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朝陽區六年級畢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北京朝陽區六年級畢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北京朝陽區六年級畢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北京朝陽區六年級畢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北京朝陽區六年級畢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試題2024北京朝陽六年級畢業考語文第一部分識字與寫字1.看拼音寫詞語,注意把字寫美觀。通壓此牲苦缺會制2.下列每組詞語中都有一個帶點字的讀音是錯誤的,把它選出來。(1)A.興xīng旺B.丑惡wùC.深重zhòngD.流落luò()(2)A.覺jué察B.系xì統C.解jiě放D.草叢cōng()(3)A.腫脹zhàngB.困kùn境C.剝削xiāoD.單調diào()(4)A.耽dān擱B.傾qīn覆C.徘徊huáiD.沸fèi騰()3.下面詞語中帶點字的讀音和“承載”的“載”讀音不相同的一項是()A.載體 B.載重 C.轉載 D.運載4.下面詞語中帶點字的讀音相同的一項是()A.傳統傳記 B.舍身宿舍 C.炸暗堡油炸 D.頑強強大5.下列每組詞語中都有一個字是錯誤的,把它選出來。(1)A.侵襲B.機器C.書藉D.見微知著()(2)A.匪陡B.哀思C.證實D.翻箱倒柜()(3)A.可靠B.唯恐C.加速D.心平氣合()(4)A.真理B.驚皇C.不禁D.死得其所()6.把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正確解釋選出來。歷程()A.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 B.經歷;經過C.遍;一個一個地 D.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歷法7.把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正確解釋選出來。堅貞不屈()A.委屈;冤枉 B.屈服;使屈服C.彎曲;使彎曲 D.理虧8.“威”字的第四筆是()A.撇 B.橫 C.撇點 D.斜鉤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六年級在中國第九個航天日到來之際,召開了“仰望星空,追逐星辰大海”主題讀書分享會,同學們講述了不同時期航天人的故事。中國航天人zhù就了協同攻堅、不斷超越的中國航天精神,推動了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9.下面詞語中與“攻堅”的“堅”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堅不可破 B.堅持不懈 C.堅如磐石 D.無堅不摧10.材料中把“推動”換個詞,意思保持不變,下面最合適的一項是()A.推移 B.推行 C.推進 D.推廣11.與材料中“舉世矚目”的“舉”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航天事業在國家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B.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這一歷史性時刻值得舉國歡慶。C.2024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武漢舉辦,開展了航天科普系列活動。D.為營造安全文明的參觀環境,中國航天博物館實施全員實名預約參觀的舉措。12.材料中有“zhù就”一詞,其中“zhù”字,小明查《現代漢語詞典》后,根據意思,應該選擇的一項是()A.注:灌入 B.筑:建筑;修建 C.鑄:鑄造 D.助:幫助;辦助第二部分閱讀與積累一、語言的積累。13.小明想引用詩句來形容中國航天人在克難攻堅過程中展現出的堅定信念,下面詩句最合適的一項是()A.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C.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4.小明制作傳統文化小報,需要引用一句和“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相同情感的詩句,符合要求的一項是()A.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B.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D.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15.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指出:當今世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中國的先人們早在2500年前就認識到()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C.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D.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閱讀。常懷一塊“石”劉瑞琪①這時節,家鄉的場邊、地頭、菜園里的大頭菜、勺子菜等長得豐茂,人們喜歡用它們來腌菜。