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了解文類特征,掌握文言文閱讀技巧(3份打包)
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02.1了解文類特征,掌握閱讀技巧
教學目標
了解不同文體的基本規范(或常用結構)
了解文言文整體閱讀的基本規律,把握基本的做題思路。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文體的基本規范(或常用結構)
掌握紀事本末體文章閱讀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做題規律,把握基本的做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了解文類特征
寫人敘事類文言文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體量很大,紀事本末體、紀
傳體、編年體、國別體等都是以寫人敘事為主,另外還包括行狀、碑
志和古代寓言、小說等體裁。
一、了解不同文體的基本規范(或常用結構)
1.紀事本末體類
紀事本末體,是指以歷史事件為主體,完整地敘述一個歷史事件
始末的史書體例。
(1)特點: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間先后加以集
中敘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于記事,便于閱讀。
(2)類別:一是“一書備諸事之本末”,二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
2.人物傳記類
3.議論說理類
開篇作者往往提出自己的觀點(中心論點)
主體列舉諸多事例來論述,文中大多有議論的語句
結尾出現作者議論的語句,再次明確觀點
4.寫景游記類
5.人物敘事類其他文體:墓志銘、神道碑、墓表
部分要點
開篇記錄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卒年月等基本內容
主體記述死者的生平事跡,一生做出的巨大貢獻,受到的表彰等
結尾表達對死者的哀悼與對死者親朋的安慰,寄托哀思,傳達對
死者的追慕之情
掌握紀事本末體文本閱讀技巧
(二)掌握紀事本末體文本閱讀技巧
一以事件為中心讀文的總體思路
根據紀事本末體文本特點,讀文方法總結如下:
第一步:統覽全文,找出事件,初步劃分層次。
第二步:聯系文言文第3題,重讀文本,了解每個事件的大意。
第三步:精讀文本,聯系人物觀點及事件結果,歸納概括每個事
件的主旨要義。
二粗讀全文,做好閱讀標注
關注“三標志”與“一評價”
寫人敘事類文言文,閱讀時可以按事件分層,”時、地、人”是事
件分層的“三標志
一般來說,“時、地、人''有一點發生變化,事件就會隨之發生變
化。因為“時、地、人”不同,事件一般也會不司。據此,可以把事件
劃分層次。另外,這類文章,有的有評價性文字,這些文字往往是寫作
意圖的體現,也是主要的關注點。
1.時間
注意年號及相關的具體時間,古代紀年主要用的是年號紀年法和
干支紀年法。年號紀年的標志是:
①年號+初,如:開元初。
②年號+具體年份,如:武德九年。
③年號+末,如:建安末。
④皇帝十年號+干支,如: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干支紀年要
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詞。
2.地點
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點明確介紹
出來外,要注意“知、守、除、遷、貶、改”等詞語后面所帶的地點,
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地方長官。
3.人物
主要注意什么人,擔任什么官職,擁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體權
力,具體管理哪方面的工作。要特別注意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這類文
本中,因為人物多是朝廷官員,所以,他們涉及的關系主要有:
①與皇帝及上級之間的關系。
②與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系。
③與下屬之間的關系。
④與黎民百姓之間的關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會涉及他(她)與直接相處之人及對其
有間接影響之人的關系,很多與家庭背景有關系,比如受祖父、父親的
影響等。
4.評價
評價性的文字多在文章結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特別注意是
什么事件,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處理事件的方式、
方法、態度、觀點,處理后的反映與效果,得到的評價等。
三巧借題中相關信息,助力答題
答題“3步驟”
第一步:巧借概括分析題,以“題'’悟意
概括分析題的四個選項,基本上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順序設置,
即每個選項對應文章的一個層次。在讀文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生僻
的、難懂的字詞,從而造成閱讀“卡殼”,此時可先讀一下概括分析題
的四個選項,將每個選項中的每句話在原文中找到對應,通過比對,既
可以破解一些難懂的字詞,快速疏通文意,又為解答概括分析題找到
了信息比對區間,為準確解題找到了依據。雖然其中有一個錯誤項,
但我們姑且把它當作正確項。
笫二步:借助主觀題設問提示疏通關鍵點,初步解答文言文主觀
題
文言文主觀題的設置并非針對整篇文章,而是抓住文章富有
內涵的關鍵部分來設題,這可以從主觀題的設問題干看出來,如2021
年新高考1卷中的“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
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分
析這道主觀題的設問題干,就可以快速確定提出問題的區間,借助題
干提示來理解關鍵語句的大意。在思考該問題時,需要針對語境前后
勾連,借此疏通文章關鍵點,這樣就為解答文言文主觀題提供了依據,
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圈點勾畫關鍵信息,梳理內容,以“文”會意
1.紀事本末體文言文以歷史事件為主體,就具體事件君臣展
開討論,因此,圈點勾畫關鍵信息一一事件、人物和觀點等詞語,從整
體上梳理事件梗概。
2.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行文多以時間為順序來記述人物在
某地所任官職、所做事情,因此,圈點勾畫關鍵信息一一時間、地點和
官職等詞語,從整體上梳理人物經歷及事件梗概。
3.議論說理類文言文要抓住議論的中心,尋找文章觀點°要
重視文章的開頭、結尾和文中議論的語句,并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
4.寫景游記類文言文一般按照寫景的順序或作者的游蹤來
構思,因此,圈點勾畫游覽的地點、寫景的語句、游覽后的心得和感想。
5.文言書信類文章,閱讀時要抓住以二三點,完成對信息的
提取。
(1)抓題目,明確人物關系。通過書信的題目或文后注釋了解這封
信是誰寫的,是寫給誰拘,對象的不同決定著書信寫法、語氣的不同。
(2)抓開篇-,了解書信寫作背景。書信往往有一定的寫作背景,能
夠對背景有所了解,無疑是找到了一把解讀的鑰匙。
(3)抓文段中心句(書信中或抒情或議論的關鍵語句),理解書信
情理。
【點撥】
關注粗讀時標注的三類表示時間節點的詞語
(1)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這是正史人物傳記的主要敘述線
索,考生應當知道一些表示官職變遷的動詞,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職
的地位和職責。
(2)年號及皇帝變動情況。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紀年,而以年號
紀年,如《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
年”,故傳記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號的“三年”“五年二
而皇帝的即位或駕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傳記中特意交代,往
往表明傳主在舊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變化。
