2臺,并應有備用設備。

4.2.22回流污泥設備宜有調節流量的措施。

4.2.23剩余污泥量宜按下列公式計算:

V-X

AX1=~

式中:AXi----剩余污泥量(kgSS/d):

V----生物反應池容積(n?);

X一一生物反應池內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

0c一一污泥齡(d),其值取1075。

4.3深度處理及回用

I深度處理工藝

4.3.1深度處理工藝應根據目標水質選擇。

4.3.2深度處理工藝單元主要包括:混凝、吸附、沉淀、過濾和消毒。

4.3.3深度處理工藝的設計參數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也可參考類似工程運

行經驗確定。

H回用水池

4.3.4選礦廢水處理后宜全部回用。

4.3.5選礦廢水回用前應設回用水池。回用水池停留時間不宜小于lh。

III消毒

4.3.6選礦廢水經生物法處理后,應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工藝宜選用紫外線

消毒。

4.3.7紫外線消毒工藝應在濾后,宜采用明渠式紫外消毒系統。

438紫外線消毒設計劑量,宜通過試驗或根據相似條件工程運行經驗按最

大用量確定。

4.3.9紫外線消毒模塊組應具有不停機維護檢修的條件,應能維持消毒系統

9

的持續運行。

4.3.10消毒設施各有關建筑物的設計,應符合《室外綸水設計規范》GB50013

的規定。

IV輸配水

4.3.11輸配水管路的選擇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綜合確定,并應滿足下列條件:

1沿道路敷設,避開毒害物污染區。

2施工維護方便,節省造價,安全可靠。

4.3.12回水管道宜單獨敷設,并宜采用明設設置。

4.3.13管道輸水方式可采用重力式、壓力式或兩種并用方式。

4.3.14管道應選用耐腐蝕和安裝連接方便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給水管、金屬

復合管、金屬塑料復合管和經防腐處理的鋼管等。

4.3.15管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采用隔熱或防凍措施,室外明設的管道應防

止暴曬或結凍,塑料管道應防止紫外線的侵害。

4.3.16管道上宜安裝水表或其他計量裝置。

4.4污泥處理和處置

I一般規定

4.4.1污泥處理和處置應以減量化為基礎,并考慮資源化與綜合利用。

4.4.2污泥處理和處置方式應根據污泥性質、項目具體特點、自然環境、經

濟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

4.4.3污泥總產量設計應考慮預處理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按下式計算:

△X=AXi+AX2

式中:AX----污泥量(kg,d);

△X]——剩余活性污泥量(kg/d);

△X?——CO2調節pH值預處理污泥量,應根據藥劑投加量計算(kg/d)。

4.4.4污泥系統宜設置計量裝置,可采用濕污泥計量和干污泥計量兩種方式。

4.4.5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水應排到調節池。

10

II污泥濃縮

4.4.6污泥最終處置方式為干排時應進行污泥濃縮,參照《室外排水設計標

準》GB500I4執行。

III污泥脫水

4.4.7污泥干排應進行脫水,參照《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執行。

4.4.8污泥脫水前宜采用石灰進行調理。

IV污泥干化

4.4.9污泥干排宜進行干化,參照《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執行。

V污泥最終處置

4.4.10預處理污泥應根據性質選擇以下處置方式:

1返回配礦工序匯入礦漿;

2安全處置。

4.4.11剩余污泥應根據性質選擇以下處置方式:

1進尾礦濃密機;

