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_第1頁
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_第2頁
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_第3頁
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_第4頁
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鹵化反應及其工藝概述的課件§3.1概述

一、定義從廣義上講,向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上引入鹵素原子的反應,叫做“鹵化”,根據引入分子的不同,可分為氟化、氯化、溴化、碘化等。5/19/20252二、鹵化的目的賦予有機化合物新的功能鹵素基團被親核置換制備中間體5/19/20253阻燃鹵化物5/19/20254制備中間體5/19/20255三、引入鹵素的方法1,加成法(加成鹵化)2,取代法(取代鹵化)3,置換法

5/19/20256加成鹵化5/19/20257取代鹵化5/19/20258置換法5/19/20259四、常用的鹵化劑1鹵單質2鹵化物3酰鹵化合物5/19/202510F2,Cl2,Br2,I2;F2活性太強,常用于間接取代,有時需要用惰性氣體稀釋鹵單質5/19/202511

5/19/202512鹵化物5/19/202513酰鹵化合物光氣

硫酰氯(二氯硫酰)

次鹵酸鹽

5/19/202514§3.2氯化反應

置換已有取代基芳環上的取代氯化(親電取代)側鏈氯化加成氯化烷烴的取代氯化

5/19/202515置換氯化鹵原子置換有機分子中的其他基團(非氫原子)的反應,稱之為置換鹵化反應。特點是無異構產物,不發生多鹵化,產品純度高,但比直接取代鹵化的步驟多。在制藥及染料工業中應用較多。5/19/202516置換NO2

置換磺酸基置換重氮基置換羥基5/19/202517置換NO2

5/19/202518此置換反應為自由基反應機理5/19/202519置換磺酸鹽蒽醌環上的磺酸基十分容易被氯基置換。它在工業上用于制備1-氯蒽醌和1,5-二氯蒽醌。

由于不同位置的氯代蒽醌具有不同的熔點,而鹵基置換蒽醌環上的磺酸基的反應幾乎是定量進行的,因此,也常作為分折蒽醌磺酸的方法之一。5/19/202520置換重氮鹽(Sandmeyer)5/19/202521置換羥基常用鹵化劑有鹵化氫、含磷鹵化物和含硫鹵化物。

置換醇羥基

親核置換反應,反應歷程:

5/19/202522醇羥基的活性大小為:叔羥基>仲羥基>伯羥基;叔醇與濃鹽酸順利反應鹵素陰離子的親核能力大小的顧序為:HI>HBr>HCl>HF可逆反應,增加醇和鹵化氫的濃度并不斷移去產物和生成的水,有利于加速反應和提高收率。5/19/202523對于低碳醇的置換需要有催化劑的存在。

濃硫酸是反應劑也是催化劑。在置換催化鹵化過程中,有的催化劑促使醇質子化,加速反應的進行,例如ZnCl2。5/19/202524置換酚羥基5/19/202525用鹵化亞砜和鹵化磷對羥基的置換,多用于對高碳醇、酚或雜環羥基的置換反應。

5/19/202526置換羧羥基5/19/202527芳環上的取代氯化反應歷程反應通式為:ArH+X2=ArX+HX芳環上的取代鹵化反應,是典型的親電取代反應。進攻芳環的活潑質點,都是鹵正離子(X+),不管使用什么類型的催化劑,它們的作用都是促使鹵正離子(X+)的形成。5/19/202528以金屬鹵化物為催化劑的反應歷程以硫酸為催化劑的反應歷程以碘為催化劑的反應歷程以次鹵酸為催化劑的反應歷程