(3)表示時間變動的詞語。文中表示時間變動的詞語,如“數
日”“累年”“既而”“曩”“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順敘為主,但
不排除有些傳記插敘相關事跡。這些插敘往往通過“初”“先是”等
詞引出,需要格外留心。
重點強調:
文言文閱讀要關注文章的整體,看文查整體寫了什么內容,
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和觀點態度,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題,不要急于破解哪個詞、哪句話,要先弄清文章整體的內
容及行文特點,這是整體閱讀的核心內容之一。
一紀事本末體
(2021?新高考H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
初范陽祖逖〃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
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珞祭酒。逖居京
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
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
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縻,布三
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擊楫
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
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
去。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帥犬羊,渡河縱毒,今遣九軍,銳卒三
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度。”大興三年,逖鎮雍丘,數遣兵邀
擊后趙兵,后趙鎮成歸逖者甚多,境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西將軍。
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的,雖疏賤者皆結以
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
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
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
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
淵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
不遂,感激發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
立祠。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
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第一步:巧借概括分析題,以“題”悟意
(以[精準答題]第3題B項為例,其余三項請依照示例進行助讀和
做題)
B.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解救;//[切片1]后
鎮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后趙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小;//[切片2]又
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切片3]
切片對應原文悟意
切片1“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去”根
據語境,“圍”為“圍攻”
切片2"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戍歸逖者甚多,境
漸蹙”根據語境,“數”為“屢次”,“境”為“疆土”,“蹙”為“縮
小”
切片3“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根據語境,“取”為“攻
取”
第二步:借助主觀題設問提示,疏通關鍵點
[精準答題]第5題“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
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在思考該問題時,需要針對語境勾連前文,
借“具體原因”疏通文意關鍵點。前文交代了“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的背景和原因。由原文“大興三年,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
趙鎮成歸逖者甚多,境漸蹙”“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可知,當時
整個局勢有利于祖逖。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
勵督促農業生產,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說明
祖逖很得民心,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由“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
二家”“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可理解“邊
境之間,稍得休息”的具體原因。
第三步:圈點勾畫關鍵信息,梳理內容,以“文”會意
1.圈點勾畫文中的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等詞語,梳理主
要事件梗概。
事件進展及結局
祖逖力請北伐左丞相司馬睿支持,堅定斗志
祖逖北伐譙城被圍攻,桓宣解救;鎮守雍丘,派兵邀擊后趙,使其
疆土縮小;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
祖逖擔任鎮西將軍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桑,安撫接納禮遇新來
歸附的人
趙王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祖逖死后后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梁、鄭之間又重新陷入了騷亂
2.結合文中祖逖的事跡,概括祖逖的形象特點或精神品質。
祖逖是一位
答案:與士卒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力主北伐的愛國將
領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
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B.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外主簿/同寢中夜/聞雞
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C.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
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D.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
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答案:C
【】“少有大志”是“范陽祖逖”的謂語和賓語,中間不能斷開,
排除B、D兩項;“中夜”是“聞雞鳴”的時間狀語,中間不能斷開;
排除A、B兩項;“琨”是“蹴”的賓語,“覺”補充“蹴”的狀態,
緊密相連,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兩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
為兵家所重。