②腌菜程序繁多,要擇洗、晾曬、揉搓、入缸、撒鹽、倒缸等,還有一個程序少不了,要用一塊圓溜溜、滑亮亮的石頭,壓在蓋大瓷缸的木蓋上。這塊石頭,被稱為“壓菜石”或“腌菜石”。小時候,我不明白腌菜缸上為什么要壓著一塊石頭。母親告訴我:缸里腌的那些雜七雜八的菜支棱著,要是不蓋嚴壓實,它們沉不下去,浸不透鹽。如果遇到大風天,蓋子容易被風刮掉,落進去灰塵、垃圾,壓上石頭就穩當了。③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石頭,平常,不起眼,但作用多,可不止用來壓腌菜缸。我小時候頑皮,常隨父親下地玩耍,回家的路上,父親推的一車肥料卸到了地里,獨輪車就空了,我非要坐小車讓父親推回家。父親把我抱到小車的一邊,又到路邊找來一塊大點的石頭,搬到車的另一邊,推著走。對父親這種奇怪的做法,我當然不明白。父親解釋說:“這是‘壓車石’,重量要和另一邊的物兒差不多。要是沒有它壓著,車子偏重,推起來不穩當,容易翻車,你在上面坐著也不安全。有了這塊石頭,兩邊的重量就平衡了,既安全又順當。”④后來,我留意觀察,嶺坡、溝底這些三角四棱的石頭也別有用途。人們割麥割稻,鐮刀用鈍了,田頭找塊平滑一些的石頭,蘸了溝渠里的水,蹲下磨一磨,鐮刀又變得鋒利锃亮。坐渡船到對岸鎮子上學,到了岸,船空了,船老大系上纜繩,也要搬來一塊大石頭壓艙,防止船被大風刮翻。⑤這些小石頭壘墻蓋屋當不了大用處,卻被人們用在生產生活的小環節上,用得恰如其分,也給了我們人生的一點啟示。浮躁時,用“壓菜石”壓住,讓身心沉穩下來;懈怠時,用“磨刀石”及時磨礪,重新煥發精神,激發前進的動力;取得成績驕傲時,用“壓車石”調整心態,免得失去平衡翻車;遇到大風大浪時,用“壓艙石”穩定重心,讓信念不發生動搖。⑥現在的我,心里常常懷有一塊“石”,關鍵時用一用,借勢發力,適得其所,對于人生大有益處。(選自《廣州日報》,有刪改)16.根據短文內容填寫下面表格。種類作用壓菜石把菜壓下去浸透鹽,防止灰塵、垃圾進去。壓車石_______磨刀石_______壓艙石_______17.石頭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請你根據短文內容進行連線。浮躁時壓艙石調整心態,免得失去平衡懈怠時壓菜石穩定重心,信念不動搖取得成績驕傲時磨刀石讓身心沉穩下來遇到大風大浪時壓車石重新煥發精神,激發動力18.受到短文啟發,你心中也可以常懷一塊“石”,它是什么,對你有什么意義,把你的想法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短文,完成練習。第二次綠色革命①世界上的水稻種植,由高稈品種改良為矮稈品種,畝產增加150千克左右,被國際上譽為第一次綠色革命。而水稻雜交,又將比常規品種增產20%~50%,國際上認為這將是第二次綠色革命。②然而,水稻雜交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世界性大課題,難度非常大。國際上許多有此設想的研究人員都喪失了信心,放棄或中斷了研究。許多西方學者甚至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外國搞了多少年沒搞出來,袁隆平能搞出來嗎?”“水稻雜交,只是美好的幻想。”……人們議論紛紛,各種觀點都有。但袁隆平有自己的主意,他既不爭,也不辯。幻想嗎?世界上沒有一種科學不是從幻想開始的。③科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幻想變為現實。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袁隆平展開了科學幻想的翅膀。袁隆平提出了通過“三系”進行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這與當時學術界流行的觀點大相徑庭。他深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實來回答人們的疑問。④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論論證和研究的基礎上,邁出了雜交水稻實驗的第一步:尋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過稻葉,滴進水中。他找啊,找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過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個中國。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帶著科研小組在海南島的南江農場一條雜草叢生的水溝里,終于發現了一株雄蕊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了出來。他們給這株稻子取名為“野敗”,國際上叫它“WA”。袁隆平,終于跨越了成功的第一步。⑤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組突破了難關,一批早熟高產稻破土而出。郁郁蔥蔥的雜交稻,開始在中華大地上生長。從1976年到1989年,累計推廣雜交稻7.6億多畝,增產稻谷2000億千克。⑥中國之聲記者曾多次采訪袁隆平院士,他是稻田里的“追夢人”,他的逐夢腳步從未停下。一句“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這位“雜交水稻之父”守護了近70年。(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閱讀》,有刪改)19.根據短文內容,將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填寫完整。20.面對水稻雜交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不同人的觀點是怎樣的,根據短文內容填寫下面表格。