5/19/202529以金屬鹵化物為催化劑工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泛的鹵化反應常用的鹵化物有FeCl3、A1Cl3、ZnCl2等以FeCl3催化氯化為例其催化反應機理:由于鹵化金屬的強極性,促使氯分子極化,而生成氯離子(Cl+)。5/19/202530反應過程并不消耗催化劑,因此催化劑用量極少。以苯的氯化為例,少量三氯化鐵能溶解在苯中,苯的氯化是均相反應,FeCl3用雖僅為原料量的萬分之一就足夠了。提高苯的質量,三氯化鐵的濃度還可以降低到0.002-0.004%wt有資料表明,最有效的催化劑可能是三氯化鐵的一水合物(FeCl3·H2O)。當二者的分子比(FeCl3︰H2O)為l時,反應速度常數為最大值。大于1時,反應速度常數減小。因此,在氯化反應中,原料含有微量水份(必須保持FeCl3︰H2O≥1),可以生成復合催化劑,能加速反應的進行。5/19/202531以硫酸為催化劑5/19/202532以碘為催化劑以碘為催化劑是通過氯化碘分解出的碘正離子與氯氣作用,促使生成氯正離子(Cl+)和氯化碘(ICl),以此反復進行。5/19/202533以次鹵酸為催化劑反應中有質子存在,促使生成鹵正離子而加速了反應的進行。5/19/202534苯環上有吸電子基團存在時,反應較難進行,常需要加入催化劑。當苯環上有給電子基團時,反應容易進行,有的甚至可以不需要催化劑。例如,酚類、胺類及多烷基苯的氯化。由于氯分子本身易受到芳環的極化,能夠順利進行反應,其反應歷程:

5/19/202535反應動力學芳環上的氯化反應屬于連串反應。即第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又是下一步反應的反應物,以此相連串進行的反應。例如苯的氯化:5/19/202536芳環的鹵素取代反應屬于親電取代反應。而氯取代了芳環上的氫原子以后,雖然使芳環鈍化,但氯基同時有向芳環供給電子的能力,因此,一鹵化后,由于產物對親電取代反應仍具有相當的活潑性,使二鹵化反應比較容易進行。

5/19/202537苯在硝化、磺化、氯化中k1/k2值的比較反應類型硝化磺化氯化k1︰k2105~107103~104~1015/19/202538

苯的一氯化與氯苯的進一步氯化反應的速度常數相差只有10倍左右。實驗證明,在鹵化反應中,隨著反應生成物濃度的不斷變化,使各級反應的反應速率也相應發生較大的變化。例如,在苯的氯化中,當苯中的氯苯含量為1%(質量)時,一氯化速度比二氯化速度約大842倍;當苯中的氯苯含量為73.5%(質量)時,兩種速度幾乎相等。在苯的氯化中,隨著一氯苯的不斷生成,二氯化反應速度不斷增加,以致生成較多的二氯化物及多氯化物。5/19/202539影響因素及反應條件的選擇氯化深度的影響混合作用的影響反應溫度的影響原料純度的影響催化劑的選擇反應介質的選擇

5/19/202540氯化深度的影響5/19/202541問題為什么要控制反應深度?什么是反應氯化深度?降低氯化反應的深度,能減少多氯化產物的產率嗎?依靠降低氯化反應的深度有什么短處?如何監測氯化反應的深度?5/19/202542環上取代氯化反應為連串反應,由于氯苯的用途比二氯苯大,因此反應深度的控制具有實際的意義氯化深度可以用參加氯化反應的原料的百分數來表示5/19/202543苯的一氯化反應速度常數,在常溫下僅比二氯化大8.5倍左右。因此要想在一氯化階段少生成多氯化物,就必須嚴格控制氯化深度從動力學研究及下圖中亦可以看出,隨著X值的增加,苯的轉化率增加,一氯苯的含量雖然隨著增加,但二氯苯的含量也隨之增加5/19/202544氯苯生成量最大時

73.5%

20.4%

6.1%5/19/202545為了減少多氯化產物的產率,可以依靠降低氯化反應的深度但剩余的苯愈多,則從反應混合物中回收的苯量將愈多,操作費用及損耗將增大,設備的生產能力將下降可以由出口處氯化液的比重來控制氯化深度5/19/202546