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的人民,
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隊,文中是指部
隊的編制單位。
D.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
即傳布檄文。
答案:C。“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錯。
C項,”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錯。從原文來看,“逖將
其部曲百余家渡”,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軍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
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誓:若不能收復中原就不再渡
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解救;后鎮雍丘,屢
次派兵邀擊后趙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小;又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
與后趙相持。
C.大興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為鎮西將軍。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
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桑,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
賤都加以禮遇。
D.祖逖死后,后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攻陷襄城、城父,包圍譙城,
豫州刺史祖約抵擋不住,退駐壽春,后趙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重新
陷入了騷亂。
答案:A。“仍然盡力支持”錯。
【】A項,”仍然盡力支持”錯。原文是“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
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工
只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連軍隊都沒給,讓祖逖自己招募,算
不上“盡力支持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4分)
譯文: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4分)
譯文
答案:(1)祖逖沒有回復他的信,而聽任雙方民間互相貿易,因而
(從中)獲取了十倍的利潤。(報,回復;聽,聽任;互市,互相貿易。)
(2)(祖逖)知道統一北方的大業難以成功,感慨激憤引發了重病。
(遂,成;感激,感慨激憤。)
5.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
明。(3分)
答:
答案:①祖逖多次成功阻擊后趙軍隊,使得后趙疆土縮小,后趙王
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
②祖逖沒有組織民間相互貿易,并約束士兵,使他們不得侵犯后
趙百姓。(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
附【譯文】
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
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半夜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
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J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
任軍珞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
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亂,由皇親宗室之間爭
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
朝淪陷區的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目強奮發,大王您如果
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
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
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只
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人的布匹,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招募士兵C
這一年秋天八月,祖逖率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
在江中敲打著船槳發誓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
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
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前進。祖逖進入譙城后,石勒派遣石虎包
圍了譙城,桓宣來解救祖逖,石虎解圍而去。晉王傳檄文昭告天下,稱:
“石虎膽敢率領犬羊烏合之眾,渡過黃河荼毒民眾,現派遣九軍、精銳
士卒三萬,由水、陸四路直赴賊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揮。”大興三年,
祖逖鎮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攔擊后趙軍隊,后趙鎮守的將士歸附祖
逖的人很多,后趙疆土日益縮小。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詔加封祖逖
為鎮西將軍。祖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
督促農業生產,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祖逖在
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后趙王石勒很擔心這件事,于是到
幽州為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墓,安排了兩戶人家替他們看守祖墳,
于是紿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祖逖沒有回復他的信,
而聽任雙方民間互相貿易,因而(從中)獲取了十倍的利潤。約束將領
們不讓他們侵犯后趙的百姓。兩國邊境之間,稍微得到了休養生息。
四年秋七月,朝廷讓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守合肥,祖逖因為已經
掃除了障礙,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淵突然有一天來統領這
里,(祖逖)內心快快不樂,又聽說王敦與劉隗、刁協互相結怨,將要有
內亂。(祖逖)知道統一北方的大業難以成功,感慨激憤引發了重病。
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譙國、梁國之
間都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趙多次侵氾河南地區,攻取了襄
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約不能抵抗,退守壽春。后趙于是攻
取陳留,梁、鄭之間又搔亂不安了。
課堂練習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
將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