不同人觀點西方學者____________________外國搞了多少年沒搞出來,袁隆平能搞出來嗎?水稻雜交,只是美好的幻想。袁隆平__________21.第④自然段“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了出來”這句話中,你從“跳”字體會到當時他們______的心情,從“小心翼翼”中體會到______的心情。22.在第④自然段中,除了畫線的句子,你還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袁隆平科研小組不懈的努力,用“﹏﹏﹏”畫下來。23.袁隆平院士被稱為稻田里的“追夢人”,結合短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____________閱讀短文,完成練習。北京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年級開展了“魅力非遺”系列主題活動,帶你去了解北京的非遺文化。材料一: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是北京市朝陽區的傳統手工技藝。它濃縮了中國傳統弓箭發展軌跡和弓箭文化,是中國傳統手工工藝的杰出代表,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二:聚元號弓箭制作始創于清朝乾隆時期,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聚元號弓箭因其精準的力道、細膩精致的畫活(弓箭裝飾)成為皇家御用弓箭。到今天,“皇家御用兵工廠”僅剩聚元號弓箭鋪傳承了下來,它是中國現存唯一完整保留傳統弓箭制作技藝的弓箭鋪。材料三:以眼為尺,以手為度,工匠通過上百件專用工具對二十多種天然材料進行純手工加工。通過200多道工序,歷時三四個月之久,才能制成一張正宗的聚元號弓箭。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承襲了中國雙曲反彎復合弓的民族傳統。選用傳統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側一面是貼上牛角,弓身在不上弦的時候,也彎曲呈外翻的弧形,故而稱為反曲復合弓。制作工序大致分成弓的功能性的“白活”和裝飾性的“畫活”以及制作弓弦三個主要階段。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考究,材料上乘,精益求精。(選自人民網《我是“守”藝人——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有刪改)24.圍繞“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這一非遺的介紹,完成下圖。25.結合材料,聚元號弓箭有可能陳列在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的()展廳。A.發展成就區展廳從城市規劃、產業發展、文化提升、環境建設、服務管理等方面集中展示B.未來空間展廳集中展示了朝陽區“十三五”整體發展規劃C.歷史長廊展廳利用文物、展板、多媒體等對朝陽區歷史上重要景觀及事件集中展示D.數字沙盤展廳提供數字城市運營理念和功能架構的系統展示26.在“魅力非遺”主題活動中,同學們對非遺保護進行了相關調研,對“如何做好非遺的傳承”展開了討論。非遺保護現狀:近年來,部分非遺項目由于難見經濟效益和遠離人民生活等問題,傳承形勢依然嚴峻: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面臨無人愿學的窘境;龍鱗裝傳統裝幀技藝目前全國僅有一個傳人……隨著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這些非遺項目正在慢慢消失。同學討論:同學甲:建立完善非遺保護的法律法規,這樣能夠確保非遺保護有法可依。同學乙:可以用現代技術手段,對非遺進行整理和數字化保存。同學丙:可以給非遺傳承人提供生活補貼和工作室建設的支持。結合以上材料,請你就“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非遺保護工作提出具體建議。____________第三部分習作27.習作。即將告別小學生活,回顧六年生活的點點滴滴,你一定有許多不舍,一定有許多記憶深刻的事,有許多難忘的人……請你用具體事例寫出這份情感。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把事情寫具體,表達真情實感;③不少于400字。

參考答案第一部分識字與寫字1.【答案】【詳解】本題考查看拼音寫詞語。首先讀一讀拼音,知道要寫什么詞語,然后寫出正確的詞語,寫完后讀一讀,看看是否正確。注意掌握生字的結構和易錯點。書寫時要注意“宵”“犧”“宴”“控”筆畫較復雜,容易寫錯。書寫時要做到正確、規范、美觀。2.【答案】①.B②.D③.C④.B【詳解】本題考查字音。(1)B.丑惡wù——è。故選B。(2)D.草叢cōng——cóng。故選D。(3)C.剝削xiāo——xuē。故選C。(4)B.傾qīn覆——qīng。故選B。3.【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了多音字。承載(chéngzài)。A.載體(zàitǐ)。B.載重(zàizhòng)。C.轉載(zhuǎnzǎi)。D.運載(yùnzài)。故選C。4.【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多音字。A.chuán/zhuàn;B.shě/shè;C.zhà/zhá;D.都讀qiáng;故選D。5.【答案】①.C②.A③.D④.B【詳解】本題考查字形。(1)C.書藉——書籍。