混合作用的影響如果攪拌效果不好或對反應器型式選擇不當、傳質不勻,使反應生成的產物未能及時離開,又返回到反應區域促進連串反應的進行,這種現象,稱為反混作用。一氯苯的生產工藝經歷三個階段:單鍋間歇式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多鍋連續氯化(多鍋連續生產中反混作用嚴重)塔式沸騰連續反應5/19/2025475/19/202548反應溫度的影響K(k2/k1)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何解決散熱?5/19/202549苯的氯化反應溫度與K的關系T℃18℃25℃30℃k2/k10.1070.1180.123一般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較難進行的反應,隨著溫度的增加反應速度明顯增加。在取代氯化反應中,T↑,K↑在早期的氯苯生產中,為了防止二氯苯生成過多,盡可能控制反應在35~40℃下進行。5/19/202550每生成1mol氯苯,放出約131.5kJ(31.4kcal)的熱量,要維持在低溫反應,反應器需要較大的冷卻系統,生產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隨著溫度的升高,K增加的并不十分顯著,溫度的影響比反混作用的影響要小得多。因此,在近代的一氯苯生產中,普遍采用在氯化液的沸騰溫度下(78-80℃),用塔式反應器或者列管式氯化器進行反應。過量苯的氣化可帶走反應熱,便于控制反應溫度,有利于連續化生產,并可使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5/19/202551原料純度的影響雜質特別是噻吩,容易與催化劑作用,生成黑色沉淀,使催化劑失效。且生成的產物在精制中,又會放出氯化氫氣體,腐蝕精餾塔。苯在氯化前最好先除去有機硫化物。5/19/202552水與反應生成的氯化物作用生成鹽酸,它對催化劑三氯化鐵的溶解度大大超過有機物對三氯化鐵的溶解度。水的存在會大大降低有機物中催化劑三氯化鐵的濃度,使反應速度減慢。實驗證明,苯中的含水量大于3‰時,氯化反應將不能進行。5/19/202553為了避免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氯化劑氯氣中含氫量應低于4%。在一氯苯生產中,由于苯氯比約為4︰1,大量的苯要在生產過程中循環,如果不希望生成過多的多氯化物,應加強回收分離,使循環苯中的一氯苯含量越低越好。5/19/202554催化劑的選擇芳環上帶有較強的供電子基團(如羥基、氨基),在鹵化時一般可不用催化劑。對活潑性較低的芳烴(如甲苯、苯、氯苯)的鹵化,一般要加入金屬鹵化物作催化劑。對不活潑的芳烴(如蒽醌等)的直接鹵化,則要求有強烈的鹵化條件和催化劑,一般采用濃硫酸、碘或氯化碘作為催化劑。5/19/202555有一些催化劑,還能起到改變異構物組成的作用。如在苯氯化制取二氯苯時,加入適當的定向催化劑苯磺酸或三硫化二銻,可以使對-二氯苯得到較高的收率。5/19/202556反應介質的選擇鹵化反應根據被鹵化物的性質不同,要求選取的反應介質也不同。在反應溫度下為液態的芳烴,可以在催化劑存在條件下,直接進行鹵化反應,一般不需用其他反應介質,或可以認為是以反應物本身為介質而直接鹵化。如苯、甲苯、硝基苯的氯化。5/19/202557在反應溫度下,反應物是固態的,而且性質較為活潑,一般可將它分散在水中懸浮,在鹽酸或硫酸存在下進行鹵化。例如,對硝基苯胺的氯化、苯繞蒽醌的溴化和1-氨基蒽醌-磺酸的溴化。在反應溫度下,反應物是固體,且比較難鹵化,則往往需要溶解在濃硫酸、發煙硫酸或氯磺酸介質中進行鹵化,有時還要用碘作催化劑,如蒽醌的四氯化。還有一些需用自身不易被鹵化的有機物,作為溶劑進行鹵化。如水楊酸在氯苯或醋酸中的氯化。5/19/202558氯苯的生產氯苯是制取農藥、醫藥、染料、助劑及其它有機合成產品的重要中間體,也可以直接作溶劑。現在全世界的年生產總量可達數十萬噸。氯苯的生產路線有兩條:苯的直接催化氯化苯的氧化氯化5/19/202559苯的氧化氯化,是由苯、氯化氫和氧氣在高溫催化條件下反應而制得。這條路線曾用于苯酚的生產,未曾見單獨作為氯苯的生產。5/19/202560氯苯的生產工藝