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
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
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
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J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
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
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日:“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
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J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
奈何?”周公曰使名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
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二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
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
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
治國之本也J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
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
“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
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
后世哉?”平公曰:“善J乃罷臺役。
(節選自《說苑貴德》)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
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也
【答案】B
【】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
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
責任在我一人身上J武王說:“看得遠大啊,(這樣做足以)平定天
下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J
從內容來看,劃線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對話,兩個"日”
是標志,“武王日”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斷開,
排除CD;從句式結構來看,“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是“……者,……也”的判斷句,且“貴士君子”是動賓短語作“者”
的定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故選B。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
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
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兩句中的“靡”
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
字含義不同。
【答案】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
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
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
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故選Ao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
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
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
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
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
吏供養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
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時,如果
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
勞役。
【答案】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
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
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
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來安身存命。故選I)。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答案】(1)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
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
(2)現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
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克”,打敗;"召”,召見;"奈……何”,把……怎么辦。
(2)“請求”,請求找來;“鰥寡”,喪妻喪夫;“論”,評定;“供
秩”,供給生活物品,可意譯為“安置”;“焉二代詞,他們。
【參考譯文】
圣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饑餓就給他食物吃,
寒冷就給他衣服穿,折養他們,培育他們,唯恐他們不能發展壯大。
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游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多么美
麗而險要的山河啊,這是魏國的無價之寶呀!”吳起回答:“(一國之
定)在于國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險要「當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
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講仁義道德,被夏禹消滅了。夏桀
所居住的地方,左邊是黃河、濟水,右邊是泰華山,伊闕山在南邊,
羊腸阪在北邊;由于他治國不施仁政,被商湯放逐了。由此可見,(國
寶)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勢險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這些
人也要成為您的敵人啊J魏武侯說:“你說得對武王打敗了商,
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太公回答:
“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同時會喜愛他房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會連
他所住地方的墻壁都厭惡。把他們全部殺掉,不留活的,怎么樣”
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見,武王問:“你看怎么辦?”
