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_第1頁
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_第2頁
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_第3頁
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_第4頁
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巧用語文課堂的矛盾點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課堂提問不可或缺,教師要利用矛盾性問題有效激活課堂學習氣氛,令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促使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的主題。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從文本詞句矛盾處、情節矛盾處入手分析文本,并積極鼓勵學生針對文本人物、文本題目、文本內容提出具有辯證性的觀點,在辨析矛盾中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主旨,進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PART.1詞句矛盾,培養語感在初讀文本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必然會發現一些矛盾的詞句。然而,這些詞句卻往往體現了作者獨具匠心之處。如魯迅等優秀的作家都擅長使用矛盾的詞句,令文本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品讀這些矛盾的詞句,并結合文本語境嘗試理解詞句,感受作者的特殊寓意。《孔乙己》一文中便有不少矛盾的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一一分析。例如“竊書不能算偷”,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句話進行分析,思考“竊書”和“偷書”是不是真的不一樣,孔乙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在分析中,學生感受到了孔乙己獨特的思想觀念,孔乙己作為清末的知識分子,認為讀書高于一切,有著獨特的清高感,但是又沒有生活來源,深陷貧困之中。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孔乙己的迂腐。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分析文章的最后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思考“大約”和“的確”這兩個詞語之間是否存在語義上的矛盾。學生可以在分析中提高自己的語感,認識到“大約”是“我”在頭腦中猜想和推理的結果,而“的確”則是陳述當時的真實情況。從這樣的句子中能看出孔乙己的死實際上是必然結果,這是作者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得到的答案,能更好地起到批判現實的作用。由此可見這個句子其實并不矛盾。學者周建標在研究課堂提問時提出,只要用心閱讀并感悟,便能發現文本中存在不少矛盾的詞句。在閱讀和辨析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感能得到增強,能更好地體會到文本的豐富意蘊,把握到作者透過矛盾詞句表達出的特殊語言信息。PART.2情節矛盾,梳理脈絡不少文本中都設置有矛盾的情節,這些情節看似相互對立,但是實際上卻往往是作者特意設置的。若能理清楚文章中的矛盾情節,則能幫助學生理清楚文章的脈絡,搞清楚作者創作時的特殊情感。在學習《背影》時,有學生發現了文本情節上的矛盾點,認為作者一開始并未被父親的行為所感動,還認為父親的行為十分迂腐,那么為什么只是一個小小的買橘子的舉動就會讓作者的情感發生變化,不僅被父親的父愛所感動,甚至還感動得落下眼淚呢?有學生認為這里的情節變化過于突兀,屬于有矛盾之處。針對這個矛盾點,教師讓學生嘗試梳理文章的脈絡,不僅要梳理文本的情節線索,更要梳理文章的情感脈絡。學生在分析中發現,其實作者此時的情感處于十分敏感的時期,當時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當作者來到家中奔喪時,已經受到感觸,“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處于這種狀態的作者其實是十分脆弱的。作者認為父親“迂”,其實只是想要自己催眠自己,以為自己已經長大,能好好照顧自己,有自己行事的方法。但是當作者看到父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時,情感還是受到了觸動,因此才會如此輕易地落淚。不少學生在閱讀中只是看到了文本的表面語義,但是卻并未挖掘出作者隱藏在文本深處的核心內容。若能讓學生透過文章的表層詞句挖掘出矛盾情節中的特殊內核,便能讓學生觸摸到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用意。PART.3對立評價,激活思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果,會誘導學生在分析文本人物時套用某些詞句。這樣做看似提高了教學效率,實則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能起到促進作用。教師要提倡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嘗試針對文本中的人物提出不同的觀點,隨后對這些矛盾的對立觀點進行評價,用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不少學生都認為菲利普夫婦有著金錢至上的觀點,對親情十分淡漠,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對象。這樣的思考顯得過于“套路”,學生實際上并未真正理解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說出自己的獨特觀點,嘗試從菲利普夫婦身上看到一些其他的東西。這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開始深入鉆研文本,細細思考。有學生提出,菲利普太太其實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她節儉度日,為的就是支撐自己家庭的顏面,她的身上的確顯示出虛榮心強的特點,但是這并非她的錯,而是當時社會所逼迫的,當時的社會普遍存在拜金主義的風氣,菲利普太太作為社會的一員,自然不可避免。還有學生從菲利普太太的身上展開聯想,想到了《紅樓夢》中的王熙鳳,這同樣也是一個精明的女人,她的精明其實也是為了保持自己在家族的地位,其實也是迫不得已而讓自己做出的改變。學者周建標認為對人物評價一邊倒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若能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矛盾點進行辯論,則能讓學生意識到人物形象的復雜性,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觸摸到人物的靈魂。同時,這種辯論的方法也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能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概括文本內容,得出更全面的答案。PART.4比較標題,引導辯證優秀的文本往往有一個優秀的文章題目,這些題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有時某些題目本身就具有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挖掘文本題目的矛盾點,并嘗試比較文本的標題,進行辯證思考。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便故意將文章的標題寫錯,寫成了“冬天的濟南”,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濟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濟南’,這兩個意思是不是一樣呢,如果一樣的話,能否將文章的題目替換成‘冬天的濟南’?”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嘗試根據文本的內容分析兩個標題。有學生提出,這兩個標題看似意思是一樣的,但是仔細分析還是能發現兩者的不同之處。“‘濟南的冬天’重點落在‘冬天’,而‘冬天的濟南’重點則在‘濟南’。作者想要贊美的不是平常的濟南,而是特別指冬天的濟南,因此重點應該落在‘冬天’上。”還有學生嘗試從文章的詞句中找到答案證明自己的觀點,如文章中提到“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但這是有前提的,在北中國處于嚴寒時,濟南卻能有“溫晴的天氣”,因此才能算是寶地,故此重點應該落在“冬天”上。有時教師可以故意將文章的標題寫作,令其出現錯位等現象,然后引起學生的辯論和思考,讓學生嘗試討論修改后的標題和原來的標題比到底好不好。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新奇而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對比標題的過程中,也能在此過程中讓自己的辯證思維發展到一定的高度。PART.5甄別觀點,將錯就錯初中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有限、閱讀經驗有限,在閱讀中常常會產生一些誤讀,有時會出現一些較為膚淺的認知。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如采用將錯就錯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抓住這些矛盾點,嘗試分析怎樣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在學習《陋室銘》時,有學生針對文章中的句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我覺得作者是不是看不起普通老百姓啊,否則的話,也不會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樣的句子啊。白丁就是暗指普通老百姓吧。”這種看法有失偏頗,面對學生的觀點,教師并未直接否定,而是讓學生嘗試分析該矛盾點。“作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有學生嘗試利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思考這個問題,嘗試了解作者在何種背景下創作此文。學生發現,作者劉禹錫在遭到貶謫后,淪落為通判,知縣落井下石,故意刁難,安排其住在很差的地方。但是劉禹錫不以之為苦,反而還創作了《陋室銘》。在了解了這樣的背景后學生便會明白,作者創作此文并非看不起白丁,而是為了表達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表達自己的高尚品德。若因“往來無白丁”這樣的句子便妄作評論,實際上是曲解了作者的本意。錢夢龍等優秀教師在授課時常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如在教授《石壕吏》時讓學生思考杜甫是否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這樣的辯論能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