5/19/202561脂烴及芳環側鏈取代氯化反應歷程脂烴及芳環側鏈的取代鹵化反應,用于游離基反應,是精細有機合成中最要反應之一。這類反應一般分成三個階段。游離基生成反應鏈的傳遞反應鏈的終止5/19/202562游離基生成為了使游離基反應能順利進行,首先必需產生一定數量的游離基。產生游離基的方法有三種:熱裂解光離解電子轉移法5/19/202563熱裂解法在500~650℃對分子進行熱激發,足以使C-C、C-H、H-H這樣的共價鍵均裂分解。因為這些鍵的離解能約為330~418.6kJ/mol(80~100kcal/mol)。C1-C1、Br-Br、I-I、O-O、N-N、C-N=N-C鍵的離解能僅在250kJ/mol(60kcal/mol)以下。所以在50~150℃的溫度范圍內即可進行熱裂解,從而提供了自由基的來源。5/19/202564常將一些在低溫下容易熱裂解生成游離基的物質,如過氧化苯甲酰及偶氮二異丁腈等稱之為引發劑。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先由它們裂解出游離基后,再引發游離基反應。5/19/202565光離解法分子受到光的照射而被活化,誘導離解而產生游離基,這種離解方法被稱之為光離解法。可見光波在400~500nm之間的光量子能在250kJ/mol以上,低于400nm光波的光量子能更強,使用這種波長的光,照射Cl2、Br2、I2分子能發生均裂而產生游離基。

5/19/202566電子轉移法

重金屬離子具有得失電子的性能,它們常常被用于催化某些過氧化物的分解。例如,亞鐵離子將一個電子轉移給過氧化氫,使它生成一個羥基游離基及一個更穩定的羥基負離子。5/19/202567反應鏈的傳遞通過裂解或離解產生的游離基,可以迅速按下列方式發生游離基的鏈鎖反應。從鏈的傳遞來看,每有一個游離基參加反應,就生成一個新的游離基,如此反復循環,可達幾千次乃至上萬次。5/19/2025685/19/202569反應鏈的終止游離基循環鏈的傳遞,在實際上,不可能無限循環下去,總會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而終止。游離基與器壁碰撞而釋放出能量后自相結合;在某些抑止劑(阻化劑)的存在下(如氧氣或其他雜質),游離基與抑止劑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或不活潑的質點,從而使反應鏈中斷。5/19/2025705/19/202571影響因素引發條件及溫度的影響催化劑及雜質的影響氯化深度的影響5/19/202572引發條件及溫度的影響游離基反應發生的快慢取決于引發條件。光照引發以紫外光照射最有利,因為紫外光的能量較高,有利于引發游離基。以氯化為例,氯分于的光化離解能是250kJ/mol(59.7kcal/mol),能使氯分子發生光化離解的最大波長不得超過478.5nm。光的波長越短,光量于能越強,但波長小于300nm的紫外光,不能透過普通玻璃。所以在工業生產中,常采用富于紫外光的日光燈光源來照射,其波長范圍在400~700nm之間。5/19/202573氯化深度的影響游離基取代反應是一個連串反應,用直接氯化的方法,不可能制得單一的氯化產物。在氯化反應中,產品的組成隨著氯化反應深度的變化而變化。氯化深度越高,多氯化物組成越高。僅需要一氯化物產品,則嚴格控制反應的氯化深度或原料的比例。5/19/202574催化劑及雜質的影響親電取代鹵化催化劑(例如金屬鹵化物)對烯烴和芳環的加成鹵化或環上的取代鹵化有利,對游離基反應不利,會抑止游離基反應的進行。從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發現,在鹵化反應中,如果有催化劑的存在,催化反應的速度大大高于游離基反應的速度。通過游離基反應進行芳環側鏈的鹵化時,反應設備不能用普通鋼設備,需要用襯玻璃或搪瓷或石墨反應器,且原料中也不能含有雜質鐵。其他雜質的存在,如氯氣中含有少量氧氣,也會抑制反應的進行。因為氧分子有兩個未成對電子,具有雙游離基的性質(·O—O·),可以與高度活潑的游離基結合,從而使鏈鎖反應終止。5/19/202575氯化芐的生產甲苯的側鏈氯化可以制取氯化芐5/19/202576加成鹵化利用加成鹵化可以從具有雙鍵、三鍵或某些芳環的有機化合物來制取鹵化烷、鹵代烯烴或鹵代環烷烴。加成鹵化包括鹵素對雙鍵的加成、鹵化氫對雙鍵的加成,及其他鹵化物對雙鍵的加成。5/19/202577鹵素對雙鍵的加成親電加成游離基加成5/19/202578親電加成鹵化親電加成鹵化一般經過兩步。首先是鹵素分子對雙鍵進行親電攻擊,形成過渡態的“π-絡合物”。然后,在路易士酸催化劑(如三氯化鐵)的作用下,生成鹵代烴。路易士酸的作用,不僅在于加速π-絡合物轉化為σ-絡合物,而且還可以使C12與催化劑形成Cl-Cl︰FeCl3。絡合物有利于親電進攻。