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
“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么辦”周公
說:“讓他們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
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百姓有了過錯,責任在我
一個人身上武王說:“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啊!凡是尊重士人
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齊景公在壽宮游玩,看見
一個老年人背著柴,面有饑色。齊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說:“讓
當地的官員養活他。”晏子說:“我聽人說,喜好賢良的人,憐憫不幸
的人,這是守住國家的根本啊。現在君主憐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澤沒
有達不到的了,這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齊景公笑了,臉上也有了喜
悅的神色。晏子說:“圣賢的君王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
憐憫不幸。現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
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J齊景公說:“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
人養活,喪妻喪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晉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叔向進言說:“不可以。古代圣
明的君王崇尚道德,樂善好施,寬緩刑律,抓緊農時;在春天建造游
觀之臺,這是耽誤百姓的農時啊。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
代尊稱為國君呢!”晉平公說:“好!”于是放棄了建造游觀之臺的工
程。
(2022年新高考2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夕9題。
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降河北,人為言:
“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J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
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
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幽州
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鷲有智
謀,諸將鮮能及者。”上于是以漢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
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日:
“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破。北擊清河
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
營,大破公孫述。吳雙兵守成都,公孫述將延岑遺奇兵出吳漢兵后,
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
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軍
營不完,漢常獨繕槃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
何為,還言方作戰攻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封漢廣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
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
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
恭儉如此。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識知,唯
愿慎無赦而已。”病薨,奏謚曰:“有司議宜以為武。”詔特賜曰忠侯。
(節選自《東觀漢記》卷十)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
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B.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
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C.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
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D.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
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0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
以禁止喧嘩的器具。
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
變為勉強令人滿意。
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
二者的意思不同。
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
代指音樂用法相同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鄧禹向皇上推薦吳漢承擔調發幽州軍隊的任務,皇上命吳漢
為大將軍,吳漢斬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贊賞鄧禹有知人之明。
B.吳漢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設大營,北營不利,合兵南營,
大破公孫述,但后來被延岑襲擊后方,吳漢落水,拉著馬尾才得以脫
險。
C.吳漢為人質樸,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著皇上征
戰四方時,常常隨從左右,小心侍衛總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
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宅業,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鮮能及
者J
(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9.《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
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3分)
【答案】5.C6.B7.D
8.(1)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兇
猛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吳漢回來,責備她說:“軍隊在外面,官兵(費用)不足,