2脫水干化后安全處置。

11

5藥劑制備、貯存與投加

5.1藥劑制備

5.1.1CCh可采用含CO2的廢氣或外購液態CO2o

5.1.2CO2廢氣的選用,純度不應小于60%。

5.1.3液態CCh應汽化、減壓穩壓后使用。

5.1.4石灰配制時宜采用氣力輸送或螺旋輸送,避免人工投加。

5.1.5石灰投配方式宜采用濕投,藥劑的溶解宜采用機械攪拌。石灰乳濃度

宜為10%?15%。

5.1.6石灰藥劑溶解次數每日不宜超過3次。

5.1.7絮凝劑配制濃度宜為0.1%-0.3%,可采用氣體攪拌或機械攪拌。

5.1.8絮凝劑配制槽的容積宜按Id的消耗量設計。

5.2藥劑貯存

5.2.1液態CO?貯存和供應系統應設置低溫液態CCh貯罐、汽化器和CO2減

壓裝置。CCh貯存區的低溫儲罐為壓力容器,其設備的安裝、使用及維修應

符合《低溫液體貯運設備使用安全規則》JB/T6898的規定。

5.2.2液態CCh貯存和供應系統設備宜采用露天布置,在CO2貯存區的四周

應設置專用圍欄和進出大門,液態COz貯罐設施宜靠近廠區道路,卸藥地點

及通道應滿足罐車通行要求,并應考慮防雷接地措施。

5.2.3液體CO2貯罐設備的容量及汽化器的汽化面積應根據用氣情況確定。

COZ貯存量宜按15d?30d的消耗量設計。

5.2.4低溫液體CO2宜采用真空粉末絕熱,立式圓筒形貯罐。貯罐的設計、

制造和檢驗應符合《鋼制壓力容器》GB150,《低溫絕熱壓力容器》GB18442

的相關規定,并受《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0004監察。

5.2.5CCh汽化器宜采用電加熱水浴式。

5.2.6CCh減壓裝置應設置兩路互為備用的減壓管線。

5.2.7石灰宜采用粉倉進行貯存。

528石灰藥劑貯量不宜少于15d用量,單個石灰粉倉容積不應小于201/。

12

5.2.9粉狀絮凝劑保存應防潮、防曬。

5.3藥劑投加

5.3.1CCh投加點宜均勻布置于pH調節設施底部。

5.3.2管道、閥門主體材質宜采用SS304及以上等級不銹鋼,管道連接方式

宜采用焊接。

5.3.3CO2氣體輸送管道大應直接埋地敷設。當架空敷設管道位于人行通道

上方時,應設置防護設施。

5.3.4CCh氣體輸送管線應從不低于pH調節設施液面以上接入,并應采取真

空破壞器等防虹吸回流措施。

5.3.5石灰乳液的輸送管道宜設P1流管或采取防止管道堵塞的措施。

5.3.6石灰乳投藥系統應有定量投藥的設施和指示投藥量的計量儀表,藥劑

投加宜采用變頻控制,反應槽內應設置pH值指示儀表。

5.3.7絮凝劑的投加宜采用隔膜計量泵投加,投加量可調控。

5.3.8絮凝劑投加點宜位為沉淀池進液管口位置。

13

6檢測與控制

6.1一般規定

6.1.1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工程設計應根據工程規模、工藝流程、運

行管理要求確定檢測和控制內容。

6.1.2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工程應配置相關的檢測儀表和控制系統。

6.1.3自動化儀表和控制系統應確保選礦廢水處理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6.1.4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宜兼顧現有、新建和規劃的要求。

6.2檢測

6.2.1廢水站進、出水應按國家現行排放標準和環境保護部門的要求,設置

相關項目的檢測儀表。

6.2.2提升泵站和廢水處理站各處理單元宜設置生產控制、運行管理所需的

檢測和監測儀表。

6.2.3下列各處應設置相關監測儀表和報警裝置:

1提升泵站:硫化氫IHzS)濃度、甲烷(CHQ濃度;

2PH調節設施:pH值測量儀;

3初沉池、二沉池:泥位測量儀、濁度測量儀;