故選C。(2)A.匪陡——匪徒。故選A。(3)D.心平氣合——心平氣和。故選D。(4)B.驚皇——驚惶。故選B。6.【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字義。歷程:指經歷過的事情。歷:經歷;經過。故選B。7.【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字義。堅貞不屈:指意志堅定,有氣節,絕不屈服。屈:屈服。故選B。8.【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漢字筆畫。“威”的筆順:,第四筆是撇點。故選C。【答案】9.D10.C11.B12.C【9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攻堅:攻打敵人的堅固防御工事;“堅”的意思是:(名)堅固的東西或陣地。A.堅不可破:異常堅固,不可摧毀;“堅”的意思是:(形)硬;堅固;B.堅持不懈:堅持到底,絲毫不松懈;“堅”的意思是:不動搖;C.堅如磐石:堅固得像大石頭。形容非常堅固,不可動搖;“堅”的意思是:(形)硬;堅固;D.無堅不摧:能夠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特別強大;“堅”的意思是:(名)堅固的東西或陣地;故選D。【10題詳解】本題考查近義詞。“推動”的意思是:使事物前進;使工作展開。A.“推移”的意思是:(時間、形勢、風氣等)移動或發展;B.“推行”的意思是:普遍實行;推廣(經驗、辦法等);C.“推進”的意思是:推動而使之前進;D.“推廣”的意思是:擴大事物使用的范圍或起作用的范圍;根據詞義我們可以看出,C選項有推動的意思。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舉世矚目:全世界的人都注意著;“舉”意思是:整個。A.舉足輕重:一挪腳就影響兩邊分量的輕重,形容有實力,所處的地位很重要,一舉一動都對全局有重大影響;“舉”意思是:向上抬,向上托;B.舉國歡慶:全國上下都在歡呼雀躍;“舉”意思是:整個,全部;C.舉辦:舉行(活動),辦理(事業);“舉”意思是:發起,興辦;D.舉措:舉動,措施;“舉”意思是:采取、實施;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字詞解釋。鑄(zhù)就——鑄造成。故選C。第二部分閱讀與積累一、語言的積累。13.【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俗語、古詩詞的理解。A.“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出自《長歌行》,主要是告誡人們要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奮斗,否則老了會后悔。這句詩強調的是時間和努力的寶貴性,但并未涉及堅定信念的內容,所以不太適合用來形容航天人的信念。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句詩出自古訓《增廣賢文》,意思是不要說你走得早,還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它強調的是競爭和勤奮,同樣沒有直接體現堅定信念的主題。C.“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詩出自明代于謙的《石灰吟》,表達的是作者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的高尚品質,但這里的“留清白在人間”更多是指保持高尚的品格,而非堅定信念。D.“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出自清代鄭燮(鄭板橋)的《竹石》,描述的是竹子在經歷無數次的磨難和打擊后仍然堅韌不拔,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都毫不退縮。這句詩非常貼切地體現了中國航天人在克難攻堅過程中展現出的堅定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故選D。14.【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古詩句的理解。題目要求找到與“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相同情感的詩句。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因此,我們需要尋找另一句同樣表達思念之情的詩句。A.“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雖然美麗,但并沒有直接表達思念之情。B.“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人在異鄉重陽節時想起家鄉的兄弟們都在登高,而自己卻不能與他們同樂,因此感到孤單和思念。這與“不知秋思落誰家”所表達的情感是一致的。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詩出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雖然表達了離別時的不舍,但更多地是強調即將面臨的孤獨和無人陪伴,而不是對遠方親友的思念。D.“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句詩描繪了一幅宮廷景象,沒有表達出思念之情。故選B。15.【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能力。題目中主要抓住“變革創新”這個詞語來分析理解,然后選擇出適合該詞語意思的句子填入。