為什么購買那么多田產宅業呢!”
9.①剛毅:吳漢與敵軍作戰時,親自披甲持戟,命令將士們拼
死殺敵,最終大破敵軍;作戰不幸落水后,拉著馬尾脫險。
②木訥:倉促之間不能用言語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臨終對皇上
所說的仍是國家之事。(共56張PPT)
第三部分
文言文閱讀
02.1文言文閱讀
了解文類特征,掌握閱讀技巧
整體閱讀
2023
高考一輪復習
內容索引
啟航課3年真題入手,明確備考方向
任務一了解文類特征,掌握閱讀技巧
任務二掌握文言斷句的技巧與方法
任務三理解常見文化詞語的含義
任務四掌握概括分析題的技巧與方法
任務五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任務六從三個方面決勝主觀簡答題
任務七文言實詞的推斷及句式
任務八文言虛詞的用法
了解文類特征
一、寫人敘事類文言文
寫人敘事類文言又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體量很大,紀事本末體、
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等都以寫人敘事為主,另外還包括行狀、
碑志和古代寓言、小說等體裁。
智學-巧用
一、了解不同文體的基本規范(或常用結構)
1.紀事本末體類
紀事本末體,是指以歷史事件為主體,完整地敘述一個歷史事件
始末的史書體例C
(1)特點: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間先后加以集
中敘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于記事,便于閱讀。
(2)類別:一是“一書各諸事之本末”,二是“一書具一事之本末二
2.人物傳記類
3.議論說理類
開篇作者往往提出自己的觀點(中心論點)
主體列舉諸多事例來論述,文中大多有議論的語句
結尾出現作者議論的語句,再次明確觀點
4.寫景游記類
5.人物敘事類其他文體:墓志銘、神道碑、墓表
部分要點
開篇記錄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卒年月等基本內容
主體記述死者的生平事跡,一生做出的巨大貢獻,受到的表彰等
結尾表達對死者的哀悼與對死者親朋的安慰,寄托哀思,傳達對
死者的追慕之情
掌握紀事本末體文本閱讀技巧
以事件為中心讀文的總體思路根據紀事本末體文本特點,讀文方
法總結如下:第一步:統覽全文,找出事件,初步劃分層次。第二步:
聯系文言文第3題,重讀文本,了解每個事件的大意。第三步:精讀
文本,聯系人物觀點及事件結果,歸納概括每個事件的主旨要義。
粗讀全文,做好閱讀標注
關注“三標志”與“一評價”
寫人敘事類文言文,閱讀時可以按事件分層,”時、地、人”是事
件分層的“三標志”。
一般來說,“時、地、人”有一點發生變化,事件就會隨之發生變
化。因為“時、地、人”不同,事件一般也會不司。據此,可以把事件
劃分層次。另外,這類文章,有的有評價性文字,這些文字往往是寫作
意圖的體現,也是主要的關注點。
1.時間
注意年號及相關的具體時間,古代紀年主要用的是年號紀年法和
干支紀年法c年號紀年的標志是:
①年號+初,如:開元初。
②年號+具體年份,如:武德九年。
③年號+末,如:建安末。
④皇帝+年號+干支,如: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干支紀年要
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詞。
2.地點
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點明確介紹
出來外,要注意“知、守、除、遷、貶、改”等詞語后面所帶的地點,
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地方長官。
3.人物
主要注意什么人,擔任什么官職,擁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體權
力,具體管理哪方面的工作。要特別注意人物之間的關系。在這類文
本中,因為人物多是朝廷官員,所以,他們涉及的關系主要有:
①與皇帝及上級之間的關系。
②與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系。
③與下屬之間的關系。
④與黎民百姓之間的關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會涉及他(她)與直接相處之人及對其
有間接影響之人的關系,很多與家庭背景有關系,比如受祖父、父親的
影響等。
4.評價
評價性的文字多在文章結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特別注意是
什么事件,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處理事件的方式、
方法、態度、觀點,處理后的反映與效果,得到的評價等。
巧借題中相關信息,助力答題
第一步:巧借概括分析題,以“題”悟意
概括分析題的四個選項,基本上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順序設置,
即每個選項對應文章的一個層次。在讀文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生僻
的、難懂的字詞,從而造成閱讀“卡殼”,此時可先讀一下概括分析題
的四個選項,將每個選項中的每句話在原文中找到對應,通過比對,既
可以破解一些難懂的字詞,快速疏通文意,又為解答概括分析題找到
了信息比對區間,為準確解題找到了依據。雖然其中有一個錯誤項,
但我們姑且把它當作正確項。
第二步:借助主觀題設問提示疏通關鍵點,初步解答文言文主觀
題
文言文主觀題的設置并非針對整篇文章,而是抓住文章富有
內涵的關鍵部分來設題,這可以從主觀題的設問題干看出來,如2021
年新高考I卷中的“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
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分
析這道主觀題的設問題干,就可以快速確定提出問題的區間,借助題
干提示來理解關鍵語句的大意。在思考該問題時,需要針對語境前后
勾連,借此疏通文章關鍵點,這樣就為解答文言文主觀題提供了依據,
奠定了基礎。
第三步:圈點勾畫關鍵信息,梳理內容,以“文”會意
1.紀事本末體文言文以歷史事件為主體,就具體事件君臣展
開討論,因此,圈點勾畫關鍵信息一一事件、人物和觀點等詞語,從整
體上梳理事件梗概。
2.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行文多以時間為順序來記述人物在
某地所任官職、所做事情,因此,圈點勾畫關鍵信息一一時間、地點和
官職等詞語,從整體上梳理人物經歷及事件梗概。
3.議論說理類文言文要抓住議論的中心,尋找文章觀點。要
重視文章的開頭、結尾和文中議論的語句,并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
4.寫景游記類文言文一般按照寫景的順序或作者的游蹤來
構思,因此,圈點勾畫游覽的地點、寫景的語句、游覽后的心得和感想。
5.文言書信類文章,閱讀時要抓住以二三點,完成對信息的
提取。
(1)抓題目,明確人物關系。通過書信的題目或文后注釋了解這封
信是誰寫的,是寫給誰的,對象的不同決定著書信寫法、語氣的不同。
(2)抓開篇,了解書信寫作背景。書信往往有一定的寫作背景,能
夠對背景有所了解,無疑是找到了一把解讀的鑰匙。
(3)抓文段中心句(書信中或抒情或議論的關鍵語句),理解書信
情理C
【微點撥】關注粗讀時標注的三類表示時間節點的詞語
(1)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這是正史人物傳記的主要敘述線
索,考生應當知道一些表示官職變遷的動詞,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職
的地位和職責。
(2)年號及皇帝變動情況。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紀年,而以年號
紀年,如《岳陽樓記》中“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
年”,故傳記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號的“三年”“五年”。