4其他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密閉房間或空間:硫化氫(FhS)等相應氣

體濃度。

6.2.4生物反應池應設置溶解氧在線測定儀,宜設置pH值測量儀。

6.2.5地勢低洼且CO2氣體易于聚集處,應設置CO2氣體探測器。一級報警

設置值宜小于等于體積濃度的0.5%,二級報警值宜小于等于體積濃度的1%。

探測器安裝高度應高出地面0.3m。

6.2.6液態CO2儲罐液位測量宜選擇差壓式液位計。

6.2.7CCh流量計宜選用標準節流計、渦街流量計或科氏力質量流量計。

6.2.8參與控制和管理的機電設備應設置工作和事故狀態的檢測裝置。

14

6.3自動化

6.3.1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工程設計宜采用集中監視、分散控制的自

控控制系統,設備就地控制宜設置在現場,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宜設置在中控

室控制。

6.3.2成套設備控制系統應接入選礦廢水處理工程中央控制系統。

6.3.3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應符合《城鎮排水系統電氣與自動化工程技術標

準》CJJ/T120及《自動化儀表選型設計規范》HG/T20507的規定。

6.3.4pH調節宜通過pH值自動控制CCh氣體投加量。

6.3.5生物反應池控制系統應具備機電設備事故狀態下安全控制功能。

6.4信息化

6.4.1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應實時監測和控制各監控對象,并自動生成操作

記錄、遙信變位、事故記錄等實M數據。

6.4.2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應有信息收集、處理、控制、管理和安全保護功

能。

6.4.3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應有實時數據與歷史數據分類功能。

6.5智能化

6.5.1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宜具有自動分析實時數據與理論數據功能。

6.5.2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宜具有自動采集的在線儀表監測數據功能。

6.5.3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宜有自動調節工藝參數功能。

6.5.4生物反應池宜通過變頻器調節曝氣量和回流量c

15

7調試與運行

7.1一般規定

7.1.1所有關鍵設備安裝到位,構筑物閉水試驗合格,滿足以下條件后方可

進行調試:

1工程建設、現場消缺、場地清潔及相關專業驗收已全部完成;

2調試團隊組建完畢,與工程設計及建設單位完成技術交底,熟悉各類

設備的操作方法并完成安全培訓:

3備品備件、專用工具、藥劑、耗材、調試設備及儀器準備就緒;

4廢水、自來水、電、氣、物流等保障條件滿足調試要求;

5制定調試計劃及應急處置預案,落實安全措施。

7.1.2設備調試應按單機調試、清水聯動調試、帶負荷調試的順序進行。

7.1.3C02貯存及投加系統、泵、鼓風機等重要設備的首次啟動及調試應在

專業設備制造商的指導下法行。

7.1.4CCh貯存系統為壓力容器,操作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方可上崗。巡檢、

操作及檢修時,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

7.1.5廢水處理及回用設施的運行和維護工作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高效管理、低碳運行”的原則。

7.1.6運行方應結合實際建立崗位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設施和設備維

護保養手冊及應急處置預案等管理制度,并應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

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技術規范》

HJ2038和《低溫液體貯運設備使用安全規則》JB/T6898的有關規定。

7.2單機調試

7.2.1單機調試應按照設計文件、設備使用說明書、設備安裝維護手冊的要

求執行。

7.2.2各類管道的材質、管徑、高程、連接及色標等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

精度不得低于設計規定值,廠區標識標牌應設置齊全。

7.2.3單機調試應按照設計文件和設備技術資料的要求,對單機設備進行不

16

帶電操作和測試,檢驗基本機械性能,應對允許空轉的單機設備進行帶電操

作和測試,檢驗單機設備的機械、電氣、自控性能及噪音控制水平。

7.2.4調試過程中應詳細記錄設備的各項工況參數,進行統計和分析:

7.3清水聯動調試

7.3.1單機調試資料齊全,對參與聯動調試的設備重新進行開機前檢查。

7.3.2清水聯動調試應就近取用清潔水源,水溫應高于4℃。各處理構筑物液

位達到調試要求的最低液位后,方可啟動清水聯動調試。

7.3.3清水聯動調試應按照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聯動測試和修正,直至滿

足設計要求。

7.3.4系統聯動的連續無故障運行時間不應低于72小時。

7.3.5調試過程中應詳細記錄設備及系統聯動的各項工況參數,編寫調試日

志,并在調試合格后,及時編制調試報告。

7.4帶負荷調試

7.4.1清水聯動調試資料齊全,具備排污條件。

7.4.2調試前應確認各類閥門及閘門的開、閉狀態符合要求。

7.4.3廢水進水水質應符合設計要求,調試進水量應分次、逐步提升。

7.4.4CO2的投加量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

7.4.5接種污泥宜選用與行處埋廢水相似的陵水處埋設施的新鮮活性污泥。

7.4.6污泥馴化前,宜對接種污泥進行悶曝。悶曝時曝氣量不宜過大,悶曝

時間應根據具體水質和污泥活性恢復情況確定。

7.4.7污泥馴化期間,應根據廢水水質,補充微生物生長所必要的營養鹽。

7.4.8當生化池內廢水的各項污染物指標均有大幅度下降時,應對生化池進

行換水操作,換水量應根據活性污泥的適應情況確定。

7.4.9出水各項污染物指標應達到設計要求,且連續穩定運行的時間不應少

于5天。

7.4.10帶負荷調試期間,應對各項水質指標進行化驗分析。

17

7.5試運行

7.5.1廢水處理及回用設施調試合格后,應及時轉入試運行。

7.5.2試運行時間不宜少于15天。

7.5.3試運行期間應對廢水處理及回用設施的運行管理情況進行總結。

7.6運行管理

7.6.1運維單位應建立運行管理規章制度及運維操作規程,并應填報運行記

錄,建立日常運行臺賬。

7.6.2運行管理應建立標準化、平臺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管理體系。

7.6.3運維單位應對藥品和藥劑妥善放置與保管。

7.6.4柵渣、沉砂、污泥、危廢應實現全收集,并應滿足4.4.10條要求。

7.6.5運維單位應在相關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和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7.6.6運維單位應配套安全防護設施設備與用品,并應定期進行風險識別、

隱患治理、安全檢杳和應急演練。

7.7維護保養

7.7.1運維單位應對各類設施進行分類管理和維護保養。

7.7.2運維單位應按設計文件等技術資料的要求,定期對各類設施進行檢查

和維護保養,及時處理跑、冒、滴、漏、堵、帶病運行、超期運行等問題,

并做好記錄。

7.7.3廢水處理構筑物的堰口及池壁應保持清潔、完好。蓋板、爬梯、護欄

等輔助設施,應定期檢查和加固。

7.7.4維護及維修人員應經專業培訓合格。

7.8安全管理

7.8.1運維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責任制度、風險辨識及隱患

排杳治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制度、職業安全與健康教育培訓制度等。

7.8.2運維單位應建立廠區防火制度,并應定期開展消防培訓和消防演練。

783危險區域應設置警示裝置。

18

7.8.4化驗室人員應配備防護設施。

7.8.5有限空間作業人員與安全保障管理人員須獨立設置,安全保障管理人

員嚴禁進入有限空間。有限空間作業必須按照安全作業方案及應急預案執行。

7.9異常與應急處置

7.9.1運維單位應建立生產安全事故異常與應急處置預案體系,對安全風險

較大的重點場所制定異常與應急處置方案。

7.9.2廠區內應配置應急處置設施,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物資,并應定

期檢查、維護和保養。

7.9.3運維單位應建立安全生產異常及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制度。

7.9.4發生斷電事故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7.9.5貯存及輸送CO2的管道及閥門凍結堵塞時,應采用70口?80ZI熱空氣解

凍,嚴禁采用重物敲擊、火烤或冷水噴淋等方法解凍。

7.9.6CO2泄漏時的處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道及閥門出現CO?局部滲漏時,應立即關閉CO2儲罐出液閥,進入

滲漏區域的檢修人員應手持CO2探測儀,待檢測安全后再進入;

2管道開裂及閥門破裂等出現CO2大量滲漏時,檢修人員須穿著防凍服、

佩戴呼吸機進入現場操作;

3罐體出現大量COz泄漏時,應立即疏散下風口人員,遠離儲罐。

7.9.7當人員出現CO2中毒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井采取急救措施。

19

8安全環保與節能

8.1安全

8.1.1生產性構筑物應設置操作平臺、走道板、安全護欄和扶手。

8.1.2廢水處理系統水池、坑應設置防護欄桿或蓋板,并應設置安全警示標

牌。

8.1.3設備的轉動部分應設置防護裝置。

8.1.4用電設備應進行接零接地保護。

8.1.5控制系統應設置設各運行的安全狀態顯示和危險報警設施,并宜通過

自動控制系統控制設備啟停。

8.1.6C02儲罐區應設置在專門區域并設置圍墻或護欄,現場應設置CO?危

險性質說明標志和安全警示標牌。

8.1.7提升泵站、污泥脫水間和放置消毒設施的建筑物內應設置安全和通風

設施。

8.1.8廢水處理站的消防設計宜結合鉛鋅選礦廠消防系統綜合考慮,并應符

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有色金屬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630