5/19/202579烯烴的反應能力,取決于中間體陽離子的穩定性,其活潑次序如下:5/19/202580在鹵素的親電加成反應中,一般采用的溶劑有四氯化碳、氯仿、二硫化碳、乙酸等。若以醇或水作為溶劑,由于它們可作為親核試劑,向過渡態π-絡合物作親核進攻,可能會發生生成鹵代醇或鹵代醚的副反應。在鹵素親電加成反應中,反應溫度不宜太高,否則,有脫去鹵化氫的可能,或者同時發生取代代反應。5/19/202581游離基加成鹵化游離基加成鹵化是鹵化劑在光的激發、或高溫、或在引發劑的存在下,首先生成鹵原子游離基,然后與雙鍵發生加成反應。5/19/202582光鹵化加成特別適用于雙鍵上有吸電子基的烯烴。游離基加成鹵化取決于游離基的引發和終止。

反應歷程5/19/202583鹵化氫對雙鍵的加成鹵化氫對雙鍵的加成反應是放熱的可逆反應,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動。溫度降低對加成反應有利,低于50℃反應時,反應幾乎不可逆。鹵化氫的加成反應也分兩類,即親電加成和游離基加成反應。5/19/202584鹵化氫的親電加成鹵化氫與碳-碳雙鍵的加成,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質子對分子進行親電進攻,第二步生成一個鹵代化合物。5/19/202585在反應中加入路易士酸(A1Cl3或FeCl3),將使反應速度加快。氫原子和鹵原子的定位規律符合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即氫原子加到含氫原子多的碳原子上.當烯烴有給電子基時,對反應有利。當烯烴上帶存強的吸電性取代基,如-COOH、-CN、-CF3、-N+(CH3)3時,使烯烴的π電子云間取代基方向轉移,與鹵化氫加成時質子加到帶有負電荷的亞甲基碳原子上,而鹵素加到帶有正電荷的亞甲基碳原子上。它們的加成方向正與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相反。5/19/202586鹵化氫的游離基加成溴化氫與烯烴若在光照或引發劑的存在下進行加成反應,與前面不同,屬于游離基加成反應。因此,應當注意其定位規則與馬爾科夫尼科夫規則相反。

5/19/202587用鹵代烷的加成鹵代烷對雙鍵的加成,多是叔鹵代烷在路易士酸的催化下,向雙鍵進行親電進攻,得到加成化合物。多鹵代甲烷衍生物也可以與雙鍵發生游離基加成反應。5/19/202588烷烴的取代氯化

正構烷烴、石蠟、天然橡膠的氯化丙烯氯化制烯丙基氯烯丙基氯用于向各種化合物中引入烯丙基,

如:合成烯丙基酯、烯丙胺、烯丙基蔗糖,特別是用來生產甘油和環氧氯丙烷,后者可用于合成環氧樹脂烯丙基氯是由丙稀采用氣相氯化工藝制得

5/19/202589取代和加成的競爭反應

高溫下氯化,飽和碳上的取代氯化速率大于雙鍵加成氯化速率低溫氯化則相反一旦Cl2受激發產生一定量的活潑氯原子后,反應便迅速發生,往往以燃燒甚至爆炸的速度進行,一分鐘之內,丙烯幾乎完全消失5/19/202590采取的必要措施

采用大量的烴類蒸汽使用N2等惰性氣體稀釋使用某種惰性溶劑作介質采用反應緩和的鹵素取代,然后用Cl2置換分段鹵化,每段僅加入部分鹵化劑5/19/202591氟化反應

氟化反應的特點氟化方法

5/19/202592氟化反應的特點

F2→F+相當困難,而均裂為F自由基較容易,因而直接氟化反應常為自由基反應氟化反應的熱效應很大

當X=F時,M=431.5,N=448.0;

X=Cl時,M=96.3,N=138.2C-C鍵的裂解能為297.3KJ/mol,所以在氟化時常常會發生有機分子的裂解,而氯化、溴化、碘化則不能5/19/202593氟化反應5/19/202594氟化方法