“變革創新”的意思是指改掉舊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事物更合理完善,并開創性的事物。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本句話出自《勸學》,意思是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比喻人經過學習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不符合句意。B.“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含義是強調讀書時必須專心致志,每一個字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價值千金。不符合句意。C.“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意思是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考驗,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不符合句意。D.“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道家經典著作《文子》。這句話的大意是說,人們應該基于當下現實,如果百姓能夠獲益,不必效法古代規定;如果能把事做得體,也不必遵循俗法。符合句意。故選D。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答案】16.①.使車子兩邊重量平衡,既安全又順當磨鐮刀。②.鐮刀變得鋒利锃亮。③.防止船被大風刮翻。17.18.我心中常懷一塊“加壓石”,經常給自己施加壓力。因為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正如紀伯倫所說:“只有在你被追逐的時候,你才會快跑。”【16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從第③段“這是‘壓車石’,重量要和另一邊的物兒差不多。要是沒有它壓著,車子偏重,推起來不穩當,容易翻車,你在上面坐著也不安全。有了這塊石頭,兩邊的重量就平衡了,既安全又順當。”可以看出,壓車石能夠平衡獨輪車兩邊的重量,保障推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第④段“人們割麥割稻,鐮刀用鈍了,田頭找塊平滑一些的石頭,蘸了溝渠里的水,蹲下磨一磨,鐮刀又變得鋒利锃亮。”這里清晰地表明了磨刀石可以幫助人們將變鈍的鐮刀重新磨得鋒利,方便進行勞作。從第④段“坐渡船到對岸鎮子上學,到了岸,船空了,船老大系上纜繩,也要搬來一塊大石頭壓艙,防止船被大風刮翻。”能夠知道壓艙石通過增加重量,保證了空船在大風中的平衡,避免船只被刮翻。【1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從第⑤段“浮躁時,用‘壓菜石’壓住,讓身心沉穩下來”可以看出,當人浮躁時,應像壓菜石壓住腌菜一樣,讓自己沉穩下來。在第⑤段“懈怠時,用‘磨刀石’及時磨礪,重新煥發精神,激發前進的動力”,這里明確指出在懈怠時,需要用磨刀石的磨礪作用來激勵自己,重燃動力。第⑤段“取得成績驕傲時,用‘壓車石’調整心態,免得失去平衡翻車”,表明在取得成績驕傲時,應如壓車石平衡車子一樣調整心態,避免失衡。由第⑤段“遇到大風大浪時,用‘壓艙石’穩定重心,讓信念不發生動搖”可知,在面臨重大困難和挑戰時,要像壓艙石穩定船只一樣穩定自己的信念和重心。【18題詳解】本題考查開放探究。首先,需要明確自己心中常懷的“石”是什么,它可以是一種品質,如堅韌、謙遜、勇敢等;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物品,具有象征意義,比如一本書、一支筆等;還可以是一個場景或經歷,如某次比賽的失敗、一次成功的合作等。然后,闡述其對自己的意義。可以從它如何在困難時給予支持、迷茫時指引方向、驕傲時敲響警鐘等方面來展開,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受,詳細說明它對自己成長、學習、生活等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示例:我心中常懷一塊“失敗之石”,它時刻提醒我,成功并非一帆風順,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每當我因為一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時,它會讓我冷靜下來,明白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每當我面對新的挑戰想要退縮時,它又會激勵我勇往直前,因為曾經的失敗讓我明白,不嘗試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答案】19.提出“三系”設想尋找水稻植株六年后找到“野敗”20.①.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②.人們③.偏要啃這塊“硬骨頭”(或是把幻想變成科學或是立志進行水稻研究)21.①.驚喜②.珍惜22.他找啊,找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過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個中國。23.