的有關規定。

8.2環保

8.2.1選礦廢水處理系統產生的廢水及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水,應收

集至調節池。

8.2.2廢水處理站各工序產生的污泥應根據污泥性質選擇適宜的處置工藝,

并應妥善處置。

8.2.3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宜收集后進行處理。

8.2.4設備選型應采用低噪聲設備,噪聲排放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

聲排放標準》GB12348的有關規定。

8.3節能

8.3.1廢水處理系統總平面宜采用工藝流程簡短、順暢的布置。

20

8.3.2設備、管道應選用節能型產品。

8.3.3風機、水泵應采用高效節能電機,宜采用變頻調速。

21

附錄A原水氮磷成分調查

表A國內部分鉛鋅選礦廠廢水氮磷成分典型值

TNNH3-NTP

廢水來源

(mg/L)(mg/L)(mg/L)

南丹南國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7.550.921.00

坑馬選廠廢水

云南馳宏鋅鋁股份有限公司會澤分公司

24.202.531.62

選廠廢水

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2.030.120.15

凡口鉛鋅礦選廠廢水

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郴州

12.001.351.00

大金礦業公司選廠廢水

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郴州

5.650.740.74

大金礦業公司尾礦庫廢水

22

附錄B初沉池底泥成分分析及剩余污泥毒性鑒別

表B初沉池底泥成分分析與剩余污泥毒性鑒別

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

云南馳宏鋅鋁股份有限公司

任公司郴州大金礦業公司初

會澤分公司初沉池底泥

檢測因子單位沉池底泥

浸出濃度浸出濃度

碑(以總以計)刖檢出限以下127.0

鉞(以總被計)mg/L檢出限以下一

汞(以總汞計)膽L0.318.73

鉛(以總鉛計)mg/L0.110.152

總格mg/L檢出限以下—

六價輅mg/L檢出限以下一

銅(以總銅計)mg/L0.020.042

鎘(以總鎘計)mg/L0.010.04

總銀mg/L檢出限以下—

鋅(以總鋅計)mg/L3.377.49

銀(以總銀計)mg/L檢出限以下—

鋼(以總釧計)mg/L檢出限以下

硒(以總硒計)Mg/L0.87—

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鈣)mg/L0.541.88

鍬化物(以CN計)mg/L檢出限以下一

甲基汞ng/L檢出限以下—

烷基汞

乙基汞ng/L檢出限以下一

初沉池底泥浸出液的檢測因

初沉池底泥浸出液的檢測因

子中碎、鉛、銅、鎘、鋅和氟

子未超過《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化物均超過《危險廢物鑒別標

浸出毒性鑒別》(GB

準浸出毒性鑒別》(GB

5085.3-2007)標準濃度限值;

污泥毒性鑒別5085.3-2007)標準濃度限值:

且其浸出液腐蝕性(pH值)

且其浸出液腐蝕性(pH值)

未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腐

木?在《危險廢物鑒別標準腐

蝕性鑒別》(GB5085.1-2007)

蝕性鑒別》(GB5085.1-2007)

標準限值規定的范圍內。

標準限值規定的范圍內

23

本規程用詞說明

1為便于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

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

或“應按……執行”。

24

引用標準名錄

《重金屬污水處理設計標準》CECS92

《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OO13

《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

《低溫液體貯運設備使用安全規則》JB/T6898

《鋼制壓力容器》GB150

《低溫絕熱壓力容器》GB18442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0004

《城鎮排水系統電氣與自動化工程技術標準》CJJ/T120

《自動化儀表選型設計規范》HG/T20507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技術規范》HJ2038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規程》CJJ131

《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

《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

《有色金屬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630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