而皇帝的即位或駕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傳記中特意交代,往
往表明傳主在舊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變化。
(3)表示時間變動的詞語。文中表示時間變動的詞語,如“數
日,,“累年,,“既而”“曩”“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順敘為主,但
不排除有些傳記插敘相關事跡。這些插敘往往通過“初”“先是”等
詞引出,需要格外留心。
【微點撥】
文言文閱讀要關注文章的整體,看文道整體寫了什么內容,
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和觀點態度,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題,不要急于破解哪個詞、哪句話,要先弄清文章整體的內
容及行文特點,這是整體閱讀的核心內容之一。
閱讀?示范
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
由宗室爭權,自
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
大王誠能命將出
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
無北伐之志,以逖
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將
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
有如大江!”遂屯
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
圍譙,桓宣救之,
虎解去。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帥犬羊,渡河縱毒,今遣九軍,
銳卒三萬,水陸
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度大興三年,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
后趙兵,后趙鎮
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西將軍。逖在軍,與將
士同甘苦,約己
務施,勸課農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
河北之計。
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
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
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
鎮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又聞王
敦與劉、刁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九月,卒于雍丘。
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拔
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
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讀文過程】
第一步:巧借概括分析題,以“題”悟意
(以[精準答題]第3題B項為例,其余三項請依照示例進行助讀和
做題)
B.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解救;//[切片1]后
鎮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后趙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小;//[切片2]又
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切片3]
切片對應原文悟意
切片1"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去”根
據語境,“圍”為“_____”
切片2"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戍歸逖者甚多,境
漸蹙”根據語境,“數”為“”,
“境”為“”,“蹙”為“”
切片3“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根據話境「取”為“_____”
圍攻
屢次
疆土
縮小
攻取
第二步:借助主觀題設問提示,疏通關鍵點
[精準答題]第5題“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
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在思考該問題時,需要針對語境勾連前文,
借“具體原因”疏通文意關鍵點。前文交代了“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的背景和原因。由原文“大興三年,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后趙兵,后
趙鎮成歸逖者甚多,境漸蹙”“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可知,當時
整個局勢有利于祖逖。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
勵督促農業生產,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說明
祖逖很得民心,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由“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
二家”“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可理解“邊
境之間,稍得休息”的具體原因。
第三步:圈點勾畫關鍵信息,梳理內容,以“文”會意
1.圈點勾畫文中的事件、人物、時間、地點等詞語,梳理主
要事件梗概。
事件進展及結局
祖逖力請北伐左丞相司馬睿支持,堅定斗志
祖逖北伐譙城被圍攻,桓宣解救;鎮守雍丘,派兵邀擊后趙,使其
疆土縮小;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
祖逖擔任鎮西將軍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桑,安撫接納禮遇新來
歸附的人
趙王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祖逖死后后趙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巴西駕照測試題及答案
- 畢業旅行測試題及答案
- 道德素養試題及答案
- 導游考試題目答案
- 初中環保試題及答案
- 初級注安師試題及答案
- 大學中期測試題及答案
- 數字化背景下的保安工作計劃
- 秘書在危機管理中的作用計劃
- 煥發工作熱情的年度計劃
- 2023年USAPA美國匹克球協會官方規則翻譯版
- 新一代國際結算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匯款)V1.0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 煤礦測量規程
- 七年級下冊英語第三次月考試題
- 涉密人員錄用審查表
- GB/T 39559.2-2020城市軌道交通設施運營監測技術規范第2部分:橋梁
- GB/T 19106-2013次氯酸鈉
- 2023年江西省三支一扶真題及答案解析
- 中國鋁業遵義氧化鋁有限公司氧化鋁工程分解分級槽基礎工程 施工組織設計
- 初中信息技術-算法基礎知識教學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