直接氟化金屬氟化物氟化親核置換間接氟化法5/19/202595直接氟化缺點:放熱量大,造成明顯的C-C鍵的斷裂,并發生聚合副反應克服這一缺陷,常采用氮氣稀釋氟的方法,并采用導熱好的反應裝置5/19/202596直接氟化反應的歷程5/19/202597苯的直接氟化用氮稀釋的氣態氟與苯的6%乙腈溶液在-35℃反應,得到間、鄰、對二氟苯,以及氟苯的混合物,其大致比例為1:4:5:605/19/202598金屬氟化物氟化采用高價金屬氟化物作氟化劑優點:生成每一個C-F鍵所釋放的熱量為192.6KJ/mol,遠比直接氟化放熱量小,收率高,選擇性強實際應用的氟化劑有兩種AgF2和CoF3

5/19/202599反應過程5/19/2025100氟化反應器5/19/2025101親核置換利用有機鹵化物與無機鹵化物NaF、HF、KF鹵素交換容易被置換的順序為I>Br>Cl最常用的氟化劑為金屬氟化劑,尤其是氟化鉀5/19/20251025/19/20251035/19/2025104間氯苯三氯甲烷與無水HF(Mol比為1:4),25atm,100-110℃

5/19/2025105氟被置換的活潑順序5/19/2025106間接氟化法(schiemann)5/19/2025107溴化反應

5/19/2025108溴化反應的特點反應的活性比Cl低,放熱量小→緩和,選擇性好Br空間位阻稍大,-Br作為離去基團比-Cl容易環上溴化與環上氯化相似,采用MgBr2、ZnBr2等金屬溴化物為催化劑溴的水溶液與不飽和化合物迅速發生加成反應,常用于定性或定量檢測不飽和度

溴的價格貴,應充分回收利用5/19/2025109碘化反應

碘的價格昂貴,碘化反應的實際應用受限碘化反應是可逆的,要使反應進行完全,必須移除反應中生成的碘化氫芳香族取代反應中分子碘是活潑性最低的反應劑

通常要求加入氧化劑(如HNO3、HIO3、SO3、與H2O2等),使碘氧化成較強的親電質點ICl是一種較強的碘化劑

水楊酸或苯胺用ICl碘化時,其反應速度是用I2和KCl作碘化劑的105倍5/19/2025110對碘苯甲醚

碘片與氯氣反應制得氯化碘,將苯甲醚與冰醋酸混合均勻,慢慢加入ICl,回流3.5hr后,在冰水中析出對碘苯甲醚5/19/2025111對碘苯胺

100℃時,向碘化亞銅、濃氨水、氯化銨和碘化銨的混合物中通入空氣使其氧化成碘,然后將它加到苯胺與氨水的混合物中,在65℃反應,便可以得到對碘苯胺5/19/2025112碘苯

向苯胺重氮鹽溶液中加入KI溶液,放置過夜,再在蒸汽浴上加熱到不再有氣體析出,而后冷卻靜置,用苛性鈉溶液洗滌有機層,經水蒸氣蒸餾即可得到碘苯5/19/2025113總結鹵化反應基本特征定位規律異構體的分離方法分離提純鹵化反應優化步驟溫度效應濃度效應5/19/2025114鹵化反應基本特征總結鹵素不同,親電活性不同,鹵化反應活性也不同;反應活性依F、Cl、Br、I的順序依次減弱o鹵素不同,反應選擇性不同,反應選擇性依F、Cl、Br、I的順序依次增強。鹵素不同,鹵化產物的穩定性不同,反應活性越低,產物越不穩定。產物穩定性依F、Cl、Br、I的順序依次減弱。鹵素不同,對產物的鈍化程度不同,鈍化程度依F、Cl、Br、I的順序依次增強。這是因為較小原子的未共用電子對與苯環的共輒效應比較大的緣故。芳環上電子云密度不同,反應活性不同。電子云密度越大,鹵化反應越容易發生。

5/19/2025115定位規律總結芳環上原有取代基對鹵化反應的定位起重要作用。帶有第二類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以間位取代為主帶有第一類取代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以鄰對位取代為主

5/19/2025116異構體的分離方法精餾。這要求兩異構體有較大沸點差(或相對揮發度差),一般分子量較小且在鄰位兩基團可形成分子內氫鍵的化合物屬于此類(例如胺、酚的鄰對位鹵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