角度1: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角度2:把科學幻想變為現實【19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文章第①②自然段,講述的是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文章第③自然段,講述的是袁隆平提出了通過“三系”進行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文章第④自然段,講述的是袁隆平尋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六年后找到“野敗”。文章第⑤⑥自然段,講述的是雜交稻培育成功。【20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人物觀點的分析。①結合“許多西方學者甚至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語句可以知道西方學者的觀點是: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②由“‘外國搞了多少年沒搞出來,袁隆平能搞出來嗎?’‘水稻雜交,只是美好的幻想。’……人們議論紛紛,各種觀點都有。”這些文句可知,這些觀點出自人們之口。③由語句“但是,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以及語句“幻想嗎?世界上沒有一種科學不是從幻想開始的。”可知,袁隆平立志要研究雜交水稻,將幻想變成現實。【21題詳解】本題考查對關鍵字詞以及語句的理解。第④自然段結合上下文可知,為了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袁隆平和助手們吃盡了辛苦、耗費了六年時間、跑遍了半個中國,經過不懈努力,終于發現了一株雄蕊花粉敗育的野生稻。此時此刻,“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了出來”,“跳”表現出他們的驚喜和急切的心情;“小心翼翼”表現出了他們特別珍惜,生怕有任何閃失弄壞了,有如獲珍寶一般。【22題詳解】本題考查對關鍵句子的理解。仔細閱讀第④段。他找啊,找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過去了。尋找的時間長,耗時六年,可以感受到袁隆平科研小組不懈的努力。袁隆平跑遍了半個中國。尋找的范圍大,可以感受到袁隆平科研小組不懈的努力。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了出來。尋找的了一株雄蕊花粉敗育的野生稻,從他們的動作側面反映科研小組的尋找樣本不容易。【23題詳解】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袁隆平稻田逐夢,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文章第②自然段,外國學者、研究人員、人們對袁隆平諸多質疑,但他認為“世界上沒有一種科學不是從幻想開始的。”并開始了逐夢之路。文章第③④自然段,袁隆平提出了通過“三系”進行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實來回答人們的疑問。為尋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歷盡艱辛、耗時六年、走遍大江南北,終于尋到一株雄蕊花粉敗育的野生稻,離夢想又近了一步。第⑤自然段,袁隆平科研小組突破了難關,一批早熟高產稻破土而出,實現了增產。讓科學幻想變成現實。但他的逐夢腳步從未停下,“把飯碗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袁隆平院士守護了近70年。袁隆平院士不愧是稻田里的“追夢人”。【答案】24.歷史悠久制作考究,材料上乘材料三,好處:詳略得當,更加突出了聚元號弓箭的制作技藝是傳統手工藝杰出的代表。25.C26.應該建立完善非遺保護的法律法規,這樣能夠確保非遺保護有法可依,用現代技術手段,對非遺進行整理和數字化保存,給非遺傳承人提供生活補貼和工作室建設的支持。【24題詳解】本題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提取關鍵信息。在解答時,要充分閱讀文本,理解文本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表達自己的看法。根據材料二中“聚元號弓箭制作始創于清朝乾隆時期,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可知這一非遺工藝歷史已非常悠久;根據材料三中“選用傳統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側一面是貼上牛角,弓身在不上弦的時候,也彎曲呈外翻的弧形,故而稱為反曲復合弓。制作工序大致分成弓的功能性的‘白活’和裝飾性的‘畫活’以及制作弓弦三個主要階段。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考究,材料上乘,精益求精”,得出“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這一非遺制作技藝考究,材料上乘的特點;文章中材料一、材料二略寫了“聚元號弓箭制作技藝”的介紹和歷史由來,材料三詳寫了其制作工藝,運用了詳略得當的手法,突出了聚元號弓箭的制作技藝是傳統手工藝杰出的代表。故答案為:歷史悠久;制作技藝考究,材料上乘;材料三,好處:詳略得當,更加突出了聚元號弓箭的制作技藝是傳統手工藝杰出的代表。【25題詳解】本題考查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根據材料二中“聚元號弓箭制作始創于清朝乾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