鉛鋅選礦廢水生物法處理與回用

技術規程

CECS***-202*

條文說明

(征求意見稿)

目次

目次..............................................................27

1總則...........................................................1

2術語...........................................................2

3工藝選擇.........................................................3

3.1一般規定.....................................................3

3.2設計規模與水質...............................................3

3.3工藝方案.....................................................4

4工藝設計.........................................................5

4.1預處理.......................................................5

4.2生物處理.....................................................7

4.3深度處理及回用..............................................8

4.4污泥處理和處置..............................................9

5藥劑制備、貯存與投加...........................................11

5.1藥劑制備....................................................11

5.2藥劑貯存....................................................11

5.3藥劑投加....................................................12

6檢測與控制......................................................13

6.1一般規定....................................................13

6.2檢測........................................................13

6.3自動化......................................................13

6.4信息化......................................................14

6.5智能化......................................................14

7調試與運行......................................................15

7.1一般規定....................................................15

7.4帶負荷調試..................................................15

7.6運行管理....................................................15

7.8安全管理....................................................15

7.9異常與應急處置..............................................16

8安全環保與節能..................................................18

8.1安全.........................................................18

8.2環保.........................................................18

8.3節能.........................................................18

1總貝IJ

1.0.2本條規定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

1.0.4工藝選擇時應注意廢水的可生化性。

1.0.5鉛鋅選礦廢水在處理過程中宜盡量減少污泥的產生。污泥應進行毒性

鑒定,根據最終鑒定結果選擇處置方式。

1.0.6鉛鋅選礦用水要求較高,應把滿足選礦及選別要求作為回用水水質的

目的。

1

2術語

2.0.1廠前廢水主要是選礦廠內精礦和尾礦濃密機溢流水,壓濾濾液包括精

礦和尾礦壓漉液。

2.0.3活性污泥法包括傳統活性污泥法和SBR法。

2.0.5選廠用水點主要包括選礦、沖洗用水等。

2

3工藝選擇

3.1一般規定

3.1.1對連續處理的廢水處理站,水質和水量的變化將使處理條件適時調節

困難,即使是自動化水平較高的廢水處理站,藥劑投加量的變化也滯后于水

質的變化。為了確保處理效果,不使處理站的設計規模過大,規定了應設調

節池,對水量和水質進行均化。當處理對象為尾礦庫廢水時,調節池可利用

水工專業設置的壩下貯水池。

3.1.2根據國內污水廠的設計和運行經驗,處理構筑物的個(格)數,不應

少于2個(格),便于檢修維護。

3.1.3為減小對選別的影響,一般要求處理出水COD,不大于40mg/L。

3.1.4事故或檢修時廢水不能外排,事故池的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個(格)

構筑物的容積。

3.1.5獨立的廢水處理站需考慮停電時,廢水不能及時處理對環境的影響。

3.2設計規模與水質

3.2.1調節池具有水量調節作用,以生產排水量平均日流量確定設計規模是

合適的。

3.2.2調查顯示,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鉛鋅礦選廠綜

合廢水COD”值為150mg/L?400mg/L,典型值為260mg/L;云南馳宏鋅銘股

份有限公司會澤分公司選廠混合廢水CODcr值為231mg/L;湖南柿竹園有色

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郴州大金礦業公司選廠廢水CODcr值為400mg/L;廣東省

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溢流水CODcr值為120mg/L-325mg/L,典型值為

180mg/Lo

3.2.3本規定是滿足生化系統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當廢水B/C比不滿足要

求時,宜采取措施。

3.2.4該條文為生物處理系統的通用規定,鉛鋅礦選廠選礦廢水不滿足生物

處理的需要時.,需在預處理階段進行調整。

3

3.3工藝方案

3.3.1鉛鋅選礦廢水一般為堿性,通過調節pH值,沉淀鉛鋅離子,并促使黃

藥及乙硫氮等有機物分解,可有效提高廢水可生化性,降低部分CODcr。

3.3.2廢水調節pH值后,將會生產碳酸鈣、重金屬碳酸鹽即重金屬氫氧化物,

故需沉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